-
1 # 阿u閒談歷史
-
2 # 文文情感故事
劉備不是,要面子的人,但是,肯定也會多少,要點面子,大家都一樣,不管什麼樣的人,多少要點面子。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做人不能太要面子,放下面子才能成大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劉備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此舉招致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族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熹平四年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二十四歲的劉備在鎮壓起義的戰鬥中立下戰功,而後又於中平三年(188年)參與鎮壓張純叛亂的戰鬥,以前後軍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訊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督起來鞭打兩百下後,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於是往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
三國地圖
劉備臨死之前教育自己的兒子劉禪,告訴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惠陵
惠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載,章武三年四月,劉備病死白帝城永安宮(在今重慶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 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劉備惠陵
-
3 # 歷史的星空9527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不在乎個人面子,是個不要面子的人,下面,我就舉例子說明下!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輔助!正是因為劉備放下了自己的身段,放下了劉皇叔的身份和麵子,去尋求能夠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的諸葛亮。才能夠在封建軍閥、地方豪強卻是峰擁而起,割據州郡,群雄逐鹿的局面。經歷了數十年的大混戰中,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有人說當你放下面子掙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熟了,說明你在慢慢的靠近自己的夢想。
也有人說我這一輩就是毀在了自己太過於注重面子,而錯失了很多機會。
所以很多時候你必須放下,自己所為的虛榮,自己所為的面子,去正視自己,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
4 # 春光寧美
劉備愛面子,最要面子!最注重形象!所以初期沒有賄賂十常侍和都郵!孫堅賄賂十常侍得封長沙太守!後來劉備愛面子,陶謙三讓徐州!再後來劉備愛面子注重名聲形象,諸葛亮再三叮囑的要得過荊州,也一再錯氣良機!最後還是不忍奪劉璋的益州,害死了龐統!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奪下了益州!
-
5 # 韓奈戴
三國劉備,人盡皆知,在這裡無需做過多的介紹,直接進入正題,劉備是個愛面子的人嗎?就影視劇裡的劉備而言,筆者認為,劉備是一個非常注重面子的人,因為面子是他的遮羞物,他只是用面子來掩飾自己的假仁假義,以此換取別人的誓死追隨。以下就可證明。
荊州之主劉表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無德無才,不適合稱帝,加之曹操對荊州的忌憚,所以他想把荊州拱手讓給劉備,劉備雖然很想得到荊州,但是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坐享其成。最後劉表的小兒接替了他的位子,但是小兒子很快投降於曹操,劉備不得不再一次的逃亡。
劉備的兒子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即使不投降,曹操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荊州也會被曹操佔領。這時候如果劉備能主持荊州大局,也許還能保住荊州。諸葛軍事一直囑咐劉備,如果劉表將荊州讓於你,你一定不要推辭,但是他卻因為面子,拒絕了劉表。如果劉備早一點接手荊州,蜀國也就可以早一點三分天下。
劉備和劉璋本都是劉氏後裔,皇室宗親。劉備本來特別想攻佔劉璋的益州,可是他礙於面子,講求仁義道德,加之出師無名的原因,一直遲遲沒有攻打。最後龐統拿自己命給了劉備一個攻打劉璋的藉口。劉備這樣做真的不值,因為自己的所謂的仁義和麵子,犧牲了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鳳雛,著實諷刺。
歷史上真正的劉備,我不是太瞭解,上述僅從影視作品《三國演義》而來。筆者認為,劉備是一個虛偽的,而且要面子,用仁義來換取民心的人。自己觀點,不喜勿噴。
-
6 # 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中,劉備臉皮是最厚,曹操心是最黑,孫權則是兩者兼有,但另外一人是最大贏家,而且是集大成者!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動群雄割據,各地都不斷髮生動亂。是一個亂世,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出現了很多的英雄,最終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形成了魏蜀吳三國政權。
那麼對於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人都各有各的優點,最終能夠成就大業,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曹操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心黑,而劉備也有一個特點,就是臉皮厚,孫權是兩者兼有之,但是卻有一個人卻能夠得到他們三人之長,能夠在他們之後成為最大的贏家。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們知道司馬昭是三國時期的魏國大臣,繼承了他的父親司馬懿和他兄長司馬師的意志,繼續發揚司馬家的勢力。最後他的兒子司馬炎取代魏帝自立。後世對於陰謀家的言論一般都是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形容。
曹操是三國的一代奸雄,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曹操對於他的救命恩人呂伯奢可以毫不猶豫的殺死,足以說明曹操的心黑。在他以後的政治生涯中,如果發現對他有所威脅的,不管是誰,也是毫不留情,進而殺之,甚至是誅殺全家。謀士荀彧、名士孔融、神醫華佗,都是被曹操殺害的。曹操也是有著雄才大略,心雖然很黑,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劉備雖然是漢室後裔,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是到劉備的時候已經落魄了,劉備從賣草鞋為生的時候到投奔別人,中間也是投奔過劉焉,之後是公孫瓚,再是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一直到劉璋。在劉備的前半輩子一直都是出於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奔波中,這也真的是臉皮夠厚了,但是劉備憑著自己的本事,自己的人格魅力最終建立的蜀國,成就了帝業。
而孫權基礎是比較好,有他的父兄給他打下的天下,讓他能夠繼承。孫權其實是兼備曹劉兩家之長,既有心黑的一面,也有臉皮厚的一面,所以他心雖然沒有劉備黑,臉皮雖然沒有劉備厚,但是卻能夠牢牢的守住東吳,也是有他的長處。所以孫權也是心黑臉皮厚都有。
司馬懿雖然很早就死了,但是有很多人說三國時期最大的勝利者其實就是司馬懿。首先是司馬懿確實是很有智謀,和諸葛亮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的。司馬懿在給曹操作謀士的時候也是表露了才氣,但是他卻是顯山不露水。司馬懿確實是有真本事,能夠用計騙過曹爽發動政變,再次奪得了權力。司馬懿是最大三國中最大的贏家,而且是集大成者!
而司馬炎之所以最後能夠稱帝,也是從司馬懿開始的,司馬懿把司馬師和司馬昭教成了兩個很是傑出的人物。能夠讓司馬昭討伐蜀國勝利,司馬炎在15年後滅掉吳國,最終統一了三國,完成了大業。晉朝是從司馬懿開始的,雖然曹操的心夠黑,劉備的臉皮夠厚,孫權兩者兼有,但是司馬懿卻是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關注,轉發和點贊喲!
-
7 # 泉水夢清主
1、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帶上關羽張飛拜訪了諸葛亮三次,如果他是愛面子的人,怎麼會連續三次呢?
2、從劉備依附過的人看,此君分別投靠過曹操、袁紹、劉表、陶謙、公孫瓚,甚至跟呂布也合作過,他可不是愛面子的人吶。
3、劉備文韜武略可不低,火燒博望坡(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斬殺曹操車騎將軍車胃(演義中是張飛),鞭打督郵(三國演義裡是張飛),這可不是要面子的人幹得出來。
4、間接幹掉呂布,當年曹操抓住了呂布,曹本無意殺之,呂布讓劉備幫他向曹操求情,劉備對曹操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於是乎,呂布這位三國第一猛將就命歸黃泉了。
-
8 # 江岸好呵
大家都知道,劉備,字玄德,今河北涿縣人。如何分析劉備是不是要面子的人呢?事實上,劉備是很要這個面子的,那就是逢人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是政治需要。劉備出身貧寒,已經淪落到漂泊為生;再看看袁紹出身高貴,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出道"較早,年輕有為就步入京師政壇、封為司隸校尉;曹操雖父親曹嵩過繼給宦官為子,也早步入京師任典軍校尉,雖然官職低微,但也步入京師,成為一名"中央機關幹部"。而劉備當時已年過二十八,仍然靠自己編織、販賣草鞋為身,多麼淒涼呵。為自主創業,也是當時的時勢使然或需要,否則就會遭遇到無法招募乒勇和仁人智士,只能常常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這個不僅僅是面子的需要,而是政治的需要。否則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都不會幹,何談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松等人呢?
二是招商需要。劉備創業打拼天下,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目標、旗號,那就是復興漢室,既然復興漢朝,你必須有皇家血統、還要純正,接下來你招聘人才、就必須有正能量的理由,共同發展、戰略的目標,共創美好未來夢想的動力和理由。作為以正宗的中山靖王之後、皇家血統為由頭,這個是打天下請招商加盟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代理品牌人諸葛亮,形象代言人法正等人所必須具備的。
三是軍事需要。無論是"借荊州"、取代劉璋奪益州,戰曹操於漢中,"東和孫權、北距曹操",繼位漢中王,建立蜀國,都成為軍事上必須有的"噱頭",否則師出無名,遭人唾棄不說,會很快失去民心,毫無優勢可言了。
因此,面子是劉備的根本,也成為他最大的優勢、最具號召力、影響力的傳播和旗幟,這個面子是必須要的。
-
9 # 攜君看盡長安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有興趣回答。面子是體面和情面的意思,是中國文化社會心理的深層意象,這個詞被華人異乎尋常重視。因此在中國有面子的人,被看作能人,也使很多人愛面子到不能自拔。劉備的一生重“裡子”輕“面子”,成就大業。一是少年困苦大器晚成。劉備出身漢朝宗室,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雖然出身高貴,但是由於父親早亡,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所以要論他的基礎除了有個好祖先其實境遇不如軍閥出身的曹操和孫策。但劉備心存大志找到關羽、張飛的資源拉起了義軍隊伍;二是審時度勢留存實力。劉備桃園三結義後,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投奔過公孫瓚、陶謙、曹操及劉表等,如果不是審時度勢估計等不到三顧茅廬就在軍閥混戰中犧牲了,若只是顧及到面子問題,早就失敗了或是放棄了;三是放下身段求賢若渴。劉備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想盡一切辦法請的“臥龍、鳳雛”出山襄助,終得三分天下的格局;四是入川定都,終成大業。劉備在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進入四川,仁德以收眾人心,力戰立足於巴蜀,終於定都成都並自立為帝。
劉備重“裡子”,輕“面子”,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有仁德的美譽。他能籠絡人心,臣子對他死心塌地、鞠躬盡瘁;他在競爭對手那裡處處示弱,袁紹、袁術、曹操、劉表處,處處能來能去,迂迴相對,最終稱帝笑到最後。所以說這也是做人的一種哲學,不是嗎?
-
10 # 天意U2
首先,只要是人都是要面子的,但每個人要面子的方式方法不一樣,在意的事情也不一樣
三國中的劉備,給人的感覺是仁厚,講義氣,愛民如子,性格好,不輕易發脾氣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少,但往往這樣的人能成大事,就像劉備一樣,他有自己的目標,並且異常堅定,別人說他是織蓆販履也好,各路諸侯輕視他也好,他一點都不放在心上,他在意的只是要達到他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他非常清楚他要得到的是什麼,所謂的面子根本就不值得他去分神注意,他也從來不評價別人,因為他知道,這個人的什麼優點是他用的上的
綜上所述:像劉備這樣的人,他的心智非常堅定,他只在意他要達成的那個目標。有自己的立場,生活的瑣事都不能阻攔他一步一步往前走,當他走到一定的高度,面子也就是無所謂的東西了
-
11 # 丫梨吖
能要的面子要,不能要的面子不要。劉備就是那種能屈能伸的人,是那個時代典型的君子之士了。
從陶謙三讓徐州於劉備就可以看出,劉備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趁陶謙危難之時拿了徐州,後來一次是因為不想因陶謙病重而趁人之危。劉備想要徐州嗎?當然想,想的夜不能寐,但是陶謙第一次第二次讓徐州的時候曹操正準備要攻打陶謙,徐州當時就是個燙手山芋,誰拿誰倒黴,這個時候就是劉備“能要的面子就要”。到了陶謙病重第三次讓徐州的時候,陶謙拿徐州城的百姓需要劉備為由,要劉備接下授印,這個時候劉備順勢接下徐州,既獲得了仁義之名,又有了城池,一舉兩得。
那麼再說說劉備不要面子的時候,三國中有一個很經典的片段:三顧茅廬,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當時的劉備駐兵新野,面臨著曹操的追殺,情況危急,急需一個有才能的軍師輔佐,性命攸關,顧不得什麼面子了。
-
12 # 約定9521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天下哪有人不愛面子的,劉備一生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臉面,即便是為此丟掉自己辛苦創業得來的江山也在所不惜。
劉備一出場就自報家門自己是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玄孫,天啊‘已經過去四百年了,誰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人家劉備就是憑藉這一張無形資產的名片,一出世就收了兩位生死與共的好兄弟關羽,張飛,又憑藉這張名片在那個亂世吃香的,喝辣的。投靠誰,誰都待之若上賓袁紹親自迎接出十里地。劉表更是迎接出二十里地,更甚者漢獻帝親自認劉備為皇叔,這次劉備這個野雞總算有了官方承認的名號了小編不僅反問,既然劉備是皇叔,那麼劉表,劉璋是不是也該給個皇叔名號呢、
劉備也是出色的演員。可謂演技炸裂。絕對可以獲得奧斯卡獎的。因為劉備救了陶謙。陶謙非的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打心裡高興但是自己人單勢孤也沒有什麼實力所以婉言謝絕了。留在徐州集聚人脈到了第二年。陶謙繼續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繼續裝模作樣的推辭。又過了一年。陶謙病危。在病床前再次誠懇的胖劉備接管徐州。陶謙兒子也讓劉備接管徐州。劉備順坡下驢。那我就勉為其難了。接管了徐州。不料三弟張飛誤事。丟了徐州。張飛急得要摸可脖子。劉備一記耳光招呼過去。還說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豈可續。感動的三爺淚汪汪的。趙雲七進七出救出了劉備唯一額嫡子劉禪。劉備接過來就狠狠摔在地上。劉備還說為了你這個孺子差點犧牲可喲一員大將。趙雲那個感動呀發誓肝腦塗地也要當好劉備的保鏢。曹丕稱帝后。大家紛紛勸說劉備登基坐殿。劉備正巴不得呢。但是表面文章還要做的。大家勸了三回最後諸葛亮親自出馬劉備才扭扭捏捏額做了皇帝。
劉備才是最要面子的人。
劉備還精通人情世故,是個老狐狸。
回覆列表
這個有點帝王心計了。該放下面子的時候他不含糊。就拿老掉牙的故事三顧茅廬來說吧。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要面子,放下面子的人才能成大事!
劉備被拒第一次:此刻為尋求能夠分析天下局勢之英才,劉備和自己的義弟關羽,那是帶著禮物,打扮的漂漂亮亮(表示尊敬)的去臥龍崗拜訪諸葛亮來了。結果吃了閉門羹,婉言的拒絕了。怎麼婉言的拒絕呢,俗話說伸手不打上門客,況且還是拜訪自己的人。諸葛亮便告訴書童,說貴人啊,您來的真不是時候啊,我家主人不在剛好出去轉去了。
很多時候我們第一次被拒絕,我們大多數的人會選擇放棄。但是或許機會就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所以當第一次被拒絕的時候一定不要,因為被拒絕而放棄做第二次。
劉備被拒第二次:誰能知道,劉備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啊。這不劉備過了幾天,放下的面子,帶著自己兩個義弟找上門來啦。不知道諸葛亮是能掐會算呢,還是未雨綢繆,到朋友家蹭吃蹭喝去了。
這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不在家,這可好第二次也沒見上。劉備那是一個心痛啊,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不管是刻意不見也罷,還是善意的撒謊不見也罷。
劉備第二次被拒絕,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說,能做到第二次很不容易。當我們第二次被拒時肯定會很氣憤。此刻記得保持平靜,我們需要一顆不拋棄不放棄的心。
終見諸葛亮兩次的婉言拒絕,並沒有讓劉備失去信心,倒是更加堅定了想請諸葛亮出山的願望。劉備的兩次拜訪期間也讓諸葛亮對劉備有了更多的瞭解。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黃成吉日,再一次來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這次,諸葛亮沒有找藉口,而是裝睡。這一裝睡可是一舉兩得啊。不但可以思考是是否要答應劉備,另一方面更是對劉備的考察和試探是否誠心。
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6歲。
三房茅廬終修成,正果,正是因為劉備放下了自己的身段,放下了劉皇叔的身份和麵子,去尋求能夠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的諸葛亮。才能夠在封建軍閥、地方豪強卻是峰擁而起,割據州郡,群雄逐鹿的局面。經歷了數十年的大混戰中,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