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好奇觀古今

    嫡長子制度的根深蒂固,沒那麼好破除的。

    首先是曹衝不死,曹操會選曹衝做自己的繼任者嗎?這個問題就很難說,小兒子固然疼愛,但是否傳位於他還得兩說,劉表袁紹之事曹操怕是會心有餘悸的,而且自古嫡長子繼承就是正統,況且曹丕也真不是昏庸無能之人,所以仍然傳給曹丕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我始終覺得曹操對曹丕一直是有歷練之心的,從宛城之戰時曹丕就跟著曹操也能看出一二,至於“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感覺也是最疼愛的兒子死了憂傷過度之語,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出是對曹丕的鞭策吧。

  • 2 # 豔夜讀錦書

    1.曹衝不但聰明過人,而且還寬厚仁慈,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負責管理倉庫的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當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曹衝知道後對庫吏說到,讓我好好想三天,三天後你就可以放心回家了。於是曹衝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自己的衣服上用刀製造模仿老鼠咬過的痕跡,然後一臉愁容去見父親。曹操問他因何事失意,曹衝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告曹操,那幅馬鞍被老鼠咬壞,曹操聽後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於是便不了了之了。

    2.曹衝見到即將被行刑者,總要上去詢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幹的功力,因小過失或錯誤啊,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裡去說情,請求父王寬大,曹操曾多次當著群臣的面稱讚曹衝的德行,常常就露出選立曹衝,作為接班人的意向。

    3.為了使曹衝在冥府不寂寞,曹操還為曹衝操辦了一場冥婚,足可見他對這個兒子的重視與疼愛。

    4.曹丕自己在繼位後,也經常對臣下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可見曹衝之死,客觀上為曹丕爭奪王位掃除了最大障礙,但同時也讓我們又不得不疑惑曹丕為何說“若使倉舒在”而不是按照正常的說法“若是倉舒在”,“使”和“是”,一種動作、一種對事實的肯定,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曹衝的死與曹丕是否有關。

  • 3 # 北風中立

    曹操在漢末群雄中首屈一指,他有長子曹昂,劉夫人所生,但由於劉夫人早逝,便由正室丁夫人撫養。而卞夫人所生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曹衝只是環夫人所生。如論禮法,曹昂便是當仁不讓的嫡長子,可惜宛城一戰,好色輕敵的曹操被張繡突然襲擊,當時曹昂與曹丕皆在軍中,曹昂大約年長曹丕十餘歲,讓馬給弟弟曹丕逃走,此一戰,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皆亡。不得不說,對曹操心靈打擊沉重,丁夫人因此與曹操離婚分居。以至於二十年後曹操彌留之際說,我這一生,四處征戰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可是如果地下真有神靈的話,見到子修(曹昂字子修),他問起他母親來,我又該如何回答呢?從封建禮法來說,沒有曹昂,卞夫人後來被扶正,她所生三子皆是嫡子,況乎曹丕乃文乃武,曹植才高八斗,曹彰將帥之才。曹衝縱使天資聰慧,奈何曹家子弟,可謂個個人中龍風。從禮法和才智上來說,曹衝繼位可能性微乎其微。

  • 4 # 流螢一閃

    自幼聰穎的曹衝身為曹操寵愛的子嗣之一,雖不幸早夭,但若其沒死的話,自然就有可能是曹魏政權的候選繼承人之一。不過,即便是曹衝成人後還能聰慧如其兄曹植,也未必就能鬥得過比其城府更深的二哥曹丕。

    曹植曾是曹丕繼承王位的的最強競爭者,雖才華橫溢又得曹操的讚賞,不過其既缺乏如其父兄那般的城府和野心,又沒有果敢狠辣的手段和得到其父心腹們的支援和擁戴,怎麼可能會成為曹魏政權的繼承人呢?

    況且曹衝早夭是一個既定的歷史事實,又哪有機會參與曹魏政權的繼承人之爭呢?

  • 5 # 始終先生

    首先需要嚴謹一下這個問題。因為如果稱“魏國”那就是曹丕時代的事情了,那樣的話,即便曹衝不死,也輪不到他繼承魏國,因為曹丕有自己的兒子,有曹操最愛的孫子曹叡。

    所以,個人覺得,題主想問的是:如果曹衝不死,曹操會不會指定曹衝為世子,繼承自己衣缽。

    不可否認,曹衝很聰明,我們每個人在小學語文課本上,都學過“曹衝稱象”這則典故,小小年紀的他,就可以想出用石頭在船上等量大象體重的方法,確實可以算得上是神童了。

    但觀曹操的其他幾個兒子,也都是人中龍鳳。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書,通曉諸子百家。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卓爾不群。曹彰勇冠三軍,弓馬嫻熟等等。

    但能否被曹操選為世子,可不單單憑藉一股聰明勁兒就可以的。

    《三國志·魏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當時曹丕和曹植是世子的最大競爭者。曹操曾問身邊的謀士賈詡“我應該立誰為世子?”賈詡進言說:“我不能做丞相您的主,但我在回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下場。”曹操聽完,哈哈大笑,便定了曹丕為太子。

    很多人說,賈詡因為與曹丕交好,甚至可能是曹丕黨,所以才會向曹操說這一番話,暗中幫助曹丕。

    其實瞭解曹操的人都清楚,曹操生性多疑,自有主見。對於立世子這件事,他絕對不會因為一人之言而下定主意的,這不符合他的性格。如果他真的對此事捉摸不定,一定不會只徵詢賈詡一人。

    他只不過是借用這件事,來試探賈詡罷了。而自己心中早就有了定論。

    曹操立世子,首先要考慮的,是要符合正統。

    曹丕不是曹操的長子,而是次子。當年,曹操的長子曹昂用自己的命,換來了曹操逃脫宛城的機會。如果曹昂活著,也輪不到曹丕繼承大統。

    有人可能會問:不是應該選擇一個綜合能力更強的人來繼承家業嗎?

    首先,能力強不代表可以服眾。那個時代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和侷限性,在尊崇儒家的整體背景下,“廢長立幼”是容易被他人詬病的一件事情,極易引起兄弟不合,下屬不滿。袁紹立三子袁尚,袁譚、袁尚兄弟反目,就是曹操身邊的例子。

    其次,曹操身邊聚集著大量的能臣異士。即便曹操所立世子並不是什麼大才,這些謀士大臣也能輔佐他安邦定國。看諸葛亮對劉禪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極強的佐證。

    還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去佐證曹操重視大統:曹叡

    曹叡雖然是曹丕的長子,但確是曹操極其寵愛之人。操時常讓曹叡伴其左右,親自教授曹叡文武知識,這是曹操兒子們都未曾享受過的待遇。如果說要選擇能力最強的人來繼承,那曹叡應該是能力最強的,而且曹操死時,曹叡也已經16歲了。

    但透過曹操對曹叡的評價,卻證明了曹操是一個尊崇大統的人。 曹操說道:“我基於爾三世矣”,意思是:有你在,我曹家的基業就可以繼承三代了。

    所以總的來說,不論曹衝是不是早夭,他都沒有機會繼承大統。唯一出現可能的情況,就是排在他前面的兄長都先於他過世。

  • 6 # 書家集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您的提問!曹衝是曹操的小兒子,環夫人所生。曹衝不幸因病早逝,13歲就離開了人世,這讓曹操和環夫人都感到很悲痛。因為曹衝是個小人精,自幼聰慧過人,頭腦靈光,也很仁善,處處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神童形象。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衝稱象”的故事,大人沒有想到的方法,他想到了,而且做到了,著實讓人稱奇。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神童即使不早夭,也和他的幾個哥哥一樣,活到成年或中老年,一直好好的,他接替曹操位置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曹衝不是長子,基本上沒有資格接替曹操的地位

    曹操雖然沒有當皇帝,但他已經不是皇帝的皇帝,在別人眼裡、甚至在他自己的眼裡,他早就已經是皇帝了,只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非要在前面擺個漢獻帝,他則在後面弄個“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其目的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儘量少樹敵,不給別人當靶子而已。

    既然曹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他百年之後的繼承人,那就得按照皇家禮制規則辦理了。這個規則就是“依序繼承”,不能廢長立幼。

    曹操是個聰明人,熟讀史書,他難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不重用大皇子,而偏愛“聰明”的小兒子,想把皇位傳給小兒子的,又有幾個得好的?三國以前有多少這樣的故事,三國以後又有多少教訓?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故事,猶在耳邊。他父親寵幸驪姬,把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想把寵妃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為太子,結果搞得晉國大亂。這個故事,曹操和曹衝的幾個哥哥,能不知道嗎?曹操周圍那一幫老奸巨猾的大臣和將領們,能不知道嗎?

    既然如此,不管是曹操在不在世,想把最高統治者的權柄和位置交給最小的兒子曹衝,都是不可能做得到的。首先,朝廷重臣和掌兵大將們,絕大多數都不會同意,肯定會強力抵制。得不到這些大佬們的擁護,曹衝還能上位嗎?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曹操還活著就讓位,用逼迫手段強制權臣們接受這個事實,那也不會有好結果。等曹操一死,曹衝的那幾個虎狼般的兄長,肯定會操縱群臣,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把曹衝趕下臺,甚至把他幹掉,這種事情曹家的人幹得出來。

    二、聰明睿智的人,不一定當得上君主

    從歷朝歷代皇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小時聰明睿智的皇帝兒子,幾乎沒有一個直接繼承了皇位,而榮登大寶的。不是別的原因,而是由從小聰明過人者本身的秉性所決定的。我們所說的聰明睿智之人,並不是說他在什麼方面都很聰明、什麼方面都比別人強,只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長而已,他們也有很多的缺點和短板。

    1.聰明人一般都清高、傲氣,愛耍牛逼,眼睛朝上,這就很容易得罪人,更容易引起別人的嫉妒和仇恨,隨即被別人下絆子、挖坑陷害,自然就成了常態。他的另一個兄長曹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曹操也很喜歡曹植,甚至私下已經有了讓曹植接班的想法。可是,曹植不但沒有接上班,還被哥哥曹丕給弄死了。“七步詩”的故事,“煮豆燃豆萁”的詩句,大家應該不陌生吧!

    2.從曹衝小時候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絕對是一個愛表現、喜歡曝光的人,這種人沒有心機,藏不住心思,一切都暴露在別人眼前,這哪是當君主的料?當君主就得“狡猾狡猾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整天藏著心思,不暴露目標和企圖,讓人防不勝防,這樣才能在刀光劍影、萬分險惡的封建社會政壇上縱橫馳騁,無往而而不勝。相反,像曹衝這種素面朝天,一切都透明化的人,沒有任何“防火牆”,估計幾天就被別人算計了,他還能當君主?

    3.曹衝過於仁厚,不善詭計,這也不是當君主的材料。封建朝堂是什麼?那就是殘酷的戰場,你死我活,險惡萬分,砍砍殺殺是“主旋律”,互幫互助基本沒有,那裡可不是講仁義道德的場所。你看曹操多狠,苦難中救了他性命的人,他稍稍有點懷疑,就把人家殺了,甚至滅了滿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人才是霸主。秦始皇如果天天講仁義道德,不下狠心,不去征戰,不下死手地殺伐,怎能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三、他的幾個哥哥,也絕對不會容許曹衝騎在他們頭上

    在曹操家裡,排在曹衝之上的,還有好幾個哥哥,其中卞夫人所生的就有4個男孩: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在曹衝的這4個兄長中,曹熊早夭,可以不計。剩下的三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比一個強悍,哪一個都不是曹衝這種小善人可以對付得了的。最野蠻的是曹彰,一介武夫,流氓成性,無知無畏,還野心勃勃,曹衝如果和他對陣,那就是秀才遇到臭流氓,不把你打個半死,他不會罷手,反正他也不考慮後果,打了再說,攪和了再說。

    相對比較文明一點,算是與曹衝有點類似的是兄長曹植,但這也是個有名的“牛逼將”,總是兩眼朝上,一般人看不起。有名的“建安才子”嘛!才高八斗,賦詩作文,幾乎隨手而來,才氣絕對不在曹衝之下,而且一直心氣高傲,還很浮躁。就這種人,哪能甘心屈居於曹衝這個小弟弟之下?再說,曹操早就著意讓曹植接班了,訊息早就傳遍了朝野,哪還輪得到曹衝的份兒?

    而他的大哥、最後真正接了曹操班的曹丕,更是一個魔鬼般的人物。雖然他的才氣很一般,與曹衝、曹植比,詩書文墨遠遠不及,但他卻是另外一種人,他對政治、權欲、權術的研究深度,就是10個曹衝,也是難以相比,絕對是“厚黑學”專業的“博士後”。要論“韜光養晦”、隱藏真相,掩蓋醜惡嘴臉那一套,曹衝可能連百分之一都趕不上。曹丕絕對是個政治手腕研究和運用的大家,難怪曹植那麼聰明、還算有點詭計的人,也輕而易舉就敗在了曹丕的手裡,更何況是不擅詭計、心地善良的曹衝?

    至於說,曹丕等人還有沒有機會,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曹衝幾乎沒有上位機會,那就是別人上位了。尤其是老大曹丕,自然是上位的第一人選,實際結果也是如此。

  • 7 # 今古言堂

    曹氏兄弟中,曹丕、曹植之間,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在史書上格外亮眼,這對兄弟又都是文學家,曹植尤其以題詩、詠賦擅長,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更是真實的描繪出了曹魏宮廷內部,骨肉相爭的千古悲劇。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曹操還有一個兒子,曾經險些就越過了曹丕、曹植,成為了曹魏真正主人,而這個人正是曹衝。

    曹衝自幼聰敏,深受曹操喜愛

    曹衝是曹操愛妾環夫人所生,作為曹丕與曹植的同父異母弟弟,我們最先知曉曹衝,估計都是在小學課文中,一篇叫做《曹衝稱象》的故事裡。

    在這個故事裡,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便問群臣有什麼辦法,但是無人能解,倒是幼小的曹衝,想出了利用船隻浮力,來稱量大象重量的好方法,自此年幼而智高的曹衝,就以神童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當然,反映曹衝聰明的故事,不僅這一例,話說南方某地曾獻上一隻珍禽,但這珍禽有兩個特點,一是愛惜自身羽毛,二是映水則舞。曹操想要看這隻鳥起舞,但使盡辦法,這隻鳥就是不給面子。曹衝見後便讓人制作一面鏡子,擺在這隻鳥面前,那鳥在鏡中看見同類,於是便起舞不停,結果反倒將自己給累死。

    曹衝仁厚,為民所信

    曹衝不但聰明過人,而且還寬厚仁慈,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負責管理倉庫的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當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曹衝知道後對庫吏說到,讓我好好想三天,三天後你就可以放心回家了。

    於是曹衝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自己的衣服上用刀製造模仿老鼠咬過的痕跡,然後一臉愁容去見父親。曹操問他因何事失意,曹衝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告曹操,那幅馬鞍被老鼠咬壞,曹操聽後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於是便不了了之了。

    據說,曹衝見到即將被行刑者,總要上去詢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幹的功力,因小過失或錯誤啊,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裡去說情,請求父王寬大,曹操曾多次當著群臣的面稱讚曹衝的德行,常常就露出選立曹衝,作為接班人的意向。

    英年早逝,曹操痛失最佳繼承人

    但不料,天意難測。建安十三年(208年),年僅13歲的曹衝突患大病而亡,湊巧的是也正是這一年,南征荊州的曹魏大軍也應出現大面積瘟疫,於赤壁撤退而還,曹衝是否隨軍南下而染上疾病,史書中並未記載。

    曹操見愛子病重而心急如焚,可是卻無力迴天,眼看著13歲的曹衝自此離開了自己的懷抱,悲痛萬分,不能自已。

    曹衝死之迷局

    曹丕見狀上去寬慰父親,不想曹操當即說到:“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們的大幸。”言畢,老淚縱橫不止,這段話講的再明白不過了,假如曹衝不死的話,我這個班一定會交給他,現在曹衝死了,你們倒有幸成為繼承者了,大概在曹操看來,曹衝所表現出的政治才能遠遠超過了其他兄弟。

    為了使曹衝在冥府不寂寞,曹操還為曹衝操辦了一場冥婚,足可見他對這個兒子的重視與疼愛。其後,魏黃初二年,魏文帝曹丕,追贈曹衝為鄧哀侯;魏太和五年,魏明帝曹睿,又將曹衝規格提升一級加封為鄧哀王,榮寵至極。

    曹丕自己在繼位後,也經常對臣下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可見曹衝之死,客觀上為曹丕爭奪王位掃除了最大障礙,但同時也讓我們又不得不疑惑曹丕為何說“若使倉舒在”而不是按照正常的說法“若是倉舒在”,“使”和“是”,一種動作、一種對事實的肯定,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曹衝的死與曹丕是否有關。

  • 8 # 沉墨I方之城

    曹衝不死,曹操也不會讓他繼承魏王世子之位,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關於曹操有意立曹衝為世子的說法都是“事後諸葛”,後人臆會而已。

    曹衝是曹操與環夫人所生的幼子(不是最小的),曹操一直非常喜歡曹衝,曹衝更是當時著名的神童,流傳至今的相關故事很多,但是曹操喜愛歸喜愛,不可能會把魏王大位傳給他。

    曹操的兒子眾多,真正能夠得到曹操首肯,可能繼承魏王之位的兒子是曹昂,他既是長子,而且算是嫡子,曹昂的母親死得早,一直由曹操的正室丁氏當親生兒子撫養成人,後來在曹操征討張繡的戰役中陣亡。

    曹昂的死對曹操打擊很大,甚至都被自己的老婆給休了,由於曹昂戰死,丁氏遷怒於曹操,自己回了孃家不再給曹操當老婆了,曹操上門幾次都沒有辦法把她請回來,可以想象丁氏對曹昂的感情有多深。

    曹操既死了兒子,又跑了正妻,日子還得過,於是就又找了個老婆,就是卞夫人,她成了曹操的繼室,也是曹操的第二任老婆,也是正室,她給曹操生了四個兒子:次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他們是曹操的嫡子,這非常重要。

    我們無論是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裡都能知道,曹操的魏王之位繼承只在曹丕、曹植、曹彰三人之間博弈、爭奪,當然還有題主說的曹衝。

    為什麼說魏王之位只能在那三個兒子中產生呢,因為他們都是正妻所生,這涉及到漢朝王位、爵位嫡庶傳承法統,魏王曹操最為當時除皇帝外最有權勢和威望的人,他的爵位傳承絕對會遵循當時代的嫡子傳承主流,更何況魏王之位具有比皇帝還強大的權力。

    曹衝不能繼承魏王之位的關鍵就是他是庶出,他的母親環夫人只是曹操的一個妾室,除非曹操廢了正室,立環夫人為正妻才有可能立曹衝為世子。

    就算曹操為了曹衝能夠正常繼位換了正妻,曹衝要繼承世子之位依然困難重重,首先是年紀上,曹操的次子曹丕比曹衝要大11歲,曹衝死的時候,曹丕已經二十多歲了,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兒子。

    曹操要立曹衝為世子,那麼一定會遇到原來正室所生四個兒子的不滿甚至爭奪,這種世子之位爭奪歷史上不少見,更何況那幾個兒子都遠比曹衝要成熟,在朝中各有各的勢力,曹丕有司馬懿相助,曹植有許攸等人站臺,曹彰更是軍中猛將,這些朝中資源不是年紀輕輕的曹衝能夠擁有的。

    曹沖年紀太小,需要成長,而這個成長的過程對於曹操來說卻是最大的障礙,當曹衝成長起來,可以繼承魏王之位的時候,曹操應該很老了,在繼承人培養的這個階段會形成一個真空期,曹操死的時候65歲,而如果曹衝沒死,他才二十多歲,如此年輕的魏王如何能夠面對三國鼎立、三國對峙的局面,更何況他的那些兄長們30多快40歲了,不但人生經驗比曹衝強,更是在朝中勢力遠比曹衝要大,曹衝又如何鎮住局面。

    至於各種正史、野史記載的關於曹操自己說的如果曹衝不死,魏王之位不關其他兒子的事兒,甚至曹丕繼位後自己也說如果曹衝不死,自己不可能當上魏王。

    曹操只能在嫡子中選擇,而嫡子中最為出色只有曹丕,他在各個方面都要比曹衝要優秀得多,甚至說,至曹昂死後,曹操考慮世子人選就是曹丕,根本就沒有想過讓曹衝來繼承魏王之位。

    其實,這些話對曹操來說,是對其他兒子的一種激勵和鞭策;對曹丕而言,是對自己兄弟的一種客套而言,不用當真,就算你坐在那個位置,你也會如此說的。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歷史有一定的規律,按照常理來分析,曹操讓曹丕繼承世子之位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讓曹衝繼承世子之位。

  • 9 # 人者仁義也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曹操只是喜歡曹衝而已。曹沖年幼,屬於曹操的幼子,父親喜歡幼子,自古皆然,無論古今中外這都是一個通理。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歷史上的曹衝。

    曹衝去世時年僅13歲,但是史書給予曹衝的評價很高,有兩個形容詞“聰察岐嶷”,“仁愛識達”。

    他聰明主要是體現在曹衝稱象上,可以說是神童了,曹衝五六歲的時候,當時的孫權曾經向曹操送了一頭大象,當時的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詢問周圍的人,結果大家都不知道。在一旁的曹衝回答說:“可以把大象放在船上,等船平穩後,在船身和水的交界線做記號,然後把大象放下來,用稱重的物體放上去直到達到做記號的地方,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而曹衝的仁愛則是在當時戰爭頻發的時候,曹操用刑比較重,當時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裡被老鼠咬壞了,管理倉庫的庫吏十分害怕,想要自首又不敢。被曹衝知道後,曹衝對庫吏說等三天之後,再去自首。曹衝回去後把自己的衣服用小刀割了,搞成像是被老鼠咬過的樣子,假裝不開心,十分憂愁。曹操就問他為什麼這樣?曹衝說:“世俗慣例都說老鼠咬壞衣服,會讓主人不吉利,現在衣服破了,我十分擔心。”曹操安慰道:“這是胡說,沒有這回事,不要擔心。”後來庫吏就來和曹操報告馬鞍被咬壞的事情。曹操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都被咬壞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曹衝對於那些冤枉的人都給與幫助,前後救助數十人。

    曹操數次在朝廷重臣面前誇讚曹衝,有讓他接替自己位子的想法,建安十三年中原發生的疫病,曹衝染病,當時的曹操親自為他祈禱,到了曹衝去世,曹操十分哀痛,曹丕於是勸解自己的父親,曹操卻說:“這是我的不幸,是你們這些人的幸運。”說罷哭泣。

    我們觀察歷史上曹操的立儲還是很明智的,曹操後期寵愛曹植,一度想要立曹植為世子,但是賈詡勸告曹操不要廢長立幼,賈詡以袁紹的二子袁尚,袁譚;劉表二子劉琦,劉琮做例子,袁紹二子相爭導致河北被曹操吞併,劉表二子相爭導致荊州被曹操拿下,廢長立幼取禍之道。曹操最終決定立曹丕為世子,從這個角度說曹操應該還是會選擇曹丕。曹操去世於建安二十五年,假如曹衝能活到那個時候也不過還是二十五歲,這樣的年輕人能否撐起曹魏的大局也是未知數,而曹丕則是建安十六年,擔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已經經過了9年的政治鍛鍊,相比較而言,優勢還是比較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古代士兵明知錯誤的命令也要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