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書新說
-
2 # 曾經一路
起起伏伏都經歷過了,就會比較淡然。不過真正做到也不容易,我總覺得好的文學家的超然物外,更多的是存在文章裡,本身並不一定能做到。
-
3 # 蒲公英壹號
蘇軾一直以來都被看做是淡乎名利、怡然自得的隱士一般的詩詞大家,但其實並不盡然。
他在“烏臺詩案”之前一直都還是個熱血男兒,忠肝義膽無一不有,他剛及冠便高中狀元,守孝辭官三年後再度參加制考,依舊名震天下,那時他胸懷壯志,一心報效國家、愛護百姓。因此才能寫出“腹有詩書氣自華”(《和董傳留別》)這樣的名句,勤於讀書的人自然而然的會流露出與眾不同的儒雅氣質,它撫慰了天下雖工於詩書卻尚不得志的文人,在讀書學習方面被廣泛引用。
最能表現蘇軾前期無限的壯志豪情的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黃州,心灰意冷,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以及《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這首詞時蘇軾被貶黃州已兩年有餘,他心中有無盡的委屈和憂愁無法述說,在赤壁(鼻)磯處,蘇軾懷古抒情,借對歷史英雄人物周瑜的追憶,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功業未成身已老的憂憤之情,而後表明自己雖然壯志殆盡,但依然會以曠達的人生態度關注歷史和個人,表現出超越現實而非逃避現實的豁達態度。亦正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傳達蘇軾雖身處逆境、屢遭挫折卻無畏無懼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曠達超脫的胸襟。
為何蘇軾在面對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超脫無畏的氣概?蘇軾並非生來便是無所謂風雨,無所謂天晴,但他是從來都有一顆強大的心靈,他一直以國家社稷為己任。知杭州時,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湖水已經逐漸乾涸,湖面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百姓生計,於是蘇軾率眾疏浚西湖,開除葑田,把挖出來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長堤,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流落儋州(海南)時,在此處辦學堂,介學風,此前儋州從未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之後便有人舉鄉貢,後來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
也正是由於這為國為民的心,蘇軾才敢於批判當時的新黨激進的舉措,雖然蘇軾因為與新黨政見相左才被構陷,但他並未就此倒下,而是藉此看開,被貶又如何,朝廷之外,有名無權,既無飢寒之憂,又可享美景、美食之樂,還能遠離朝廷政治紛爭,與親友相伴。《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文章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澄澈如水的月色,透露出蘇軾在貶謫中雖感慨萬千,但又能隨緣自適、自我排解的特殊心境,抒發了他自解、自嘲,又對自然生活的欣賞與嚮往。
蘇軾有著堅定不移的精神追求以及強大的自我開解的能力,並且在任何時候都無愧於心,無論是他的詩詞文章,還是他的超脫境界,都是我們學習、嚮往的楷模。
-
4 # zhishiren知識人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看官都是多大歲數?如果你剛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你對前途遭遇一無所知,你豪情萬丈想出人頭地,你覺得你會永遠年輕永遠這樣好下去,你也許就不會真正理解蘇軾的偉大。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質還自然熱愛生活!蘇軾這樣的大才子,他的一生也是大起大落,自己絲毫不能把握。看著陷害羞辱他的人,自己無能為力,換作一般人也就鬱鬱而終了吧?但蘇軾不會,他把這種境遇當成一種修行,在苦難中的尋找小確幸,面對羞辱採取一種阿q精神。人生都是七十年,看透如此,好好度過每一天,與農夫喝茶,品嚐當地荔枝,生活的樂趣不輸任何人。
-
5 # 龍潭初識
蘇軾不過一文人墨客,如果說是文學家,書畫家,可以得高分。但說他超然物外,泰然自若。那就是笑話了。準確的說法是無奈,他沒辦法發揮才能但是又不敢不願學陶淵明,只能做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古代的文人大多如此,本事不大,牢騷一堆。之所以中國出了一大堆所謂的文學家,書法家,仔細看看,大多是不得志的。像曹操,岳飛之類的鳳毛麟角。
-
6 # 何應住
臺灣詩人余光中曾經說:“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嚴肅;而蘇東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在中國,大抵稍微瞭解一點蘇東坡的人,沒有人不喜歡他,沒有人不想不和他做朋友。
可是,懂蘇東坡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真的真的是太曲折太曲折了,甚至可以說是太不太不走運了。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事業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可蘇軾自打做官後好像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做一帆風順。
二十二歲應試汴京文章第一,只因主考官歐陽修以為是自己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而忍愛判為第二。雖是第二,仍然是名動京師。眼看前途似錦,但偏偏此時,母親病故,於是趕緊收拾行囊,回鄉守孝三年。
上面這張圖就是蘇軾一生為官的足跡。我們在此且簡單的回顧一下吧:
二十五歲,出任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這是他第一份工作。看起來還不錯,相當於市政府正處級的辦公廳主任,這個官職可是現在許多基層公務員努力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呀,可誰知打那以後,讓他這輩子顛沛流離的仕途也就此開場了。
鳳翔這個地方雖然比較窮,但政事兒不多,一切還算平平淡淡。
二十九歲,四年鳳翔通判的鍛鍊生涯結束後,當時的皇帝英宗喜歡他的文章,想招他進翰林任知制誥(起草詔令),因宰相韓琦說他太年輕了,還需鍛鍊,先任判登聞鼓院(負責接受官員及士民的章奏表疏)。
可這一年五月份,相伴十年的愛妻不幸離世,接著父親蘇洵又病逝。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萬般悲痛的蘇軾再次回鄉守孝三年,同行的還有妻子王弗的靈柩。
三十三歲,守喪期滿回京。被任為命殿中丞直史館,雖是個京官,卻是個閒職。
當時,王安石變法剛剛拉開序幕,在蘇軾的眼中,此時的世界已。不再是他以前所見的“平和世界”。
三十五歲,蘇中丞認為王安石的變法越來越激進,名為利民,實則害民。於是,上書陳列新法的弊端,認為不應急行。
這下捅了馬蜂窩,惹怒了當朝宰相王大人。
好在蘇京官有自知之明,趕請外放出京任職。杭州通判,是蘇軾第一次外放的官職。
王宰相說實話並不是個壞人,但他的同黨就居心叵測了,將蘇京官外放杭州,本欲是希望杭州的山山水水讓蘇先生到富貴鄉中沉淪去的,沒想到卻成就了他的政聲,這不是王同黨的期望,於是,三十八歲,蘇通判被安排到窮鄉僻壤的山東密州(山東諸城)去勞動改造了。
杭州比密州,真的是天上地下,日子悽苦不說。蝗災、匪患、惡俗、乾旱,讓密州早已餓殍遍野。身為密州太守的蘇官人不停地為這些問題奔波勞累。吃野菜,飲苦水,還夾雜著十年來官宦生涯的各種不幸。
三十九歲那年,他寫下了那首千古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密州,蘇太守一呆就是三年。
四十歲,母親、妻子、父親都已作古。
這年中秋之夜,蘇軾懷念親人,再想到連自己的親弟弟都有7年未曾見面。不僅無限感嘆,為世人留下了另一首千古佳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 ,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四十一歲,蘇太守換任徐州。不久,徐州城遭受洪災,抗洪救災又成了工作的重頭戲,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築堤、引洪入黃,最終解決了徐州城的水患問題。
四十三歲,徐州任滿後,被改任到湖州擔任知州。
湖州是魚米之鄉,山清水秀,倒是蘇知州的理想之地。誰曾想到湖州才三個月,就因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差一點小命不保。後因王安石上書求情,在被關了103天后,才被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一年,蘇團練四十四歲。
蘇團練職位低微,薪俸大減,甚至過上了“向人乞米何曾得”的日子。後在朋友的幫助下,在黃州城東開荒了一塊地,自己當農民,並給這塊地取名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從此以後,蘇東坡這個名號更讓人們喜愛。
蘇東坡在黃州一呆就是五年,東坡漸成規模,糧食也可自給自足。
四十七歲這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下蘇閒人感動了當朝皇帝神宗,幾天後,神宗出了一個手札:
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
四十八歲,東坡離開黃州赴汝州就任,官職依舊是團練副使,但這次比較自由,一路上能夠探親訪友:先去筠州(江西高安)看望弟弟,一起過端午節,再過九江和大和尚參寥一起遊廬山,又與長子蘇邁共遊鄱陽湖石鐘山,再到金陵專門拜訪已閒居八年的王安石。
這時,蘇王二人不談政事,他們一起遊蔣山,從自然到學識,從詩詞到佛道,無所不談,人生之樂,不過如此。此時的他竟然想在金陵買些田產和王安石一起安度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四十九歲,他離開泗州,到河南商丘,神宗皇帝來了聖旨:蒙恩放歸陽羨(宜興縣,屬常州)。四月,他還沒到常州,神宗駕崩,哲宗即位。
這之後,一連串的升遷讓東坡先生以為是真的走運了:
接著被任命為朝奉郎知登州(也就是蓬萊),剛到登州,又被召回京師升任禮部郎中,接著升官為起居舍人(右史),接著又升中書舍人,接著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短短几個月,一下子成了朝廷大員。
看起來是好運的開始,實際卻是高處不勝寒。性情中人蘇東坡其實並不兼容於當時的官場。
五十三歲,重返杭州,任龍圖閣學士主政杭州,他的貢獻至今仍在造福杭州人民。
五十五歲,再升翰林學士,實為內相。可沒多久神宗皇帝去世,回京才五個月的他就被政敵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貶去潁州。
五十六歲,潁州六個月,改任揚州知州。揚州六個月後,改任禮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士,成了哲宗皇帝的老師。但伴君如伴虎,哲宗皇帝並不喜歡這個老師。
五十八歲,被貶英州(廣東英德)。英州離京師幾千公里,在古代,那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那年夏天,年近六旬的他千里迢迢,一路上是走走停停,走了兩個月,還沒到英州,又被貶至惠陽(今天廣東惠州市),任寧遠軍節度副使。
惠州一呆就是三年,五十九歲,他寫了首千古佳作《食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小詩迷倒了後人,卻成了當時的罪證。
六十一歲,因詩獲罪,被貶到了儋州(海南島)。在惠州時他已染熱毒,到儋州後更加嚴重了。
接著,哲宗病逝,端王即位,是為宋徽宗。
六十四歲,在徽宗的照顧下,他拖著病態的身體終於開始了北歸之路。
這年的六月二十日寫了首小詩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參橫鬥轉欲三更,
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
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
茲遊奇絕冠平生。
就這樣,他帶著一身熱病:
八月底,廣州,十一月,英州。
六十五歲,正月抵南雄,越大瘀嶺,在虔州停留一個多月後,渡九江,遊廬山,過金陵,到揚州。這時,他的熱疾也越發嚴重了。六月一日,在揚州與米芾會面。六月十一日,告別米芾之後。從揚州渡船赴常州。七月中旬,熱疾加重,治療無效,二十八日,謝世常州。
縱觀蘇軾的一生:才高八斗,命運多舛;身不由己,視為常態;因時置地,隨遇能安;世事無常,何謂超然?
超然,只是一種心境,一種態度。
時光又輪轉了1000多年,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
超然,依舊只是一種心境,一種態度。
大環境,往往是個人所不能左右的。個人能決定的只是自己的態度和心境。對於現實的不圓滿,我們可以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去面對,但在現實中仍然要做好自己該做好的事。做不好,所謂超然只是一種逃避,當然也就不是真正的超然。
譬如今天世界的新冠疫情,真的沒有誰能超然物外,泰然自若。
你不重視,預防措施不到位,病毒可不管你是否超然,很快就會將你征服。
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是否是個超然的人呢?
面對病毒,堅持不帶口罩,為美華人民做榜樣。
可今天,美國的新冠病人以每天超過三萬人的速度在快速增長,總統先生的超然物外,泰然自若是不是害了美華人民,害了全世界的人民?
-
7 # 珊瑚1255
蘇軾的超然物外,泰然自若,與中國古代文化的整體浸染和個人修為有關係。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在蘇軾身上都有過深深的影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講究君子應該知進退。
蘇軾由於一腔直率,每每與當權派不能很好地相處,所謂“一肚子不合時宜”,歷經多次貶官之後,終於對人世政事能夠看得開,想得通,放得下,豁達,灑脫。
-
8 # 15395815621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方為君子之腹,大丈夫之所為也。如歷史上有謝安呂蒙正蘇東坡等,是古代的榜樣,今人的楷模,當為文傑。
-
9 # 亮亮25252743
您好謝邀!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其父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洵。
嘉祐元年,蘇軾出川赴京,參加朝庭的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他們二人正銳意於詩文革新,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震動了他們,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
熙寧十年至元豐二年,蘇軾在徐州任知州,當時黃河在曹村決口,城牆即將被洪水沖毀,蘇軾帶領士兵修築長堤,保全了徐州城。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不料被新黨利用,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險遭殺身之禍,下獄一百零三日,這一巨大打擊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公務之餘,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蘇軾在這時起的。
元祐四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為錢塘江潮水不再進入杭州城內,西湖種菱使湖中水草不再生長,建築長堤,在長堤上種植芙蓉、楊柳,立下汗功,增添了西湖景色,杭州人把長堤命名為蘇公堤。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的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歸》西首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透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情趣,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他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流傳至今。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當下,競爭激烈,壓力頗大,當我們不管在遇到順境逆境時,我們要學習東坡先生的灑脫、機敏、理性、客觀地對待問題,寵辱不驚,消灑自如,樂觀對待生活。
回覆列表
如果《仇池筆記》真的是蘇軾寫的,那麼請看:王介甫先封舒公,改封荊公。《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識者曰:“宰相不學之過也。” 下面是王安石的《封舒國公謝表》 臣某言:伏奉制命特授開府儀同三司、封舒國公者。發號端門,外覃慶賜,疏恩列闢,俯逮空餐,舞手均歡,捫心獨幸。(中謝。)伏念臣久孤眷遇,當即譴訶。曠歲籲天,尚辭榮而未獲;新恩賜國,仍席寵以有加。唯茲邦土之名,乃昔宦遊之壤。久陶聖化,非復魯僖之所懲;積習仁風,乃嘗朱邑之見愛。鴻私所被,朽質更榮。此蓋皇帝陛下道冒群才,彌天之所覆;恩涵庶品,並物之所包。以釐事備於郊宮,而惠澤均於海宇。故雖幽屏,弗以遐遺。顧冒昧之不貲,豈糜捐之可報。臣無任。 沒別的意思 我就是想略黑蘇軾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