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睿讀西遊

      唐玄宗是處於中唐時期的一位皇帝了,這個時期的唐朝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而且在這個時期,也暴發了安史之亂,有人說安史之亂是當時的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這個眾說紛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暴亂給當時的唐朝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裡要說的是唐玄宗在位期間的改革,那麼我們怎樣看待這個時期的改革呢?如何評價唐玄宗的改革?

      處於唐朝中期的唐玄宗在位長達四十多年,在他執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達到了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也就是開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逐漸懶政怠政,導致唐王朝危機四伏,產生了"安史之亂",唐王朝從而由盛轉衰。

      歷史對唐玄宗的評價褒貶不一,唐朝的興盛起於他,衰敗也起於他,怎麼客觀評價這位帝王呢?

      一、重振朝綱,鞏固皇權。武則天后期,統治階級內部產生極大矛盾,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政權保持在以太平公主為首的外戚手中,面對複雜危機的宮廷形勢,唐玄宗一派力挽狂瀾,堅持改革,贏得了多數朝中大臣的認同,奪取了政權。唐玄宗登基後,一方面安撫皇族宗親,朝中大臣,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肅清反動分子,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之下,唐王朝政權得以鞏固。

      二、禮賢下士,廣開言路。唐玄宗開元年間,他勤政努力,常常為了缺少賢人輔佐而夜不能寐。據《唐史》記載,唐玄宗冒著大雨去訪問張九齡、姚崇、宋璟等人的住所,請求他們來輔助自己。在他的一系列努力下,唐王朝達到了吏治清明,經濟文化欣欣向榮的局面。

      三、精簡機構,發展經濟。為了精簡機構,減少財政支出浪費,唐玄宗去除一些多餘機構,裁剪機構十多個,從而減少了懶官怠政的局面。同時唐玄宗對官吏選拔非常嚴格,他提出"官不濫升,才不虛授"。透過他的一些改革,整頓了吏治,提高行政效率。他注重農業生產,大興屯田,設定各地官吏管理各地經濟,這些措施極大的促進了財政增收,為開元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唐玄宗的努力下,唐王朝達到了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之一,開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寶年間,由於唐玄宗的懶政怠政,享樂主義嚴重,朝廷腐敗日趨嚴重,導致唐朝由盛轉衰,也算是晚節不保吧。唐玄宗有勤政的一面,同時也有懶政怠政的一面。

  • 2 # 歷史阿Q

    唐玄宗在位時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選賢任能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2、整飭吏治

    首先是嚴格銓選制度,裁汰冗員。嚴格控制官吏的選舉,規定今後沒有戰功及別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結果“大革其濫,十去其九”。 這樣,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於事的現象,提高了官府辦事效率,又減省了國家開支。

    3、考察制度

    從京官中選用有才識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從都督、刺史中選拔有政績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為恆式”。

    5、兵制改革

    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拓展資料: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 3 # 2月16日晴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任衛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結果導致了後來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為泰陵。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李隆基政治

    人事制度

    唐玄宗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李隆基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李隆基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製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瞭解和信任。而在選拔人材方面,李隆基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整飭吏治

    開元三年(715年),唐玄宗明確宣佈:“官不濫升,才不虛授,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他決心選賢任能,量才授職,整飭吏治。首先是嚴格銓選制度,裁汰冗員。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敕令罷免所有的員外、試、檢校官,嚴格控制官吏的選舉,規定今後沒有戰功及別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結果“大革其濫,十去其九”。

    考察制度

    唐玄宗以前,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特頒下制令,從京官中選用有才識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從都督、刺史中選拔有政績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為恆式”。他特別重視縣令的選任。開元四年(716年),新選任的縣令被召入大明宮宣政殿,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同時,還頒佈了《整飭吏治詔》,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對刺史、縣令的政績進行考察,分為最、中間、殿三等,依次定為優劣,作為改轉升降的依據。

    軍事

    兵制改革

    李隆基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開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

    開疆拓土

    頒佈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李隆基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設立節度使

    至開元、天寶間,唐玄宗設立十大節度使,北方形成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8個節度使區,加上劍南、嶺南共為10鎮,始成為固定軍區。節度使受命時賜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大旗),威儀極盛。節度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威權之重,超過魏晉時期的持節都督,時稱節鎮。於是外重內輕,到天寶末釀成安史之亂。

    經濟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佔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先天元年(712年)到開元十三年(725年)之間,李隆基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透過這些有效的措施,李隆基使唐朝的經濟又步入正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

  • 4 # 信plus

      唐玄宗是處於中唐時期的一位皇帝了,這個時期的唐朝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而且在這個時期,也暴發了安史之亂,有人說安史之亂是當時的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這個眾說紛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暴亂給當時的唐朝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裡要說的是唐玄宗在位期間的改革,那麼我們怎樣看待這個時期的改革呢?如何評價唐玄宗的改革?

      處於唐朝中期的唐玄宗在位長達四十多年,在他執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達到了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也就是開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逐漸懶政怠政,導致唐王朝危機四伏,產生了"安史之亂",唐王朝從而由盛轉衰。

      歷史對唐玄宗的評價褒貶不一,唐朝的興盛起於他,衰敗也起於他,怎麼客觀評價這位帝王呢?

      一、重振朝綱,鞏固皇權。武則天后期,統治階級內部產生極大矛盾,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政權保持在以太平公主為首的外戚手中,面對複雜危機的宮廷形勢,唐玄宗一派力挽狂瀾,堅持改革,贏得了多數朝中大臣的認同,奪取了政權。唐玄宗登基後,一方面安撫皇族宗親,朝中大臣,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肅清反動分子,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之下,唐王朝政權得以鞏固。

      二、禮賢下士,廣開言路。唐玄宗開元年間,他勤政努力,常常為了缺少賢人輔佐而夜不能寐。據《唐史》記載,唐玄宗冒著大雨去訪問張九齡、姚崇、宋璟等人的住所,請求他們來輔助自己。在他的一系列努力下,唐王朝達到了吏治清明,經濟文化欣欣向榮的局面。

      三、精簡機構,發展經濟。為了精簡機構,減少財政支出浪費,唐玄宗去除一些多餘機構,裁剪機構十多個,從而減少了懶官怠政的局面。同時唐玄宗對官吏選拔非常嚴格,他提出"官不濫升,才不虛授"。透過他的一些改革,整頓了吏治,提高行政效率。他注重農業生產,大興屯田,設定各地官吏管理各地經濟,這些措施極大的促進了財政增收,為開元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唐玄宗的努力下,唐王朝達到了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之一,開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寶年間,由於唐玄宗的懶政怠政,享樂主義嚴重,朝廷腐敗日趨嚴重,導致唐朝由盛轉衰,也算是晚節不保吧。唐玄宗有勤政的一面,同時也有懶政怠政的一面。

  • 5 # 星海一沙鷗

    提到唐玄宗,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他和楊玉環的愛情,其次估計是他開創的開元盛世。這些在歷史書有太多的大書特書,我今天要跟大家講一講,唐玄宗在音樂上的造詣。

     

    從音樂方面來評價這位皇帝,我們便可以發現他擁有著絕對的優勢。

      

    唐玄宗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具有音樂造詣的皇帝,一直都特別精通音律,而且還特別擅長表演。她的祖母就是武則天,受到祖母的寵愛,當時的李隆基也是能極大程度上展現自己的愛好,還親自上臺表演過,並且獲得了祖母的稱讚,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古時候,音樂也有雅俗之分。一般在大型的慶典活動當中會用雅樂,而俗樂則是主要供人欣賞娛樂的。到了唐玄宗時期,他倒是覺得俗樂要比雅樂更加具有藝術性,所以他就開創了與其他音樂不同的俗樂型別,那就是梨園。由此看來,真正的梨園之祖是唐玄宗。

      

    身為一名皇帝,他沒有把全部身心放在政治的管理上,反倒在音樂上面花了不少的功夫,不僅給自己打造了能夠施展音樂才華的舞臺,同時還不斷的培養新人。當時,唐玄宗親自挑選了數百名樂工和歌女,組建了歌舞藝術團,在這個團隊當中他就是團長。

      

    當時很多大臣都能夠看到這位皇帝的獨特之處,每次處理完朝政之後,唐玄宗都會親自去教大家唱歌跳舞。他挑選的都是15歲以下的兒童,不斷培養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水平。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唐玄宗也懂得把一些比較新鮮的音樂融入到傳統的表演當中,讓音樂變得更加豐富。

     

      

    從政治來說,唐玄宗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在生活方面,給世人留下來和楊玉環的千古愛情故事,是一個率性的皇帝,有血有肉,對音樂有著巨大的貢獻。

  • 6 # 文藻巧翁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唐玄宗開元年間,經濟繁榮,社會相當安定,文化昌盛,國力強大,從而達到了唐朝繁榮的高峰。糧食布帛產量很多,是時“四方豐稔,百姓殷富”,國家倉儲盈滿,以至於“左右藏庫,財物山積,不可勝較”。詩人杜甫也在《憶昔》詩中描寫開元時期繁盛情況就曾說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侖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此詩儘管有些誇張,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在生產恢復發展的基礎上,開元年間物價十分低廉而且平穩。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東都鬥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以後,一直到天寶未年,物價達到長期穩定,“兩京鬥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二文”。物價低廉平衡對社會的安定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唐朝戶口也快速增長。在武德年間,全國共有戶200萬,貞觀時已增至300萬。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升到380萬戶,武則天未年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全國共有戶615萬,有人口3714萬,而且到了開元、天寶年間,人口增加速度更快,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全國戶增到891萬,人口達5291萬,這就是唐朝人口統計的最高數字,因為有很多的逃戶不在薄籍,因此政府統計戶口數比實際戶口數要低一些。根據估計,天寶年間全國實際戶數有1300萬至1400萬,如果按一戶五口計算,唐朝全國有6000萬到7000萬人。墾田面積根據其估計有800萬到850萬頃,稍微多於西漢的最高墾田數字。

    開元年間,一大批文學家、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都先後湧現出來了。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崔顥、王昌齡,書法家顏真卿畫家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史學家劉知幾、吳兢,科學家一行,從而使開元年間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昌盛的景況。

    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唐朝從契丹手中收復了遼西21州,並且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新羅、回紇等全部重新歸順唐朝。在西北,唐朝收復了碎葉城;並且打敗了吐番、小勃律,通往中亞的道路又重新被打開了,唐朝對西域的主權恢復了,唐朝的聲威也遠播西亞。日本以及北韓半島與唐朝的聯絡頻繁。

    “開元盛世”是唐朝百餘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廣大勞動人民辛勤勞動所創造的。它的出現,和唐朝統治者壓榨勞動人民是分不開的。伴隨著唐玄宗後期統治逐漸趨向腐敗,各種社會危機也開始進一步暴露出來了。

  • 7 # 寧靜致遠liu

    革新吏治 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 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 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 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 兵制改革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唐玄宗採取了很多措施,為收復北方領土做準備。這主要是對 兵制進行了改革。 檢田括戶繁榮經濟 為經濟抑制佛教 概括如下: 政治上:革新吏治:1、精簡機構,裁撤冗員;2、建立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3、恢復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4、親自考核並任命縣令。 經濟上:檢田擴戶; 軍事上:進行兵制改革,開始由府兵制向僱傭兵制轉變。 宗教上:抑制佛教

  • 8 # 熱血一腔

    玄宗期間功過不一,今天主要說說功績。個人認為最大功績莫過於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選賢任能

    唐玄宗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在這方面唐玄宗還是有伯樂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九齡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二是邊疆治理

    在公元723年,即開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佈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佔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當時的豪強霸佔了農民的土地之後,稱為“籍外之田”,他們還將逃亡的農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間,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透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經濟又步入正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汽車發動機機油增加或者是機油乳化是怎麼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