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父親的兩個女兒成為摔跤冠軍,是挑戰了男權,還是屈服於父權?
9
回覆列表
  • 1 # 鑫媽向前衝

    印度某鄉村,清晨五點,兩個短髮的女孩在麥田間不停的奔跑,然後在泥地裡摸爬滾打……

    “爸爸是個暴君!”女兒們被逼著訓練時,插曲這樣唱道。

    “走路都不像女孩子了。”村民和同學這樣譏笑她們。

    而這一切,根源於曾是全國冠軍的父親的夢想:繼承摔跤手的基因,為印度贏得世界金牌。

    到此,我們看到了一個粗暴的虎爸形象,一個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女兒的形象。雖然我們並不贊同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馬哈維亞·辛加·珀尕(阿米爾·汗飾演的爸爸)的妻子和女兒們一開始也是拒絕的,但是印度的國情比較特殊……

    寶萊塢粉飾下的印度女性大多是美麗的:眉間紅、環佩叮噹、炫彩紗麗、曼妙舞姿……外華人鮮少看到她們紗麗背後的淚水……

    真正的現實是:印度是全球女性危險程度第四的國家,比索馬利亞還糟,略好於戰亂不斷的阿富汗。對大多數女性來說,出生在印度就是一場夢魘。

    下面這組大資料,將徹底重新整理你對印度的認知:

    ● 平均每3分鐘印度就會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鐘發生一起強姦案,60%的女性曾遭遇強姦。

    ● 2011年,印度登記的強姦案有24206件,從1971年到2011年增長了873%。

    ● 44.5%的印度女孩在18歲前結婚。

    ● 印度女性就業率僅33%。

    ● 過去20年裡,印度有1000萬女嬰被墮胎,每年的數量達到50萬。

    ● 5歲前,印度女孩比男孩死亡的風險高75%。

    ● 只有44%的印度學校設有女性的獨立廁所。

    ● 51%的印度男性認為,在家裡丈夫打妻子是合乎情理的。可怕的是,54%的女性也這麼認為!

    ● 每天,因嫁妝不夠被男方家庭拒絕後自殺的印度女性平均9個。

    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遇到男主角這樣的父親,反而成了一種幸運。他讓孩子的人生多了一種選擇。

    父親並不是一開始就要將當國際冠軍的願望強迫施加給孩子,而是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才開始引導訓練,而且與妻子約定了一年的期限。他說:

    時代不同了,女人也可以為國家贏得榮譽。

    最初,妻子不同意女兒學摔跤,擔心將來沒男人要。父親霸氣地說了一句:

    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女兒對父親魔鬼式的訓練,起初也是各種抗拒。直到14歲的同齡女孩披上嫁衣,在眼淚中流露出對她們的羨慕:

    希望神賜給我這樣的爸爸。他沒有讓你們早早嫁人,而是有機會過上自己的生活。

    到此,女兒們從被迫服從父親的訓練,開始有了主動求戰的內驅力:我要贏得自己的人生。

    故事的結尾,女主角吉塔贏了。有人說這是一個直男癌似的結尾,如果吉塔輸了呢?

    我覺得,即使她輸了比賽,她也贏得了人生:透過從小在泥坑裡打敗男孩子,頑強求勝的經歷,吉塔明白幸福的入場券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像早早嫁人的同學那樣等待別人賜予幸福。

  • 2 # 裸猿的故事

      不“屈服”於父權就得“屈服”於母權,人類社會不就這兩種模式麼,父系或者母系社會,人類不是那種只管生不管養的物種,事實上沒人養的孩子活不了,與此同時在人類成長的過程中,來自家庭的影響毫無疑問是人生最重要的影響,而家長的三觀最終將深刻影響孩子的三觀。

      只要家長還沒有喪心病狂到把孩子關在閣樓上只管飯,連說話都不教的狀態,從你喊出爸爸和媽媽這樣的詞彙的時候,你就開始進入了人類成長的社會化的過程。我相信沒有任何人會腦殘到認為,如果是父親教會女兒說人話,就代表著女兒屈服於父權。那麼為什麼學摔跤或者別的什麼就是屈服?反之,父母不教孩子學會說話,大概可以斷定為嚴重虐待。

      當然,你可以用學會說話是人的本能,而摔跤可不算人的本能。不錯,摔跤當然不算人的本能,那麼打掃衛生煮飯洗衣服算人的本能嗎?不和當爹的學摔跤就和當媽的學習這些東西,然後準備好14歲嫁人,又算什麼呢?

      我們大可以這樣表達,在父權的威脅下女兒被迫挑戰男權,並取得輝煌勝利。不過,這話說出來,也得有傻子信。

    養不教父之過

      只要我們認同,養不教父之過,那和責任相伴隨的就必然是權力。剩下的無非是在什麼樣的範圍內行使權力並承擔責任是合適的。父親教育女兒擺脫傳統女性的成長軌跡本身就是反男權的,這樣的父親在以一己之力對抗社會體系和習俗。而他要這麼幹只是因為他領悟到,女孩子也是同樣可以摔跤並得到金牌的,和男孩子沒有啥不同之處。

      在影片中正是女兒們的表現,揍了男孩子並且贏了,讓父親領悟到了這一點,他發現了自己的女兒擁有他的摔跤手的基因和天賦。因此父親是因材施教的,不是胡亂行使他的權力。而在女兒們鬧脾氣不願意練習的時候,他同樣是想過放棄的,畢竟強扭的瓜不甜,而這一點在最初就和妻子有過約定:一年。

      如果不是後來女兒們從小新娘的羨慕中突然領悟到,學摔跤是更好的人生道路,但要走這條路,除了冠軍再無可能,只要你輸給了男人,那你就是不行,將父親的目標和自己的目標合二為一,那麼她們也無法成就自己。至於父女之間的矛盾衝突,影片中也有數個過程,其中峰迴路轉之處,也讓觀眾不勝唏噓。父親從來不是執意行使權力的暴君,除了最初剪頭髮的時候,大概那時候最像暴君。

      Geeta戰勝父親的這一幕,頗有象徵性意味。巨人轟然倒地,我們都有突然發現父母不在是無所不能,他們也是凡人的覺悟時刻。

    這個電影僅僅侷限在追求金牌嗎?

      其實,一開始父親的就有段話簡單的說明了一個道理,你給祖國帶來榮譽,你也會從中獲益良多,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投身於體育行業,去爭取榮譽,一直是許多人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出路。而在沒有舉國體制的國家,一個有運動天分的人到最後的成功,更何況是一個女孩子,其間的付出不是在舉國體制包辦下的人可以想象的。而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中國,走體育這條路基本上不被認為是正道,而人們很難從金牌運動員身上得到什麼激勵。事實上,他們的影響力遠不如明星。但在印度,一個女孩子拿到了金牌,她就能實實在在的激勵女孩子們,透過種種方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這個影片在印度的播放,更是毋庸置疑的在印度再次引發男女平等方面的討論。

      至於它對華人有何教益?至少有一條教益,我們還能找到感動嗎?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激勵人心呢?高考的奮鬥,如何考上清北的故事麼?

      

  • 3 # 大D醬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恰恰是女權主義的輝光,一記打在男權主義臉上的響亮耳光。

    整部電影裡最讓人詬病的,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決定把吉塔和芭比塔訓練成摔跤手,強迫她們脫下裙子穿男裝,無視她們的哀求把長髮減掉,並日復一日的監督她們在泥地裡練習,送她們去和男人搏鬥。

    但這其實不就是小時候爸媽逼我們讀書,逼我們練琴的進階版嗎?只不過讀書談琴換成了摔跤,這就讓很多人受不了。

    在人的青少年時期,是最無法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規劃的,所以父母會憑藉他們多年的閱歷和經驗幫我們選擇一條相對合理的成長道理。那些說“屈從父權”的,一開始就沒有把他們當成父女,只看成了對立的男女兩極了吧。

    而且,不學摔跤順從她們的意願,玩玩鬧鬧囿於家庭瑣事鍋碗瓢盆就是尊重了?恰恰相反吧。

    貪圖輕鬆的人生,換來的只能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力把控。

    雖然避免了學摔跤時村裡人的嘲笑、初次挑戰男性時滿場觀眾的不懷好意,但同時也失去了那一次又一次實力碾壓之後來自整個男權群體的驚歎和尊重。

    電影裡的背景是印度,是全世界女性地位最低下的國家之一,因此女性想要獲得認同和話語權基本無異於痴人說夢。電影裡的父親為了使女兒能有不一樣的人生,只能靠這種近乎慘烈的方式。

    很多對於情節批判鞭撻的都是女性,但我覺得,很大一部分人,只是拒絕承認女性想要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和尊重就必須像個男人一樣付出同等的努力。

    我感激這部電影,客觀真實的說出了女性的處境,也為所有追求平等的女性們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女性不該因身為女性而被輕視,也不該因身為女性而被優待。

  • 4 # 洋身堅康伽nk995599

    養不教父之過 只要我們認同,養不教父之過,那和責任相伴隨的就必然是權力。剩下的無非是在什麼樣的範圍內行使權力並承擔責任是合適的。父親教育女兒擺脫傳統女性的成長軌跡本身就是反男權的,這樣的父親在以一己之力對抗社會體系和習俗。而他要這麼幹只是因為他領悟到,女孩子也是同樣可以摔跤並得到金牌的,和男孩子沒有啥不同之處。 在影片中正是女兒們的表現,揍了男孩子並且贏了,讓父親領悟到了這一點,他發現了自己的女兒擁有他的摔跤手的基因和天賦。因此父親是因材施教的,不是胡亂行使他的權力。而在女兒們鬧脾氣不願意練習的時候,他同樣是想過放棄的,畢竟強扭的瓜不甜,而這一點在最初就和妻子有過約定:一年。 如果不是後來女兒們從小新娘的羨慕中突然領悟到,學摔跤是更好的人生道路,但要走這條路,除了冠軍再無可能,只要你輸給了男人,那你就是不行,將父親的目標和自己的目標合二為一,那麼她們也無法成就自己。至於父女之間的矛盾衝突,影片中也有數個過程,其中峰迴路轉之處,也讓觀眾不勝唏噓。父親從來不是執意行使權力的暴君,除了最初剪頭髮的時候,大概那時候最像暴君。

  • 5 # 浪裡小白龍很浪

    這部電影主旨是美好的,呼籲男女平等,但現實遠遠不是一部電影可以改變的。電影中父親為了讓女兒在國家館繼續學習,卑微的在主席面前解釋,甚至流淚。其實聯想一下中國的奧運冠軍,退役後他們很多人過得也並不好,他們也曾今為祖國掙得榮耀,卻又很快被遺忘,就像電影中的臺詞,當你盤子裡沒有食物時,你難道要吃獎牌?印度從上而下的官員都享受目前的社會情況,女人就要為男人服務,指望他們改變不可能的,真理永遠都在大炮射程之內。

  • 6 # 娛樂小鮮肉

    印度文化:重男輕女

    《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近年來比較火的一部印度電影了,不僅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印度國寶級大師阿米爾·汗的經典演繹,也讓我們對印度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印度文化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重男輕女,可以說這個認識還是比較客觀的。在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是非常低的:你去印度旅遊的話,和你打交道的大多是印度男性;社會上很多職業也都是由男性來參與的;即使在今天,印度很多地方的婚姻制度依然極其保守,種姓制度、嫁妝規則、一夫多妻、童婚、殉葬,種種陋習一路傳承到了現代。前幾年,經常有印度女子被性侵甚至殺害的新聞出現。

    既不是在挑戰男權,也不能說是屈服父權

    在這部電影中,有人說這個父親是自私的,為了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而剝奪兩個女兒的童年,讓兩個女兒去替自己完成為國爭光的夢想。但其實,我們不能說父親很自私,因為他的自私來源於對摔跤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如果沒有那種為國爭光的信念在支撐著他,他不會忍受全村人的嘲笑,不會忍受兩個女兒一開始的不理解和埋怨,也不會有那麼多年日復一日的堅持。

    這部電影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有很多細節都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印度的男權至上主義。

    比如在馬哈維告訴妻子自己要讓兩個女兒開始練習摔跤時,妻子露出擔憂的神色,但是馬哈維馬上就說:從今天開始你不要管這件事,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他基本上就是用命令的口吻在和自己的妻子說話,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而妻子也只能默默服從這個命令。

    比如在兩個女兒開始反抗馬哈維這種魔鬼式訓練的時候,馬哈維反而把兩人的長髮都減掉了。要知道在印度,對兩個女孩來說,被減掉長長的頭髮那是會被嘲笑的。可是馬哈維為了讓兩個女兒看到自己的決心,狠心把女兒的頭髮都減掉了。

    但是我們又說這種男權主義在這部電影中其實並不是很徹底。

    因為父親逼女兒練習摔跤,一開始兩個女兒的確是不情願的,但是到大女兒第一次參加比賽開始,兩個女兒尤其是大女兒就開始漸漸喜歡上摔跤這項運動了,之後的練習可以說是她們主動想要訓練的,而父親只是起到了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就像伯樂和千里馬那樣的關係。

    所以說這種男權主義是存在著“有利”的因素的,它畢竟也為國家培養出了兩個世界冠軍。

    當然這種男權主義有它被詬病的地方,但這部電影總的來說還是很正能量的。而這種正能量是更能被我們看到的。

    正能量元素遠超過我們對男權的關注

    電影中最戳淚點的是片中殘酷的父愛,此外還有那種為國爭光的信念,兩姐妹深厚的感情,還有片中的演員為了表演效果而做的努力。

    52歲的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阿米爾汗親自上陣摔跤,在影片中要飾演19歲、29歲和55歲三個人生階段,拍攝中他先完成19歲的戲份,然後瘋狂增重到194斤,體脂高達37%,甚至連穿襪子都很難完成,然後再拍29歲的戲份,為此他又花了5個月,瘋狂瘦身50斤,體脂回到9.6%。不僅阿米爾,參與電影的所有演員及幕後人員,都為此付出了我們不曾想象的辛苦。電影中,父親對2個女兒進行了斯巴達式的殘酷訓練,事實上電影中所有飾演摔跤手的演員都進行了長達近一年的專業訓練,由印度國家級摔跤教練親自訓練,甚至兩個飾演幼年時期的小演員,也訓練了7個月,最終就是為達到一個逼真效果。

    大多數人對印度電影還停留在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歌舞片上,但這部電影完全重新整理了我們的認知,有網友點評:中國電影和印度電影中間隔著一個“良心”。

  • 7 # doraemon119589656

    1.在剛剛培養女兒摔跤,並且讓女兒與男子摔跤的時候,他是在挑戰男權。我們都知道,在印度女性地位非常低,並且時常發生當地女性、也包含去印度旅行的外國女遊客等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事件。在電影中也說明了,一般印度的女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了她們一生的命運,從小學習洗衣做飯、做家務等等,在自己14歲的時候,便會被送到一個自己從沒見過面的男子面前結婚,從此開始了一生的相夫教子的生活。而電影中的男主角(阿米爾汗飾演),卻將自己的女兒的頭髮剪掉,把她們送去與男孩子一起摔跤比賽,這就是與世俗為敵,挑戰男權!

    2.在孩子自己不願意的情況下,迫使她們繼續訓練、剪掉她們的頭髮,讓她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訓練,這是屈服父權!在電影前三分之一的部分,父親發現了兩個女兒的天賦,讓她們五點起床開始訓練、跑步、跳水等等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即使孩子不想做,但是卻迫不得已!因為父親是這個家的一家之主,不可反駁。

    但是當兩個女兒發現與自己年齡相符的女孩小小年紀就嫁給自己從未見過的人為妻,開始了一生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時,突然領悟到,自己的父親是那麼的愛自己。在自己沒有分辨能力的時候,給自己選擇了一條最合適的路線,這個時候開始,她們就不是屈服於父權了,而是自己心甘情願的訓練!

    #在影視快搜上免費看《摔跤吧爸爸》#

    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當父親批評大女兒從體育學院的訓練不靠譜時,父親與大女兒開始了一場摔跤決鬥,最終女兒是從體力上戰勝了自己年邁的父親。這時候也能看出來,女兒已經不再受父權的壓迫了,而是自己早已從父權中走出來了!

  • 8 # 拿趣惠用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都在追求自主權,婚姻自由,言論自由,放在印度這個國家就是在挑戰男權,屈服父權?

    只不過是為了遠離那個已知的地獄,並且還是有人雪中送炭,所以如果有選擇為什麼不去做?

  • 9 # 影視禾木兄

    一句話:以父權的名義爭取女權。

    1.毫無疑問,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成為摔跤冠軍,肯定是挑戰了男權。

    在印度,女性地位特別低,很多的職業和社會活動,女性都受到限制。特別是在印度北部偏僻落後的農村,男性不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還會出臺各種禁令限制婦女自由,防止她們做出“有傷風化”的事情。“女子摔跤”,就是被認為有“傷風化”的事情之一。 在哈里亞納,男孩可以穿著短褲學摔跤,女孩子則要長衣蔽體,不出家門半步。

    馬哈維亞不僅讓女兒學摔跤,還讓她們剪掉長髮、穿短褲,跟男孩子比摔跤,這在當地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也給馬哈維亞和他的女兒帶來巨大的壓力。

    馬哈維亞帶領女兒,透過一級一級的比賽晉級,一直到獲得全國冠軍、世界冠軍,一步一步用震驚的事實顛覆了世俗的眼光,成為千千萬萬渴望改變命運的印度女孩的勵志樣本。

    2.馬哈維亞將女兒訓練成世界冠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客觀上也爭取了女權。

    馬哈維亞,是前全國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但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夢想從未放棄,本想讓兒子替他完成夢想,可惜生下來的都是女兒。於是,重任就落在了幾個女兒身上。馬哈維亞起初的動機應該就是這麼簡單,可是“女子摔跤”在印度並沒那麼簡單。

    父親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這一點存在爭議。但放在印度“很多女孩14歲之前就被父母包辦的婚姻嫁做人婦,一輩子只能過著與掃帚與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這樣境況下,馬哈維亞的做法,還是讓人倍受鼓舞的。

    從影片中來看,馬哈維亞是在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天賦之後,才開始實施訓練計劃的。訓練是無情的,但也可以看到馬哈維亞溫柔的一面(比如:為了吉塔的比賽,長途跋涉來到學校附近租房子;為了不讓女兒被開除低頭向校方道歉,等等)。

    兩個女兒,也是從最開始的被逼迫,到後來的主動訓練;大女兒吉塔奪得全國冠軍後挑戰父親,到世界冠軍比賽的時候,因父愛和解,……這些地方,最動情。

  • 10 # 鯨魚電影

    相信電影《摔跤吧爸爸》給你帶來的緊張感還沒從你的腦海裡消去,父親與女兒的故事,女兒的成長,從聽從父親到反抗父親到重新依賴父親,情節跌宕起伏,牽動著觀眾的心。

    我認為電影極大地挑戰了男權。

    印度,一個把女性視為低一等生物的國家,童婚、一夫多妻的制度都見怪不怪。而一個父親能夠透過摔跤來幫助女兒改變命運,無疑是挑戰了男權。

    電影裡有一個細節,父親在教三女兒學英文。其實,父親的願望,是希望女兒能夠成長成可以選擇自己生活的獨立女人,能夠有自己的自由,自己自主,不再受印度傳統封建思想脅迫,無論是摔跤也好,還是讀書也罷,

    即使是女孩們的媽媽,都依舊困於守舊的思想,理所當然地認為洋娃娃是女孩玩的,小汽車是男孩玩的,摔跤是為男孩準備的。

    父親這樣的思想,在印度這樣一個男權社會里顯得多麼的珍貴。

    女兒們才恍然大悟,從此自己主動早起訓練。

    在決賽前夕,女兒問父親該用什麼策略奪冠。父親告訴她:如果你明天贏,勝利將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千萬萬像她們一樣的女孩,屬於所有被認為不及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

    被剝奪童年去訓練摔跤,和男孩們摔跤,反抗時被剪掉頭髮,忍受全村人的冷嘲熱諷,最終為印度奪下第一枚金牌。女兒的一點點在成長,一點點挑戰了男權,告訴了全印度人民:誰說女子不如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重疾的人是不是跟心態有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