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幼兒教師牛牛

    現代教育體系已越來越成熟,很多時候家長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過度關心孩子的學習,這樣其實會適得其反。關心孩子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情況更糟糕。

    作為家長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和孩子溝通,講些心裡話不僅能促進感情,也能瞭解孩子內心所想,引導帶領孩子不斷前進。

    當然,也要注意勞逸結合。現在學生作業多壓力大,休假時期,多帶孩子外出走走,既是為了放鬆心情也是鍛鍊身體。

    所以父母的正確有效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2 # 一心明家庭教育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陪伴孩子不是說父母整天陪著,真正的陪伴孩子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他的關心,對他的支援,對的愛。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麼,作為家長,作為家庭,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習很多他們將來要用的行為、思維、語言模式。孩子第一個榜樣就是父母,如果我們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沒有用心的跟孩子去溝通、去交流,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爸爸媽媽在家裡,爸爸媽媽並沒有跟他心貼心在一起。我們所說的陪伴是需要用心去陪伴,而不是隻是人在這裡心不在這裡。

    陪伴孩子,首先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一心一意的去聽。其次,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當我們能夠讀出孩子內心的情緒,孩子會覺得父母是理解他的,是愛他的,同時也很在意他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小困擾。當我們能夠用心的去迴應他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父母在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的力量。當然,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及時的迴應孩子。當孩子在講述他的情緒、他的事件、他的想法時,我們家長在用心傾聽的同時,要及時的給到一些迴應。另外,在與孩子互動交流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信任孩子就是允許孩子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並在嘗試後給予他一定的鼓勵。

    陪伴孩子看似是一個很簡單很小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沒有用心的去傾聽,沒有關注到我們孩子的情緒,沒有及時的給到他迴應。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信任,那麼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或多或少就會存在一些裂痕。總之,當我們願意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突然間變得那麼乖巧、那麼懂事、那麼用心。其實想讓孩子更有自信、更有能力、更願意學習,我們家長只要做好了用心的陪伴,一切都不是問題。

    點明六億心燈,幸福三億家庭!

  • 3 # 小孩玩具樂園

    導讀:每對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要給孩子吃好的,用好的;拼命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只求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可這樣是真正的“對孩子好”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懂得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才是孩子想要的“好”!

    第一,堅持學習,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才能做到利於她的陪伴。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需持證上崗的工作,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來了解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好扮演好父母這個角色。離職那年,小梅花1歲7個月,為了做到高質量陪伴孩子,我熱愛和堅持學習育兒知識,從而準確抓住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針對語言敏感期,我堅持每天陪她一起閱讀繪本;在與小夥伴玩的過程中,引導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這個過程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而且可以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因為學習,我非常理解1歲半的小梅花走路時偏走高低不平的路面—空間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才恍然大悟,為何小梅花喜歡在小區狹窄的排水溝裡行走—狹窄空間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明白小梅花因為星星形狀的包子缺失一角而大哭不止—追求完美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接納孩子因為沒有按照她的要求一起走出大門而哭鬧半天,堅持要求退回去,再重新走一次的執拗敏感期......

    這一切都源於我學習並瞭解孩子,才能做到如此平靜地陪伴孩子,溫柔地接納孩子的成長。

    第二,“忘記”父母的身份,盡情參與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有時候應該放下父母的身份,陪孩子一起盡情玩耍,就像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陪孩子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時,我們暫且忘記了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也和孩子一起沒心沒肺地笑,一起盡情揮灑快樂的汗水,體驗孩子的那份純真而簡單的快樂!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唯有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體驗孩子的樂與悲,這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而且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第三,培養孩子熱愛生活,提高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作為父母,我知道孩子未來可能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我更希望她成為有趣的人,因為一個有趣的人比一個有用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我們經常陪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例如觀察螞蟻搬家;尋找蒲公英;討論為何枯樹樁上長出蘑菇,木耳......培養孩子發現生活的樂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我們會幫助孩子發展那些她熱愛的興趣,繪畫,唱歌,閱讀等等,以此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從而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更容易獲得滿足與快樂。

    我們會培養孩子學會感恩,因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更容易獲得滿足,不貪婪,滿足於當下擁有的一切,才會更容易獲得幸福與快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懂得善待別人,同時也被別人善待,這也將孩子因此會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牽手教育

    錯誤的陪伴,會加速孩子的叛逆。專家:三個方法,讓孩子崇拜你

    現在的各種育兒教育一直在告誡我們要給予孩子陪伴。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選擇了“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模式。但你真的知道怎麼才是正確的陪伴嗎?錯誤的陪伴,會加速孩子的叛逆,把你氣個半死。

    樂樂媽媽在樂樂上幼兒園的年齡,害怕孩子感受到孤獨,便把自己的銷售工作辭了,專注的做一個全職媽媽。有一次媽媽去參加她的家長會,在和老師單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對樂樂媽媽說:“樂樂有點膽小,上課發言也不主動,不容易融入集體中。”老師略帶審視地看著樂樂媽媽說:“是不是這段時間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當老師說到這裡的時候,原來一直附和老師的樂樂媽媽,就沒有辦法認同了。因為害怕樂樂感到孤獨,她已經把工作辭了,專心陪伴,難道說自己的付出白費了?

    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育兒誤區,認為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陪伴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最重要的的,要懂得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參與到他的成長中去,才是有效陪伴。

    為了找到原因,老師讓樂樂媽媽回憶一下,樂樂在家的時光,怎麼和媽媽一起度過的。許多個夜晚,樂樂在自己的身邊翻滾,或是看電視,或是玩遊戲,媽媽則永遠將手機握在手裡,刷抖音、刷朋友圈、看直播。也會提示孩子,“你該做看看書了”、“你不準玩遊戲了”、“你別看動畫片了”。用老師剛剛說的標準,真的不算是有效陪伴。

    這樣的“偽陪伴”,在生活中很常見。許多父母認為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長,一天到晚就是在家裡照顧家庭和孩子,但是這樣的陪伴真的是有效陪伴嗎?有效陪伴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更多需要的是溝通,這種溝通不是孩子寫作業你的指責,不是孩子頑皮時你跟在他後面不斷嘮叨,不是孩子無聊時候你給他個手機(雖然當時他也挺開心),而是你要花心思和孩子相處,和孩子多進行一些“走心”的對話。那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陪伴呢?有什麼方法,能快速和孩子建立正確的陪伴,讓孩子願意開啟心扉,和你做朋友?

    正確的陪伴,讓你和孩子做朋友,和你無話不說的三個方法:分別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聊聊二次元(動畫片)和共同閱讀一本書。

    第一個方法,玩遊戲,什麼遊戲?不是手機遊戲吧!我說的就是手遊或是電腦遊戲。為什麼要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既然我們生活的時代,遊戲已經是我們不能阻止孩子接觸的事情,還不如利用好它,為我所用。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組隊,一起完成任務,讓孩子重新建立起對你的崇拜。也能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智力成長水平,為孩子過濾不良資訊。與其把孩子交個一個陌生的遊戲環境,不如自己和孩子一起面對遊戲誘惑,一起戰勝它。在遊戲中和孩子形成”戰友“關係,真正的陪伴就不遠了。畢竟願意和戰友交心的人多,和父母交心的人少。

    第三個方法,共同閱讀一本書,這個方法對什麼年齡的孩子都適用。共同看繪本,還是別的,取決於孩子的興趣。在《見識》中,有這樣一個方法能讓你提升和孩子的有效陪伴。

    事情發生在一天下午,作者在圖書館遇到一位老奶奶,她借了一本《哈利·波特》,作者問她:“您也喜歡看這種書?還是給您的孫子或孫女借的?”她告訴作者,是她自己想讀一讀。原來,她發現自己,已經和過去疼愛有加的孫子陷入了“無話可說”的尷尬境地。每當她打電話詢問孫子的生活情況,對方的回答只有三個字:挺好的。

    有一天,她問孫子在看什麼書,孫子說自己剛開始看《哈利·波特》。這位奶奶決定看看這本書,於是就借了第一冊。看完之後,他們之間的談話多少有了些話題,於是她決定再看第二冊,以便今後能以此作為聊天的話題。

    因為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活動中,孩子能更多地從父母身上看到優點,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就是自己的榜樣,而這份榜樣的力量在生活中尤為明顯。我們會發現,學校中那些各方面都很優秀或者均衡發展的孩子,他們的家庭大多都是幸福的。他們的父母也許賺的不多,但從來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階段,他們會鼓勵孩子接觸新事物,幫助孩子克服困難,並且經常和孩子交流心得。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的陪伴,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建立有效陪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請在忙碌中抽出一點兒時間用心去陪伴孩子,和他交心、談話,說學校的趣事,說他們的苦惱,和他們成為朋友。

  • 5 # 草莓小樂兒

    大家好,我是颺仔媽,我們做父母的性格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一起玩遊戲,一起閱讀,這樣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有一個學習的態度。就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講我的孩子每天都不喜歡學習,就知道看電視,一說學習就開始耍性子,這個時候我們要有耐心,跟孩子講道理,問他是5分鐘之後寫還是10分鐘之後寫,孩子立刻就會選擇10分鐘,這樣也讓孩子能做到,說到做到的好處,同時也不用吼他,強迫他去學習,要讓他慢慢的自己去學,這段時間透過對孩子的陪伴,我發現孩子身上有好多小毛病,比如學作業不專心,讀題不認真,沒耐心等,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得正確引導了,讓他先少寫點作業,慢慢養成認真檢查,認真學習,每天跟孩子一起閱讀,閱讀完了相互探討自己閱讀內容,一起寫字看誰很快能把字寫的漂亮,一起去學習,在學習當中看誰能做到認真,不相互打擾,一起玩遊戲認真做不著急,陪伴孩子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平時上班忙,不仔細觀察發現孩子身上有些壞的習慣,只有你陪他一起做些什麼你會發現,陪伴孩子能讓孩子改變很多,首先對學習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建議大家有時間多陪伴孩子!

  • 6 # 睿智燈塔App

    孩子的出生,是一個婚姻全新階段的開始。夫、妻的身份正式升格成為父、母。孩子在不斷的成長與改變,身為父母以“不變應萬變”似乎沒辦法面對每天的生活。那麼隨著孩子的生命過程,在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中,父母主要的角色與任務是什麼呢?

    一、嬰兒期(出生至一歲)

    小孩一出生就有“感受”,當父母聽懂孩子哭聲的含義,迴應他的需要,孩子就能學會信任。對嬰兒的需要快速地關注,會建立情緒和生理上的安全感。這對孩子日後自尊的建立、人際關係的發展、情緒的安定有積極影響。

    這時父母主要的角色任務:

    1.調適新生活,建立父母與嬰兒共同生活的家

    2.培養信任感,照顧嬰兒的需要

    二、幼兒期(一歲至三歲半)

    這個階段小孩已經開始學習很多技能,已經從會坐、會爬到會走了。他很願意去認識周圍的東西,這些經驗變成他對所處世界的認知。

    我們容許他探索(只要不影響生命危險,就讓他探索),可是又怕他危險,所以要為他設定一個安全範圍,在範圍以外的就要說:“不!”(不要讓他“為所欲為”)。這個安全範圍,將形成孩子的第一次認知“界線”,對日後成長有很大益處。

    這時父母主要的角色任務:

    1.給予孩子自由探索機會

    2.設定安全界線(安全範圍)

    三、學前期(三歲半至六足歲前)

    在孩子的學前階段,父母可以逐步教導孩子學會吃飯、穿衣、洗澡等生活自理能力,這將能幫助他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握感,也更有自信。

    這時父母主要的角色任務:

    1.教導孩子學會能照顧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2.投入孩子的生活,專注地與孩子在一起(一起玩)

    四、學齡期(六足歲至十一足歲)

    孩子上小學就進入正式學習的環節,父母與孩子的老師、同學的家長開始有聯絡及互動。若父母與學校方面有良好互動,將有助於孩子的學校生活。

    學校生活之外的時間分配管理、情緒的調節、課後作業的認真態度等各方面,父母都可以引導孩子學習負責與自制;父母可以透過具體讚美,以及自然結果懲罰等方式,幫助孩子為自己的學習生活負責。由於孩子的表達、行動、思想、道德判斷等各能力比學前期更為成熟,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與關係,將是引導孩子順利發展與成長的重要前提。

    這時父母主要的角色任務:

    1.家庭與學校的良好互動

    2.培養孩子負責與自制的態度和習慣

    3.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與關係

    五、青春期(十二足歲至十八足歲前)

    孩子進入青春期,是學著做個大人,學著自己做決定的時期;孩子對於聽話與服從,有了新反應。通常是先傾聽(爸媽講了一句話,要我去做某件事情),然後分辨(自己加以分辨怎麼做對自己比較好),最後自己做決定(決定要不要去做)。

    因為青少年渴望獨立及行動的自主性比過去都高,許多父母認為孩子變得逆反,不想跟著父母的決定行事,但這是他練習邁向未來獨立生活(成年人)的必要過程。若父母能給予支援與理解,透過引導與適當的溝通來幫助孩子更多地認識肯定自己,鼓勵發揮判斷與思考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給予他更多做決定的機會,孩子就越來越準備好進入成人生活了。

    這時父母主要的角色任務:

    1.隨著青少年的成熟及獨立,調整親子關係

    2.對孩子的支援與理解,是孩子面對未來人生最大的力量

    每個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特點,父母的角色及親子關係需要隨之調整與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這是一條隨著孩子長大,父母也不斷成長的人生路。保持一顆擁抱變化、不斷學習(甚至父母與孩子互相學習)的心,將使你面對親子教育窘境時更有方法,更有底氣,也更有力量!

  • 7 # 大帥小娟學習課堂

    陪伴並不是父母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懂得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才是有效陪伴。

    “我很忙”錯失有效陪伴:經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在孩子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等成長的階段,都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爸爸媽媽都不能缺少,否則將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社會壓力大,很多家長們為了工作掙錢都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照顧或阿姨照顧,長期以來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糟糕的親子關係。沒有人是一天24小時都是工作的,下班回到家後一定是有時間陪伴孩子的,請家長們一定珍惜父母與孩子的陪伴時間。

    孩子儘量放在身邊: 每年春節後,每個在外打工的人們要回到工作崗位上的時候,此時此刻看到最多的場景是哭泣的孩子嘴裡一直說著:“媽媽,媽媽......”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出現在我們身邊, 孩子長期沒有在父母身邊,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以及孩子缺乏安全感,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最初的十年教育是非常關鍵的,是孩子認知社會,性格形成以及父母感情培養的最好時機,如果一旦錯過黃金時機,再去彌補也晚了。如果能把孩子帶在身邊教育是最好的,但沒有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時也要抽出更多時間和孩子影片哦。

    陪伴不是監督:有效的陪伴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更多需要的是溝通,這種溝通不是孩子寫作業你的指責,不是孩子頑皮時你的嘮叨,不是孩子無聊的時候你隨口一句去玩吧,而是父母需要花心思和孩子相處,和孩子多一些“走心”的溝通,才可以起到有效陪伴的作用。

    陪伴做到心靈溝通:陪伴就要做到心靈溝通,透過真正的內心感受來和孩子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讓彼此互相瞭解,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建議以感情緊密為基礎的良好關係。所以請各位父母在忙碌中抽出一點時間用心陪伴孩子,和他們談心、說說學校今天發生的事情,說說他們遇到的麻煩,和他們分享快樂等,家長要學著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 8 # 家庭教育漫談

    我是@從心而改,家長首先要明白陪伴與陪同的區別。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天可以不教,真正的陪伴是與孩子共同成長,而非家長物體上雖然人和孩子在一起,卻幹著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事,精神上沒有與孩子交融,那是陪同。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助學習能力,是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真正內涵。不是孩子在學習,而家長卻在一旁做其他事情。相反家長要先作好充分的準備,精心設計,協助孩子在自助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探索獲得新的知識,這樣孩子會記得更牢固,學習更主動,興趣更濃。

    清華大學詩詞才女武亦姝的爸爸每天4:30以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兩個孩子。他說:“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給孩子報了多少補習班,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無論貧寒還是富有,家長的自律與長久的陪伴,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基礎。這個過程可能前期很痛苦,但效果出來後,你會發現,成長是雙向的。這些家庭為孩子付出很多很多,但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很多。

    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自己首先應該做到。真正的陪伴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精雕細刻,快樂教育是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有獨立人格的人,有思想的人,自我完善的人。

  • 9 # 生活教育情感

    生出孩子的夢想,

    生出孩子的榮耀,

    生出孩子的堅強,

    生出孩子的領袖氣質,

    生出孩子的王者感覺。

    如果生不出來,講多少愛都蒼白無力。

  • 10 # 棉被加工

    1、 父母應該放下手機和寶寶交流。

    對於很多的家庭來說陪伴寶寶是一件比較無聊更無趣的一件事情了,有很多的家長不願意陪伴寶寶只會選擇拿出手機來玩一些手機,不管寶寶的哭鬧還是一如既往的玩著自己的手機,真正的陪伴寶寶是應該放下手機,全心全意的陪伴寶寶和寶寶進行交流,如果每一天和寶寶交流一點事情,寶寶就會記住一點事情,寶寶就會長大很多。

    2、 父母天天寶寶的一些想法

    父母應該和寶寶多進行一下溝通,這樣有利於寶寶的成長,聽聽寶寶的一些意見和想法,這樣會有利於寶寶思考一些問題,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很無聊很幼稚,但是對於寶Bora說事,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了,多和寶寶做一些互動這樣還有利於增加父母和寶寶之間的感情。

    3、 陪寶寶做一些寶寶喜歡的一些事情

    可以選擇陪著寶寶,做一些寶寶比較喜歡的一些事情,這樣可以增加寶寶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會使兩人之間的感情更加的豐富更加的親密,在父母不注意的情況之下就會使寶寶的興趣愛好很廣泛,父母不要讓寶寶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應該多和寶寶進行溝通和交流。

  • 11 # 醬爆影視製作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孩子當作成人來對待,多給孩子一些自由,你作為朋友利用你的經歷,無論是失敗和成功的經歷,或者朋友的經歷也提供少走彎路的指導,管教越多叛逆就越多。

  • 12 # 思起源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或者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

  • 13 # 阿奇寶貝

    陪伴孩子成長聽起來挺簡單的,其實真的不容易!

    我自己也是孩子媽媽,同時自己的職業接觸的孩子也很多,下面這幾點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分享給你。

    一,寶寶一歲以前

    在寶寶小的時候,尤其是一歲以前,如果家裡條件允許,那麼媽媽就儘可能全職在家帶孩子吧。

    因為孩子對媽媽有天生的依戀,這是誰都代替不了的,媽媽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可以讓孩子的安全感發育的更好,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一生都會自信。

    二,孩子一歲到三歲之間

    這個時候媽媽是可以去上班的,但是最好是每天都能陪伴孩子,家裡幫忙帶孩子的人一定要教育觀念一致,否則孩子很容易混亂。

    這個時候可以多多培養孩子的獨立動手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為上幼兒園打基礎。

    三,孩子三歲到六歲,也就是學前期。

    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什麼東西,最重要的是讓他認識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四,六歲到十二歲,也就是兒童期

    這個階段很關鍵,因為孩子上學了,我們不一定讓孩子必須考第一,但是最起碼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是要有的,這就是我們家長需要花心思去做的,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不僅對孩子學習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對他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五,青春期

    孩子在這個階段不僅年齡長大了,身高長高了,心思也越來越複雜了,我們家長一定要轉變思想,學會跟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否則很容易引起本就有點逆反心理的孩子的反感。

    六,不管哪個階段,都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多陪孩子讀讀書,看看書裡面的不同的人生。

    【晟媽育兒】,專注心理,專注育兒。

  • 14 # 梅花媽媽育兒

    導讀:每對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要給孩子吃好的,用好的;拼命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只求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可這樣是真正的“對孩子好”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懂得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才是孩子想要的“好”!

    我女兒小梅花今年4歲多一點,自從兩年前離職,全職陪伴女兒成長,差不多2年了。那麼這2年期間,我是如何陪伴她成長的呢?

    第一,堅持學習,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才能做到利於她的陪伴。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需持證上崗的工作,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來了解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好扮演好父母這個角色。離職那年,小梅花1歲7個月,為了做到高質量陪伴孩子,我熱愛和堅持學習育兒知識,從而準確抓住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針對語言敏感期,我堅持每天陪她一起閱讀繪本;在與小夥伴玩的過程中,引導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這個過程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而且可以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因為學習,我非常理解1歲半的小梅花走路時偏走高低不平的路面—空間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才恍然大悟,為何小梅花喜歡在小區狹窄的排水溝裡行走—狹窄空間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明白小梅花因為星星形狀的包子缺失一角而大哭不止—追求完美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接納孩子因為沒有按照她的要求一起走出大門而哭鬧半天,堅持要求退回去,再重新走一次的執拗敏感期......

    這一切都源於我學習並瞭解孩子,才能做到如此平靜地陪伴孩子,溫柔地接納孩子的成長。

    第二,“忘記”父母的身份,盡情參與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有時候應該放下父母的身份,陪孩子一起盡情玩耍,就像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陪孩子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時,我們暫且忘記了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也和孩子一起沒心沒肺地笑,一起盡情揮灑快樂的汗水,體驗孩子的那份純真而簡單的快樂!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唯有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體驗孩子的樂與悲,這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而且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第三,培養孩子熱愛生活,提高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作為父母,我知道孩子未來可能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我更希望她成為有趣的人,因為一個有趣的人比一個有用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我們經常陪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例如觀察螞蟻搬家;尋找蒲公英;討論為何枯樹樁上長出蘑菇,木耳......培養孩子發現生活的樂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我們會幫助孩子發展那些她熱愛的興趣,繪畫,唱歌,閱讀等等,以此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從而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更容易獲得滿足與快樂。

    我們會培養孩子學會感恩,因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更容易獲得滿足,不貪婪,滿足於當下擁有的一切,才會更容易獲得幸福與快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懂得善待別人,同時也被別人善待,這也將孩子因此會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

  • 15 #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有一些抱怨:抱怨她起夜吃奶,讓你的睡眠支離破碎;抱怨她無理取鬧,讓你顏面喪失;抱怨她在幼兒園惹事,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她,你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錢,做出了太多的犧牲……

    可回想起來,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年,其實是我們最應該享受的一段神奇而又美好的時光。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的難得和寶貴。

    所以,趁著現在孩子還小,我們看看很多父母后悔的事情,儘量避免重複同樣的錯誤,少一些遺憾吧!

    1、和孩子交流時沒有享受其中

    當一個小寶寶呱呱墜地時,哭聲就是他的第一種語言:“媽媽,我餓了”、“我尿了”、“我害怕,想要抱抱”……如果父母經常能及時做出迴應,便是最好的溝通,小寶寶會感受到安全和溫暖,這會為以後親子之間的暢通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礎。

    慢慢地,孩子從不會說話,到牙牙學語,再到伶牙俐齒,整個成長過程中都非常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但不要認為這種需要是單方面的,事實上,如果我們能把和孩子的交流當成一種享受,就能從中體會到很多為人父母獨有的樂趣和美好。

    偶爾在陪孩子玩的時候,做點其他的事倒也沒關係,但如果你把這種三心二意的陪伴當成一種習慣,那麼在某個時刻,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正在過著自己的生活,他可能已經不需要或者看起來“不屑於”和你交流了。

    2、沒有經常擁抱孩子

    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擁抱對於一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有時候,嘮叨啊說教啊這些口頭語言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蒼白無力的,而像擁抱這種表達關懷、親近和友好的肢體語言,往往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支援和正能量。

    有些父母可能會擔心,擁抱多了會讓孩子變得愛依賴大人,尤其對於男孩子,會變得不太堅強或獨立。

    但其實,孩子未來變得堅強和獨立的基石,是小時候從家長那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而擁抱恰恰是非常好的增進親子感情的方式。

    要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長大,不再會讓你擁抱他的。

    3、沒有給孩子拍足夠的照片和影片

    當然,如果你沒經常給孩子拍照或錄影片,也不會對孩子和你們的家庭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但很可能在未來,當想要回憶起生命中那些最寶貴的時刻,並和孩子一起分享當時的感受時,很多父母真的很後悔當初沒用照相機記錄下來。

    你肯定不止一次地想看到寶寶跌跌撞撞邁出第一步的萌態,也想要無限迴圈寶寶第一次叫媽媽時的那個場景,那麼照片和影像仍然是最佳的和最可靠的方式。

    4、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媽媽,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不行!怎麼能不上學呢!”“爸爸爸爸,我發現……”“大人講話小孩不要插嘴!”......

    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常見?

    孩子當下說的話,就是在傳遞著他最真實的感受和最切身的需求。但我們很容易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自以為對孩子瞭如指掌,知道他的意圖,經常根本不等孩子把話說完,就下意識做出反應,誤會和傷害也由此而生。而且,一些父母在為孩子做決定時,並不太會去問問孩子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也經常會被這樣迴應:“你還太小了不懂事”、“我們都是為了你好”、“大人知道的肯定比你多”……每個孩子聽到這樣的話都不會覺得開心,沒有被尊重的感覺。更糟糕的是,經常被忽視意見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和自立能力,很難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5、沒有讓孩子享受自由玩耍的快樂

    曾幾何時,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時間嬉戲打鬧,過家家、藏貓貓、跳皮筋、玩彈球、滾鐵環……但現在,能享受到自由玩耍的快樂的孩子越來越少。

    不少父母覺得讓孩子瘋玩撒野,很浪費時間。為了讓孩子的童年過得“更有意義”,他們會限制孩子的玩耍時間,而去參加“更有價值的”學習活動。但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的追蹤調研發現,如果孩子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長大後可能會不快樂。如果小時候沒玩夠,會影響到以後社交、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孩子在小時候自由玩耍的渴望沒被滿足的話,很難葆有好奇心和創造性。因為“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像肌肉一樣,不用則廢。”

    6、在孩子生命中重要的時刻沒陪在身邊

    有些事情對我們大人來說似乎無足輕重,但在孩子眼中可能非常重要,比如幼兒園放學等大人來接、佈置生日聚會場地、開學典禮、登臺表演、參加鋼琴考級等等。

    而在這樣的時刻,孩子非常需要有一個親近的人能陪在身邊,悉心照料,打氣鼓勵,分享喜悅,見證榮耀。所以儘量不要錯過。

    將來,當你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孩子的多少重要事件時,你會感到遺憾的。

    時間無法倒流,逝去了就永遠無法挽回。很多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飛快地長大,會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所以好好珍惜眼下陪伴孩子的分分秒秒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殭屍大爆發,你身邊有什麼東西可以當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