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色歸讀
-
2 # 桃源居士45
謝邀!唐朝之所以認為王維水平更高,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當時的王維社會地位比較高,是尚書右丞,是李白和杜甫比不了的。而且王維可以說是全才,詩書畫音樂無所不精,而且據說唱的也很棒。這樣的人如果擱在現在,那幾乎是完人了,這些也是李白和杜甫無法與之相比的,當然王維的詩也是超一流的,僅次於李杜。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又稱“白俗”,是老人小孩都能聽懂的,可以和“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柳三變媲美了。日本人之所以認為白居易的詩更棒是因為他們欣賞不了李白杜甫王維他們的高雅的像陽春白雪一樣的傑作,只配看下里巴人一類的詩歌。我沒有絲毫貶低白居易的意思,白詩中一些高雅的作品也是這些小日本欣賞不了的!
-
3 # 清溪詩詞
我不知道你的那個結論是哪來的?在當時可能因為王維的官職高,影響力大,有可能被認為水平高。畢竟寫詩作畫不是古人追求的目標,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學以致仕。認為當官才能展開自己的學識和抱負,再好的文采也要貨與帝王家才算得上風光。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歲月的沉澱。歷代都是認為李白,杜甫才是代表唐詩的最高水準。白居易和王維才是一個水平線的。
-
4 # 四嶽
首先,我想要用一首詩來表達我的態度。
《論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首先,我先來回答一下,為什麼李杜是現代所認為的詩歌的高峰。首先,李白是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兩位各自代表著兩種最為人熟知流派的巔峰。(1)先來說說李白,首先是①情感的壯大高揚:例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是在抒發抱負;“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則是他自我的寫照。而在他發洩自己的鬱悶之情的時候,仍然能夠使自己的感情噴放而出,筆下景觀都有大氣貌,從不蕭索渺小。“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然而李白的送別之情或閒逸之情又顯得清新俊朗,不纏綿牽眷,這實際上也是高揚自信的情感的體現。
②表達的噴薄縱橫例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箜篌謠》)
李白的想象,縱逸奇特,變幻萬端。在他的詩歌裡,上天入地,前賢顯貴,長風萬里,煙波茫渺。《說詩啐語》中評價道:“太白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濤自湧,白雲舒捲,隨風變滅。”李白的想象極具跳躍性,前後可以了無關聯,跨度極大。伴隨著豐富的想象的,則是大膽而瑰麗的誇張。例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最後總結就四個字:“清新飄逸” (2)再來說說杜甫。總結起來也是四個字:沉鬱頓挫
“沉鬱”指作品中那種深沉蘊藉、凝重悲鬱的風格特徵。要求“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覆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匪獨體格之高,亦見性情之厚。”
這種沉鬱,其實就是感情的深厚濃郁。這種深沉濃郁的感情又來自杜甫那博大的胸懷和老氣縱橫的心態。裴斐說:“心胸氣度闊大,闊大到一詩一聯即能涵蓋一生和整個時代”。這種深厚濃郁的情感,來自杜甫所生活的變亂中的時代,來自正在轉變的唐代士人的群體心態,也來自他自己在窘迫的生活中、鉅變下的社會中所形成的思想認識。
頓挫”主要體現在杜甫詩作一些表現技巧上。頓挫用於杜詩風格辨析最初便是出現在對杜詩語言的分析上。頓挫本就帶有悲抑蒼勁的意味,它是透過沉痛反覆的鋪敘吟詠、蕭索衰颯的意象選擇以及峭拔滯澀的音節氣韻上體現的。這種“頓挫”,隨著杜甫力因年增,意興盎然,思想和閱歷不斷老成和深化而越發爐火純青。
還有一點就是,杜甫詩被稱為“詩史”,其詩反映民間疾苦,也少有人能達到。再來說說王維,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而唐代之所以尊崇王維,我認為,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盛世,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審美極其優雅的唐代,其廣為人知就是必然的啦。最後,為啥日本人喜歡白居易,不做解釋,日本文化幾乎都來源於中國。額,如果從文化層面說,日本是中國的。哈哈。不解釋,別問理由,不喜也別噴。
-
5 # 三維觀時空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唐朝認為王維水平高,除了以上原因外,可能同時代人更側重藝術方面的考量。日本人推崇白居易就更好理解了,日本人看中國文字和華人看中國文化根本就是兩碼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靠幾撥遣唐使如何能吃透唐詩。可謂"取之一瓢猶如江湖。""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另外主要是白居易的詩歌通俗易懂、平易流暢,他的作品在傳入日本後,便迅速成為平安王朝貴族、學者、諸多文人等的必讀教材。關於白詩在日本平安時代流行的原因,日本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子彥二郎(《平安時代文學與白氏文集——句題和歌•千載佳句研究篇》)之說:一、白詩產生時的社會生活條件與我們平安時代極為類似;二、白樂天的身份和地位與我們平安時代的文人也頗為相似;三、白樂天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為人等方面又幾乎可以視為我們平安時代典型日本人的那種型別;四、從質和量兩方面來看,七十餘卷的《白氏文集》對於我們平安時代的文人來說,是一部大型文學事典兼辭典性質的存在。(第四條最重要)
-
6 # 永動機不是夢
讀罷上下五千年
唯有李杜可稱賢
詩詞歌賦隨吾意
天下無處不成篇
李白詩界永稱仙
人間自古無空前
驚天動地之詩句
博大如天廣無邊
-
7 # 紅色星河
唐朝的人並沒有認為王維的詩最好,而是普遍認為李白、杜甫的詩最好。李白的詩有的大氣磅礴、瑰麗萬千,有的意境高遠、出神入化,是所謂的天才詩人,是其他人難以模仿學習的,是為“詩仙”;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格律嚴謹,其他人可以照著學習模仿,是為“詩聖”,所謂“地才”。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高妙絕倫,意境深遠,但總體上比李白杜甫差一些。白居易的詩最受日本人歡迎,與當時最先傳入日本有關,加之白居易詩通俗易懂,日本人接受起來普遍不太困難。
-
8 # 染指斷腸
讀李白的詩的時候 他字裡行間沒有佶屈聱牙的詞韻 沒有咬文嚼字的推敲 往往洋洋灑灑行雲流水 噫籲嚱危乎高哉 往往直抒胸臆但是才思詭譎 個性又張揚 這不是用學識和經驗能替代的天賦 當然但凡現在我們熟知的唐詩千百年出糟取礪留下的留下的都是山頂那一片陽春白雪 不得不說唐詩是漢字最凝練進步也最大 他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 是詩 賦 駢文 宋詞 元曲 明清小說所不及的 那種雕琢 讓漢字在意境和內容上豐厚充盈 唐詩兼顧形式和內容 激發了漢語的潛能
-
9 # 翼飛隨筆
【一】 前言
【一】 社會背景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李白、杜甫、王維所處的那個時期是唐朝全盛時期,也是盛極而衰的開端。李白、王維同庚(701年),王維比李白早去世一年(761年);杜甫小李白十一歲,比李白晚去世八年,他仨算同一時期人。白居易較晚些,是在李白逝世十一年後出生的 (772~~762) 。那時的大唐因為安史之亂走了下坡路,已無昔日榮光,算是中唐時期了。
大唐時的中國是當時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可謂萬國來朝,不但政治、經濟發達,文化也是空前繁榮,李、杜、王、白皆是那個時代應運而生的文壇頂尖人物!
【二】 人物解析
王維——字摩詰,世稱詩佛,是個全能型人才,其詩、書、畫、音律,皆稱大家,後世尊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王維中過狀元,當過尚書右丞,其詩,清新自然,蘊含禪理,尤擅五言,在山水詩方面的成就無出其右者。王維詩傳播極廣,在當時和後世的評價都頗高,蘇軾謂之"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摩詰詩語言平實,短小精煉,清新自然,易於傳頌。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和民間皆備受推祟,其傳播面和影響力為一時之冠,就其在當時的傳播廣度和傳播深度而言,就連天才縱橫的詩仙李白也只能望其項背。而且最重要是,唐人對詩歌的理解與認知和今日人們對詩歌的理解與認知是有所不同的,那時的人們更推祟短小精煉的五言絕句,人們認為用極少的文字,表現出心中所思所想,而且要意境高遠,語言優美,韻律和諧是件極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唐人認為五言絕句(包括古絕和律絕)是最高級別的詩歌藝術,寫五言成就最高的詩人呢,正好就是王維。李白這方面也很厲害,寫過一百多首五言絕句,不過李白最厲害的是樂府體裁和雜體詩,這些體裁在當時人們心目中佔的地位不是特別高,即使後來最流行的七律(現在寫的也最多,被預設為是詩中正統),在當時也不是很有江湖地位的,這也是為什麼七律最好的杜甫在當時詩名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時詩人是最流行寫五言詩的,王力、王步高等先生的專著或雜談中多少都提到過這一點。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挺重要的,王維一直身居高位,屬於朝庭重臣,人又謙和不擺架子,而且人永還是畫壇宗師,皇親貴胄結交廣泛,求畫求字者絡繹不絕,這些也都有利於其作品傳播,有那麼多人追捧,想不火都難。王維詩作甚豐,又意境高遠,我們從小學習的五言絕句很多都是出自王老先生手筆。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水自石上流。《山居秋暝》】;【空山不見人,單聞人語聲。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
李白是舉世公認的天才詩人,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偉大詩人,其詩作豪放高拔,恣意汪洋,充滿浪漫主義情懷。李白為人灑脫真摯,狂放不羈,年少成名,一世蹉跎。教古典文學的老師大都會告戒學生,"太白詩乃天縱,恣意汪洋,多為隨心之作,無跡可循,不可學也(實是無法傳也);學詩應學老杜,格律嚴謹,煉字煉句,沉鬱厚重,大氣磅礴(實是可仿可循有理可授也)"。李杜作品經典太多,大家也都熟悉,不再一一舉例,太白很多詩沒法歸類,後世就歸為長短句或雜詩。象《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樣的經典,生僻字挺多,沒一定古文學修養的人,不查字典恐怕都讀不下來,雖然高妙,傳播起來並不太容易,我們從小就學,估計大多數人是背不下來的,這方面不如王維詩受眾廣泛,易於傳播。
杜甫被稱為詩聖,功力自非一般,今天好多詩詞格律方面的教材,大都會拿杜甫詩作舉證教案,可以說老杜是愈老愈吃香,被後人稱作唐詩的兩座山峰之一,與太白並駕齊驅。不過老杜在生時名氣不是很大,人又孤傲,不咋會混,一直都是顛簸流離,受餓挨凍的,沒享受過幾天好日子,兒子是餓死的,自己也是餓極了,吃了粉絲送的一罐燒牛肉,吃太多了,一下給撐死了,那可是一代千古詩聖呀,就那樣沒了,想想都讓人嗚呼哀哉!一些專家認為,最早把老杜和李白放在同一高度的是韓愈那首著名的《石鼓歌》,詩中有句"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雖是自謙之語,亦有讚賞之意,可見作為文壇領袖的韓愈眼光何等老辣,比別人遠看了好幾百年哩。從宋朝開始,杜子美在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大伽的熱烈擁躉下登上了詩壇的巔峰寶座,穩坐至今,無可憾動。由此可見,好酒不怕陳,愈陳愈香,沒準再過幾百年,我們所認識的詩友中也會出現一位讓後世驚豔不已的牛叉人物哩。所以呢,友友們都莫要心急,安下心來,好好爬格子,是好珠子早晚會有放光的那一天!
白居易跟那哥仨不一樣,生的雖然晚了些,沒趕上最好的時候,可是競爭對手也相對較弱,而且人家是個神童,三歲識文,五歲作詩,十七歲一首《賦得原上草留別》名滿長安。此後一路上雖然坎坷,基本上還過得去,特別是中晚年特別順意,不但詩名遠播,名利雙收,而且豔福不淺,羨煞旁人。白樂天去世後,宣宗皇帝為其寫了篇悼亡詩《吊白居易》,雖是統治階層對臣子的表彰和評價,其實也蠻中懇的,不妨一看:【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可見當時白居易詩傳播之廣泛,現在傳播的唐詩中,名句、典故最多的詩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因其詩通俗易懂,好理解,便於傳播,當時不光是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都有大量引進,受眾多,傳播廣,名氣自然也就大嘍!
【四】 總結
【五】 尾語
-
10 # 嶺南孤客
“我們現在認為”,這又是一個概念問題。這是一個習成的教科書的概念。回答你的人都是讀這種觀點的教科書長大的。大體說,文學藝術的鑑賞個人有各人的喜好,無可非議。我也是讀這種教科書長大的,原來也是這種觀點。年紀大了,讀的書多了,就會有自己的觀點。外華人不說了,他們不懂。愛好古典文學的華人應該都知道“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周老的詩詞造詣不比“紅學”淺,他說,“北大有位老教授(周老稱老教授)讀完了全唐詩(近四萬九千首)說,這其中只有一千多首是詩。”我不知道李杜佔了多少。周老還說,“我讀白居易、陸游的詩,會打瞌睡”。我同意他的觀點。總之,無論何事,我不主張人言亦言,要有自己的判斷。
-
11 # 鋼鐵般的費利克斯1
就詩歌內容而論王維是藝術家,而李白,、杜甫、白居易均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李白詩歌瀟灑空靈,充滿了奇幻元素,不僅意象優美,且情感深厚。但是縱觀李白的詩篇,始終以李白個人為中心,喜怒哀樂圍繞著李白的人生軌跡,缺乏社會性,說白了是兩晉以來士大夫文化的進一步延伸。杜甫,詩歌工於格律,可謂近體詩完成的模範,藝術價值極高。但是真正讓杜工部屹立不倒的是他在詩作中體現出的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普世主義價值觀和忠君愛國的傳統道德,杜甫的詩作關注社會現實,同時也能夠兼顧個人抱負和情懷,且工整規範,千古第一實至名歸。白居易詩作雅俗共賞,平易近人,平淡之處見真誠,無聲之處聽驚雷,具有極強的寫實性與社會影響力。最可貴的是,白居易及其後來者的詩作跳出了傳統詩作的“雕蟲末技”之藩籬,使詩歌從詩人自娛自樂的娛樂工具成為了抨擊社會現實的強有力武器,繼承和發展了杜甫現實主義的風格。白居易之前的詩人詩作雖多,但基本在士大夫圈子內流傳,而從白居易開始,詩作的社會價值越來越重要,至韋莊秦婦吟終成全唐之絕響。詩歌成為人民控訴封建主義暴政的有力武器。
-
12 # qzuser236745215
雖然我也不喜歡日本人但與李白比起來我更喜歡白在技巧性上我覺得白了天更勝一籌個人感覺也許有人認為李白更好一點也許我讀的少我覺的白的詩更有內涵而李白的詩更多是個人遊他更關心自己一點。
-
13 # 神來神往4
無論何事,不要比,也不要爭。各有千秋,那些拿別人去比別人的人,自己水平肯定不高,所以以此補些心裡落差。不覺羞愧嗎?是雲彩,總有一天會下雨,比什麼比,無聊死了,沒有任何意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用的著你著急嗎?可能是吃多了。所以我們大家都不要比,沒多大意義。(說著玩兒呢,都別當真)
回覆列表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一直是後人歸納的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最主要最突出的文學成就,唐詩就是中國詩學上的一座高峰,李白和杜甫兩人則一直被當時和後世的人認為是唐詩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詩仙)和杜甫(詩聖或詩史)一直並駕齊驅於唐詩的頂峰,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韓愈有詩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趙翼的“李杜詩篇萬口傳”,可見古往今來對李杜的推崇。正因為如此,唐代另外兩位非常傑出的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也只能屈居“小李杜”。
王維,字摩詰,盛唐詩人的代表,被後世稱為“詩佛”。王維精通佛學,擅長書畫,亦通音律,多才多藝。由於他長期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所以後世人常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膾炙人口的佳作,尤其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是山水田園詩派的典型代表。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以藝術方面而言,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因而受到讀書人的特別偏愛;但是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尚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杜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當時也與元稹並稱“元白”;晚年與劉禹錫齊名並稱“劉白”。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非常平易通俗,流傳很廣,所以影響後世甚大。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正因為如此,白居易作品在國外特別是同為漢文化圈的日本流傳也很廣。例如日本家喻戶曉的本土文學作品《源氏物語》開卷就引用了《長恨歌》及其中的語句,把桐壺天皇對桐壺更衣的寵幸比作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關係。日本人似乎以知道白居易為一種榮耀,在日本文化裡仍處於重要地位的漢文學中,白居易正是位於這重中之重。所以日本人認為白居易是最偉大的詩人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