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孩子是男孩子,今年三歲半,比較活潑好動,上半年有在私立幼兒園上過半年,現在才來的現在幼兒園(公立幼兒園),上學快一個月了,老師跟我說了好多次,說孩子在學校老是出手很快,打別的小朋友,放學回家後我也有跟孩子說,不能打小朋友,要聽老師的話,可是感覺沒多大的作用,說的時候,孩子態度很好的說:媽媽,我知道了,可是第二天還是會犯,我也很頭疼,到底該怎麼辦呢?
8
回覆列表
  • 1 # 明霏如月

    小孩子打人從兩個方面講,第一,孩子打人沒有意識,就是不覺得打人是不好的事情,僅僅只是覺得好玩,沒有侵犯的意思,第二,孩子打人是模仿,比如動畫片裡的場景,比如父母打孩子的場景,當孩子總是故意去打別的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找到打人的根源,孩子小沒有是非對錯的分辨能力,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

  • 2 # 蘇蘇蘇陶陶

    孩子在幼兒園喜歡動手打人,父母要先觀察是不是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稍弱,所以他選擇動手。

    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很容易就出現說不出來就哭鬧、打人、咬人的行為。

    父母可以多引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發問,而寶寶正在思考的時候,大人不要心急的替他回答,讓他自己想想再回答。

    等他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就會大大減少打人的次數。

    另外如果寶寶在和小朋友的相處中,一有改正的表現就及時予以肯定。

    而不是隻在他犯錯的時候密集關注,這會讓他潛意識的不斷犯錯,因為寶寶會錯誤的認為,只有犯錯才會吸引大人的注意。

  • 3 # 濤媽育兒漫畫

    面對寶寶愛打人,這位家長的做法太簡單了,只告訴孩子打人不對,可孩子能理解對與不對的區別嗎?

    你應該先問問孩子為什麼打人?是遊戲的時候不小心碰到?還是孩子去搶別的小朋友東西了?

    孩子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原因,他不可能無緣無故去做一件事。家長必須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打人?

    有的小朋友打人是想交朋友,可他不明白怎麼能交到朋友,就會用“打”人的方式,可能在他看來他並不是在打人,而是想和對方玩,但是不小心力度大了,把別的孩子弄疼了。家長要做的是告訴孩子怎樣和別的小朋友玩,可以把被打的小朋友請到家裡,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指引孩子怎麼玩。在孩子表現出禮貌有理的的時候家長要讚美孩子,讓他知道這樣才是對的。

    還有的小朋友打人只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的,那家長就要仔細想想孩子在和你說話的時候,你認真聽了嗎?是不是每次都會等個一分鐘兩分鐘的時間才去理孩子?你也許認為孩子還小能說什麼,可孩子卻是認真的想和你交談,期待你同樣認真的給他回饋。

    大多數愛打人的小朋友都是後一種情況,他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關注,需要爸爸媽媽仔細聽他說話。 只要孩子被充分關注著,他就不需要再用“打人”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了。

    最後,幼兒園時期孩子愛打人,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有的家人會認為我孩子不受欺負就行,打人又打不壞。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僅你自己孩子的心靈沒有得到撫慰,而且他的惡習會伴隨著他長大,等他長大了你再想管就晚了。

    我是濤媽,希望和你分享育兒世界的點滴,你遇到問題也可以向我提問,讓我們共同面對孩子成長中的煩惱。

  • 4 # 愛心輔導媽媽

    謝謝邀請。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就是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孩子們的年齡真的很小,在一起玩耍時難免有一些摩擦,你打我一下,我碰你一下,孩子們的這些動作,也許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他們不覺得我打你一下或打他一下是錯誤的行為,所以,家長們就不要把這樣的事情太放在心上。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有的時候,有些事情,孩子有什麼需求,想去辯解什麼,可是孩子用語言不會表述,這樣的孩子一著急就愛動手。總之,孩子還小,做一些不符合大人意願的事情,不要大驚小怪,常跟孩子溝通,孩子的所作所為就會有所改變。

  • 5 # 寶貝的笨媽媽

    對於三歲半的孩子來說,一般情況他的“打”和我們理解的不一樣,他的“打”有很多原因:

    一、這是很多還沒學會與人交往,不懂得基本的社交禮儀的孩子下意識的交流手段。這種情況的孩子,其實就是沒有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他很想和別人親近,想融入,但是他能想到的方式就是去打人,去侵犯以便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和老師平時就要多給孩子示範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和禮儀,讓孩子去模仿,給孩子提供可選擇的可能,這樣,孩子慢慢就會改變打人的方式了。

    二、一種模仿行為。孩子在平時從成人身上或者夥伴那裡習得了這種方式,會不經意的去模仿。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就要隔離掉孩子的模仿源,然後分散孩子這方面的注意力,給孩子做正確的行為示範,慢慢孩子自然就改掉了。

    三、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且是孩子最習慣用的一種方式。孩子情緒沒有得到關注和尊重,一直處於壓抑的狀態,得不到理解和接納,所以很容易產生情緒崩潰而打人的情況。以此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如果是這種情況,比較麻煩,說明孩子的陪伴者在個人成長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首先要學會接納孩子,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可以學會調節自己,這樣才能慢慢學會控制情緒,改變這種發洩方式。

    四、當成一種好玩的遊戲。有時候,小孩子會被打人後看到的各種情緒表現而吸引,所以認為自己發掘出了一項有意思的遊戲,樂此不疲的玩耍著。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給孩子提供一種更好玩的遊戲,孩子自然就慢慢忘掉這個遊戲了。

    看您的描述,我覺得您家孩子是第一種和第四種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可以考慮一下我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 6 # 覺醒的爸媽

    謝邀。如問題中所描述的,不知道孩子之前在私立幼兒園是否像現在這樣愛打別的小朋友呢?孩子愛打小朋友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要比對在私立和公立學校孩子的變化,發現孩子心智模式,為什麼會打人?同時,我們也知道,小朋友打人或者說與他人發生肢體上的接觸,一是身體機能的發展,二是表達自己的愛和喜歡,再者,不排除有的打小朋友是為了佔領某個領地,擁有某個玩具或者某項所有權,宣示自己的領導權,有些小朋友打人也是出於正義幫朋友,孩子打人的出發點很重要,所以,父母對於孩子打人這件事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打人?可以當面問他,告訴媽媽,你為什麼打他呢?而不是直接訓斥孩子,方能很好的對症下藥,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關係。

  • 7 # 駐足初夏

    我的女兒今年上中班,這個問題,之前我也遇到過,現在透過一個方法,女兒已經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女兒從小跟幾個只大半歲的表哥一起玩,幾乎天天見面。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的女孩子與生俱來的女漢子氣質明顯,男孩子們缺很多喜歡當個安靜的美男子。那時候還沒上幼兒園,2個表哥,對妹妹總是很愛護,妹妹一說要什麼,他們馬上遞到面前,妹妹說要吃什麼,自己剛開啟的零食馬上分一半給妹妹。如此一來,助長了女兒的囂張氣焰,經常會做得寸進尺的事情。

    有一次,哥哥得到了一個機器貓的玩具,女兒其實是不喜歡的,但是她似乎是習慣了,循例,要去搶,但是哥哥護住了,沒搶成功。女兒繼續搶,同時另一隻手開始推哥哥。哥哥由於真的喜歡這個玩具,一還手,把她推倒了。女兒踉蹌倒地,愣神一秒後,“哇-”炸哭起來。她見我們大人都不幫忙,她就隨手拿起一把塑膠寶劍,朝哥哥頭上砍去。哥哥額頭一道紅印,然後也大哭起來。

    我一把搶過寶劍,朝著女兒頭上砍下去,力度不是很大,但是她傻了,哭得更加兇。等她哭得冷靜下來,我跟她說:“以前哥哥不還手,不是他怕你,是因為哥哥懂禮貌,讓著你。今天你也知道,被打很痛,下次你再這樣打別人,別人也是會打你,可能還要力氣更加大,更加痛,搞不好還會出血。”

    後來也出現過幾次,女兒順手用玩具打人,我都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敬她,慢慢她就長記性了,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已經沒有再出現過這種情況了。

  • 8 # 媽媽老師王小嘴

    在新式教育理念的幼兒園裡,老師見到有孩子打人,一般會這樣解決:

    對孩子們溫柔而堅定的說:

    “停下來!”

    分開兩個孩子,由老師分別關注。

    “請問發生什麼事情了?”

    “我知道你當時很著急、很生氣,老師願意先陪你一會兒。”

    “你現在感覺好一點了嗎?”

    “你準備好了嗎?我們現在去和***(被打的孩子)一起解決一下”

    ……

    對於總愛打人的孩子,老師也會去觀察和發現一下,他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用打人的方式來處理的問題?

    多數3-6歲的孩子正在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想到就去做,不能顧及後果和做出道德判斷,那麼一句“打人是不好的,下次不要打人了”,對孩子來說,實際上只是10個抽象的漢字組合罷了。

    那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呢?

    1、我們在幼兒園裡,會和孩子玩過家家遊戲。

    用玩偶進行角色扮演和置換,在輕鬆的環境裡,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夥伴們遇到想法不一致時,看看如何透過“合作”來解決問題。(打人也是想要解決問題的一種模式,只是需要我們引導)

    2、講故事、演繪本劇。

    讓孩子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他的問題“小貓小狗們”也會遇到,怎樣做是好的,透過故事情節的模仿和學習,來逐漸建立好的行為模型。(一些幼兒園老師會給愛打人的孩子貼標籤,在班裡說的多了,這個孩子會意識到,他是不受歡迎的,他是壞的,大家都不喜歡他,從而自我價值感低。透過故事中的壞人物變好人物的情節,孩子找到了認同感,並鼓舞他也可以去嘗試做到。)

    3、明確並建立園所規則: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可以”、“不傷害自己和別人”

    規則人人遵守,人人平等,孩子們會在規則的保護下,學會尊重別人和被人尊重。

    對於家園共育、家園一致的建議,父母在家裡也可以給到孩子這樣的迴應和幫助:

    1、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2、認同和陪伴孩子的情緒;

    3、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好行為演出來吧。

  • 9 # 潼寶兒育兒記

    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常被老師或者小朋友“投訴”說***在幼兒園總是愛打別的小朋友。這個問題的出現,確實會讓我傷腦筋。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如果是我家孩子,我會這麼做。

    首先,不管是夫妻吵架還是孩子不聽話,家人都不要動手打人,給大家創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

    其次,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愛打別人,可能日常生活也會這樣。幼兒園我們就交給老師幫忙看著,日常生活中,就由父母來引導。孩子之所以會動手打人,肯定有他的原因,我們在孩子要打人時,抓住孩子要打人的手,制止孩子打人的行為,然後瞭解孩子打人的事由。一般情況下,幼兒園的孩子,打人除了發洩不滿情緒之外;就是用錯誤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最後,用嚴肅堅定的眼神直視寶寶的眼睛,用和善而堅定的口吻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待孩子停止打人後,應該及時給予孩子肯定,擁抱孩子,告訴她,“不管怎麼樣,媽媽都愛你”。

    切記不要哄,不要比較,不要罵,不要嚇,不要打孩子。每個家庭都值得擁有天使寶寶。

  • 10 # 玥愛玥甜

    幼兒園的小朋友基本處於3-5歲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成熟,還不能夠正確的明辨是非,所以如果有不良行為(比如愛動手),一定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我家老二曾經也是動手軍團中的一員。她在家和姐姐打有時僅僅是為了爭一隻鉛筆;出去和小朋友打有時僅僅是不讓他們碰自己玩具。真是一言不合就出手,風風火火走小區!她生氣起來用盡十八般武藝,推拉扯拽全都用上,還要上手抓臉抓頭髮!為此她在小區裡是出了名的難纏。而我們也為她的舉動操碎了心,因為不止賠禮道歉個不停,還會變得沒朋友。大家見了她就繞道走,令我們既傷心又煩心!

    後來,我仔細觀察,發現幾點:

    首先,孩子之間的打鬧,很多是由於其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三歲的幼兒肯定不如六歲的孩子,心智不夠成熟也沒有自控力。

    這個情況的存在,也就決定了在遇到爭端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會用粗暴的方法去爭取勝利。例如,兩個小朋友都很想玩一個玩具,如果沒人提醒,他 們最先想到的方法絕不是協商或輪流,而是用手用力爭搶。特別是當粗暴的行為為自己贏得勝利的情形不斷重複,孩子就會自己總結出經驗來了:只要我打人,我就是最厲害的,誰都會怕我。久而久之,孩子的暴力傾向就越來越嚴重起來。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讓孩子在攻擊性行為中得到任何好處!讓他知道打別人是不對的。你可以試著輕輕拍幾下孩子的手,問他是什麼感受?然後再告訴他,剛才他打***小朋友的時候,人家也是這個感受,你覺得開心嗎?引導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然後用啟發式提問,讓孩子說出來,他下次應該可以怎麼做而不去打小朋友。

    而且兩到三歲左右的孩子,我仔細觀察過,他們有時候打小朋友並不是真的生氣地要打他,有時候僅僅是表達“喜歡”的意思。

    比如我家老二,她以前經常抓人的時候就是在她最高興的時候,她High到極點,然後下手一抓。我知道後,我就引導她,我會和她說:寶貝,媽媽看到你很喜歡***小朋友,想和她交朋友。但是抓人不好,把小朋友都嚇跑了。我們下次換種方法好嗎?比如拉拉對方的小手,和對方擁抱一下,看著對方微笑地說“我想和你一起玩”。。。你還可以讓孩子一起開動腦腦筋想一想怎麼才能表達“喜歡”這個詞!

    其次,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作用!

    家長在家要做好榜樣示範作用,包括:說話輕聲細語,做事溫和有度,少與夫妻的另一方或是長輩有爭執。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耳濡目染,比起你在孩子耳邊說教或開揍100遍都強。

    以前的我也經常河東獅吼,不僅嘮叨個沒完,火起來也會下手,打手心打屁股,感覺打100下才解恨。雖然我事後常常內疚後悔地想去“買藥吃”,但到了下一次還是會控制不住地火山爆發。之後,我發現一件可怕的事,我就再不敢下手了。因為我發現,我家老大把我用在她身上所有不好的招數,統統如法炮製用在老二身上,而老二又變本加厲地開始使壞。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因果輪迴,世間所有的事都是有“報應”的哈!所以我懸崖勒馬,開始改變自己,轉變心態,有問題就好好與孩子交流,多聽聽她的想法。之後,孩子果然也在學著我慢慢變好!

    記住:孩子永遠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 她的樣子就是折射出你身上的樣子!時刻引以為戒!

    再次,攻擊性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挫折。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家長可以儘量滿足孩子的合理範圍內的心裡需要,努力為孩子提供疏導內心壓力的多種形式和途徑。

    比如說,我家老二為了和姐姐搶一支寫字的鉛筆而大打出手。三歲的老二面對7歲的老大,年齡上的硬傷,首先就會讓老二敗下陣來。然後她就會抓人打人隨手反擊。我的方法是,給她提供別的選擇(比如一支畫圖的彩筆),並告訴她,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你和姐姐年齡不一樣,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你可以來試試,這支五彩的筆能畫出什麼美麗的圖案呢?這和幼兒園裡的可是一模一樣的哦,媽媽可以陪你一起畫~

    通常情況下,孩子如果有別的選擇,而且還是家長帶著一起去玩,他/ 她就會屁顛屁顛地跟家長走了,一場風波也會立即平熄滅。

    再比如說,如果是小東西的話,髮飾、零食、文具,有時候我也會買雙份,以便平均分配,減少很多矛盾。

    總之,事實上孩子有千般問題,媽媽都可以有一劑良方。只要專心觀察、用心引導,做到對症下藥,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好孩子。因為孩子本無錯,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在紙上作畫的只有家長!

  • 11 # 70後媽媽說

    只是簡單的教育孩子“不要打”是不夠的。首先要詳細的問清楚老師,被打的孩子始終是那一個還是幾個,出手之前有什麼不愉快的事發生。根據老師的反饋,結合自己對自家孩子的瞭解,大概分析一下原因,然後再和孩子溝通,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的往往和大人眼裡看到的有很大出入,畢竟孩子還小,思想單純,有時候做事比較隨心所欲,同時要注意問話技巧,多聽少說。

    如果被打的孩子始終是那一個,那就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數情況下是在某一件事上自己的孩子覺得“吃了虧”,所以一有機會就“出手”)根據孩子的回答,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孩子要有包容心,做一個寬容豁達的人。

    如果被打的孩子是幾個,那家長就要反思,是不是孩子在家過於溺愛,做事比較任性,稍有不如意就發脾氣,什麼事都要別人讓著。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其次為了儘快見效,不妨讓孩子自己吃點苦頭,嚐嚐“被人打”的滋味。

  • 12 # 櫟少年

    孩子愛打別人的孩子,從這幾個方面找找原因試試看:

    一、父母之間有沒有互相打鬧的行為,被孩子看到。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很多模仿來的行為主要來自於父母,有沒有可能是父母在家中經常互相打鬧著玩,父母之間這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但這在孩子眼中可能也認為是一種好玩的方式,所以就模仿,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打人,是鬧著玩的。

    孩子模仿能力超強,大人做什麼就會跟著做什麼,愛打孩子的小朋友,也一定是從哪裡模仿來的,找找原因,從源頭糾正就會好了。

    二、與孩子進行情景扮演。

    孩子喜歡打人,那麼與孩子情景扮演,讓孩子當那個被打的孩子,看孩子被打後是什麼心態和心情,這樣孩子就能體會到被打的心情,如果一樣很難受,那麼就教育他們不要打別人,你打別人別人也同樣打你,你也會很不開心的,小朋友最會換位思考的了,多做幾次相信就能理解不能打人。

    從這2個方面入手看看有沒有效果。

  • 13 # 媽媽問道

    孩子在幼兒園打別的孩子,作為家長需要搞清楚下面幾件事。

    自己孩子做了什麼:打了誰?什麼時間打的?為什麼打對方?被打方怎麼樣:傷得怎麼樣?情緒怎麼樣?老師怎麼教育的:如何制止的?如何批評的?是否已經道歉?雙方是否和解?

    由於衝突是在幼兒園,最佳的解決現場是幼兒園,最佳的解決人是在場的老師。教育講究的是場景,如果回到家裡,還得做場景還原,弄清事情經過,再對孩子做教育。很容易出現的現象就是這樣。

    感覺沒多大的作用,說的時候,孩子態度很好的說:媽媽,我知道了,可是第二天還是會犯

    有些老師會錯過這種教育的時機,讓家長回去管教,其實是不恰當的。應該當時就制止孩子,弄清事情經過,把道理講明白,讓有錯的一方向對方道歉,並獲得諒解。上面幾個問題實際上是在瞭解事件全貌的基礎上,同時引導老師去關注問題的解決。

    另外,在接送孩子時,如果碰到對方,家長最好親自帶著孩子去給對方道歉。這是最好的身教,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避免把孩子之間的矛盾演變成兩個家庭的矛盾,或者把矛盾拋給園所。如果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容易沒有擔當。

    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過度糾結孩子打人是應該老師在幼兒園教育,還是家長回家教育。我們要的是孩子受到教育這個結果,而非辯論出誰更應該去教育孩子。無論是打人的,還是捱打的,家長不要過度糾結誰吃虧了,是否公平。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孩子能否在這次事件中學會如何處理和別人的衝突。這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祝孩子遇到一個好的老師,健康快樂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驚鴻一瞥的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