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品史

    我是這麼想的,崇禎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晚要是不死的話,他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挽留大明的衰亡。

    首先,政治方面安排有才的人來管理,剪除魏忠賢的勢力,啟用東林出身的官員來加強地方管理,對外積極和後金交涉,加強和朝鮮的關係,一起遏制後金發展。

    經濟方面,可以開放海禁政策,加強和海外的貿易,發展商業經濟,在沿海開放更多的港口。加強和周邊少數民族的貿易,爭取更多財政收入。對內,減輕負擔,實行一條鞭法來進行徵稅。廢除一些苛捐雜稅。

    最後軍事方面,能夠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加強軍備和軍隊的訓練,賞罰分明,不干涉具體的戰場指揮。加強情報方面的工作。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點想法。

  • 2 # 甲申十七年

    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他和崇禎的最大不一樣是,魏忠賢務實,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事是最重要的。

    如果魏忠賢主政,明朝完全可以選擇和建州議和,然後單線作戰先剿滅農民軍。崇禎是太要臉面而失去機會。

    第二魏忠賢知人善用,不會因為某些人的一次失利而蓋棺定論,孫承宗、熊廷弼,都是魏忠賢提拔出來的明末名將,在對抗建州和農民軍的戰鬥中起到重大作用。而崇禎呢,往往會因一次失利而殺掉將領,或者根本就不會用。

    第三魏忠賢雖然貪,但他能為國家理財。天啟年間中央派出鹽礦太監,監督納稅,每年能給中央帶來上百萬的銀子。崇禎即位後,聽從大臣建議扯掉太監,17年間,該專案給中央上的稅銀是0。

    崇禎就是一個熱血青年,一切全學習自書本,犯了各種教條主義錯誤,如果他什麼都不幹天天聲色犬馬,明朝都能多延續一段時間。如果真有個魏忠賢這樣的老油條的話,局面好轉了也真未可知。

  • 3 # 蘇豫看天下

    此時換誰來基本上都不能改變大明王朝的覆滅,頂多可以延緩一些時間。

    如果在萬曆皇帝時期,好好的按照當時張居正制定的變法政策繼續推行,沒有立嗣之爭,沒有……,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崇禎的哥哥天啟皇帝在史書上是個“木匠皇帝”,一心鑽研於各種木工活的研究,大有超越木匠祖師爺魯班的苗頭。在天啟年間黨爭及宦官干政已經非常嚴重,天啟此時運用制衡之術,重用閹黨魏忠賢,以來制約東林黨(此時的東林黨已經成了氣候,對於朝廷施政決策上有了較大威脅)。魏忠賢確實幹了很多壞事,但他比較務實,做了一些天啟想做沒法做的事。此時的朝局天啟還能掌控文官、宦官這個將要倒掉的天平。只是掌控、維持,做不了根本性的改變。

    但天啟皇帝朱由校只能維持這種岌岌可危的局面,最終這位無嗣而終的“木匠皇帝”將皇位傳給了弟弟朱由檢。

    崇禎皇帝朱由檢施政方略步子跨得有點大,導致撤到蛋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經不起他這樣折騰。首先打破了文官和宦官的這種平衡,東林黨此時獨大,沒有其他制約。同時,此時的文官越來越多更加註重表面上的工作,皇帝贊成就反對,而且反對的視死如生,以此青史留名,務實的不多。

    加上北方滿清虎視眈眈,西北農民起義,君臣不合,最終這個傳奇的王朝覆滅了!!!

  • 4 # 曉看歷史

    【觀點】如果崇禎的哥哥朱由校不死,只會加速明朝的滅亡,更無法挽救明朝頹廢之勢。

    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明朝滅亡的責任,朱由校應該比崇禎負有更大的責任。

    大明朝雖然最終在崇禎皇帝手裡滅亡,但是崇禎的哥哥應該比崇禎負有更大的責任。因為崇禎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可謂不理政事,重用奸臣魏忠賢等閹黨,形成宦官及客氏專權,瘋狂迫害忠臣,排除異己,造成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歷史上關於對明朝帝王的評價中,對崇禎哥哥朱由校評價是最差的,也是最沒出息的一位,普遍認為朱由校的不作為,奠定了明朝滅亡的基礎,任憑崇禎皇帝努力,也無法挽回明朝頹廢之勢。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崇禎的這位奇葩哥哥對於加速明朝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

    2.朱由校癖好木匠,不理政事,勤勉程度不如崇禎。

    明朝歷來奇葩皇帝多,崇禎的這位哥哥便是其中一位,朱由校酷愛木匠,一心鑽研木匠工藝,對朝政絲毫不過問,似乎朱家的江山與其無關。

    與這位哥哥相比,崇禎皇帝匆忙登基後,便開始勵精圖治,剷除閹黨,生活節儉,勵精圖治,曾六下罪己詔,勉勵自己,雖然最終也沒能扭轉明朝消亡的大趨勢,但已是盡最大努力來改變哥哥給他留下的爛攤子。

    3.明朝的頹廢之勢乃多年形成,積重難返,沒有人能夠改變這個大趨勢。

    都說明朝奇葩皇帝多,說到本質就是“無用皇帝”多,在崇禎皇帝之前,明朝的資源及國力已經被前朝多位皇帝所透支,崇禎執政17年致使明朝滅亡,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假如沒有崇禎,繼續有朱由校執政下去,可能明朝滅亡的速度會更快,因此即便崇禎哥哥不死,也絲毫不能挽救明朝,甚至要加速明朝滅亡。

    有人竟然無知的認為如果朱由校不死,繼續重用魏忠賢,明朝不會落到亡國結局,此觀點純屬無稽之談。

    正是由於魏忠賢迫害遼東大將熊廷弼,使得遼東局勢失控,崇禎皇帝即位後啟用袁崇煥之後,才在一定程度阻止的清兵入關,延遲了明朝的滅亡。

    【結論】崇禎哥哥不死壓根不能阻止明朝滅亡,反而由於其在位期間的不作為給崇禎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明朝,從根本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5 # 大堂二老爺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做夢的時候。

    歷史的巨輪,其實不是你一個人就能阻擋的了,歷史是具有很大的慣性的,不是說我做的事情,馬上就有效果,你要有效果,不單要抵消慣性的作用,還要時間再使其能夠滾動起來,張居正變法的時候就說過,如此下去,明朝國庫不出五十年,就會連一粒米都沒有了,這還真是不得不服我們張哥兒。

    明朝那個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尾大不掉,就算朱元璋在世都沒什麼用的。

    如果說是一定要說出點什麼辦法,我可以說幾個,權當遊戲了

    首先,與李自成和談,同意分而治之,李自成那種軍隊不可能持久,先用緩兵之計穩住他們,然後離間蒙古人與清人,清兵本來就不多,許以蒙古人厚利,和親也好,怎麼都好,我相信,蒙古人對曾經黃金家族的偉大追逐的夢想,加上實際利益還是有可能打動的,這樣他們就後院起火了,然後騰出手來對付李自成。

  • 6 # 陳泥土先生

    如果天啟不死,魏忠賢繼續掌權,袁崇煥孫承宗熊廷弼會繼續得到重要,內憂外患可以得到緩解。

    一是氣數

    明朝的滅亡並不是氣數已盡,至少在崇禎自殺後還有一個南明小朝廷繼續苟延殘喘十七年,從天啟死亡算起,朱家皇冠在崇禎頭上有十七年,南明又有十七年,到臺灣鄭家延平郡王使用明朝年號又有三十九年。朝鮮跟越南暫且不說,因為是外族人。

    二是地利

    大明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皇帝稱不稱職的標準,不是上不上班,而是能不能守住北京,北京是明朝的命脈,北京在則大明在,北京失則大明亡。大明的戰略級敵人,立國之初是北京大都的元朝,徐達的北伐趕跑了成吉思汗的子孫元順帝搶過元大都北京,標誌著漢家政權的正式定鼎。這塊地盤在宋朝稱為燕雲十六州,從五代十國公元938年石敬瑭獻給契丹人開始,歷經兩宋跟元朝,到公元1368年徐達收復此地一共430年。這430年是漢家弱勢的430年。可以說北京是漢家政權的命脈,也就是明朝的命脈。守住北京就是守住江山。守住北京一要靠軍隊,二要靠百姓,三要靠錢糧。而崇禎是殺魏忠賢討好文官,既不靠軍隊也不靠百姓而去靠文官,結果錢糧在文官兜裡,能守住北京的三樣東西要啥都沒有,結局當然是國破家亡了。因為北京長城一線以北是遊牧經濟,比較脆弱,受到天災人禍打擊一次基本上要十幾二十年才能恢復元氣,小冰河氣候最早危害到的其實是滿人跟蒙古人,所以他們要攻入長城來搶農耕地盤的東西去度過荒年。換句話說,守住北京跟長城,滿人跟蒙古人就會被大自然重重的打擊,起碼要消停十幾二十年才能得瑟。

    三是人和

    細數明朝,只有三個皇帝不稱職,第一個是朱允炆,被朱棣搶了皇位。第二個是朱祁鎮,土木堡之變成蒙古瓦拉部落也先的俘虜,被弟弟朱祁鈺搶了皇位。第三個就是朱由檢,被李自成攻破北京搶了皇位。其他的皇帝根據廟號來看,不務正業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為武宗,證明他是有軍事能力的。修仙的道士嘉靖皇帝朱厚熜為世宗,還有懶惰大神萬曆皇帝朱祤鈞為神宗,也不是什麼壞詞。至於崇禎的哥哥天啟帝,是熹宗。康熙字典說《諡法》有功安人曰熹。也不是什麼壞詞。而崇禎皇帝本人則是思宗,康熙字典說《諡法》謀慮不愆曰思。說明崇禎是第一責任人,這個鍋要他自己背。在崇禎自殺的前幾天,李自成還在跟他談條件,只要封王給錢就接受招安,並且幫忙去東北打滿人。就算是不信任李自成是真的願意招安,也可以緩兵之計把太子送到南京去監國,萬一有事了南方朝廷可以有唯一的合法繼承人,繼續領導漢家政權。而不是諸王爭位,自取滅亡。哪怕是反賊李定國最後還是拼命保護朱家皇冠。

    四是措施

    要挽救明朝,先是要弄清楚明朝的病根有哪些。第一是藩王,第二是官僚,第三是軍隊。藩王跟官僚這兩者佔據了明朝的大部分土地跟財富,卻不需要繳稅反而還不斷吸國庫的血。正規國家軍隊的衛所軍隨著衛所土地被官僚吞併戰鬥力也下降到了極點。關寧軍是吳三桂的私人家丁,不領國家的工資。朝廷發工資給衛所軍官,軍官吃空餉,用貪汙的錢發工資給私人家丁關寧軍。皇帝的軍隊是花名冊上的啊貓啊狗,並沒有足額真實的人員。因此,解決國內矛盾才是重點。可以抄家問罪跟削藩充實國庫用以堅守北京,驅狼吞虎招安農民軍去對付滿人。整治軍隊吃空餉,整治官僚吞併衛所土地跟農民土地,整治藩王虛耗國庫。此三點解決一點可以保明朝不亡,解決二點有中興之局,解決三點則可以開創盛世。

  • 7 # 歷史另眼侃世界

    1.掌握好收支平衡,當時的現狀就是收支不平衡引起的民憤

    2.科舉制度的改革,不要只以八股文的好壞去區分個人的能力大小,其實當時民間有好多能人都得不到任用重視。

    3.制定有效的獎罰制度,做到真正的在其位謀其位,縮小貧富的分化。

    4.制定惠民有效政策,從歷史資料瞭解當時自然災害頻繁,但是隻是區域性爆發如果制定有效的辦法重金任用有能力之士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5.發展貿易,推動經濟從歷史資料看明熹宗是一位能工巧匠可以推廣經濟社會運用。

    其次就是再找一位上懂天時下懂地理的奇才謀士輔佐左右,我想有可能轉衰為興,這只是作者的一點觀點,如有不適之處,請斧正!

  • 8 # 虛擬佛子

    天啟皇帝不死,明不會速亡,反而有可能中興。我們可以從他穩坐了十年木匠依然順風順水可知,天啟皇帝甚至比明武宗和萬曆皇帝更有手段來治理國家。天啟年間只有一個魏忠賢比較扎眼,還能舉例說出什麼禍亂朝綱的人物嗎?一個都沒有!說明什麼?說明歷史傳聞的內容不可信!哪有一個人可以翻天的時候?都是一群人搞事,還得是個個有團伙、有實權。別提魏忠賢的一堆乾兒子,那些都是沒影響力的破落戶。皇帝要收拾魏忠賢的時候一點阻力都沒有遇見,可見魏忠賢根基從來都不穩,沒有死黨,和東林黨權貴比如張居正、徐階一概人等相比根本不在一個層面,甚至與他結黨被拎出來的太監都沒有,說明什麼?說明他就是天啟皇帝手裡拴著繩子的惡狗!他對皇帝是絕對忠心的。是沒有自己團伙的孤家寡人。想當初朱厚熜想給自己爹媽冊封弄出了一百多人打屁股、萬曆皇帝想立太子被一再阻撓東林黨大臣們多麼生猛!皇帝只能求饒認輸的時候太多了。所以倆皇帝都各種藉口不上朝。一個人鬥一百人,累啊!

    天啟皇帝如何呢?很能幹!證據一:他是個優秀的匠人,從蓋大殿到做玩具,不僅親自動手還親自設計。不是即勤奮又聰明的人能做到嗎?二:號稱魏忠賢擅權的那些年,朝野安靜也沒傳出什麼大的冤假錯案,努爾哈赤也沒有形成什麼真正的威脅。三:當外頭傳言說魏忠賢有二心的時候,皇帝不也弄了個道士進宮裝神弄鬼敲山震虎嚇唬魏忠賢嗎?而且立馬見效。四:皇帝二叔朱常洵到死都沒弄出什麼動靜來,說明他還是很讓百官萬民服氣的。天啟很善於做皇帝,這點跟嘉靖皇帝很像。一個煉丹一個當木匠,但都從未真正大權旁落。反倒是勞模皇帝朱由檢一再被甩鍋,治國要靠大臣,治大臣要靠黑道手段,治黑道,需要國法家規、訂立國法家規需要大臣來起草擬定。皇帝是總導演,魏忠賢是執行導演,各大臣是主演和配角。 本來很和諧的畫面被二愣子崇禎給打破了,自己把編劇、場務、導演的活都自己攬下來了,還頻繁換主演,這大明王朝的連續劇就真的演不下去了。其實真不需要擔心魏忠賢造反的,一個到處都是敵人的人,能善終都已經是奇蹟了。參考李林甫、楊國忠

  • 9 # 聖谷凡心

    明朝的滅亡其實根本在於內部各階層矛盾的衝突太激烈,而崇禎又是一個胡亂開藥的庸醫,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和能力,不但不能調和社會主要矛盾,從而自毀長城不斷地親手毀掉各種翻盤的機會。比如:

    1.誅殺魏忠賢,重用東林黨。魏忠賢操控朝迋時,雖然貪髒枉法。但整個國家機器還是能夠正常運轉的,特別是九邊基本上還是穩定的,軍餉也還缺口不大,人品雖不好,但知人善任,提拔和培養了不少名臣良將。每年都能保證國庫的盈餘。還算是一個懂政治的能人,至少治理國家的能力比崇禎強。東林黨其實是江南的文人和商業領袖,明明他們是明朝最富有的人,反而他們是不交稅的,把整個帝國的收入全攤在社會底層的貧窮百姓。讓國家愈來愈窮,老百姓也被逼得民不聊生。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至於朝迋是明朝還是清朝他們是不在乎的。最快投降李自成和清朝的就是他們。當崇禎因軍餉求他們捐錢時,這些滿口道德文章的戲精們的表演氣得崇禎吐血。

    2.好不容易把李自成等各路義軍困在車廂峽,居然還同意他們投降!當時根本都不用進攻,直接困在那裡,餓也餓死了那批後來把全國搞得天翻地覆的流寇。內亂平息後再著手整頓吏治,全力應對建奴也要輕鬆許多。

    3.當時和皇太極其實己經達成停戰協議,關鍵時刻被洩密,崇禎居然不敢站出來,把責任推給兵部尚書陳新甲,還頂不住壓力把他殺了,這個政治素質和眼光真的是沒誰了。然後被迫兩線作戰,終於自縊煤山,臨死還在怪諸臣害他,這個覺悟和認識,不亡國才怪。

    所以,崇禎確實是亡國之君,他很勤奮不假,但象他這通騷操作,越勤奮死得越快。

  • 10 # 夏蟲冰語K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先看一下明朝末期局勢有多悽慘。

    明朝國都在北京,東北有戰略要衝薊鎮遼東鎮,西北有戰略要衝宣府,大同,往南是中原十二個半省。這是明朝所有的家底,此時薊遼已經被女真佔盡,宣大也受到西北農民起義軍,及蒙古部落的侵擾。薊遼,宣大就如同人的兩個胳膊,北京就頭部,此時兩個胳膊被蒙古,女真,西北起義軍,死死按住,頭部被這幾個壯漢一次次暴擊。而腹地又不停的有農民起義。更要命的是,因為小冰河期的存在,使北方出現大旱,沒有糧食,肚子已經餓了十幾年,一點油水都沒有,真沒餘糧了。事情已入絕地,當如何反擊?

    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王陽明

    虎視眈眈的後金部隊

    魏忠賢的荼毒太甚。

    有人說魏忠賢知人善用,這種事那可就智者見智了,大將孫承宗在天啟元年就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主政遼東,此時的魏公公還在管理食堂,何來舉薦一說?且孫承宗怎麼被驅逐的?就是魏忠賢發動同黨魏廣微乾的。再說說大將熊廷弼,他是由劉一燝、江秉謙力薦才得到重用的,而這兩個人和魏忠賢不對付!熊廷弼後來被魏閹迫害至極,首級被魏閹砍下來巡視九邊。說是魏閹重用人才,當真不怕熊廷弼晚上託夢找你說道說道?再看袁崇煥,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魏閹霸佔其功勞大封自己的黨羽親戚,包括魏閹的還在襁褓中侄孫都封了伯爵(崇禎的親老丈人周奎,混了一輩子,也不過是個伯爵,可見朝廷賞罰制服被魏閹踐踏到各種地步!),對於袁崇煥確沒有封賞,還以“暮氣”為由,罷了袁崇煥的官。朝廷做法使袁崇煥寒心如此,你還說魏公公關愛他?

    還有人說魏公公會理財,天啟七年據遼餉欠銀二百萬兩,宣府欠銀四十七萬兩,大同欠銀七十五萬兩。天啟七年七月壬午,守衛宣大的監軍太監,上書魏忠賢:“飢軍將何接濟?”敢問魏公公理的財在哪裡?其實不只是軍餉,連朱由校的私房錢魏公公都保證不了“上覽內監奏,以各省直拖欠金花銀兩至二百餘”,敢問這就是理財有方?

    其實,不只是糟糕的用人與理財,最可惡的是魏閹不愧餘力的迫害東林人士,使明朝的內部鬥爭達到了質的飛躍,有人說明朝亡朝廷於內鬥,而就是天啟年間內鬥被推上頂點。

    說到底,魏閹一個為了有錢賭博,連自己女兒都能賣掉的人,讓他去救明朝,可能嗎?此時魏閹是明庭最致命的毒藥,而後期明庭毒發身亡。

    帝國滅亡的偶然因素,鼠疫。

    從崇禎六年開始,山西爆發鼠疫。崇禎七年到八年山西興縣的百姓為了逃避鼠疫,跑到陝西。崇禎九年,榆林鼠疫爆發。十年,米脂鼠疫大爆發。十三年,傳至順德府,大名府,河間府,十四年又傳至京城。十五年傳至天津。十六年北京再次爆發鼠疫。鼠疫使北京城的戰馬從兩萬六千下降到不足一千匹,部隊從十萬人,下降到不足五萬人。而且戰鬥力喪失,士兵用鞭子抽都站不起來。整個北方地區的鼠疫爆發使李自成鑽了空子,在崇禎十七年攻佔了幾乎是空城的京城。

    《明通鑑》中記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

    無論是,小冰河期的旱災,還是後期的鼠疫,還是嚴重的土地兼併,還是權奸亂國,都不是朱由校所能應對的。即使朱由校不死也無法挽救明朝的頹敗。

  • 11 # 歷史的微妙啟示

    據歷史資料,明朝時,北方的後金探得訊息“南方那邊是閹割了生殖器的人當著大官”,認為是敗亡之兆,興兵犯邊;天啟帝讓魏忠賢以司禮監太監徵收工商稅也足夠國防軍用,明軍糧草充足兵強將勇,後金的皇太極不能踏入關內一步;

    可見,天啟帝雖然整天在皇宮玩木匠不上朝,但大明朝廷明顯是按部就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大局不失控有序執行的;明朝遺老痛心地說“有明之無善治,以高皇帝廢丞相制始”相權只能以閹割了生殖器的形體名不正言不順存在確實是夠窩囊了,如此尷尬夠委屈的相權;崇禎帝仍不能容呢!

    設想,崇禎哥哥天啟帝在相關歷史時刻未死,明朝能適應工商經濟實際需要逐步完善稅政,甲申年的衰亡不會出現,這是明亡時體制內相當部分人的共識,所言未必為虛的,但這明顯是一種虛君的趨勢;而且,有利大明長治久安的政治體制改革可能由此突破;至於魏忠賢能走多遠,起碼等到東林黨人或其他社會人士中鍛煉出一個可像魏忠賢一樣擔責捱罵完成稅政的,如你東林黨人不想像魏忠賢一樣名聲那麼臭,手段那麼不體面,那可由各階層選出代表會議分攤完成稅政任務眾選負總責的丞相擔責捱罵就是了;政事沒有昏招,皇帝不捱罵,又營造出讓人說話的政治環境,大明朝白銀帝國的國際地位很難動搖;無須走甲申年褪盡繁華,讓滿州刀兵洗劫神州,四面八方屠城,城市廢墟,百姓凋零,倒退還原一窮二白、奄奄一息後再起動原始低下農耕經濟,讓滿清王朝再建農業稅政開始又一輪迴;可見,明朝遺老說“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是何等沉痛;可見,因上層建築不適應工商經濟基礎,造成對經濟基礎削足適履的歷史怪圈本是有可能走出的;宿命論是錯誤的。

  • 12 # 風中無痕跡

    雖然在天啟年間,明朝的局勢不算太差,可指望一個木匠皇帝來實現復興,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天啟帝絕對是皇帝當中最優秀的木匠,但你讓人家跟其餘選手比政績。這是看不起其他選手還是太看得起天啟帝了。

  • 13 # 谷力打工仔

    明滅亡和國運有關,但還和兩大非人為因素有關,所謂天要滅你一點辦法沒有。一個是明末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當時幾年天氣極寒,人凍死很多,夏天熱不起來,幾年莊稼絕收,這仗還怎麼打。二是鼠疫流行,病死的極多,以至沒人打仗,而清兵是背上民族,生活在大草原,成年和老鼠打交道,有天然免疫力、所以鼠疫對清兵影響不大,這兩大因素使得明朝非滅不可。

  • 14 # GLHZSWZ

    崇禎的哥哥天啟皇帝,廟號熹宗,明光宗泰昌皇帝之長子,光宗繼位僅一個月便駕崩了。其實還在萬曆四十八年裡頭,於是朱由校以嫡長子身份紹承大統。熹宗即位時年方十六,其讀書不多,亦不務正業。衹醉心於木工,有能工巧匠之資,無治國理政之才。因此將大權交給太監魏忠賢,而自己衹是玩樂。而此時關外後金勢力儼成大患,國內更是危機四伏,已呈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宦官干政,朝野紛爭,外晦不止,內亂愈烈。這就是天啟朝的特徵,而皇帝本人卻毫無責任心與危機感,試想,如此這般能有甚麼力挽狂瀾之術呢?若繼續執政,可能明朝覆滅的更快吧!

  • 15 # 趣史說新語

    大明朝到了明熹宗朱由校手裡,基本就是強弩之末了。魏忠賢把持朝政,閹黨極端迫害東林黨,致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明熹宗只不過是個玩物喪志的傀儡,他木匠活兒做得一流,當皇帝不過是二流。再加上聽信讒言罷免了熊廷弼的職權,致使遼陽瀋陽相繼淪陷後金,木匠皇帝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皇位到了崇禎皇帝朱由儉手裡,這娃名字叫儉,生活的果然樸素節儉。可惜只會紙上談兵,事事親力親為,眼裡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極度猜疑的性情讓他身邊沒有可用之人。好端端的袁崇煥給凌遲處死,大明不死就沒天理了。

    朝代更替,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明朝十幾個皇帝名字金木水火土都佔了,明太祖心裡明白,大明王朝五行都缺,怎麼補都沒戲了。

  • 16 # 弈語

    明朝到了天啟年間,其實最大的問題是黨爭。那個時候遼東邊防吃緊,但言官們依舊以自家門戶為主,把邊疆戰事勝敗用來扳倒反對派,不以國事為重。這也導致邊防主帥無法放開手腳,言官的掣肘讓他們事事小心,有些正確的邊防政策也因黨爭而擱置,給了後金趁勢做大的機會。

    天啟年間,對遼東最熟悉的熊廷弼就是死於黨爭。熊廷弼有膽識,也知兵,善於守邊,但他性格傲慢,有點恃才傲物的意思

    泰昌元年八月,後金兵發蒲河,邊民出現傷亡,這在後金佔據進攻主導的情況下,邊防出現一些傷亡是在所難免的,守邊將領根本無法避免這些事件。但就是這件事引發了一系列後果。

    由於當時力保熊廷弼的萬曆皇帝早已駕崩,泰昌帝作為一月天子毫無存在感,於是在朝言官看不爽熊廷弼的就上書開啟了一通嘴炮。大致意思就是:這個老熊,沒啥本事不說,脾氣還大,仗著有先帝御賜的尚方寶劍作威作福,根本不顧國事,訓練也不好好訓練,還丟失領土,導致國威淪喪。

    既然言官這麼言之鑿鑿,那麼咱們就看看熊廷弼在任期間幹了啥吧!

    臨危受命的熊廷弼上任之時,明廷遼東局勢已十分危險。熊廷弼在實際考察一番後,提出“以守為正著”,主張做好遼東軍事防禦的同時,恢復遼東實力,伺機而動。根據史料記載:熊廷弼自己籌錢修了六百八十五里邊牆,重新拆包堡城七座,臺七十四座,添設臺五座,修補臺二十座。在糧草方面到萬曆三十八年積累糧食達二十七萬餘石。

    熊廷弼還非常重視安定遼東軍民的人心,多次走訪平定人心,同時嚴肅軍紀,聯絡北韓和蒙古牽制後金,在熊廷弼的苦心經營下,明朝遼東局勢終於出現緩和之機。

    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因性格問題被言官集團群起攻之。然後熊廷弼也不慫,你們不是懟我嘛,那我就不幹了,你們愛讓誰去讓誰去。於是乎明廷讓袁應泰接替熊廷弼。但袁應泰能力明顯不如熊,熊廷弼治軍很嚴,袁應泰卻很寬厚,雖說吸引不殺蒙古人來降,但也為後面埋了顆雷。

    到了天啟元年三月,後金進攻瀋陽,總兵賀世賢出城迎戰,但退路卻被投降的人阻斷(雷爆了),無法入城,最終兵敗被殺,瀋陽城二日就淪陷。隨著遼陽再次失陷,袁應泰自知無活路,遂自縊身亡。遼東之三河等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都望風而降,如此大潰敗,距離熊廷弼離開遼東還不足半年。

    隨後明廷再次啟用熊廷弼,但遼東巡撫王化貞與熊廷弼政見不合,熊廷弼認為和女真軍事對抗必須在山海關以東的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但王化貞卻認為只要依靠山海關就可以了。由於王化貞投靠了魏忠賢,這就使得熊廷弼正確意見無法得到朝野支援,隨後就打了敗仗,山海關以東很多地方丟了。

    這樁“封疆案”引發了一系列討論,就當時具體軍事形勢來看,明顯熊廷弼的意見是正確的,但熊廷弼由於得罪了太多人,大家就把這鍋甩給了他。熊廷弼其實死於黨爭,那時候閹黨和東林黨鬥得不可開交,熊廷弼雖然不屬於任何一派,但閹黨誤以為他和東林黨交往過密,於是設計陷害他,而東林黨因他不是自己人也沒有救他,所以熊廷弼只是明末黨爭的犧牲品。

    那麼明末這個黨爭,熹宗是否有能力處理好呢?基本不可能,你想想一個皇帝專注於木匠活,連政務處理都不想幹,甩手給了一位不識字的地痞無賴,你認為他有能力處理黨爭嗎?

    明末的黨爭,沒有對錯,沒有是非,只有敵我。敵我判斷還是根據地域、血緣、師承、姻親,不是根據觀點、立場。想想那可憐的熊廷弼就知道,那時候的黨爭有多可怕。

    崇禎上臺後局面如此難堪,很大程度就是被天啟和魏忠賢給禍害的,在這七年時間,後金對明廷的軍事行動基本都是勝利的,都快打到山海關了,唯一的遮羞布也就袁崇煥的寧遠大捷了。

    這副爛攤子甩手給了崇禎,其實崇禎也挺冤的。雖說崇禎能力不咋得,但他好歹有救國之心,可天啟有嗎?也許吧,但他卻在本應救國圖存之際沉迷於木匠活,也難怪孟森先生說:“熹宗,亡國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澤猶未盡也;思宗,自以為非亡國之君,及其將亡,乃曰有君無臣。”

  • 17 # 超哥侃古今

    明末之亡,實亡於十年換四帝。國家元首換的太頻繁。就算現在共和國家也撐不住,何況古代帝制時期。說明之亡亡於萬曆,甚至嘉靖的,大部分是史盲。好多人不知道萬曆後,崇禎前的泰昌,天啟二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14年的iPhone6比我的15年的小米note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