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伍伯儀
-
2 # 太陽上的流水
康德、黑格爾是與天地同德,與日月齊光的思想者;納粹是邪惡主義——試問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你的邪惡用心是怎樣生出來的?
-
3 # x向崎忠z
一個事物都有兩面性,刀,可作兇器,也可作武器!納粹也可學哲學,但人的行為並非哲學所結的必然的果!此問題混淆了邏輯,有帶偏人思維的嫌疑!
-
4 # 使用者0687沒想好叫啥
提問者是想問美國走的路線和康德黑格爾哲學有什麼聯絡嗎?美國尊重哲學精神了嗎?倒是動物叢林法則讓他們滿世界製造人類災難
-
5 # 秋淡遠
康德,黑格爾哲學思想—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尼采(超人哲學)—希特勒(我的奮鬥)—納粹精神核心,應該是這樣的脈絡。但結果遠離了初衷。
-
6 # 河南微資信
康德到黑格爾,首先他們並不是什麼哲學,本質上他們都是神秘學,神秘主義。神秘主義最容易最大的漏洞就是讓人拿來販賣私貨到掩護,成為煽動、社會動員的工具,成為納粹的工具。
-
7 # 一老沈一
康德、黑格爾的哲學導向了納粹主義?
不知道這個結論從何而來?
康德哲學,導致了黑格爾哲學的產生;黑格爾哲學,導致了馬克思哲學的產生——這是西方包括東方哲學和思想界比較一致的看法。
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個“內行人”,認為康德、黑格爾哲學和納粹和希特勒有關係。
如果說,有關係的話,是叔本華和尼采,這倆人的哲學,是希特勒和納粹直接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如果說,還有誰有關係的話,或許還有拜倫和盧梭。這裡說“或許”,是很難斷定希特勒包括戈貝爾等人是否認真讀過這兩個人的著作。
這個話題,不是幾千字的文章可以講清楚的,這裡只能擇其要者概略地說說。
關於康德。康德,生於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一個相當邊遠的省份,這個地方現在叫加里寧格勒,屬於俄羅斯。
康德一生都生活在這個地方,從未出過遠門兒。年輕的時候在這裡上學,後來又在柯尼斯堡大學教書。
用現在的話說,康德就純屬於一“書呆子”。
他年輕的時候,熱衷於科學,寫了不少相關的著作,最著名的,是1755年的《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其中提出了星雲假說,比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的類似理論早了40年。
但是後來,康德轉向了哲學研究。之所以如此,用他的話說,是休謨“把他從獨斷的睡夢中喚醒”。
笛卡爾是歐洲近代哲學的鼻祖。他第一個把知識何以可靠以及人的認知能力的界限在哪裡作為哲學的核心問題來思考。從笛卡爾之後。這樣的問題,幾乎成為歐洲所有哲學家所圍繞解決的核心問題。
但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分成了兩個主要“支系”——經驗主義哲學和唯理主義哲學。這兩個“支系”,都來自笛卡爾。
休謨的哲學,一般被認為屬於經驗主義“支系”。但他又是一個“反叛者”——他從對方法的質疑入手,認為“歸納”和“因果”都值得懷疑——那麼,由“歸納”和“因果”得到的知識都是可靠的嗎?
“喚醒”康德的,正是休謨的懷疑論。
康德認為,到他那個年代為止,一切哲學都是獨斷的:它往前進行而沒有預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現在必須批判,或叫做不偏不倚地考察理性的一般能力。他所使用的德語“批判”一詞,實際上就是“考察”、“分析”的含義。
於是,康德寫了“三種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考察理論的理性或科學;《實踐理性批判》,考察實踐的理性或道德;《判斷力批判》,考察美學和目的論的批判,或藝術和自然中的目的。
康德依靠“先天綜合判斷”來回答休謨對“歸納”和“因果”的懷疑;以自在之物或叫做“物自體”來解決、釋宇宙及世界運動的內在規律;他以四個“二律背反”來試圖化解理性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但卻證明了上帝並不存在且讓自己陷入了矛盾之中。
黑格爾說,哲學史就是哲學。康德哲學,是歐洲近代哲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正因為其恢弘龐大,才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關於黑格爾哲學和19世紀西方思潮。黑格爾哲學,是在康德哲學基礎上產生的。
不過,黑格爾很好地闡發了康德的“批判”思想,他用了自己一個詞彙,叫“揚棄”。
所以,黑格爾哲學對於康德哲學來說,不是“線性”的繼續和深入,而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首先,他大大發揚了康德哲學中包含的關於“歷史”的思想,不僅把宇宙、世界,而且把人類社會和人本身,也看做是發展著的“歷史”;其次,他大大發揚了康德“二律背反”的思想,從事物本身包含的矛盾入手,透過對“否定之否定”的運動來闡釋歷史的演化和進步;再次,他拋棄了康德的“自在之物”或“物自體”的概念,強調“歷史和邏輯的統一”。
於是,在黑格爾那裡,一切都清晰了,運動是事物自身的運動,運動的源泉是事物內在的矛盾,這種運動、轉化、否定、更新是完全符合唯一一種規律的。
黑格爾哲學裡,充滿了活生生富有生命力的辯證法。
遺憾的是,黑格爾認為,所有這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外化和支配下實現的。因此,馬克思說他是一種“頭腳倒置”的哲學。
關於黑格爾哲學,這裡不多贅述。但其影響,要遠遠大於康德,以致形成了“黑格爾主義”。
《不列顛百科全書》說:“黑格爾主義是一個名稱,指黑格爾的不朽思想體系所發展而成的各種哲學運動。”
這樣的哲學運動,一般被劃分四個階段,一直延續到現在。
馬克思哲學,即產生於上述運動的第一階段中的 “青年黑各派”。這裡也不詳述。
19世紀,是一個較比以前更為“全球化”的世紀。
主要原因是——美國和俄國更多加入到世界活動中來了,世界似乎遠比原來要大了;17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使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啟蒙”作用;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社會結構,也使社會矛盾有了新的表現形式,也更加尖銳。
西方的一些思想史研究者稱,這個時候,作為時代的反映,有兩種值得注意的思潮。
一種為“理性主義的”,“始於大革命時代的法國哲學家,稍有緩和後,傳給英國的的哲學上的急進派,然後在馬克思身上取得更深入的形式”。
另一種是“浪漫主義的”(按:感覺是沒好意思用非理性主義這個說法),“從拜倫、叔本華和尼采演變到墨索里尼與希特勒”。
拜倫,在《唐璜》中,把一個民族假定成一個氏族,是共同祖先的後嗣,共有某種“血緣意識”,他主張必須有對血統和種族的信仰。
至於叔本華和尼采,則推崇“超人”統治,“意志至上”,鼓吹犧牲多數人,對“下等人”要學會在戰爭中實戰暴虐和狡猾。對此,也不更多引證了。
關於希特勒和納粹的思想。希特勒併為受過很好的系統教育,上過技工學校和中學,成績都不太好;後來學過繪畫和建築,但不是在正規學校。
他還算認真地讀些書,是在1923年“啤酒館暴動”失敗之後,被關在蘭茨貝格監獄的時候——他說:“蘭茨貝格是國家出錢供我受高等教育的地方”。
他主要讀的的是尼采、張伯倫、蘭克、特萊斯克和卑斯麥等。
當然,最讓他喜歡的,是尼采。
他說:“反正,意志力量勝過知識。如果上帝只‘認識’世界,而不是‘用意志造出世界’,今天仍是混沌未開。”
這個話,原話出自叔本華,尼采不斷地重複。
也是在蘭茨貝格,希特勒寫了《我的奮鬥》一書。他在書中多次說到:“國家的最高目標是,努力保持那些產生文化和創造高階人類的美與尊嚴的原來種族成分”。
這個思想,同樣來自尼采。
他在這本書中,為納粹黨規定了奮鬥目標——要建立一個新式的國家,這個國家要以人種為基礎,要包括所有當時住在德國境內外的日耳曼人。而且,這個國家裡要確立元首——他本人——的絕對獨裁權力。在元首身邊的是一批承上啟下的較為次要的領袖。
這種“超人”統治論述,毫不費力就可以在尼采的書中找到原型。
叔本華和尼采,也屬於德國哲學。但很遺憾,他倆個人,與康德、黑格爾,包括謝林和費希特,都沒有任何關聯。
在這兩個人的著作中出現的上述德國哲學家名字的文字,都是作者在各種花式地咒罵曾為其師的這幾個人。
-
8 # 使用者王者孝
康德、黑格爾都是德國的著名古典哲學家,他們的德國哲學是如何導向納粹主義的,和中國的古代哲學家孔子,他所創立儒家思想,影響後代人把國家導向保守復古一樣,其哲學思想把德國導向納粹主義。看看他們的哲學思想的核心,就知道他們是如何把德國導向納粹主義。
康德,伊曼努爾,(1724一1804)著名的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18世紀後半期至19世紀初期德國唯心主義的創始者。“康德哲學基本特徵是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使二者妥協,使各種互相對立的哲學派別結合在一個體系中。”(“列寧全集”1957年人民出版社第14卷第203頁)康德一方面承認在我們認識之外薦在著實物世界,即“自在之物”的世界。另一方面,據康德看來,“自在之物”根本是不可認識的,對於我們認識來說,它是彼岸。(“超驗”)。“當康德承認我們以外的某種東西、某種自在之物和我們表象相符合的時候,他是唯物主義者;當康德宣稱這個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超驗的、彼岸的時候,他是唯心主義者。”(同上,第203頁)列寧把康德的不可認識的“自在之物”叫做空洞的無生氣的抽象。據康德本人看來,“自在之物歸根到底要轉變為簡單的思想符號。康德從“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出發,創立了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據康德看來,在"自在之物"的推動影響之下,人的感覺能力造成了知覺的混亂,這些知黨藉助於直觀的主觀形式一一空間和一一得以整頓。這樣便形成了現象或感性的事物。然後便是梧牲起作用,悟性藉助於它所固有的主觀的邏輯範疇,把這個感性的事物(現象)變成概念。人類認識的最高領域是理性,但理性仍由主觀的觀念所指導,這些主觀的觀念是:作為實體的精神,作為統一整體的世界、神。
康德在其社會政治學說中談到公民自由、永久和平等等,但在他看來,所有這一切都是不可能達到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寫到:康德只滿足於‘善良意志’(即使它不會有什麼效果),並把這個善良意志的實現以及它與個人的需要和慾望之間的協調都推到彼岸世界。康德的這個善良意志完全符合於德國小市民的軟弱、受壓制和貧乏,他們的卑微的利益永遠不會發展成為一個階級的共同的民族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康德懂得必然牲,並要求進行社會改革,就這一方面來看,他的學說反映了德國進步的資產階級發展的利益。但是,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他的學說是德國旳法國的革命理論,即要求全體庶民無條件地服從剝削者的國家,並認為為他們沒有反抗的權利。他反對革命暴力。
黑格爾,喬治.威廉.費裡德希(1770一1831)偉大的德國哲學家,他在制定辯證法發展理論方面起過巨大的作用。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1807)、“邏輯學”(1812一1816)、“哲學全書”(“邏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1817)、“法哲學”(1821)。他死後出版的著作有:“哲學史講演錄)(1836一1836)、“歷史哲學”(1837)、“美學講演錄”(或藝術哲學)(1836一1838)。
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中有價值的是辯證法一一關於矛盾的鬥爭是發展的源泉,發展透過量變到質變的轉化而實現,真理是具體的等等問題的學說。黑格爾哲學的特點就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體系間的深刻的矛盾鬥爭。辯證法斷言認識的發展過程是沒有止境的;但同時黑格爾又宣稱自已的哲是全部發展的終極,是最終的真理。辯證法的出發點是一切都在發展和變化;而形上學的體系卻把自然界說成是某種凝固不變、永遠如此的東西。辯證法要求承認人類社會是永遠不停地發展的;而黑格爾違背辯證法,主張垂死的封建主義和新興的地主階級妥協,因而把自己想要用憲法來略加修改的普魯士封建君主制宣佈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後的、最高階階段。
黑格爾哲學是唯心主義哲學。根據黑格爾的“客觀"(或絕對)唯物主義體系,世界的基礎是某種在自然界和人類出現以前就已存在的神秘的“絕對觀念”。“絕對觀念”按其本性來說乃是一切活動的本原,可是它的活動只能在思維中。在黑格爾看來,人的思維話動,對世界的認識在人類之前就存在,我們的物質世界的存在,源於這個"絕對觀念”。這個絕對“觀念",在中國稱神或上天;在外國稱為上帝,上帝創造了人及萬物。
黑格爾的名言:“凡是合呼理牲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呼理性的”。裡格爾在闡述他的邏輯思維。“存在即合理的來源。理性是是邏輯思維,是“絕對觀念”。符合這個理性的就是現實的,否則是不現實的。誰代表這個理性呢?說白了,就是代表上帝的該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為維護這個統治創造這個理論的黑格爾本人。按照這個“絕對觀念”,若是山阻礙了“絕對觀念”者的道路,此山則沒了理性,便把它推倒;若是森林阻擋了“絕對觀念"者的視線,此森林則沒了理性,便把它砍光。如同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國,不符合美國的理性,而將他們推翻一樣。由此可見,黑格爾的“理性"是維護一定階級,一定集團的,可以清楚到看到黑格爾的理性是為反動統治階級服務的。
裡格爾的社會政治觀點是貴族對法國革命的反動。他一面承認必須按資產階級的方式使德國落後的封建生產關係現代化,可是他又象中國的孔夫子,不希望根本改變德國的封建貴族制度。
黑格爾輕蔑地、敵意地描寫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說成是一種盲目的力量;他把德國抬高為“新宇宙精神”的表現者,而認為斯拉夫民族只能起“非歷史性”民族的作用;他把戰爭看做是永桓的、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現象等等。德國法西斯分子曾利用黑格爾的這些反人類的觀點來宣傳種族主義和奪取世界霸權。這是黑格爾“凡是合呼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呼理性的。”“絕對觀念的實質。
康德和黑格爾都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其學說理論,都唯護和支援所在時代的統治階級的利益的。康德要求全體庶民無條件地服從剝削者的國家,並認為沒有抗拒的權利。他反對革命的暴力。
黑格爾的社會政治觀點是貴族封建統治階級是對法國革命的反動。他一面承認必須按資產階級的方式使德國落後的封建關係現代化,可是他又不希望根本改變德國的封建貴族制度。黑格爾輕蔑地、敵意地描寫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說成是一種盲目的力量;他把德國統治階級抬高為“新宇宙精神”,的表現者,而認為斯拉夫民族只能起“非歷史性”民族的作用;他把戰爭稱作永恆的、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現象等等。
後來的德國法西斯分子利用康德和黑格爾的反動觀點宣傳種族主義、戰爭合理和奪取世界霸權。成為德國法西斯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稱霸世界的理論武器,也是把法西斯送進墳墓的導師。
直至今日,康德、黑格爾主義,仍然是帝國主義侵略別的國的理論武器。
-
9 # 何處是家鄉
納粹本意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其實是民族主義強權擴張的代表,直接催生原因是一戰後的凡爾賽合約。
如果說這種民族主義有底層思想作為支撐,那麼基礎思想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社會達爾文主義→納粹主義,也就是種族的進化,終將導致優秀民族取代劣等民族。為了加速這一進化必然儘早出現,必須以強權政治獨裁統治國家,並擴大優秀民族佔領區,驅趕與限制劣等民族,最終達到取代與消滅劣等民族。這樣的政治綱領,毫無疑問可以最大化的激發民族情緒,把民族主義引向民粹主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雖然是魏源翻譯赫胥黎介紹達爾文《物種起源》的自己總結,但在當時被認為是極為準確的,直到今天依然影響深遠。達爾文在原作中沒有使用類似的文字,但未必沒有這樣的意思。但,達爾文畢竟沒有使用,而是用自然選擇加以總結。
看似二者相近,區別就在於自然選擇只是現象描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價值判斷。這一點點的不同,卻造成重大分歧。
前者沒有優劣分別,變異而存活的物種與消滅的物種都是偶然的。後者則強調了物種間必然的種間競爭,並得出,存活的物種就是優秀的,劣等物種一定會消滅的結論。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自然科學理論引入人類社會,認為人類民族也是有種類區分的,不同民族之間必然會在種間競爭壓力作用下爭奪生存權,而優秀民族一定會取代劣等民族而存活下去。
納粹主義強調,既然民族之間競爭是必然的,優秀民族戰勝的結果也是必然的,那就應該最大化的集中優秀民族的力量,加速這一競爭結果早日到來。而因為凡爾賽和約,德國民眾對英法等國的不滿情緒早已十分高漲了,要求國家反抗欺壓、改善經濟的要求也十分強烈,於是一拍即合。
-
10 # 南海石
在我看來, 納粹的音譯出處是是英文national,本土主義或廣義社會主義的意思,所以從詞源學角度而言,納粹並不是貶義詞,納粹壞就壞在為了突出雅利安民族的所謂優良血統而無視甚至直接草菅其他民族的生存權利的政治尤其是軍事實踐上。
-
11 # 似水流年12
康德,黑格爾的哲學沒有導致納粹主義,導致納粹主義的是尼采哲學,但這與尼采哲學無關,是納粹歪曲和利用了尼采哲學觀點。
回覆列表
康德和黑格爾都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傑出代表,應該與納粹主義扯不上什麼關係!倒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是來源於黒格爾的辯證法。納粹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應該是利用了哲學家尼采的超人哲學和意志至上論,鼓吹領袖崇拜和獨裁統治。納粹黨的全稱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核心就是國家社會主義,即國家至上,日耳曼民族至上,一切服從德國國家利益,自然就該統治其他國家和民族了,這在當年對德國民眾欺騙性很大,幾乎得到全民的擁護,以致禍害才如此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