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生抹不去的傷痛
-
2 # 桑代克的貓er
我們在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時,有的人無能為力,總是被負面情緒所左右,被它牢牢圍困,無法動彈,或者越陷越深。而有的人好一些,可能會採取不接納,拼盡全力使自己忘記,避免接觸,自我說服,自我開導,來逃避或緩解負面情緒。但是你會發現這些方法並不是很奏效。當你越來越成熟,煩惱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深刻,負面情緒也越來越嚴重,不是幾句“不想”就可以做到的。你會發自己越來越難以被說服,愈發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你還會發現,你越想逃避越想說服自己避免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來得越洶湧,越無法阻擋。那我們就要採取一些新的方法來控制它們。
面對負面情緒,最正確的方法就是:不要評價、不要否定,不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控制它。可以採取分散注意的方法,去緩解。當你被困於一件事情的負面情緒中,你就要學會去用別的正面情緒的事來分散上一件事的負面情緒。並且你還可以透過感受身體的變化的平息負面情緒。情緒寓於身體之中,當我們悲傷難過時,身體也會出現很多問題,身體會明顯表現出不舒適、疼痛等症狀。我們可以從身體著手,讓我們的身體儘量處在舒服的環境下,調整我們的身體狀況,增強身體抵抗力,例如多做運動,在運動中就可以排解我們的負面情緒。讓身體不被情緒堵塞,負面情緒自然而然就會消失。其實這也是中醫當中所強調的自我修復能力。
-
3 # 風墟
情緒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在理解和完全接納自己情緒的前提下,能夠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動。
談到情緒管理時,人們往往有兩個很深的誤解。
第一,情緒管理基本只是「負面」情緒的管理。
人們只有在產生焦慮,憤怒,躁狂等情緒時才會想到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歡欣和憤怒是情緒的一體兩面,你要管理的是你自身情緒這一整體系統。
你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狂喜,那你同樣也控制不了自己的狂怒。
第二,情緒管理就等同於情緒「壓制」。
有不少的人將情緒管理理解為怎樣將自己的情緒給“壓”住。
有不在少數的人找我諮詢情緒問題時他們希望我能夠告訴他:當他們憤怒的時候怎樣才能不憤怒,當他們悲傷的時候怎樣才能不悲傷,當他們焦慮的時候怎樣才能不焦慮。
他們想要得到的是一種外在的、可以將他們自身的情緒“打敗”的力量。
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只要讓情緒消失,或是將情緒死死的摁在地上,情緒就能夠乖乖聽話了。
但實際上情緒管理即如同治水,水非無根,自然不可能憑空消失;水不可堵,愈堵愈生災禍。
情緒既然存在,那麼在它存在的時候我們就沒有任何的辦法讓它消失;
情緒系統是人體生理系統與認知系統交叉結合的一部分,你無法壓制它,你也不可能“堵”住它。
所有被你拒絕、逃避、壓抑的情緒最終都會在到達你情緒抑制的閾限時,以更加猛烈和具有破壞性的方式爆發出來。
所以我在一開始就說:情緒管理的本質其實是在理解和完全接納自己情緒的前提下,依舊能夠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動。
情緒不會消失,也無法被壓制,你必須理解和接納它;
注意,這裡不是你用理性「壓制」了你的情緒,而是在最根本的層面上情緒就已經無法去影響你的決斷和選擇。
你已經意識到了在最本質的層面上你的一切行動和選擇只會由你的理智來決斷,所以,就等同於你切斷了你的「情緒系統」對你的思考和選擇的影響許可權。
由此我們才能夠達成之所以要做情緒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不讓情緒影響到決策。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沒有真正理解到學習情緒管理的意義。
情緒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不讓情緒影響到決策,這句話同時也意味著:學習情緒管理不是為了讓你可以逃避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是為了讓你能夠在“你覺得自己不應該產生情緒的場合與情境中”就能不再產生情緒。
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想管理自己的情緒的初衷其實是想逃避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他們學習情緒管理本質的目的其實並不是對「情緒」的管理,他們其實是不想面對負面的情緒所帶給他們的那些如焦慮、不安、恐慌等不好的「感受」。
所以在這裡我們需要澄清這一點:無論你產生了多麼「糟糕」的情緒,情緒本身都不是問題。
因為情緒系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你的各種情緒都是且只是你自身各種內在反應的一個訊號。
所以真正困擾你的、真正令你覺得糟糕的不是你的「情緒」,而是情緒帶給你的感受,和你對情緒負面的理解。
第一,面對和感受你的情緒。
絕大多數的「情緒問題」之所以會是個「問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人們對於自身情緒的阻抗。
也就是說,情緒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情緒,而是在於阻抗。
假設說,你是一個國王,傳令官過來彙報:黑熊精把王后給搶走了,你感覺很心煩。
那麼令你心煩的是什麼?
是黑熊精搶走了王后這個具體的事件,而不是「傳令官告訴了你這件事」,對不對?
同樣對於我們的情緒而言,情緒就相當於那個傳令官,它的作用就是「提醒」。
情緒的提醒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對外界異常的提醒,一個是對內在異常的提醒。
比如當老闆拿著他的三星手機試圖炸死你的時候,你會感到對危險的恐懼情緒;
這是對外界異常的提醒。
當你在看一篇文章說到:“屌絲不配有女朋友”時,你感到憤怒;
這是對你內在異常的提醒,因為你的憤怒其實反映了你內在將自己認定為了一個“屌絲”,並且你在戀愛方便也應該是有著不少的受挫經驗。
雖然這篇文章說的不一定是你,但他卻挑起了你內在的、你潛意識中的一些創傷或者不合理的認知。
而情緒之所以難以管理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裡: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內在感受會與外在的現實世界相互交叉,基本上當我們產生情緒的時候,往往都是外界和內在的失衡兩者摻雜在了一起。
所以我們往往會在情緒的複雜性之前變得毫無頭緒,尤其是倘若一些情景引起了我們的內在創傷,我們就絕對不會承認那些創傷,同時為了逃避面對自己,我們會讓自己被情緒控制。
比如說有一個男生十分強烈的鼓吹應該禁止婚前性行為,實際上這可能是他內心對於自己沒有能力和異性發生性關係的憤怒的投射。
而他自己會很難才能意識到這一點,即便是他意識到了,也一定會羞於承認。
那麼情緒對你提醒的目的是什麼?
情緒提醒你是為了讓你能夠去解決產生失衡的問題,而不是令你糾結於情緒本身。
而「阻抗」就好比傳令官告訴你黑熊精把王后抓走了,你不去捉拿黑熊精,卻不停地懲罰傳令官,或是你強迫傳令官告訴你王后沒被抓走一樣的荒唐。
我們不願意面對現實,我們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無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於是情緒就成為了一個用來逃避真正問題的藉口。
我們可以認為:情緒管理能力很差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我接納程度很低的人。
因為阻抗導致你沒有去面對真正的問題,所以問題就遲遲不能被解決。
於是你的情緒就會一直不停的提醒你,於是你的情緒就會變得越來越強烈,你的焦慮,不安,憤怒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抑制。
所以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在於面對,理解,和接受你的情緒。
你要意識到情緒並不是你的敵人,你的痛苦不是情緒帶給你的,而是基於你的認知系統,你的思維習慣,你久而久之形成的對於外部事件的自動化反應。
所以首先你要面對你自己的情緒,沒錯,你的確是在憤怒,你的確是在悲傷,你的確很不安。
然後,你要接受它。
這個接受意味著全然的去體會和感受你的情緒。
這個體會和感受情緒其實就是一個跳出被情緒驅使的過程。
我們的情緒之所以會令我們做出不好的行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放棄了對自己的控制,而任由情緒控制自己。
比如說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大腦中根本什麼都想不了,你滿腦子都是那個令你憤怒的人或事和將其毀滅的破壞慾。
在這個時候,體會和感受情緒就意味著「你」在掌握控制權,而情緒又變成了一個客體,所以,它就無法再掌控你。
我再解釋一遍:當你感受和體會你的情緒時,就意味著你和你的情緒分離了,你在感受和體會著它,而不是情緒變成了你。
所以有一些來找我做情緒問題諮詢的人我在最後都會建議他們做「體會練習」。
體會練習就是透過練習著面對你的負面感受,在體會它的過程中逐漸切斷你的情緒和你的決策系統和對“自我”認知之間的聯絡。
而且,往往當你一旦仔細的體會和感受你的情緒時,你會發現你的情緒好像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你會想你在憤怒什麼?是什麼令你悲傷?到底你的不安來自哪裡?
所以一旦你接受情緒,情緒也就不存在了。
但我們的情緒系統和傳令官有著很大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的情緒系統“太傻”,它經常會提錯醒,報錯訊號。
所以我們還要進行下一步。
第二,分析你的情緒
人有兩套思維繫統。
一種是自動化思維,即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和你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無意識的條件反射。
比如敲你的膝蓋就會踢腿,看到有錢人你會自卑,看到一個異性你下意識會衡量她是否在你的心動範圍內等等。
一種是理智思考思維,也就是你對一件事物進行了思考再下決定做出的選擇。
這兩套思維繫統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替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情緒屬於前者,即情緒是一種自動化思維的過程。
情緒系統有它自己的一套資訊處理的機制,這種機制和你的認知能力自動對接。
比如:你認為蝙蝠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於是見到蝙蝠後你會感到很害怕。
你認為你老公不回你的訊息就是他不愛你了,所以你兩個小時沒收到他的回覆後你就會覺得很悲傷。
所以問題就出在這裡。
我們的情緒只會按照我們自身認知系統的標準去做出反應,而我們每個人的認知系統中又有著非常多的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戀人不回訊息就是不愛你了,別人和你持不同的觀點就是腦殘,服務人員沒對你用“您”就是看不起你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太多太多的類似的不合理的信念。
而不合理的信念,也自然就會導致不合理的情緒。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分析自己的情緒呢?
因為我們首先要確定從情緒系統中接收的提醒是否是正確的,然後我們才能做決定如何去處理。
比如傳令官告訴你王后被黑熊精抓走了,你最起碼要先驗證這件事的真實性。先確定王后被抓這件事是否屬實,如果不是真的,那你就要和傳令官溝通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可能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原來傳令官有近視眼,抓走王后的不是黑熊精,而是哈利波特;
或者是傳令官腦子進了可樂,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黑熊精;
我們去分析自己的情緒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先要弄清楚,我們究竟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是哪一個人或事或物,令你產生了怎樣的想法和感覺。
比如你的妻子和你說:我們單位的那個小劉又勤奮又能幹,聽說上個月自己業餘炒股賺了三十多萬呢!
你馬上就急眼了:他勤奮他能幹你跟他過去啊!賺三十萬就了不起啊?指不定哪天他賠個精光!
這個時候你就要分析:妻子的話為什麼會令你憤怒?
妻子的話令你產生的你不如小劉的感覺,你認為妻子是在向你暗示,她對小劉產生了興趣,她認為你很沒用。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首先要做的是,確認你的想法是否是合理的,也許你的妻子僅僅只是隨口向你分享這件事而你想多了,也許你的妻子其實被小劉拉近了傳銷組織,也許你妻子想和你一起試著炒股。
而更有可能的是:你內心對自己存在著極度的自卑,你也很厭惡自己很懶惰,很不求上進。
而你妻子的這些話刺傷了你,刺傷了那個真實的、你一直不願意面對的自己。
所以唯有分析清楚你的情緒產生的原因,你才能夠真正的去解決問題。
第三,用理性思考。
情緒管理最終的目的就是令你能夠用理性去思考問題。
不管你的理性思維是否足夠,不管你的思考是否正確,不管你最後有沒有將問題處理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且只是:
你能夠學會在情緒激動時切斷情緒對你決策系統的影響許可權;
你能夠學會不管你多麼悲傷,多麼憤怒,多麼恐懼,你的行動和選擇都是由理性思維所做出的;
你能夠意識到情緒的激動和理智的決斷在本質上是兩回事,任何時候你的決策系統都將情緒因素隔絕在外;
這才是情緒管理的真正目的。
就像一架車上有兩個司機,理智司機負責掌舵,情緒司機負責偵查。
你以往的情況是,只要情緒司機發現了任何風吹草動他就馬上將方向盤從理智司機的手中奪過來;
而情緒管理就是訓練你,無論遇到多麼大危險,無論遇到怎樣緊急的情況,你都必須讓方向盤牢牢的握在理智司機的手中,你可以任由情緒司機多麼瘋狂的大喊大叫,但他的許可權也僅止於此,他最多把喉嚨喊破,但他絕對不可能有任何的許可權去染指方向盤。
一方面你要訓練你的理智思維永遠的掌控著你的決策權,另一方面你要不斷地調教你的情緒系統這個“不聽話的傻孩子”,要令情緒系統不斷地調整對於現實情況的反應,同時你也要不斷地升級自己的認知,只有合理的認知,才能產生合理的情緒。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情緒管理的練習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練習方法呢?
第一:情緒體會練習。
當你陷入情緒中時,要全然的感受和體會你的情緒。
第二:情緒分析練習。
分析和思考你的情緒的形成原因,最好能夠寫在紙上:
你現在的情緒和感受是怎樣的?
令你產生這種情緒的誘因是什麼?
使你產生這種情緒的這件事/這個人/這句話等給了你怎樣的感覺?令你產生了怎樣的信念?
你的信念是否合理?
第三:理智思維練習。
每一次情緒激動地時候,都可以設想你的大腦現在就像一個宮殿,坐在正中間的是你的理智國王,旁邊喋喋不休的是你的情緒傳令官,你將情緒傳令官趕出了大殿,你的頭腦於是只被理智充滿,當你思考的時候,你要有意識地將情緒情感的因素排除在外。
最後需要提醒你的是,情緒管理是一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養成的習慣,你必須從現在起就看到一個長遠的目標。
在自我提升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急躁的立刻就想得到反饋、迫切的馬上想獲得改變,因此不管多麼有效的方法很多人都是堅持不到一兩週就放棄了。
所以在我教給你這個情緒管理的方法後我還要告訴你,你要按這個方法練習兩年,才能夠隨心所欲的掌控情緒而不被其影響。
這也意味著,在你開始做這個練習兩年內你都不可能達到你理想的狀態。
如果你接受了要承受接下來兩年的枯燥,你才能獲得兩年後一生的對自己情緒的掌控能力;
如果你沒有耐心做到最起碼兩年的練習,這就意味著你這一生都不可能擺脫情緒對你的控制。
No pains,no gains。
以上。
-
4 # Donne愛設計
我見過很多類似以爽快之名無意間傷害到別人的人,也學習過對情緒表現方式的皮毛。我發現多數人會混淆“爽快”和“情商低”這兩個概念。誤以為自己不去控制情緒、多次把自己消極的情緒發洩出來強加於受眾身上就是爽快的表現。比如:我們身邊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朋友,他們做出你不能接受的事或者對你言語中傷後,會開脫說:“我這個人心直口快,就因為我把你當“自己人”才這麼毫無顧忌罵你的”。更有甚者,會接著把這種錯誤巧妙的轉嫁到 被傷害者 身上——“沒想到你是這種小心眼的人,這麼不理解我”。
這些“情商低”的人總會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給身邊的人,甚至會放大這種負面情緒,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大家都明白——表現負面情緒是一個人原始的情感宣洩方式之一,所以他們大多認為:“我有事說事,我不藏著掖著。我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了,我很簡單。我這樣做只是因為我並不像他們一樣虛偽,我是個表裡如一的人!”
呵呵。
這想法真的呵呵了——
如果不去控制所有原始情緒的人,才是“簡單”和“表裡如一”的人的話,那強姦也算咯?殺人也算咯?謾罵和各種傷害才算“簡單的人”的表現咯???說白了,還是這些人不願意或者缺乏自制力去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而給自己找的開脫的理由。
看明白了吧?這種想法映射出來更深層的邏輯就是說:那些講禮貌、會控制情緒或者說話替他人著想的表現,是一種虛偽、表裡不一的表現。這是一種多麼常見而扭曲的謬論?!
“情商低”的人大都有一個共同點:會借爽快之名為自己開脫甚至轉移傷害。簡單說就是不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而這種不負責,會從語言上的不負責進而轉變到行為的不負責,後來會愈演愈烈從而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形成人格的挫敗。而人格的挫敗是比較可怕的,因為多數人格挫敗的人並不認為自己人格挫敗。反而會覺得這才是一種正確或者正常的表現。於是,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變成控制慾極強、自尊心極強、極度敏感、多疑的人。最後導致交際失敗(交際失敗說白了就是身邊正能量的朋友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這樣的失敗才是折磨的開始,因為交際失敗會導致你的一切積極的想法和物質基礎被湮沒,從而使這種生活陷入迴圈……
為了找出“爽快”和“情商低”的區別,再來簡單說說“爽快”:
比如:某個人做的這件事情明顯不對,你會立刻用合適的方式糾正;
比如:你和朋友吃飯,這次應該你請客了。你會毫不保留的立刻掏錢買單。(或比如:這次確實不該你付賬,你會乖乖等東家去買單,而不是把卡攥在手裡和別人推搡);
比如: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你會果斷選擇合適的方式去搭把手
……
太多太多事情證明,爽快應該是這樣的:
事件發生前——有面對抉擇而表現出的從容和果斷;
事件發生中——有時刻負責和隨時執行的能力;
事件發生後——結果不會造成傷害,甚至是有益於他人和自己的。
這三點成立,才叫爽快(經常做這樣的事,你也會發現朋友會越來越多,這裡的朋友是指在生活中能互相產生積極影響的人)如果您能看到這裡我謝謝您。簡單總結:爽快就是有益於他人的反應,而情商低就是有害於他人的反應。如果你做過類似這樣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你做過類似這樣的事情,那不妨現在思考一下吧。Donne
-
5 # 希樸羊
1.深呼吸:深呼吸調節放鬆法又稱腹式呼吸,吸氣要將氣吸足(深達腹部),呼氣要將氣呼光;要儘可能慢地呼吸,尤其是呼氣,呼氣的時間最好是吸氣的兩倍;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良好的自我暗示的語句伴隨深呼吸,如“我在放鬆”“我覺得很平靜”等。
注意,深呼吸放鬆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起效,必須講過2—3個月的每日訓練(每日訓練15次左右),才能有明顯效果。
2.聞聞香味:香味能透過嗅覺神經,刺激或平復人類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和心理壓力很有效果。 中國早就有芳香類藥物治病的記錄,可以買一些玫瑰花油之類的天然香料,如果沒有天然香料的話,聞聞香水也是可以的。
3.洗個熱水澡:熱水澡能夠讓全身血脈活動,從而讓煩惱一掃而去。
4.分解法:請你將你遇到的生活中的壓力羅列出來,一、二、三、四……,分解得越詳細越好,當你寫出來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只要個個擊破所分解的各個分屬小壓力,就可以化解煩惱。
5.聽音樂:心理學的音樂療法告訴我們,維瓦爾第的音樂可以為充滿緊張壓力的喧囂塵世帶來寧靜和美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輔助治療抑鬱症、慢性疲勞、學習障礙。德彪西的音樂可以幫助個體改變腦波,放鬆身心。門德爾松的音樂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安寧,感到溫馨。
以上方法可以逐一嘗試後選擇對自己最有效的一種改善情緒的方式。
-
6 # Gandy1
如今的社會,是提倡傳播正能量的。但有時候有些煩惱是避免不了的。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煩惱是避免不了的了,可是個人感受,個人做法是不同的,有些人遇到煩惱會自己默默的去放鬆心情,有些人會找朋友家人吐槽…但是我個人覺得負能量是不要傳播的,可以自己找一些喜歡的事情做,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去運動,運動出一身汗了,洗個熱水澡,煩惱也被你洗掉了。
有時候避免不了,別人給你傳播負能量。會被別人的壞心情影響自己的好心情。這時候可以選擇不聽,或者用你積極的心態去開導他(她)。女生的話,可以帶她出去逛街對於女孩子來說,多壞的事情都可以用買買買來解決。男孩子的話,就可以選擇lol一局,心情不好來一局。
-
7 # 夢裡的月亮er
生活中,任何時候我們都希望好心情多於負面情緒。所以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們除了要學會與負面情緒相處外,更重要還要掌握培養建立自己積極情緒的能力。
當因為求而不得而感到難受時,小編建議,問問自己,或者去查一下中國有多少人是聽不到、看不到的,有多少人是不能夠說話、四肢有殘疾的,又有多少人有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傳染病以及精神疾患的,之後再好好體會一下,盤點一下自己所擁有的……
1.停下來。當你有情緒時,找個沒人打擾的地方,安靜地和自己待在一起。
2.聽從身體的指引,感受自己的身體。跟隨身體的指引,可能想哭,可能想說,可能想喊,可能想打,也可能想抱抱自己。總之,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身體想怎麼動就怎麼動,直到身體感到舒服一些。要明白,身體在很多時候都比我們的大腦有智慧。
3.問自己究竟什麼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怎樣才能滿足。特別是如何不依賴他人也能讓自己滿足。
4.制訂行動計劃清單,開始行動。
平衡取捨,盡力就好。要知道,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要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學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以為的不完美,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關懷。
小編最後提醒,我們一生不管做什麼,忙什麼,其實都在為兩個字而忙,那就是“幸福”!當你做一件事情,覺得越做越累的時候,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這個時候問問自己:這一生,你真正想擁有的是什麼?真正想帶走的是什麼?想留下的又是什麼?是擁有智慧、力量和愛?想帶走生命豐富多彩的體驗?想留下啟迪、激勵和溫暖?
-
8 # m七月與安生
我們的情緒與神經系統有關,大腦皮層下的神經過程在情緒的生理基礎上起重要作用,這就決定了我們能夠主動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用理智來駕馭情緒,使自己的情緒逐漸成熟起來,當不良消極情緒滋生時,應有意識地做到以下諸方面:
1.避免刺激,轉移興奮點
若發生悲傷、憂愁、憤怒時,人的大腦皮層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有意識地調控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興奮灶轉換為抑制平和狀態,則可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例如,當自己苦悶、煩惱時,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的事,儘量避免煩惱的刺激,有意識地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翻翻畫冊、讀讀小說等,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這就可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淡化乃至忘卻煩悶。
2.冷靜思考,主動控制
無論遇到什麼打擊或者不平,請先讓自己的心去靜一靜,讓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下,我們將要說出去的話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會產生更加不好的後果。用意志和素養來控制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暴發;努力使激怒的情緒降至平和的抑制狀態。就是說,凡是有理智的人能及時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當怒起心頭時,馬上意識到不對,能迅速冷靜下來,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減輕自己的怒氣,使情緒保持穩定。
3.寬宏大度,克己讓人
有氣度的人,胸襟開闊,奮發進取,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而氣度小的人,則滿腹幽怨,斤斤計較,弄至孤家寡人的地步。生活將會是各種各樣的,喜樂悲憂都會有。所以,人人都要注重涵養,消除抑鬱寡歡的心境和私心雜念,對易激怒自己的事情,要用曠達樂觀、幽默大度的態度去應付,經得起挫折,能克己不狹隘。這往往可以使一種原本緊張的事情變得比較輕鬆,使一個窘迫的場面在幽默笑語中化解。
4.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
任何一項事情不能單純的從自己一方去看待,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分析下,能為對方著想,細細的體會對方的意思。當我們經過一輪客觀公正的分析後,對待問題也能夠有了更全面的瞭解了,這時候方可闡述自己的觀點,不至於做出愚蠢的行為!
5.登高遠望
怒氣是一種強大的心理能量,用之不當,傷人害己。若使目標昇華,會變為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要培養遠大的生活目標,改變以眼前區區小事計較得失的習慣,更多地從大局、從長遠去考慮一切,一個人只有確立了遠大的人生理想,才能待人以寬容,有較大度量,不會容忍自己的精力被微不足道的小事絆住,而妨礙對理想事業的追求。
6.評價推遲法
7.學會使用沉默
遇到突如其來的誹謗,我們不用急著去爭辯,這時候沉默是金;也許是對方的不經意。如果是刻意的玩笑,又能如何?保持沉默,謊言不攻自破。一個沉默不但能讓我們的心寧靜下來,更能讓不懷好意的人尷尬無奈。狗咬你一口,你豈能再咬狗一口。
8.合理發洩情緒
①適當的哭一場。從科學的觀點看,哭是自我心理保護的一種措施,它可以釋放不良情緒產生的能量,調節機體的平衡。哭是解除緊張、煩惱、痛苦的好方法。許多人哭一場過後,痛苦、悲傷的心情就會減少許多。
②痛快地喊一回。當受到不良情緒困擾時,不防痛憐惜地喊一回。透過急促、強烈的、無拘無束的喊叫,將內心的積鬱發洩出來,也是一種方法。
④進行劇烈的運動。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往往不愛動,越不動注意力就越不易轉移,情緒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惡性迴圈。因此可以透過跑步、踏青、郊遊、打球等戶外活動改變不良情緒。
-
9 # 小崔不抑鬱
首先,我們要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們有很多人其實並不能夠覺察和準確描述出自己的情緒——這被稱為“述情障礙”。
這樣的人要麼是用理性思維壓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如要求自己“堅強”——直到情緒能量“爆棚”;或者出現了負面情緒直接以行為方式表達出來——如憤怒了就直接動手打人。透過一些有目的的情緒覺察訓練,可以改善這一現狀。
只有當覺察到情緒時,我們才具備了初步的對情緒的控制力。情緒是一種能量流,如同水流一樣可疏不可堵。
所以,真正的情緒控制其實並不是在“控制”,而是透過“覺察——接納——合理釋放”的方式,讓情緒自然緩解、或者以合理渠道釋放出去。
當前開始在中國內地推廣起來的正念訓練透過培養用呼吸做“心錨”,覺知自己的情緒感受和培養允許不批判的態度等方法,有助於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達到在浮躁的社會背景下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平和,並可以由此消除常年的負面情緒帶給自己的身心方面的損傷和人際關係上的困難。
-
10 # 趙跳跳的小確喪
1. 負面情緒無法被“消滅”。它們像身體細胞一樣,是你的一部分,無法消滅,只能共處,並在共處的基礎上加以管理。
2. 管理負面情緒的第一步,是建立清楚的認知。要能對負面情緒進行精準的定義和分類:憤怒、羞怯、焦慮、恐懼、憂傷、嫉妒等,都屬於負面情緒,但彼此各不相同。此刻究竟是因為羞怯而感到憤怒,還是因為嫉妒而引發焦慮,事實上是完全不同的問題。
3. 所有的負面情緒,本質根源都是“無能”。因為沒有足夠的掌控力來影響事物的走向,所以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4. 管理負面情緒的關鍵,在於能力的恢復與提升。最有效的方式是和所有與事件相關的人,展開儘可能長時間的深入溝通。因為權力往往滋生於資訊的不對稱,誰掌握資訊對稱性,誰就在實質上擁有掌控力。而溝通,恰好解決了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5. 防止負面情緒爆發的方法,是建立“責任自負”的意識。在放縱情緒爆發前,強制自己推演一遍後果:打碎了東西要打掃、激怒了他人會反擊、自己可能成為別人心中的失敗者……等完全推演完,情緒已經開始被“消化”了。
6.情緒是一種應激反應,低等動物很難逃脫。但如果你能把它當成手段,用來向別人釋放你的合作訊號,你就是高等動物了。
-
11 # 井屋就是電蒸箱
我個人負面情緒很少,所以不管在家,還是公司裡基本很少發火,也很少抱怨。
我認為要控制負面情緒,首先你得多學習,你瞭解越多,懂得越多,知道越多,就越少有負面情緒。我個人認為負面情緒是偏見引起的,是因為自己考慮事情不夠全面。
就像硬幣一樣有正反面。同樣,任何事情也有二面性,碰到不開心的事情,想一想這件事情能夠帶來什麼好處?這麼一想,你會發現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值得抱怨的,更多的是學習的機會。
淡定,坦然面對一切壓力,生活其實是挺美好的!多看點書,多思考和總結。相信每個人都有正面的情緒! -
12 # 茹錦花開
每一種感受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有用的,不管是舒服的還是不舒服的。面對每一種感受你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這個感受告訴我什麼?
第二、這個感受對我有什麼用?我會怎樣去運用這個感受?
1、煩躁。
當你看到煩躁,或者當你的身體感受到煩躁,它在告訴你什麼?
煩躁告訴我,我被幹擾了。
當你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經常會有這種體驗,孩子經常有事沒事就過來煩你,每當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你覺得很不希望被人打擾的時候,孩子就會這個時候跑過來,說他要這個要那個,你不滿足他,他就哭鬧。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也在告訴你,你需要關注他了。
煩躁在告訴你,你原來的時間表被打亂了。
這個感受對於我的作用是,我需要設立界限。
為什麼我經常有煩躁的感受?經常被幹擾?為什麼別人經常要來干擾我?
是不是因為我沒有界限?
總結:煩躁告訴我,我被打擾了。我需要設立界限。
2、沮喪。
沮喪是一種狀態,是生命力低、無力的一種狀態。可以用自我環來檢測。
自我環是從8個方面去評估目前的生命狀態:理智、情緒、身體、感官、靈性、互動、情境、營養。
每一個部分都在消耗我們的生命力,當你把生命力給出去的時候,每一個部分有沒有在回饋你生命力,滋養你的生命?
沮喪在告訴我們在某一個方面,或者某兩個、三個方面在大量消耗我的生命力。沮喪在告訴我,我的生命力在降低,在減少。
我的方法、行為、語言需要改變和調整。
3、委屈。
你可以好好的看一下這兩個字“委”:一個女人因為糧食、事物而被壓制住了;“屈”:一個人想出來,卻出不來。
這兩個字所告訴我們的是,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所以需要經常委屈自己。
委屈揭示的是從生存狀態到生活狀態。
你可以問問自己:我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嗎?如果已經不需要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那麼我還需要這麼委屈我自己嗎?
委屈原本是與生死存亡有關的,當你生死存亡都保障不了,你會為了生存下來而委屈自己做很多不願意做的 事情。
如果今天你已經不需要為了生存、這也並不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它則是生活的問題,問自己這是非有不可的嗎?
生活可以高、可以低,可以選擇和調整。
委屈讓我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追求什麼,並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4、內疚。
和期待有關,是關於自我評價的。
想法:1、我做錯了。推動我下次做對。讓我可以學習、成長和改變。
2、我做得不夠好。如果有這個想法就會沒完沒了。
內疚到一個地步,它就會變成沮喪。內疚是會傷害一個人的靈魂的,所以需要注意。需要檢討自我的期待,十之八九我的期待是過頭的,是太過了。這個時候,生命力是向下的。
內疚是自我期待的衡量表。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你不夠好,你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以引發孩子的內疚,推動他下次做好。其實這是不太好的。
3、我為自己的失敗內疚。那麼至少,我發現了一種不可行的方法,我發現了一條錯誤的路。那換個角度來看,是不是離真相、離正確的路更近了一步呢?
5、孤單。
和連線有關。與人連線是人類的天性之一,當你感覺到孤單的時候,表明你是沒有連線的。
為什麼你會孤單呢?沒有連線。
為什麼你沒有和人連線呢?這涉及到信任和受傷的問題。
你信任自己嗎?你信任別人嗎?最高的連線是身心靈的。
當我孤單的時候,可能是我不信任自己,沒有安全感。
不連線可以保護自己。所以當你孤單的時候,你可以在自我信任和安全感方面下功夫。
6、挫敗。
它告訴我一個真相:我失敗了。但是失敗不一定會帶來挫敗的。一般在什麼情況下產生挫敗感呢?
目標沒辦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我定了一個目標,我要在這個時間段完成這個目標,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我的目標還遙遙無期。
如果我經常性的體驗挫敗,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經常處於競爭關係?檢查這些競爭意識從哪裡來的?
惡性競爭引發不健康的行為、語言和情緒。
比如看到別人住豪宅,我住不起,我感覺很挫敗;
別人開豪車,我連車都沒有,我挫敗;
別人婚姻美滿,我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離婚,我挫敗......。
惡性競爭會一直讓你感覺到挫敗。它經常讓你打擊別人,看別人哪裡不好。如果你不好,你也不希望別人好,也希望拉別人下水,你難過也希望別人難過,你沒有好日子過,也讓別人沒有好日子過。當然了,競爭也可以是良性的競爭。
所以,檢視一下你面臨的競爭狀況,問問自己,這樣的比較是必須的嗎?還是說,你可以自己和自己比較,讓自己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7、恐懼。
恐懼告訴我,這是危險的,我要保護自己。身體、心理、價值感方面受到傷害。
當你害怕的時候,你要問,我在怕什麼?什麼對於我來說是危險的?我如何保護自己?有些孩子會撒謊,他為什麼要撒謊呢?他在保護自己。
8、焦慮。
焦慮是一個狀態,是關於自我評價。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的差距就是焦慮了。
你的理想我越高,你的現實我越低,你的焦慮就越大。
當你焦慮的時候,要問問自己,我的理想我是不是太高了?我的現實我是不是太低了?我對我的評價是不是有問題?
怎樣可以不焦慮呢?
——活在當下
當你的理想我和現實我可以持平的時候,你就沒有那麼多的焦慮了。
每一個當下都是最好的我。
現在所做的都是我可以做到的最好。可能可以做得更好,不過那是明天或者以後的事情了。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我能做的最好。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我會去選擇的。
焦慮是自我的量度表,我自我的狀態。什麼時候你才可以活在今天?而不是活在過去或者未來?
活在今天,計劃未來,從今天開始。
9、厭惡。
厭惡告訴我,我不喜歡什麼,我有抗拒。
厭惡的程度有輕重之分。
厭惡讓我改變、脫離、停止。
精神分析裡面提到的投射,現在很多人都說,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身上的某一部分,是因為你身上有,所以你才不喜歡他,你這是投射。
其實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這太絕對了。
厭惡有時候是因為這確實太毀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了。比如你很重視承諾,你也守承諾,所以當你看到不守承諾的人,你是會不喜歡的。
我我不喜歡這個工作,我可以換工作;我不喜歡這些場合,我可以不去這些場合。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工作,而你不得不做,那麼它是會給你帶來利益和好處的。你可能為了得到這些好處,所以就算你再厭惡,你也會讓自己堅持下去。
所以有時候你需要評估一下:你不喜歡的事情和你所能得到的好處之間的孰輕孰重。
10、自責。
自責和內疚相比,自責比較淺、輕,內疚比較深、嚴重。內疚是會傷害靈魂的,內疚是輕視自我,傷害自我。
自責在告訴我,我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當我自責的時候,它讓我反省。自責更多的是在冰山的期待層面,而內疚則是在自我的層面。
要注意,當自責的程度加上的時候,它會變成內疚,可能也會演變成沮喪。
當我感受到自責的時候,我可以檢查一下我對自己的期待,我對自己的期待是不是太高了,我是不是要降低對自己的期待,還是我要學習某些方法滿足我對自己的期待?
發現了嗎?你的每一種負面情緒,都能給你帶來正面價值,都在幫助你更好的瞭解自己。關於在於,你如何運用這個負面情緒,來增加你自身的能量。
-
13 # 晴語心理諮詢
我覺得可以試著做這些:
心理暗示,當你出現負面的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告誡自己不要生氣,不要著急,不要悲傷,多想一些快樂的事情,當挫折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有心裡準備
2
情緒轉移法。情緒轉移是擺脫負面情緒的最好辦法。如果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讓你不高興的人,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聽聽音樂,看看喜劇,爬爬山,讓不高興的事情得到排洩。
3
大聲宣洩法。這是一種常見的方法。當不良情緒出現的時候,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進行宣洩。比如,體育運動,或者向知已聊天,或者寫日記。將不高興地事情說出來,讓自己內心得到放鬆。
4
社交排遣法。一般人性格內向的人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心中有事,久久不得放鬆,容易得病。因此,多與性格開朗的人交往,多讓自己置身於人群之中,自然會使自己的情緒得到改變。
-
14 # 袁夜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不可能整天處於很快樂狀態。
負面情緒不能控制,控制會產生壓抑,只能疏導或釋放。
疏導的方法是轉移視線,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不要整天被一件不開心的事困擾。
釋放的方法是找人傾訴,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聊天,把不開心的問題說出來。
當有負面情緒時,情緒一般很激動,首先學會放下對當下事件的處理,讓它先放一放。
冷靜下來之後,負面情緒會慢慢降溫,但是它依然存在,我們學會與它同在,允許它影響我們的心情。
負面情緒會自己消失,我們強硬要它消失它反而一直存在,它只是負責傳遞一個資訊給我們。
-
15 # 倪振源
首先,控制情緒是不可行的
情緒的特質像水,當理性想要去控制情緒的時候,往往會增加它的破壞力量。
情緒本身是生命的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時候,你的理性都是基於情緒而產生的,比如,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想法也會被影響。
我有一次,身體上感覺很沒有安全感,看著眼前那些三三兩兩的人,我自己的想法裡,是那些人對我不友好,甚至他們可能在議論我。
一般來說,控制情緒,更接近於壓抑情緒。比如有一個情緒來了,頭腦裡又一個想法說:我不能這樣,我不能生氣,我不應該悲傷等等。這都屬於壓抑,這樣做並不合適。
很多道理,也往往被用來壓抑情緒,比如男人流血不流淚,更是把壓抑情緒這件事,弄的很合理和高大上。這是道理都懂,但卻做不到的原因。
最終,壓抑和忽略的情緒,會以更有破壞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比如身體上的疾病。
壓抑情緒的壞處
因為情緒本身是一種訊號,這種訊號讓一個人體會到身體或者生命的需求,比如,感覺到恐懼,說明存在危險;感覺到憤怒,說明有人侵犯了自己,需要自我保護。感覺到熱情,說明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
如果壓抑和忽略了這些訊號,一個人就和自己的身體失去了通暢的聯絡,所以就會表現出一些問題,比如失去動力,迷茫、沒有人生方向。嚴重的會焦慮,抑鬱,甚至睡眠和飲食也會紊亂。
也會難以體會到生命的喜悅和愛。
情緒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訊號,壓抑情緒也會阻礙人際交往。
發洩情緒的壞處
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神經元的特性是重複加強,也就是說,每次抱怨,這種情緒都在重複加強。就像學腳踏車,越學越溜,最後不需要意識的參與,手機一掃,就騎走了。
情緒也一樣,不斷的重複後,最後就會發展到,你還沒意識到,已經被情緒的力量帶走了,比如突然的憤怒,或者怨氣,莫名的悲傷等等。
所以,發洩情緒,可以讓自己一時舒服或者獲得安慰,但是情緒的慣性是在加強的。
那些喜歡發洩憤怒的人,最後恐怕都被憤怒控制了,身體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條路徑,體驗
東方智慧中,有一個內觀的方法,就是體驗自己的身體感受和情緒。
神經科學的研究也發現,只有體驗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的感受時,才會啟用高階情緒管理的區域——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層類似於一個瞭望塔,可以知曉想法(理性),情緒(感性),所以可以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作出更好的平衡和選擇。
所以在壓抑和發洩都不合適的情況下,最有效的選擇是體驗。
體驗的方式有兩種,體驗自己身體的感受,比如心跳加速,或者體驗自己的情緒,比如憤怒。
體驗情緒有以下的作用:
1,可以做出更理性的選擇。體驗的時候,想法會慢下來,甚至停止,沒有了想法做為養料,情緒的力量就會淡下來。這樣可以有能力和精力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2,激活了高階情緒管理的區域,這樣可以讓高階情緒管理功能越來越發達。最終實現情緒管理。
3,體驗情緒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發現自己的內在的需求。當沉浸在體驗中,你就連結到了自己的身體,可以知道自己身心到底想要告訴你什麼,身心有什麼需求,那麼接下來也可以想辦法去更好的滿足這種需求。
如何表達情緒?
體驗到情緒以後,一方面情緒的力量會淡化,或者被轉化,最後都不會讓情緒控制自己。
另外透過體驗情緒也知道了自己的需求。
接下來,就可以相對平靜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自己的需求了,需求甚至比情緒還要重要。
比如可以打擊了自己的人溝通:我剛剛邁出了第一步,你就給了我否定和打擊,我感覺到特別的生氣,其實,我特需要你的支援。
體驗情緒是一個過程,一開始也許並不順利,因為負面情緒的力量可能會很強大,但是不斷的訓練自己,最終你會發現,體驗的神奇之處,它不但會減少煩惱,同時,也開啟了生命的絢爛的海洋。
-
16 # 舞初人生
最近看爸爸去哪兒,見到Jasper和陳小春的對話,察覺這家人的情緒非常健康。
所謂情緒健康不是抑制壞脾氣,而是能夠包容壞脾氣。
陳小春情緒不好的時候,Jasper不會直接認為:爸爸情緒不好是我的錯,而是會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是爸爸的問題,他會說“can you stop angry now?”
如果是因為自己沒穿鞋亂走,也會主動承認錯誤。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閃光點。
真的有太多孩子會覺得,爸媽發脾氣是自己的錯,離婚吵架也是自己的錯。
當然這些都源於原生家庭的教養,所以我覺得陳小春和應採兒組成的這個家庭,一定給了Jasper很大的獨立自主的空間。
陳小春也一樣,他知道自己脾氣暴躁。所以可以看到他有一點脾氣就馬上反應過來,開始自我疏導,也會找Jasper道歉和溝通。
不會擺出一副“我山雞哥是你老子,老子說了算”的樣子。
之前看過應採兒上節目,聊到陳小春就是一副被寵的樣子。而她也說自己會放很多時間照顧家人。
好了…可能有的人覺得我偏題了。
問題的答案就在例子裡:
不要壓抑負面情緒,去認識你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容易暴躁,就承認自己容易暴躁的缺點。然後在壞情緒出現的時候,問自己是否能換一種方式解決?
當大多數負面情緒都被你理智處理之後,就不會變成一種缺點了。大家也能看出你的用心,畢竟本來就沒有人十全十美。
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裡,你的負面情緒傷害到別人。一定要為此真誠地道歉。包括你自己。
-
17 # 光源映宇
當出現負面情緒時不要壓抑這種情緒,這樣會出現反彈,結果適得其反。這時我們應該放棄自控。
科學瞭解大腦對負面情緒的指令或處理方式當我們壓制負面情緒時,大腦會出現諷刺性反彈。
諷刺性反彈:越是讓我們不去想一件事,我們就會越想它。如節食的人在提醒自己不能吃東西,但是越想吃。
這是因為我們對“不要想”的指令處理時,大腦會有兩個相對獨立的作業系統,一個是“操作”,一個是“監控”。
“操作”引導你遠離不要去想的那個想法,而“監控”是監視這個不要去想的想法有沒有跳出來。
“操作”是有意識的自控,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很快大腦精力不足,“操作”的活力降低。“監控”則是自動的自控,大腦不需消耗太多精力。
這時大腦嚴重不平衡,一方面“操作”下降,一方面“監控”在持續,所以不去想的那個想法不斷地跳出來,這就是我們諷刺性反彈的原理。
對抗負面情緒的方法是放棄自控對抗諷刺性反彈的方法是放棄自控。當你越壓抑消極情緒時,卻變得更消極。這時就放棄這種壓抑,試著感受這種消極情緒,感受消極情緒發生時你的想法,你的呼吸,你身體器官的反應,試著接受這種感覺,慢慢地會流逝。
要清楚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
比如,此時在圖書館愉快學習的我對面坐著一個不斷做筆記的美女。但是她時不時的長嘆氣,表達她煩躁的情緒,看著她那本厚厚的書,我可以理解她的無奈,但是我不喜歡這種消極的氣氛。感受到她的嘆息時,我也會情不自禁地嘆息。我想這就是“映象神經元”的作用吧,我在觀察和感受她的行為時,也對她的消極情緒產生了反應,變得煩躁甚至模仿她的行為。
但是當我剋制自己不要做嘆息的行為,不要想消極情緒時,我反而更加消極,這就是“諷刺性反彈”。我只能放棄自控,感受並分析這種消極情緒,關注自己的呼吸,現在情況改善了不少。值得慶幸的是,對面的美女走了,我瞬間放鬆了。
-
18 # 知我心理學
要想學會控制自己負面情緒,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對負面情緒的認識是不是正確的。
研究表明,比起反抗、壓抑負面情緒,坦然面對負面情緒的人能夠更好地解決情緒背後真正的問題,並且更快走出負面情緒。對於這一點,你也許也深有體會——明明想要擺脫負面情緒,卻發現總是越是越陷越深。
那麼,要如何才能坦然地面對負面情緒,解決背後的問題呢?
1. 要想坦然地面對負面情緒,你需要意識到負面情緒也有積極的作用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你就不會在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壓抑或逃避。
那麼,負面情緒都有哪些積極作用呢?
憤怒——一種能量強、對自己有保護作用的情緒在我們的利益或安危受到威脅時,我們就會憤怒,這是我們受到侵害時最直接和真實的反應。憤怒的作用,實際上是在我們受到威脅的時候,及時提醒我們該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了。
(圖自Pexels)
嫉妒——一把尺子,幫我們認清自己的位置嫉妒被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它實際上是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比較。當我們感到嫉妒時,也是我們瞭解自己在這種比較中所處的位置的時候。
焦慮——提示我們關注它背後的問題焦慮是對“未來會有危險發生”的擔心。如果反覆為同一件事物焦慮,或是不明不白的焦慮,那麼,焦慮是在提示你還有未完成的願望或是沒解決的問題,而真正克服焦慮的第一步,就是去弄明白你焦慮背後的東西。
2. 列出利弊清單在瞭解到負面情緒是在提醒我們有一些事需要做出改變或是需要回避後,就到了需要行動的時候了。但是,在執行之前,還需要問自己:是不是改變了這件事我就能感覺好起來?長遠來看利大於弊嗎?
比如,你發現最近工作壓力過大是你焦慮的原因,那麼你就要思考,如果我換一份輕鬆的工作是不是能減少這種焦慮呢?從長遠來看,我會不會因此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呢?
有時,我們會因為急於緩解某種負面情緒,而匆忙地做出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改變,因為在做很多必須要完成的事時,一定的負面情緒是不可避免的。
3. 傾聽內心的“應該”我們內心常會有一些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的聲音,在恰當的時候聆聽它們很重要。
那麼,請你也這樣對待處在負面情緒的自己,肯定自己的真實感受,耐心地梳理目前的情況,去思考用什麼方法才能幫到自己。
References:
Bandstra, N. F., Chambers, C. T., McGrath, P. J., & Moore, C.(2011). The behavioural expression of empathy to others’ pain versus others’sadness in young children. Pain, 152(5), 1074-1082.
Bernstein, E. (2016) Why you need negative feeling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listraty C. (2017) You"ll be happyier if you let yourself feel bad.Science of Us.
J.D. Meier. (2011) Use negative emotions as a call to action. Sources ofInsignt.
Wallace, J.B. (2014). Put your envy to good us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19 # 安安人類圖解讀師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這句話你聚焦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控制”,一個是“負面”,當你的關鍵點全在這兩個點上,其實你已經跟你想要的背道而馳了。
為什麼這樣講呢?你想擁有好情緒對嗎?但是你要明白,人生來就會有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兩者不可共生,又都有存在。
簡單的說,好情緒又變壞的一面,壞情緒也有積極的一面。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對待。
舉個例子,當我們很傷心的時候,為什麼哭出來會感覺好很多,原因是我們發洩了,適當了情緒。如果你將哭泣,傷心視做壞情緒,不允許發生,那情緒一定會堵在我們身體裡,會憋壞我們。
所以面對我們所謂的壞情緒,你neng做的不是控制,而是接納,允許他們發生。
這也是接納我們自己,能夠做到接納也就不會被情緒所控制,你會發現,不管怎樣,都是好的。
自然而然,你也會感到以前所謂的壞情緒會少掉很多,因為你能和他們和平共處
-
20 # 深度讀書了嗎
控制一個東西,首先要了解它
情緒是一種訊號,負責向你反饋接受到各種資訊之後的感受
負面情緒,向你反饋你接受到這個東西,感覺不舒服。比如,你今天遲到了,被老闆罵了一頓,你內心感覺到生氣不被人理解,是堵車又不是故意遲到的。
這時候負面情緒的產生,是在向你傳遞一種你得改變了的訊號
接受情緒:
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人,只要是一個人就會有情緒,有負面情緒是人的一個常態,負面情緒是為了向你傳遞,你得改變了的訊號
反覆練習:
想要控制一個東西,除了要對這個東西有了解和接受它之外,對於它還要反覆地去練習,才能夠做到去控制它
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當負面情緒出現時,要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產生負面情緒,同時告訴自己,我已經知道了,會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不要著急
反覆默唸,我已經接受到訊號了
負面情緒出現時,反覆告訴自己的情緒,我已經接受到訊號了,要冷靜下來,才能夠解決問題,不要再傳遞訊號了
跑步、健身
健身、跑步是一種控制情緒的好方法,在健身和跑步中,可以讓你冷靜下來去思考問題,同時可以讓你感受到淋漓盡致的感覺,對於消除負面情緒也很有幫助
負面情緒就像是我們的朋友,它是在告訴我們,這個東西不好。
我們要與它們成為朋友,而不是去控制它們。
人之所以會成為朋友是因為朋友能夠幫助你成長,而不是因為你想控制朋友才會去成為朋友
回覆列表
七月十二號兒子在工廠上班其間意外觸電身亡了,可老闆怕承把責任事故,買通了多渠道關係,欺騙了我全家,因為我們是農村的,沒什麼外緣關係,說我兒是心臟病猝死,隱瞞了事實真相,害我全家,後來有影片顯示和工人指證,揭穿了老闆的黑心內慕,還清了兒子的清白,害我兒在停屍房放了三十七天後事情就草草了事了。如今兒子離世兩個多月了,傷子的疼痛依然抹之不去,惡耗彷彿還在昨天,家裡籠罩著一片陰影,情緒非常低落,喜怒無常,特別每逢佳節,看到別人歡天喜地,團團園園的在一起高興過節,這個時候就想起了我那可愛的兒子如能給父母,妻兒老小在一起該有多好哬,可兒子永遠也回不來了,每當這個時候,心裡更加心身不安,坐臥不寧,鑽心的疼痛看難受,情緒爆躁不定,時好時壞,我不知道我是否有病了,也不知道能撐多久,總之心情難已控制,只可恨那黑心的老闆搭檔們,害我全家陷入因境,我真希望他們能得道報應的,給我們沒有本事人的一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