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eterpan133465090
-
2 # 曾敏敏老師
中國的家長陷入了空前的教育慌。
為了不讓孩子吃自己吃過的苦,不讓孩子受自己受過的罪,抱著“窮什麼也不能窮教育”的心態,在所謂的“教育”上大把投資,並形成了一種熱潮,彷彿不給孩子報名個這個,報名個那個,都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
這是一代家長的迷茫,家長想帶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前提是家長得自己先懂教育,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好的教育。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不知所措,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那面對此等現狀,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①隨大流,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補習班,各種藝術班,演講,口才,通通不能落下?
②做一股清流,秉持“給孩子健康身體Sunny心態比什麼都重要”的心態,孩子的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是,兩者皆不是,而是取其中。
因為一味的隨大流,漫無目的地給孩子灌輸不行,而真的放下這些東西,孩子的確又慢別人了一步。
所以需要平衡。
我們需要這樣考慮問題:
①關於興趣愛好
在別人拼命給孩子加滿負荷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問問孩子,未來的理想是什麼,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幫助孩子探索並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的目標,給孩子條件去學習、接受專業訓練。
不宜多,真正熱愛的一兩個能堅持下去就足夠。
②關於課程學習
在幫孩子找到了未來的目標的前提下,孩子就有了動力去學習。
這種情況下,以完成學業為目標,不倡導補課,也不放鬆學習,讓孩子積極主動地輕鬆學習,適當地接受好的方法訓練也無可厚非。
這樣一來,目標找到了,心態擺正了,為了自己日後的理想和目標,努力學習,加之輕鬆的心態,同時培養幾個真正熱愛的興趣愛好(不是為了給自己加分或者什麼,而是真正感興趣的)。
看似放鬆了許多,其實恰恰卸下了很多包袱,讓孩子更高效。
談到這裡,題主的“量力而為,還是給孩子最好的“就不是一個問題了。
在精神上,家長首先要盡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孩子有理想,有目標,有動力地去學習,考試,培養真正的興趣。
在物質上,自然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
這樣孩子輕鬆了,家長也不累了。
就不存在什麼“量力而為”了。
最後,往往隨大流都不是什麼最好的方式,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力和主見,看得長遠,才能做出真正好的選擇。
這也就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了,關於教育方面。
所以,您的問題,一方面是外界的壓力和您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對立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是您對教育理念思考和學習不足,沒有信心和底氣,所以產生迷茫。
所以,先從自身學習做起,理解教育的真正意義和好的方法。
一切會越來越好。
-
3 # 陳向東
只要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這兩個觀點並不矛盾。有些方面,家長要量力而為,有些方面,則要努力給孩子最好的。
第一,在物質方面,養孩子要量力而為。現在很多家長感嘆,幼兒園裡就出現了攀比風氣,覺得世風日下,其實這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那麼小的孩子,是不可能有什麼攀比心理的,孩子只是模仿者,或者說是家長的鏡子,這樣的風氣只能是家長傳遞給孩子的。在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我傾向於量力而為,提供正常的保障即可,沒有必要追求高大上,什麼“孩子要富養”的理論,聽聽就行,別當真。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跟窮養富養沒有直接的關係,跟父母怎麼教育孩子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在精神投資上,努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方面保障基本正常供應就行,但在精神方面的投資,家長就值得花心思了,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中國有很多家長把這個次序給弄顛倒了,物質上窮奢極欲,精神上乏善可陳。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孩子成長所需的物質營養,現在很容易就能滿足,但孩子所需的精神營養,現在卻是遠遠不夠。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別總玩手機不理孩子;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努力做個更好的自己,別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第三,一定要明白一點,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三字經》早就說過,“養不教,父之過”,孩子出問題,根子一定在父母身上,孩子有出息,源頭也一定來自父母那裡。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是永久的。有些時候,我們對孩子要量力而行,有些時候,則要努力給最好的,判斷的唯一標準,就是怎麼做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
4 # 凱瑟琳老師對你說
我自己辦學多年,看到過無數家長的不同的心態,從我個人的建議來說,養育孩子還是要量力而為比較合適。
為什麼這樣講呢?
一,孩子固然重要,但他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是父母和孩子三方構成的。美滿的家庭生活不應為了一方而讓另外的兩方失去太多。看到很多家庭節衣縮食購買學區房,不辭辛苦的動員家中的老人接送孩子,為了孩子擠進重點學校而竭盡所能。雖然有的最終如願以償,但是家庭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夫妻關係緊張、與老一代之前的矛盾時有發生。所以我建議,放下包袱、不要盲目攀比,制定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案和生活規劃,才是很多父母應該重點考慮的。
二,如果父母在養育孩子上花了很大的錢財和精力,勢必會透過言語將這種壓力傳遞給孩子。我的一個朋友小時候體弱多病,每週要去一次醫院住院。他跟我說當時她媽媽指著醫院的大門說:“你看,這醫院的兩根柱子就是我們家的醫藥費捐助的!”言下之意,就是孩子看病用了太多的錢。這句話也許朋友的媽媽已經不再記得了,但是卻深深印在了我這位朋友的心上。他有哮喘,非常害怕自己發病,晚上喘不過氣來他就一個躲起來,不讓父母聽見。他害怕自己發病,害怕母親再發牢騷。同樣的,如果家庭為了孩子的教育竭盡全力的話,也會將壓力轉加給孩子的。這反而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擔心自己學不好就是對不起父母。
-
5 # 航墨麻麻
首先,大家都有一種從眾心理,這是社會的常態現象。這就像大家都說某某某小吃店的東西很好吃,很多人在排隊,不去吃一口,好像跟大家都沒有共同語言了。這也可以套用在對於養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來。
其實,很多時候,大家的這種從眾心態,並不是為自己而忙碌。更多的是在意旁人的眼光,所以才會活得比較累。卻忽略了父母的能力和孩子的真實需求。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天才,更多的是成為鼓掌的平凡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美好的心願是每個當父母的最高期待。但是,也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孩子的成長來制定合理科學的養育計劃才行。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適合別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並不一定合適自己的孩子。在對孩子的未來進行規劃時,是否不要一廂情願,而更多的是徵求孩子的意願,還有家人的參與。
曾經,我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曾焦慮過,準備到他三歲時,他的舅公就問我,給孩子選好幼兒園了嗎?我說還沒有。他就說他孫子現在讀的幼兒園多好多好,園長還是他朋友。學費也不便宜,在6000左右一個學期。我回家跟大寶的爸爸商量了一下,我們決定還是選擇我們現在住的小區附近的幼兒園。理由有如下幾點:1、舅公所說的幼兒園距離我們現在住的小區有10公里左右,如果為了孩子讀書接送方便,我們就要搬家。不然就是每天早早起床,趕時間送孩子上幼兒園。時間長了,大人小孩都會感覺身心疲憊,不划算。2、我們小區旁的幼兒園,也是教育集團旗下的,我也瞭解過他們的師資力量。感覺比較贊同他們的教育理念: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去結交新朋友,以玩為主,學習只是在其次的。3、這個幼兒園距離我們的小區就是500米的距離,很近,方便接送孩子回家。4、雖然他們的硬體裝置沒有舅公所說的那家幼兒園好,不過,該具備的還是不缺的,我覺得沒必要過多地去攀比。
為了那遙遠而沉重的“美好將來”,是不是更多的花心思去過好當下的日子比較實際呢?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嘉獎。再好的教育環境,都比不上好的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才是貫穿孩子整個人生成長道路的主線,而教育環境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條岔路罷了。
有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是當我們身處的整個大環境都是焦慮的,父母要做到“獨善其身”真的很難。很多當下感到糾結的問題,如果把它放到整個生命歷程中去考慮,是不是就會豁然開朗了呢?
-
6 # 我和巨嬰的日常
我個人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的是,父母在能力範圍內,能給與的最好的,而不是拼死拼活負債累累把孩子往金字塔的頂尖送。可能有些家長甘願為了孩子的未來拼盡所有,期望孩子能夠踏上枝頭一飛沖天,但殘酷的現實是,社會階層很難跨越。
總體來說社會的層級是穩定的,父母的階層、經濟條件擺在這裡,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養育孩子就應當按照現有的經濟水平,提供能力範圍內相對更好的。打個比方,父母都是工薪階層,送孩子進比較好的重點公立學校學習,孩子接觸的同齡人階層一致,融入團體快,有歸屬感,孩子靠自身努力也可能出類拔萃;若父母勒緊褲腰帶硬要送孩子到一年數十萬學費的國際學校,孩子雖說能與富裕階層的同齡人為伍,但階級的差距難免讓孩子壓力陡增,而且是否能憑同窗情誼進入“上流社會”也不得而知——畢竟,富人的交際圈子還是富人。
-
7 # 柳柳老師
我這裡有個鮮活的案例。
有個家長認為只要孩子上了名校,有了頂級名師輔導,孩子就會成功。
這個家長勒緊褲腰帶,東拼西湊,弄了一大筆錢把孩子送進了名校。
孩子走進學校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發現同學的爸爸媽媽不是大老闆,就是富二代,最差的都是書香門第出身。
只有他比較特別。家庭情況實在很不咋樣。
當著同學的面,他自己從來都不會說自己家的真實情況。
他的同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興趣特長都比較高大上。
比方說,西洋劍、芭蕾舞、鋼琴等。而且,都是家裡請了有名的老師教他們。
他也學過一段時間鋼琴。
父母給他找的老師,和同學家找的老師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他的鋼琴是普通老師教的。
各方面對比,他都覺得自己不如同學。
孩子的心性本來就不穩定,加上在學校、在家裡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久而久之,他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
現在,已經影響到了學習、生活,正在接受治療。
削尖腦袋把孩子送進負擔不起的名校,這樣的行為,肯定是不合適的。
正是這種行為,導致了孩子的不幸。
有些家長,早早地把孩子送出國,以為孩子能夠出國,將來就能夠成為精英。
但孩子還小,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一個人在國外,出了安全問題的、或者缺乏父母管教,在國外跟一群人天天吃喝玩樂的、吸毒的,每年都不少見。
這就是典型的父母在教育方面“但求最好,不量力而為”造成的惡果。
父母愛兒女,希望兒女能夠成龍成鳳,這種心情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凡事都要講個量入產出、量力而行。
有多少錢,就辦多少錢的事。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適度的,才是最好的。
普通家庭的孩子,孩子真有喜歡的興趣班、輔導班,能夠堅持下來,家庭經濟條件又可以撐得起,那完全可以去學。這叫量力而為。
要是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口氣給孩子報了六七個輔導班。
經濟上吃力,時間跟精力也跟不上,這就叫過度投入。
這是一種浪費,也給孩子、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到頭來,很可能什麼都沒學好,還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太得不償失了。
所以,父母們,還是不要太貪心。
孩子的教育,應該量力而為。
不是多上幾個輔導班,孩子就能變得比別人牛的。
也不是在教育上花錢越多,孩子就越優秀的。
最重要的是,根據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養成孩子好的思維方式、好的行為習慣、好的身體、好的心理。
這才是教育的根本,更是我們教育的目標。
-
8 # 玩英語
養育孩子,就應該孩子最好的
父母已經在起跑線上拉扯了孩子的後腿,憑什麼再量力而為?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起點孩子的智商、相貌都是家長給的。
孩子的生存環境,學習環境,也是家長給的。
家長給孩子的起點太低,孩子的逆襲就只能靠運氣了。
量力而行,往往是因為能力不夠。
盡力而為,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才是養育孩子的正確態度。
第二,量力而行的父母,沒有資格要求孩子全力以赴1994年,6000元,讀初中的擇校費。有多少家長捨得出錢?拿得出來?
1994年,我和鄰居小琳一起參加民辦初中的考試,我們都考上了。因為算得上是全市最好的初中,學費挺貴的。除了書本費還有6千元擇校費。
我爸媽出錢了,小琳的爸媽沒出錢。
我讀了全市最好的初中。我考上了名牌大學,在一線城市忙忙碌碌地過著日子。
小琳讀了對口的中學,考了個大專,目前在家鄉過著幸福悠閒的小日子。
前幾天,小琳告訴我,她砸鍋賣鐵地買了一套學區房,為了女兒。
我有點內疚,我沒有能力給我的孩子買學區房。所以我只能繼續焦慮。
第三,努力給孩子最好的——這是父母的責任當然,並不是說沒有能力給孩子購買學區房,就不是好父母。
因為父母能給孩子的,並不是只是金錢、學區房、海外遊。
如果沒有錢,還可以給孩子時間、耐心和鼓勵。
也許你覺得幾百塊一節課的輔導班太貴,那你總能買得起幾十塊一本的輔導書吧。
也許你無法給孩子說走就走的海外遊,那你總能買得起世界地圖,找得到圖文介紹吧。
孩子不是主動到你家來的。
作為家長,你有責任給孩子最好的。盡力而為吧,家長們!
-
9 # noya8
其實量力而行和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並不矛盾。因為努力給孩子最好副,也是在父母的能力藝圍內。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你再努力也沒有用。
我認為值得探討的倒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認為的最好適應你的孩子嗎?你認為的最好與你孩子心目中的最好相一致嗎?
以前聽過一件真人真事,說的是有一個小女孩,頗有彈鋼琴的天分,她的媽媽就給她買了一架最好的鋼琴,那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能買得起鋼琴的人家很少。說那小女孩的父母是量力而行也好,是努力也罷,反正有了鋼琴,那小女孩就得學。學鋼琴又是一筆不菲的費用。那如果小女孩喜愛彈鋼琴倒也罷了,偏偏這個有天分的小女孩並不喜歡學鋼琴,於是矛盾就來了,小女孩是彈一次哭一次,她母親是女兒哭一次她罵一次,到後來是雞毛撣子擱在了鋼琴上。據說那女孩長大也沒有成為一個鋼琴家。我想在這個小女兒心中,這架最好的鋼琴說不定是她童年的噩夢。
所以,給孩子最好的,就是要給孩子選擇的自由,給孩兒童年的快樂。寫到這裡,我心中有微微的憂慮:我們現在的家長有很深重的焦慮情緒,唯恐父母稍不留意,自己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我們可以去看田徑比賽,對短跑專案來說,起跑確實很重要,但對中長跑專案,馬拉松專案來說,起跑哪怕有失誤,只要你真正有實力,起跑的失誤是能夠彌補的。你們孩子的人生之路不會是一場100米賽跑的?而真正的失誤是,你家孩子明明適合拳擊,你卻讓他(她)去跑步。
所以,每一位作父母的,都要努力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快樂,一個身心靈都健康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
10 # 明月隨波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有些東西儘量給孩子最好的,有些東西量力而行就可以了。所以,在一定意義上,這兩種做法並非矛盾。
一、什麼東西要給孩子最好的?能提高孩子軟實力的東西要給最好的。孩子的軟實力指的是他的知識能力,他的視野,他對新事物的認識能力,他的興趣。比如說學習方面,我們要盡我們自己的最大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但是,在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環境的過程中,也不要盲目的跟風。比如說拼學區房,進入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等等。在這種意義上,是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我家的教育理念既是如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不會吝惜錢財,在我們的能力承受範圍內,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比如說,會給她買很多書;對於她喜歡學習的一些課外的興趣班,我們也會盡量給她提供最好的,等等。但是,在其他方面就要適可而止了。這就是要說的第二個問題。圖片源自網路
二、什麼東西是需要量力而為的?這裡的量力而為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我們上一點剛剛談過的,在努力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的時候,要盡我們的努力,在我們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給予他最好的。一種是,物質方面的東西,我們可以儘量量力而為,不必提供給他最好的。我們知道,人對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所以,對於這些東西,我們要做的不是無止境的,用最好的來滿足他們,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對待物質的東西,如何處理好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圖片源自網路
三、我們要怎樣做呢?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願意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但是,養孩子並不是玩遊戲,也並不是為了和誰攀比。只要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在提高孩子自身綜合素質方面給予他最好的,讓他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能夠正視人生中的各種利益和誘惑,成為一個正直,有所擔當,並且掌握生存技能的人,我們就是給了他們最好的東西。圖片源自網路
-
11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1、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最好的?給孩子最好的到底是什麼?是學區房、貴族學校、昂貴的衣服嗎?我覺得,這只是家長認為最好的,他們以為的,對孩子最好的。孩子未必需要。
3、我在做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無數次觸踫到,孩子的內心,常常是孩子們不肯輕易示人,甚至不肯向家長展示的內心——孩子們真的要的不多,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陪伴,認真的傾聽,感同身受的理解,無條件的接納,有力量的信任和讀得懂的愛!
4、而我們好多做家長的,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考量孩子,以為自己最在意的,好的物質條件、好的生活辛苦打拼給到孩子,就是最好的,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好,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沒有理解和讀懂孩子的內心。因此,我建議養育孩子量力而為,給孩子需要的愛和理解,才是上策!
——·END·——
-
12 # 兔乖乖寶寶
在經濟上還是要量力而行,壓力太大會適得其反。在孩子的精神上要做努力最多最好,比如多陪孩子帶出去長見識,多和孩子互動,培養孩子的性格。
-
13 # 三元色服裝
養育孩子不管是量力而為還是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最後的接受方都是孩子。不管你做了什麼努力,只要孩子不配合一切都是白搭。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切合實際。有的家長,家裡明明沒有那個條件,卻整天在孩子耳邊嘮叨“不管用什麼方法,我一定要讓你接受最好的教育”,從家長這方面看來,這是做父母的無私的愛,不管用什麼條件,都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這對孩子來說,卻是無形之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
孩子會覺得父母把什麼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對不起父母,整日想著父母說的那句話,本來學習的壓力就大,這下孩子的壓力就更大了。
當然,在家庭日常的教育當中,我們應努力給孩子最好的。
比如說,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性格養成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家庭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舉動來影響孩子。如果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就會學到一些不好的行為,在這方面,家長完全可以對孩子奢侈一點。
身邊好多了人為了孩子花錢辦戶籍,買學區房,報各種輔導班,送出去留學,給孩子提前買好房子……孩子很累,大人很苦,到都為了“將來的美好”。聽了很多諸如“給孩子健康身體陽光心態比什麼都重要”的雞湯,但對照身邊芸芸眾生的務實做法,難免困惑。
回覆列表
這問題問的這麼大,世間事千頭萬緒,養孩子更是,哪裡能這樣一句話能說清楚,不同的孩子不同養法,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養法,即便是一個孩子也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是一種處理方式,靈活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