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跪射俑
-
2 # 公明淏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迴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南宋紹興年間,南廊閣子庫官員李仁內弟許宣做一藥鋪主管,一日祭祖回來,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自稱為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及張氏遺孀的婦人,經過了借傘還傘後,蛇精要與許宣結為夫婦,又叫丫鬟小青贈銀十兩,殊不知此銀為官府庫銀,被發現後,許宣被髮配蘇州,在蘇州與蛇精相遇而結婚,後又因白娘子盜物累及許宣,再次發配至鎮江,許白又於鎮江相遇複合,法海識出此美女是蛇精,向許宣告知真相,許宣得知白娘子為蛇精後,驚恐萬分,要法海收他做徒弟。
在法海禪師的幫助下收壓了蛇精、青魚精。許宣化緣蓋雷峰塔,修禪數年,留警世之言後一夕坐化去了。
許宣因為這10兩官銀,先從杭州發配到蘇州,再從蘇州發配到鎮江。!至於嗎?後來由於高宗趙構駕崩,孝宗繼位,大赦天下,許小乙才回到杭州。回到杭州也沒敢別的事兒,直接把他老婆白娘子給鎮壓了。由此可見,10兩銀子足以摧毀兩個妖精。這麼值錢嗎!
在宋代由於銀子剛剛在市面上流通,再加上宋代產量銀子很少,跟不上經濟的發展,所以銀價不斷上漲。最多的時候一兩銀子換2000個銅錢,《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可以看出5兩銀子可以換10到20石米,足夠一個五口之家生活1-2年了。
看上去似乎是很多?其實也買不了什麼值錢的東西。“在客店又住幾日,盤纏都使盡了。楊志尋思道:’卻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灑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一貫相當於一兩銀子,有的時候相當於1.5兩銀子!
,五兩銀子連個刀把子都買不出來。
-
3 # 洛克笑笑
因為古代白銀價值很高,那麼古代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
拿唐朝來說,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換算,用穀物的價格來衡量唐朝白銀的價值。
唐朝時,國泰民安經濟發展迅速。不管是手工業還是農業都得到了發展。所以糧食產量比較穩定,根據《通鑑》、 《新唐書》、《平賦書》等記載,一人可以種植一百畝土地,每畝能產糧一石左右。而一石等於現在的340多斤,也就是170公斤左右,這裡還要特別說明一下,唐朝的一百畝地不過等於現在的十五畝而已。
現在我們知道了唐朝畝產糧340多斤左右計算,在唐朝時一擔米只賣五文錢,一擔也就是一斤米。根據銅銀換算,340斤就需要一千七百文錢。一千七百文錢在唐朝又能換一兩半銀子左右
按照現在普通米價2元錢一斤來換算,唐朝時的一兩銀子摺合成人民幣大概4200多元。哪怕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通貨膨脹,那麼一兩銀子也等於2700多塊,五兩銀子能買1萬擔米左右。
接下來在說宋朝,雖然宋朝大部分都不如唐朝。但是宋朝經濟並不算弱,一兩銀子經過大米摺合大概是948至1800塊人民幣左右。宋朝銀價沒有唐朝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宋朝海外貿易開放,能夠從海外貿易中獲利,所以白銀的價值相對較低。而且宋朝主要以銅幣作為貨幣,白銀並不怎麼流通。
到了明朝時,明朝初期經過戰亂導致米價上升,所以明朝初期的一兩白銀等於現在900多人民幣。而到了中期以後,一兩白銀只等於現在600多人民幣了。
等到清朝時期更低,大概一兩銀子只等於200多塊錢了。
在前文中也可以看出,在華夏古代王朝中,白銀其實不能算流通貨幣。除非是一些很大的貿易,不然都不會用白銀結算的。而且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接觸不到銀子
而中國古代流通的白銀,也就是大家通常熟知的銀錠,大概都是一兩、二兩、五兩、十兩、二十兩的規格。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買個一文錢的燒餅你給人家一兩銀子。對方還要給你找九百九十九枚銅板,這是何等崩潰的局面。
-
4 # 小榆閒說
銀錠事實上到明代才開始使用,唐宋金的時候使用的是銀鋌,形狀類似於豬腰子,所以民間也稱為“豬腰銀”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188.8斤大米,二石就是377.6斤。按現在的米價來計算,明朝一兩銀子約相當於人民幣944元,五兩銀子就是4720元。
-
5 # 老郭一家談
首先先說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古代時候銀子是非常缺乏的。
很多人單純的以為古代的一兩銀子就等於是現在的一元錢,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還有就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相當於現代的支票一樣,其實這是不對的.古時的銀子匱乏,而且攜帶不便,只有那些做大筆買賣的商人才會在身上攜帶銀票出門,一般的百姓官員是不可能像電視劇裡那樣動輒掏出幾百上千甚至是上萬兩的銀票。
古代的銀票兌換成現銀是要付手續費的,所以就算是有人拿得出銀票,一般的商店也不會收的。古時金銀的產量不穩,所以兌換的匯率也不一定.但在唐宋之後相差卻也不是很大.金銀的比例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 末期的1:10,到十八世紀末達到1:20。我們以清為例。道光初年一兩銀子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銀子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再說以唐朝一個九品官為例。一位唐朝九品官的月俸為五石米<每石米的價格:上等米為九錢五分,中等米為九錢三分,下等米為八錢三分/白麵每斤九文,相當於我們現在計量單位的12兩。
擴充套件資料:銀兩是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秤量貨幣單位。起於漢代盛行於明清。作為法定貨幣單位,止於1933年的“廢兩改元”。1933年後仍在民間使用。
近代銀兩有實虛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大體分為4種: 元寶,中錠,小錠,碎銀。秤量銀兩的平砝,因地區和使用單位各異,全國有170餘種,最主要的是庫平兩、廣平兩、關平兩、漕平兩等。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清政府規定庫平 1兩等於37.301克。
-
6 # 歷史小V
5兩黃金=50兩白銀=50貫銅錢=50000文銅錢。
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5兩金=15000元人民幣
5兩銀=5貫銅錢=1500元人民幣
5文銅錢=1.5元人民幣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說一點,由於歷朝歷代的經濟發展和白銀儲量不同,所以各個時期的購買力也不同。在那個年代,稀有金屬可以作為硬通貨使用。在唐朝的初期,由於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經濟十分不景氣。在這一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0多元。進入盛唐時期之後,隨著經濟的恢復,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下降到了2000多元的水平。在整個宋朝時期,基本上維持在這個水平,雖然上下有浮動,但基本變化不大。
到了明朝時期,由於白銀儲量的增加,白銀的購買力開始下降,但也沒有下降到爛大街的地步。根據史料的記載,戚繼光軍隊的軍餉是每月0.9兩銀子,也就是不到1兩。要知道,這在當時已經屬於高薪,普通的明朝軍隊沒有這個待遇。在明朝末期,一畝上好的農田,售價也就是7兩銀子左右,如果靠近水源,最多加到8兩。當時,還沒有出現過超過10兩銀子的良田。在影視劇中,動不動就上百兩,一般的小地主也達不到這個水平。
進入明朝最後的幾年,當時,各地百姓盛傳:闖軍所到之處,每人發放5兩銀子。各地百姓歡呼雀躍,對於百姓來說,這是一筆鉅款,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九千元。到了清朝時期,由於通貨膨脹嚴重,白銀的購買力下降了很多,大體上相當於幾百元的水平。在清朝嘉慶時期,購買一斤豬肉主要20多文錢,由此可見,銀子還是十分珍貴的。其實,普通的農戶平時根本接觸不到銀子,基本上都是使用銅錢。
由於銀子的珍貴,很多造假的手段先後出現。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空心銀子,就是把銀子重鑄,中間摻雜其他的金屬,性質如同現在的假幣。由於假銀子太多,一般的商店都有秤,專門計算銀子的重量。那種經驗豐富的老掌櫃,什麼可以掂的出來真假。畢竟對於一般的小店來說,如果收到了假銀子,可能就意味著今年白乾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影視劇中是不靠譜的。一個富家公子一出手就是上萬兩銀子,縱觀歷史,絕對不可能出現。
在乾隆時期,用銀子買一個四品的道臺,也就是一萬多兩銀子。換句話說,就是好幾百萬。在歷史中,普通的一家人,一年的消費也就是幾兩銀子,這已經包括了吃穿住行。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要求清朝賠償2億兩白銀,這對清朝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相當於賠償了好幾百億,正是由於鉅額的戰爭賠款,致使清朝喪失了重新組建海軍的家底。按照重臣翁同龢的話說:以我朝現在的財力,重建海軍已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