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蟆怪556

    如果,不拿教課書上的來說的話,我讀的第一本外國名著,也是我從書店買回來的第一本外國書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我讀完了它,我發現外國名著語言幽默,乾脆,直爽,總之,外國的名著讓我讀來,感覺比中國文學有趣,後來,就特立又買了巜湯姆叔叔的小屋》巜簡》《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還有幾部忘了名字。

  • 2 # 王紅安237

    《安徒生童話》算不算?小學四年級時一位叔叔送予/獲寶一般/上課時偷看/老師收後看完再還給我/還說挺好看喲/

  • 3 # 使用者9064697976651

    我對外國小說不感興趣,只喜歡中國的文化。因為它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蘊藏深厚且博大精深!象“甲骨文”“印刷”等都是中國在當時有重大影響的,時至今日令世界刮目相看!

  • 4 # 紫氣東來青鳥至

    1966年,我爸十幾箱書都是由我負責燒鍋(燒柴火)的。那時我才上一年級,識字很少,但看到自己喜歡的書還是截留下來。這當中,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是我看的第一部世界名著。第二部是狄更斯的《艱難時世》。

  • 5 # 草軒客

    這部小說對我自己的影響很大,被那行雲流水的語言,被小說的佈局,被羅切斯特先生的原配夫人的叫聲,突然發生的大火——那些充滿懸疑的藝術匠心所吸引!

    第一次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了從幼稚階段的寫作訓練!曾經自以為是的自己的作品在這部小說面前黯然失色——這段體會是重要的,就因為有了對自己的否定,才有了後來的進步!

    小說前八章對小簡愛的命運充滿了擔憂,中間部分對簡愛和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戀充滿關懷,真是情不自禁!對簡愛的戀愛觀非常著迷!簡愛說:儘管我低矮,不美,貧窮,但我在靈魂上與我深愛的人是平等的,我有一顆熱烈的心在高貴我的身份!

    簡愛用這種戀愛觀使得小說中讓別的美麗卻世俗的女性黯然失色!

    那段時間我反覆看這部小說,真是情不自禁,學習詩情畫意自然流暢的語言,學習小說佈局,學習那種吸引讀者充滿懸疑的故事的跌宕起伏!

    總之,《簡愛》對我的影響很大,儘管後來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情有獨鍾,但《簡愛》,《紅與黑》和羅曼羅蘭的書對我太重要了!

  • 6 # 北方乞丐457

    我對外國作品不大感興趣,以為晦澀難懂,但當讀了雨果的《海上勞工》之後,便愛上了外國作品。書中描寫了艱苦卓絕的自然災難被男主人公用難以想像的毅力和智慧一一戰勝,但當他滿心歡喜的去找機器船的主人兌現承諾誰將沉船打撈回來就將女兒許配給誰時,遇見的卻是船主的女兒在月下與一位牧師相擁幽會,於是男主人公吉利亞特便默默地走向了深海。故事情節並不錯縱複雜,但自始至終用濃重的筆墨描寫了戰勝困難、戰勝自然的非凡過程。《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海上勞工》被譽為雨果先生的三部傑作。在《巴黎聖母院》裡,作者闡述了人與宗教;在《悲慘世界》裡,作者闡述了人與社會;在《海上勞工》裡,作者闡述了人與自然。

  • 7 # 檀生推書

    我讀的第一本世界名著應該是《安徒生童話》,如果它算的上的話。

    好了,嚴肅回答這個問題,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本書在我青少年時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曾多次為它寫讀後感,並摘抄多少名句,我上課的教室牆上,一度掛著它的“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還有那句,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還有,人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支配人。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句。哪怕我走出校門,我也會經常聽到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地超越自我。

    還有另外一本名著,伴隨了我的少女時代,《傲慢與偏見》,相信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紳士吧,而那個紳士在我心中的原型就是達西。

    好了晚安!

  • 8 # 戈壁灘駝鈴

    我讀的外國名著是雨果的《悲慘世界》,主人公冉•阿讓是伐木工人的兒子,他從小就成了孤兒,長大以後又失了業。在他二十五歲時,為了捱餓中的外甥,而偷竊麵包,被判五年苦役。

    後來不堪忍受監獄裡的非人生活,屢次逃跑,因而被加重刑罰,服十九年苦役。他出獄後,仍受到警察的追查,並且被社會厭棄,處處受到冷遇。殘酷的現實使他產生了對人、對社會的強烈憎恨,蓄意報復。

    冉•阿讓的遭遇體現了當時法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和社會制度的不公,難以忍受的貧困,使他一步步墜落下去。在他出獄後,走投無路、無以為生的情況下,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推開主教米里哀家的門。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但是他卻以德報怨偷走了主教家的銀器。

    米里哀主教的寬容、仁愛,使他免於再次入獄。正是主教米里哀的仁慈的愛,感化了冉•阿讓,使他決心棄惡從善。後來他成了富翁,又當上市長。

    他好善樂施,滿懷仁愛之心。後來,他因救助別人,遭到通緝,到處漂泊,受盡不白之冤,在痛苦和孤獨中度過晚年,臨終時才得到親友們的理解。

    《悲慘世界》發表於一八六二年,故事從米里哀一八零五年升任卞福汝主教開始,到一八三三年冉•阿讓在回憶中死去結束。其主人公都是社會底層平民,有因貧困而潦倒的男人,有因飢餓而墜落的女人,還有黑暗中羸弱的兒童。

    雨果透過這些人,控訴了社會的罪惡,也試圖找到這些人悲慘命運的根源,發現:“從慾望到良心,從獸性到責任,從物質的起點到靈魂的終點。”的道路。

    米里哀是善的源泉,他的仁慈就像一盞燈一樣,照亮冉•阿讓被黑暗吞噬的心,讓他重新找回內心深處的光明。

    當冉•阿讓成為馬里蘭市長時,他已經是超越芸芸眾生的道德典範,但是命運竟然把他推向自我鬥爭的極限:徹夜趕路自首是第一次,營救馬呂斯是第二次,向馬呂斯坦誠自己的真實身份是第三次。這三次,一次比一次艱難,每一次他都將失去更為他重視的東西。

    是什麼原因使他內心鬥爭,選擇一條困難的道路呢?是良心,是正確的正義感,使他不計後果。

    冉•阿讓說:“不錯,除了我的良心,到處使我感到快樂,但我心靈深處仍是黑暗的。這樣的幸福是不夠的,要自己感到滿意才行。”

    這篇著作對我的內心影響很大,卞福汝主教的仁慈,似乎在我的內心留下深刻的烙印,沒有他的愛的付出,就沒有後來的冉•阿讓。冉•阿讓後來所行的善事都蘊含著卞福汝主教的愛的光輝,願世界上多一些像卞福汝主教這樣的人,讓寬容、仁慈和愛的光,照耀全世界。

  • 9 # 口水丁羊羽

    第一部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時去住姥姥家,住了十多天,閒著沒事,揀到一本沒有封面的書就看了起來,沒想到一看入了迷,不願回家了,一直到看完才回自己家,總共看了有半個月。

    被那種社會主義的氛圍所感染,同時被保爾的精神所感動,裡面保爾和冬妮亞的愛情太令人惋惜,冬妮亞是個善良的好姑娘,可惜有情人不能成眷屬。

    人生就是這樣,再好的一對,隨著時間的變化,人物際遇的改變,也漸漸會走向分道揚鑣。

    這句話我相信很多人都記的或者都看過,那就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 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不過,現在提這句話的人少了,場合也少了,看到過這句話的少年們也少了。

  • 10 # 在下千城

    這又是一個暴露年齡的問題。我讀的第一本外國名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應該是2000年前後看的,為了學英語,看的還是中英雙譯本。

    01經典書籍,豆瓣有5萬多人,打了7.6分雖然7.6分,這個分數不算很高,但要看人數。5.6萬人打7.6分,和56個人打9分,概念是不一樣的。不過客觀來說,我很好奇,現在還有誰會看這本書。

    畢竟,當年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那會書還不像現在這麼多。再加上我父母並不是特別喜歡看書,家裡藏書也不多。

    僅有的幾本書裡,我就挑中了這本開始讀。最受感動的,是書裡最經典的那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話和喬布斯的經典名言,是多麼的相似。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02你選擇怎樣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趁著這個問題,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當年讀過的這本書。如果那時候讀書,太小,不懂得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那時過境遷,今天的我,應該如何選擇度過接下來的人生。我覺得,我會做三件事:

    第一,做一家自己的企業。

    並不是我學的是企業管理,我就要創業。也不是為了賺多少錢,實現財富自由而去做企業。

    這種感覺,就像當年自己讀書多了,就忍不住想寫書評一樣,就那種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想法,卻又深深地根植於你的內心。

    第二,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話聽起來很可笑。成年人的世界,你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太難了。家庭、工作、生活的壓力,束縛著你,我們根本就不可能自由。

    但,反過來想,反正都是生活,何必要過的這麼痛苦呢?做點喜歡的、讓自己開心的事,有很麼不好呢?

    第三,環遊世界。

    我的名字“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起的哦,它不是我的理想,而是我的目標。

    目標,是要用來“實現”的。1000本書,這個目標1年內就實現了。1000座城,我將會用一生的時間去走過。

    這就是我讀的第一本外國書,也是這本書,30年裡帶給我的人生啟發。你呢?

  • 11 # 作家唐運泉

    我讀過的外國第一部名著是蘇聯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用革命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主人公,以及朱赫來、阿廖沙、麗達、冬尼亞等一系列重要人物,歌頌了一大批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英雄人物群象。

    保爾自幼失怙,和母親、哥哥受盡壓迫剝削。後來戰爭爆發,保爾勇敢地救下朱赫來。朱赫來是保爾的革命導師。保爾在朱赫來的教育幫助下提高了對革命戰爭的認識,也加入騎兵,參加了保衛祖國的戰爭,在戰爭中以堅強的革命意志經受住各種各樣的磨難和嚴酷考驗,又因受傷致使右眼失明。

    戰爭結束後,保爾又以高度的革命幹勁參加和平環境下的蘇維埃建設,做了基層團幹部,帶領同志們投入熱火朝天的祖國建設之中,並以鋼鐵一樣堅強的意志勇鬥病魔,克服各種困難,在幾乎完全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都難以克服的種種困難,開始長篇小說《暴風雨的兒女》的創作,最後取得巨大成功,成為一名革命作家。

    保爾是一個愛祖國愛人民、黨叫幹啥就幹啥,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將一切交給自己信仰的共產主義事業的光輝形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經典著作,書中的那段名言“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的共產主義事業。”這一段經典名言,鼓舞了全世界千百萬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成為革命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強烈的感染力、巨大的影響力,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毛澤東主席在第一次訪問蘇聯時,就曾去參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並對陪同參觀的中、蘇同志說,他也曾受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深刻影響,足見這部文學名著的影響力之大。

    我第一次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是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一天,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蔚藍老師,主動推薦給我看一本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說書是他跟人家借來的,要我儘量抓緊時間看完並且不能損壞、不能塗寫書頁。

    那是一本繁體字豎排本小說,讀的時候還有好些字不認識,好些人名也不好記。我按蔚藍老師說的做,利用三天的課餘時間讀完,就將書還回給老師。

    但還覺得不夠過癮,就想,自己要是有一本書放著慢慢讀,不用趕時間還給人家該多好啊。於是,我就想自己買一本。跑到故鄉小鎮新街轉角處,賣書兼營文具用品的那間小小的新華書店,問售貨員有沒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他說有啊,你想買嗎?可是,那時候生活很困難,根本沒有錢買課外書。我因為沒錢買那本書,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家。在老街那段石階路上走著,差點摔了一跤。原來是心不在焉踩到一塊桔皮打滑,差點摔跤。雖然差點摔跤,卻不由得福至心靈:桔皮可以賣錢呀!可以撿桔皮賣給藥材收購站,等有了錢,就可以買那本書了!

    於是,我中午、傍晚放學後就去街上撿桔皮。那時是初冬時節,桔子已成熟上市,集日賣桔子的人多,街上扔的桔皮很多。每到集日中午,我就不吃午飯,放幾條熟番薯在袋裡,就去撿桔皮。我撿了約半個月桔皮,曬乾了有大半籮筐,拿到我叔叔所在的藥材收購站賣了一元多錢。拿到錢後,興沖沖到小小的新華書店買到了一本繁體字豎排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錢多,就又買了一本厚厚的綠色硬皮抄。

    那晚,我在那本硬皮抄上,認認真真地將“……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碌無為而羞恥……”那一段名言抄在硬皮抄上。那就是我用自己撿桔皮賣得的錢買的第一本書——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是我的第一本藏書。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革命現實主義的文學經典,保爾的榜樣深刻地影響我的一生,讓我做到黨叫幹啥就幹啥,讓我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就想起要像保爾一樣,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才能百鍊成鋼。正是保爾以鋼鐵般的意志,在幾乎完全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開始文學創作並取得圓滿成功的榜樣力量,鼓舞我契而不捨地學習文學創作,使我也實現了成為作家的理想。

    感謝好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並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認真讀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長篇小說。

  • 12 # 第一個水邊的海倫

    《巴黎聖母院》。初中,晚上在被窩讀的,版本很老,翻譯過來的中文還是老式中文的腔調。記得加西莫多這個名字,女主角艾斯梅拉達好似是個別名字,更接近中文的一個譯法。讀到最後淚流滿面。

    很悲慘的悲劇。已經忘了當初怎麼得到的這本書,拿起來就看。讓我讀下去的,是對外國名著的好奇心。對故事的好奇心。那時候我們可看的書也不是很多。除了記得故事,還記得外國人好古怪,說話口氣好誇張。哈哈。對宗教人士的虛偽印象深刻。那時候不懂愛情,但知道誰善誰惡。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巴黎聖母院和它的鐘樓。聖母也不能庇佑無辜的人。

    後來知道巴黎很美,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而那本書中的巴黎並不美好。

    第一次讀外國名著,也第一次感受到和中國描述的不一樣的,人性的複雜。他們和我們的規則也不同,但不妨礙我們能理解,被感動。被艾斯梅拉達的美麗和善良,被加西莫多的愛情。

    後來沒有再讀一遍,也沒有看這個電影。對這個故事印象很深刻。第一次果然容易深刻。因為看得太難過,後來再沒看過雨果的書。等長大了,終於懂得,雖然是悲劇,但得很浪漫。那些美好,最終毀掉了,還是會留在心裡,讓人更加難忘。所以悲劇不是毀滅,能讓美好更美好。

  • 13 # 辰臣

    我第一次接觸外國小說讀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麼多年過去了,對裡面的故事情節都記不起來了,只知道里面的人物有個叫保爾柯察金的,我們那個年代看的最多的也就是蘇聯小說了。

  • 14 # o藍洋o

    那應該是在高中的時候,同學帶去的那一本雨果所著的《悲慘世界》。剛上高一,課間閒暇的時候一點點去看,一個多月才看完。接下來是不是覺得我該大段的說感慨,講故事梗概了?

    不存在的,現在幾乎都忘了那是怎樣的一個長篇故事了。只記得高中那個時候,看完一遍也沒有感覺到什麼苦大仇深,沒有什麼閱歷,沒有什麼人生經驗,體會不到雨果筆下所描繪的那個世界的不公與慘淡。

    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現在重新再看一遍,大概又會是另外一種場景了。可惜,我卻又不想讀了。人生已經夠慘淡了,再去感同身受,只會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增多。我是個平凡人,平凡的享受能讓自己舒適的文字就好了,天下蒼生的悲苦,留給聖人去體驗吧。

  • 15 # 上海畫廊老大

    抱歉,看到這麼多人說他看的第一部外國名著是《悲慘世界》或者《戰爭與和平》或者《三個火槍手》或者《茶花女》,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第一部看的外國名著不是《安徒生童話》就是《格林童話》。悲慘~火槍手~戰爭與和平~安娜~巴爾扎克等等都是後來才老的了。

  • 16 # 光華的小說鋪子

    我人生中讀過的第一部外國名著是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多年以前的某一天,我在縣城的新華書店閒逛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名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單行本。一個陌生女人怎麼會來信呢?我覺得非常好奇,就翻開看一看,沒想到一開篇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更加確切地說是一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那就是: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小說中說“這句話寫在頂頭,算是稱呼,算是標題”,主人公好奇心突然被激起,他開始往下念,我也就跟著往下讀。

    太吸引人了,我讀了兩頁就欲罷不能了,可又不能繼續看,因為書店工作人員不允許在裡面長時間看。雖然那時工資特別低,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書。回到住處,別的事先放下,迫不及待地讀起來。這是一部中篇,我幾乎是一氣讀完,以致於讓我忘卻了時光的流逝。

  • 17 # 深水魚冒泡泡

    我第一讀的是《呼嘯山莊》。當時我在昆明,那個夏天,我一直流連在滇池西山和民族村,晚上回關上公園附近,就讀《呼》——在一街邊舊書攤淘的。

    當時和我一起的哥們兒,見書名《呼嘯山莊》,以為是柳殘陽、溫瑞安一道的武俠小說,對我這旅途的品味無語。

    很多次,總是感覺山莊裡的陰鬱,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人假如復仇,就這樣不顧一切。時隔多年,我想,還是應該和曾經和解,一直復仇的人生,像希斯克利夫一樣,一輩子都不能釋懷,那還有什麼快樂呢?

  • 18 # 耽書閒趣

    讀的第一部外國名著是《伊利亞特》。第二部是《奧德賽》。一起連著讀的。

    很小的時候就聽我爸講過荷馬史詩的片段。比如帕里斯的故事,金蘋果的故事,阿喀流斯的故事,奧德修斯的故事,等等。那時候只知道這些是"荷馬史詩"裡的內容。

    後來小學三年級,我去圖書館借書。告訴管理員借"荷馬史詩",管理員給我兩本《伊利亞特》《奧德賽》。

    那時候小,也不敢多問。回家看了,才知道,這兩本並稱"荷馬史詩"。

    再後來,小學四年級吧。學校圖書館開放,每班有一節課的時間去圖書館閱讀。在那我又看見《奧德賽》。那時候真是愛不釋手。

    可看得正起勁,我們班主任把書拿走了,理由是:"都四年級了,還看神話故事。得看有價值的書"。於是給我換了本《鐵道游擊隊》。

    到現在我也沒弄懂這兩本書到底誰更有價值。

  • 19 # 華弟497

    牛虻,如果這個算是名著的話。98年左右看的,如今早已記不得裡面講的什麼了,依稀記得男主是個桀驁不馴,有鬥志又有點痞帥的人,類似令狐沖

  • 20 # 西塘明月

    我讀的第一部外國名著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時小學三年級,喜歡看書,但沒書看,沒有選擇,有書都看,就這樣也沒有多少能搜到的。一次偶然看到父親的一個小木箱子裡有一本破破爛爛的這本書就拿過來讀了,記得看了好幾個晚上,而且還是打著手電埋被窩裡看的。倒不是大人不讓看,是冬天太冷,作業寫完就上床埋被窩了。那時沒電燈,寫作業用的是煤油燈。家裡有一個裡面裝著大電池的手電筒,是媽媽用來夜晚防不便用的,一般用不到,被我悄悄拿來了。那時看的稀裡糊塗的,人名也記不住。倒是在小舅舅那發現的一本《小兵闖大山》,翻了不少遍。王小苗,鄺雪梅這兩個名字到現在還印象深刻。真正重新讀這本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在學了課本節選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皮雞爪怎麼才可以上色均勻?特別是雞爪掌心部分,不容易上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