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蒙古騎兵,所到之處,片瓦不留;宋朝軍隊的火器在當時也是遙遙領先,究竟哪一方獲勝?
32
回覆列表
  • 1 # 守望者2019

    個人淺見,還是蒙古騎兵會贏。

    蒙古騎兵,屬遊牧民族最鼎盛時期,戰法,戰術在當時處於巔峰 ,而宋朝火器處於起步階段,威力和射程都還有待提高,它們只能稍微延緩一下騎兵進攻節奏,無法改變戰爭程序。再加上宋朝內部政治問題,敗是種歷史必然。

  • 2 # 小猛小猛

    首先要說一下,打仗講究順勢而為,因地制宜!

    蒙古鐵騎雖然強悍無比,但是其本身最佳戰鬥地點是在平原空曠戰場上進行衝殺!

    而這邊所提到的宋軍火器其實無非就是弓箭,或者床弩以及滾木雷石罷了!

    如果一定要讓騎兵部隊去正面攻擊居高臨下,並且防禦武器精良的守城部隊!那其實是相當不划算的,努爾哈赤就是因為過於相信自己的八旗鐵騎,親自衝鋒陷陣結果被袁崇煥一炮給擼了!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軍事上有攻三守一的說法!攻城不是那麼容易的!

    況且蒙古軍隊雖然騎兵起家,但並不能說明他們就是那種打仗全靠一匹馬的弱智軍隊!

    通常蒙古軍隊一般都是謀定而後動!因地制宜的!

    比如攻城戰術,要麼採取強大遠端投射兵力進行火力壓制(比如幾十個人才能使用的了得遠端拋石機),然後在進行步兵衝鋒!(並且事先進行心理戰術——如果不抵抗就投降,則可以不殺人!如果抵抗了,然後攻入城池,則全城老少一個不留)

    如果強攻不成,則採取圍困戰略讓守城部隊面臨斷糧,從而不戰而投降或者大幅降低戰鬥力!或者採取佯裝敗退的場景,把守城部隊引出城來,再野戰殲滅!

    像蒙古鐵騎在歐洲戰場基本上,都是先洋裝敗退,讓歐洲聯軍誤以為蒙古鐵騎不堪一擊,所以忽略堅守不出戰略! 然後等到歐洲聯軍追到一定程度,在空曠的地方或者難以快速逃跑到防禦地點距離的時候,再來一次雷霆萬鈞的野戰突擊!

    所以蒙古騎兵強攻城池,一般是很難出現的!

  • 3 # 虐待胖子

    蒙古人更厲害!因為當時的火器只是輔助進攻手段,破壞力不是很大,不像現在以火器為主。而且,蒙古人也有火器。所以,蒙古人滅了南宋。

  • 4 # 龍角大將軍

    在宋朝那個階段,騎兵的成熟程度遠遠優於火器的發展程度,蒙古騎兵可以完勝宋軍的火器。

    騎兵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坦克和大量“連彈槍”的出現才緩慢退出歷史舞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騎兵依然發揮了很大的軍事作用。

    宋朝時的火器射程能不能到100步都是個疑問,而蒙古騎兵一百步的距離只要幾秒。宋朝騎兵剛剛打完一槍,還不到能不能打到人,騎兵就已經衝到面前了,這如何對抗?

  • 5 # 南政昔風
    ▲蒙古士兵

    騎兵的兩大剋星,一個是戰車,一個是火器。蒙古的騎兵身披重甲猶如坦克,宋朝的軟弱在蒙古騎兵的面前不值一提。

    ▲蒙古騎兵

    宋朝在很多關鍵的戰役中,因病未使用戰車和火器而失敗。但在釣魚城之戰中,宋朝的火器卻大展神威,與蒙古騎兵發生了激烈的碰撞。

    ▲宋代火槍手

    在這場戰爭中守將王堅面對數以萬計的敵軍毫不退縮,大肆運用火器,不僅堅守住了城池還擊斃了地方的主將。

    ▲火箭兵

    造成了三十餘年未能被蒙古攻破的局面,直到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後前去招降,釣魚城才得以被收腹。

  • 6 # 起居郎雜記

    這種問題說真的真不是個問題,為啥這麼說呢?這是把一個極端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就像玩遊戲,騎兵攻擊100,步兵攻擊力80,然後看數值騎兵贏了。

    在真正的戰爭中,兩軍對壘,勝負比是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全是變數,軍隊士氣,裝備水平,訓練水平,統帥能力,這些是變化比較小的。還有往下細分的,後勤保障是否有力,主將命令是否能堅決執行,等等。

    軍中的條例恐怕是大家最不願意瞭解的,甚至有好多自做聰明的人,認為條例很弱智,不人性化,像什麼為啥要走正步啊,為啥要高內務啊,這些東西的目的就是減少變數,讓一切能得到規範化的標準。

    我說的這還都是戰術層面上的,戰略層面上的戰爭更多像是搞一個大工程,而不像是在打仗。

    說這麼多的意思就是,什麼火器對騎兵,長弓兵克騎士,這都是非常幼稚的戰爭觀,根本不能指導我們對戰爭的解讀

  • 7 # 廣釐

    蒙古騎兵衝鋒,城下遇到宋軍火器攻擊,如果不存在蒙古出兵過少的情況,宋軍失利甚至城破的可能性很大。

    1、武器裝備上火器不敵強弓

    宋軍火器,最初是火藥綁在弓箭上,射程只有150米,尚未等充分殺傷蒙軍,對方騎兵充分早已經到達。後期發明了火銃,威力強於火箭,對蒙古騎兵有相當的威懾作用。

    但是,由於宋朝重文抑武,火器的普及並不高,面對蒙古騎兵衝鋒,往往沒有足夠的強殺傷力火器應對。歷史上,宋軍曾在釣魚城之戰中用火銃擊斃蒙古可汗蒙哥,但即便這樣,之後宋朝依舊沒有大規模發展火器。

    反觀蒙古騎兵,所用兵器為雙曲複合弓和彎刀,雙曲複合弓為蒙古特。穿透力強大,可以輕鬆射穿鎖子甲;射程300米,幾乎是宋軍火器兩倍。蒙古騎兵護甲輕便,減少衝鋒負擔,同時防禦效果不弱。

    所以在戰鬥中,在宋軍火器開火前,除了騎兵在衝鋒過程中對射擊,蒙古軍甚至有150米的距離無憂射擊掩護騎兵,宋軍縱然有火器,也無法暴露在對方的箭雨中充分發揮威力,而且,宋軍對蒙古遠距離射手毫無辦法。

    2、騎兵衝鋒下城防攻守

    題主將問題設定在城下宋軍火器攻擊,那這裡也必須講一下蒙古騎兵對宋軍火器守備城防的問題。

    一般而言,蒙古騎兵雖然勇猛機動,但是戰馬不能越過高高的城牆,這點確實是歷史上蒙古騎兵遇到過的問題。

    後來蒙古人從中原掠奪了不少工匠技師納入軍隊,製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所以,在騎兵衝鋒時,除了後方有遠端射手利用距離優勢掩護射擊外和殺傷城頭守軍外,一旦戰場局勢佔優,後方的攻城武器就會出動,攻城武器的接近,對守軍心理上也是一種打擊。

    因此,蒙古騎兵衝鋒時遇到宋軍火器攻擊,有限的火器雖能暫時影響蒙古衝鋒,但無法從整體上阻止蒙古軍隊的攻擊,城破可能性很大。

  • 8 # 碼字的蝸牛

    金國的火器並非差於南宋

    《武經總要》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官修兵書,也是後世瞭解宋朝軍隊中有大量火器存在的依據之一。

    但是!但是!但是!並非僅僅是宋朝才有火器,在《武經總要》中宋朝的火藥配方就有十幾種最多,雜而效果差。可與之對峙的金國,也在長年累月的軍事對抗中將火藥的技術研究得比宋朝還要好,金國的火藥配方精煉且更為有效——只包含硫、硝、炭、鐵渣、磁末和砒霜。

    “飛火槍,南宋時金兵器名。其製法以黃紙16層為筒,長2尺許,用柳炭、鐵滓、磁末、硫磺、砒霜等為藥,貫注筒內,縛於槍頭之後,以火發之,燒10餘步遠,人不敢接近。戰鬥時先燒後刺,增加了長槍的效能。直至清代,仍為軍隊裝備之一”——百科

    北宋時期發明了突火槍,到了南宋時期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飛火槍。可根據現今國內幾大百科的說法是這是南宋朝廷所發明的。但事實上是——飛火槍是金國所發明的。並且記載的時間比南宋使用的時間還久遠。

    《金史·蒲察官奴傳》:“持火槍突入……槍制,以勒黃紙十六重為筒,長二尺許,貫以柳炭、鐵滓、磁末、硫黃(硝石)、砒霜之屬, 以繩繫於槍端,軍士各懸小鐵罐藏火,臨陣燒之,焰出槍前丈餘,藥盡而筒不損。”

    且根據《辛巳泣蘄錄》記載,金軍在攻打蘄州時曾經用過“鐵火炮”。鐵火炮以投石機發射,能飛入城池中,且鐵火炮的威力也非常大,甚至能炸碎宋軍的腦袋。

    而這個時候,人們已經發現堆土可以防炮。以下是《辛巳泣蘄錄》的截圖,南宋火器配置以及戰爭中南宋與金國之間的炮戰

    蒙古軍並非僅僅依賴騎兵崛起的

    西方人所描述的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事實上根據時間軸就可以判斷出成吉思汗及以後各汗時期的蒙古軍事力量並非僅僅依靠騎兵來獲得勝利的。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後大蒙古兀魯思帝國建立,還沒建國的前一年,蒙古就發動對最弱小西夏的戰爭。並且連續幾年裡不斷劫掠西夏,甚至成吉思汗還被西夏打得退兵的情況出現(第一次斡羅孩城攻城戰)但蒙古依舊鍥而不捨,嘗試各種攻城方式,

    如:使用敵國的俘虜(包括百姓)作為籤軍,作為第一梯隊進攻城池,迫使守軍有所顧忌而不敢全力抵抗。或是用水攻——引黃河水灌中興府等等手段。

    在1212年攻打金國之前的蒙古已經透過三次征伐西夏,獲取了大量的攻城技巧,並且透過俘虜西夏的工匠等技術人才,使得蒙古軍在攻打金國時就已經鳥槍換炮,其的箭鏃不再是西方人宣傳的用骨頭做的,而是有破甲箭鏃等等數十種不同型別不同功效的箭鏃。而且還大量裝備了鎖子甲。

    甚至在攻打金國的城市時,早期就已經運用了攻城車——鵝車,以及修建比城牆還高的望樓,對城牆進行壓制性的射殺。

    可以說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軍,就像是快海綿,不斷去學習各種先進的軍事裝備以及軍事思想。借用網友的話就是:當時的成吉思汗軍隊就像是擁有今天美軍的裝備,二戰德國的靈活戰術,朝鮮戰場上中國志願軍的堅韌性格——臥槽,無敵的存在!

    甚至是後來第三次西征時,旭烈兀所統帥的蒙古軍,並非是純化的蒙古軍,而大部分都是漢軍,甚至成立了漢軍“炮手隊”這樣的軍陣出來。

    以及後來蒙元時期,忽必烈滅南宋時,伯顏主戰時期唯一一次屠城事件——常州之戰,也類似於《辛巳泣蘄錄》的炮戰。只不過這時候的蒙古軍已經不再像當年的金國。伯顏命降人汪良臣脅迫鄉民運土堆壘,土至並人以築之,壘高與城齊,上置火炮,焚其牌杈,又發火箭燒城內建築,晝夜攻城不息。直接摧毀了南宋的防守火器後,伯顏才命令以人攻城。

    所以千萬別信西方人拍攝蒙古時期的影視作品,基本發現西方人拍攝的蒙古,都會有騎兵攻城的鏡頭。蒙古人若真那麼蠢,成吉思汗時期的那百來萬人口,才12萬(也有說15萬)的純蒙古軍,早就死在攻城時了,哪裡還有之後的蒙元時代。

    再則全世界第一門火炮,是元朝忽必烈時期在火銃的基礎上鑄造的。再次之前的除了火銃之外是鐵製的,大都是用竹筒,或數十張牛皮紙所製造(張大千所畫誤導了很多人,以為鐵火炮在南宋時期就有)。

    元代銅火槍,熱兵器之一。蒙古軍隊使用的火器。1974年8月在西安東關景龍池巷南口外出土的火槍。用青銅鑄造,長26.5釐米,重1.78公斤。因其輕而小,所以叫手火銃。銃體分為銃管、藥室和尾銎三部分。是元代中期晚期鑄造,輕而短小,可裝入衣袋,藏於袖中,便於攜帶,是後世手槍之肇始——維基百科

  • 9 # 南閣水哥

    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明一點。蒙古軍隊為什麼會打遍天下無敵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他們已經非常熟練的使用了火藥技術帶來的高傷害,特別用於攻城。這一點在向西征服的過程中特別明顯。

    那麼我們可以來看看蒙古軍隊中已經在使用的那些火器。

    1.“砲手軍”

    蒙古人第一次裝備火器是在蒙金交戰後在戰爭中獲得的。1211年,成吉思汗派兵到金中都(今北京)附近作戰時,原屬金國的汾陽郡公郭寶玉率軍投降蒙古,並攜帶了不少火器和擅於製造、使用火器的工匠炮手。

    1214年,金宣宗為了躲避蒙古的進攻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聞訊後立刻調集大軍圍攻中都,於次年5月破城,又獲取了不少火器和匠人炮手。“砲手軍”應該也就是在這之後不久建立的。

    砲手軍建立不久,就趕上了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征,隨軍遠征花剌子模。在這次西征中,砲手軍提供的火器極大的幫助了蒙古軍,在圍攻西域名城不花剌一戰中,蒙古軍隊就使用了名為“火砲”的含有火藥的炸彈等各種火藥武器,這在西方的歷史資料中有了較多的記載。

    這支威力強大的炮兵使得蒙古軍隊的攻堅作戰能力大幅提升,並且形成了更加立體的進攻態勢這也是非常先進的打法。

    2.飛火槍和震天雷

    這兩件寶貝其實是金人的產品。在蒙古大軍圍攻開封的時候,金軍使用這些武器,這兩種武器的威力都不是蒙軍所持的相對原始的火器能比,根據蒙古人的史料記載,蒙軍“惟畏此二物”。

    很快的金國滅亡,這些稀罕寶貝就成了蒙古人的寶貝了。

    震天雷是一種鐵殼炸彈,金軍將其點燃引線後扔下城,一舉炸燬了蒙軍的攻城戰具“牛皮洞子”(一種用來接近城門的器具),並且“火點著甲皆透”。也就是說,炸彈爆炸後的碎片可以穿破盔甲,對人造成很大損傷。

    看這個樣子很像是手榴彈,確實他就是原始手榴彈 。

    飛火槍呢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就是槍頭榜上火藥可以拋射出去的一柄火槍。這種飛火槍是一種火箭類武器,其樣式是一杆長槍上側綁一個內部分兩段的火藥桶。火箭依靠火藥筒中的後段火藥燃燒噴射產生的反作用力推進,當推進到一定距離後,前段火藥被點燃,前段火藥向前噴射火花,對前方的敵人造成殺傷。根據記載,噴出的火花“錢燒十餘步,人亦不敢近”。

    3.毒藥煙球和集束火箭彈

    這種武器第一次出現在戰場是在對波蘭作戰的時候。當時拔都統帥蒙古軍隊,進攻波蘭就使用了這種武器。1241年4月9日,蒙古大軍與3萬波蘭人和日爾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根據波蘭歷史學家德魯果斯《波蘭史》一書的記述,蒙古大軍在這場會戰中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器。波蘭火藥史學家蓋斯勒躲在戰場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內,偷偷描繪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樣式。根據蓋斯勒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

    這種集束火箭,我看就是古代版的喀秋莎,別管命中率多高,看上去就嚇人。

    透過這些實戰中使用的火器來看,基本上和南宋的火器也差不了多少,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在加上蒙古軍中有用無比強大的“回回炮”。這種中國古代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的拋石機技術,在當時已經是頂尖水平。只要用回回炮將 毒煙彈丟入城中,那就是很麻煩的事情了。

    所以呢,蒙古人和宋軍比拼火器並不在下風,你說宋軍怎麼可以打得過橫行歐亞大陸的蒙古人呢。

  • 10 # 歷史流年

    個人觀點:蒙古騎兵更厲害。

    蒙古人,下馬是牧民,上馬是騎兵。全名皆兵,蒙古騎兵在當時是一個另世界各國聞風喪膽兵種,就算是歐洲各國,也沒有一個對手。它擅長的除了攻擊還是攻擊。在東方,打趴了女真騎兵,降服了曾困擾中原王朝的吐蕃和大理。所到之處,皆為階下囚。宋軍的火器是在唐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火藥在唐朝主要是用來開採石頭等非軍事用途,到了宋朝,火藥才大量應用於軍隊,可即使運用了,也只是初級運用,並沒有形成對冷兵器的壓倒性優勢。下面,我們就分別瞭解一下蒙古的騎兵和宋朝的火器:

    蒙古的騎兵獲勝的法寶

    一.人

    大家可以想一下,遊牧民族的生活,逐水而居。不是在水美草肥的地方就是在去水美草肥的地方,部落裡的小孩從小就跟著到處跑。尤其是部落裡的男孩,三四歲的時候就會被送到專門訓練騎馬射箭的學校裡面學習。蒙古騎兵邊跑邊射,跑著還能回頭射箭的本領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之前,各個部落的騎兵大都各自為戰,紀律鬆散。在題目真統一蒙古各部後,蒙古騎兵的戰鬥力有了質的飛躍。這裡的質指的是質量,而蒙古騎兵的數量一直都不多,最多的一次是針對波斯的作戰也只出動了24萬人。統一後,蒙古騎兵從一群烏合之眾搖身一變成為一支紀律嚴明、組織有序、訓練有素的軍隊。與宋朝重文輕武形成鮮明對比。

    蒙古騎兵的組織有序體現在一個蒙古戰鬥部隊有三個騎兵縱隊構成,每個縱隊一萬人;一個縱隊有十個騎兵連,一個連有一千人;一個連有10個班,每個班一百人。層層遞進,既保證了組織有序,也使命令得以層層下達。

    二.馬

    蒙古馬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作戰時可以像子彈頭一樣插入敵軍內部。嬌小的體格雖然使蒙古馬的跨越障礙的能力有所下降,不過它帶來的優點更多。矮小的身材使得蒙古馬散熱少,甚至能耐受零下四十度的氣溫;同時,蒙古馬對食物的要求低,儘管在雪天也能找到食物,這就是的在長距離奔襲以後,戰力不見。據說蒙古馬甚至可以連續三天不吃東西連續行軍。

    對蒙古族來說,得益於大草原的饋贈,他們圈養了很多的馬匹。通常作戰的時候,大部隊後方都會有很多的備用戰馬更隨,以備臨時做替補。這就保證了蒙古騎兵不會因為馬的精力下降導致作戰能力降低。

    三.武器

    首先說的事騎兵個人的裝備。蒙古騎兵有輕重之分。最出名的是蒙古騎兵的彎刀。對於蒙古騎兵的彎刀我們並不陌生,在影視劇裡經常看到手拿彎刀的蒙古騎兵衝鋒陷陣。彎刀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是它的曲度,使得接觸敵人的時候可以把傷口劃大;同時,彎刀也不會嵌入敵人的鎧甲而拔不出來。

    除了彎刀,蒙古騎兵還配有長矛,有時也會使用斧頭和鐵骨朵,光聽名字就瘮人。遠距離作戰的時候,弓弩就是蒙古騎兵最常用的一種武器了。據說,拉動蒙古騎兵的弓弩至少需要80kg的拉力,射程在三百米之上。相比較宋軍的火器,蒙古的弓弩不像火器一樣需要繁瑣的填充更換,使其發射的數量更多。光是箭雨就可以壓制宋軍火器。

    雖然蒙古的火器沒有宋軍厲害,但是,蒙古人在西征歐洲的時候學習到了一種攻城利器,彌補了蒙古軍隊不擅長攻城的缺點。這種武器就是投石器,也叫回回炮。這種回回炮在歐美影視劇裡經常看到,一個幾百斤重的石頭高空墜落,再堅固的城牆也經不起幾下。

    四.戰術

    蒙古騎兵的戰術可以歸結為箭雨打頭陣,輕騎兵迷惑敵人,重騎兵兩側包抄,有時還有佈下口袋陣誘敵深入。所以,蒙古騎兵並不是烏合之眾。列格尼卡戰役,蒙古輕騎兵假裝敗退,隨後蒙古重騎兵正面迎敵,假裝逃跑的輕騎兵又折回來包抄,重創歐洲聯軍。後來,歐洲人甚至稱呼蒙古軍隊為韃靼人,來自地獄的人。

    宋軍火器

    宋軍的火器應該說是最早的熱兵器,因為和刀劍等冷兵器想對應。既然是最早,所以在這方面的發展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更談不上壓倒冷兵器,尤其是蒙古人的冷兵器。

    北宋真宗年間,出現了最早的火器-火蒺藜。他是怎麼運作呢?其實就是用火藥點燃球丸扔出去。這只是火藥在軍事的最早運用,還談不上火器。

    猛火油櫃,看著名字挺牛,其實和今天的打火機功能類似,以火藥點火發出火焰燃燒敵人的攻城梯子,或是燒傷敵人。在冷兵器的時代,這些幾乎沒有作用。

    到了南宋,出現了火槍,以竹筒為槍筒,這種火槍就可以發射子彈了,可是距離很近,不過十米作用;同時,它也會發出火焰,與猛火油櫃類似。

    宋代火器這樣的發展水平,只是打開了火器發展的大門。同時,火器在宋軍中的應用也非常侷限。這樣的火器運用在宋軍中並不能保證對蒙古騎兵的優勢,因為火器在那個時候本就不是優勢。可能敵人剛接觸的時候感覺很新鮮,還會有所忌憚;不過了解之後,就不會放在眼裡了。

    小結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冷兵器時期的頂級戰鬥部隊蒙古騎兵遇上剛剛發展的宋火器,那陣仗絕對是碾壓式的,羸弱的宋軍哪還能抵禦住蒙古騎兵的幾次衝鋒。加上任何一個朝代建立前夕,他的軍隊戰鬥力都非常強悍,而每一個朝代沒落的時候軍隊戰鬥力都會直線下滑。所以,蒙古騎兵與宋軍的相遇早已註定勝負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吳亦凡的唱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