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除了早期創作一些詩歌外,主要作品是戲劇,現存的劇本共有37部。莎士比亞的戲劇情節生動豐富,語言精煉優美,對歐洲文學和戲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他的詩集也以感情豐富、詩句絢爛而著稱,可以說莎士比亞的作品是永恆的經典。
莎士比亞戲劇的最早中譯本,是田漢的《哈孟雷特》,發表在1921年的《少年中國》雜誌上。之後,1926年張採真譯《如願》,1930年戴望舒譯《麥克倍斯》。然而,在中國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兩人:一位是朱生豪,一位是梁實秋。朱生豪從1937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至1944年先後譯有喜劇、悲劇、雜劇等31種,可惜他英年早逝,有六個歷史劇和全部詩歌沒有來得及翻譯。梁實秋1930年開始著手翻譯莎士比亞的戲劇,從1936年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他譯的莎士比亞戲劇8種,至1967年最終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並出版,共歷時37年。梁實秋是中國獨自一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第一人。
二
梁實秋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批評家、文學翻譯家。他1903年1月生於北京,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校,1923年8月赴美留學,專攻英語和英美文學。1926年夏回國於南京東南大學任教,先後任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到臺灣,先後任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教授、臺灣編譯館館長。1987年11月3日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
梁實秋平生主要有三大成就:一是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他出版的散文、小品、雜文集多達20多種;二是編纂英漢詞典,他編寫了30多種英漢字典、詞典及英文教科書;三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這也是耗時最長、用精力最大的一項工程。可以說梁實秋不愧為一代文學大師、翻譯大師。然而,新中國成立後,梁實秋的作品並沒有在內地繼續出版,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生的文學論爭,是在左翼作家和右翼作家之間展開的,而梁實秋是當時的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現代評論派的成員。1928年《新月》雜誌在上海創刊,梁實秋發表文章,提出文學無階級性,魯迅和其他左翼作家多次撰文與之論戰。抗日戰爭爆發後,梁實秋隻身南下,在重慶《中央日報》編輯副刊,提出文學可以與抗戰無關的主張,受到了進步作家的批評。兩次論爭之後,梁實秋在革命陣營和進步人士中的名聲不大好。
1948年冬,梁實秋經過痛苦的抉擇後作出了眾所周知的選擇。他幾經周折,輾轉到香港,翌年6月到臺灣。
解放後,梁實秋的名字是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聯絡在一起的,儘管梁實秋翻譯和出版莎士比亞的戲劇都比朱生豪早,但梁實秋的譯本並沒有在內地流傳。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共12卷,收莎士比亞31部戲劇,此後內地一直沿用這個譯本。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以朱生豪譯本為基礎,經方平等人補譯,出版了《莎士比亞全集》11卷,所收劇目37部,現在流行的就是這個版本。然而,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不僅歷時長、工程大,而且尚有鮮為人知的奇特經歷。
三
梁實秋在晚年回顧他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經歷時說:“使我能於斷斷續續30餘年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者,有三個人:胡先生、我的父親、我的妻子。”
其實,翻譯莎翁的劇作不是梁實秋個人的選擇,而是胡適先生的倡導。正由於胡適先生的倡導合乎梁實秋讀第一流書的主張,才使得梁實秋接受了這個挑戰。1930年,任職於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翻譯委員會的胡適,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計劃。胡適共物色五人擔任翻譯,他們是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葉公超和梁實秋,計劃五至十年完成。對這樣一個龐大計劃,梁實秋從一開始態度就十分積極,他不僅明確答應承擔一部分任務,而且擬定了八條具體實施計劃,得到了胡適的首肯。從此,梁實秋文學實踐中極其壯麗輝煌的詩篇開始了,他個人的命運註定和偉大的莎士比亞的名字聯絡在一起,他沒有辜負胡適先生的期望,以難以置信的毅力年復一年地工作著。特別是當聞一多、徐志摩等四人臨陣退出,梁實秋便一個人把全部任務承擔起來。胡適先生對梁實秋的翻譯工作一直非常關心,有一次,他赴美國開會,臨行前還帶了梁實秋剛譯完的《亨利四世》,說:“我要看看你的譯本能不能讓我一口氣讀下去。”胡適還對梁實秋說,等全集譯成之時他要舉行一個盛大的慶祝酒會。可惜,全集譯成開酒會之時胡適已經去世了。
抗戰爆發前梁實秋完成了八部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四部悲劇,四部喜劇。“七七事變”後,為了躲避日寇的通緝,梁實秋不得不逃離北京,抗戰八年間他幾乎中斷了莎翁劇作的翻譯。抗戰勝利後梁實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課餘之暇,他又把荒廢多年的莎翁劇作翻譯工作重新開始。這時父親已滿70歲,有一天,老態龍鍾的父親拄著柺杖走進梁實秋的書房,問莎劇譯成多少,梁實秋很慚愧這八年交了白卷,父親勉勵他說:“無論如何要譯完它。”一句話,說得梁實秋心頭髮熱,眼含熱淚。他說:“我就是為了他這一句話,下了決心必不負他的期望。”
梁實秋一個人承擔起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工作,在當時的情況下,一沒有穩定的環境,二沒有可查閱的資料,其翻譯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妻子程季淑給予最直接的鼓勵與支援,梁實秋不可能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妻子季淑經常詢問梁實秋一天譯了多少字,當梁實秋告訴她譯了3000多字時,她就一聲不響地翹起她的大拇指。她雖然不看梁實秋的譯稿,但很願意知道梁實秋譯的是些什麼,所以莎士比亞的幾部名劇故事季淑都相當熟悉。當梁實秋伏案不知疲倦時,季淑不時地來喊他:“起來!起來!陪我到院裡走走。”她這是讓梁實秋休息。梁實秋回憶說:“我翻譯莎氏,沒有什麼報酬可言,窮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間也很少得到鼓勵,漫漫長途中陪伴我體貼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像漫長無盡的馬拉松賽跑一樣,梁實秋在經歷了頑強拼搏之後,終於到達了終點。1967年,由梁實秋一個人獨立翻譯的莎士比亞37種劇本全部出齊。這個奇蹟極大地震撼了臺灣文化界。8月6日,臺灣的“中國文藝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中國語文學會”等團體聯合發起,在臺北舉行了300多人參加的盛大慶祝會,向為中國文化建設事業建立功勳的梁實秋致敬。當天的《中華日報》報道說梁實秋是“三喜臨門”:“一喜,37本莎翁戲劇出版了;二喜,梁實秋和他的老伴結婚40週年;三喜,他的愛女梁文薔帶著丈夫邱士耀和兩個寶寶由美國回來看公公。”
此後,梁實秋沒有鬆勁,又用一年的時間譯完了莎士比亞的三部詩集。至此,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40冊算是名副其實地完成了。
四
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第一版由臺灣遠東圖書公司1967年出版,1968年全集40冊出齊。當年出版梁實秋的譯本時轟動了整個臺灣,高中、大學、社會人士幾乎人手一本,甚至許多學校還指定其為閱讀書籍。梁實秋在翻譯出版《莎士比亞全集》過程中,與遠東圖書公司老闆浦家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約定,莎氏全集譯好後全部交給遠東,遠東出資一次買斷,所以至今《莎士比亞全集》梁譯本的版權仍歸遠東圖書公司所有。
梁實秋的中英文造詣皆首屈一指,當年臺灣中學生沒有英文教科書上課,浦家麟即找到梁實秋,請求他編寫英文教科書。梁實秋風趣地對浦家麟說:“您是食客,我是大師傅,您點什麼,我就做什麼!”因而與遠東圖書公司展開了一系列出版物的合作。
最近,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從臺灣遠東圖書公司引進版權,出版了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中英文對照版,這是梁譯本《莎士比亞全集》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首次在內地出版發行。梁譯本的最大特點為:白話散文式的風格;直譯,忠實於原文;全譯,決不刪略原文。除此之外,梁譯本還有獨到之處:一是加了註釋。莎翁作品原文常有版本的困難,晦澀難解之處很多,各種雙關語、熟語、俚語、典故也多,猥褻語也不少,梁實秋不但直譯,而且加了大量註釋,幫助讀者理解原文。二是每劇前都加了序言。序言中對該劇的版本、著作年代、故事來源、舞臺歷史、該劇的意義及批評意見等均有論述。正因為梁譯本有如此特色,廣電社出版的中英文對照版《莎士比亞全集》將會受到讀者和學界的廣泛歡迎。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除了早期創作一些詩歌外,主要作品是戲劇,現存的劇本共有37部。莎士比亞的戲劇情節生動豐富,語言精煉優美,對歐洲文學和戲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他的詩集也以感情豐富、詩句絢爛而著稱,可以說莎士比亞的作品是永恆的經典。
莎士比亞戲劇的最早中譯本,是田漢的《哈孟雷特》,發表在1921年的《少年中國》雜誌上。之後,1926年張採真譯《如願》,1930年戴望舒譯《麥克倍斯》。然而,在中國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兩人:一位是朱生豪,一位是梁實秋。朱生豪從1937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至1944年先後譯有喜劇、悲劇、雜劇等31種,可惜他英年早逝,有六個歷史劇和全部詩歌沒有來得及翻譯。梁實秋1930年開始著手翻譯莎士比亞的戲劇,從1936年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他譯的莎士比亞戲劇8種,至1967年最終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並出版,共歷時37年。梁實秋是中國獨自一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第一人。
二
梁實秋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批評家、文學翻譯家。他1903年1月生於北京,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校,1923年8月赴美留學,專攻英語和英美文學。1926年夏回國於南京東南大學任教,先後任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到臺灣,先後任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教授、臺灣編譯館館長。1987年11月3日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
梁實秋平生主要有三大成就:一是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他出版的散文、小品、雜文集多達20多種;二是編纂英漢詞典,他編寫了30多種英漢字典、詞典及英文教科書;三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這也是耗時最長、用精力最大的一項工程。可以說梁實秋不愧為一代文學大師、翻譯大師。然而,新中國成立後,梁實秋的作品並沒有在內地繼續出版,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生的文學論爭,是在左翼作家和右翼作家之間展開的,而梁實秋是當時的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現代評論派的成員。1928年《新月》雜誌在上海創刊,梁實秋發表文章,提出文學無階級性,魯迅和其他左翼作家多次撰文與之論戰。抗日戰爭爆發後,梁實秋隻身南下,在重慶《中央日報》編輯副刊,提出文學可以與抗戰無關的主張,受到了進步作家的批評。兩次論爭之後,梁實秋在革命陣營和進步人士中的名聲不大好。
1948年冬,梁實秋經過痛苦的抉擇後作出了眾所周知的選擇。他幾經周折,輾轉到香港,翌年6月到臺灣。
解放後,梁實秋的名字是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聯絡在一起的,儘管梁實秋翻譯和出版莎士比亞的戲劇都比朱生豪早,但梁實秋的譯本並沒有在內地流傳。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共12卷,收莎士比亞31部戲劇,此後內地一直沿用這個譯本。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以朱生豪譯本為基礎,經方平等人補譯,出版了《莎士比亞全集》11卷,所收劇目37部,現在流行的就是這個版本。然而,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不僅歷時長、工程大,而且尚有鮮為人知的奇特經歷。
三
梁實秋在晚年回顧他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經歷時說:“使我能於斷斷續續30餘年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者,有三個人:胡先生、我的父親、我的妻子。”
其實,翻譯莎翁的劇作不是梁實秋個人的選擇,而是胡適先生的倡導。正由於胡適先生的倡導合乎梁實秋讀第一流書的主張,才使得梁實秋接受了這個挑戰。1930年,任職於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翻譯委員會的胡適,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計劃。胡適共物色五人擔任翻譯,他們是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葉公超和梁實秋,計劃五至十年完成。對這樣一個龐大計劃,梁實秋從一開始態度就十分積極,他不僅明確答應承擔一部分任務,而且擬定了八條具體實施計劃,得到了胡適的首肯。從此,梁實秋文學實踐中極其壯麗輝煌的詩篇開始了,他個人的命運註定和偉大的莎士比亞的名字聯絡在一起,他沒有辜負胡適先生的期望,以難以置信的毅力年復一年地工作著。特別是當聞一多、徐志摩等四人臨陣退出,梁實秋便一個人把全部任務承擔起來。胡適先生對梁實秋的翻譯工作一直非常關心,有一次,他赴美國開會,臨行前還帶了梁實秋剛譯完的《亨利四世》,說:“我要看看你的譯本能不能讓我一口氣讀下去。”胡適還對梁實秋說,等全集譯成之時他要舉行一個盛大的慶祝酒會。可惜,全集譯成開酒會之時胡適已經去世了。
抗戰爆發前梁實秋完成了八部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四部悲劇,四部喜劇。“七七事變”後,為了躲避日寇的通緝,梁實秋不得不逃離北京,抗戰八年間他幾乎中斷了莎翁劇作的翻譯。抗戰勝利後梁實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課餘之暇,他又把荒廢多年的莎翁劇作翻譯工作重新開始。這時父親已滿70歲,有一天,老態龍鍾的父親拄著柺杖走進梁實秋的書房,問莎劇譯成多少,梁實秋很慚愧這八年交了白卷,父親勉勵他說:“無論如何要譯完它。”一句話,說得梁實秋心頭髮熱,眼含熱淚。他說:“我就是為了他這一句話,下了決心必不負他的期望。”
梁實秋一個人承擔起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工作,在當時的情況下,一沒有穩定的環境,二沒有可查閱的資料,其翻譯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妻子程季淑給予最直接的鼓勵與支援,梁實秋不可能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妻子季淑經常詢問梁實秋一天譯了多少字,當梁實秋告訴她譯了3000多字時,她就一聲不響地翹起她的大拇指。她雖然不看梁實秋的譯稿,但很願意知道梁實秋譯的是些什麼,所以莎士比亞的幾部名劇故事季淑都相當熟悉。當梁實秋伏案不知疲倦時,季淑不時地來喊他:“起來!起來!陪我到院裡走走。”她這是讓梁實秋休息。梁實秋回憶說:“我翻譯莎氏,沒有什麼報酬可言,窮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間也很少得到鼓勵,漫漫長途中陪伴我體貼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像漫長無盡的馬拉松賽跑一樣,梁實秋在經歷了頑強拼搏之後,終於到達了終點。1967年,由梁實秋一個人獨立翻譯的莎士比亞37種劇本全部出齊。這個奇蹟極大地震撼了臺灣文化界。8月6日,臺灣的“中國文藝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中國語文學會”等團體聯合發起,在臺北舉行了300多人參加的盛大慶祝會,向為中國文化建設事業建立功勳的梁實秋致敬。當天的《中華日報》報道說梁實秋是“三喜臨門”:“一喜,37本莎翁戲劇出版了;二喜,梁實秋和他的老伴結婚40週年;三喜,他的愛女梁文薔帶著丈夫邱士耀和兩個寶寶由美國回來看公公。”
此後,梁實秋沒有鬆勁,又用一年的時間譯完了莎士比亞的三部詩集。至此,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40冊算是名副其實地完成了。
四
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第一版由臺灣遠東圖書公司1967年出版,1968年全集40冊出齊。當年出版梁實秋的譯本時轟動了整個臺灣,高中、大學、社會人士幾乎人手一本,甚至許多學校還指定其為閱讀書籍。梁實秋在翻譯出版《莎士比亞全集》過程中,與遠東圖書公司老闆浦家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約定,莎氏全集譯好後全部交給遠東,遠東出資一次買斷,所以至今《莎士比亞全集》梁譯本的版權仍歸遠東圖書公司所有。
梁實秋的中英文造詣皆首屈一指,當年臺灣中學生沒有英文教科書上課,浦家麟即找到梁實秋,請求他編寫英文教科書。梁實秋風趣地對浦家麟說:“您是食客,我是大師傅,您點什麼,我就做什麼!”因而與遠東圖書公司展開了一系列出版物的合作。
最近,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從臺灣遠東圖書公司引進版權,出版了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中英文對照版,這是梁譯本《莎士比亞全集》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首次在內地出版發行。梁譯本的最大特點為:白話散文式的風格;直譯,忠實於原文;全譯,決不刪略原文。除此之外,梁譯本還有獨到之處:一是加了註釋。莎翁作品原文常有版本的困難,晦澀難解之處很多,各種雙關語、熟語、俚語、典故也多,猥褻語也不少,梁實秋不但直譯,而且加了大量註釋,幫助讀者理解原文。二是每劇前都加了序言。序言中對該劇的版本、著作年代、故事來源、舞臺歷史、該劇的意義及批評意見等均有論述。正因為梁譯本有如此特色,廣電社出版的中英文對照版《莎士比亞全集》將會受到讀者和學界的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