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華勇家庭教育
-
2 # 學長方法論
不同意。
本人是焦慮症患者,焦慮症與抑鬱症類似,具有很多軀體症狀,不單單是一種情緒。
焦慮症需服用百憂解,賽樂特等等精神類藥物予以治療。
建議題主給予焦慮症正確認識與關注,正確區分焦慮症和焦慮情緒。
-
3 # 繆老師妙筆生花
目前的家長群體當中,普遍都有焦慮的情況出現,焦慮的根源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實際工作中,無論是學齡前孩子家長、小學生家長、中學生家長乃至大學生家長,繆老師都接觸過很多,這句話清晰的寫在大多數家長的臉上。
一、知識存量不足導致焦慮這一代孩子的家長,從小受到的多是粗放型的教養。父母本身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又忙碌於工作解決溫飽問題,所以在教養孩子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多,交給老人帶孩子的情況普遍存在,而老一輩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帶大孩子”,而不是“帶好孩子”。
在整個家族傳承的過程當中,對於科學育兒知識基本是沒有的,那又怎麼能指望這一代的家長成竹在胸,對於孩子的未來篤定且信心十足呢?
二、教育資源匱乏導致焦慮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初中到高中,最後到大學。
幼兒園有公立私立,有市級示範、省級示範。
小學階段,每個城市都有那麼幾所“重點”、“明星”小學。
中學階段,“重點”這兩個字成為籠罩在家長頭上的陰霾,揮之不去。
到了大學,“雙一流”、“985”、“211”一系列的頭銜成為擇校的標準。
我們發現,在各個階段,優勢教育資源都是有限的,不爭不搶指望餡餅突然砸到自己頭上,似乎是遙不可及的,這種壓力之下,有點焦慮不是很正常的嗎?
三、教育的指向性引發焦慮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指向性應該是讓孩子成為大寫的“人”,而不是為了一口飯去爭名逐利的小寫的“人”。
進入明星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這一路過去,我們沉澱了什麼呢?我們對於孩子,是要求成績多一點,還是要求情商高一點,是要求完成作業多一點,還是要求發揮天賦多一點呢?你又是怎麼選擇的呢?
當教育指向性變得功利,家長必然不再淡定,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學校教育成為了眾矢之的,週而復始,惡性迴圈。
看看上圖中那些純真的眼神,在多年的教育之後反而變得渾濁、呆滯,我們真的忍心嗎?
度過了K12,上完了大學。。。我們的孩子,
他們。。。丟失了好奇心,喪失了創造力,遺失了批判性!
不會溝通,羞於合作,不知同理心為何物!
那麼,這麼多年的教育,是為了什麼呢?
-
4 # 王為願
教育的焦慮古已有之,愈演愈烈,本質的原因是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過渡競爭,讓就業和生存產生太多的變數,令人目不暇接。
以全球前50的獨角獸企業的技術科技水平來看,很多技術還是普通人想象之中,他們就已經在實現。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裹挾著社會的演化,也自動駕駛為例,一定成功,多少司機和培養司機的行業煙消雲散。以資料分析為例,我們每個人彷彿是透明人生,所思所想皆被資料洞悉,毫無隱私可言。生活中,各種被服務,被營銷皆是背後演算法興風作浪。科技對於人的智力和學習能力的極致要求,決定了現實的焦慮。家長焦慮也是必然。
教育模式和規則隨著時代和技術進步也在日新月異,也加劇了不確定因素,也是家長產生焦慮的原因之一。
焦慮還基於用人單位對於頂尖人才的需求,企業真正需要技術大牛,一般人才滿足不了發展創新的需要,。
另外,基礎服務型人才的科技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更多獨立院校專業機構性調整的結果就可以看出問題。
許多家長雖然在孩子培養上傾其所能,不僅僅是金錢,更是時間和精力,但由於並不擅長,缺乏專業努力,反倒的越使勁越發現與初衷南轅北轍,家長的教育能力也加劇著教育焦慮。
教育理念和技術的發展不匹配,現實教育過程中科學技術的內容比例和實踐,與實際需求脫節,離實踐比較遠也是問題之一。
-
5 # 一路向前159931557
不知孩子今後命運如何?對前途缺乏信心。造成焦慮。對下輩期望過高,把賭注壓在孩子身上,妄圖一舉改變家庭命運。從而造成自己的心急焦慮,希望孩子樣樣優秀,門門百分。從而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形成人人焦慮。這是普遍存在的。特別底層人士更多。
-
6 # 提莫影視5r0P
焦慮和焦慮症是兩種不同的形態。焦慮人人都有,而焦慮症卻不是人人都有的。
焦慮:是因為我對某件事情的不可控行為而引發的一種精神狀態。一般都會因為某種原因引發,一般持續性很短。
焦慮症:它是無緣無故引發的,沒有固定的物件或者事件。它的持續性很長,需要心理和一些藥物輔助治療。
家長普遍存在焦慮的現象。因為孩子的行為他們不可控制,比如:學習成績得好壞,有沒有早戀等。那麼這個時候引發的焦慮只是一時的行為。等孩子度過這段時間家長自然就好了。
但也有大多數家長存在焦慮症。這種行為除了孩子以外還有各種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在孩子這裡。比如:孩子考那個大學,畢業找什麼工作,找什麼物件,甚至有了孩子以後或者自己過世以後孩子應該怎麼辦等等。
暫時的焦慮我們可以緩解,可焦慮症很難緩解。也就說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杞人憂天”才引發了焦慮症!
當你出現嚴重焦慮症的時候建議你去做專業的心理治療並以藥物輔助。這裡也可以教給大家幾個小方法:
第一:睡覺當你焦慮症發作的時候就去好好的睡一覺,睡不著就冥想一下。
第二:使用森田療法森田療法就是讓你不要把焦慮症當做一種病態。也就是說不要整天想著我焦慮了,應該怎麼辦等。
第三:運動當你很累的時候自然就會放棄一切想法了
第四:帶著焦慮去生活這個和森田療法差不多,既然不能擺脫就帶著焦慮去生活,等你習慣了自然也就不焦慮了。
以上幾點朋友可以試試,但我個人認為還是需要你放棄那些不實際或者著眼於未來的想法。
掌握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去關注自己不可控的行為才是擺脫焦慮症唯一的法則!
-
7 # 教育之象
學生家長普遍都有不同的焦慮,我認為這是事實。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等理念被人們認可了。
國家的提倡,社會的倡導也在告訴人們知識的重要性。家長們有所焦慮是可以理解的。
特別是最近這些年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提高了。於是,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學有所成。
從小學開始報培訓班,拿獎項,拿證書,進各種特長班等等現象,體現著無處不在的希望,也體現了一定的內心焦慮。
特別是貧困家庭,企圖透過求學來提升家庭的經濟狀況,改變個人命運。尤其突出的表現為貸款讀書,舉全家之力,來培養一個孩子。
可惜的是,貸款讀書的孩子,一畢業,立刻承擔起還款的壓力。若是馬上不能就業,壓力又會轉嫁到家庭。
這些一直在掙扎的家庭,出路在哪裡呢?還是繼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看,對未來的迷茫與未知,立刻挑逗了我們焦慮的神經。也許,焦慮無時無刻不在。
-
8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現在的學生家長確實普遍都有焦慮的情緒。
焦慮的情緒,一方面來自於社會的現實壓力。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很多的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看到別的家長送孩子進補習班的時候,就生怕不送自己的孩子上補習班會落後,所以在焦慮和恐慌的情緒下,一般也會送自己的孩子進補習班。
家長的焦慮情緒,另一方面也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社會在高速發展,人工智慧和工業自動化將便未來20年之內70%以上的人口失業。那個時候,不僅我們家長本身都會面臨很大的就業風險,更何況我們的孩子。如果不努力學習,給他一鋪墊一個好的臺階,將來走向何方,孩子會成長為什麼樣,會是一個未知數。這些都成為困擾家長,造成家長焦慮情緒的重要原因。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是多數人正常的心理。
所以,這也是我倡導我們的家長朋友要及早發現孩子的天賦,並根據孩子的天賦,良好的規劃孩子未來的發展路徑的重要原因。當孩子的未來發展一目瞭然的時候,我們的家長就不會陷入這種極度恐慌和焦慮的情緒。
-
9 # 天問觀世界
還是一句老話,我不知道你這個普遍是怎麼得出結論的?做過市場調查還是憑空想象?
的確,有不少家長有焦慮症,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他們不懂得人生是馬拉松長跑,不是100米短跑。這類家長說穿了,有時候逼迫孩子學習,更像是為自己的面子。孩子考得好,虛榮心膨脹,恨不得親戚朋友都炫一遍。發揮失常,罵孩子不給自己爭氣,拿自個孩子和別人家的比較。
所以,你所說的焦慮,大約都是這類家長。我也遇到不少比較開明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學習處之泰然,好僅是適當肯定,發揮不好了,也不責備,鼓勵下次考好,並且認定孩子一定可以。
這些家長,在我遇到的家長中,目前也不在少數了。所以勸告題主,不要沒做調查,就肆意先入為主的下一個結論,打臉很疼的。
回覆列表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