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舞戀婷婷
-
2 # 不嚴謹的ty
碧梨在美華人氣本來就很足算是童星
只是在中國才剛得到的爆火
怎麼火起來的?
billboard榜持續第一,再加上抖音什麼的各大軟體帶節奏,一首bad guy火遍大江南北於是就都知道了
-
3 # 霸氣你奇爺
之前發的一些歌就有水花了.....ocean eyes那些,在青少年裡就小火了。然後勤唱音樂節,bad guy爆
因為這孩子真是詭異的魅力四射,令人上頭!
一臉厭世的小姑娘雖然看著霸氣側漏,但卻是個貨真價實的00後,2001年12月出生的她,其實到現在還是個未成年。一張畫風詭異、風格喪氣的專輯,一經發行,就橫掃了美國的各大音樂榜單,什麼銷量啊,播放量啊通通好到爆炸。主打歌《bad guy》更是直接登上iTunes全球榜的榜首。
碧梨其實並不是剛剛出道就一夜爆紅的新人,實際上早在2015年她就在網上釋出了個人單曲《Ocean Eyes》,2017年又發行了首張EP《don‘t smile at me》。
她喪中帶帥的音樂風格,從那時起就為她吸引來了不小的人氣。所以後面這張專輯的全球爆紅,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過別以為,她這喪氣叛逆的音樂風格的源頭,和涅槃的柯本或者早期的周杰倫類似,是由於家庭的不幸福而造成的。
恰恰相反,碧梨擁有一個非常溫馨幸福的家庭。
他們的爸媽都是創作歌手、製作人兼演員,而且他們的父母對碧梨和他哥哥做音樂這件事,可以說是全力支援。家裡不僅配有全套的錄音裝置,光鋼琴就足足有三架,而且碧梨幾乎所有的歌都是坐在哥哥床上錄的。想一想就覺得是非常有愛的畫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Ocean Eyes》這首歌的創作者就是是碧梨的親哥哥,音樂人Finneas O‘Connell。其實這本來是用來給她的舞蹈老師當舞蹈伴奏用的,後來傳到SoundCloud音樂平臺上之後,沒想到僅一週就有了8700萬的播放量。
碧梨與哥哥其實一起創作了許多非常讚的作品,而且他們倆也經常會加一些稀奇古怪的聲音放到音樂裡,比如在《bad guy》MV開頭那段嬉笑之後,有一段奇怪的吸口水的聲音,其實就是碧梨摘隱形牙套之後吸口水的聲音。
不僅在音樂上腦洞大開,在歌詞上,這孩子的腦洞也是不一般……
其他女歌手都會怎麼表達呢?
艾薇兒會唱:“Hey Hey You You I don"t like your girlfriend!”(嘿!我不喜歡你的女朋友!),標準的朋克式傲嬌。
泰勒·斯威夫特會唱:“You belong with me!You belong with me!”(你跟我在一起才是最合適的!),標準的美國大甜妞。
“I just kinda wish you were gay~”(勞資就希望你是個gay~)……標準的???這算啥???
《wish you were gay》live版
有人說,她叛逆的樣子像極了年輕時的艾薇兒。
也有人說,她的歌聽起來就像是新一代的涅槃。
還有更甚者說:“你可能錯過了17歲的艾薇兒,也錯過了17歲的泰勒·斯威夫特,但是千萬不要再錯過17歲的碧梨。”(這話八成是00後說的,要不然怎麼可能錯過艾薇兒和黴黴……)
不太瞭解她的朋友,可能會以為她人如其歌,一頭白髮,清澈的雙眼裡透漏著一股厭世的氣息,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一般。
但是!實際上,碧梨是個徹頭徹尾的沙雕女孩……
甚至可以說歌有多好聽,人就有多沙雕。
翻開她的社交媒體,你會看到看到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沙雕表情和沙雕影片。
我真心建議廣大聽眾,聽她的歌就一定要看她的沙雕表情或者沙雕影片,用沙雕的快樂中和掉她歌裡的喪氣感。內服外用,效果更佳。
不過正是因為碧梨平時的沙雕樣子和MV、舞臺上的喪帥人設反差實在太大,所以開始有人覺得碧梨太裝,太假。
還有人說她就是美國那種low爆的快手網紅,只有村裡的傻孩子才喜歡她。而且到處商演,太過商業化。如果是真性情的藝術家,就不應該如此撈錢……布拉布拉……
我覺得這事得從三方面說起:
第一點:為什麼覺得碧梨假,太裝?
碧梨實際上是00後叛逆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像是曾經的涅槃、槍花、皇后這些搖滾樂隊一樣。
像BBC拍攝的關於槍炮與玫瑰樂隊的紀錄片,片名就叫《世界最危險的樂隊》,原因就在於他們這群人太過於頹廢,音樂也太過於叛逆,所以當時人普遍認為這些樂隊對於青少年而言是毫無益處的。
涅槃就更不用說了,柯本自殺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因為無法接受世人對他音樂的批評。
碧梨和這些叛逆的老前輩當然不能相提並論,slash差不多都能當碧梨的爺爺了。
換句話說,這兩代人的叛逆本來就不一樣。像槍花、涅槃,他們這一代人的叛逆,實際上更接近於一種自我毀滅。槍花最經典的專輯名字就叫《Appetite for Destruction(毀滅慾望)》。
這種自我毀滅的慾望,其實是一種時代背景下形成特殊產物,想要複製是不可能的。
slash他們的父輩們基本上生活在美國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嬉皮士運動中,他們一直想要掙脫老一輩人陳舊的約束,所以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反傳統意識,而他們父輩們這種反傳統的意識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幼的slash這一代人。
等到slash這一代搖滾樂手長大的時候,這種反傳統的嬉皮士精神已經變本加厲,再加上當時有不少傳說都認為2000年就是世界末日,這就更加刺激了年輕人叛逆精神的野蠻生長。
以至於,最後,這種叛逆的意識,逐漸開始出現自我毀滅的傾向。
反觀碧梨,她就是一個幸福成長的00後小姑娘,也沒有什麼根深蒂固的自我毀滅情結。而且這一代人的叛逆精神和上一代大相徑庭,並沒有那種像搖滾一樣激烈的爆發,反而是一種近乎自閉、沉默的“喪文化”。
所謂的“喪”就是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對什麼都不抱有希望。
為什麼會興起這樣的思潮呢?
碧梨用那種有氣無力的唱法,配合著詭異怪誕的音樂風格,恰好就突顯了這種“啥都無所謂”的“喪文化”。
誇張點說,難道那些老一代的搖滾樂手就完全表裡如一嗎?一天24小時都在憤怒,都在叛逆,都在自我毀滅嗎?他們在舞臺上就沒有表演的成分嗎?他們平時就沒有開開心心瞎扯瞎玩的時候嗎?死亡金屬的樂手,難道最後都要把自己搞死才算是真性情?
音樂,是一種表達,任何人都可以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任何內容,只是每個人對於音樂的理解不同罷了,何來真假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