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八角角

    以形勢看,魏對蜀吳有三塊主戰場,西則是漢中,中則是荊州,東為合肥,三國大部兵力部署於此。東西相對峙,關羽北伐,曹魏極為被動,東西皆觀中路形勢而磨刀霍霍,倘若關羽勝,東西必動,再大的王國也受不了烽煙四起,何況是尚未完全安穩的割據政權,若功成,曹操必挫筋骨~但關羽敗了……

  • 2 # 渭城朝雨憶傾城

    因為劉備剛剛經歷漢中大戰,消耗巨大,關羽又是突然發兵北伐攻打曹操,劉備還沒有來的及派援軍,曹操已經聯合孫權前面夾擊關羽,最終關羽只有孤軍奮戰,功敗垂成。

  • 3 # 從前1那些事兒

    劉備和諸葛亮等人都在忙活漢中,這也是劉備信得過他這兄弟,把荊州的事情 都託付給關羽了。

    若不是關羽敗走麥城太過尷尬。按他關羽本來的打算,是憑藉襄樊之戰的功績 揚名天下的。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何等的功績。

  • 4 # 四川達州人

    漢中戰役中,劉備花費了太多精力,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堅壘而不與曹操決戰,最終逼迫曹操撤退,所以此時的劉備還需要修整,根本無法支援關羽北伐。唯一能夠做的就算藉機派劉封孟達佔領房城上庸,但劉封兵力不足,安撫壓制申家兄弟都很勉強,無力支援關羽。

  • 5 # 熱愛歷史的同學

    關羽北伐,成了獨角戲,自我感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關羽在先前就把最大盟友孫權得罪的差不多了。

    孫權派人去給兒子求親,不同意就罷了,還碰了一鼻子灰。孫權也派人去要了幾次荊州,都被關羽冷面相對。這外交處理的很不到位。

    其次,隊友,劉封、孟達,平時也不是很受關羽待見。

    劉封因為立儲一事,對關羽之流有所成見。關羽也看他們,或有或無,完全不當一回事。以至於,後面,兵敗,兩人都不願意稍微拉一把。

    第三,成都方面,大部分部隊,駐守漢中一帶。

    防範曹操,無力抽調協助關羽北伐。而且,即使派軍支援,西川距離荊州、襄樊一帶,也非幾日可達。又不是現代,飛機一會空降就到。

  • 6 # 義明54

    關羽平生只重三個人;劉備丶曹操、諸葛亮,其他人在他心中都是草介,心胸非常高傲,諸葛亮讓他守荊州時就意憂隱現,臨別時特別關照送他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後來他還是沒把八個字放在心上,造成失荊州、走麥城,蜀國從此走向衰敗都是關羽之失所至。

  • 7 # 霜露既降

    一是劉備集團,劉備集團剛剛經歷了漢中之戰,智取漢中,並進位漢中王,此時劉備的勢力範圍達到最大,此時由魏延總督兵馬,守禦東川、漢中,以防曹操西進,各地守軍一者不可擅離相幫,二者道途遙遠,遠水難解近渴

    二是孫權集團,諸葛亮離開荊州時,曾讓關羽“東和孫權,北據曹操”,切不可分兵據之,然而關羽傲慢,藐視江東諸將,江東本早已想奪取荊州,此時,曹操用司馬懿之計,一起夾擊關羽,因此,關羽丟失了江東最大的盟友,反而被呂蒙白衣渡江,奪了老巢

    三是關羽軍中的內部問題,一來是出征之前先杖打傅士仁、糜芳,出師之前就埋下隱患,二來,由於關羽素日裡瞧不起劉封,以至於戰時不出兵相幫

  • 8 # 十八星座

    關羽北伐忘亮節度,東和孫權,,其實從龐統身死涪城就已經決定了荊州必失,因為羽生性傲慢,素看不起江東孫吳,就連權求婚,如此加強政治聯糸的機會也被粗暴拒絕,好歹權也是一方諸侯而且勢力強大,本應主動,卻拒之千里,說明羽無大局觀念,但作為一個父親來說無可厚非,不能以女兒婚姻來作政治聯姻。

    第二,劉備諸葛亮戰略失誤,沒有認識到荊州重要和孫劉聯盟的脆弱性,而讓荊州孤軍作戰,而應占漢中後支援荊州,

    第三,關羽甴於性格問題與諸將關糸不睦,如與劉封孟達,又與馬超比試,又說黃忠不配作五虎將,只有徐晃,張遼好點,所以有獨孤求敗的惑覺,

    所以關羽只好孤軍作戰而身死了,但國關羽忠義,又武藝高強所以封神了

  • 9 # 法治強國2

    關羽首先拒絕孫權的聯姻也就失去了東吳這個盟友!其次按當時蜀國綜合國力及荊州的兵力不易北伐!憑關羽的能力守住荊州是可行的!

  • 10 # 徽南城意

    “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代劉備集團的重要轉折點,也是關羽一生的終點。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前,劉備集團佔據著東、西兩川,半個荊州。勢力雖然還不至於壓倒北方的曹魏,但是藉助著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加上劉備集團漢中大戰之後士氣旺盛,在魏、蜀、吳三方中並不處於弱勢。

    大意失荊州

    然而在荊州丟失之後,劉備集團基本上喪失了積累多年的優勢,夷陵之戰後,更是徹底淪為魏、蜀、吳中最弱的一方。雖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對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進行了記載,但是僅僅用“大意”就解釋一切顯然是不科學的。荊州的丟失實際上是劉備集團登峰造極之後,沒有及時轉變對外政策的重大失誤造成的,而這一切的起點都開始於關羽率領荊州軍隊北伐曹魏。

    關羽畫像

    復興漢室是劉備在亂世割據一方的最大號召力,北伐曹魏也是他一生中最後的遺願。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對於未來的設想也有明確的計劃與步驟。漢中大戰之後,劉備擁有半個荊州,漢中與益州,以及上庸,初步實現了第一步的計劃。這個時候劉備應該東和孫權,南撫蠻夷,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一旦天下有變,則讓上將(關羽)提荊州兵北伐宛城與洛陽,而劉備率軍翻越秦嶺北伐長安,如此漢室可興。

    隆中對

    然而不知道出了什麼差錯,劉備集團在勢力達到頂峰之時,原定的北伐計劃卻突然發生了改變。關羽單獨率領荊州軍隊北伐中原,最終後路被孫權偷襲,不僅丟失了荊州(南郡)等地,也兵敗被殺。在他兵敗被殺之前,身在益州的主公劉備既沒有帶兵從漢中北伐,也沒有派遣軍隊支援荊州。

    漢中大戰之後的三國形勢

    按照隆中對中的計劃,要等到天下有變時才可以主動攻擊曹魏,並沒有說佔據了益州和漢中之後,馬上就可以開始北伐。畢竟北方的曹魏勢力依舊很強,而劉備新佔領的西川還需要消化和吸收,東邊的孫權說到底也不會坐視劉備的不斷強大。不過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劉備集團在勢力達到頂峰時,沒有選擇休養生息,而是立刻就選擇了繼續攻擊。

    司馬懿獻計聯合東吳夾擊荊州

    襄樊戰役爆發的起因是因為曹魏看出孫劉聯盟存在矛盾,有意聯合孫權夾擊荊州,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命令關羽率先攻擊襄陽和樊城,讓曹魏膽寒之後,孫權就不敢輕易出兵。這樣的計劃雖說也不無道理,但是劉備完全可以選擇好言安撫孫權,繼續維持孫劉聯盟。畢竟孫權也是一代雄主,不可能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不到萬不得已之際也不可能率先撕毀盟約,失信於天下。

    襄樊之戰

    既然要率先討伐曹魏,劉備與諸葛亮就應該為關羽的北伐做好支援。要麼派兵從蜀中北伐長安,牽制曹魏主力,要麼派兵支援荊州,確保關羽兵力充足,萬無一失。但是劉備卻在知曉關羽會發動襄陽和樊城戰役,也明知東吳時刻都在覬覦荊州的情況下,既沒有派兵牽制曹軍,也沒有派兵支援荊州,坐視關羽面臨著一挑二的困境,最終關羽腹背受敵,丟失了荊州。一場復興漢室的重頭戲變成了關羽的獨角戲,也成為了他在舞臺上最後的謝幕演出。

    諸葛亮臨行前囑咐“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當然了,關羽自身的傲慢也間接上造成了他的失敗。他蔑視江東眾多文武官員,開口閉口稱“江東鼠輩”,甚至於在孫權希望聯合劉備共同對付北方的曹操,並且有意與關羽聯姻的時候,關羽不但沒有答應聯姻,還侮辱了使者,這一舉措促使著孫權最終下定決心與曹操一起聯手拿下荊州。呂蒙在陸遜的建議下,偽裝生病隱退,麻痺了關羽,然後白衣渡江,襲擊了荊州。

    呂蒙白衣渡江

    總的來說,荊州的丟失的直接原因是關羽的指揮不當造成的,他的剛愎自用造成了手下將領的叛變,加劇了形勢的惡化,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劉備與諸葛亮下令荊州軍北伐曹魏,卻又莫名其妙的袖手旁觀是根本原因。隨著關羽的戰死和荊州的丟失,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最終形成,冥冥之中不僅左右的蜀漢的命運,也使得再次統一天下的機遇被北方的曹魏牢牢抓住。而關羽北伐的這場獨角戲也成為了試圖中興的大漢王朝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

  • 11 # 難得浮生閒半日

    關羽在荊州失敗的原因分析

    關羽的綜合實力(指揮、訓練、智謀、行政)應該還是很強的。原因很簡單,曹操有家族親人支撐,孫權有江東士族支撐,劉備起家時手下沒幾個人,軍事上就靠張飛、關羽支撐。

    這相當於在某個行業開公司。曹操和孫權起步就資金雄厚、團隊紮實。劉備從小規模納稅人皮包公司做起。一步步在嚴酷的市場競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在此期間行業龍頭袁紹被擊垮,優秀企業袁術妄圖獨佔未來市場被擊垮,外來市場巨鱷董卓被本地行業協會擊垮,百年老店的劉表固步不前被擊垮,不思進取固守本地市場的劉璋、張魯被擊垮。皮包公司起步的劉備居然在此期間左右逢源,隨時調整公司發展方向,最終成功的躋身行業三巨頭之一。

    劉備這個企業的成功,前期簡雍、陳登等於是公司內部的後勤、財務;關羽、張飛是公司外部拼市場的業務員。諸葛亮是後期公司為了集團化發展外聘的CEO。

    關羽在常年的市場拼殺中,不僅為公司的發展立下了大功,而且更難得的是無論在公司如何艱難的時候如終忠心不二。

    在公司成長壯大集團化後,關羽被提升為蜀漢集團最重要的荊州分公司總經理。在這個任上,關羽未能貫徹新任CEO諸葛亮穩紮穩打的戰略意圖,繼續搞當年幹業務時敢打敢拼的那一套。結果四處出擊,最終在荊州這塊市場惹火了關係良好的東吳集團以及行業龍頭曹魏集團。也因此為後來蜀漢集團喪失荊州市場埋下了伏筆。

    荊州市場的丟失是關羽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究其原因就是關羽對自身實力的高估,從而導致了對市場走勢的錯誤判斷。

    任何人在職務轉換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當前職務應該做好的事有個準確認識。

    (

  • 12 # 福樂緣475

    關羽,關老爺個人英雄主義過重,根本不會體諒下屬。用現代戰場分析是不懂得協同作戰,自由散打,下屬對關羽口是心非,所以才會出獨角戲!!可悲。

  • 13 # 意識物理學

    我發覺歷史上的人都被矇蔽了,關羽提前發起北伐戰爭,不待西線劉備做好準備以配合,終於導致巨大的失敗,不但失了荊襄九郡,更失了三國首將關羽,非但如此,關羽被殺導致了整個三國的大動盪和大洗牌,因為此後爆發了一系列的歷史性事件,關羽死後,東吳失了大帥呂蒙,導致東吳降魏,同時魏國死了曹操,漢朝被曹丕所滅,曹丕稱帝,劉備稱帝,張飛被殺,劉備徵吳,吳蜀自此失和,隨後劉備戰敗,迅即暴斃,魏伐吳,這才轉入和平狀態,三足鼎立正式形成,歷史才真正進入三國時代。

    而這個大變局都是關羽被殺引起的,而關羽被殺又是其提前北伐導致的,那麼關羽為什麼要提前北伐呢?如果再等一段時間,約好西川劉備,東吳孫權,三路同時進兵,豈不是好?就算孫權不聽劉備的,但趁火打劫,奪佔土地他不會拒絕,如同他不拒絕偷襲荊州一樣。其實,這裡邊有個驚天大陰謀,誰也沒有看出來。

    這個陰謀就是”魏吳合謀,攻擊荊州“,也就是魏國幫助吳國奪取荊州,以此破解孫劉聯盟,一旦吳國奪了荊襄之地,那接下來吳蜀之間,勢必一場大戰,事實也正是如此。如此一來,魏國就十分安全了,不然,劉備集團風頭太盛,剛剛在漢中擊敗曹操,其勢不可擋,當時形勢對魏國極其不利,一旦劉備兩路北伐,或是聯合東吳三路北伐,則曹魏就岌岌可危了。

    這個戰略是司馬懿提出來的,他感到本國非常危急,就向曹操建議,可以暗中聯合東吳,助其奪回荊州,因為赤壁之戰之後,所有的好處都讓劉備一人獨佔,他佔了好幾個省,而孫權什麼也沒有撈到,而曹操又失了漢中,雙方恨的劉備發癢,可又不敢輕舉妄動,孫權是不敢同時得罪兩家,而曹操是幹不過人家,如果此時由魏國發起進攻,誘使關羽出戰,然後詐敗,將關羽大軍引離荊州,造成荊州空虛,那時再令東吳襲荊州三鎮,那時,再把訊息告訴關羽,關羽必然回救,再令東吳設伏,前後夾擊,關羽必亡,那時,魏國去了一個心頭大患,吳蜀失和,少不了一場大戰,那時,魏國可作壁上觀。

    曹操連日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可行性,最後終於付諸實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帶來了歷史性的鉅變,孫權集團一開始不敢接招,怕中詭計,但當曹仁把關羽引出去以後,襲取荊州已經十分容易了,這麼大的一塊肉人家送上門,孫權還是動手了,雖然,關羽深知孫權覬覦荊襄已久,所以設了烽火臺以防範,但他做夢也想不到,吳魏聯手,把自己做了,而司馬懿的這一招陰的很,不但當時劉備集團沒有想到,孫權集團也沒有想到,真是一招鮮,吃遍天。

    孫權早就想取荊州,曹操是自己打跑的,憑什麼荊州讓劉備佔了?一直時時機不成熟,雖然表面上與劉備集團保持友好關係,內心恨的要命,經常派諸葛瑾過江打探訊息,實是心懷叵測,關羽當然明白,所以對吳使總是面冷詞橫,有一次東吳假意提親,要關羽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關羽竟然說:虎女不嫁犬子。說明關羽這個人太表面化,其實表面上再客氣那也是假的,只有要荊州才是真的。

    司馬懿之所以能得天下,說明他確實有高觀點,就他這一計帶來的歷史鉅變,比隆中對更大,這一計把蜀國幾乎打回原型,只有區區兩川之地,而東吳為了對附劉備,稱臣於曹丕,而一直不敢廢漢的曹操,也在此後廢漢自立,成了真正的大統。

  • 14 # 亭殿閣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

    隆中對提到北伐最重要的兩大先決條件是跨有荊、益和天下有變,另外兩大輔助條件是東和孫權和二路分兵,可是關羽北伐之時,這四大條件實際上沒有一條實現,關羽北伐實則時候未到。

    首先說跨有荊、益

    事實上劉備從未佔據荊州全境,湘水劃界以後,荊州七郡中,劉備集團僅僅擁有南郡的一部分(江陵)、 零陵郡、 武陵郡,南郡的另一部分(襄陽)、南陽郡(皖城)依舊掌握在曹操手上,孫權則佔有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跨有荊益要求的是整個荊州,而不僅僅是這一部分荊州。劉備集團想要真正跨有荊益,還得從孫權手上得到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從曹操手上奪取襄陽地區和南陽郡。關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隻派出一部分兵力騷擾曹操,與曹操打小規模區域性戰爭,慢慢蠶食襄陽,從而佔據整個南郡,進而繼續蠶食南陽郡,步步為營的逐漸將曹操勢力趕出荊州。而不該急功近利,用關羽集團的全部力量去全面北伐。

    另一個條件是天下有變

    即曹操集團內部出現動亂或者其他重大危機讓劉備集團得以有機可乘。可是曹操集團當時政治局勢非常穩定,並未出現動亂,並且曹操已經一舉平定了威脅後方的馬超韓遂等西涼勢力,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國力,其實力比起赤壁之戰時的曹操更加強大。漢末十四州,曹魏獨佔十州多(司隸、兗州、豫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幷州、雍州、涼州、荊州北部),劉備僅僅佔據一州多(益州、荊州西部),孫權僅僅佔據二州多(荊州東部、揚州、交州)。如果天下未變,孫權和劉備即使合二為一,也不是曹操的對手。

    第三個條件是東和孫權

    劉備集團想要“跨有荊、益”,孫權集團卻想“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孫劉雙方都覬覦荊州這塊蛋糕。因為荊州之爭,劉備和孫權已經多次發生衝突。在孫權索要荊州無果以後,直接派遣呂蒙奪取了荊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劉備聞訊親自從成都趕來江陵,雙方一度兵戎相見。因為曹操一舉收降張魯,平定漢中。面臨曹操的威脅,劉備倉促與孫權和談。雙方約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湘水以西的南郡、 零陵郡、 武陵郡歸劉備,湘水以東的長沙郡、桂陽郡、江夏郡歸孫權,史稱湘水之盟。但是,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本來就已經被呂蒙佔據,憑藉劉備當時的實力根本無力收復。而且劉備是因為害怕曹操入侵益州,才不得不與孫權和談。

    在這種情況下的湘水之盟,結果居然是孫權主動歸還了之前奪取的零陵郡換劉備撤兵,而且對於孫權集團最重要的戰略地位最高的南郡,依然掌握在劉備手上。呂蒙當然不服氣了,明明是劉備有求於我們,卻將到手的肥肉拱手相讓,簡直是城下之盟,這也為呂蒙日後白衣渡江,襲取江陵,埋下了伏筆。所以說湘水之盟,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的矛盾。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此時已經產生了很深的裂痕,不再是同心協力對抗曹操的孫劉聯盟了。而且關羽性格高傲,輕視東吳。把孫權集團當成劉備集團的小弟使喚,使得孫劉聯盟的裂痕越來越深,更加無法縫合了。孫劉聯盟此時已經名存實亡,東和孫權已經成為一句空談。

    最後一個條件是二路分兵

    隆中對提出了荊州、益州協同北伐,兵分二路出擊的戰術,可是關羽沒有等劉備親自出擊秦川,就貿然出兵北伐了。而劉備之所以沒有在關羽北伐之時出兵響應,是因為劉備集團當時已經無力出擊秦川了。漢中之站雖然以劉備的勝利結束,但是劉備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奪取漢中,整個益州“男子當運,女子當戰”,可以說是竭盡全力才打下來的。此時益州兵疲馬困,急需休養生息,無力北伐,因此北伐就成了關羽一個人的獨角戲了,其實關羽本來應該再等等,等益州那邊恢復元氣以後再北伐的。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 15 # 鯤鵬國學

    劉備取得了益州漢中,封了漢中王,關羽成了五虎上將之首,但是他除了守荊州外整個取西川的過程中他沒有什麼功績,再加上諸葛亮隆中對中若使一大將北伐,天下可定功業可成!

    關羽覺得,北伐的時間到了,也到了他立功的時間了!於是他發動了樊城之戰,一切都太順了,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為了避其鋒芒,都要遷都了,可見關羽的攻勢多強大!後來魏國聯合孫權,呂蒙白衣渡江,得到了關羽的荊州,也是孫權夢寐以求的荊州!兩方夾擊,非常快的,關羽敗走麥城,孫權很清楚,關羽不可能投降的,之前孫權丟擲橄欖枝的時候要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關羽說,虎女豈能嫁犬子,搞得孫權太狠他了,自己低眉下氣的和你結交你不同意還罵我!那麼孫權俘獲關羽之時就是關羽死亡之時!關羽沒有很好的理解透聯吳抗曹的戰略!否則他也不會與孫權結仇了!他感覺他是荊州一霸了,尤其威震華夏之時,春風得意志得意滿,爽透了!

    孫權殺害關羽後,他也不願意得罪劉備,把關羽的頭顱送給了曹操,曹操也不是傻子!為關羽鄭重發喪製作了一個木頭的身體!喪事規格很高!

    一切都太快,關羽死亡的訊息到了劉備那裡的時候已經一個多月了!關羽大勝威震華夏之時,到關羽死亡還不到一個月,劉備根本來不及派兵甚至得不到訊息!

    劉備得到訊息後,他知道為時已晚,內部事情還沒有完全搞定!

    但是他很清楚,荊州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三國必爭之地,怎麼形容都不為過!也是向北北伐的最好根據地,西路蜀道太難,難於上青天。看看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經歷就知道了!諸葛亮的死結就是糧草運輸問題,每次都鎩羽而歸,被司馬懿拖死!耗死!所以必須把荊州搶回來!第二年的時候,親率大軍徵孫權,多荊州,也是為關羽報仇!名義上也是報仇!實則就是奪取荊州!

    關羽唱獨角戲的原因一是因為前期太順了,威震華夏到兵敗麥城太快了!

    原因二就是關羽錯誤的估計了形勢,立功心切!沒有立功是他的心病!攻打馬超時他要去,打黃忠時他要去,對於武將沒有立功是最大的問題,他很清楚!

    原因三,就是前期太順,劉備沒有想著支援,而且劉備此時最需要的就是穩定西川,穩定民心,穩定西川本土勢力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大臣上朝,唐朝坐、宋朝站,為何到清朝卻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