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硯邊四十年

    其實不復雜,要通曉書法史,理論上先讀懂巜書譜》。字帖先學一家打進去、吃透,然後再慢慢拓展開來,不要被海量字帖選花了眼,否則貪多嚼不爛。當然,最好有一個好老師引導。

  • 2 # 幽幽雲中君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要臨摹字帖。

    為的就是透過模仿最後創新。

    所以我們在模仿階段要儘可能多的學習這個字帖原主人的一些書畫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多多瞭解,有關於字帖的一些學習方法了。

  • 3 # 村長85237257

    想成為書法家的人得有天份,與臨貼關係不大,看看明白咋回事就好;想寫字好看的人照著貼多臨多練,以後下筆不至於太沒底;

    有什麼捷徑?這世界有什麼事是有捷徑的?

  • 4 # 美到老

    書法學習絕無捷徑可走。如果說有簡單的方法那就是老實臨摹帖。

    這裡必須搞清楚什麼是臨摹,臨:就是照著字帖寫。摹就是用一張透明度較高的紙覆在字帖上寫。摹是低階階段,臨是較高階階段。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讀帖。就是看字帖體會,然後創作。這是高階階段。書法學習必然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稍有成就。

  • 5 # 子衿書法

    臨摹字帖為什麼學問很多?因為裡面的學問多,懂得越多的人,取得的成就越大,知道的少,便徒費其功,不能成事。

    學習書法你要尋找簡單的方法,我給你打個比方,就如製作傢俱一樣。花的工夫越深,製作出來的傢俱越精美。製作傢俱有簡單的方法嗎?當然有。木板一拼,釘子釘上去就可以,保證能用。至於精緻美觀,與此無關 。書法你又不想付出時間去練習,還嫌臨帖的規矩多,還想把這寫的漂亮,只有一個辦法:做夢。

    本來應該把臨帖的方法寫出來,但與你的所問不相符合。你問的是簡單的方法,並沒有問臨帖的方法。所以只能在簡單的方法上讓你認識清楚,書法沒有捷徑。那些書法速成班,除了把你的錢從你的口袋轉移到他的口袋外,誰要是能在二十幾天把字練好,世上就不存在“書法家”了。

    書法是手上的技能與大腦的構築思維的綜合藝能。有技能,但缺乏組構思維,只能照著他人的字形寫。這是字奴。有想法,但手上的能力達不到,想了也是白想。手上的能力需要每天都要練習。如果不練習,你即便三十年,四十年的功底,停止兩年試試看,所有的功底都將化為烏有。更不要說還在門外的人,想尋找一勞永逸的學書方法,其可得乎!

  • 6 # 樂享齋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可以說古時候的那些貼就是書法的武功秘籍,只要能掌握這些帖的精髓,那書法自然就不會差到哪裡去,甚至可以說是非常不錯。

    學習書法臨帖需要認真,必須要對古帖有著非常好的認識,才能夠更好的去臨,那樣寫出來的才是更好的字。

    臨帖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老老實實的去寫,不要想著自己如何去創造,而是想著如何寫的更像。

  • 7 # 大牛兒牛兒

    很多都成了大師級別的人也會臨摹字帖,這是為什麼,應為我們臨摹的字帖都是出自名人之手,都富含了很深的文化,要想更好的瞭解所以要從臨摹開始一點一點的瞭解這個人的文化特性,只有真正想我了其中的內涵才能讓我們更上一層樓。

  • 8 # 丁毅書畫工作一室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精讀精臨。

    "察之尚精,擬之貴似"!

    但這需要有一定的書法知識,否則便不會讀帖,於是便盲目臨帖,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臨摹字帖需要老師!

  • 9 # 三楚遺老yqy160425

    有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用做,一心一意凝神屏氣地對著帖子反覆揣摩反覆練習,等到寫爛的筆頭堆積成冢、洗筆的池塘達到“我家洗筆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境界,那麼,你什麼都不用做,輕鬆成為書法家。

  • 10 # 知遠行者

    臨摹字帖是寫好毛筆字的不二法門!個人認為臨帖要做到以下幾點:1.選好適合自己的字帖,一般為楷書或隸書,初學者一般不宜選行書或草書,否則事倍功半。2.在臨帖時要多思考,揣摩間架結構和用筆等。3.要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沒多大效果的。

  • 11 # 書法界裡的吳彥祖

    大家好,我是雲曦書齋。

    關於在學習書法在臨帖過程中是否有捷徑可以走?我個人觀點是沒有。或者說學習書法最大的捷徑就是臨帖。

    之前我也提出過相關的觀點,我說學習書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臨帖,盲目創作容易寫成江湖體,我也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反駁,他們反駁我說王羲之臨的是誰的帖?第一任書法家臨的是誰的帖?其實他們的反駁也不無道理。但是我只想說,第一任書法家或者是王羲之他們也是長期摸索過後才有的這樣的成就,他們的摸索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學習書法的經驗,你的意思是你盲目創作能自成一體能超越王羲之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的,因為毛筆是古代的寫字工具,而現在寫毛筆的人都很少見,況且你還需要每天工作,利用這點閒暇的時間來超越第一書聖的機率是微乎可微的。所以我認為學習書法最好的捷徑就是臨帖。

  • 12 # 老跨鬥

    有非常簡單方法,老簡單了。

    1、你每天扎馬步。

    2、你每天打沙袋。

    時間久了以後

    那些花拳秀腿如果打你、推你、踢你

    你如松、如鍾!

    你不出手則己

    一旦出手打他

    保證一拳下去讓他躺半個月

    學習書法也如此

    每天不多寫

    初學

    一天就一個基本筆畫

    弄明白再二

    以後

    一天五個字以內的臨帖

    不多寫

    五個字的筆畫、結構整明白了就行

  • 1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據我所知,古代流傳下來的臨摹方法有十餘種,例如: 單勾法、雙勾法、填勾法、晌拓法、摹寫法、描寫法、對臨法、意臨法、背臨法、劃空法……每一種方法都有不同的功能與用途。遺憾的是,書法資料中只表述了簡單的概念,具體用在哪個步驟,怎麼操作,沒有詳細的解讀。

    由於過去沒有系統的、完整的訓練程式作準繩,哪個訓練環節想解決什麼問題,應該用什麼筆搭配什麼紙練習,以及筆法動作是怎樣的?沒有演示範例。人們只能憑自己的理解有選擇性的使用上述某些方法。比如,當今書法界,初學者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採用對臨法,也就是照著字帖寫,而使用其它方法的人很少。以至於一個帖,臨了很長時間也寫不像,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以上,甚至幾年、十幾年。其中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對上述方法不瞭解、不會用。另一方面,嫌麻煩,圖省事兒,殊不知,當時嫌麻煩,卻埋下了諸多隱患,導致問題層出不窮不知所措。

    鑑於此,我把訓練方法作為課題,用多年精力與時間研究發明了〈潘氏分步摹臨法〉。將上述十餘種方法臨結在一起,重新配置,變成一個大方法——分步摹臨法。

    該方法大意是: 摹寫、臨寫同步實施,平行推進,省去了多種操作方法交替使用的麻煩,徹底解決了單純對臨法寫不像、進展慢、週期長等問題……

    總之,目前為止,〈潘氏分步摹臨法〉是最簡單的,也是效果非常好的。請看一下示意圖:

    乍一看,似乎挺麻煩的,其實,整個訓練全過程只需60小時。最大的優點是,保證不走錯路,直接步入正軌。

    我的主導思想是,把常規的技法訓練過程分成一個個小碎片,等於把難度降解到最低限,相當於變成階梯。這種工藝流程式的訓練模式,每一個步驟之間,彼此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並且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技術指標,針對性非常強。

    希望初學者朋友不妨試一試。諸多原因所限,無法在此展開詳細闡述。

  • 14 # 翰墨書道

    臨摹字帖確實有很多的學問和技巧。但沒有簡單的方法,有簡單的方法也不要用,因為在臨摹練習過程中,要下笨功夫比巧功夫學到的東西可能會更多。比如說描紅相對與對臨就簡單一些,描紅時機械的、被動的、甚至說是填鴨子式的學習,自己根本就不理解,做不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臨摹實際上是即簡單又複雜的,簡單就是照著範字比葫蘆畫瓢,複雜則是要做到惟妙惟肖、形神俱似,必須致廣大盡精微,主要是書法的博大精深。做到臨摹的精準並達到背臨以及學以致用、融會貫通、變化出新,箇中門道就複雜了。這就貫穿整個書法的臨摹學習全過程的知識與臨摹實踐的練習。有執筆和毛筆的知識,也運筆用筆的問題,有點畫技法的問題,還有就是讀帖的問題。我們知道,臨摹學習書法字帖中的範字,就必須先做到胸有成竹,就要透過讀帖來實現。讀帖的境界,往往決定著臨摹練習者對原帖理解的深度如何,讀帖的技巧如何。善於讀帖,在掌握表現技法的基礎,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了。這就像我們要去某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了路線圖,就會避免繞許多的彎路以最優點路線到達。讀帖在我們臨摹練習的過程中就起到一個線路圖的作用。更可貴的是,讀帖在臨摹過程中,還能夠透過比較分析式的對臨,發現自己的不足已經臨摹作品中的問題。臨摹練習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因為對於書法的臨摹練習來說,簡單,就意味著學不到技法和掌握書法範字的字形。

  • 15 # 峰源書藝

    臨摹字帖確實學問很多,如果用簡單的方法,那就臨不好,也學不成。臨我們可以用描紅的方式,描紅的方式也必須認真讀帖。在填充空白時切記不能夠塗鴉,要按字帖的筆意和筆法,認真一筆一畫的書寫。所謂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旁邊,認真的摹寫。背臨則要記住筆法和字型,認真進行書寫,無論是楷書新書草書都要認真的寫,大書法家們在作草書的時候做草也如作楷。

    臨帖的方法很多,我列舉幾種臨摹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選擇試用一下。

    首先在沒有紙筆的情況下,在工作休息時,在火車的途中,我們可以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著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就這種方法往往是加深對執筆手感運筆急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也是古人創造的。古時候有許多大書法家都是用指令的方法來熟悉書法的。王羲之常用指臨的手法臨摹,久而久之把被子和衣服都磨出了洞。鄭板橋在睡覺的時候用“妻體”臨習廣為傳頌,不但練習好了,書法還增加了愛情。

    第二就是實臨法。在紙墨筆硯都具備的情況下,把範本放在眼前,用毛筆對照著寫,透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寫範字。開屎可以一筆一畫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熟了可以看幾個字寫幾個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對於範本中的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神的記憶和理解,便可以憑著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一定要臨到背臨的程度才能出效果。實臨法實際上就是結合眼腦手的統一行動才能夠出效果,所以對每一位學書法者都適用。

    第三是心臨法。就是在腦海裡臨習範字。這是一種很有趣有效的方法。每一個學書者在沒有紙沒有筆的同時採用心臨。透過觀察範字加深理解,這時在腦海裡有對範字進行”演習”和”放影“,即便是瞬間消失,也是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我們在眾多的休息閒暇之餘,我們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心臨”之法,往往就會在下一次實際臨寫當中顯露出來。

    第四是意臨法。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許多書家都採用。臨帖時不求一字一畫的臨寫肖合形畢,要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臨摩方法,不適合初學者。這一創作臨習法差不多。有的書體稱之為”集古字“。像”集王聖教序“就是這樣。全體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能夠臨帖與創作雙鵰。懷仁和尚就是採用這種方法才把聖教序用王羲之的字型來完成的。這種臨習法能有效的消除臨帖的乏味,心裡的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

    第五臨摹互補法。傳統的臨摹互補法,就是用毛筆(硬筆)先摹後臨的方法。當今悄然興起的臨摹互補法就是硬筆先描出範字的“骨架“。然後在骨架上加肉。也就是先摹寫骨架,用硬筆把字型的美觀字型勾畫出來,再用毛筆加肉,表現出點畫形態,使範字”再生”。這種方法既練起了硬筆書法,又練習了毛筆書法,是一種既簡單又一舉雙得的好方法。

    總之,臨摹用功是學書的大要。學習書法者要把臨帖作為日課,潛心修養方法適宜,細心用腦臨帖就會事半功倍。

    以上當否,峰源請書友們雅正。

  • 16 # 九侖不解釋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說幾點

    1,臨摹有沒有用都是必經之路,只不過是讓你省了些事情而已,想必照著寫起碼字帖還能讓你大概有個感覺知道字形筆畫佔格

    2,說有用那是肯定的,比你一張白紙照著臨摹寫的歪曲扭八要好點,但並不代表一直寫就能真的成為書法大師了,空白的田字格還是也要寫寫的。

    3,如果對字帖的態度就僅僅是照著寫,手動腦不動那種“殭屍寫字”的行為習慣的話,那麼這輩子都練不出好東西來的,心隨筆動,要去記住去習慣那種寫法,並且在平時寫字中也著重練習那才能達到目的

    4,當你覺得自己寫的字止步不前的時候建議你反思反思自己平時怎麼寫的字,如果每次只是糊弄了事的話那麼進步是很難得了

    總結一下就是:1,字帖得寫,但一次要比一次寫得好,每一筆都要進步,不然就是無用功

    2,花時間和耐心,沒有捷徑的,平時寫字也要注意反饋。字帖上寫的規規矩矩自己寫字還是橫七豎八,不行的

  • 17 # 半拙齋9168

      傳承國粹經典,很多都是從模仿邁出第一步。

         京劇學習是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模仿前輩大師的唱、念、做、打;

         對一部《芥子園畫傳》的模仿——臨摹,滋養了近現代不知多少畫家、名家……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境界幽深,一字一劃都蘊含著藝術的光輝,哲學的意理,學習書法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模仿——臨摹字帖——前人的書法經典。

    臨摹為什麼“學問很多”,因為你面對的就是“學問很多”的書法。

        前人經典成千上萬,碑、碣、摩崖、斷篇、殘簡、碑版、墨跡不計其數,我們要在浩如煙海的書法世界尋珍覓寶,要在那些美妙的書法中吸取精華,當然需要學問——這一切體現在傳承書法的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的“臨摹字帖”上,就必然是“學問很多”。

    一.字帖的選擇

        字帖選擇,看似簡單可是毫不簡單,是需要很多“學問”,選擇的好壞,對學習的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各種書體的流變,懂得書法欣賞知識,各種字型的社會功用;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字,適合書寫什麼字。這個選擇可以請老師選定,但最好還是自己選擇。一本能引起熱情和興趣的字帖,你喜歡它,並且著手臨摹它,那就是一種享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的引領,可以讓你事半功倍。別人選的可能你並不喜歡,強迫自己學習那種毫無興趣的東西,等於作一種苦役,勉強去做往往半途而廢。所以自己選擇一本心儀的字帖,有助於書法學習的成功,非常重要。

    二.臨摹方法的選擇

        臨摹廣義的概念是對照字帖模仿前人書作,學習其筆法、字法、章法。準確的說臨與摹是兩個概念,應該是先摹後臨。

    (1)摹,是學習書法最初級的入門方法,一般有兩種方式,1.用較透明的紙蒙在字帖上照著字帖描摹;2.描紅,老師用紅筆書寫後,學生照著老師筆跡摹寫(現在書店、文具店有描紅書冊可共學習),在筆者兒時,這種方法稱為“寫影本”。

    (2)臨,

        1.對臨,在描紅對毛筆的使用、對筆畫、字的結構有了初步認識,即可進入對臨——將字帖放於眼前,看著字帖,對照著一個字一個字甚至是一筆一畫地書寫。

        2.背臨,在對字帖中每一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的階段進行,憑印象將對臨的字帖寫出來。

    3. 意臨,在背臨熟練後,可以進入意臨。摹寫、對臨、背臨都是忠於原作的“依樣畫葫蘆”,要求形似為主,做到惟妙惟肖,此過程也稱之為“入帖”;而意臨不求一字一畫肖似,可以加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作一些適當調整,追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與字帖神似。這是臨帖的高階階段,也是“出帖”——離開字帖,進入創作的開始。

        除了這幾個階段的臨摹,還有配合讀帖、創作進行的指臨法、雙鉤填墨法。

    指臨法——在讀帖和背臨時不用紙筆而在桌上、身上畫字,揣摩筆法、增強記憶。如果以指在空中比劃,這種指臨又有一名稱,謂之“書空”。

    雙鉤填墨法——用.較透明的紙蒙在字帖上照著字帖用細毛筆或硬筆沿著筆畫邊緣把字描畫出來再填上墨。有人把這種臨摹方法等同於描紅,其實不然,這是臨摹中的一種高階技法,是臨摹到較高階段,為了理解筆法細節而作的更細緻的臨摹,初入門者是沒法達到其效果的。

    臨帖的“學問”還在於抓重點:

    1.掌握基本筆畫,寫好橫豎撇捺點,打下良好的筆法基礎。

    2.不求多,單字突破,可以事半功倍。

    3.注重偏旁部首,便於遇到字帖沒有的字可以之拼組成字。

    三.讀帖

    讀帖,即是透過觀察、分析、琢磨和體會碑帖字形的過程,對其中的筆畫形態、用 筆方法和結構特點等進行深入的瞭解,是學書的一個重要方法。這個“讀”,不是發聲讀書,而是臨帖前後詳觀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觀之入眼,銘記於心,揣摩怎樣去臨摹,達到與字帖形神相似。

    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強調:“察之者尚精”。讀帖務求精細周到,觀察筆畫起、行、收怎麼執行,看懂橫、豎、撇、捺怎樣結構,定位何處,然後下筆,每臨一次,必有所獲。讀帖不精,一晃而過,眼未看清帖字之精微,手必然臨不好其形神。有些人不讀帖,拿起帖即臨,那就更是徒勞無功,達不到臨摹的目的了。

    讀帖在精察的基礎上一定要強記,強記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讀帖的成果記在心裡,積累越多用起來也就越方便,臨帖的收穫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大。

     

    四.比對

          臨帖之前讀帖,那是臨帖的預習;臨帖之後讀帖,那是臨帖的總結。下面,我們說說臨帖後的讀帖——比對。

    比對也是“書法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環。讀帖與臨摹是一個互動進行的過程,也就是反覆比對的過程——讀——臨——再讀——再臨…….常讀常新,則愈臨愈精,受益無窮,書藝精進。練字在精,而不在多,每臨摹一次都要有新的收穫,新的效果。如果寫完後即是完成了任務,不作總結——讀帖比對臨摹,這樣收穫會小之又小。正確的做法是,每臨摹一次,則再次讀帖,將自己的臨摹與字帖進行比對,總結所得,繼續保持;查詢問題,尋求解決方法……,透過這樣的“比對”,“察之者尚精”,才能提高眼力,看出自己地書寫與字帖的細微差距,“擬之貴似”,進而表現在手下,臨摹才能一遍比一遍好。

     

    至於問到有沒有臨摹的簡單方法,筆者覺得:

        1.沒有!要想練好書法,沒有“池墨盡染,廢紙三千”的艱苦努力,是不可能有所收穫的。必須有耐得住“坐冷板凳”的精神,長期練習的韌性,持之以恆的毅力,才能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2.有!選定一本帖以後,不離不棄,不好高騖遠而一步一個腳印,不見異思遷頻繁換帖,這樣一本帖,一支筆,一瓶墨,一張紙,堅持臨習,必有收穫。這樣是不是就很簡單? 原因也很簡單,入門是一個“專精”的階段,精於一家之筆法,才能窺透諸家之筆法的變化、異同、規律。少而精,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重要的事說三遍:一本帖!一本帖!!一本帖!!!

         這篇短文回答的是臨帖,臨帖一般也涉及書法的章法、神韻,但筆者認為臨摹解決的主要是筆法、字法。章法、神韻是創作的重點,留待以後有機會再聊。

    附圖為筆者書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第一把特效槍AKM以及同時到來3套粉色級別衣服,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