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June姐

    在我看來,少數“問題孩子”是屬於先天性智力或者身體有殘障的孩子,多數“問題孩子”都是因為有“問題家長”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

    孩子想要的東西很簡單啊,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外,孩子需要的是理解、關心、陪伴;還有就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問題家長的種類太多了,有些家長態度粗暴,出問題就打罵;有些給孩子很多零花錢但不願意陪孩子一分鐘。

    養育孩子,其實是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只有自己有更高的素質,才能培養出更好的下一代。

  • 2 # 積木育兒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問題孩子”,有些孩子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長時間地集中在某個學習任務上或者是不能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有攻擊行為、挑食、發洩情緒時難以控制等行為,除非這些行為嚴重到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不然都不能屬於“問題孩子”。實際上許多孩子只是暫時不能在同齡人中達到平均水平,並不存在什麼問題,比如大多數孩子都能在課堂上跟隨老師完成學習任務,而有的孩子融入環境的速度比較慢,對新環境需要更長的時間適應,這種情況只是孩子的發展相對較慢,家長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與幫助,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渡過這一階段,當孩子具有以上情況時,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第一、 明確原因、溝通交流

    許多家長在孩子表現得“不乖”時,比如孩子在超市執意要買一個家裡已經有的類似的玩具,在父母說不買以後,孩子大聲哭鬧,於是家長可能會發脾氣,批評孩子,在批評之前,父母應該於孩子好好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問清楚孩子“你想要這個玩具是嗎?”,“媽媽知道你想要這個玩具,我也覺得這個玩具很有趣,但是我們昨天買過一個差不多的,家裡玩具太多會放不下,所以今天這個我們在超市裡玩十分鐘,然後放回去好嗎?”尊重孩子的需求,將孩子當成一個成人去商量,不論孩子否定還是贊同,都有了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餘地,而不是家長一味地拒絕,讓孩子覺得忽視、被否定,在這種不斷溝通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逐步地訓練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有助以後幼兒思維、語言的發展。

    第二、 耐心示範、細心指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種影響是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孩子的有些不適當行為常常是模範父母學習到的。所以在某些習慣的建立上,父母應該首先要求自己,為孩子做好示範。比如孩子想加入別的小朋友的遊戲時,父母不僅僅要教會孩子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更好的做法是示範,父母可以先拿起一個玩具,放在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積木上,說我們可以蓋一個小房子,這種具體的動作對於孩子是更直接的教學、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容易實施。同時父母要考慮到不同孩子的社交風格不同,有的孩子比較活潑,有的孩子比較安靜,不能強迫他們融入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環境,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每次比上一次進步一點即可。

    第三、 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之前從未料想過的問題,即便是撫養二寶也會有許多新問題,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父母相同的教養方式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也會得到不同

    的反饋,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如何與孩子更有效的溝通、如何理解孩子的某些行為、如何更好地為孩子提供幫助,這些都需要父母不斷地充實自己。保持著學做父母的心態,與孩子做朋友、與孩子共同成長。

  • 3 # 笑說育兒

    這世上沒有問題孩子,所有的孩子生來都如白紙,之所以性格各異,都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則孩子可能自閉不合群,如果孩子有爺爺奶奶帶,可能愛佔小便宜,鄰居家有一位七歲小女孩,去超市喜歡把所有試吃的食物吃一遍,並非孩子本性如此,而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去超市後經常這麼做導致的。

    因此,當孩子某方面表現不好時,父母應及時從自身找原因,和孩子一起成長改變。

    有句話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同理,換個角度看待孩子,都沒毛病,如果孩子風風火火,經常打架,可以讓孩子練體育專案,如果孩子內向,可以多讀書多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嘛。

    瞭解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

  • 4 # 動畫故事大王

    所謂的“問題孩子”具備以下4個特徵:

    一、心理、行為出現偏差,與同齡人相比,非常態。比如,網癮、逆反、厭學、早戀、性氾濫、低自尊等。

    二、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與幫助。這些孩子,因為青春期激素分泌原因,出現偶爾的“問題”。被誤解,被“貼標籤”,而後被歧視、被打擊。最終讓他們無法迴歸常態。

    三、他們自己無法修復問題。因為受環境、意志力等方面的影響,他們不具備自我調節的能力,以至於越走越遠。

    四、最後表現為無法與他人正常溝通,無法堅持正常學習。

    昆明醜小鴨中學開辦4年來,招收了近700名厭學、網癮、逆反、早戀等心理和行為偏差的孩子。抽樣調查,93%的孩子迴歸了正常,家長“十分滿意”,5%的孩子“明顯好轉”。

  • 5 # 幼兒教師牛牛

    我認為問題孩子是指:父母和老師眼裡,有著各種不良行為習性或壞毛病,屢教不改的孩子。並且長期因為各種問題不能健康成長的孩子。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一般人家庭教育上的失誤。家長必須統一教育思想,對孩子進行教育。

  • 6 # 李品品

    9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大規模調研,他們發現有一類孩子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擁有許多相似的特點。

    很少受情緒影響,且善於調控情緒,透過自我調節能讓情緒快速平靜

    擁有這種特點的孩子多半擁有堅韌的性格以及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在遇到困難時,能第一時間冷靜下來,透過思考分析快速解決問題。

    這種能力是通過後天成長環境以及家長的引導逐漸培養起來的,家長需要為孩子做好榜樣,並且要正確的引導孩子。

    善解人意,並且懂得寬慰他人

    擁有這種特點的孩子首先理解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非常強,這種能力也間接影響學習能力,因為學習的先行步驟就是要接收資訊,透過自身分析、思考、運用等去掌握知識。

    懂得寬慰他人,說明孩子的情商較高,首先應對他人所處的境遇或事物代入理解,才能去寬慰他人,

    學習成績好,聰明機敏

    在當今社會,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優秀的孩子,只能說明他的學習能力較強,但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學習是一個綜合性的行為活動,比如說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記憶能力、發散思維等,甚至考試中的臨場發揮能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考試成績。

    有很多朋友,且友誼都比較深厚

    社交能力是孩子成長以後,進入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類是群居動物,良好的社交能力能讓人快速融入社會,在今後的生活與工作中,會不斷的接觸各種社交圈,在當今社會,沒有良好的社交,單打獨鬥很難走的更遠。

    愛運動,有健康的體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已經被說的太多了,健康是1,事業、財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後面的0,由1和0可以組成10、100等N種不同大小的值,成就人類與社會的和諧旋律。”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沒有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也只是0。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所有的0都是健康1的外延和擴充套件。

    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健康成長應該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原始期望。

    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綜合全面發展的,作為家長也應該關注並引導孩子的成長,家長之間一見面聊天就是學習成績,貌似學習好的孩子一定優秀一樣。一味的過分關注學習成績,只會導致孩子“高分低能”,國家也一直在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力較全面的人在當今社會才能更好的發展。

  • 7 # 劉月月月月月月朋

    問題孩子的產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庭教育缺失或失位引起的。

    問題孩子,顧名思義是指在師長眼裡有著各種不良行為習性或壞毛病且屢教不改的孩子。且長期因為各種問題不能健康成長。一般來說,問題孩子有多種複雜問題具體表現為行為叛逆、上網成癮、厭學逃學、早戀、自閉、對親情冷漠、經常性打架等。對於問題特別嚴重的孩子,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有效地教育,那麼問題孩子很有可能由此走上刑事犯罪的不歸之路。

  • 8 # 崢理哥

    除了醫院可以確診的疾病,其他的“問題”都不該叫問題孩子。無論是一般性的淘氣多動,還是暴躁甚至有攻擊行為的情況,都是有相應的成因的。想解決所謂的“問題”,就要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執行長期的引導和調整計劃。沒有一個“問題”是一下子形成的,除了方法得當,重要的是家長要有耐心。

  • 9 # 羅桂田心理諮詢

    1:在家庭中,不能跟父母親、兄弟姐妹正常溝通交流,甚至不溝通不交流,甚至忤逆父母。

    2:在學校裡,不能尊敬老師,不能服從學校的規章制度的管理,不能跟同學正常交流溝通,不能正常上學學習。

    3:在社會上不能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能適應這個世界,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擁有以上三條中的任何一條,就可以視為問題孩子。

  • 10 # 哈嘍玩具

    我覺得“問題孩子”的這個問題還挺不好界定的,什麼樣的問題算問題,多大的問題算問題?每個孩子從小到大多多少少的會有問題,不同的年齡段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好比3歲的孩子總是哭鬧可能是問題,5歲的孩子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可能是問題,8歲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可能是問題,14歲的孩子早戀可能是問題。這其中有些問題養成之後就變成了習慣,變成了性格。所以及早發現,及早糾正很重要。我覺得出現以下幾種問題不及時糾正會影響孩子一生。(配圖與文字無關)

    一、嬌生慣養,吃不得苦。生活和學習上稍有不順心就要發火,不愛幹活只懂享受,不心疼父母家長。這樣的壞毛病不改掉走向社會要吃大虧的。

    二、不懂禮貌,自私自利。不懂得與人分享,沒有禮數更別說愛心和公德心,長大了也只能是人見人煩,招人討厭的人。

    三、害羞,膽小,自卑。孩子形成這種性格在今後的人際交往,為人處世上都是問題。難成大事,只能是庸庸碌碌過一輩子。

    四、亂髮脾氣,容易暴躁。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大發雷霆,家長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教育糾正,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暴躁,變本加厲。

  • 11 # 愛看電影的教育人

    父母眼裡的孩子是問題孩子

    對於您提出的問題,什麼樣的孩子是問題孩子?這個問題,我持有跟其他回覆不太一樣的回答。

    根據我從事家庭教育6年的經歷,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要用逆向的思維方式,每個孩子從出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隨著成長髮育,逐漸暴露很多成長問題,與父母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關係,所以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是錯誤的教育觀念積累,隨著時間積累的問題。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愛到問題孩子沒問題!

    所謂的成長問題可以分為三類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問題,你家孩子這樣,他家孩子也這樣,隨著長大,慢慢就會好!

    例如,1週歲左右開始學說話,吐字不清楚。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是很穩定。一年級的孩子坐不住屁股。

    因為家庭環境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問題。

    例如,父母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在學校愛打架。父母整天玩遊戲,玩手機,孩子也愛玩手機。

    違背道德,觸犯法律的問題

    也只有各種問題,必須改正,哪怕付出慘重代價。

    這位父母,您看一下,你平時感覺孩子的問題屬於哪一類?大多數屬於前兩種。

    對於第一種,我建議您能花點時間,瞭解下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特點,未雨綢繆可以讓你遇到孩子問題,不那麼慌亂。平時多跟有智慧的老師交流下,可能對你有幫助。

    對於第二種,那隻能加上父母自身的修養了,平時我們經常說,好父母都是好演員,在任何時候,都要慎言慎行,言傳身教,不要以為孩子聽不到,看不到,察覺不到。一個好的家庭,好的家風,有智慧的父母,甚至不用刻意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孩子收到浸潤和薰陶。

    作為從事這方面的老師,我的責任就是引導父母找到合適的方向教育孩子,而不是跟父母一塊去發現孩子問題,看看誰找到多。因為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優秀的,只不過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所以,請尊重每個孩子,只有特點,沒有缺點,也可能會有很多沒發現的閃光點。需要父母去捕捉。

    真心希望,您看了我的回答,能認真思考,把找問題,變為找優點,把批評孩子,變為肯定孩子。。。。

  • 12 # 熊孩子來了

    問題孩子就是指那些有不良習慣、或者是壞毛病,且屢教不改的問題兒童。

    主要表現在經常逃課、愛打架,愛欺凌同學或具有網癮、吸菸、早戀行為叛逆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孩子在老師跟父母眼中屢教不改,其實他們也有很大的責任,家庭的教育特別重要,學校教育緊隨其後也非常至關重要。面對問題,孩子家長必須統一教育目標,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兒童,他們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希望家長及早重視,儘快教育。

  • 13 # 成長和創造

    如果你定義孩子是問題孩子,他便是。你認為他沒問題,他便沒問題。

    都是家長定義的,都是家長的期待不切實際,缺少陪伴和關愛,過度重視成績 單一的成功標準等造成的。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養育造成的,父母要反思。

    每個孩子都是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的,到底父母是怎樣做的,讓一個本來可以不斷成長更新的孩子,維持在他的問題模式裡,你是怎麼做到的!

  • 14 # 豔子的生活記668

    厭惡去學校、學習無動力、沉迷手機、過早戀愛,這四個問題,最容易把孩子和父母帶進心理諮詢室。

    這些走進心理諮詢室的家庭,往往具有如下特點:

    1、孩子上小學高年級,或初中、高中,大多處於青春期。

    2、父母一方或雙方高焦慮、高要求、高控制。

    3、親子關係重於夫妻關係。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些家庭遇到的問題就是:得不到伴侶情感滋養和支援的高焦慮母親(絕大多數是母親),面對浩浩蕩蕩的要求精神獨立的青春力量時,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挫敗。

    當父母與孩子擁有相同的權利的時候,專制型與溺愛型的家庭都會向民主型家庭轉變。在民主型家庭中,我們發現一個家庭教育的有趣現象:當父母使用權威時,會使他們喪失對孩子的影響力;而當父母放棄權威或拒絕使用權力時,卻使他們對孩子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同時,我們發現,在沒有權威和權力的自由家庭裡,孩子可以在不妨礙父母權利的情形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完全自由,同時也完全自律。

    我們相信,親密而溫暖的親子關係,就從父母放下權威和權力的那一刻開始。

  • 15 # 春筍少年

    1、善待孩子,不能隨意給孩子貼上“問題孩子”的標籤

    此類標籤效應在孩子身上特別明顯。因為孩子沒有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當孩子覺察到別人或者社會給予問題孩子的標籤定論之後,會刻意去作惡、做壞,來掩飾內心的脆弱、委屈或者無助。此類現象的本質就在於標籤效應引發的惡果。

    2、評判標準各異,給孩子帶來困擾和干擾

    每一人的評判標準是基於自我視角甚至自我利益來構建的,只要違法犯罪,在社會上都有存在的理由。只是基於這些不同的評判標準,施加在孩子身上,會給孩子的感知和行為帶來極大的困擾和錯誤的引導。

    3、即使孩子有某些問題,但要相信他們的本質是好的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不聽話、愛搗蛋、喜歡惡作劇、貪玩等等,被某些家長或者老師定義為有問題。其實在孩子的年齡段,更多的是本我在做主,自我只是在萌芽階段。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天性而非本性,要相信孩子的本質是好的。

  • 16 # 楊小柳yla

    問題孩子顧名思義是指在家長和老師眼中有不良習性和壞毛病屢教不改的孩子

    且長期因為各種問題不能夠健康成長

    一般來說,問題孩子有多種複雜原因,具體表現行為叛逆,上網成癮厭學,逃學,自閉對親情冷漠,經常性打架等

    對於問題特別嚴重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時並進行有效的教育,那麼問題孩子很有可能走向刑事犯罪的不歸之路,

    如何和孩子交流,糾正孩子。

    父母首先要做到這幾個方面:1、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不要過分的管教束縛;2、給予孩子肯定,建立自信心;3、給予孩子正常的關心,溫暖他們的內心;4、不要用溺愛物質等無條件滿足等辦法對待孩子,要用正確的干預手段等等。父母要從內心理解孩子叛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會讓孩子過了叛逆期後更加成熟

    多和孩子談心。也許起初和孩子交流時會遇到阻礙,但不要放棄,多試幾次,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開始說起,比如最近流行的真人秀節目哪個更好看,聽誰說他學校某個老師怎麼了,結婚啦,交女朋友啦等等,先和孩子談心,瞭解他的基本想法

    和孩子一起讀書,玩耍。孩子和父母頂撞多是由於對父母缺乏認同感,他們認為你根本不瞭解這件事,你憑什麼管我,所以多和孩子呆在一起,一起看書,一起打球,一起看電視,你參與其中,所以你就不是局外人

    擺起父母的架子。你們不僅是朋友,你還是他的家長,所以別放鬆對自己的使命,你要拿出父母,長者的架子,給他建議,勸告,分析,讓他知道他的父母可以給他幫助。

    多和孩子的老師,朋友談話。透過他人眼裡的樣子,你可以瞭解你不知道的一面,孩子成功的喜悅,或者他戀愛了,你要引導他,而不是覺得他早戀便全盤否定。

  • 17 # 大眼睛媽咪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關於什麼樣的孩子算是問題孩子,這個問題要根據不同人的理解進行回答。那麼我個人認為問題孩子應該是指:不聽父母管教、平時生活中太調皮,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有逃課、不學習,愛上網,不聽家長和老師的管教,屢教不改的孩子。

    關於問題的孩子的看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反正最起碼孩子行為上的問題是家長應該重視的,如果您家孩子在行為上出現一些早戀、在學校中有嚴重的逃課現象並且有很強的逆反心理。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問題孩子的出現呢?

    第一,家長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或者是幾乎不管的。這樣的孩子也很容易形成問題孩子,小時候家長疏於管教,一旦孩子長大後,很多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做起。

    第二,家長太過寵溺孩子

    可能是因為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數量都少,和老一輩相比,現在的孩子多了更多父母的關愛。但是過多的關愛就成了現在的溺寵現象。

    在孩子的生活或教育方面,家長們一定要切記,不要過多的去寵溺孩子。孩子哪裡不對,要及時告訴孩子,這樣從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畢竟從一開始,孩子對錯誤的認知感是不強的。這就更需要家長及時去指正。

    第二,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

    不管從哪方面講,和孩子多交流是每個家長應該做到的。所以說做家長的也是不容易,既要關心孩子生活上有哪些需要,在情感上也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需求,這種交流是指和孩子平等的對話,而不是家長以長輩的態度高高在上孩子進行不對等管束。

    第三,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

    孩子的性格,父母是最瞭解的。多關心孩子日常的生活,也能更好的讓您瞭解孩子的需求,幫您教育好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星女孩們,喜歡多個明星,會不會有內疚感,會不會很糾結,誰也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