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薛耀康山西高考專家
-
2 # 陳俊欽老師
據不完全統計,教育培訓每年的費用在按10%的幅度呈上升趨勢。個人是不提倡家長跟風。
一、補習不一定能培養出"牛娃"
課堂裡學生用心讀書才是最重要。課後的輔導及按時完成作業這是每個家長必須陪伴孩子去完成的一件事情。如果由於孩子不用心在學校學習,需要透過補習來去完成的話,那麼家長及所擔任的該課老師要去反思了。孩子的興趣愛好需要專業的老師引導、家長的支援。這是不可否認的。
二、補習需要合理、量力選擇而不跟風
補習大方面來講還是有作用的,至少可以讓孩子養成學習習慣,鞏固知識、開闊視野。但如是跟風,別家孩子學咱不能落後,如果孩子本身沒興趣,那就浪費錢後孩子也受害,起反效果。
三、補習機構的初心
補習機構的出發點是什麼?純商業行為還是以教育品德為操守?價格的定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是不會長久的。
綜上所述,家長還是支援孩子做好學習規劃,引導孩子課前認真預習、課中專注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解錯複習,培訓閱讀習慣。老師在課堂中上完課後確認孩子、評估孩子的學習用心程度,佈置任務回家鞏固。家長用心陪伴,耐心支援。合理選擇補習班才是硬道理。
-
3 # 小哈567
每位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現在競爭激烈,別人的孩子都在努力,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最怕的不是富二代,而是富二代比你還努力”。這也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原因。
但是,燒錢式養娃真的值得嗎?付出和收穫的真的會成正比嗎?
你付出了金錢精力,但是孩子不一定會學到你想讓他學的知識,孩子也不一定會了解你的苦心,而你自己也可能並不能從中得到一種滿足感,用金錢來養娃,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
真正的養娃,不單單是讓小孩在知識上有所收穫,還要讓小孩內心有所收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什麼會有暑假的存在?就是讓孩子有閒暇時間從學習中擺脫出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家長多多交流情感。暑期去旅遊陪孩子學會一項技能比如游泳我想這些都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孩子的成長中不應該只有學習。
-
4 # 雨天的哀傷
個人認為機率很小,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從出生到20多歲成年,20多年中間的經歷太多,不是一個只有一兩個月的暑假補習班就可以決定的。
雖然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幫助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家長更應該重視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價值觀,孩子的興趣。就算給孩子最好的補習班,但孩子不願意,一切都百搭。要知道孩子是主要,其他的一切不過是輔助孩子成長的一種手段而已,如果客體違背了主體,不僅不會起到好的作用,還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言行,給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的興趣,釋放孩子的天性,不要總是把孩子往補習班裡塞,如果孩子感興趣那最好,給孩子報一個,孩子開心你也開心。如果孩子不願意,沒必要強迫孩子去上補習班,除了補習班有更多的方法幫助孩子成長。
最後有一點,社會的精英和棟樑就那麼多,如果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精英,那精英就不是精英了。只要孩子的三觀正確,沒必要去強迫孩子,順其自然就好,孩子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展現了成為精英的潛質,那就恭喜你了。
-
5 # 熊丙奇看教育
“燒錢”就能打造“牛蛙”,那富二代都是“精英”了。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給孩子報了天價的培訓班,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是盲目的教育攀比消費,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家長與其給孩子報天價培訓班,不如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在有的父母心目中,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種想法,首先是以物質投入代替家庭教育,往往孩子很難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投入,而把親子關係變為功利的分數、成績關係。其次,這是父母給孩子設定成才模式,要求孩子按父母的設計做,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有的孩子被父母送去各種培訓班,可他們對培訓班並不感興趣。再次,選擇培訓班,變為一種攀比,有的父母以為自己送孩子進更貴的培訓班,就有面子,是一種新的家庭身份象徵。
目前不少培訓機構,就看準家長的這種攀比+焦慮情緒,設計培訓專案,抬高培訓價格。雖然有的天價培訓班,和普通培訓班師資、教學都沒有什麼差別,但培訓機構會告訴家長,能進入這一培訓班的孩子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貴,那意味著孩子從小的交往圈不同,人生的起點不同。這迎合了家長想讓孩子成為高貴的上等人心態,也就受到家長“追捧”,有的家長還以能消費得起這樣的教育培訓來進行炫耀。
這是扭曲的教育觀。孩子的健康成長絕對不是靠天價、高階的培訓打造出來的,不可否認,今天很多家長都有教育焦慮,要送孩子去培訓機構,但即便如此,也需理性選擇,不能盲目從眾,更不能攀比,要結合孩子和家庭實際,選擇適合的教育培訓。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行為習慣培養和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孩子的興趣,不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興趣,而應給孩子自由探索、發展的空間,不要讓孩子的所有時間都被學校和培訓機構的課程佔滿。
-
6 # 努麗
我只想說別給孩子假期了,直接取消長假,一則沒人吐槽補習,二則孩子不用趕場補習。
其實補習這件事,不如學校或社群來做,既豐富課外,又可保質量。
那些3萬,5萬,10萬的配置只是錢,與知識無關,與發展無關。
有一種原因曬培訓,實際上曬自己的優越感,自己能拿出10萬給孩子補,不是苦,是暗暗地美。
我也遇過一學生,是進行思維培訓,7天1萬,之後,仍然還是他。這是某知名機構的貴族培訓。
說來說去,補習如果是自己老師來教,我一定讓他去,知識類。別的免了吧,還是自己來吧。
其他選一兩個,夏令營什麼英語的,也不去。
總而言之,滿滿都是坑。
補習不看價,看效果,看孩子學到了什麼,看孩子近期興趣如何,看學習方法的變化……總之,價值最重要,價格不是衡量補課的標準。
還有呼籲,教育補習應該有一個監控機制,處罰制度完善而且要嚴厲,孩子的教育是國家大事,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
-
7 # 小劉書香
大家都認為,自己花了很多錢用在教育上不值。你們想過沒有,大家在外面隨便請客一頓飯就是你孩子一個月的學費。天天喊著天價的學費,喊著如何不公平之類的。你們想過沒有?看看你們家裡的日常消費清單,究竟用在孩子身上的有多少錢?現在,隨隨便便一件衣服上千元,一頓飯幾千塊。教育重要?還是享受重要?教育對於家庭來說是百年大計……。現在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現在的房子隨隨便便就上百萬......。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大家總是對培訓機構又打又罵的。大家想過沒有,究竟它產生的根由在那裡?
-
8 # 教育那些事179
不認可!在我看來,這是家長間互相攀比的一場角逐。孩子只是藉口,或者說是一種依託。這種行為不但不能培養出牛娃,還可能導致孩子不健康地成長。壓力過大、精力跟不上等等。不值得推崇
-
9 # 手機使用者9510986116
那收入2000多怎麼去呢?去要賣血,不去孩子給穿小鞋成績提高不了,怎麼辦?什麼樣的班要一個暑假最低四萬?這個天價的暴利什麼人收取?不是這些愚蠢的家長不切實際為孩子著急,能抬出這樣的高價嗎?孩子學業有那麼重要需要拿一家所有積蓄甚至借錢貸款送去暑假給補課機構發財嗎?成績提高不了退給你嗎?可憐可悲的家長,一切一切我已經無語……
-
10 # LSO131
家底豐厚,捨得花10萬上培訓機構,無可厚非,人家有的是錢,能用錢解決的事,不是什麼大事。掙錢也是為子女的,不在子女頭上用,在哪兒用啊?既然打算去培訓,就不要在乎錢,錢是用的,水是流的,對吧。也不要計較效果如何,畢竟去培訓總比不培訓好,染缸裡不會出白布的,這道理你懂的。
-
11 # 葉之輝
我不贊同這種做法。對孩子弊大於利。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故事,兩位博士結婚後三年都沒有孩子,去多家醫院也檢查不出任何問題,檢查結果都是正常。最後才查出結果:體位的問題!三過家門而不進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會讀書是沒有卵用的!
對於這種教育方式,中國自古就有。孩子一天到晚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結果讀成了別人眼中的神童,然後就成了父母口中驕傲和炫耀的資本。孩子從最初的抗拒到後來的麻木接受,不是證明家長正確,而是孩子發現除了讀書其他什麼都不會,最後只能在學校找成就感。
大家是否有去看看,十多年前的神童們,五歲就能背百首古詩,十五歲就破格被大學錄取的孩子們,現在已經年近三十了,他們現在生活的怎麼樣了呢?進入社會工作後都經歷了什麼?
那些整天在炫耀自己孩子的家長們要注意了,你們種下這樣的因,就不要怪孩子長大後結出那樣的果。
大人們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讓孩子考進好的大學,將來起跑線上就贏過別人。
我一直強調,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是綜合能力的提升(綜合教育指:情商,智商,知識,身體與心理素質)那有沒有更適合孩子的方法,既能提高綜合能力,又不花那些鉅額費用,而且還能考上好大學呢?答案是肯定的。
至於輔導班的費用高的驚人,這都是市場決定的,而那些不理性的家長,愛炫耀的家長,是構成這個市場的主角。
最後,我的教育觀點就是:一切脫離孩子角度的教育過程都是扯淡!你以為自己培養出了一個教受很了不起?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當初走的是另一條路,你的孩子很可能是“馬雲”式的人物?
結語: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她們不是問題製造者,相反他們是活在大人世界裡的受害者!
-
12 # 鑫媽向前衝
最近,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引發熱議。文章提到,一個高管媽媽月薪三萬多,可是孩子的一個暑假就要花掉三萬五。具體賬單如下:
一趟美國行,10天20000元
暑假需請阿姨照顧,5000元
鋼琴考級,每週2節鋼琴課,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培訓,6000元
以上幾項開支總計35000元。
其實細細算起來,這些科目只是中下水平。據報道,美國10天的遊學團,均是4萬。二三線城市較好的鋼琴老師每1小時800-1000元,每週兩次至少得6400元。其他培訓專案,如果是名師小班化教學,三門課也得1.5萬左右。所以這個賬單還得翻番。
嚇人麼?更可怕的是香港。
香港教育界一種奇葩的金融產品Debenture“入學債券”,各個私立名校都有, 20萬到650萬不等。一次性購買,不退款,沒利息,孩子畢業之後贖回或轉讓,買這個, 就為了買一個“面試機會”。據說中國某網際網路公司大佬為了讓孩子有確定的入學機會,當年把市場上放出來的債券全買了,得小一億港幣吧。
網上公佈的各學校債券價格列表的截圖,轉自“奴隸社會”
按照這種邏輯,所謂的教育,就成為報班比賽,或者花錢大戰,一個你有多少錢也填不滿的一個巨坑。所謂的“教育品質”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荒謬嗎?荒謬的不是高昂的教育費用,而是家長的焦慮心態。所謂花錢買心安——至少我花錢了,我參與了。可是,這真是孩子需要的嗎?是教育的價值所在嗎?
人生真的只是一場賽跑嗎?很流行的一個說法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潛臺詞是,每個孩子的初始設定是相同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各種階段性的里程碑。比如三翻六坐八爬……如果有孩子在某個階段沒有達到預設的標準,家長就會十分的焦慮。可是,所謂“標準”,其實只是一個人為的想象。早在1998年,就有人實地跟蹤觀察了28個孩子,發現這28個孩子從爬行到走路的成長模式一共有25種!如果你強行搞一個平均值,然後說這個平均出來的模式就是標準成長模式——你會發現沒有哪個孩子符合標準模式。
目前在學界,多元智慧已經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如果家長一味地去參考“別人家的孩子”,忽略自家孩子的獨特性,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因此,教育真正的價值,在於挖掘孩子的獨特屬性,激發成長動力,實現自我價值。
挖掘與激發這些潛力的關鍵場所,不是學校,不是補習班,而是家庭!
-
13 # 九鬥學生心理
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你手頭所掌握的條件和所有的別人都不一樣。在提問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另外一層意思:家長花費四到五萬,是堅決不會培養出“牛娃”。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個問題就和:不花錢能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是一樣的,你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和立場,你自然無法得出相對準確的答案。
在一線城市,很多家庭暑假給孩子的資金投入基本和這個持平,比這個還要多的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群體,這部分家長真的是“人傻錢多”嗎?真的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去給孩子燒錢嗎?真的是因為自己心理的不安在給孩子燒錢嗎?真的是傻到只剩下錢了嗎?
也許真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當你手頭可以動用的資金有上萬時,你捨得給孩子花1000買一件品牌的服裝。當你手頭可以動用的資金有上百萬時,你捨得給孩子買一個蘋果的手機,在這一點上,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在教育投資上更是如此。
排除極少數盲目、從眾、孩子學習不好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資金來補課的家長和孩子之外,大部分家長給孩子燒錢時都是相對理智的、都經過權衡,也都在尊重自己的家庭收入情況。以身邊的朋友為例:
男孩,9歲,開學三年級,這個暑假他燒的錢包括:
1.某海外遊學團,14天,5萬。
2.某外教機構的英語口語培訓,20節課,1萬。
3.某國內機構的國學夏令營,10天,6000.
4.孩子常規訓練的跆拳道,暑期大概10節課,2000元。
5.孩子常規訓練的鋼琴,暑期大概10節課,3000元。
不包括其它的一些音樂會、國內和父母一起的旅遊等費用,基本費用在7-8萬左右,而孩子的父母是人傻錢多嗎?不是!是愚不可及嗎?不是!在暑期安排的過程中,基本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學習的階段性特點和孩子成長需求,而這樣的花費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雖然不少,但是絕對也沒有到讓他們肉疼的階段。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如此,如果你的月薪只有3000,你給孩子的投入可能是300.但是如果你的月薪和家庭收入能夠支撐讓孩子去看世界,你就不會用投入的金錢來衡量孩子的成長,因為投入是常態,為教育的投入是你認為的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是否能成為牛娃不重要,是否成為別人家眼裡的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經歷和成長。
-
14 # 十項荃侽
一個暑假四萬四百都不會去,這些補課機構只要招一個就是賺,可想而知為了糊弄孩子和家長欺騙手段是多麼的嚴重,總有愚蠢的家長相信越貴越有效果肯定出成績,其實開口讓你交這些高價都是生意人隨口報的,有的後來市場火爆還後悔報少了這樣情況存在,這可是你家長交出去看得見的現金呀,當你收到的效果可是看不見的,這就等於是挖坑讓你家長跳,孩子成績好不好考上考不上早就準備太多的理由應對你,爭議性很大,想退錢沒門其它好商量大不了加幾級課敷衍你,所以現在的教育現狀做家長必須要驚醒了,這些補課機構的暴利來源一個老師一個暑假就可以一套房子,就更別說補課老闆了!記住任何高價辦補課都是撈錢第一效果不知道排第幾!任何高價辦貴族教育都是忽悠欺騙目的就是圈錢!你只要試試提出高價可包孩子上大學即可識破補課機構的陰謀,因此高價補課不會有多大提高和效果,只有白交白學白累,傾其所有得不償失!
-
15 # 快樂庭院
何謂牛娃?牛娃又能代表什麼呢?
我認為這是每一個養育孩子的父母需要明白的概念。
我們現在養育的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後的年輕人,是未來的社會的主力,也是我們家庭十年或者二十年後的主力,他需要為我們這個家庭和為我們這個社會承擔起責任,能讓他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讓我們家庭生活的更好、更幸福。
立足於以上的這個目標,學生階段的牛娃代表了什麼呢?成績優異、有各種榮譽、老師喜歡、同學羨慕,這是很多家長眼中的牛娃。
我認為真正的牛娃應該是順應自己生命成長規律並且以後能得以充分健康(心理和生理)成長為一個有益於家庭有益於社會的孩子。顯然學生時期具備良好學習能力的孩子更容易達成這樣的目標。
這也是題主所說暑期家長花費鉅額費用報各種輔導班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原因所在。那麼請大家思考:4萬起步、5萬中配、甚或10萬頂配,不管你什麼樣的配置,你能讓孩子在一個暑期就具備一個人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培養起來的良好的學習能力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得益於兩個方面:
第一是,個人的資質,這有先天的天份和後天的激發,這方面要想有充分的發揮需要父母自幼給予孩子良好的養育,順應孩子成長的規律,給予良好的引導(可以閱讀《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可以花錢給孩子報輔導班,但更多的是父母的養育是否正好適合了孩子敏感期或者性情的發展;
第二個是後天的有意培養,這更是取決於家庭環境、家長養育觀念和方式方法,不是一個輔導班就能決定的。
題主所謂的燒錢式養育不能說一點作用也沒有,但從理性的角度來講,這是家長的拔苗助長或者一廂情願,有違一個孩子成長規律的事情,也是我極度不贊成的。我自己的孩子自幼至今,一般的寒暑假也就是自由度過,不主動給予任何的配置,有兩個暑期,她主動要求學習繪畫的色彩和英語,也就順從了她的要求而已,當然兩次的課程分在了兩個假期,加起來總共十五天。
另外,對於題主所說的這些“配置”,我所遇到的孩子還基本上沒有,也許是我不知道而已,不過對於一般工薪家庭,我認為還是很誇張的。教育孩子家長一定不能盲目地跟風。
-
16 # 帥同學
對於這個問題我持中立態度,以我個人接觸的一些家庭和孩子來看,花了這麼多錢去學習的孩子肯定要比一般的孩子更優異,除非一般的孩子天資聰明。
再說生在現今的社會的孩子,只要家裡有點條件的誰不讓孩子去學點這個那個的,給孩子報小班,當然好的教育方式都是優良的師資隊伍(名校老師、教授甚至權威老師等等),這個我可以肯定。
孩子上幼兒園時拼的是早教,上小學拼的都是成績還有家長的家底;比如(金錢、權利、履歷、資源等等可以拿的出手的),選擇好的補習班那肯定是大部分人都已經從孩子身上得到了相應的效果,所以有這個條件沒這個條件的也會砸鍋賣鐵去給孩子創造出來,不過前提是孩子和父母的身心都是健康的,不要一味強調孩子的成績以及孩子學的有多厲害,成績什麼都是數字,孩子開心快樂才是真正成績,否則給他太大壓力,將來的某一天如果一直遙遙領先的他被別人超越了,那種感覺會讓他崩潰的;那這個時候所謂的“牛娃”還是“牛娃”嗎?燒票票式的養娃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兩個極端的,父母們盡父母的最大的力就好,孩子開心快樂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燒錢式”教育頻頻引起大家關注,眾多家長紛紛表示養的不是孩子,而是每天都在運作的碎鈔機。大概每個家長都有這樣的遭遇:各種培訓班一個不能落,暑假沒過完,工資竟然用完了!開學還有一個月書終於學了一半,一看家長交流群,隔壁孩子竟然都學完啦!甚至還有家長戲稱,花4w的頂多算是起步機,5w是中配機,10w+是絕對的頂配“碎鈔機”。我弱弱的問一句你們家是什麼配置?這樣的養娃你們都認可嗎?真的可以培養牛娃嗎?
回覆列表
1.酷暑下的培訓熱”燒掉不僅僅是家長的辛苦錢,而是本應屬於孩子思考、實踐、認識社會的平臺與機會。
2.暑期培訓班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加速封閉孩子發散思維的催化劑與繩索鏈!
3.暑假在哪裡呀?.暑假在哪裡?.暑假就在酷熱的培訓班?
各位家長,孩子們的心聲你聽到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