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足鳥LED顯示屏
-
2 # 林胥子
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裡的句子,也是老子提出來的,其實是樸素的哲學觀,老子主要講訴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什麼是道?其實這個老子在《道德經》裡給我們多方面的解釋,到底什麼呢,其實說的很玄乎,看不見,摸不著,老子也用了很多比喻來說明什麼是“道”。從另一層面來解釋,就是什麼是自然,這就很容易理解,自然,也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包括天,地,山,河,日,月,以及四季之物,春夏秋冬的變換規律,進一步說,道法自然,就是道的法門是跟著自然走的,也就是跟著自然規律走的。所以道法自然講的就是自然規律對人的啟示,自然規律我們基本都可以感受的出來,甚至還可以看得見,但是“道”是看不見的,為了說明“道”只能引用我們容易感知的一些東西,這樣才能慢慢地領悟什麼是“道”,自然不盡,道不盡。人們生活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呢,其實都可以用“道法自然”去解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闡述了有關自然規律的問題,要求我們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才能不違背客觀性,也才能把事情辦好。這與“道法自然”有一脈相通之意。
-
3 # 商企公信
最簡單直接的理解就是順應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但如果這麼說的話太過簡陋,似乎遺漏了許多《道德經》的精華!
其實,道德經開篇不僅說明了一個事實,而且還表明了一種態度。個人認為正是這種態度才是整部《道德經》中最為難能可貴的精神,而且是對現代文明仍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的那一部分。
“道可道,非常道。”
那個時期限於人們對自然知識的掌握解非常少,對一些自然規律並不能嚴謹的解釋其中的原因。但老子憑藉卓越的才能和高超的智慧卻將這一發現巧妙和充分的展現出來。
他認識到世間萬物都遵循著一些基本的規律。但卻說不清楚究竟這些規律到底是什麼,所以他並沒有草率、魯莽的給予解釋,而僅僅是很謙卑、誠實的說明了這一現象!
而正是基於這種謙卑和誠實,才形成了這部千古名篇,就如其文中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而正是《道德經》中這種水善利萬物的品質,滋潤和影響了春秋各大學派的發展,其中就包括孔子的治學思想。在論語中體現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然而這種謙卑和誠實高貴的品質從何而來呢,那麼就是《道德經》中最為核心的思想,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不僅在知識相對匱乏的久遠年代闡明瞭人與自然的邏輯關係,而且後人(莊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即便是在當代科學知識已經非常豐富的今天,人們從野蠻破壞環境開發生產,到現在特別注重環境保護,注重維繫生態平衡。其實都是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這一遠古思想的!
-
4 # 別林善士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之表象,地法天之不言,天法道之無為,道法自然而然。地之表象,厚德載物,天之不言,頤養萬物,道之無為渾然一體。道是自然而然的,不僅是一種隨順自然的曠達,更是一種樂天知命的通透。如佛家所說:境隨心轉,相由心生,心好一切皆好!
-
5 # 大鬍子15885053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窮盡的同時也是說不清的,老子說的"道法自然"也只是給後人一個有形象的啟發,至於怎麼理解就靠自己去悟了。那就試著說一說吧。先說自然吧,自然就是萬事萬物不變的規律,如日升日落,如花開花謝,如潮漲潮落,如一年四季,如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如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王朝的鼎盛和滅亡,這些都是不變的自然規律,只是人生在其中就只侷限眼前的得失就會看不清永恆不變的自然規律。所以以老子用自然來啟發後人,讓後人不至於覺得太空洞,太蒼白。《道德經》中反反覆覆提到要守柔,處下,不爭,老子已經洞察到了自然規律知道了事物發展到頂點必然向反面去發展,所以"反者道之到,弱者道之用"。就像中午太陽必然走向日落,花開之時也必然走向花落,潮漲到最高點必然開始退潮,年羹堯沒有在西北的人生頂峰又怎麼能不得善終,藍玉如果沒有掃開北元又怎能誅九族,秦朝不統一六國又怎麼能二世而亡。這就是恆古不變的自然規律。現在知道了為什麼老子要反反覆覆的說守柔,處下,不爭。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自然規律,老子也不知道,所以就給這種看不到摸不到但用確實存在的無形的力量免強取個名字,這就是"道"。
-
6 # 兜率閃輝光小兜
【道法自然】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章,老子給出道的概念,對道下了定義。接下來又述及道的性質特徵。至於道法自然,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語境中,老子表達的意思,在下個人認為是讓讀者更易於理解道。關鍵是法字何解。在陳述畢域中四大,以及逐次所法後,言及自然,應知自然並非四大之一,也非第五大。從全篇其他諸章中″上善若水,朝風驟雨,輻轂車戶牖室埏植器″等是讓人取法地域諸象為己用。“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地法天之意(地理有削高填低趨平)。可見,法為取法之意。理解為學習,自覺遵循,不背逆。那麼,道法自然就是告訴讀者,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之意。可理解為【道=自然】。如果你不能瞭解掌握一一道,好吧,你能懂自然吧?你可以從事物按自己的本性發生髮展衰亡的過程中品味道的存在和運作(自然)。此自然非現在詞意的大自然的自然,不是指具體物化的大自然世界,而是描述的一個過程的自然。 -
7 # 雲崗山人
老子的道本來是很簡單的。奈何世人總是把它理解的越來越複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人類最重要的吃飯問題上講,人種莊稼要跟隨著土地上的植物的樣子做,植物和種莊稼要跟著天和太陽的樣子走,跟隨四季去做,天和日月星辰怎麼運動呢,是跟著規律走,這裡道就是規律。那麼規律怎麼走呢,是跟隨著實際事物本身的樣子去走的。日常實際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這個能違反嗎?
-
8 # 王智勇33
首先要解釋自然,自然就是自己本身的樣子,比如在中原四季分明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往復交替即自然,水向低處流,火向上燃燒也是自然,但離開中原,有四季不分明的地方,水遇到了阻擋,火遇到了向下刮的風,有改變了,就不自然了嗎?
對了,雖然有變化,但有跡可循,有規律可依,不參雜個人主觀意志,與自然規律相左。即自然。
道法自然就是原本的樣子!
-
9 # 葉無思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怎麼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涵義呢,個人理解這句話為“那化育天地萬物,尊貴無上的道,遵循道自身本具的功能軌則而執行"。自然應不能作自然界或物理自然解。道由心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勉強而說,離道更遠。
-
10 # 只緣無事可思量
《道法自然》到底講的是什麼?(道)有二:一、(無明妄行道)此道是(妄想執著)的(生死輪迴道),它帶給人類的結劇是(是非、分別、煩惱、爭執)的(苦道)。二、(清淨平等道)此道是(安詳恆樂)的(心安理得道),它帶給人類的結劇是(和諧、幸福、美好、慰悅)的(極樂世界道)。(法)是指:眾生的(行為造作)。(自)是指:(個人心態)決定(道)的歸屬。(然)是(如)意也就是(自淨其心~如如不動),這就是(老子)所希望眾生所(行)的(道)。何以故?因為(眾生痴迷)從生到死所(行)的都是(無明妄行道)把(人生)交給了(外相)做了(外相奴隸)過著(苦受)的(人生),如果(人能覺悟)能遵守(道法自然)的規律(生活)才是(真正人生)。
-
11 # 曹國俊a
要想弄清楚什麼是“道法自然”?首先必須要弄清楚什麼是自然?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的自然通常並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自然界,而是在說一個事物的本來狀態的樣子,或者說一件事情本來狀態的樣子。按老子的意思,你只有能夠觀察和體會到事情本身的狀態,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我們所要找的道其實就是在事情本身之中,即事情發生的起點。
-
12 # 真實純潔
這是修道之人,最關鍵之處。首先要覺悟什麼是《道》。道法自然這句話,分解的話,就是修道的方法,要源於自然。第一要悟道,何謂道。道不可說,強名為道。雖不可說,然具妙用。一切生命萬物莫不顯發此道。於人來說,人的見聞覺知之心,皆因道顯。道乃先天自然而存,是一切萬物之母,天地之根,眾妙之門。道具足一切,乃是萬法之王。虛空法界十方無量世界,乃至一切妙有皆源於道。即心即道,心外無道。道不需修,一切現成。但因自迷用而不知。故需悟之而覺妙道。故而要法自然,何謂自然,即如同一件天然的物件,保持自然的狀態,無須後天的雕琢修飾。道也亦復如是。無須後天的雕琢修飾。這就是無為法的體現。無為法無來去生滅,有為法則有來去生滅。只要是後天造作修飾的都不屬道。道是先天之道,是自然之道。故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圓覺經亦曰: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六祖惠能曰:身非菩提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四個偈都表明了,道不屬修,但覺本心,歇諸妄想,歇即菩提。故而釋迦摩尼佛在夜睹明星悟道時,驚奇的說道,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能妄想心歇,一切自然智,根本智自然現前。佛陀的這一段話,就是道法自然的最好證明。證明了道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不需要修飾,只要歇諸妄想心,即可自然道顯。
-
13 # 地心天球儀
老子說的"道法自然"的"道",不是"走""首"道,而是"首""寸"道。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特別說明了"首""寸"道,並指出"首""寸"道為古文道。我在論文《古算道辨》(《珠算與珠心算》雜誌)中,論述了"道"源於古人測量夏至時太陽恰好掩映八尺竹竿一寸孔徑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正是"首""寸"道的造字原理。而"首""寸"道也正說明了"道"的本義。在古代,天以太陽為首,夏至日夏至時,太陽的影子正好落入一寸孔徑的竹孔裡,在《周髀算經》裡明確地說:"此一者,天道之數"。所以老子說的"道法自然"的確是有根據的。相對測量夏至時之地,太陽在地球的視運動中是可近可遠可逝可返的。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
-
14 # 5號
我也說幾句,看看大夥覺得怎麼樣!
道法自然和道可道的道兩個是同樣的嘛?我覺得有區別,道可道說的是自然,道法自然的道應當是養生之道。如果兩個道以前一樣那就是自然法於自然不合理。
所以我覺得是養生之道,現在姑且就用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法於自然,什麼意思?那我們得知道自然是什麼鬼才行。
黃帝內經裡面的四氣調神大論有提到,四季的氣候變化,會讓萬物生長收藏,迴圈不斷,日月交替,風雲雨霧露。這就是自然變化的規律,萬物跟隨天地變化,而淵源流傳。這就是老子說的道也就是自然。
養生之道,應該就是我們應當從萬物中學習生活方式,才能得以長壽,不容易生病,百歲而去。
這個問題應當是區分道的意思。才好解決問題。
-
15 # 夫子老卜
道者,導也,即天-太陽-對萬物的造化(天之道),拿到人間,即所說的"領導,引領,指遵,治導,疏理"之類(人之道)。法者,根據,依據,憑據也。自然者,非"大自然"也,乃指"導自己的那樣,導自己的這樣",也就是說"導,不會聽從人的安排。導,只會依自己的本性而運轉,發展,收縮,興旺,衰敗……"。
-
16 # 梅媲雪
老子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就是遵行天道法則,順其自然。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可就非常難了。自古以來稍有領悟者便成聖賢大德。如孔子中庸。老子無為。釋迦摩尼隨緣。無不是講究的折衷和合,與人無爭,與世無爭。我們凡夫俗子很難做到視功名利祿為糞土。貪嗔痴欲如浮雲。因此就不能超凡入聖。就註定要在紅塵中輪迴。
-
17 # 苦丁茶174101422
道法自然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見解,是古人先賢們對大自然的氣候現象,社會現象,動物,植物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的總結!的哲學思想理念以及人類的行為準則勸導世人順應自然規律不要逆天而行!因為人類:是不能戰勝自然界的,只能順應自然,適應自然才會達到:適者生存的道理!今人不要用現時的文化觀念去歪曲古人的思想文化理念!:
-
18 # 一路走過一路感悟
道法自然!
道是道!自然是自然!中間加了個"法"又是什麼意思?自然又是個什麼自然?
這些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首先來講自然.大多數人理解的自然是山河大地外加一切動植物的活動!又有人理解的自然是不去幹涉聽之任之自由隨緣!
其實自然包括兩部分:一是本體!.二是生存在本體裡的萬物!這二者共同合成我們印象中的大自然!自然界裡萬物能"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是誰的功勞?是自然本體空間平臺的功勞!沒有這個本體.萬物何處安放?更別說要"競自由"和"做自己希望的事"了!大多數人偏重於萬物,忽視了本體!而本體就是道的體現!這是"無用之大用""無為之大有為""居功卻不彰功"!
那麼那個"法"是什麼意思呢?那決不是"是"的意思!以後再講吧。
-
19 # 梁興揚
春秋之時宋國有巧匠,他花了三年時間做了一片樹葉,這片樹葉看起來和真的一樣,但在自然中大樹生出這樣的樹葉多簡單啊!這正是道家講究道法自然原因,自然是真,自然是本,自然是這個世界。
-
20 # 新風堂堂主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鄉人淺學,孤陋寡聞,不敢罔言,惟有拜讀!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獨 立 而 不 改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下 母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反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以經注經》,是為讀書最好的方法。不光可以更透徹的理解某些字句的意思,更能做到舉一反三。
“濁以靜之徐清”,“沌沌兮”,這裡又用到一個詞“混成”。都是在形容道的一種狀態。前面章節還有用到“惚、恍”“窈、冥”與此章“寂、寥”,都是描述道的“虛““靜”,如“淵”似“谷”。
老子《道德經》的行文,跟我們現在所習慣的行文方式完全不同。如果簡單的把道家所提倡的“出世”“入世”作為兩種狀態來描述,把道的“名”“用”分開來理解。則老子在行文的過程中,互相摻雜,一會描述道的“名”,一會描述道的“用”,一會描述“出世”,一會描述“入世”。為的就是讓讀的人更容易理解。比起我們現在碎片化的註解,高深太多太多。所以惟有拜讀,不敢妄言!“深入淺出”、“前後呼應”的行文方式,值得後世如我這般企圖仔細拜讀的人,拿來作為讀書的方式,看後呼應的去讀,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讀過一句就是一句。以為了解了字面意思就已經讀懂了這些章節。那就太可笑了。犯了“自是”的大毛病。
此章前幾句字面意思可以大概理解為:有這麼一個東西(物,不是物體的物),混混沌沌,難以描述,在天地之就已經存在了。清虛寂靜到了幾點,寥遠無邊。按照自己的規律獨立於無邊廣大的宇宙乃至之外而從不改變;週而復始,不生不滅;所以可以稱它為天下的母親,也就是萬物的開始。
回到第一章,第一句就說的很明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說“吾不知其名”。我是不知道它名字的,如果為了行文述說它,強行給他找一個字來代替的話,就是“道”,強行給他取個名字的話,就叫“大”。記得曾仕強教授在講述《易經的奧秘》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所以直接搬過來引用一下。大概可以表達這裡這個“大”的意思。
大,也可以叫“逝”,永遠的向外四面八方的擴散;
逝,也就是“遠”,四通八達,悠遠深邃,“放之四海而皆準”;
遠,就是“反”,又回過來了。“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道,不會向某一極單純的發展,永遠是相生相剋,互相制衡。再遠再遠,最終還要是復歸於根,歸於近,“反”歸其“母”。
所以說呢,道依存於“道”——“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裡“道”只是個字,“大”才代表真正的道;天依存於“道”;地依存於“道”;人依存於“道”;所謂道道,天道,地道,人道;各自有各自的規律,各自有各自的道,但是這些都歸於“道”,誰也離不開。道雖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但是“域中”萬物都依他而行。
如果勉強將“域中”之物氛圍四類,則是道、天、地、人。人是其中之一。(南懷瑾宗師的版本中是“王”。不知道哪個正確,只是覺得“人”更容易理解,所以引用“人”的這個版本)。
這“四大”怎麼行事呢?
人,效法“地”——包容萬物,依四時而行;
地,效法“天”——籠罩四野,包容萬物;
天,效法“道”——獨立不改,周行不殆;
道,效法“自然”——當然如此,自然而然。(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回覆列表
道法自然,是出自《
道德經
》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
”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
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
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
”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