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們的時光ppg
-
2 # 葉子雜談
魯迅棄醫從文前,醫術是怎樣的,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因為魯迅棄醫從文時,還是一個沒有畢業的醫學院學生,還不是一個正式醫生,所以何談醫術如何呢?
不過從魯迅先生後來的文學造詣,對中國現代文學,對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來看,像魯迅先生這麼優秀的人,如果魯迅當時沒有棄醫從文,也必能成為一個醫學大家,醫術自然也很高明的。
-
3 # 莫陌丶4
魯迅在仙台醫學院時便決定棄醫從文,所以沒有行過醫,因此臨床方面的醫術不得而知,但是從北京市魯迅博物館展出的魯迅在仙台醫學院的成績單來看,成績等級以丙級為主,少數成績為乙級,在同學中排名接近倒數,所以魯迅在醫學上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也就是說醫術應該不是很好。
我們都知道學醫需要的不僅僅是在醫學院的學習,還要多年的臨床經驗。從這一點看魯迅做為一個醫求高明的醫生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而且魯迅對自己的身體不是很愛護。但是魯迅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是極其高的,是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
4 # 莫折念生
魯迅是從浙江紹興到日本仙台的一箇中專衛校學習的西醫,但是他並沒有透過考試,沒有拿到任何行醫的資格認證。
從這個角度看,魯迅是典型的留學失敗,日本其實並沒有高科技可以教授給中國,只有中等職業教育,當年到日本留學的浙江人,要麼是這樣的衛校生,要麼是像蔣某人那樣,在日本的每天的工作,是作為馬伕,給牽引重炮的西洋馬做全身按摩。直到今日,日本對中國的所謂招收研修生,也就是基礎體力勞動者。
所以這個問題實在是託大了,魯迅從來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日本人從德國引進的,帶有濃重19世紀末白人至上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醫學,湧現出731 為代表的一大批反人類戰犯,日本的近代醫生群體,甚至可以說自身就是內外畸形的社會學病人和罪人,又有何資格討論醫學的發展史呢?
-
5 # 三分閒田
魯迅在日本上的醫學院並不是一流的學校。屬於臨時拼湊的二三流學校。對於醫學來說三年的學習肯定是不行的。個人認為是魯迅覺得醫術不行才棄醫從文,並且文人在那個時代薪水非常高。一個月三百塊大洋。什麼概念。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在北京買一個四合院。這個觀點可能跟歷史教科書說的不同。只是從個人私心來分析。不喜勿噴,謝謝
-
6 # 另類文史
魯迅:我在日本的學校不如藍翔,我也沒有行醫資格證!
說明本文源於某讀者君的提問:魯迅棄醫從文前,醫術是怎樣的?達到哪種等級?他的學歷是大專、本科還是研究生?
讀者諸君或許會記得《在仙台》或《藤野先生》這兩篇課文,會知道魯迅在日本學醫的經歷。事實上,魯迅在日本學醫的院校是一個臨時拼湊的三流專科院校,事實上,魯迅在日本學習的那所所謂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都是按中專的標準配備,還不如藍翔(對不起,另類君說話就是這麼直,慢慢習慣就好了)。
無獨有偶,即使是當時的國內頭號人物常凱申,在日本軍校進修期間,其主業也只不過是給戰馬洗澡按摩。更何況魯迅這位清政府出資的公派留學生了。
藤野先生是魯迅恩師,他的人設沒毛病,但藤野先生本人的專業水準和醫術也乏善可陳。魯迅離開日本後不久,仙台的那所學校就被原地解散,藤野先生隨之失業,返回老家開診所謀生。
由於個人水平所限,藤野先生的診所收入微薄,生活非常貧困,更尷尬的是,多年以後當兒子將魯迅發表的載有“藤野先生”文字的《在仙台》等文章拿給他看的時候,他已經忘記了周樹人這個學生的存在。
儘管魯迅臨別時他曾鄭重其事的贈與照片以作紀念,還一起喝了日本清酒,然而匆匆那年,早已時過境遷。
魯迅在日本的時候,藤野先生是和魯迅關係最好的授業恩師,恩師水平如此,迅哥兒的醫術可想而知。
魯迅在仙台的專科成績絕大部分是丙級,勉強及格,僅指實有個別科目達到了乙級,也就是七十分的水平。
最後,魯迅並沒有拿到畢業證,僅只是肄業,所以他連行醫資格證的考試都沒有參加。
事實上,當時他確實是看到學醫前途渺茫,已有些心灰意懶,而當時日俄戰爭華人的麻木不仁和國民劣根性的痼疾已經讓魯迅心中刺痛難忍,與其在日本這所三流院校繼續做無用功,還不如返回國內扛起新文化運動的大旗,更加汪洋恣肆,更加熱血豪情,更加汪洋恣肆的對封建文化和遺老遺少們發動會心一擊更爽快!
綜上所述,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左衝右突,對拯救國民性居功至偉,他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作品都如洪鐘大呂,意圖喚醒民眾和精英階層,雖然效果有限,但他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以及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都獨樹一幟而且無可取代,但魯迅的醫術乏善可陳,而且他沒有行醫資格證。
我們現在許多人質疑魯迅的價值和歷史地位,源於他被人為的神化和某些上綱上線的過譽之詞,而事實上,魯迅在世的時候非常反感這些官樣套路,斥之為“捧殺”,而且魯迅本人很少談論醫學專業的話題(他的主業是碼字發文),更不會給人看病,當然,當全體華人的思想冥頑不靈的時候,他會鏗鏘有力的發出吶喊,這個算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醫生了吧。
他想做的事是拯救國民性,例如讓大家關注和重視阿Q、孔乙己、祥林嫂、涓生、子君等民眾,而絕不是被人為的塑造成神像和道具。
魯迅先生千古!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
7 # 姥夫惟有
魯迅並沒有什麼醫術,以下幾點可以看出。
首先,他對於學醫並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
。1902年的3月24日,魯迅出國到日本,時年22歲。到日本以後,他先入私立的弘文書院補習日語,於1904年4月30日結業,同年9月轉入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這是當時清政府對官費留學生的規定——補習完日語,應該進一所高等學校正式學一門專業。這種情況現在的留學生也常遇到,你必須及時適應所在國和你的祖國法律和政策,對你的留學計劃進行調整。所以,當時的魯迅必須要作出選擇:他選擇了地處偏僻的仙台醫學專科學校。仙台醫專遠離東京300多公里,是一所二三流學校,他是當時學校中唯一的一箇中國留學生。仙台醫專吸引魯迅的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可免試入學。從興趣上講,魯迅更喜歡地質學 ,所以他醫學的基礎並不那麼好。
其次,魯迅在仙台醫專的成績並不好。
魯迅的同班同學小林茂雄儲存了一份魯迅在1905年在仙台醫專春季升級考試的“成績報告單”,單上所列各科成績如下:解剖59.3,組織72.7,生理63.3,倫理83,德文60,化學60,物理60,7門功課平均分65.5。而唯一不及格的解剖學,正是藤野先生教的。另有三門課的分數僅有60分,最高的一門倫理還不是專業課。解剖學是主課, 魯迅反倒掛科了。還有一點,仙台醫專的學生畢業後頂多能做護理, 並不能獨立成為醫生。所以,魯迅即使仙台醫專畢業了,要成為執業醫生 ,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還有一種說法 ,解剖學59分不低, 因為不是百分制。不是百分制,倫理學83分又怎麼來的?
再次,魯迅棄學以後就再也沒碰過醫學了。魯迅棄學,再到寫狂人日記前後經歷了12年。回顧一下魯迅先生那12年間的歷程:25歲放棄了醫學學籍,轉學文科,之後被家人騙回家和朱安結婚,但很快又跑回了日本,種種原因使他不想上學繼續深造最終決定自學成才,之後和弟弟周作人一起翻譯了一些外國小說;28歲學成歸來,但沒能和徐志摩、胡適一樣幸運地被聘為北大教授,而是當了一箇中學老師,並且教的也不是文學或哲學,而是生物化學之類的理科;31歲那年,南京政府成立了,魯迅在教育部得到了一個公務員的身份;此後,魯迅做的事情似乎大抵就是抄古碑和校對古籍…到37歲他的《新青年》上發表了小說《狂人日記》。
有種普遍的說法是,魯迅棄醫從文,是因為學醫不能救國,所以毅然決然。但實際是魯迅也是人,他首先要救自己,他回國後一直努力在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
8 # 鐵劍齋
看魯迅先生的生平,最有價值的是從周作人的回憶文字中去取得資訊,這個問題也同樣如此。
有關於魯迅的青年時代,周作人曾經寫過:“豫才的求學時期可以分作三個段落。即自光緒戊戌(一八九八)年至辛丑(一九᮰一)年在南京為前期,自辛丑至丙午(一九᮰六)年在東京及仙台為中期,自丙午至宣統己酉(一九᮰九)年又在東京為後期。”因此,就本條問題來說,主要是在東京和仙台時期,他學醫的事情,下面詳細來說。
魯迅去日本,是由江南督練公所派去的,相當於公費。本來的目的是派去了繼續學開礦,“可是那時候官場辦事前後不接頭,學生出去之後就全不管了。”可能有感於當初自己父親生病被中醫耽誤,魯迅在東京弘文學院呆了兩年,過了普通科學考試,考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仙台也是兩年,這時候的主要事情,在《吶喊》的《藤野先生》中有記載。學醫本來是為了為華人治病,但是有人講檢查講義和寫匿名信,認為藤野先生把考試題洩漏給了魯迅,後來又有看日俄戰爭影片時華人的反應而刺激了先生,於是棄醫從文。
所以,魯迅在仙台兩年,再回東京,就相當於和醫學告辭了,沒有畢業,更無行醫執照,而在《藤野先生》中有一處細節的記載,也可見到先生畫生理圖,為了“美”而犧牲了真實,管中窺豹,可見成績一般。
最後,藤野先生對於魯迅先生的愛護,激勵了他一生。但是離開仙台後,兩人終生未能再通一信,魯迅先生多方打聽,也未能找到藤野先生。直到他去世,魯迅當年的同班同學小林茂雄(這位後來成了醫學博士)找到了藤野先生——在故鄉開著診所。藤野先生給小林茂雄的回信中說到了,自己由於一直景仰中華文化,而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只有魯迅一人,因此愛屋及烏,“對於道德的先進國表示敬意,並不是對於周君個別的人特別的加以照顧。”
尤為重要的是,小林先生那裡保留了一張1905年春季升級考試成績單,其中魯迅的各項成績如下:
解剖 59.3
組識 72.7
生理 63.3
倫理 83
德文 60
物理 60
化學 60
從中也可看出,醫科各項,並不算高分,因此,如果非要著眼於先生的“醫術”,只能是這樣不太令人滿意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請指正。
回覆列表
魯迅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他的文章在當時極大影響了人們的思想。魯迅甚至被譽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但是魯迅先生一開始並不是從事作家的職業,而是在日本留學學醫。成績優異的魯迅為何不再學醫,而是棄醫從文呢?他到底在日本經歷了什麼呢?
1902年,魯迅來到了日本東京學習日語,後來進入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魯迅之所以去日本學醫,就是因為看見中國底層的老百姓們有病沒辦法去醫治,而且當時身材薄弱的華人被外華人譏笑為“東亞病夫”,所以魯迅先生想要透過醫學改變華人。
中國作為當時的弱國,受到日本人民的歧視。魯迅在日本性格孤僻,朋友不是很多。好在解剖專業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對魯迅比較關懷,經常幫助和鼓勵魯迅。
因為抱著救國的目的,魯迅克服了種種困難,學習成績漸漸提升。在日本學醫的日子裡,魯迅越來越有激情,他盼望著學成歸國,能夠靠醫學為中國獻出自己的力量。
可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順利。有一次,魯迅參加醫學解剖考試,取得了59分的成績(當時並不是100分制),這個分數在班上是算比較優異的。沒想到同班的日本同學們懷疑是解剖專業的老師藤野嚴九郎提前洩題給了魯迅,魯迅的高分是作弊而來的。魯迅百口莫辯,萬般無奈。因為在他們眼裡,當時的華人就是“低能兒”,成績怎麼可能比他們高呢?魯迅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弱國子民的無奈與心酸。
還有一次,正是下課後的休息時間。有人在投影儀上播放了一個短片,大家迅速起鬨起來。魯迅抬頭一看,播放的正是華人被日本人殺頭示眾的短片。
只見一個華人被日本人抓住,他的旁邊站著一群中國百姓正在看熱鬧。魯迅的心裡深深遭受到了打擊,他看著麻木不仁的中國百姓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這件事情之後,魯迅仔細想了想,此時的他認為要改變華人並不是透過醫學,而是要首先改變華人的精神。如何一個人體格強壯,但是思想麻木不仁,又有什麼用呢?而能改變人思想的方式,就是文學和藝術。
想通了之後的魯迅,放棄了在仙台的學業,並專門向老師藤野嚴九郎辭別。藤野嚴九郎表示尊重和支援魯迅的選擇,並鼓勵他堅持自己的想法。於是,魯迅棄醫從文,跑去東京從事各種各樣的文學活動。在東京的這些日子裡,魯迅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回國之後,魯迅寫出了《孔乙己》、《狂人日記》等作品,對華人的思想有很大積極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魯迅一直珍藏著解剖老師藤野嚴九郎的相片,並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恩師藤野嚴九郎,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總的來說,魯迅在棄醫從文之前只是在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讀書,儘管成績比較優異,但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魯迅擁有怎樣的醫術,因此我們不能妄加推測,只能說在魯迅棄醫從文之前,他是具備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的,但具體救人醫術,我們則是不得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