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漾雯清秀

    父母們對孩子們最好的幫助,就是幫忙孩子們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尊重孩子,讓他們自己做選擇

    現在社會進步速度和變化越來越快,一味強調讓孩子們聽話,沒有對重要事情的判斷力和選擇能力,只能讓他們的人生處處充滿挫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就是讓他們擁有自由自主的思維和自我選擇的能力。父母們一定要轉變思維,及時放手,為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培養創造前提條件。

    2.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

    父母經常會遇到孩子調皮不聽話,或者與自己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很多家長的做法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做法才是對的,很多時候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充分的動機和思維,即使孩子想法還不完善,也要引導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使他們感覺收到了尊重,瞭解他們的思維過程,有利於正確引導。

    3.接受孩子們自己犯錯的選擇

    孩子在開始的時候是沒有選擇的能力,家長們可以提供多種選項,讓孩子們自己來思考,做出自己的選擇,即使大人們認為這個選擇不是那麼合理,也要支援和尊重孩子們,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所有的成長都是有代價,挫折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4.遇到困難,讓孩子們自己面對,讓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和挫折

    孩子們小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或者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自己動不動就又哭又鬧,很多家長不是鼓勵和督促孩子們去想辦法克服困難,而是為了怕麻煩或者心軟,幫助孩子們代勞,這樣的孩子是學不會自己解決問題的,大人一定要狠下心來,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完成,即使是大人幫忙也不能完全代勞,而是要引導和創造條件,最後讓孩子們自己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培育出孩子獨立的思想和獨自克服困難的能力。

    即使父母與孩子相處,也要懂得換位思考相互尊重,站在平等的位置溝通交流,不能打著為別人好的旗號,來剝奪別人做決定的權利,沒有人喜歡被一直掌控的人生。

    家庭教育重要的父母教育能力的提升,父母們的一點的小小的改變,就可能改變孩子們一生的軌跡。

  • 2 # 建戈說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判斷和選擇能力?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孩子也是一樣的。媽媽們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事情,孩子在每一次的嘗試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所感想。這個時候,媽媽們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在實踐中去分析問題,從而使孩子不斷地完善自己。而每一次的嘗試都會是一次很重要的提升,如此往復,孩子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不僅在生活中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而且總有人哄著、疼愛著,似乎他們生活中根本不需要去嘗試,也失去了嘗試失敗的機會。然而,嘗試失敗,然後分析原因,再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自我完善。它能夠讓孩子在不斷的嘗試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成長為社會的棟樑之才。

    在生活中,個別媽媽的做法實在是令人擔憂。媽媽們會在陪孩子玩遊戲或者下棋的過程中,故意輸給孩子,她們覺得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快樂,而不願讓孩子去體會任何失敗。一直在生活中為孩子偽造順境,而等到孩子走上社會後,往往不能正確地去應對突如其來的各種挫折和失敗。不去應對並不表明沒有挫折和失敗,一旦挫折和失敗來襲,他們往往會比其他的孩子表現得更為沮喪、懊惱甚至是喪失信心,一蹶不振。所以說,媽媽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充分地去體會失敗的滋味,然後幫助他們學會從失敗中查詢原因,然後分析原因,不斷地完善自己。只有這樣,將來孩子才能在學校裡、社會上經得起各種考驗和挑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媽媽們要透過實踐來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去判斷自己的生活。當孩子能做出合理的判斷時,他們長大後便能夠在人生路上找準方向,只有經過嘗試,才知道自己想要做的到底是否合理或者可行,也只有經過嘗試,才能讓人成長。

    一個久居海外的人帶著他七歲的孩子回到中國後,到北京的朋友家去做客。小孩一直在國外長大,從來沒有見過餛飩,到廚房看到生的餛飩,便覺得很新鮮,於是抓起一個就往嘴裡塞。女主人本來想制止這個孩子,但是被孩子的母親拉住了。她微笑著平靜地對女主人說:“沒事的,不要去管他,這樣他才會體會到生的是不能吃的。”之後,女主人看到那個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皺著眉頭,咧著嘴吐了出來。這個孩子透過自己親自大膽的嘗試得知生餛飩是不好吃的,也是不能吃的,而在以後的生活中,他肯定不會再去吃生的了。這是他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得到的,這也將成為他的個人經驗。

    每一件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實現,讓孩子適當地去體驗失敗,可以讓他們在失敗中學會很多的本領,從而提高自己,也只有這樣,他們將來才能夠自食其力,實現自己的願望。國外的很多媽媽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這種方式既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又能增強孩子的正視失敗的信念。

    許多事實都證明了一個道理:安逸不僅不能讓孩子一直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還會給孩子以後的生活帶來許多挫折。所以說媽媽們一定要學著去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讓孩子自己掌握分辨事物的能力。即便是孩子做錯了,或者是出現了錯誤,起碼孩子能夠透過錯誤進行分析,避免以後犯同樣的錯誤。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失敗,就不讓其嘗試,小時候的失敗經驗能讓孩子明白很多,讓孩子知道失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同時,讓孩子知道怎麼樣去判斷事物的對與錯。

    當孩子在不斷的嘗試中遇到了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媽媽應該根據孩子的現狀來分析孩子的優勢和劣勢,讓孩子明白今後應該如何提高自己。在鍛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1.給孩子製造選項 每個孩子的生活都不可能全部在媽媽的預料之中,所以,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媽媽們不妨給孩子製造選項。這個時候的選項是為了培養孩子判斷能力,讓孩子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媽媽。給孩子製造選項,讓孩子自己去判斷,並且做出選擇。

    2.媽媽要幫助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失敗,這個時候媽媽們就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地對待失敗,這也是培養孩子判斷能力的關鍵一步。媽媽們可以給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孩子從中完善自己。因為,在以後的人生歷程中,孩子會面對許多挑戰,考試、升學等等,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困擾,這就需要媽媽教會孩子在失敗中成長。

  • 3 # 青雨0825

    每個人對於不同事物,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判斷。而每個人的判斷力和選擇力是從孩童時期開始一點點被影響,一步步形成的。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需要從小開始進行培養,讓他們一點點能夠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1、大人要有明確的態度

    小孩子面前也有許多是非問題,大人應該細心觀察,不可掉以輕心。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時,劇中人說了一句髒話,家長應該及時指出,表示這樣說不對。和孩子一起上街,孩子要隨地大小便,家長應該及時制止,並立即幫助他找廁所。2、3歲的孩子提出不合理或辦不到的要求時,家長應該明確地用搖搖頭來表示否定。相反,對於孩子的正確意見和行為,則用點頭、微笑來加以肯定。

    2、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兒童的分辨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對1、2歲的小孩,是初步建立良好習慣的問題,使他從家長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中,逐步瞭解哪是對的、哪是不對的。比如小孩用哭來要求家長滿足他的不合理的要求(非要吃地上的髒東西之類),家長不理睬他或制止他,幾次以後,小孩就記住這樣做是不對的了。3、4歲以後,家長可以對孩子講些淺顯的道理,比如隨地吐痰有什麼不好,打人為什麼不對等,孩子漸漸聽懂了道理,也就能比較自覺地辨別是非了。

    3、讓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比較和辨別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教育總是外因,要透過孩子的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要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必須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比較和辨別。

    4、觀察行為圖片,明辨是非

    現在書店裡有很多行為判斷的幼兒書賣,可以買來讓小孩觀察分析判斷。從中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如隨地吐痰一圖,可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呢?他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麼呢?應該怎樣做才對呢?透過圖上行為判斷,可以大大提高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

    5、創設情境,明辨是非

    父母和小孩一塊玩耍時,任意的創設情境,從情境中明辨是非。如玩乘坐公共汽車的遊戲,創設讓座或不讓座的行為,讓幼兒在具體的活動中去明辨是非。在給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必須注重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家長時時處處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是非的觀念,讓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中掌握正確的判斷事物好壞的標準。當然家長也不要把自己錯誤的觀念強行施加給孩子,使得孩子喪失自己判斷事物的能力,以後將很難適應社會發展。

    在培養孩子判斷力和選擇力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別逼著孩子去認同自己的某種想法,雖然家長的想法是成熟的,但孩子也是具有自己的意識、想法的,家長有時候不妨聽聽孩子的想法,也許他們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 4 # 十點均

    相信孩子,給他們足夠的空間。

    多讓孩子參與校外研學活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可以提高適應能力。

    更多時候我覺得家長只是作為引導,建立一個平等交流的環境。

  • 5 # 向日葵7O89

    從小按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意願,讓他們參與生活,做選擇,父母,老師的鼓勵參與,探索,探討,引導才有“自己的“切身體驗”可以印證,發表得出“自己的看法,觀點,主見”。沒有體驗,行動力的知識,只是一些打不過現實,理想永遠輸給現實,永遠藏在書閣,絲毫沒有用處,用不上,還得服從野蠻的“紙上談兵”。

  • 6 # 手機使用者漁翁

    孩子如同一棵幼苗,總有他長成大樹的時候。一旦他走上社會,我們再也庇護不了他們,他們就會遇到不曾有過的判斷和選擇,想讓他們在面對判斷和選擇時不會出現錯誤,那就要對他們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和培養。

    首長要讓孩子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會出現選擇性錯誤的關鍵。讓他們能夠正確的判別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當一人具有了這樣的素質以後,他就不會誤入歧途。

    其次,還要培訓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走上社會,是和人打交道的,一定要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學會適應,你改變不了環境,就要學會適應環境,否則,你就會被孤立。要讓孩子具有抗挫能力。人生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失敗或挫折常常會伴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逐漸學會接受,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要讓孩子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很多人總感覺人生苦短,其實就是沒有感知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不能總是抱怨,而是知足常樂。要讓孩子具有寬容感恩的心態。對曾經幫過你的人心存感激,對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心有寬容,這是今後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最後,願所有的孩子能快樂的長大,走上社會幸福的生活。

  • 7 # 技能之道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選擇的結果。作為家長,我認為我的角色類似駕校的教練,只不過不是教駕駛,而是教會孩子如何進行判斷選擇。(其實,從廣義看,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培養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

    於是問題就成了:如何孩子的培養判斷和選擇能力?

    我把培養分為:培養意識、掌握內容和實踐操作三方面,下面逐一說明。

    培養意識

    即獨立思考、客觀而正向。

    獨立思考是一切的基礎,所有的決定要自己進行,他人的觀點只是參考。獨立思考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當下的環境,資訊過載,你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資訊和觀點,因此,必須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而不能簡單接受。

    客觀可以分為事實的客觀和理論的客觀。我們要做調研,就是依據事實的客觀做判斷;而在學校學的數理化等知識定理,則是理論的客觀,做判斷需要依據這兩種客觀。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文的東西沒法用科學去描述,如人的各種價值觀,我們通常稱之為做人的原則,我們在做判斷時,應當依據自己的原則,而不是其他,如情緒等。

    掌握內容

    有了基本的意識(這是一個框),下面就可以補充具體的內容了,即科學的知識和正面的價值觀。

    科學知識不用說了,孩子在學校就主要是在學習知識。

    價值觀比較廣,各種優秀品質都屬於這一類,具體內容如勤奮、誠實守信、同理心、助人為樂等等。這個在網路上可以輕易收集,作為家長,則是選擇你認為需要的。

    實踐操作:如何輔導孩子

    在實踐操作面前,前面的思維和內容就是在熱身,實踐是重點。

    但對於實踐而言,輔導的手段如下圖。

    講解是以家長為主,分故事、現實案例、虛構的案例三種。無論是哪種,重點是要講“為什麼”,即故事中人物的判斷過程。如小時候的狼來了的故事,一定要講大人為什麼不去救那個說謊的小孩;在講愛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一定要講為什麼愛因斯坦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

    對於不同時期的孩子(通常可以分為小學和中學兩個階段),選用的手段的多少不同:如小學講解故事多一些,大了就案例要多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要告訴孩子自己選擇時的思考過程,這有時往往比結果更重要。

    此外,當孩子大了,家長要多聽,聽孩子講他的讀書感受和案例,然後進行溝通,講解家長自己的判斷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

    小結

    1、要建立基本意識:獨立、客觀而正向;

    2、在日常生活中多溝通,在具體的故事(事例)的講解中,突出“為什麼會這樣”,培養孩子的判斷力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體會

  • 8 # 芳芳數學課堂

    我兒子現在13歲了,為了鍛鍊她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退出替他解決問題的這個舞臺,讓他自己去解決,有不會的,可以問我,我起指導作用 不是主要作用

  • 9 # 晚風姐姐故事屋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這兩個關鍵的生存能力應該從小培養。特別是在學前階段,給足孩子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切不可認為這階段的孩子沒有這方面的決斷能力就剝奪屬於他們自己的選擇與判斷。家長應做到的是給孩子創造判斷與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從中去發現學習。

  • 10 # 夕輝沃野

    孩子的判斷和選擇能力,確是需要父母長輩現在的引導和扶持,有利於其將來的獨立生存生活能力。

    趨利避害,擇易而行是人類面對客觀事物主觀應對的主要表現,但孩子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往往不計利害,不怕後果,比如家裡的電器和電器開關,大人用他也想用,但對觸電的危險性他不知道,看到大人點火,他也想玩玩,但對怎樣會引起火災,他不想也想不到等,這就需要大人設定和守護孩子選擇專案的邊界,玩耍娛樂也好,做事情也好,有些不存在危險邊界,可以讓孩子獨立地自由自在地進行,還要鼓勵孩子大膽積極參與,比如拍球滾球,在安全地帶跑步呀等。有些事情孩子可以“有限參與”,存在危險邊界,比如孩子愛在床上、沙發上蹦跳,有跌傷摔傷危險,這時的危險邊界需要大人的守護,並要給孩子講明,限定範圍和方法,避免危險發生。有些事情是孩子不能涉足參與的,需要對孩子“全封閉”,比如家裡的藥品,大人孩子都吃藥,可孩子不會分什麼情況下吃藥,該吃什麼藥,那個大人吃,那個孩子吃,甚至給孩子講了吃錯藥的危險性,他也會在大人不在時“偷嚐禁果”,最的辦法是不讓孩子接觸到。

    隨著年齡的增長,視野的開闊,孩子知識能力的不斷髮展,面對判斷選擇的“選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培養孩子的判斷和選擇能力的,不限於家長,還有學校、教師、課本教材、校紀校規,可作為的、不可作為的供學生判斷選擇,家長同樣要積極配合學校社會,多對孩子正面教育,傳播正能量,讓孩子的判斷選擇向有利於其個人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

  • 11 # 牽手教育

    假如我們沒有幫孩子,和我們自己準備好,那雙方都會追悔莫及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過度養育孩子,成為新的問題。為什麼必須停止過度養育:總有一天他們得自謀生路,這一天會不可避免的到來,如果我們沒有幫孩子和我們自己做好準備,那雙方都會追悔莫及。

    但是,現在我們養育的孩子們,普遍缺少基本生活能力。

    假若你的孩子,馬上就要步入18歲了。那麼根據下面8個基本技能,做一下對照,測試孩子是否具備基本生活技能?

    18歲需要掌握的8個基本技能--必須能夠在不打電話給父母的前提下,完成所有事情。否則,就不具備生活能力。

    1、必須會和真實世界中的陌生人交談,包括教師、學院院長、顧問、房東、店員、人力資源經理、同事、銀行出納員、醫療保健提供者、公交車司機及修理工。

    父母的常見錯誤:我們教孩子不要給陌生人說話,而不教他們掌握更微妙的能力,比如學會識別少數居心不良的陌生人,因此,孩子進入世界後,不知道如何禮貌的、用目光接觸的方式接近陌生人,尋求幫助、指導和指引。

    2、必須認識校園的道路,必須認識暑期實習所在城市的道路,以及在國外工作或學習時所在城市的道路。

    父母的常見錯誤:孩子去哪兒,我們都開車接送或陪同,哪怕他要去的地方坐個公交車、騎個腳踏車或者步行就可以到達,因此,孩子不知道從這兒到那兒的路線,不知道如何選擇交通工具,應對交通混亂,不知道如何制定交通出行方案。

    3、必須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作業、任務和截止日期。

    父母的常見錯誤:我們每天提醒孩子什麼時候該交作業,什麼時候該做作業,有時候協助他們做,有時候替他們做,因此,如果不經常提醒,孩子就不知道如何確定任務的優先順序,不會管理工作量,不能按時完成任務。

    4、必須為家庭的運轉做出貢獻

    父母的常見錯誤:我們不讓他們參與家務勞動,因為除了學習和課外活動,清單式的童年每天餘留的時間不多,因此,孩子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要,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不善於為整體利益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或者為家庭的運轉做出貢獻。

    5、必須能夠處理人際關係問題

    父母的常見錯誤:我們為他們解決誤會,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因此,如果我們不干預,孩子就不知道如何應付和解決衝突。

    6、必須能夠應付課程壓力和工作量的起伏變化,能夠應付大學水平的工作、競爭,以及態度強硬的老師、老闆和其他各種人。

    父母的常見錯誤:每當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延長任務期限,或者需要和成年人交談時,我們就插上一腳,因此,孩子們不知道,在正常生活中,事情不會總是按照他們的意願進行,但不論怎樣,他們都會安然無恙的。

    7、必須有能力掙錢和打理財務

    父母的常見錯誤:他們不從事兼職工作,想要什麼或者需要什麼了,就直接伸手向我們要錢,因此,他們沒有培養出完成工作任務的責任感,沒學會對不會發自本心愛他們的老闆負責,也不瞭解各種東西的成本,不知道如何管理金錢。

    8、必須能夠承擔風險

    父母的常見錯誤:我們為他們鋪平全部道路,避開所有陷阱,防止他們跌倒,因此,孩子沒能理解,只有經過嘗試、失敗、再嘗試,讓自己擁有堅毅的品格,才能取得成功,也不理解在事情出錯時,只有想辦法應對才能變得結實,具備抗挫力。

    你馬上步入18歲的孩子,還有幾個基本技能沒有練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負債累累的你最怕見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