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
2 # 素心明月
你說的油畫是世界的主流藝術,而國畫卻不能。這只是你個人的片面認識。
眾所周知,全世界整個藝術領域可以分為兩大體系。其中一個體系就是西方的油畫,另一個體系是中國的國畫。這兩大體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對應的。
至於你說油畫成為了一種主流藝術,而國畫卻不能,其實這涉及到兩種文化體系的傳承。
我們都知道,在200年前,中國是世界上一流的國家,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都是如此。那個時候的中國在世界上唯我獨尊,萬國來朝,其他國家的藝術文化只能作為一種邊緣和支流而存在。那個時候的中國是不屑於與其他國家的藝術進行相提並論的。所以那時候儘管歐洲的藝術,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其影響力與中國是沒法比的。而且那個時候,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範圍也比較小,故而那個時候的油畫,儘管西方每個國家都作為本國的繪畫體系,但是卻是與中華文化藝術不能同日而語的。
藝術作為上層建築,它代表的是統治階級的整體的一種審美傾向,因此他也必然要受到統治階級權勢的影響。但是這一個狀態是在鴉片戰爭以後被打破的。
當西方開始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資本主義取得了非常長足的發展,但是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滿清政府夜郎自大,閉關自守,整個社會的發展已經嚴重的落後了西方。尤其是鴉片戰爭失敗以後,中國割地賠款,整個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由原來的盲目排外到後來的盲目媚外。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一蹶不振,因而作為文化的載體_藝術也很難走向世界。
藝術作為文化的載體,西方的文化長驅直入中國,他們的藝術也侵襲了中國。這種文化侵略或者是影響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在近現代,東方文明的影響力顯然是比西方文明低一些,這也正是西方文化能夠遍及大部分西方國家,而中國畫很難走到西方的一個主要原因。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西文化的語言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中文和英語是兩大並立的體系,但是大多數西方國家幾乎都是說英語,或者說西方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語比較普及,這也就導致他們西方國家與國家之間能更好的交流,藝術作為一種交流的載體,自然成為西方國家主要的一種語言方式。
透過以上的分析,你應該明白,藝術的影響力歸根到底是由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它的文化傳承所決定的。
當今的中國,已經開放了國門,走向了世界,綜合國力成為全球第二,中國文化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所以中國畫走向全世界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近些年從一些盛大的拍賣會上,人們都注意到了,中國的書畫已經開始和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些藝術品相匹敵,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都開始學習中國畫,瞭解中國畫,收藏中國畫。
相信隨著中國的不斷髮展,中國的藝術比較在世界藝術領域之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畫和油畫並立於世界是非常有可能的。
-
3 # 畫家唐思源
*油畫是歐洲國際美術,國畫是中國畫。這種可比性不好排列。
*油畫做照相機前,人類想留住歷史影像,油畫的素描色彩關係理論為創作有了很好的法度,這個,中國畫的《芥子園》做不到。
*油畫色和油畫布經久耐用,中國畫媒材做不到。
*要說主流繪畫,這是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比對。人類發展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搭臺文化唱戲,歐洲的文化理念和工業革命遠超於我,先聲奪人,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亞洲文化,也就中國主流一下,看看周圍小國家,小打小鬧過日子,文化,還遙遠的很。
東方文化要崛起,就看中國的經濟和寫意文化的造化了
-
4 # ALAN179411344
繪畫這種所謂的藝術形式,就是一種二維空間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個以畫者自己為中心的主觀愛好,都是一個技術活,在現代的時代和空間中其實就是一種過時的無用的美術表現形式,,我們都想一下,二維空間你能表現得東西是有限的,一個畫面能打動的了多少人?,。現在的聲,光,畫,影片都沒有了感覺,,人們沒有耐心去靜下心來去欣賞繪畫,可以說也不知道怎麼去欣賞繪畫這種藝術方式,,,。那我們這些畫者的又為什麼存在呢?,是堅守自己的愛好呢?,還是要取悅於別人呢?還是自娛自樂呢?那我們的社會價值又是什麼呢?,,,
-
5 # GoodLuck6868
國畫很美,創始時間很悠久,歷史上下知道繁榮了多少次。成為世界上的經典藝術。
而油畫作品就與之不同,直白,外露,劇情,外在之美寫得清楚明白,成了為外在美而創作的藝術藝品。
人們的欣賞形象意藝,直接的正是外部形象,讓鮮明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美的展現。
因而靠思維感悟才能聯想到的美,與直白了當展現的美對大眾的欣賞者來說,他們的多數肯定的是直白的藝術形象之美。
正如中國的藝術陶瓷,五大名瓷是直接展現,和油畫藝術展現有更具象的特點。故巴爾扎克把中國的花瓶同拉斐爾的油畫相提並論。這同國畫和油畫比效果是相近的。(認同請關注,誠謝)。
-
6 # 阿豪詩畫
油畫是500多年前,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從蛋彩畫改良而產生的。中國畫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可是西方世界,乃致世界範圍內,油畫卻成為主流,我國每年美術招生,考試的畫種卻是西方的素描和水粉,並不是我國傳統的書法、國畫,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們的國畫不如西方的油畫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油畫能被世界各國接受,包括中國在內,肯定有它強大的生命力。
一、接受和認同
油畫採用的是油畫顏料,油畫顏料色彩豐富,表現力強。用寫實的方法表現事物,注重體積感,空間感,符合人類的視覺審美,人們很容易接受。中國畫採用的是我國獨有的筆墨紙硯,畫面雖然意韻深遠,可以卻讓人覺得晦澀難明,世界各地的人普遍看不懂,對國畫的傳播十分不利。
二、西方崛起
文藝復興以後,西方藝術迎來了飛速的發展,各種流派呈現。科學技術給西方藝術提供了理論的支撐,牛頓發現了光的三原色理論,建築學,幾何學的出現讓透視有了科學的解釋。工業革命更是讓西方的經濟,軍事快速發展,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西方的文化向世界各地傳播。而此時的中國卻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中國畫也在明代徐渭等人的影響下,由寫實變為寫意,雖然開創了中國畫的新篇張,但是中國畫卻成了文人雅士階層玩物。中國畫雖然博大精深,廣大的勞動人民卻沒有參於進來,更不用說向國外傳播。
三、學習方法
西方油畫有一套完善的學習理論和方法。各種繪畫理論完美的解釋了繪畫之中出現的問題。由淺入深,很多初學者都可以快速的掌握。比如現在美術考試的學生,很多都是從高二才開始學習素描、水粉,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達到考試的要求。反觀中國畫,講究書畫同源,雖然現在也開發出很多的學習方法,但是一兩年時間,書法繪畫達到很高的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還有就是書法國畫講究意境、氣韻等無法言明、無法量化的主觀判斷,對考試考核來說,簡直就是一大惡夢。
四、實用性
西方繪畫理論有一大堆科學知識作為後盾,可以對接很多個學科。現在各大藝術院校裡,純繪畫只佔很小的比例,大量的學科都要運用到繪畫知識和理論。環境藝術,服裝印染,工業設計,動畫製作等等。中國畫卻缺少這些理論,象工業設計這樣的專業,和國畫的交集很少很少。中國畫以前是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轉,現在還是這樣。
結語中國畫作為我們傳統的繪畫形式,小範圍影響過東亞幾個國家。但是東西方審美文化差異太大,一時之間西方是很難接受的。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密切,一定會讓兩個畫種碰撞出絢爛的火花。
-
7 # 老黑雜談
這要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個國畫太難了。畫面要有意境,畫外要有精神,畫外有畫。格局版式講究密不透風,疏能跑馬,即疏密有致。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
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潑墨要有大寫意,題詩需要小留白。
這些東西,不說歐美國家, 就是咱們自己都很難搞懂,理解。
油畫要簡單的多,畫個光屁股女人,考慮一下用色、光線、線條,神韻,再加點歷史元素,畫家心情。得,一副名畫誕生了。
第二個
油畫誕生於14世紀,伴隨著文藝復興而興盛。是歐洲的主流藝術,而歐洲自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後迅速崛起,殖民全世界,然後把油畫也帶到了全世界。歐美文化一脈相承,油畫自然就成了世界主流繪畫。如果當年鄭和先發現美洲,那麼現在的國畫就是主流繪畫。
-
8 # 吉星柔光
中國畫的影響主要是在東邊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島國,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之所以不廣泛,這與中國文化的內斂有關。油畫藝術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主流繪畫,主要是受西方工業革命發展起來後,資源不足,於是對外擴張殖民,所到之處,他們文化就植根到哪裡,因此油畫也就流向哪裡。
-
9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這是很自然的,人是透過類似於油畫那樣的自然主義風格的視覺中,感受生命使者藝術之魅力的。自然也想在這樣天然表達中,用眼睛見到心的所見的。愛著你的愛,痛苦著你的痛苦,悲傷著你的悲傷……
而國畫沒這樣的優勢,再象“真”的,也趕不上油畫那樣的真實。
所以,我第一眼見到油畫,就一直喜歡到現在。
-
10 # 藝術瓜
這其實是一個經濟和文化的關係,還有就是繪畫本身的原因。
首先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近代西方工業革命發展以來,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自然他們的文化也就輸出更為強勢,我們不自覺的會崇拜和接受他們所帶來的文化。
其次,像現在的美國,不斷的輸出他們的文化軟實力,進行文化殖民和文化滲透等等,也是伴隨著他們世界霸主地位,有這個實力,才能這麼蠻橫不講理的。
所以文化傳播很大程度上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
其次繪畫本身所具有的原因,現在整個世界幾乎都是講究“科學精神”,提倡唯物主義,而這是西方的傳統,他們的傳統畫種油畫,也是以“科學精神”為核心的,科學的線性透視,科學的造型和光影等等。
而中國畫則是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有時候人物山的比例,人與樹的比例,都沒有特別的科學嚴謹,是講究一個“意”一個韻味,中國畫和我們的古詩詞等等是一個系統的,而外國人理解起來國畫便難一些,所以國畫的核心和現在世界流行文化不一個系統吧,所以傳播理解起來會不如油畫廣一些。
最後小編想說,我們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因為連他們的大師畢加索都說“世界文化,第一要數中國,連現在國際上廣受歡迎的日本文化,它的源頭也是中國”。所以希望我們紮根本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我們的土壤是很深厚的。
-
11 # 翕張文章耕耘者
應邀回答。
本人只想補充兩點:
第一,西方油畫起源於西方人崇拜神的傳統文化。古希臘和古羅馬對神有著瘋狂的崇拜,大型的神廟數不勝數。這時就需要大量的雕塑去填充這些神廟。所以這個時期的雕塑有很多神像。那為什麼人體在此時很流行。其實也是源於神的崇拜。其實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和人在任何方面都是一樣的。人和神具有同樣的外形,神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慾。唯一不同的是神有超強的力量。所以他們對神的崇拜也是對力量的崇拜。所以在做神像的時候他們把神做格外健美,充滿了力量感。
中世紀後,文藝復興批判黑暗的宗教,突破禁慾思想,號召藝術迴歸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在雕塑的基礎上,油畫的藝術像隨之興起,這些畫用鮮亮的顏色直接描繪人體的豐滿,烘托人是萬物的靈長的人本主義思想。
由此湧現出許多油畫大師,油畫作品薈萃著的技術非常精湛和雋永,其內容非常豐富,奠定了歷史的經典地位,價值永恆,閃爍著永不熄滅的光芒。
第二,中國國畫有中國文化的特色,尤其是寫意畫,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千山萬水,風姿千秋的雕樑畫棟,畫面往往留下許多空白,擴充套件觀賞者想象的意猶未盡的空間,體現中華民族含蓄凝練的文化特質。
然而,與油畫相比,中國畫看上去顏色淺淡,不吸人眼球,畫的幅射力不強,畫中的元素不豐富 ,唯《清明上河圖》內容元素豐富,集中許多人物千姿百態,但長畫卷卻創造了奇蹟。
文化不同,各有喜愛,也屬正常。再過百年,中國國畫成為世界主流,也未必可知?
-
12 # SY43625156
我們先要對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分拆開來進行比較。
中國畫與西畫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體的表現在觀察物體的方法上。
在透視關係上中國人用平遠法、高遠法和散點透視法理解物體的近景、中景和遠景所產生的空間感。
西畫用一點透視、二點透視,用腑視、仰視表達遠視的空間感和物體的體量感。
在色彩的運用方面,中國畫可以用水墨單色表現不同的明暗豐富的層次感。運用工筆淡彩和工筆重彩豐滿物體的體量感和充滿想象力的色域感覺。總之中國畫對物的描寫是形似的,對物體的色域描述是透過簡單的色彩渲染而達到意象的效果。
中國人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透過畫家對生活的提練、簡化物化成高古的文人畫,配上應景的詩文豐富一幅畫中和畫外的畫家個人情感的流露而打動看得懂畫的人。
西方人重視邏輯思維,他們重視眼前看到的一切必須是真實的。他們採用嚴謹的在古希臘時期就形成的一套30度、45度和60度一點透視和二點透視的帶有數學模式的繪畫法度丈量物體和世界。
我們東方人對透過一點看世界的西方人誤以為一根筋的思維模式。而中國人以多點多角度看世界在思維模式上存在差異性(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各有所長,在這裡本人只點到為止不再累述)
中國畫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歷經1800多年。至唐代中國的建築、繪畫、紡織等被東洋人飄洋過海傳入日本。
至公元1275年馬可波羅到達元朝首都。他在蒙古帝國的國士上生活了整整十七年。他將中國所有的文化,產物摸了個透。這位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寫下了精彩的《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小子僅對中國的絲綢、瓷器充滿偏好。他對當時的中國繪畫缺乏遼解,他到過萬里長城,穿過河西走廊。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古城敦煌,瞻仰了舉世聞名的洞窟石雕和壁畫。馬可小子並沒有帶走中國繪畫的一尺原畫。我想一個年輕人在中國呆上十七年,他的所見所聞只能是走馬觀花。再說了當時的文人畫都藏在宮庭,官家的宅子裡。也許他根本就沒有見過,見過也看不懂。
我至今沒有搞懂,日本的浮世繪的原畫出自中國!而最終傳入歐洲的竟然是日本畫?
讓我們一探日本畫一一浮世繪的盛行。
1603一1867年,二百多年是日本的江戶時代。當時盛行於日本民間的木刻版畫,整整流行了200多年。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鮮活的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午伎明星、花魁美人與春宮魅惑,包羅永珍。堪稱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說穿了,浮世繪活脫是描繪了日本民俗民情的風俗畫。類似於我國民間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和蘇州桃花塢年畫風格的民俗風情畫。這類畫種在當時的中國士大夫文人眼裡是上不了檯盤的下里巴人文化。
日本浮世繪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卻卻借鑑了中國和歐洲美術的元素。並對19世紀未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產生重要影響。成就了東西方美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說通俗點就是中國畫雖是陽春白雪,但老外看不懂也理解不了。
有一種說法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在中國畫領域:只有是民俗的才是世界的。這裡僅舉一例:1956年6月,我國著名畫家張大千在法國見到了時年75歲的西方現代派繪畫標誌性人物畢加索。在畢加索的家裡張公見畢老爺搬出一大梱他臨慕齊白石先生的作品。
就從這一點,即可以看得出中國繪畫要想走向世界必須做到你的作品達到"雅俗共賞"的繪畫語言。
西方繪畫和洛可可風格於18世紀傳入中國。此時的清代真值乾隆年間。典型的中畫西畫法由義大利米蘭畫家朗詩寧創造。他運用油畫的寫實風格和豔麗的豐富的真實的色彩搭配贏得了清廷乾隆皇帝的賞賜。再過後西畫的畫風在中華土地上俏然興起。典型的清代任伯年的人物畫中有西畫的影子……。
到了十九世紀的末期中國西畫第一人李鐵夫前往歐美攻研西方藝術。20年後的二十世紀初,才陸續有李超土、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馮鋼伯等一大批人出國學習西方藝術。
綜上所述由於中國畫自身的問題,中國畫一直都只侷限在中國本土範圍。而西洋畫卻飄洋過海延伸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今天為把中國畫發揚光大,我們必須創造另一種形式的,讓人看得明白讀得懂的中國的繪畫語言,就象富於中國特色的揚州炒飯一樣既屬於大眾的、屬於中國的又屬於世界的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畫種!
,
-
13 # 水鄉人75835403
油畫藝術雖然比國畫誕生遲,但是油畫早期是為西方宗教服務的,教堂裡大量的油畫宗教故事作品隨著宗教向世界各地傳播油畫也向世界傳播了。另外油畫在文藝復興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油畫藝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也傳播的很快,第三,油畫藝術無論從形體,色彩,表現力都是其他畫種無法比的,所以很快被世界人民接受,就拿中國來講在二十年代西方油畫傳到中國後中國的很多國畫家都接受了這個畫種,到西方去學習油畫,學成回國後成為了傳播西方油畫的油畫家。
-
14 # 小熊和小梅友兒
除亞洲之外的其它洲,可能80%都是油畫佔主導,國畫僅在亞洲地區流行,而且還是臨近中國的幾個國家比較集中,中亞和南亞也受西方繪畫影響較大。
油畫誕生的時間比較好,正是文化藝術萌芽時期,不管是當時的國家或個人都在用心研究,大力發展,而且彼時產生了如銀河般眾多,且影響至今的大師,他們奠定了油畫的繪畫基礎,以及各類風格,誕生了無數藝術珍品。
國畫雖然形成的時間早,但是並不流行,我們的封建制度完美的避開了每一次可以傳播文化的大好機會。雖然國外也有喜歡中國文化藝術的愛好者,但是比起油畫,那簡直是鳳毛麟角。
從現在國內的幾大美院和其他院校的招生也不難看出,國畫專業學生沒有油畫專業多的現象,國內都是這樣,更別提國外了。
-
15 # 觀風06
作為直觀藝術的美術作品——油畫,之所以打動觀眾(當然指的是優秀作品),除了刺激感官的色彩以外還必須要有貼近生活的內容,說通俗點就是作者是在給觀眾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同時畫面還必須具有科學性,比如透視原理,黑白灰關係(色彩也是有黑白灰的),在觀眾面前畫家呈現出一幅立體的畫卷。
尤其是在印象派產生以後,畫面的可視性更強了,畫家利用日光的變化使畫面豐富多彩,而以上這些是國畫難以達到的。
-
16 # 張灝石
油畫自歐洲尼德蘭地區始,注重客觀世界,以明暗調子為主。具像,抽像並舉,藝術流派眾多。國畫的名字就不好,顯得狹隘,小氣,應該叫水墨畫就科學了,國畫多意像,介於想像與寫實之間。一句話:油畫像戲劇,國畫像戲曲。世界上肯定是喜歡戲劇的多了。
-
17 # 書畫家姚建文
感謝悟空邀請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國畫與油畫的在當代中國的流傳,國畫不如油畫的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美術學院招考學生都考西方的素描,速寫以及水粉或者水彩畫,體系都學西方的,就是國畫系也不例外,否則你考不上,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中國畫的學習……
-
18 # 詩夜城主
只要是喜歡繪畫藝術的人,都會習慣性的把國畫和油畫放在一起作對比,比如,兩者的筆觸線條畫面感,追根尋源,油畫起源於西方世界,問題來了:油畫藝術要比國畫誕生的時間要晚,為何現在油畫成為了世界主流繪畫,而國畫卻不能?
油畫成為了世界主流繪畫,國畫卻沒有開篇提到了油畫起源於西方世界,言外之意,很明顯,油畫已經遍佈了全世界,不過事實的確也是如此,雖然油畫誕生才幾百年時間,但是油畫已經成為了世界主流繪畫,而國畫依舊未走出國門,至少學習國畫的人遠遠沒有油畫的人多,這也說明人們對國畫的熱情還不夠,
從藝術的角度來講,國畫的魅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那博大精深的“筆墨文化”,就是國畫價值的一種體現,俗話說“凡事有利也有弊”,或許正因為博大精深的“筆墨文化”讓人難以悟透,以至於讓人們對國畫藝術“望而卻步”,覺得研習起來太費勁了,本身筆墨又極易枯燥乏味,
相比較國畫,油畫的色彩豐富有趣的多,畫面可粗糙可細膩,五花八門的流派風格,一直在刺激滿足人們對繪畫的好奇心,有了足夠的好奇,就有足夠的興趣熱情,自然而然學習油畫的人就逐漸越來越多了,更何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打破傳統的油畫風格,不再約束著創作者的內心,
當然了,任何一種藝術的興起,都離不開人為經濟的宣傳推廣,繪畫藝術同樣也是如此,我們暫且不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有多麼的火熱,就看看現在就知道了,油畫藝術的商業市場,依然逐漸在擴大,藝術家有利可圖,而且號稱“世界名畫”的幾乎都是油畫作品,這無形之中又奠定了油畫在世界畫壇的地位。
-
19 # 鴻鵠迎罡
油畫藝術誕生於14世紀初期,基本上跟文藝復興開始的時間吻合,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將近700年曆史,是尼德蘭繪畫大師楊凡艾克改進蛋彩畫的技法後發明出來的。創作一幅蛋彩畫的繪畫材料很多,有10多種,主要包括雞蛋清,用來跟礦物質顏料粉調和後做色彩用,亞麻仁油、薄荷油、酒精等液體用來稀釋顏料,並增加一定的畫面效果。
蛋彩畫最大缺陷是,必須在塗有一層石膏粉的木板上作畫,或者在粉刷過石灰的溼牆面作畫,不論哪種材料和畫法,都讓蛋彩畫創作起來很繁瑣,不利於批次創作,因此,它被油畫取代是必然的事情。
油畫誕生幾十年後,藝術巨匠達芬奇進一步改進了油畫的創作技法和審美規則,具體表現在造型和色彩方面遵循客觀規律,以寫實為根本。
在塑造表現物件時,要求跟原物保持一致,畫什麼必須像什麼,畫得不像就則認為是失敗的作品。同時在設色方面,要求高度還原物象的自然色,越接近自然色被認為調色水平越高超。
這些要求讓油畫非常接地氣,具備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能活靈活現表現任何物象,任何觀者欣賞起來,不會出現看不懂的情況。
達芬奇的創作方法被當做教條一代代傳承下來,直到現在依然被廣泛採用,世界各地的油畫創作依然是以寫實作為主要技法,這就讓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男女老幼看到一幅油畫作品時,如同聽到了世界語,沒什麼理解上的障礙。況且,油畫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題材內容豐富,適合任何場所懸掛,這些是油畫能成為世界主流繪畫的根本原因。
韓幹《牧馬圖》
國畫誕生於春秋戰國末年,到現在已有2200多年曆史,比起油畫,歷史要久遠很多。國畫從誕生到南宋這1300餘年時間,可以說,在造像和色彩上也非常追求寫實效果,從隋朝、唐朝、北宋時期流傳下來的精緻細膩的工筆畫裡,如展子虔《遊春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韓滉《五牛圖》,韓幹《牧馬圖》,宋徽宗《芙蓉錦雞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作品,完全能看出,國畫在那段時間對寫實性要求很高,而那時的國畫,也是任何人都能看懂的視覺藝術。
但從南宋開始,文人畫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逐漸成為國畫領域裡的主流,文人畫常常藉助文學上的象徵隱喻手法,表達畫家個人心中的情懷和理想,拋棄了對形似的追求,轉向對物象神韻、精神、品質等方面的發掘,同時,畫家常常喜歡把筆墨的趣味跟傳統儒釋道文化結合起來,表達一種哲學觀。
這種做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國畫的欣賞難度,導致許多人面對國畫,很難把握清楚畫家究竟要表達什麼,對國畫的傳播和普及,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尤其國外人面對國畫,根本看不明白國畫的內涵,因此,國畫很難走出國門,變成世界性繪畫。
-
20 # 如蘭4
油畫是視覺藝術,來源於生活,以寫實為主。國畫是虛實相間意境維美,來源於生活和理想,以基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美好理想願望為主。油畫之所以成為現在世界主流,它是以寫實和色彩致勝,國畫相比較會顯得有點暗淡無光。但請相信真正的好畫在我們中國,不然就不會有許多作品流出到海外。世界上能認識中國字的人現在還不是很多。只有懂了漢字藝術才能更懂中國畫。而國畫對於西方正如我們的漢字一樣令他們感到晦澀難懂。所以能走進他們也是不易的。加之審美觀不同,中國國畫以含蓄內斂中庸為美,西方油畫特點以奔放熱情開放為美。我們是低調內斂中和的民族,好的作品一般是不會拿出來示人的,能看到者亦在少數。西方個性是外向張揚的,宣傳力度大大眾都知道。這就是國畫暫未成為世界主流的原因吧!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回覆列表
自以為是了!愛吃米的與愛吃麵條的關係,不要比較,要比較就來個研究,寫個萬兒八千字,說個所以然。既然喜歡藝術就不要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