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洪鶴

    危機來臨的時候,抗風險能力最差的,永遠是處於經濟連條最末端的人,比如呆在家裡照顧孩子,但是經濟壓力越大的家庭,對生活就越迷茫,抗風險能力就越低。越是處於底層的群體活著就越累,這就是大眾的困難,這也是正常的呀。我們都是普通人,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這個可以比喻成當你努力99%時,你如果不衝破那一點,就可能和10%的人是一樣的,很多是眼睛看不到的,一旦太到了質的變化,你的生活就會上升到另一個階層,其實那些財務自由的人才是可以追求自己的喜歡的事情,很多人可能努力了二十年,才達到了這個階段,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還有有些人生下來就可以達到,就可以實現你無法實現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不能,我們就要努力,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幸福呀。關鍵是自己如何思考,心中要有愛,只要心中有愛,心中有愛的人,你就會習慣,而且並不以為這是不正常的。很多年輕人想浪漫,想自由,其實自由不要身體,而是心靈,如果你心中自由,你在任何時候都是自由的幸福的。

    比如以前我就認為工作重要,沒有時間看孩子,各種藉口,現在我認為孩子和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每天陪孩子,在家陪家人,才是幸福的,我每天還做做菜,多好呀。自知,想明白你是誰就可以了。

  • 2 # 一棵銀杏樹

    對此問題“為什麼大家都活得那麼累那麼努力的活著,還房貸,養孩子,不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呢”我的觀點是:1、希望。2、責任。3、不捨。理由如下:

    一、希望

    人只有活著才有才有希望,儘管大多數人活著的比較辛苦,比較努力,又要還房貸,又要養孩子,是希望,人的一種美好希望,在支撐著自己向前看,不斷的向前看,畢竟明天還是美好的,明天的太陽也是最新的。

    看到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看到孩子的可愛,看到孩子的暖心一刻,就充滿了希望,儘管活得很累,很辛苦,很努力,但是孩子,這個最強大的力量讓自己支撐著下去,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自己再辛苦,再累,再努力都是值得的。

    本月還了房貸,是不是有種舒脫的感覺,啊,這月的房貨,終於還完了,又向前邁了一步,又看到希望,希望房貸早日可以還完,同時也會想到那些還沒有房子而租房的人們,哦,雖然比較辛苦,比較努力嗯,但是畢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心裡是不是還有一種幸福的感覺,不管怎樣?很辛苦,很努力,儘管很累,希望總能讓人不斷向前邁進。

    二、責任

    看到孩子,就有一種本能的責任,儘管很累,很辛苦,還要還房貸,但是能給孩子一個避避風遮雨的港灣,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也許曾經也想過去換一種活法,不讓自己這麼累,這麼辛苦,但是孩子是心頭的肉,也是一種責任,儘管很累,很辛苦,當拖著疲憊的身軀,推開家門的一刻,看到孩子迎面而來,幫你拿過手中的東西,遞上要換的鞋子,來一句:“辛苦了爸爸!”然後再遞給你一杯暖暖的熱水,那感覺是不是整個身心都被暖化了,也驅散了你一天的疲勞,頓時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拼了。

    三、不捨

    也曾經想換種活法,不這麼辛苦,但是希望和肩上的責任,是那樣的不捨,這麼可愛的孩子,這麼溫暖的家,怎能讓人離開,不管怎樣,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開心,幸福的事,那種隔舍不斷的溫情,緊緊把牽掛著人的心,使人邁不開腳步,放棄不了。

    也正是有了希望,有了孩子,儘管還房貸的壓力壓的你喘不過來氣,但是也願意,很辛苦,很累嗯,但是心是甜的。為了這美好的一切,即使在再辛苦,再累,再努力也是值得。又怎會放棄這“美好”換一種活法呢。

  • 3 # 魚堂主愛思考

    前兩天看到一個動畫影片,道盡了人活著會越來越累的苦楚........

    小的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

    長大後,笑著笑著就哭了。

    小時候,打著吵著就和好了;

    長大後,和和氣氣的就絕交了。

    小時候,玩的投機就想著一輩子;

    長大後,山盟海誓卻不是一個心思。

    世界還是世界,

    我們還是我們,

    不是現在沒有過去美了,

    而是在長大的過程中,

    我們早就累了。

    我們何嘗不知長大意味著責任,尤其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你就會發現無形的壓力會壓的你喘不過氣來,你不得不每天連軸轉去掙錢養家,去走大多數人都會走的路,那麼累那麼努力地活著,還房貸,養孩子。

    為什麼都知道這樣會很累,還要去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呢?

    1、社會的趨勢,迫使我們這樣的生活。

    一線城市北上廣,是競爭最激烈,也是壓力最大的地方。可是我們也都知道那些地方的人口也是最多的。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覺得只有在一線城市混出個名堂,才算是有出息;只有在一線城市工作,才能更有發展。

    可是我們在一線城市的生活是怎樣的,只有自己知道。

    住在沒有幾平米的房間裡,每天提前兩個小時去等地鐵或公交,每天吃著簡單方便的食物。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都想往大城市發展,這樣的趨勢,從小在我們心裡紮根,讓我們打心眼裡認同這個觀點,以至於我們走的越來越遠,也越來越累。

    看到過一個北漂的理工科小夥的生活影片,住在離公司很遠的一個地下室裡,地下室的網路還不好,想要用網還要到“地面”上來搜尋網路。

    對於這樣的生活他不覺得有什麼苦的,他覺得每個北漂的人過的都不容易,但是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有滿滿的激情,認為只要自己不斷的努力一定會有出頭之日的。

    2、現實生活的現狀,迫使我們這樣的生活。

    大人的世界裡是沒有“容易”二字的,都是這一秒還在委屈地留著眼淚,下一秒就得擦乾眼淚面帶微笑去面對生活。

    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你就要去結婚了,否則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父母的不孝順,這是我們傳統的觀念,也是在催婚壓力下,不得不履行的“義務”。

    結婚就需要買房,這麼現實的社會,誰會把姑娘嫁給一個租房的窮小子,能有幾個王思聰,更多的是普通的甲乙丙丁,買不起房,就要貸款買房, 一輩子就要成為房奴。

    到了該要孩子的年齡,如果你不要孩子可能這輩子都會錯過。

    看過一個電視劇上男女主人公去婦產科檢查身體,想要孩子,可是一直都沒有,兩個人的身體也沒有什麼問題,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懷孕。

    醫生告訴他們:“以前的人生孩子都是靠本能,現在的人生孩子都是靠本事。”

    可想而知,現在想要孩子也是很難的。

    到了一定的年齡,也不敢在拖著不要孩子了,有了孩子就更要拼命努力去工作了,否則孩子可能就要輸在起跑線上。

    3、渴望生活的水平更好,迫使我們這樣的生活。

    我們都是平凡人,都有虛榮心,看到別人過的很好,尤其是身邊的同齡人,有房有車,我們當然心裡是不痛快的,就要齊頭趕上,不能比別人生活的差。

    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沒有幾個會成為喬布斯或者馬雲的,為了能有個好生活,就只能透支未來的金錢,去過好現在的日子。

    現在不僅是月光族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很多都是每個月不停的還各種信用卡和各種貸款的狀態。

    現在年輕人的口號就是,“即時享樂”,沒準哪天一個流感就要了你的小命,就享受不到美好的生活了,現在不拼命的努力賺錢,不累點,可能以後都沒有機會了。

    是選擇累死累活,每天努力的工作,像陀螺一樣;還是選擇優哉遊哉,不換不忙,不追求過多的物質,就嚮往樂在其中的生活,都沒有錯。

    就看你是想怎麼選擇了,你高興就好。

    也許你就像《聞香識女人》裡面弗蘭克所說,“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是我從來不走,因為太苦了”。

  • 4 # 讀聞世界

    普通人為何活的很累,難道生活方式真的不能選擇嗎?真的可以選擇。而我們,不過是缺乏選擇的機會。這種狀況的形成,主要原因如下:

    1.歷史因素造就的傳統物質價值觀;我們都在努力拼搏,因為都擔心曾經沒錢沒吃的日子會重現。父母一輩的人都經歷過缺吃少喝的年代,出於對那種生活的恐懼與焦慮原因,老一輩人都會過日子,用普通話講就是太物質。這一點我們從女孩的結婚嫁娶便一目瞭然。然而,太過物質的人,價值觀是扭曲的。但仔細思考又十分同情,因為,這些女孩對於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機會,可選擇的不算太多,婚姻成了直通快車道的捷徑。歸根到底,他們還是對未來的生活與命運感到不安,他們怕父母一代的苦難會再次降臨在自己身上,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有比婚姻更實際的嗎。物質致尚的價值觀,倒逼了想要結婚的男同胞,叫你不得不面對現實。結婚,就要滿足物質化的要求,難道,你想不結婚嗎?

    2.人口多,資源少;男人多,女人少;房價高,收入少;這一點我想我不用過多解釋,在如此高的競爭壓力下,選擇生活方式,成了一種美麗的暢享。

    3.社會金字塔結構;上層人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能夠制定法則;這些人身處金字塔頂端,善於用法則來維繫自己的勢力,指揮中層,控制下層。隨著層次的下降,越往底層,人們掌握的資源越少,甚至沒有,只能以勞動的形式或其他形式向有資源的人交換。而在金字塔的層層制約下,底層人選擇太少,活動受限,交換所得收入過低,又不得不接受市場的變動。隨著普通人的成長,接觸面擴大,於是有了對比,站在窪底,仰望群星,一目瞭然又可望而不可及,便有了落差與失落感。無數生存在底層的普通人,在不對等的生存條件中,不得不在有限的資源中,沒日沒夜勞動,並相互狗鬥卻所獲甚微。於是累便油然而生。

    但是,缺乏選擇的機會,不代表沒得選擇。你可以降低自己的期望,遠離競爭壓力較大的城市,去過田園生活;你可以拒絕房貸,孩子,去選擇丁克;你也可以拒絕婚姻,選擇一人飲酒;不進入名利場,遠離功利主義的人群,便可放下煩惱!

  • 5 # 九月中

    先看個故事,前幾年的一個故事:

    一個富商去度假,在海邊見到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便問漁夫,這麼好的天氣為什麼不去打魚。漁夫說:“今天的魚已經打夠,現在要休息了”。富翁不解道:“天氣這麼好,你應該去打更多的魚,以便可以買更好的船,賺更多的錢啊!”漁夫問:“那又怎麼樣呢?”富翁說:“那你就可以僱人出海,不用自已出海,只用舒服的躺著曬太陽就好啦!”漁夫說:可是,我現在不正是躺著舒舒服服的曬太陽嗎?

    我要說的是,努力尋找自己的幸福感,生活中不只有風雨,還有陽光!

    不要總去糾結生活中那些負面的事情,工作累,壓力大,孩子不聽話···一堆一堆數不清的煩惱等你呢!

    積極陽光的面對這些,發現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小細節,繁忙一天,回到家有可口的飯菜,有喊著爸爸衝到你身上的可愛孩子,一家偶爾出去玩玩,去大山吸吸新鮮空氣,去遊樂場盡情放縱一下……你會發現,生活已經換了一種方式!

    究竟要怎樣生活,幸不幸福,取決於我們的內心!閒暇時問問自己,其實這樣的生活挺好的!

  • 6 # 阿超重塑之路

    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的一種對抗吧。

    這個巨大變化的社會,越來越多的開始被資本所綁架。普通人賺錢的方式,都變成了為資本服務的螺絲釘,所以活著都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至於個人選擇,其實就看你個人的能力到了哪個位置。你如果比你周圍的大多數人都優秀,話語權自然是你佔的更多。如果不是,可能你收到他們的影響相對就更大一些。選擇的權力,自然就容易被他們所左右。

    客套的說,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事實卻是,你個人的力量在你周圍人之上才行!

  • 7 # 美映生活

    這是個好問題,古今中外的很多人對生活方式的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生活不必那麼努力那麼累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一種就是:犬儒主義(cynicism),亦譯“昔尼克主義”,主張以追求普遍的和善為目的,為了達到和善,必須拋棄一切物質享受和感官快樂,一切從簡。他們認為,“美德是自足的,”無慾是神聖的“,外在的物質比如錢財、名利、快感和道德等都是違反自然、壓制人性的東西,所以必須順從自然,摒棄名譽,蔑視財富、克服慾望,要過一起從簡的艱苦生活。他們決心像一條狗一樣地生活下去,所以就被稱為“犬儒”,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像犬一樣”。

    這是不是跟現在的”佛系“有點像,很多人認為,我們幹嘛要有那麼多欲望? 談戀愛太麻煩了,賺錢太累了,應付世俗人情太難了,何不簡單一點?我們過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內心平和的生活,不好嗎?

    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無可厚非,但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前,要先認清3個問題:

    1、人的本質

    所有人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是:人是群體性和社會性的動物;人的任何物質活動和情感活動都是基於社會的。如果你隱居山林,過著獨居、自給自足、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那就不叫人的生活,可以說和動物無異;或者你隱居在鄉村、城市,過著獨來獨往、自身自滅、甚至乞討的生活,也不叫人的生活。

    換句話說,人的本質是:生於社會、取於社會、貢獻於社會。

    2、你的理想和追求

    你這一生的意義在哪裡?換句話說你追求什麼?你的職業、你的家庭、你的健康、你的財富、你的精神、你的人脈……,這些都是可以追求的目標。即使是犬儒主義或佛系,他們也是有追求的,只不過他們追求的是精神,其餘一切從簡。

    那麼你的追求是什麼?為了達到你的追求,你是不是要娶妻生子?是不是要努力買房?是不是要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這個就要你自己去考慮了。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他追求的兩個人幸福的家庭生活,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三兩個死黨閨蜜、生活自由。他的選擇是結婚,但不要孩子;努力賺錢,但不要上班,自己開個人工作室;買個2人住的房子,不要太大;三兩個死黨閨蜜,平時聊聊聚聚,每年一起約著旅遊。

    想好了自己的追求,你就可以選擇相應的生活方式!

    3、你和周圍的人如何互相影響

    當然,有的時候你的追求必須考慮到你關心的人的想法。這正如你工作的時候,不能光憑自己的想法,還要考慮老闆的需求。在生活中,父母對你有要求、伴侶對你有期望、親戚對你有依賴、你生命中的恩人、貴人、死黨、閨蜜等等對你都會產生影響。所以你必須把你的追求和他們的影響放在一起考慮。

    比如,你選擇不生小孩,那就必須考慮父母的感受;你想買房不想租房,就必須考慮伴侶的意見;你不想努力工作,就必須考慮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你不想和別人有人情往來,就必須讓親朋好友知道你的生活法則。

    當然你可能會說,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何必考慮太多,但問題是,你的父母是你最親近的人,你的伴侶是和你一起生活的人,你能不考慮他們的感受嗎?

    所以,我的觀點是,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取決於你自己的追求,你對社會的看法,以及你如何看待父母妻子、親朋好友對你的影響。

    沒有哪種生活是最好的,適合你的才是!

  • 8 # 譚叫獸的創業覆盤

    前段時間,我身邊的朋友跟我說了同樣的話!

    朋友是東北人,在廣州一家公司任人事經理,每個月稅後收入12000元;妻子在一箇中學教書,工資大約6000元左右;兩夫妻在廣州有套房子,每個月月供7000元;車子買得稍微好一點,因為愛面子,每個月月供5500元;小孩剛出生不久,每個月奶粉紙尿褲錢至少3000元。朋友說,其實這樣的生活勉勉強強也還過得去,但是就怕工作上有什麼意外導致現在的生活沒法正常繼續,所以壓力特別大。特別是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他知道公司有了裁員的打算。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說:“要是被公司炒魷魚,我都不知道每個月的房貸、車貸怎麼辦?…………有時候,真想把廣州的房子車子賣了,回老家縣城裡做點小生意,安逸地過日子,想開工就開工,想休息就休息…………但是老婆不同意,家裡人也反對……”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同樣的感受,覺得生活很累,但是仍得繼續!

    我跟朋友說了下我的家庭負擔:兩套房子在供,每月約9000多元;年初換了輛車,現在家裡兩臺車在供,每月約10000元;加上小孩上幼兒園、自己路油費、生活開銷、生意應酬等,每個月家庭支出在應該在4萬左右。說起做事,我現在要做的事情比朋友多得多了。除了學校的教學工作,我手頭上還有4個專案在開展:一個兒童教育機器人銷售,一個兒童線上教育課推廣,一個新上線的鹹魚專案,還有一個直播團隊供應鏈的建設……當然還有一些小生意,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很顯然,我的生活負擔比朋友還重,所以我要做的事情比朋友還多。但是,我卻很少有那種累到想放下的感覺。因為,對我而言,努力去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給家人一個更好的生活,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也就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一旦你真心覺得這些值得你去付出了,那麼過程中的艱辛相比收穫的喜悅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重要的不是換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而是換另外一個心態對待生活。不管哪種生活方式,都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果不調整好心態,就算換成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你同樣會感覺:“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

  • 9 # 心樂集

    總體來說,這個世界是非常公平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兩全其美是幾乎不可能的。

    你喜歡大城市的光鮮亮麗,那你就要承受它的高消費高房價。

    你喜歡孩子在你面前奔跑嬉戲,那麼你就有責任把他撫養成人。

    你想有個安心溫馨的家,那麼你就要承受房價的高漲。

    你不想孤獨終老,你就得費心地去尋找那個合適你的另一半。

    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做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沒有完全正確的。這就是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生活之所以美好的關鍵。

    選擇你熱愛的,然後堅持走下去吧。

  • 10 # 清淺自有光

    活得累不累,看你怎麼看待生活。你之砒霜,他人之蜜糖。你覺得還房貸、養孩子很累,可就是這些你看起來再尋常不過、甚至感到疲累的事,卻是多少人渴望一生的夢想。

    不是不可以選擇你想要的生活,然而你又放不下世俗約定俗成價值觀的束縛。從小時考大學的夢想,到找到好工作、結婚、生子,每一步你都可以選擇不隨大流。可是不隨大流的代價,你又承受不起。

    想獲得自由,又不想被世俗評判,所以,所有的“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甚至都是我們主觀“製造”出來的。

    生活的意義,“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利被給予的東西”。有房貸,說明有安身立命之所;養孩子,能享受親情溫暖,都是人生中美好的追求。

    人生從來不是與他人的比賽。很多時候感到累,是覺得自己一定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才算成功。

    其實,放鬆心態,悅納目前的自己,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做到力所能及的狀態,自己就是最棒的。這樣的話,我們就一直走在不斷超越自己的路上,也不會那麼容易感到痛苦或者疲累。

  • 11 # 海爺8444

    表面有得選,其實,是不得已。人的群居性,決定了,我們的愉悅與痛苦,很大部分都必定來自社會對自己的肯定或者否定。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問題,到今時今日,還是個問題。。。。

  • 12 # 笑傲江湖98505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無止境的,人們拼命努力,是為了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既要為自己生活改善而努力,更要為家人和後代的幸福而努力,可以說是"累並快樂著"。當然有些人也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得過且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飢,做月光族、啃老族等等,但這樣的人的日子只會每況日下,終生碌碌無為。

  • 13 # 會技術的葛大爺

    為什麼要那麼“累”的努力活著呢?

    因為,活著本來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因為活著的時間很短,需要珍惜,死了,就會死很久。

    當然,累的定義,不同的人解讀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一個人生活很累,有的人認為兩個人生活很累;有的人認為每天不做事很累,有的人認為每天都做事很累。

    我們不需要用別人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我們只需要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努力。那麼,可能這種“累”就只是存在於別人的眼裡,並沒有存在於你的生活裡了。

    為啥要買房子、貸款、養孩子呢?

    這是一種主流的價值觀,也就是說,95%以上的人,都是贊同這種價值觀的。一個家庭,需要有自己的房子、需要有自己的孩子。而這種價值觀,其實也代表著一種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

    而問為什麼的人呢?

    可能是還沒有理解這種責任的意義,或者說擁有不同的價值觀。當然,我們不去批判這種非主流的價值觀,因為人的思維本來就是不同的。不理解,也就不理解就行了,不需要刨根問底,為此糾結。

    其實不管是買房子還是養孩子,根本上都是錢的問題。當你有錢了,你就不會感覺到這種生活對自己的壓力,當你沒錢的時候,對比性就呈現出來,也就無形中製造了壓力,也就出現了累的感覺。這是這個社會的一種主流意識,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其實這種貧富分化造成的影響都是存在的,只能說我們怎麼去調節了。

    為什麼不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呢?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每個人的意願,當然可以自己決定。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丁克,其實也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是說,這並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所以,去這樣選擇的人並不多而已。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如果一個人的選擇和周圍的人都不同,就會顯得格格不入,這樣反而會成為一種壓力。因此,我們在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時,也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不然,這種孤獨感可能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 14 # 鈴兒視覺

    人若不樹立一個小目標來實現,心總是累的。有了目標,就有前進的方向,有了方向就有壓力,有了壓力就有動力,人生無動力,自然疲勞。 人活著就是為了用自己的生命改變別人的生活,用自己的生命程序改變社會程序,活著遭罪是為了能在高興時大聲地笑。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的話,也要為了別人而活著,為你的父母,為妻子兒女,為兄弟朋友。每個人都有他的人生軌跡也都有他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老套的話說:生活要積極!人在世無論受多大苦,多大累,只要還活著,未來就會回報你。 我也曾認為生活是無意義的,但現在還是很好的過著生活,不是生活過你而是你過生活,大家累著都努力的活著,都有各自的理由,(友情,親情,愛情)等等,也可能是不想死。總之好好活一輩子就對了。 生活沒有意義,但我們將創造意義 ,任何習慣都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你在生活的過程中已經養成了自己獨一套的生活系統,如果有勇氣改變,有決心改變並願意承擔這種改變可能帶來的後果,我還是支援你去改變。快樂還是在於你自己,但是改變後也不一定有你想象中那麼好,做好心理準備。房貸,車貸,養孩子,雖然辛苦,但是卻感到實實在在被需要,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走自己的路,雖然痛快,但是也很危險。就因為以後的日子很難,你不去努力,那就是活在別人創造的世界裡,累就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自己的方向,那還是隨大流吧。

  • 15 # 己亥雜談

    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心態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窮人有,富人也有。所以,累,大家都累,而不是因為沒有錢才累。

    既然大家都累,那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按部就班、快快樂樂地生活著呢?

    這就要求我們明白身上的責任,和懂得自我調節消極的情緒

    否則,你將會成為被壓垮的那一小部分人。你的離開,對你是解脫,但對你的孩子、父母將是無盡的痛苦。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不要去做那一小部分的懦夫。

    調節的方式很多——

    你可以換個角度想想,我沒錢,很累,但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父母尚在,孩子聰明可愛;我雖然沒有錢,但提前住到了新房子,不再居無定所……

    你可以胡吃海喝一頓,順便憶苦思甜,我雖然累,但想吃什麼還是能吃得起,至少不會像父母小時候一樣,連吃的都沒有,只能吃白泥、樹皮……

    你可以去醫院走走,你會發現,累算什麼,房貸、養孩子算什麼,這些至少算一種投資,有一定期望回報值。醫院就是一個無底洞,耗盡很多人一輩子的收入,還有很多人負載累累,只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往往還會人財兩空……

    上圖為,沒有錢給孩子治病,媽媽在路邊磕頭籌錢。這們的無奈,現實生活中太多太多!

    而你,輕鬆地擁有這個最值錢的東西——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幸運!

  • 16 # 奮鬥小鵝

    謝謝邀請,我發現大家回答的都好棒,我竟然都看完了,不過我表達能力有限,思維方式不清晰,我憑個人感覺,是因為我們周圍環境影響也有關係,再就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你肯定想過換一種方式,也許想了好久,哪怕每個夜晚,結果第二天生活還是原來的生活,還在繼續,環境好多都是這樣的,記得剛畢業實習時,單位都在學習,我本來放棄了,結果受環境影響又拿起來書本,那段時間挺苦,不過現在想起來感謝那段時間的經歷,人沒有十全十美,也沒有那麼多境界達到多高,生活可能本來大部分都是這個樣子,也許我們孩子將來會換個方式,不再受考學,房子,工作的影響來生活,很累還要拼命,我們應該有時候會想活著真沒勁,可你也會發現生活中也許還有美好我們沒有發現,真的,下班路上或者上班路上沒有好好看過的風景,早出一會門,慢慢騎車你也會發現不一樣,我現在是一個全職媽媽,我也很累,有房貸,養孩子,也後悔自己能力有限,給不了孩子最好的,卻生了她,只希望精神上不再讓她匱乏。加油,生活本來不易,讓我們累的時候,找到發洩的通道。

  • 17 # 輕鬆育兒嘛

    我想要的是品質生活,不在於物質有多豐富,而更重要的是一種內在的富足與愉悅,淋漓盡致地活好每個當下,不苟活,到終老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遺憾。

    所以,人生活著累不累,都是自己的選擇,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既然選擇了,就不要抱怨,就努力使現狀更好,才是正確的選擇。

    另外在做每一次選擇,動每一個念頭的時候都要慎重,考慮清楚選擇之後的結果,選擇了就接受,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要不然就不去選擇。

    另外,人生還有多種選擇,您可以不要孩子不要房子,您願意嗎?

    人生還可以有一些很好的選擇,即使物質匱乏,但精神富足。每天都淋漓盡致地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過好每一個當下。那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發覺自己不後悔在世間走過,最讓內心喜悅的是:越來越接近自己想要的品質生活。

    我當時決定生孩子的時候就知道會很累,會放棄一些東西,但我告訴我自己我願意接受一切,不管好壞。當孩子生下來,她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幸福,是任何東西都買不到的。孩子激發了我們麻木的心靈,讓我們勞累的心隨著孩子一起回到純淨真實的世界,您會發現,這種快樂是發自內心深處的。透由孩子,也激發了我們生存奮鬥的動力。在外邊再苦再累,回到家,抱抱孩子,孩子的一聲呼喚,一個擁抱,就把所有的勞累忘的一乾二淨。如果就一個光桿司令,沒有孩子,TA的世界少多少精彩。這隻有有孩子的父母才能真切體會到。所以,要多角度考慮問題,多想好的一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有些人就看得很開,雖然看似糟糕,但看要和誰比啊。和哪些沒有房子住,和很多人蝸居在一個小房子裡的人比,你有房子,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情。有些人倒想還房貸,可能連首付都交不起,而您已經在享用您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所以,與其抱怨,不如放過自己,快樂的活。死也死不了,放不下的太多。

    想開點,好好活著吧,享受每一個當下!

  • 18 # 涼薄涼否

    我現在還房貸,一個月給孩子交各種錢,每個月好幾千,自己也花點,父母花點,老婆有工資,夠花。總感覺剩不下錢,可能還是自己掙得少

    偶爾想一想,如果當時不結婚,不生孩子,不買房子,現在不多說,手裡應該有幾十萬吧,想幹啥幹啥,買個機車,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玩夠了,就回來繼續幹活,父母活的也不至於這麼累,不用總幫我。

    偶爾和朋友喝喝酒,玩一玩,說去溜達就出去溜達,等自己過夠了再找個相當的女人結婚生子,也不錯吧。

    只是想一想吧,現在的生活也不錯,雖然沒什麼餘錢,但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挺滿足,一家人齊齊整整的

  • 19 # 百年孤獨723

    可以啊,一人一個活法嘛。不要說個人,其實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像華人活的這麼累的也就日本、南韓、中國、香港、新加坡這幾個東亞國家。正是因為這幾個國家的人拼命苦幹,活的太累,二戰以後發展最快的也就是這幾個國家和地區。除了二十多個發達國家,其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抱著混一天是一天的態度。

  • 20 # 海納九州

    並不是不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對“人”有一個宏觀大體的認識。

    從比例上來講,或許八成以上,或許更高比例的人,都是“無意識無主見,人云亦云,受環境奴化”的大多數人。這類人有個特點:不敢和別人不一樣。他們害怕與眾不同。事實上,他們也很難有能力和別人與眾不同。

    其實,無論現在,還是千百年前,一直都存在“非主流生存方式”的人群,只不過這類人比較少。其中一部分就是“活明白”的人。

    什麼叫活明白呢?個人粗淺認識如下:

    你為什麼活著?

    你想要什麼樣的活法?

    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把這幾個問題想的十分透徹的人,我就覺得他是活明白的人。

    比如,你去問他“為什麼結婚?為什麼生孩子?為什麼要工作”

    他們往往會說,年齡到了就該結婚了。

    結婚了就應該生孩子了。

    賺錢養家餬口。

    這樣的回答看起來無懈可擊,但在我看來,卻是徹徹底底的“豬頭式”答案。

    你可是個人啊?!為什麼像豬一樣蠢?不動動自己脖子上面那個萬物之靈的大腦呢?

    很抱歉,說的不太好聽。

    但也無可奈何,這就是大自然的程式設定。大多數人,生來活著的意義只有一個:充數或者叫炮灰。

    事實上,任何時代,都有一部分人早就活明白了。

    比如,流浪歌手,環遊世界的人,極限運動的人,喬布斯這樣致力於改變世界的人,李健老師這樣純粹的音樂人,等等。

    在我看來,他們都是活明白的人。

    他們表面看起來毫無關聯。但其實有一個重要共同點:做你內心最想做的事情,並付諸行動。

    什麼家庭責任,養育後代……這樣的鬼話你還要在我面前提,對不起,我們三觀不合。

    你為什麼要組建家庭呢?人們結婚成家,難道不是為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嗎?如果結婚不是為了幸福,請問為什麼結婚?

    你是牲口嗎?生存的唯一意義對你而言就是繁衍後代嗎?生孩子難道不是因為撫養子女是一段難以置信的讓人嚮往的人生閱歷和體驗嗎?如果連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都達不到,你想讓自己孩子在社會底層做一輩子苦力嗎?

    其實我特別想質問很多不明所以就去行動的人:你是個人嘛?你的腦子是做什麼用的?

    如果你只知道做別人讓你做的事,不如做條狗吧,又不用做事,不動腦子,只需要搖搖尾巴就有口飯吃。

    你想要知道其他的生活方式嗎?

    你想要知道生命的真諦嗎?

    你想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只有兩個辦法:降低物質慾望(這是增長智慧的不二法門,因為人對物質的追求永無止境),第二,遠離愚蠢的大眾,他們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一般,喘氣幾十年,除了濫竽充數,幾乎沒別的存在意義。

    答案就在你的心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燃油寶是否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