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長平之戰中,即使趙括沒陣亡沙場,他也才能不足、缺智少謀,因此趙括是超不過秦朝猛將白起,也不會成為歷史上更厲害的名將。

  • 2 # 華夏長河五千年

    個人認為絕對不可能的。

    首先,長平之戰,趙軍大敗,二十萬降卒被坑殺,從此趙國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單獨與秦國對抗的能力。這一戰幾乎所有人都歸咎於趙括的紙上談兵,但這次大敗無論是不是趙括的責任,都已經成定局。負責任的必須是趙括,作為戰敗的將軍,如果趙括沒死,作為統兵之將,必將因為承受責任而被趙王處死。

    其次,趙括戰敗之後,即使沒死,回到趙國也沒有被趙王賜死,那以趙括這樣驕傲的性格,恐怕也是自己能把自己給解決了。就算沒有自殺,趙括已經成為趙國的罪人,受萬人唾罵,而且有了這麼不光彩的經歷,趙括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即使其他人想用趙括,也會心有餘悸,恐怕再難信任,因此趙括沒有再成為名將的機會了。

    最後,趙括雖然熟讀兵書,但從沒有在戰場上實踐過。而最重要的,趙括雖有勇,有智慧,但沒有靈活變通的頭腦,一味的只會照搬兵書,更不懂得戰場形勢應隨機應變,哪有完全適合的兵法和戰例去使用。有的只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哪有白起百戰得來的戰場對敵來的經驗有用。所以,趙括即使長平之戰不死,其戰法不改變,也不可能成為白起那樣的名將。

    綜上所述,即使長平之戰趙括不死,那怕再次重用,如果不改變性格,那根本不可能成為像白起那樣的名將的。

  • 3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趙括軍事理論造詣很深,連他父親名將趙奢談兵事都辯論不過他。如果長平之戰趙括還活著,經過長平之戰血的深刻教訓,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可能出現質的飛躍。春秋時代白乙丙、孟明視、黑乞術曾被晉國打敗俘虜,回到秦國後又重新訓練指揮軍隊將晉軍打敗了。知恥而後勇。趙括也不是一無是處,據說趙國和齊國的麥丘之戰就是趙奢採用趙括計謀取勝的。

    但是趙奢曾預言,趙括對戰爭誇誇其談,有當成兒戲現象,如果將來趙國軍隊交給他,肯定會毀了趙國。

    趙奢母親也說趙括有缺點,貪財,不像他父親趙奢,獲得財物能分享給下屬。貪婪,不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是很危險事情,長平之戰趙括戰死存不存在屬下出功不出力現象呀。知子莫若父母,趙括父母都說出趙括當主帥帶兵不行,趙括如果不改掉缺點,即使長平之戰不死,也不會成為白起那樣的名將。

    歷史是豐富複雜的,有些具體情況不身臨其境很難會知道了解真象的,假如趙括長平之戰不死他以後發展如何真不好預測。

    歷史就是歷史,假設如果不會重頭再來,只能從中吸取教訓,讓有些事情不再重新發生。

  • 4 # 當代曹植

    從宏觀來說,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不是一個將領能左右的。強秦統一全國是歷史的必然,就算沒有秦國還有其他國家在這個點完成秦國的統一大業。歷史前進的車輪不是一個小石頭就能擋得住的!

    趙括軍事理論造詣很深,連他父親名將趙奢談兵事都辯論不過他。如果長平之戰趙括還活著,經過長平之戰血的深刻教訓,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可能出現質的飛躍。春秋時代白乙丙、孟明視、黑乞術曾被晉國打敗俘虜,回到秦國後又重新訓練指揮軍隊將晉軍打敗了。知恥而後勇。趙括也不是一無是處,據說趙國和齊國的麥丘之戰就是趙奢採用趙括計謀取勝的。

    趙括母親也說趙括有缺點,貪財,不像他父親趙奢,獲得財物能分享給下屬。貪婪,不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是很危險事情。當然,這是古代大將出徵前常用的自汙之法,目的是讓趙王放心,並讓其母脫離干係。

    長平之戰,趙括大軍斷糧四十六天而不亂,仍然有能力突圍,可見趙括與將士同甘共苦、同生共死,深得軍心。趙括擊殺秦軍二三十萬,令白起膽寒,秦軍慘勝,趙括以死報國,堪稱千古名將!

    紙上談兵,令趙括背鍋兩千年,試問當時有紙嗎?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假設如果不會重頭再來,只能從中吸取教訓,讓有些事情不再重新發生。

    先不說趙括自己的才能到底有多高。

    就算長平之戰後,他還活著,而且不被治罪(這幾乎不可能),那麼他也很難成為名將,放眼天下,還有哪個國君敢於將軍隊交給他去帶領。

    而且有明君才能有名將,戰國後期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他們能成功除了才能,還有君主的信任,但一旦失去信任,才能什麼的都是浮雲。

    白起因為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願帶兵攻打邯鄲,被迫自殺。

    王翦戰功累累,剿滅楚國也不得不,不斷要田要地,來安秦王之心,害怕不得善終。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最終逃亡他國,雖然努力表示自己未老,但卻再無出頭之日。

    而一代名將李牧,更是直接被害死。

    這就是名將失去信任的結果,戰功累累都是如此,而趙括憑什麼得到信任,哪怕他超過上邊四位,後邊只要有人有讒言,或者對方來個反間計,趙括估計不是被就地免職就是被害死的命運。

    從宏觀來說,戰爭是國力的比拼,並非單純某一方面的,趙國的綜合國力確實不如秦國。試想以下,如果趙中國產糧,且其它諸侯國賣糧給趙國,秦華人餓肚子了,趙國堅持廉頗的固守策略,是否存在秦國挺不住了撤軍然後被趙國追著砍的可能性?

    國家策略層面秦國最優,秦國鼓勵農耕戰功,國力恢復速度是山東六國中誰都比不了的。戰略層的優勢,社會制度的優越,使得秦國具備對趙國降維打擊的實力。而趙括要想超越白起,必須要戰勝秦軍,且必須要為趙國斬獲秦國的社會資源。長平之戰後,秦國一直處於對外的擴張狀態,趙國別說無力入侵秦國,甚至連防禦都是乏力的。李牧百戰百勝但未能超過白起,就在斬獲問題上,白起不但殺了六國超過一百萬兵,還為秦國奪得70多座城,斬獲頗豐。

    同時,長平之戰的失敗,需要背鍋俠。如果趙括還活著,趙王必定殺他平息趙人的憤怒。死在戰場上,可以說是趙括最好的結局了。

    綜上,長平之戰,白起、廉頗、趙括,三將才。白起謀戰之全才;廉頗,老謀深算;趙括,長於戰而弱於算。

    長平之戰,乃大決戰。只能活下來勝利者。

    按題所設,假如趙括敗而活下來,具備成為名將的基礎,經歷過了大戰礪煉,能否成為名將,還主要看外圍條件。如果說他遇上趙武靈王,也許他會成為李牧。

  • 5 # 昨天即歷史

    “長平之戰,趙括如果還活著,會不會成為比白起還要厲害的將領?"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首先,先看一下後世對白起的評價,毛主席曾經說過“論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評價很高。

    歷史上的白起一生七十餘仗,未有敗績,堪稱長勝將軍,其軍事指揮水平在秦國対外的幾次大戰中顯露無疑。秦對韓魏24萬聯軍的伊闕之戰中,白起準確分析對方形勢,制定出迷惑穩住一部,集中優勢兵力先攻擊弱敵的正確策略,大敗韓魏。鄢郢之戰中,率領秦軍深入楚境,掏心戰術直搗都城。與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威震戰國的長平之戰中,先正面詐敗退卻,引趙兵追進伏擊之地。再截斷趙軍糧道退路,最後分割殲滅。這種軍事思想,放在近現代也不過時。

    白起之智慧不僅體現在能戰上,更體現在“廟算"避戰上。長平之戰後,秦王派王陵攻邯鄲,不利,請白起,白起不同意秦王此時進攻邯鄲的策略,託病不奉命。後來,秦軍果然大敗。

    與白起的正確抉擇敢於抗命相比,趙括就太缺自知之明瞭,真以為老子英雄兒好漢,趾高氣揚,領命出征,一改廉頗堅守避戰消耗秦軍的正確策略,主動攻擊,正中白起下懷。自己死不足惜,可憐40萬被活埋的趙軍。

    題目的意思似乎是假設趙括能從長平之戰逃脫,變得強大起來。我認為大機率不會,正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諸葛亮能七擒孟獲,趙括即便能逃脫,趙括還是那個趙括,變不成其父趙奢。

    總之,趙括與白起不可同日而語,相差不止兩個檔次。更何談超過。

  • 6 # 殺胡世家的異見

    趙括身死導致趙軍戰敗而全軍覆沒,毋庸置疑是最大的失敗了。

    既然是如果,那麼就有了探討的餘地。

    首先,趙括在長平的表現到底如何?真的如史記所說,被白起步步陷阱無所作為嗎?

    關於長平之戰的記載,是有很多疑點的,我舉幾個能想到的試試:

    1. 白起自述秦軍戰死超過了一半,也就是最少三十萬(未含秦王徵招的河內所有男丁,可能這部分援軍就要超過二十萬)。而趙軍作為進攻的一方,只要沒有攻破對方營寨,傷亡必然數倍於秦軍,更不用說是四面圍殺的情況。

    2. 白起偷襲百里石長城以後,為什麼不能在全面包圍前出趙軍主力,而趙軍只是相攻而食的情況下,抽出部分兵力支援百里石長城,而要讓秦王急赴河內郡花極大代價盡招15歲以上男丁奚髮長平?河內徵招的說辭是遮絕趙救,而趙國有援兵嗎?

    3.趙軍突圍無望,再加上趙括身死,還相攻而食,為什麼白起要詐趙軍殘部投降,以至於因此而自殺?白起是殲滅戰的貫徹者,失諾而不得不迫降無威脅的趙軍是不是違背常識?

    4. 趙括帥軍進攻,竟然能忽悠趙軍相攻而食坐等援軍46天,人人自危之下還能組織突圍四五次?曹阿瞞斷糧三天就要削髮代首,趙括能削啥?

    5. 秦軍戰死三十到四十萬,而趙軍總兵力四十五萬,投降以後還被殺俘了數十萬(至少三十萬才稱為數十萬),確定這是秦軍利用地形和工事在圍殲趙軍?

    以上疑點不能自圓其說,是不是就該懷疑史記的靠譜程度?

    那麼,能不能從現有的歷史資料還原長平之戰呢?

    也許能。關於秦國的行動,譬如換帥,譬如折損過半,譬如奇襲百里石長城,譬如騎兵騷擾,譬如坑俘,這應該是事實。而趙軍坐等援軍,突圍不得,相攻而食,就有待分辨了。

    那麼,能確認的事實是,趙括帥軍與白起對戰,白起不僅派不出援軍,竟然還需要秦王另派援軍,說明戰況對於秦軍是不利的。而戰損比竟然是秦軍傷亡三十到四十萬,趙軍傷亡小於十五萬,這能說明趙括之能嗎?

    如果趙括不死,趙軍是否有能力擊潰或者全殲殘餘秦軍甚至河內援軍呢?

    當然能,這樣的趙括還需要成長嗎?

    當然需要,在長平的交戰,其實是限制了白起的手腳,他不能發揮出擅長的側擊繞後戰術,只能跟踐行勇者勝而親臨戰場的趙括打決戰。因為趙軍前期就取得了勝勢而士氣大漲,而秦軍卻日復一日的越來越疲敝,落敗也是正常的。

    綜上,趙括用戰損比證明了自己的名將之資,如果他能一直親臨戰場而不死,無疑就是另一個霸王。

  • 7 # 高維宇宙觀

    廉頗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最擅防守,但可惜缺乏大局意識,戰爭首先拼的是國力,秦強而趙弱,只是防守難免被拖垮;若換李牧,且不說朝野譁然,畢竟他從來沒有大集團作戰的經驗,最關鍵的是當時匈奴隨時犯邊,如果李牧抗秦,一旦匈奴長驅直入處於平原地區的趙國,那趙國將陷入來自於秦國銳士與匈奴鐵蹄的夾擊之中,決無倖免之理。而其他樂乘、田單等名將,畢竟非其族類,難保其心不異,特別是田單,朝秦暮楚,豈可以舉國之兵託付?

    趙括沉吟片刻又說道,你以為朝廷裡的人都不明白?不過有人裝糊塗有人不得已而已。來長平的臨行之夜,王上將我招至後宮屏退眾人,問我此戰能有多少把握,我答, 王齕此人勇猛有餘,卻不通變化,只欺廉老將軍怯而避戰,這才敢在軍前耀武揚威,與我並不足道。王上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道,他雖不通戰陣,豈不知秦軍銳士野戰之兇悍,廉老將軍倚壁堅守,實以立於不敗之地。可惜秦國變法已近百年,家底實在,咱們若是秦國,老將軍就是守個七八十年也不怕,可惜啊,此戰已經延續了兩年多,於咱們趙國,是撐不住勁了。王上還對我說,如今我父趙奢已死,田單樂毅都非趙人,非我族人自然不敢託付舉國之兵。他又豈不知邯鄲流言是秦國行的反間計,不過這倒是給王上他支了招,這才將計就計,既解了趙國用人之患,又驕了秦人之心,一舉兩得。當然,此中關鍵還是在於我是否能夠打贏此仗,否則一切皆無意義。雅魚面色一肅道:屬下無知,竟不知趙王有如此深謀。趙括也是正色說道,趙國曆代君王,又有哪個是易於之輩。此戰我們實在是進退失據,廉頗老將軍只在意戰場這方寸之間一時之成敗,卻從未想到國之大事,格局未免太小,換將只是遲早。

    要注意,秦國國力和軍隊經過商鞅變法之後雖然實力居於七國之首,但並非不可戰勝,非但被趙奢之流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曾經被六國軍隊滅掉十萬大軍,一度壓縮於函谷關以後動彈不得,而且即便是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以後依然連元氣大傷的趙國邯鄲都拿不下。

    但是這些事情只發生在白起統兵之前和身死以後,在白起一生中大大小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獨創了中國最早殲滅戰法,極大地消耗了六國國力,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再直白一點,白起之時,唯有趙國從軍事上還可能與秦國一戰,長平一役後趙國主力盡喪,若秦昭襄王沒有聽信範睢的讒言賜死白起,而是聽從白起的建議,邯鄲一戰可下,三晉同氣連枝,趙亡則魏韓不戰而降(之前的遠交近攻已將這兩國消磨殆盡,即便奮起反抗也無異於螳臂當車),隨後南下滅楚(之前就攻入其首都,楚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良將),北上滅燕,屆時齊國絕對無力抵擋兵鋒,而白起死時不過五十出頭,此人如若不死,秦昭襄王時已經一統天下,何必又蹉跎兩代之後,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且看看他的恐怖戰績: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大,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東進之路;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兩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長平一戰一舉殲滅坑殺趙軍四十五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但這僅僅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先生考據,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所滅六國軍隊佔了一半還多,是秦國大一統最重要最關鍵的締造者。

    在開始說之前先插一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戰爭天才,處於頂端的當然是白起,李牧這樣的名將,從行伍做起,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直至指揮數十萬的大兵團作戰。也有很多類似於趙奢,田單這樣的奇葩天才,這裡的奇葩絕非貶義詞,只是戰爭本來和他們的出身和職業根本不搭,田單是個商人,趙奢則是個收稅的......當然,老子天才兒混蛋的情況也很多,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趙括在長平之戰的表現。

    從趙括出兵被白起奇兵包圍到身死一共46天時間,首先,這46天時間趙括統帥的可是45萬大軍,而不是45個人,文章開篇寫到孫子指揮十幾個宮娥已經氣喘吁吁,不得不冒著冒犯領導的危險殺人立威。那時候可沒有什麼通訊手段,如果趙括是個庸才,在此窘況下不用說堅持一個多月,一天都撐不下來,但是我們看到,在被圍46天長期無糧甚至互殺而食的情況下,趙軍依然不亂,軍心穩定。

    其次從具體戰果來說,即使在46天中陷入絕地的情況下,趙軍戰力依舊不減,還在不斷大量消耗秦軍,除去坑降的人數,死傷比幾乎是一比一。秦國不得不傾盡全力增兵增糧,對秦消耗極大。46天其實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如果趙國能夠說服山東五國甚至其中一兩個國家參戰夾擊秦軍,勝負亦未可知。我想趙括實際上也是在等這樣的變化。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趙括面對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偉大的戰術戰略大師,白起。強盛一時的魏武卒、不可一世的楚國、精銳彙集的多國聯軍,都在白起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灰飛煙滅,沒有人能夠在白起手底下撐46天,而且這是野戰防守,比背靠壁壘堅守艱難百倍,而趙括面對的恰恰是白起最擅長的野戰,趙括沒有讓白起分割包圍蠶食吃掉已經是最大的勝利。

    最後的結論很明顯,幾百年以來,大家一致都在說趙括不懂變通,趙括笨蛋一個,為何從來沒有人說過是因為白起太強?說白了,在那個時代沒有人能夠在戰場上戰勝白起,誰上都一樣,只不過時間長短而已。

    不過,人生在世所謂何事?尸位素餐,苟延殘喘,渾渾噩噩?大丈夫能學以致用,號令大軍,馳騁疆場,與當世兵家第一高手過招,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想到此,不由得也對那個揹負著“紙上談兵”千古笑談釋然了,為人者,不負本心可矣,至於身後之事,功過任由他人評說罷了。

  • 8 # 萬卷古今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初高中學來的歷史知識越來越顛覆以往的價值觀,趙括紙上談兵只是其中一個歷史事件,但現在對比以往的思考要成熟了許多,雖然趙括最終是失敗了,但把長平之戰的失敗歸咎於趙括,卻有失偏頗,這是為何呢?

    生平事蹟

    1.才智敏捷,軍事理論非常紮實

    馬服君趙奢提出的著名論斷“狹路相逢勇者勝”卻是非常有名的,作為打退從無敗戰記錄秦國的人,趙奢的軍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在軍事理論的辯論上卻常常敗給兒子趙括,但也正因為如此,他非常不看好自己的兒子,認為趙括把兵事看得太簡單了,並且預言如果趙括為將,破趙軍者必括也!

    2.為人處世

    從他母親那裡,我們知道趙奢和士卒同甘共苦,每有賞賜,盡以與軍吏士大夫,遇到出征的命令,公而忘私,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趙奢情商極高,人生閱歷也非常豐富,而趙括就不一樣了,他愛惜財物不知道結交權貴。

    3.非常有大將的威風

    趙奢為人平和,朋友很多,而趙括就不一樣了,非常嚴厲,還沒有成為將領,他母親就推斷軍吏無敢仰視之,面對著父母如此不看好,趙括還是挑起了大梁,決定替換廉頗,和秦國決一死戰。

    從以上我們可以分析出,他母親的話含有很大的水分,目的也就是為了打消趙王決定任命趙括的命令,是一個母親出於對兒子疼愛而說出來的話。

    雙方對比

    1.軍事實力

    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趙國戰鬥力大增,作為四戰之國,趙國民風彪悍、人人都是戰士,所以才會成為戰國時期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大國,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人人以軍功為榮,以斬殺多少敵人首級作為軍功的標準,並且經歷了很多次戰爭,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在軍事實力上,秦國要略勝一籌。

    2.將領素質

    趙國方面:

    面對著秦國的洶洶氣焰,趙國任用老成持重的廉頗為將,廉頗步步為營,準備打一場持久戰,這條戰略方針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使得秦國難以找到出入口,因此才決定從廟堂入手,他們使用離間計用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到軍,便打破了廉頗的防守計劃,聽從趙王的決定,和秦軍一戰,這種急於求戰的行動,使得秦國上下振奮。最終趙括大敗。

    秦國方面:

    秦昭襄王暗中用戰神白起替代王齕,明裡仍然是王齕為將軍,在趙國舉國上下慶幸白起沒有為將的時候,白起已經在暗中指揮佈置了,面對著初出茅廬的趙括,白起仍然十分重視,每一次軍事行動都非常謹慎,最後用同等的兵力包圍了趙軍,

    被包圍的趙軍人心惶惶,加上糧道被斷,軍隊乏食,致使人心自亂,雖然如此,趙軍仍然堅守了四十六天。

    3.國君素質

    秦昭襄王傾舉國之力來打這場戰爭,賜民爵一級,徵發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入軍,對大將的軍事行動,不做任何干預。

    趙王聽信反間,軍前易將的時候,長平之戰的結果就已經出來了,對大臣不信任,國內經濟實力又不允許打持久戰,想要打勝仗,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援廉頗,因為,趙國拖不起,秦國更拖不起。

    但趙括終究是失敗了,在以成敗論英雄的年代,趙括被戴上了紙上談兵、無能無才的帽子,但他的艱難,就在於自己的滿腹軍事遇到了實戰經驗及其豐富的戰神白起,本身就輸了一局,加上以上分析的幾點,必然會打敗,假如能夠有足夠的歷練機會,必然會成長為一代名將。

  • 9 # 依山傍水65486

    謝謝邀請!長平之戰,如果趙括還活著,只有一種可能,則是白起故意放回,讓趙王丹自己處理。白起在活埋坑殺四十萬投降的趙軍,只放回二百五十個未成年的趙軍。其目的是震嚇趙國軍民,以達到乘勝滅亡趙國。這是歷史的定論。長平之戰未換廉頗時,趙軍雖有幾次小敗,但主力未損。白起也知道廉頗的軍事能力,即使王齕小勝,但廉頗堅壁拒秦。退至丹河防線後,秦軍再也無法進攻。廉頗任憑秦軍怎樣挑釁,只是堅壁秦軍,不與秦軍野戰。秦軍需要速戰速勝。廉頗卻堅守不出。秦軍在無法取勝的情況下,才使用反間計,收買郭開等趙國內奸。在郭開等內奸造謠中傷說:“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趙括也很高興,不但自吹自擂,還在趙王丹面前保證:能擊敗秦軍。趙王中計用趙括換下廉頗。並在帶領二十五萬趙軍到長平攻擊秦軍。趙括在不知自不知彼的情況下貿然率五萬趙軍進攻秦軍(趙括終身僅此一戰)。按白起命令王齕應戰趙括軍時分咐:“叫王齕原了趙括的夢。”秦軍詐敗佯輸,趙括不能識別。卻被白起五千秦軍斷了退路被秦軍包圍。如果稍有軍事才有的將帥,在被圍之初第一時間是及時從薄弱點實圍,進擊後面的五千秦軍,拚命突圍與丹河大營會合。如果這樣趙括才有不死之說。事實並非假設!也沒有如果。退萬步講:這樣的毀軍草包將帥,必受軍法處決!怎能勝於白起?故王夫之評論趙國:"棄名將不用致長平慘敗,……。”歷史對趙括的定論,更是千古銘言。

  • 10 # 小點芝麻

    既生瑜,何生亮?!趙括活著也白扯,廉頗,李牧都比他強吧。最後不也被郭開霍霍了嗎!!一國不只看將,還要看國家的綜合實力,君王和大臣的改革能力。即使趙括或者也會跟李牧廉頗一個下場。還有就是大勢所趨,秦國的發展是靠幾代秦王積累的,一旦形成勢,就勢不可擋。再說秦國還有王翦,會使反間計

  • 11 # 獨行天下196740702

    這幾年自媒體多了,誰都能出來說幾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來證明自己牛逼了。故而翻案風盛行的緊呢!!我就想問問:趙括的父(一代名將趙奢)母都覺得這個兒子不堪大用,千百年來歷代兵家都覺得趙括是紙上談兵,言過其實。怎麼就今天被個別人覺得他牛逼了???歷朝歷代的兵家都是吃白飯的嗎?人家不懂得戰爭勝敗的根本???

  • 12 # 東風k

    紙上談兵,不切實際乃兵家大忌,失誤一星半點足以造成滅亡,歷史正明,將帥寧有種乎,真正的將帥皆有一部分天分,透過實踐的歷練,領悟,奮鬥,流血犧牲中而造就的。

  • 13 # 心語小丸子

    歷史無法假設!如果非得假設個人認為他不會比白起厲害,白起是從士兵一步步上來的,將領和士兵都把他當戰神一樣的崇拜。趙括不一樣他的起點比較高,有許多人只會認為他的出生好。他沒有過多的戰爭經驗。個人觀點

  • 14 # 韓信197999

    廢話,如果他能打敗白起,那肯定是要比白起厲害。這是秦趙兩國的傾國之戰了!當年他老頭馬服君趙奢不過是打贏了一場區域性戰役,就已經很出名了。但是,問題是能贏才行……這一戰輸的是大機率,只不過輸得全軍覆沒,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 15 # 高美鶴

    趙括是個有能力的將領,不足的是實戰經驗不足,玩戰爭遊戲玩的很有水平,用他是趙王的錯,就象諸葛亮用馬謖,沒有經驗怎麼能當主將,應該先當參軍之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很多都不願意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