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道興

    這幅書法上寫的是《千字文》中的最後三句:“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大臣、史學家和文學大家周興嗣。當年周興嗣奉梁武帝的敕詔編纂《千字文》,文章完成了,要對聖命有個交待,所以說了這三句話。

    這三句話是周興嗣的自謙詞,意思是說自己是個愚笨糊塗的人,只有等待聖上的責問和恥笑了。至於我的學識嘛,也就是知道幾個謂語助詞,焉、哉、乎、也,僅此而已。

  • 2 # 子真文匯

    內容為千字文最後兩句:謂句助者,焉哉乎也。

    宋徽宗趙佶所書。

    意思是,幾個謂語助詞。

  • 3 # 千年蘭亭

    這是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的最後一段。這位亡國皇帝治理國家不行,可渾身的“藝術細菌”那可是了不得。

    對於趙佶的書法,大多數人都知道他以一手剛硬似鐵的“瘦金體”著稱,其實,他的草書也是相當有名的。

    《千字文》是南北朝時由周興嗣編撰的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全文一千字,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成為書法家創作時非常喜愛的書寫內容,趙佶也多次抄寫《千字文》。

    趙佶此件《千字文》,全卷長達數丈,但一氣呵成,行筆流暢,筆意飛動,幾無敗筆,可以說是趙佶的草書經典。

    當然,因為近乎完美,有人懷疑這是趙佶臨摹的懷素的作品,因這種草法完全出自草聖懷素。但是,如果真是臨摹的作品,不可能如此流暢自如。

    對了,圖片中的書寫內容是:

    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 4 # 麥客MAIKE

    這是宋徽宗趙佶書寫的狂草書法作品《草書千字文》,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該書法寫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宋徽宗趙佶四十歲所作。字幅長11.72米,寫在宮廷特製的帶有云龍底紋的白麻紙上,四邊描金,氣勢浩蕩,行雲流水,堪稱國寶級書畫作品。

    《千字文》是一本集識字、書法和思想內容為一體的啟蒙讀物。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史學家周興嗣編撰。是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問世最早、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全文一千個漢字不重複,四字一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通俗易懂。

    《千字文》的出現源於王羲之的書法。南朝梁武帝蕭衍為了教授皇子們書法,讓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挑出了一千個不同的漢字,每個字一張紙,讓皇子們臨摹學習。但這些字雜亂難記,於是,梁武帝就命周興嗣把這些字編成有內容的韻文,便形成了後來流傳至今的《千字文》。

    截圖中的書法內容是《千字文》中的最後三句: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這三句話的意思是:

    愚蒙等誚:愚蒙無知的人空活一世,讓人恥笑。誚(qiào):譏諷、嘲諷。

    謂語助者,焉哉乎也:說到古書中的語助詞,那就是“焉”、“哉”、“乎”、“也”了。

    這三句話只是《千字文》的結尾詞,尤其最後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的含義,我們也不必過多的解讀。

    如果感興趣,最好還是通讀《千字文》全文,值得一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會不愛你,一定不會害你,看到你犯錯裝看不見算害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