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能量夢想的小強
-
2 # 悅悅說音樂
新媒體的“新”,其實就是在於它具有互動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字,個性化與社群化。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透過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資訊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在遭遇網際網路新媒體衝擊的過程中,傳統媒體曾經進行過多次的新媒體轉型嘗試,有的做數字報,有的做新聞門戶或者新聞社群,也有做新聞客戶端的,每次的新媒體嘗試往往都賺夠了眼球,都沒能在實質性的收益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沒有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商業模式。
如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移動終端的普及,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佔比越來越高,使傳播介質得到更好的延生和狂擴充套件,給人們帶來高效和有趣,能充分填補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其實新媒體的出現並不是代表紙媒就要走向衰落,傳統紙媒擁有內容生產方面的核心優勢,中對於紙媒使用者群體的傳播影響力深厚,藉助其傳統內容優勢確立下來的,對於讀者生活潮流的影響,消費價值觀的傳播,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差異化的生活消費解決方案,並透過移動網際網路的方式最終實現這種價值傳播的真正價值。
然而網際網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除了傳播資訊這一點是相同的以外, 其它的全都會發生徹底的改變。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次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創造的是新“物種”, 而不只是簡單的進化、改良了。但要注意的是,傳統媒體要轉型新媒體,先不說能不能轉,首先要解決轉向哪裡的問題,然後是如何轉的問題,說白了就是要搞清楚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媒介融合是大勢所趨,但也容易使傳統媒體迷失自我。
在影響力日漸衰微的今天,傳統媒體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去積極佈局,拓展影響力,為轉型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為此,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幾點:
一,從紙媒到電子報紙
二,掌握企業評價話語權
傳統媒體,尤其是行業媒體,要充分整合行業專家和權威的話語優勢,建立企業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評價體系,樹立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藉此提高行業企業對傳統媒體的關注度,提高品牌效應。
三,積極進行傳統媒體和各類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用發展新媒體的眼光來發展傳統媒體,讓傳統媒體能借力新媒體強化自身發展和多元化的括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資訊傳播制高點,走出-條傳統媒體轉型的和諧發展之路。
-
3 # 思襄匯
思路轉變,從媒體為中心,轉變為客戶,粉絲為中心。什麼是好的?這是個問題!客戶喜歡,有人看的東西是好的,這是價值觀的變化!
-
4 # 山西聚焦傳媒
首先一定要知道新媒體的應用,增加多端傳播,傳統媒體依靠現代技術的優勢,轉型,關注新媒體的融合傳播,隨著網際網路即時變化,重新打造,構建促進傳統和新媒體的協調運作。採編人員的安排以滿足受眾需求。
-
5 # 影迷集結號
要轉型我覺得還是很容易的畢竟紙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轉型也很快!
1.解放思想,開啟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開啟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準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紮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影片編輯能力以及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資訊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資訊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慧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資訊釋出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透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資訊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影片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
-
6 # 飛捷清雨
首先分清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區別,報紙,電視,廣播是傳統的三大媒體,除此以外的媒體,都是新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要傳達的內容基本相同,所用的媒介不同,因此,寫傳統媒體的 ,只要掌握新媒介的使用方法,就很快運用到新媒體去工作。很快轉型成為新媒體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相似性:
傳統媒體透過報紙,電視,廣播來傳輸資訊的,而新媒體是透過網際網路,數字終端 ,無線通訊網等…新型技術來傳播資訊的。它們傳播的資訊內容基本相同。
2)新媒體的文案和傳統媒體基本一樣:
傳統媒體的文案和新媒體文案几乎一樣, 傳統媒體的文案可以用在新媒體中,新媒體的文案也可以用在傳統媒體中 ,有互通性。
3)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受眾一樣:
傳統媒體的受眾是在媒體覆蓋,能觸及到的地方。新媒體的受眾也一樣 ,是在新媒體覆蓋到的地方。現在,有報紙,電視,廣播的地方,基本都有新媒體技術的覆蓋.。
所以說,寫傳統紙質媒體的,只要能儘快掌握新技術的運用,把筆變成電腦,就很快實現轉型,因為它們要表達的資訊相同。
-
7 # 嘮悟聊齋
網路傳媒是未來。紙傳媒是歷史。而變革則是形容趨勢的。前述意味著,即便是革命,也不是輕而易舉就會成功的。而是說,即便付出極大的代價,它也要成就。因為它代表著的,是未來的方向。所以,我並不待見凡事屢屢用”儘快”這樣的言行來說事兒。所謂的儘快,事實上它還常常屢屢代表急功近利和易折。我則崇仰以長征的精神往未來去投奔。因為我自認已經認準了趨向。就說這幾句吧。表達我對貴問的感觸和反應。
-
8 # 富川光頭佬
傳統紙媒如何向新媒體轉型?這家外媒值得借鑑!
Russia Beyond在社交媒體平臺的宣傳影片截圖。影片以“指南俄羅斯的一切事物,我們大有故事可講”為標語,也體現出Russia Beyond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宣傳理念。供圖/中國日報網
Russia Beyond原為《俄羅斯報》(Rossiyskaya Gazeta)旗下的全俄羅斯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多媒體傳播專案,2007年成立伊始,該專案藉助多語種提供與俄羅斯政治、商業、科技和社會生活有關的訊息、評論、觀點和分析等內容。
Russia Beyond的編輯工作遵循以下原則:提供高質量新聞資訊、釋出內容兼具公平性和客觀性、選擇受眾具有針對性、觀點具有代表性,以及符合特刊合作報紙的新聞釋出規定、編輯規則和傳統。所釋出的絕大多數內容由自由作者為Russia Beyond專案專門撰寫。依靠專業及獨立的俄羅斯本國及國外記者,Russia Beyond專案透過特刊和網站報道俄羅斯發生的各種事件及事態發展。合併入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集團後,Russia Beyond的網站擁有14種語言,每個月全終端共有約500萬瀏覽量,已成為全世界瞭解俄羅斯的主要網路媒體視窗。
放棄時政資訊 精準定位受眾
2017年,為了提高組織管理效率並按照不同受眾人群進行差異化傳播,俄羅斯政府將Russia Beyond專案從紙媒使用者為導向的原屬機構《俄羅斯報》調整併入以網路受眾為導向的俄羅斯電視臺集團,並從2017年底停止了海內外全部紙質產品的發行。
在結構調整的同時,Russia Beyond對受眾的定位方面也進行了改革,放棄了時政類新聞資訊的全部欄目,受眾定位向對俄羅斯文化、活等不涉及任何敏感時政問題的軟性資訊感興趣的海外受眾人群進行轉變。調整後的Russia Beyond主要覆蓋受眾分為以下幾類:熱愛學習俄語文學、俄羅斯文化以及東斯拉夫族的大學教授及學生;熱愛旅遊並對俄羅斯旅遊文化有興趣的人士;關注總統普京、俄羅斯軍事、俄羅斯超模等與俄相關的熱門話題的人士;從事俄羅斯商業貿易往來的商務人士;在俄羅斯出生,希望進一步學習俄羅斯文化的俄裔人士;時間相對悠閒的其他人士。
與此同時,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旗下的今日俄羅斯官網則定位於喜歡看俄羅斯新聞及時政資訊的人群。兩者在國際傳播工作中的角色分配更加清晰和精準化,更利於海外傳播工作的進行。在經歷公司資源整合、重新定位受眾的同時,Russia Beyond網站頁面也在隨之進行調整,在風格上更加精緻、內容上更加豐富。轉型中流量並未明顯下滑,同時因為Russia Beyond重視在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反而在網站經歷戰略調整之後,整體流量逐漸攀升。
摒棄傳統思路 變革傳播策略
Russia Beyond從兩年前全球各語種紙質共版合作形式發展至今,已經轉變成了以網站、社交媒體平臺等為主的新媒體運作模式。在這其中,Russia Beyond尤其注重最大化利用社交媒體做好國際傳播。
一次聖誕節期間,因專案部沒有值班人員,Russia Beyond利用社交媒體定時傳送資訊的功能,在假期中邀請使用者參與線上互動活動,上傳分享一年中最精彩的影片和照片。這次活動抓住了受眾在關鍵時間節點希望回顧一年,並向朋友分享的心情,獲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Russia Beyond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平臺技術優勢,以最小的人力成本達到了最優的傳播效果,這也同時證明有意義的高質量內容只要符合當下事件、時間節點中受眾的心理需求,哪怕只是圖片與影片的拼接,也會產生高質量的傳播價值。這種優先考慮使用者便利和傳播速度,以生產高品質內容、傳播有價值內容為第一優先導向,而非單純看重網站本身流量的國際傳播理念已經成為Russia Beyond轉型後的新型傳播策略。
緊跟時代潮流 注重影片傳播
自2017年轉型起,Russia Beyond便開始著重在社交媒體平臺投放便於社交網路使用者傳播和觀看的短小又富含高資訊量的影片。目前,Russia Beyond每個月在社交媒體上的影片瀏覽量為1600萬,影片內容所佔比例已經從2017年初的5%極速增長到40%。
Russia Beyond總編輯弗謝沃洛德·普爾雅(Vsevolod Pulya)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同一題材影片傳播的流量反饋是普通文章傳播量的十倍之高。因此,轉型後的Russia Beyond非常重視社交媒體影片化傳播模式,從2017年初的每週投放1~2個影片內容或花費更長時間生產一個影片內容,已發展到如今每天投放5~6個影片,高產影片內容的方式在讀者反饋上也得到流量同比增長50%的高效回報。
因為重視影片化傳播,Russia Beyond在影片內容的來源選擇中採用不限定來源渠道的方式,影片資源既可以來源於本集團,也可以來源於一般受眾的投稿。只要影片內容有趣、有價值,Russia Beyond都會在獲取內容授權之後考慮使用,這從根本上擴大了Russia Beyond的內容選擇範圍。雖然資源不一定都來自於專業製作團隊,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容的質量、豐富了影片種類,使內容更軟、更接地氣,更貼近讀者需求。
從Russia Beyond採取的傳播策略可以看到,在對外傳播中,尊重受眾的心理需求能夠帶來成倍增長的傳播效果,其轉型經驗值得中國網路媒體借鑑與學習。中國的對外傳播工作要走出以往的傳統思維,要更多地站在受眾的角度,以受眾體驗為優先出發點。同時,在全球迎來網際網路時代的當下,對外傳播面臨著新的挑戰,但更多的是迎來新的機遇,其中,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及時做好分眾化傳播、差異化運營,才能抓準受眾痛點,佔領新平臺話語權。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在全球化浪潮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求。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那麼,藉助新媒體新手段做好國際傳播、更好地展現本國文化軟實力便顯得至關重要。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閒看秋風999
比如各地方出現過的“XX都市報”“XX晚報”“XX早報”,雖然紅極一時,但是在智慧手機普及的二十一世紀初期,也不得不黯然離開歷史舞臺,轉而在網路中求生存。
最後一個新媒體區別與紙質媒體的特點或者說最重要的是,大量運用網路技術,比如“表情包”、各種格式的圖形影象、連結以及電子排版功能,將新媒體的“新”發揮到極致。
標題黨、流量、吸粉,此二者是一切新媒體生存的不二法則。
-
10 # 我叫不倒翁
說幾點感受和經驗:1.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是要看時機的,如果新媒體發展很成熟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基本不會要沒有新媒體經驗的人;如果再新媒體發展初期,跨過來就跨過來了。2.新媒體的編輯從業者一般不超過30歲,新媒體這種載體要求從業人員年齡不能太大,年輕就是資本,對新鮮事物敏銳度更強,語言更活潑生動有趣,而且體力上也跟得上一日三發。3.傳統媒體人與新媒體人區別:傳統媒體人的文字還是嚴肅,新媒體人更生動;傳統媒體人底線更高,新媒體底線更低;傳統媒體人適合寫深度文章,新媒體更適合追熱點;傳統媒體人容易陷入自我感動之中,可能讀者並不care;新媒體人更重視閱讀量和讀者興趣點……但是然並卵,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我認為媒體人的職業生命還是有限的,到三十歲之後如果沒有走上管理崗位,會面臨進退兩難的窘境,但是即使走上了管理崗,還有可能面臨“中年危機”。編輯記者一般轉型的選擇有公關品牌、文案、營銷、編劇等等。或許有一天所有的文字工作者都可能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所以決定做什麼之前要考慮好自己這輩子想成為什麼樣人?什麼樣的工作,做什麼樣的事可以取悅自己?
-
11 # 於紹禮見聞
首先,要放下架子,改變“御用文人”的工作作風,杜絕假大空!其次,要多與粉絲進行溝通,瞭解受眾所思所想,掌握其閱讀規律。第三,要深入生活,掌握鮮活資料,增強文章到可讀性和欣賞性。
-
12 # 柳緒綱
1.研究傳播渠道。
現在主要的傳播渠道可以概括為:傳統紙媒、網際網路媒體、自媒體、電商平臺、影片平臺等。新媒體文可能出現在網際網路媒體、自媒體、電商平臺等幾個地方。
每個傳播渠道的內容都有自己的特點,例如,自媒體比較注重的是:
·標題可以稍長,可使用標點符號、網路用語,重要的是一下抓住瀏覽者。
·語言風格活潑生動,可以做主觀表述,更講究趣味性。
·選擇有意思的配圖,適當使用表情包。
·能夠直接宣傳活動、講產品,引導購買,顧忌不多,但要實事求是。
2.研究平臺的受眾閱讀習慣。
寫新媒體文章,一定要研究你發稿的平臺聚集的是什麼樣一批人,他們關注什麼樣的話題,他們有什麼樣的閱讀習慣。舉例說吧,像知乎,那裡的受眾更關注科學層面的東西,即使你要給大家寫一篇美容的文章,如果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描述與說明,就會吸引更多的閱讀量。如果你講些主觀的東西,關注度就會偏低。
3.研究平臺的表達方式和常用詞語。
新媒體平臺的文章不會像傳統紙媒那樣嚴肅、嚴禁,更多的會注重輕鬆、自由的閱讀體驗。例如,會更多地使用短句,更多地分段,甚至有一些特殊的、網路化的表達。
此外,標題會顯得更重要,是吸引讀者的最重要部分,所以通常會更長些,甚至分成兩段、三段式,這些在紙媒上是不會出現的。行文中,更加註意把能夠吸引讀者的內容和故事放在文章靠前的位置,更注意講故事的技巧等等。
4.學會從教化需求轉變為迎合需求。
傳統紙媒的傳播基本是單向的,頂多是透過小範圍的讀者調查,來了解使用者需求。而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對他們的需求判斷往往來自推理和預判。這種情況下,紙媒向用戶推廣內容或產品,與其說是滿足需求,不如說是教化需求,更側重引導他們“發現自己需要”。
網際網路的開放、即時、互動等特點,讓新媒體的資訊傳播也一改傳統媒體那種站在高處“振臂一呼”的傳播模式,能夠深入到使用者群體中,去迎合需求。迎合需求,體現在能夠看到目標受眾已經在網路上成群聚集在那裡,普遍存在的痛點需求也已經明晰,可以直接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
13 # 金凱瑞
事實上,傳統媒體至今仍保持著相較於新媒體傳播的優勢,更高的社會知名度和信用背書。
轉型中要儘量揚長避短,運用好紙媒的優勢拓展新領域。
整合現有媒體資源和行業人才開展廣告和企業公關業務是個不錯的選擇浙報集團入股的騰訊大浙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傳統紙媒和入口網站的收入比例逐年降低,頗有起色的是強強聯合的媒介代理業務。
紙媒的社會信譽度相比於新媒體冷冰冰的報價單,更容易梳理出一整套社會化營銷的體系。
由70後主導的大型企業更願意合作的是有數十年傳媒領域聲譽的知名媒體,而不會傾向於直接對接近年才新興的一些90後創業公司。
和奧美等廣告公司原理相似的是紙媒的品牌溢價,能夠更好的說服甲方促進專案的順利。
整合優勢企業客戶資源的同時,積極與新媒體平臺合作梳理自己的媒介體系可以是一條不錯的轉型道路。
傳統紙媒的行業素質事實上不遜於新媒體,如果能嘗試做一些膽大心細的網際網路化轉型或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媒介投資和出版業也是值得嘗試的方向,傳統媒體可以考慮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一些新興媒體,藉助自己的優勢孵化他們。
傳統媒體在出版領域具有的優勢可以和新媒體進行良好的合作,或許可以碰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
14 # 品品同學
我相信在文字功底方面您一定不差,轉型新媒體文,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瞭解平臺規則,在前期,一定要多瞭解,因為有很多引導可以讓您更快入門,等您熟悉了以後,就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逐步發展,切記要心態良好,還要堅持
回覆列表
寫傳統紙媒的人,其實可以很快轉為新媒體的,因為他們在寫著這一塊,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只需要把他們寫的文章加以的改進,然後透過新媒體釋出出來,相信他們寫的文章一定是有很高的推薦力,也是有很多人看的,所以說傳統紙媒的人轉新媒體其實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