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你的歷史我來評

    民兵組織“八字軍”,赤膽忠心保家衛國,助力南宋政權。

    北宋末期,北方女真政權強大,宋徽宗欲奪取燕雲十六州,聯金滅遼,使得宋朝國境直接暴露於金朝的威脅之下。滅遼過程中,金朝發現宋軍腐朽虛弱,滅遼不久,金軍揮師南下,攻克宋都城汴京(今開封),製造了靖康之恥。

    北宋滅亡後,宋徽宗九子趙構建立南宋政權,不斷南逃,政府軍初期節節敗退。

    在宋朝淪陷地區,受盡苦難的中原百姓紛紛自發組織起義軍抵抗金兵,其中一支民兵所有將士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殺敵決心,故稱“八字軍”

    宋朝政府軍刺字是一個慣例,官兵有禁軍、廂軍、鄉兵三種形式。禁軍中央直接控制,地位較高,很少出現逃亡,非戰況頻繁很少刺字,鄉兵則是兵農各一的形式,以保衛家長為主,不四處征戰,故不刺字。廂軍為地方軍,魚龍混雜,逃跑率高,為防止逃跑,廂軍基本全刺字。《水滸傳》中發配充軍,就是補充的廂軍。

    但民兵這樣自發主動在臉上刺字是非常罕見的,足以表明抗金之決心。

    八字軍先後有兩任統帥,第一任是抗金名將——王彥,第二任就是中興四將之一的劉錡。

    八字軍作戰勇猛,在敵後根據地多次重創金兵,對其後方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由於八字軍的戰績卓越,其他民兵組織自願聽從八字軍領導,王彥率領的八字軍在太行山聚集成了一支十多萬人的抗金中堅力量。

    而後,八字軍接受宋政府軍編制,成為一支正規軍,

    劉錡統率八字軍後,曾率領大軍於順昌與金兀朮軍展開了一場決戰,八字軍以少勝多,這場戰役也成了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

    八字軍成就了王彥、劉錡兩位名將,兩位名將也成就了八字軍。宋高宗和金義和後,八字軍再無記載,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2 # 大大江

    南宋,1127-1276年。八字軍,1127-1133,由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王彥組建率領的一支部隊,因臉上刻上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而出名。

    在兩宋的交接之際,金兵入境打得宋高宗摸不著頭腦,官兵將士也都被打得潰散。但是,有那麼滋潤中原地區自主組織的義軍卻多次六天金兵,八字軍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逐漸讓金兵聞風喪膽!

    那麼八字軍是怎麼來的呢?

    岳飛當年和八字軍的領袖王彥,都屬於八字軍(當時不叫八字軍,是一支起義軍),後來因為意見不統一,分道揚鑣了。因為王彥覺得要把部隊轉到太行山和金兵打游擊,拖延金兵南下的步伐;而岳飛卻覺得部隊應該後撤,和政府的正規軍走在一起,聽政府統一指揮對抗金兵。再後來,岳飛帶領一部分人留守宗澤,王彥帶領大部分人在太行山上駐守,再臉上刺上了八字,八字軍由此誕生。

    此時,在河北一帶的中原地區有一位叫做梁興的起義軍在後來也加入了八字軍,八字軍的人數一度到達了十萬。

    待宋高宗在揚州穩住了腳步後,收編了八字軍,從此,八字軍開始走向了衰弱。

    這裡有一個叫做黃潛善的奸臣,把王彥等人給安排上了軍政紀律不嚴肅的罪名(原因大概是因為收編王彥部隊後,把王彥等人安排在一個避戰部隊吃閒飯,所以啊,吃閒飯的人肯定會被人說閒話,咱們還是要勤快一點!)給發配到了非抗金一線,再後來因為八字軍和朝廷的另外一支軍官部隊發生了衝突,王彥辭職,只到病逝。

    劉錡,八字軍的第二代接班人,打了一場著名的順昌之戰(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再後來劉錡死後,八字軍不知所終。在宋金達成了協議(屈辱求全)後,八字軍被髮配到各地駐守,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八字軍辛辛苦苦為皇帝打江山易改換來的卻是打壓和猜忌,在那個時代當兵真是一個悲劇!

  • 3 # 阿奇不想奮鬥了

    八字軍是在北宋滅亡之後,在金軍佔領地區燕雲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河北地區人民組織的抗金義軍。

    由於這支部隊的將士都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決心,故稱“八字軍”。

    王彥於建炎元年9月帶領7000人部隊,度過黃河進攻金國,結果大敗,在逃亡期間招收了很多抗金義軍,並在岳飛率領下奮勇作戰下轉敗為勝。在河北站穩了腳步。

    八字軍一度人數超越十萬人是一支從義軍起步,後來被南宋招安成為官兵的人。末期八字軍在劉綺的率領下也打了不少的勝戰,特別是順昌之戰以五千精兵大敗十萬金兵更是以少勝多的奇蹟。

  • 4 # 千百家雜談

    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也就是公元1127-公元1133,在川陝、河北河南地區活躍那麼一隻義軍,他們的宗旨就是反抗金軍,他們勇於作戰,建功無數,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援。那麼,就是這樣的一隻民間隊伍,為什麼叫八字軍呢?原來啊,為了表達保家衛國和奮勇殺敵的決心,這支義軍的將士們都在臉上都刺了八個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

    這支八字軍的首領叫王彥。王彥,字子才,上黨人,年輕的時候,性格豪爽,喜歡讀兵書學習兵法,一腔熱血懷有報國之志。北宋末年,金軍大肆南侵,進攻中原,王彥得知之後,固然前往抗金投奔了河北招撫使張所,王彥的軍事才能迅速顯現出來,出色的能力收到了張所的賞識,任都統制。

    王彥(1089年-1139年),南宋抗金名將,字子才,河東上黨人

    建炎元年,王彥和岳飛張翼等十餘名將領,率領近七千的宋軍渡過黃河,與金軍作戰,收復了新鄉等失地。很快幾萬金軍又捲土重來,圍攻了王彥,最後宋軍寡不敵眾,撤往太行山。在今天河南輝縣聚集了七百散兵,組建了八字軍。當然除了八字軍以外,太行山上還有其他的幾隻義軍,他們之間相互呼應,共同抗敵,多次痛擊了金軍。

    八字軍的勢力逐漸擴大,金人為了抓住王彥,不惜重金通緝他,但是王彥毫不懼怕,率軍與金軍多次交戰,威震兩河一帶。可惜的是,朝廷卻一直向金國求和,不準王彥再進攻,讓他率部駐守開封。建炎三年,王彥率眾前往了川陝投奔了張浚,轉戰川陝之後,八字軍戰無不勝,陸續收復多處失地。不幸的是,朝廷的投降派佔了上風,他們不希望王彥的出現破壞議和的程序和成果,於是給他安排了個“軍政不肅”的罪名。解除了他的軍職,讓他南歸併改知荊南府,八字軍則調到了臨安,四年後帶著憤懣之情,鬱鬱寡歡得去世了,年僅49歲。一代抗金帥才就此隕落。

  • 5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八字軍是在北宋滅亡之後,在金軍佔領地區燕雲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河北地區人民組織的抗金義軍。由於這支部隊的將士都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決心,故稱“八字軍”。

    王彥於建炎元年9月帶領7000人部隊,度過黃河進攻金國,結果大敗,在逃亡期間招收了很多抗金義軍,並在岳飛率領下奮勇作戰下轉敗為勝。在河北站穩了腳步。

    宋金第一次議和之後,金人歸還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三京,劉錡除濟州防禦使仍舊軍職、東京副留守,節制所部八字軍三萬七千人出發。益殿司三千人,皆攜其家眷,將領駐於東京開封,家眷則留順昌。劉錡自臨安溯江絕淮,凡二千二百里。至渦口,剛要坐下吃飯,暴風拔坐帳,劉錡說:“此賊兆也,主暴兵。”即下令兼程而進。五月,還未至順昌,在離順昌三百里處時,金兀朮已經撕毀和約,重新開戰。

    劉錡與將佐舍舟陸行,先到順昌城中。五月庚寅(陽曆6月3日),諜報金兀朮已經佔領東京開封。知府事陳規見劉錡問計,劉錡說:“(順昌)城中(如果)有糧,則能與君共守。”陳規曰:“有米數萬斛。”劉錡曰:“可矣。”這時八字軍所部選鋒、遊奕兩軍及老稚輜重,相去尚遠,劉錡遣騎接應,半夜四鼓乃至。到了凌晨得報,金騎已經到了陳州。

    劉錡與陳規商議斂兵入城,專心守禦,人心乃安。劉錡召諸將計事,都說:“金兵不可敵也,請以精銳為殿,步騎遮老小順流還江南。”劉錡不以為然:“吾本赴官留司,今東京雖失,幸全軍至此,有城可守,奈何棄之?吾意已決,敢言去者斬!”只有一個外號“夜叉”的部將許清說:“太尉奉命副守汴京,軍士扶攜老幼而來,今避而走,易耳。然欲棄父母妻子則不忍;欲與偕行,則敵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與努力一戰,於死中求生也。”與劉錡意見相合。

    劉錡大喜,鑿沉所有的舟船,表示不會帶著家眷逃走,一定要決一死戰。劉錡把家眷置於寺中,把柴薪積於門口,告訴守兵說:“脫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敵手也。”分命諸將守諸門,派偵察兵去斥堠,募當地人為間探。於是軍心大漲,男子備戰守,婦人磨刀劍,要和金兵決戰順昌:“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為國家破賊立功。”

    當時守備一無可恃,劉錡在城上親自督厲,取劉齊所造痴車,以輪轅埋城上;又撤掉平民住戶的窗扉,用物堵住;城外有民居數千家,都燒光堅壁清野。準備了六日,大致完畢,而金兵遊騎已涉潁河至城下。五月壬寅(陽曆6月15日),金人包圍順昌,劉錡先於城下設伏,擒千戶阿黑等二人,審問得到訊息:“韓將軍營白沙渦,距城三十里。”劉錡於是夜遣千餘人攻金國漢人萬夫長韓常的部隊,連戰,殺虜頗眾。不久三路都統葛王完顏褎以兵三萬,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同時兵臨城下。劉錡下令開諸門,金人卻狐疑不敢近城。

    當初準備防守時,劉錡命令在城邊築羊馬垣,在垣上打洞為門。到了這個時候,劉錡與許清等躲在羊馬垣後面列陣,金人放箭,不是從羊馬垣的上面射到城牆上,就是射在垣上,都沒用。劉錡則用破敵弓(機械床弩)輔以神臂弓、強弩(人力強弩),自城上或垣門射敵,射死很多金兵,敵稍卻。劉錡又以步兵邀擊,金步兵被趕入河中淹死者不可勝計,金騎兵被殲滅數千。宋廷此時特授劉錡鼎州觀察使、樞密院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

    這時順昌受圍已四日,金兵越來越多,移兵營到東村,距順昌城二十里。劉錡遣驍將閻充募敢死隊五百人,夜裡去劫營。這天夜裡,天將要下雷雨,不時閃電漫天,閻充率五百敢死隊,看見頭髮扎辮子的就當成女真人殺死。

    金兵不得不敗退十五里。劉錡又募百人敢死隊去增援閻充,有人要求口裡銜枚噤聲,劉錡笑答用不著:“無以枚也。”命令砍竹子做成市井小兒用來遊戲發聲的玩具“嘂”,每人帶一個有用,直衝金營。金營裡一片漆黑,閃電亮的時候敢死隊員都奮擊,閃電停則敢死隊員都藏起來不動,金兵於是大亂。百人敢死隊吹“嘂”為號集合並配合,金兵被搞得暈頭轉向,終夜自戰,結果一夜下來積屍盈野,退軍老婆灣。

    金兀朮在開封聽說了這事,就親自出馬,在淮寧留了一宿,治戰具,備糧草,不七日即親來順昌。劉錡聽說金兀朮本人來了,就召集諸將於城上想對策。有人說現在已經屢戰屢捷,應該見好就收,坐船全軍回南方了事。劉錡說不行:“朝廷養兵十五年,正為緩急之用,況已挫賊鋒,軍聲稍振,雖眾寡不侔,然有進無退。且敵營甚邇,而兀朮又來,吾軍一動,彼躡其後,則前功俱廢。使敵侵軼兩淮,震驚江浙,則平生報國之志,反成誤國之罪。”眾將都感動思奮說:“惟太尉命。”

    劉錡此時用了一計,讓金兀朮產生輕敵之心。他把曹成等二人叫來,告訴他們:“遣汝作間,事捷重賞,第如我言,敵必不汝殺。今置汝綽路騎中,汝遇敵則佯墜馬,為敵所得。敵帥問我何如人,則曰:"太平邊帥子,喜聲伎,朝廷以兩國講好,使守東京圖逸樂耳。"”不久這二人果然在碰到金兵時被俘虜,金兀朮審問他們,他們就用劉錡所教的話回答。金兀朮大喜:“此城易破耳。”因此放著攻城車炮具而不用。第二天開始攻城,曹成等二人拿著文書一卷先上,劉錡軍在城上放下繩索,讓二人攀上回城。劉錡怕金兀朮的文書擾亂軍心,立刻看也不看就燒了。

    金兀朮到城下,責備葛王完顏褎和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等諸將喪師。這些人告訴他:“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元帥臨城自見。”劉錡派耿訓以書約戰,金兀朮怒道:“劉錡何敢與我戰,以吾力破爾城,直用靴尖趯倒耳。”耿訓回答說:“太尉非但請與太子戰,且謂太子必不敢濟河,願獻浮橋五所,濟而大戰。”金兀朮說:“諾。”約定第二天決戰。第二天凌晨,劉錡果然建了五座浮橋於潁河上,金兵由浮橋渡過潁河。

    劉錡早派人在潁河上流及草中投毒,告戒軍士即使渴死也不能飲河水;飲者滅其族。金兵用“長勝軍”嚴陣以待,葛王完顏褎和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等諸酋各居一部。八字軍請先攻擊最弱的漢人萬夫長韓常一部,劉錡卻說應該直接攻金兀朮親率的精銳:“擊韓雖退,兀朮精兵尚不可當,法當先擊兀朮。兀朮一動,則餘無能為矣。”

    這時天大暑,金兵遠來疲敝,劉錡八字軍則士氣閒暇,金兵整夜不解甲,劉錡八字軍卻輪番休息在羊馬垣下吃飯執勤。金兵人馬飢渴,吃了有毒的水草者就生病,往往睏乏。在清晨空氣清涼時,劉錡按兵不動,等到正午十一點和下午三點這段時間,金兵力疲氣索,八字軍忽然派出數百人出西門接戰。不久又以數千人出南門,也不出聲,衝出去出其不意地就以利斧砍人。統制官趙撙、韓直身中數箭,也不停戰,士兵皆殊死奮戰,入金兵陣中,刀斧亂下,金兵大敗。這天晚上大雨,平地水深尺餘。

    乙卯日(陽曆6月28日),金兀朮終於拔營北去,劉錡遣兵追擊,殺死金兵萬數。大戰時,兀朮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戴鐵兜牟,周匝綴長簷。三人為伍,貫以韋索,每進一步,即用拒馬擁之,人進一步,拒馬亦進,退不可卻。官軍以槍標去其兜牟,大斧斷其臂,碎其首。

    敵又以鐵騎分左右翼,號“柺子馬”,皆女真為之,號“長勝軍”,專以攻堅,戰酣然後用之。自用兵以來,所向無前;至是,亦為劉錡軍所殺。戰自辰至申,敵敗,遽以拒馬木障之,少休。城上鼓聲不絕,乃出飯羹,坐餉戰士如平時,敵披靡不敢近。食已,撤拒馬木,深入斫敵,又大破之。棄屍斃馬,血肉枕藉,車旗器甲,積如山阜。

    初,有河北軍告官軍曰:“我輩元是左護軍,本無鬥志,所可殺者兩翼柺子馬爾。”故劉錡兵力擊之。兀朮平日恃以為強者,什損七八,至陳州,數諸將之罪,韓常以下皆鞭之,乃自擁眾還汴。捷聞,帝喜甚,授劉錡武泰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候、知順昌府、沿淮制置使。

    是役也,劉錡兵不盈二萬,出戰僅五千人。金兵數十萬營西北,亙十五里,每暮,鼓聲震山谷,然營中喧譁,終夜有聲。金遣人近城竊聽,城中肅然,無雞犬聲。兀朮帳前甲兵環列,持燭照夜,其眾分番假寐馬上。劉錡以逸待勞,以故輒勝。時洪皓在燕密奏:“順昌之捷,金人震恐喪魄,燕之重寶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故議者謂是時諸將協心,分路追討,則兀朮可擒,汴京可復;而王師亟還,自失機會,良可惜也。

  • 6 # S說文解史S

    【八字軍:赤心報國 誓殺金賊】

    兩宋相交之際,面對金兵,抗金名將岳飛力主北伐,“精忠報國”之心馳騁疆場,然而抵禦金軍的戰場上,另一支傳奇的力量,為名抗金之志,書“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書於臉上,號稱“八字軍”。

    宋朝軍隊有一個在身上刺部隊番號的習慣,然而翻遍兩宋史書,將抗金之志刺於臉上,這是僅有的一支軍隊。八字軍前後有兩任領導者,首任領導者是抗金名將王彥,是他一手建立了“八字軍”,第二任是劉錡,順昌之戰的指揮者。

    1、太行山游擊戰,戰場“第一春”

    河北招撫使張所手下,抗金名將帶著一幫河北將士,積極與金兵抗戰,那個時候岳飛還是王彥手下的將領。朝堂之上,主降派慢慢掌握話語權,將張所撤職,王彥的部隊就成了一支孤軍。

    王彥老成持重,注意儲存部隊有生力量,避重就輕,不肯輕易冒險,而岳飛主張積極進攻,感覺王彥懼戰。因為意見相左,岳飛率軍投奔了東京留守宗澤,而王彥帶著部隊轉移到太行山,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正式建立八字軍,和金軍展開游擊戰,拖住金軍南下的步伐。

    此時河北,豪傑梁興領導的“忠義社”,很佩服“八字軍”作戰勇猛願意聽從“八字軍”的指揮,在太行山區,聚集了十多萬人的抗金部隊,對金軍的後方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2、川陝保衛戰,戰場“第二春”

    南宋高宗趙構在揚州站穩腳跟後,開始吸收地方武裝力量,抗金老將宗澤將“八字軍”收編,領導王彥親自到揚州覲見趙構,力主北伐,可惜被奸相黃潛善的打壓,讓王彥在一支避戰部隊裡面任職。

    川陝保衛戰的指揮者張浚(張良之後)聽聞王彥的才華,申請他到川陝地區一塊兒抗金,“八字軍”才再一次走入戰場。因為王彥“八字軍”歷經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戰役,屢勝金軍,最終儲存川陝。川陝保衛戰後,八字軍被調往荊南和淮東。

    可能是“八字軍”有過“匪軍”(義軍)的經歷,朝廷不信任他們,所以一直不敢派往抗金一線,加之“八字軍”和另一支官軍發生械鬥,王彥引咎辭職,鬱鬱而終。

    3、順昌之戰,戰場“第三春”

    王彥故後,抗金名將劉錡接掌“八字軍”,“八字軍”獨立成軍始於此。劉錡指揮“八字軍”打贏了“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的“順昌之戰”,這也是他們的第三次表演。

    順昌之戰,劉琦帶領八字軍500名將士憑城而戰,決死突擊,打破完顏宗弼10萬大軍,包括其王牌軍“柺子馬”和“鐵浮屠”,金軍棄屍斃馬,血肉枕藉,車器旗甲,積如山阜,死傷過萬……,劉錡死後,這支部隊竟不知所終。

    時勢造英雄,有宋一代,名將輩出,追尋他們的足跡,都不同尋常,主將如此,跟隨他們的部隊亦如此!然其報國之志,才是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學習的文化。

    參考文獻:

    《宋史》【元】脫脫

  • 7 # 史蹟觀察眼

    八字軍是在北宋滅亡之後,在金軍佔領地區燕雲十六州的山西、河北地區組織的抗金義軍。

    由於這支部隊的將士都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決心,故稱“八字軍”。

    前期的八字軍

    王彥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9月,帶領7000將士(岳飛為軍中裨將),渡過黃河向金國進攻,先是取得了“新鄉大捷”,之後遭數萬金軍圍攻,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不敵,率眾突圍後,王彥接納了太行山區兩河抗金義軍(山西、河北等地)及,“八字軍”始成,屢挫金軍鋒銳,聲勢大振。

    王彥統帥時期,八字軍兵勢最盛時人數達十餘萬,更是轉戰川陝,與金兵、偽齊軍、南宋叛軍作戰,屢獲勝捷,功績卓越。

    紹興七年(1137年),八字軍和解潛軍因私怨引起大規模衝突。朝廷藉此機會解除了王彥和解潛二人的軍職,由劉琦統領兩者舊部。

    劉錡對原有八字軍和解潛軍(騎兵為主)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制重組,按照前、後、左、右、中軍和遊奕重組為六軍,每軍設正副將軍,共計十二人。

    後期的八字軍

    在劉琦接手並進行大規模改制後,新的八字軍脫胎換骨,戰力更盛。

    實際上到紹興七年,原來的八字軍因為各種原因減員,人數只有不到兩萬了,改制合併後,新的八字軍人數接近四萬,這四萬新八字軍,是南宋當之無愧的鐵軍之一。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八字軍於順昌防禦戰中正面硬剛金軍主力(鐵浮屠),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

    紹興十一年(1141年),劉琦率八字軍參與柘皋之戰,取得了柘皋大捷,然而因為朝廷的乞和心態及主帥張俊的怯戰無能,柘皋之戰宋軍先勝後敗。

    同年七月,依仗高宗、秦檜偏袒的張俊誣告並解除了劉錡的兵權。

    同年八月,岳飛也被罷官,九月,秦檜夥同張俊,以卑鄙手段誣告岳飛謀反,十二月底岳飛死。

    八字軍從兩河地區的散兵遊勇,慢慢成長,屢建奇功,成為南宋著名的鐵軍之一,“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虛榮》國服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