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侃侃

    首先,古人是信天的,這裡的天,指的是天道,因果。比如大到皇帝每年的祭祀,祭天,希望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具象化的天。小到個人民間,人們相信因果,俗語說,天道好輪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這個道理了。

    天道下來,是宗教。中國大大小小宗教有很多,道,佛,伊斯蘭教,至今仍然有著許多影響。什麼道教聖地,佛教聖地之類的就有很多了。

    宗教下面是每個宗教裡的神話人物,或者沒有宗教歸屬的神話人物。玉皇大帝,如來佛祖,河神,海神,龍王,火神等等。這主要凸現在各地廟宇裡面。這裡的神話人物,還有些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舉個例子,牛郎織女。

    接下來是節日傳統,有些節日就有著其獨有的文化傳說。比如春節中的年獸,除夕中的夕。

    再下來就是歷史人物,因為在歷史中有著對人們巨大的影響而被人們銘記。最具影響力的當然是關二爺了,這就不用說了。再有門神秦瓊,尉遲恭。

    再接下來就是人,魔,妖,鬼,神。人就是自己的祖宗,或者死去的先輩,人們相信可以和他們對話,生活。燒紙這一習俗就不用說了。魔就是隸屬於道教中的了,什麼魔界之主之類的,現在比較少見。妖,民間盛傳的狐狸精,海妖,草木妖,精靈這都是有的。鬼多顯現於不明不白,或者冤枉死去,被人謀殺,或者埋葬風水的問題,然後他們顯現出來報復人們,一部分也是因果論。最後這裡的神不是上面說的,更多的指的是地方具有地理特色的地區,人們對他們由於敬畏之心,相信裡面存在著神,山神,還有木神,花草神之類的了。

    這就是我的瞭解了。

  • 2 # 軒轅凌霄

    以醫固本

    以武強身

    以易明理

    以佛修心

    以道養神

    以儒治世

    這六以之道是我總結的,基本都在其內!

  • 3 # 明貞

    古人和今人的信仰是不同的,古人信仰正能良知及永生,即先天道德,德即正能良知生存延續進而成道的正義有效途徑及知能,道即永生全知全能心想事成。今人信仰權利和地位及金錢即後天道德,德即爭取和擁有物質和精神資源的知能及捷徑,道即建立自身永恆的權利地位和榮耀的知能。古人以無害為品質底線,今人以無害為軟弱無能。古人以無我無私為自豪,今人以唯我唯利為英雄。

    機械冷酷智慧強大為今人的進化方向,圓滿和諧愛情為古人的志趣所在。

  • 4 # 珉川

    在天主教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古代中國鑽燧取火的神話裡,火是他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

    古人用這樣的故事告誡後代,與自然作鬥爭!

    面對末日洪水,諾亞在諾亞方舟裡躲避,但古代中國大禹治水的神話裡,祖先們與災難作鬥爭,戰勝了洪水!

    如果認真的去讀中國古代神話,會發覺很不可思議,拋開故事情節,找到神話裡表現的文化核心,讀者就會發現,只有兩個字:抗爭!

    假如有壹座山擋在門前,是選擇搬家還是挖隧道?顯而易見,搬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在中國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裡,答案卻把山搬開了!

    這樣的精神核心,在西方的神話裡是找不到的,聖經的教導是一切要聽從神的安排。”

    每個國家都有太陽神的傳說,在部落時代,太陽神有著絕對的權威,縱覽所有太陽神的神話妳會發現,只有華人的神話裡有敢於挑戰太陽神的故事:

    夸父追日裡夸父因為太陽太熱,就去追太陽,想要把太陽摘下來。當然,最後他累死了——很多人會笑這個人不自量力,正是證明了他們沒有挑戰困難的意識。但是中國的神話裡,人們把他當做英雄來傳頌,因為他敢於和看起來難以戰勝的力量作鬥爭。

    而在後羿射日的故事裡,后羿終於把太陽射下來了,華人的祖先用這樣的故事告訴後代:可以輸,但不能屈服。華人聽著這樣的神話故事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成為遺傳基因,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會像祖先壹樣堅強。因此妳們現在再想到華人倔強的不服輸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

    精衛填海的故事裡精衛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壹只鳥復活,想要把海填平——這就是抗爭!

    刑天的故事裡刑天因為挑戰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頭,可他沒死,而是揮舞著斧子繼續鬥爭!

    我們經常說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是靠著不斷與自然、災難、環境作鬥爭才延續到現在,但有幾個人想到過,華人這種延續了幾千年的鬥爭精神是如何保持下來的?

    每個民族的神話都有自己的烙印,但妳見過哪個民族的神話裡有我們這麼多戰天鬥地的抗爭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蒼天。這比“神愛世人”聽起來殘酷,但非常現實。

    每個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論,但唯獨中國的古代文明不畏懼鬼神,也許正因為我們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話,所以我們的祖先從不把生存的希望寄託於神的眷顧,也因此,很多人說華人沒有信仰。呵呵,沒信仰的民族能存續5000年嗎?

    實際上,勇於抗爭,不怕輸,更不會服,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們的信仰。

  • 5 # 雅趣邢軍談古道今

    相信什麼,仰仗什麼是信仰的字面意思。好好幹活,勤奮種田,努力工作多拿工資,就能豐衣足食,過好日子就個基本信條,基本仰仗。但是一些勤奮種田的人,因為自然災害,人為禍亂,連年收成不佳,反而一些不種田不幹活的人,反而衣食無憂。這些天災人禍,就顛覆了原來的基本信仰。但是總不能大家都不種田吃,都不幹活,於是就在基本信仰上車,發展出來一些超自然的文化力量,讓人們有個奔頭,有個想頭。就像哲學,提出問題,並嘗試回答。我們從哪裡來,都經歷過什麼,現在該做什麼,最後要到哪裡去。在提出,討論,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些智者,佛祖,老子,孔子等。注意他們都是人,但是智。他們開創了一些理論。後來被不同的人,理解成不同的意思,出於不同的社會目的,政治目的,也許是解釋政權的合法性,就衍生出了各種宗教信仰。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一些已經成了文化基因,根深蒂固的紮在一些人類的,國家中,族群中。

    那麼大部分的華人的信仰,都是比較實際的,符合我們民族比較務實,實用主義的原則。我們的神明,都是被我們目的性的崇拜居多。財神,月老,送子觀音,考試神文曲星等等。拜佛的,一般也說,求佛保佑我們如何如何。我們通常也把拜佛的,分為三種。

    最底層的,也就是最多的,表現為“尋求庇護”。這容易理解,希望透過信仰宗教,實現自己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的願望,甚至推而廣之,將這種庇護加之於自己的家人,親友之上。

    這是好的。

    也有賴一些的,藉助教會的力量,稱霸鄉里,為非作歹,並非史上是沒有的事兒。而教會面對眾生,顧不過來,也是有的。

    再往上一個層次,就是“淨化靈魂”。一些作惡的,或者希望尋求到大徹大悟的,希望透過宗教信仰洗刷自己的靈魂,將自己打造為一個純粹的人,為自己升入天堂,或者躋身於聖人行列打下基礎。

    這種也是好的,雖然他依舊沒有脫開自利的窠臼,但至少他能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不作惡,不危害客觀世界,這對世界是善莫大焉。

    最高的層次是“拯救眾生”。能做到這個層次的,才是真正的大德,聖人。像耶穌這樣甘願去抗十字架的,像地藏發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做到這個層次,關鍵是要能捨棄自我,明晰自我的使命,堅忍而不放棄目標,這非常人能做到,故聖人少之又少。

  • 6 # 真相很簡單

    古人的信仰是多維度的。

    我們先說個簡單的。

    我們古代有個信仰,叫:仁。

    仁是什麼意思?

    二個人。

    就是我們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關係,應該是人與人的關係。

    這就是人文主義,或者叫人本精神。

    這不是廢話嗎?

    不是。

    我們古人認為,一個人,人之為人,就是區別於禽獸的,他有一些標準,你只有做到這些你才算人。

    比方說,你要孝敬父母,父母要愛孩子。也就是說,父母對兒女仁,兒女對父母仁,就是用人的方式去處理彼此的關係,親親為仁。

    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就不算人。

    不算人並不是一句罵人的話,而是一種社會定位,你如果不算人,你就要被社會清理掉,被甩出這個社會。所有的人都會把你丟擲這個社會。

    所以,過去的古人絕不敢胡作非為,因為有人的標準立在那裡,那就是一個基本的標準,我們稱之為道德,這個道德不是可遵守可不遵守的,而是極其嚴厲的。

    你要是做了不算人的事,如果是官員,你的官員就別當了;如果你是普通百姓,你做了禽獸不如的事,你就監獄裡去了。

    吐沫星子淹死人,不是笑話,是實操。

    所以,我們看古人,他們的認識、實操,有他的侷限性,但是他們是認真的,信仰是堅定的。說中國古人沒有信仰云云,胡說而已。

  • 7 # 高山出平湖

    謝邀、古人的時代生活條件差、生產能力低下、他們的人生希望值並不高!只希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境興旺、子孫滿堂!如果談信仰、談理想!這對那時代的人們而言有點奢侈,能生存、能吃飽穿暖是他們的第一訢求!如果讓我們現代人暢想一下那時代人們的信仰是什麼!我想不外乎是冥冥中、萬能的老天爺保佑他們平安、幸福、生活吉祥。

  • 8 # 糖紙兒

    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動力,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

    華夏五千年文明,極其璀璨人生瑰寶無數。古人的終極信仰,不是神仙也不是鬼神,而是《易經》!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在易經中有這樣幾句話: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在這句話中有一個關鍵字:大人!這個大人指的是什麼?

    在古代,大人可不是隨意叫的。那如何才能稱得為大人呢?這句話中給出了4個標準:一是與天地合其德,對個人來說,天為外,地位內,一個人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二是與日月何其明,日月就是太陽和月亮,一靜一動,日月就是動與變。對個人就是明白動變之機把握機遇。三是與四時合其序,四時就是四季,也是易經中的四象,少陰少陽太陰太陰。與四時合其序就是說懂得與天地陰陽二氣陰陽升降相合,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四是與鬼神合其吉凶。此句形容天地自然的變化萬千,潛移默化。

    此文中所說的大人就是具備這些能力和品德的人,也就是《易經》中反覆提到的利見大人!通俗些說就是聖人賢人,能夠帶領人們學習知識,探索自然。

    所以說,歸根結底,古人的信仰就是宇宙自然規律和知識才德。

  • 9 # 胖哥按摩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信仰從來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1.信仰,“信仰”一詞最早出現於佛教唐譯《華嚴經》:“一切仙人殊勝行,人天等類同信仰,如是難行苦行法,菩薩隨應悉能作。”在之前信仰分為“祖先信仰”和“天地信仰”。在遠古氏族社會,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產生是源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風調雨順,祈禱降福免災。在之後,信仰一詞開始泛化,信仰又被加入了崇拜的意思,例如巴金 《小人、大人、長官》:“對長官的信仰由來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託在包青天的身上,創造出種種離奇的傳說。”信仰加入了信任的成分,例如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我對於經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漸失了信仰,採辦藥引似乎再沒有先前一般踴躍了。”

    2.古人的信仰,信仰對於古人是慢慢演變並相應的加入新的內容,從最初的簡單純樸的“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發展到宗教信仰、皇權信仰、等級信仰、生活信仰等等。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靠集體建立起來的信仰難以長久,靠集體的信念建立起來的信仰會隨著某個社團組織(社團指的是社會團體,如宗教、政黨及其他組織)的解體而煙消雲散。古人的信仰如同今人一樣五花八門,千奇百態的。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關愛,它是人類的一種情緒。是一種精神寄託。最後總結一下古人的信仰包括1.神話信仰;2.圖騰;3.巫術;4.禁忌;5.佛教;6.儒教;7.道教;8.基督教;9.伊斯蘭教;10.儒家文化信仰;11.科學理性信仰諸如此類。

  • 10 # 白歡士

    信仰是個人崇拜,精神寄託。古人的信仰就是神,大廟小廟香火鼎盛,靠佈施養活不計其數的神職人員,成了統治黎民百姓的精神枷鎖。神是人的化身,被無知的人們供奉起來,叩頭燒香,祈求所願。實無參考價值,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努力吧!

  • 11 # 闖珠海

    古人是敬天的,認為天理不可違,也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則辦事。我的祖先常漢是明朝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居河南的,之所以叫常漢,應該是祖宗認為我們是漢人一分子,天下漢人是一家,無論走到哪裡都應互相關照。放眼開來,中華民族都是一家人,五洲四海的華人都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我爺爺的爺爺給孫輩人起的字是溫良恭儉讓,我爺爺給我們起的字是忠孝仁義禮智信,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 12 # 上善若水612651981

    謝謝!說到古人真的不敢妄加評論!只是在有限的已讀書卷中的一知半解!我覺得古人也分三六九等!並且也有宗教信仰或從師各門派信仰!比方世界上各大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等都是自古傳到現在!又比如各大門派像少林派!武當派!華山論劍!逍遙派!南拳北腿!等等!各大門派各有所長!獨具匠心!值得我們敬佩的是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各大門派掌門他們都是推崇以善為本!賢良禮信!誠真摯情!義搏雲天!所以他們的弟子自古信仰他們至今!見笑了!

  • 13 # 大橘子侃古詩

    華人的信仰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源於中國的文明。我們中國是農業文明,我們中國的土地在世界範圍內,屬於三流的,三流的土地卻孕育了自給自足、勤勞勇敢的華夏兒女。我們華夏兒女是整體觀,以家庭、家族為單位生活,因此孕育出了中華孝道,孝道也是我們的華夏女兒的信仰,也是人類文明的開啟。

    因為我們華夏兒女是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所以我們從來不會主動去掠奪別人的東西,也不會主動去攻打其他的國家。縱觀歷史,從來都是周圍蠻夷來掠奪我們,搶我們的財產和土地,我們能給的時候絕不去打,給都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才還擊他們。

    此生,為作為中華兒女而驕傲!

  • 14 # 閔A88

    古代人的信仰是以家庭為單位,信仰老祖宗,具體內容多了去了,各家管自己的,以後產生了剝削制度,窮人富人就怎樣產生了。

  • 15 # 吉月文

    那麼中國古代的信仰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要全面的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意識到中國古代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包含了從上古時代一直到清代中後期的數千年時間,在這麼漫長的時間內,中國古人的信仰狀況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所以必須結合歷史程序來談這個問題。

    先看上古時期的宗教信仰。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本信巫,這個巫可以理解為一種寬泛的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根據甲骨文的記載,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在商代的時候,三王朝的統治階層極為重視鬼神,透過祭祀活動來敬奉鬼神,又透過占卜活動來獲取鬼神的指示,以指導日常的政治,軍事和社會生活。

    這種傳統宗教現在有遺蹟,但是已經不可能瞭解其完整面貌了。武王伐紂以後,周王朝取而代之。和商人相比,周人在鬼神方面不是那麼崇敬,在宗教信仰方面相對來說比較的現實,這也就是後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無神論佔據主導,並進而出現較為顯著的世俗化方向轉型的歷史基礎。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以及考古成果來看,不難發現,原始宗教在這一時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受到了抑制。這可能和王朝更迭之後,新政權對於原有政權的打壓有關係。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時代,除了少部分學者,比如墨子之外,很多學者要麼是提倡徹底的無神論,比如莊子,要麼就是對鬼神采取敬而遠之的現實主義態度,比如孔子。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比較早的確立了世俗化的社會,無神論的影響非常深遠。

    但是在民間和部分地區,傳統的民間信仰以及原始宗教的影響還是比較大。比較典型的就是楚國的統治範圍內,有大量的傳統原始宗教以及民間信仰的影響。在屈原的楚辭當中頻繁出現此類宗教影響的內容,比如招魂司命等等。不過楚文化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的主導性文化,在秦滅楚以後,楚文化只是成為了整個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並未取得主體地位。所以這種影響顯然在後期就進一步衰落。

    秦漢時期,是中國民間宗教和傳統宗教的轉型時期。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佛教的東傳以及道教的正式形成。兩者其實是有密切關係的。道教雖然是以道家思想為基礎,同時大規模地吸納了中國的傳統原始宗教和民間信仰,但是自身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宗教體系,需要由佛教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對照物,所以在佛教東傳以前,道教就沒有辦法成熟的原因就在於此。

    那麼這兩大宗教就成為了其後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宗教。這兩個宗教的鼎盛時期是在隋唐時期,宋代時期相對來說還處於較高水準,到了明清時期就進入了衰落階段。

    至於儒教能不能夠成為一種宗教,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現在的主流意識還是認為儒教不是宗教。我個人也贊同這一點。但是儒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西方宗教在西方社會當中才能發揮的特殊作用,這一點又是不能不承認的,不過從信仰層面上來看,又是很曖昧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說對於儒家基本思想的堅守是一種信仰,在這種信仰又不是以一種宗教崇拜為基礎的,所以這就是一種很難參照西方社會來定義的一種特殊現象。

    除了儒釋道三大主流思想之外,中國古代也有其他宗教的傳播。比如唐代時有所謂的三夷教,也就是景教,摩尼教,祆教。這些宗教在中國曾經一度發展,短時間內甚至於有比較多的信徒,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比如信徒基礎不夠廣泛,受到政府的壓制等等,導致最終沒有在中國完整的發展下去。但是這些宗教的某些思想,被一些民間教派所吸收,比如白蓮教和摩尼教之間就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從元代開始,伊斯蘭教大規模的在中國進行傳播。在此之前,伊斯蘭教雖然在中國有傳播,但僅限於海外族群,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本土信徒。回民的出現標誌著伊斯蘭教在中國開始初步的本土化。明清時期,完全不一樣伊斯蘭教,由於受到整個中國文化收縮大格局的影響和海外宗教機構的聯絡日益削弱,因此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漢化現象。尤其是到了清代前中期出現了,力圖將儒家學說和伊斯蘭教思想融合起來的本土化伊斯蘭教學者,當時被稱為回儒。但總體來看,穆斯林人口在中國總人口當中的比例始終比較小,漢人信徒的數量也很少。伊斯蘭教在中國始終是一個相對邊緣化的宗教。

    景教是基督教在中國傳教最早的教派。元代以後景教在中國的傳播陷入低谷。不過羅馬天主教對於在中國傳教的興趣開始增加,從葡萄牙人竊居澳門開始定居以後,就不斷的有傳教士希望以澳門為跳板進入內地傳教。在明代晚期,利瑪竇透過多重努力,終於成為了第1個進入內地傳教的天主教傳教士。在他的努力下發展了一批中國最早的天主教信徒,但是人數比較少,最出名的是晚明時期的政治家和學者徐光啟。一直到鴉片戰爭以前,天主教在中國是一個極度邊緣化的宗教,絕大部分華人對於這個宗教是沒有任何的概念的。

    梳理這樣一個宗教發展的簡要過程,可以說在秦漢以前,華人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宗教信仰。在秦漢以後,佛教和道教的傳入與興起,使得華人開始擁有類似於西方概念下的宗教信仰。不過,華人的信仰和西方的那種一神論下的信仰顯然是有很大不同的。華人的信仰普遍是多元的,包容的。隋唐以後的多種宗教傳入,並沒有衝擊儒道佛為主體的傳統思想結構。無論是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在中國始終都是邊緣化的宗教。

  • 16 # 寧靜3660599016

    誰能闡盡人生,說清生?只不過以苦笑逗弄死。“人生不過如此”是無奈之答,“人就該這樣”只是某個個體一種存在樣式。

    撈取需要一潭水,相比“未來”所有“歷史”更真實。

    韓愈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中國古人信仰至高點了。“經世之道”、“宇宙大道”、“眾妙之門”、“萬物之母”、“君道”、“臣道”。“道”是準則,更是“機變”。

    老子之“道”乃天地“宇宙萬物”,是“總”而括之;孔子之“道”,是“人世”,準確說是一種“人類社會”形式構建。所以中國大向之“道”有兩個:老莊與孔子(事實孔子只是細密化了老子“道”中“人世”那一份分)。“出世”與“入世”只是華人從“社會功用”這個角度著眼而解。但中國還有一個“道”幾乎完全具“主導”地位,那就是“君道”。“君為天”,“君為父母”。可以說“皇權”使華人完全失去了“獨立人格”,從出生到死,並不是去“創造”一種“新”生活形式,而是要遵從“共識”,歸依“傳統”。

    所以,我們看到最具“魅力”那些人放浪山水;最“深諳”世情者是“隨波逐流”、順“勢”而為。

    “富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滿滿”理想;“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亦為兩個極端。平常只是掙扎在“世間”那濃烈“糾纏”,逃不脫“人情”裡。

    所以,有了這“困惑”,借“古人”找到一個“信仰”,便利自己也可理解了。

    那有什麼準則。物非人非、古今異性,“道”即“勢”也,應“勢”作,順“勢”而為。所以,讓眼光多看看“自己”,看著“現在”。我們只是“我們”,別人“絕不能”代替了,也不允許被“代替”。

    我們只能也只有在“自身”得到“信仰”。

  • 17 # 千金讀書會

    遠古時代,

    有自然神(日神、月神、星神、雲神、風神、雨神、山神、地神、河神、樹神)崇拜、

    動物神(鳥、風、龍、蛇、龜、豬、馬、牛、羊、犬、虎、豹)崇拜、

    鬼魂崇拜、上帝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而在中國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對後來的社會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有上帝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前兆迷信和占卜等。

    一 ,上帝崇拜

    殷墟卜辭證明,殷商時期已完成了對天上最高權威神”上帝” 的創造,並迷信它有廣泛的神力。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認為:"卜辭中上帝有很大的權威,是管理自然和下國的主宰。”

    上帝的神性主要有:

    1、支配氣象上的現象,以影響人間禍福。這方面的作用,是綜合了人們所迷信的日、月、風、雨、雲、雷等天上諸神對以農業為主的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力,並歸於一個抽象的意志的作用。

    2、具有支配社會現象和支配社會統治者的神性。這方面的作用,是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的綜合和昇華,是對人化了的神的作用的綜合和抽象。

    殷墟卜辭中有殷人死去的祖先"賓於帝”的記載,指殷人的祖先與上帝有直接聯絡。殷人上帝的出現,反映了殷族戰勝其他民族,兼併、統治其他民族的社會現實。殷人根據祖先能接近上帝的迷信,在宗教活動中,常透過祖先來祈求上帝,如祈年、祈雨等。

    西周以後,更多的是稱上帝為皇天、上天、旻天、昊飛、蒼天,例如《詩經》:“燕及皇天”(《雅》),“上天之載“(《文王》),周代上帝稱謂多樣並混用,表明上帝信仰已廣泛流傳。另外,“德”與上帝信仰的結合也是周代宗教突出的特徵。周代統治者把德納人上帝信仰中,是為了強調上帝的神性和天意是"惟德是輔",王者”必須明德”、“崇德”、“敬德”,才能保持統治權,同時也是為了用天地崇拜來馴服萬民。《書·泰誓》說:“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昌敢有越厥志。”意思是,君不敢超越上帝的意志而行事,判民有罪或無罪是按上帝的意志辦理的。

    二,鬼魂崇拜

    鬼魂崇拜是原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宗教迷信。其主要內容有:相信人死以後靈魂不滅;迷信靈魂有超人的能力;把人的生活和社會關係附加給幻想的鬼魂世界。中國古代關於靈魂不死的觀念,是認為人死之後"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札記·郊特牲》)。這從對於屍體的葬法也可看出:"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達禮也,之幽之故也。”(《禮記·檀弓下》)這和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氏族墓葬中的死者大多數是單人側身屈肢葬,頭朝東,面向北的葬法相符合。這種葬法,可能是迷信鬼魂生活的冥界在北方。

    古代迷信鬼魂有超人能力,是指鬼魂能變化形態,並在暗中起作用. 而活人無法事先覺察,因而把好事當成鬼魂的庇佑,把壞事、怪事當成鬼魂在作祟。因而賞罰必於祖廟進行,出征前有祭祀、禱告,或帶著靈位出征。

    有關鬼神冥間生活的迷信,古代墓葬中也反映出一些情況。河南裴李崗新石器時代的墓葬,顯示了讓鬼神按陽間生活模式過陰間生活的設想。該遺址中有集中的公共墓地,表明人們相信鬼魂也和活人一樣,過著氏族的團體生活。男墓內的隨葬品,主要是斧、鏟、嫌等農業勞動工具;女墓內的隨葬品,主要是石磨盤、磨棒等糧食加工工具。這也表明人們認為,鬼魂在陰間還要勞動,並像陽間那樣實行社會分工。

    三,祖先崇拜

    祖先是指與崇拜者有血緣關係的人,它被當做保護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強有力的,對氏族共同體有貢獻的人,死後才被奉為祖先而受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績的遠祖和血緣關係密切的近幾代祖先。透過紀念祖先的功績,加強共同血緣觀念,明確人們之間的輩分關係。除了特定的祭祀和臨事而祭,還有“春曰彴,夏曰諦,秋曰嘗,冬曰蒸"的定四時祭祀。周人保持了在祖廟辦理大事的古例,如授爵命、行婚禮都在宗廟進行。

    四,前兆迷信和占卜

    前兆迷信和占卜,也是原始宗教的一個部分。前兆迷信是指用神意或神秘力量來解釋前兆現象與未來事物之間的聯絡。原始的前兆迷信是古代占卜發生的基礎。主要的占卜形式有鳥佔、獸骨卜、筵佔、竹卜、星佔、夢佔等。比如,《書·高宗彤日》:“高宗彤日,越有雛雉。“高宗作彤祭時,雉雞停於鼎耳鳴叫,祖己認為這是變異的徵兆。以鳥類為徵兆的迷信,較易轉化為“鳥佔"。

    人們相信某些動物有知人未來的靈性,於是產生了以動物骨骸和內臟為佔具的占卜,殷代用龜甲和牛、豚骨來占卜也屬此類。

    利用植物進行占卜則有筵佔、竹卜等,這是以頜竹或蒂草等適合於用數目取兆之物作為佔具的占卜。

    巫祝將其壟斷的天文知識用於前兆迷信上,就發展成為“星佔"。春秋戰國時期,占星術已基本成熟。

    關於夢兆迷信,中國最古的記錄是殷墟卜辭,例如: "壬午卜,王曰貞,又夢。"

    記載圓夢得兆的最古的記錄,是《詩·小雅》中的《斯干》和《無羊》。

    以《斯干》為例,這是說,夢見熊黑是生男的預兆,夢見卼蛇是生女的預兆。由於夢的神秘性,古人把夢與此後發生的事聯絡起來,透過總結,認定何種夢是吉兆,何種夢是凶兆。

    在周代,為了解釋夢兆,就設了占夢的官,周代分析夢兆已形成一套理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生活失去了動力和希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