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怪蜀黍老囧曾
-
2 # 特留尼西特
艦隊在海上決戰的時候,除了戰列艦用主炮對轟之外。還會有一定數量的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這些船可以倚仗船體小,速度快進行抵近施放魚雷。這些魚雷通常屬於大口徑魚雷會對戰列艦構成巨大威脅。一般來說輕型巡洋艦的主炮口徑不會大於150-155毫米口徑,驅逐艦主炮口徑更小。所以戰列艦的副炮也大多集中在這個口徑左右。例如俾斯麥號副炮口徑為150毫米,威爾士親王號副炮口徑為5.25英寸(133毫米)等等。副炮口徑小,射速快,用來打擊小型目標是非常合適的。而美海軍到後期小口徑火炮主要採用高平兩用炮。其目的是太平洋戰場的主要威脅來自於空中。戰列艦的作戰任務多數是對岸轟擊。所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衣阿華級戰列艦,裝備的122毫米高平兩用炮。所以歐洲戰列艦的副炮主要是針對對方的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防止他們抵近施放魚雷。美國戰列艦的副炮主要是防空和增加對岸轟擊的火力。
-
3 # 紫苑12
副炮據我的理解在海戰中壓制敵方驅逐艦和輕巡洋艦,防止它們發射魚雷,第二是主力艦對決的時候清掃對面戰列艦的軟目標,比如雷達,觀瞄裝置。第三就是對地支援,畢竟主炮身管的壽命是有限的,而且主炮炮彈也很昂貴。一般的地面目標副炮威力足夠。除非遇到地下的硬目標,一般情況是不用主炮做支援火力的。第四,有些中等口徑副炮可以用來進行防空作戰。
-
4 # Ka-52短吻鱷
一般定義上的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均在15英寸即356毫米以上,例如著名的“衣阿華”級裝備了9門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徑的主炮,“大和”級則更是裝備了9門45倍口徑的460毫米巨炮。戰列艦主炮在實戰中基本上是以齊射的形式攻擊,而其主炮裝填速度大約在1.5發/分鐘到2發/每分鐘,再加上校準,觀測彈著點等一系列步驟,速度回更慢。(以上兩個例子已經是代表了戰列艦的最高水平,那其他的戰列艦的裝填與他們比只慢不快)
根據題主的問題,戰列線上戰列艦的副炮作用很簡單,戰列艦那巨大口徑的主炮是用來對付擁有厚重灌甲的敵方戰列艦的,但是在實際海戰中,通常是各個艦種混編的艦隊與艦隊之間的碰撞,那麼我方戰列線上的戰列艦所面對的不僅是來自敵方戰列艦,還有來自利用高速遊弋在戰場的那些如巡洋艦,驅逐艦之類的遊騎兵的威脅。(其實最早主要是驅逐艦,你說這驅逐艦要是趁亂摸到跟前來一梭子魚雷,那酸爽 o(╥﹏╥)o )副炮除了在中近距離彌補主炮的火力真空期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為防範那些危險的小傢伙增添最後一道防線。而到了後期,具體點說也就是二戰,副炮的主要作用則改為了本艦自身防空網的最外層(或者次外層,以為某些奇葩戰列艦主炮也能進行防空,沒錯我說的就是裝備三式榴霰彈的“大和”級)這方面做的最好的莫過於美國了,起戰列艦裝備的三種口徑的副炮(127毫米MK38,40毫米博福斯,以及20毫米厄利孔),組成了相當嚴密的防空陣列,加上艦隊配合以及航母艦載機的保駕護航,大大降低了其戰列艦的戰損相比之下英國戰列艦就慘多了,防空不濟是重大原因。
-
5 # 聽天邊的歌
戰列艦主炮主要是進攻性裝備,副炮防守性質的,就如同在很多國家軍隊中特別是特種部隊中經常無論步槍手還是機槍手,同時也持有手槍的區別。舉個例子,戰列艦對決的的時候主要依賴主炮,副炮很難穿透裝甲。但是副炮可以消滅在交火間隙衝上來的輕巡或者驅逐艦之類的 防止魚雷攻擊,以免因為規避雷擊而破壞戰列線。
-
6 # 精神病總院王主任
首先戰列艦在戰列線上是處於準備炮擊的時刻,主炮主要用於打擊對方戰列艦等主要目標 副跑用於防禦對方魚雷攻擊艦艇的衝擊,當然如果距離近了副炮也會參與攻擊對方戰列艦等主要用於轟擊對方非裝甲防護區 對方副炮 觀通設施 倉麵人員等
-
7 # WolfgangGao
首先宣告,我不是專家,我的回答僅代表個人一點愚昧的見解和片面的認知。
一般來講,戰列艦指的肯定是一二戰時期甚至更早的帆船時代各個大國的海軍主力。但提到了副炮這一名詞和概念,那帆船時期戰列艦肯定就被刨除在外了,副炮自然指的是相對於有大轉角的炮塔主炮而言的。
那麼先從英國說起,英國海軍戰艦的副炮其實真的沒多大用。因為英國海軍雖然沒有看起來那麼強大(表面看來強大到無以復加),但至少總排量和艦船數量方面還是有著絕對絕對壓倒性優勢的,因此無論是攻敵還是防守都有足夠的中小型艦艇以“群峰蜇人”的形式完成,戰列艦基本失去了列隊對射的作用,更多是用來做旗艦,壓陣,威懾之類的用途,以及德艦被打殘後,主炮齊射去“收戰績”的活。所以大家可以注意到,喬五之類後期的戰列艦上副炮被進一步削弱了,甚至英國還建造了像是納爾遜那樣三座主炮塔全部前置在艦橋以前,後部沒有主炮的戰列艦。
至於美軍雖然也和英國海軍情況類似,但依舊保留了較多的副炮塔,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因為美艦普遍存在嚴重設計缺陷,由於過度強調火力輸出,主炮塔布置過多過於密集,導致主炮塔轉角小,射擊死角過大,所以需要舷側副炮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問題。另外美艦雖然引數看起來非常高,但時間操控效能差,機動性和靈活性方面更是如此,船大槳舵小一直是美國船的通病。所以即便船多也不足以杜絕靈活迅捷的德艦穿插,因此為了保證在主炮射擊死角內不會“火力真空”,所以美艦始終保留著一定數量的副炮。
至於日軍,日本海軍艦艇很多船隻上的副炮除了正常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知曉的用途。嘿嘿,其實沒有某些人想得那麼邪惡或者神秘啦。看過海賊王的普遍知道“風來炮”要用掉三桶可樂吧,第三桶是風來噴射抵消風來炮的反作用力。其實這個就是源於“史實”的,很多日艦在二戰爆發後都被改建或者擴建,增大級別的同時也有大部分加大了主炮(口徑或者倍徑),雖然船體等部分也有相應的擴建或增強,但部分船型依舊無法充分適應增加的後坐力,尤其是在高速機動時的齊射動作,幾容易造成艦船擺動過大甚至傾覆的危險情況。所以這時會用另一側的副炮同時射擊,抵消部分後坐力。
最後說是德艦,德艦的副炮真正的至關重要。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意志海軍都用極少的艦艇對英國海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無論是戰績還是擊沉/戰損比,都是極其驚人的。但是無論德國海軍將士如何出色,艦艇效能怎樣卓越不凡。都無法推翻一個事實——數量和總排量上的絕對劣勢!因此德國大型艦艇在執行任務時不但沒有足夠的護衛和火力支援,甚至得不到有效的補給!更有甚者由於協約陣營的物資匱乏,導致很多艦艇在出港時都不能得到充足的燃料和彈藥。因此大口徑主炮的彈藥也就變得彌足珍貴。所以德艦的副炮不僅僅要防衛自身,擊殺敵方輕型艦艇,甚至在更多時候反而還要代替主炮來擊沉英軍和美軍主力艦船。幸好在二戰時期德國擁有著從礦石開採,金屬冶煉一直到艦船製造,火炮校準等全部壓倒性的科技優勢。在科技與製造水平完全碾壓盟軍所有國家的情況下,才能在海戰中獲得來之不易的一絲生存空間,並且創造了單支戰艦擊沉對方航母,越級秒殺對方戰艦等眾多傳奇戰績。並在後世雖被盟軍陣營國家無數次詆譭歪曲,依舊能夠流傳為一段段佳話。
-
8 # 觀弈不語僅路人
戰列艦進入無畏艦時代後,在進行戰列線對決時,一般雙方會逐漸靠近以提高主炮命中率和炮彈殺傷能力,當距離足夠近時,統一口徑的副炮就開始對發揮作用,對敵艦的上層建築、觀瞄設施、損管人員通道、彈藥存放點等裝甲薄弱位置展開炮擊,削弱對方艦隻的作戰能力。副炮還用來防範對方艦隊中類似於驅逐艦,護衛領艦等快速船隻進行雷擊,副炮轉速快,射速高,炮位多,對付小而快的目標最合適。再者說,戰列艦不僅僅是海戰的主戰武器系統,還是對陸打擊的猛獸,主炮身管造價高昂,更換困難,一般對陸打擊都是在副炮射程內炮擊,155~127左右的副炮,陸戰就是重型火炮了,要儘可能節約主炮壽命。只有對永固式工事才會使用戰列艦主炮。
-
9 # kknniigg
鐵甲艦和前無畏時代,主炮射速低,需要大口徑速射副炮洗甲板,所以那個時代副炮口徑巨大,甚至到了十寸級別。無畏時代主炮速射化,副炮主要對付對方魚雷艇和雷擊巡洋艦,所以一般都是五寸到六寸速射炮,二戰開始則是主要對空,都是5寸高平兩用炮
-
10 # 雲無相22974309
源於木質戰艦時代火力密度。艦炮多少與口徑決定戰艦級別。後來隨著火炮,裝甲,動力技術提升,火炮口徑擴大化,裝甲加厚,速度提高。矛與盾對抗提升,戰艦噸位也提升時,同時也出現了對應不同情況不同戰艦級別。從主力戰列艦到淺水炮艦,所以戰列艦主炮主要用對方重灌甲戰列艦等戰艦為主外,面對薄皮的其餘戰艦用主炮明顯不合算,這時副炮作用就出來了。同樣主力重灌甲戰艦也不是全面重灌甲,也有裝甲薄弱環節。副炮也能擊毀,擊傷,主炮數量比較少,副炮相對多,火力密度上也不會下降太多,有利於壓制對方火力。副炮是主炮補充,主打附加值小的目標,巡洋艦以下戰艦,陸基無防護,半永久目標,後期防空。
-
11 # 我愛龍媽
無論你怎麼解釋,有多少種用途我都認,但是你要知道,在一場標準的正規的戰列線戰列艦大對轟中副炮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只不過這種標準的完美的戰列艦對戰往往到最後會被打破,這時候副炮才有用。
-
12 # 柳歌
說到武器,我們總會想到戰爭。再想遠一點,人類到底有沒有進步?到現在,人類進步的是科技,進步的是武器,擁有它的卻是政客。科技使得武器發展,然而政客才是武器的合法使用者。我們看到武器,應該感到敬畏,應該限制政客的權利。否則總有一天,這些人會用這些先進的武器,將這個世界,毫無保留、乾脆利落地打個稀巴爛!
-
13 # windy65825551
戰列艦的副炮使用可以劃分為兩個時代。即,二戰前,也就是海軍航空兵還沒在海戰中體現價值以前,戰列艦(超無畏最多到條約戰列艦時代),副炮的主要作用還是體現在彌補火力空缺,保護戰列線上的隊形,防範驅逐艦和魚雷艇的高速魚雷干擾和攻擊為主。在二戰之後,美軍的戰列艦引領時代潮流,使用也最科學,其方向是向高平兩用炮發展,以防空為主,作為艦隊核心防空力量,突出射角,射速等指標,讓步彈道和裝藥性能,重點完善防空綜合指揮能力(這個極端重要,別看美國127,57,45火炮的指標沒比日本好多少,殺傷率高了幾個檔次,除了無線電近炸引信的功勞,綜合指揮控制也是功不可沒)。
-
14 # 五道口軍研
有關戰列艦隊在交戰期間中,舷側副炮群,高射炮群的使用方式。其實大家一直直觀的認為是針對對方驅逐艦、巡洋艦等等雷擊部隊的魚雷突擊使用。
實際上,這種說法大體是正確,但有時候不是非常的全面的。
筆者手頭有一本日本戰後出本的資料《海軍炮術史》,其中就相對全面的介紹了一下日本海軍在戰前的一些戰術。其中有一節就提到了在戰列艦晝間和夜間交戰期間,副炮群集中戰術模式和指導方針。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晝間炮戰的副炮使用指導方針。
一、交戰期間,副炮群目標指向
1、對敵主力艦射擊:
對未受到我方戰艦主炮覆蓋(形成跨射)的目標,集中兩艦副炮統一射擊
其餘情況下以單艦為單位射擊
2、對敵巡洋艦射擊:
敵巡洋艦部隊旗艦、先導艦需集中兩艦副炮統一射擊
其餘情況下以單艦為單位射擊
3、對敵軍驅逐艦編隊射擊:
目標為一編隊驅逐艦的情況下,以單艦為單位射擊
目標為多編隊驅逐艦的情況下,以各隊先導艦為目標,單艦為單位射擊。
二、在晝間,主炮、副炮、高射炮在同一舷側同時一齊射擊時,副炮(高射炮)會受到主炮射擊爆風、炮煙等的影響。例如,主炮彈著後的水柱,射擊時爆風,對副炮群每次齊射後的彈著觀測會有影響。具體的彈著修正要領尚需要進行研究。
換言之,副炮在戰列艦部隊的交戰中,使用的手段並不是僅僅限於對抗地方的中輕型水面艦艇的魚雷突擊。但是,戰前假象的戰列線對轟狀態下,主炮頻繁射擊造成的各種各樣的影響下,副炮群的真正戰術價值能夠發揮多少——這並不是一件非常樂觀的事情。
··
-
15 # 垂死的新娘
戰列艦的副炮,就等於是近身防禦性武器了吶,畢竟火炮過於大,轉速和視角都會在有特殊情況下出現這樣那樣的盲區或者是看到了不能打(不在射程或射程過近)所以就主炮組不能做完的副炮組來,對於貼臉的驅逐直接乾淨的副炮收拾
-
16 # 斯查克科寧斯
一、交戰期間,副炮群目標指向
1、對敵主力艦射擊:
對未受到我方戰艦主炮覆蓋(形成跨射)的目標,集中兩艦副炮統一射擊
其餘情況下以單艦為單位射擊
2、對敵巡洋艦射擊:
敵巡洋艦部隊旗艦、先導艦需集中兩艦副炮統一射擊
其餘情況下以單艦為單位射擊
3、對敵軍驅逐艦編隊射擊:
目標為一編隊驅逐艦的情況下,以單艦為單位射擊
目標為多編隊驅逐艦的情況下,以各隊先導艦為目標,單艦為單位射擊。
二、在晝間,主炮、副炮、高射炮在同一舷側同時一齊射擊時,副炮(高射炮)會受到主炮射擊爆風、炮煙等的影響。例如,主炮彈著後的水柱,射擊時爆風,對副炮群每次齊射後的彈著觀測會有影響。具體的彈著修正要領尚需要進行研究
舉個例子,丹麥海峽海戰,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後繼續追擊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因主炮塔卡膛只能一邊用副炮轟擊一邊撤退,最終集中了俾斯麥號的飛機彈射器
-
17 # Hiccup22
打仗不是單純的進攻,你還要防別人打你,有矛有盾,攻守並用。
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大、射程遠、威力大,進攻可以用它。如果看別人不爽可以來一炮叫敵艦爽一下,如果不夠爽可以再來一輪,夠喝一壺了。
主炮對付遠處的目標容易,但對付近處卻十分笨拙,射速慢同時還有射擊死角,像魚雷艇可以躲開主炮併發射魚雷,所以對付小目標還不如射速快並且靈活的副炮,四門副炮連續射擊就算沒打中至少不敢靠近,最好是擊沉。
-
18 # 火線零距離
在戰列艦主導海戰的時代,各國海軍用大口徑主炮進行對射是海戰的主要方式。擁有那讓人顫慄的艦炮無疑是所有敵人的噩夢,但是一旦進行了射擊,那漫長的主炮裝填時間,和笨重的身軀,讓我們面對敵人,就像一個待宰的羔羊一般。這個時刻,副炮大顯神威的時候就到了。作為戰機的輔助性火炮來說,一般口徑較小,轉動速度更快,操作更靈活,為此魚雷艇和驅逐艦很難憑藉速度優勢靠近戰列艦發起偷襲。的大口徑主炮在遠距離交火中能夠發揮最大作用,而到了極近距離作用將會大打折扣。正常海戰中,隨著戰鬥的進行,雙方艦隊交戰距離不斷接近,這就很可能出現“海上拼刺刀”的戰鬥。這時主炮受制於俯角因素,很難發揮有效作用,大量副炮就能派上用場。
-
19 # Erick-EOW
在高平兩用副炮普及前,基本副炮用來懟dd,ca和cl,或者近戰時候用he給對方上層建築點火和人員殺傷,高平兩用炮普及後防空也是一大用途,特別是搭載了vt引信的美系127炮,射速高,仰角大,瞄準快
-
20 # 現代艦船雜誌社
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各國鐵甲艦、前無畏艦實際上主要作戰手段就是副炮,因為當時主炮精度差,散佈差,裝填時間慢,可以說命中全靠蒙。但是各國也不能說就此放棄大口徑炮,畢竟打中一兩發就是巨大的收益。
各國主力艦的副炮在日俄戰爭及其以前才是鐵甲艦交火的主力。而且各國副炮口徑隨著速射炮(管退式火炮)逐步放大而放大,到前無畏艦時代的後期,很多前無畏艦的副炮已經達到8英寸左右。
(早期法國前無畏艦,你看哪個是主炮哪個是副炮?)
法國最後一級前無畏艦丹東級,側舷的雙聯裝194毫米副炮尺寸上已經不比305毫米的主炮小了。而英國最後一型前無畏艦納爾遜勳爵級使用了234毫米主炮,就是放在裝甲巡洋艦上作為主炮的。
日本的薩摩型使用了254毫米的二級主炮。事實上,當副炮口徑超過203毫米之後,這些副炮也被稱為二級主炮。而薩摩的後繼者河內級(三級自走魚雷)則是混裝45倍徑305炮和50倍徑305炮。只不過那是東鄉平八郎為了省錢才這麼幹的,那個45倍徑305已經不能算作副炮了。
一戰時期,德軍的150副炮還是在海戰中參與了作戰,而英國的102毫米副炮則射程不足,基本沒有開炮。
二戰時,各國的副炮已經普遍防空炮化,但是各國還是有150毫米級別的副炮用於驅趕驅逐艦,尤其是德軍艦艇數量少,又有破交任務,不能總用大口徑炮與驅逐艦、護衛艦對戰,所以還取得了一些對艦成果,比如德軍的105高炮,因為射速比較快,精度高,雖然結構複雜不利於對空,但是和英國驅逐艦作戰還是效果相當不錯的。
德軍的“歪脖”高炮,後來蘇軍的100毫米高炮也學習了這技術,用於抵消海浪晃動,但是實際上結構複雜,火炮沉重,對空效果不佳。
回覆列表
戰列艦的首要武器是大口徑主炮,這些超過300毫米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都十分可觀。
但是大口徑主炮也有問題,首先就是笨重,這是為了使火炮身管承受巨大的發射藥能量、將巨大的彈丸推出炮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以大和級460毫米主炮為例,單門炮身重165噸,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91式穿甲彈:彈重1460公斤,裝藥33.85公斤)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僅炮塔全重就超過了當時的驅逐艦。笨重的代價就是射速緩慢、炮塔旋轉緩慢等問題,因此戰列艦主炮並不適合射擊快速機動的目標。
除了大口徑主炮,戰列艦一般都配有副炮,副炮口徑必然小於主炮,但射速更快且靈活。前無畏艦時代曾有二級主炮的概念,但無畏艦統一了主炮口徑,二級主炮消失。副炮在後來成為防空的主要武器,比如美軍二戰末期的127毫米-76毫米-40毫米-20毫米四個等級的副炮共同構成了立體的艦載防空火力體系。那麼在飛機出現之前的戰列線決戰中,副炮無疑完全無法擊穿對方戰列艦的主裝甲,那麼副炮扮演什麼角色?
首先,戰列艦並非是均衡裝甲防護的,特別是火炮技術的不斷進步,需要實現有效防護所需的重量已經上升到動力系統難以忍受的程度。戰列艦的防護涉及是非常複雜的學科,但毫無疑問,一些致命部位,如彈藥庫、動力艙等,都受到了嚴格的保護。戰列艦在一戰後期開始都放棄了全面防護設計理念,強調重點防禦思想,這一特點就更為明確。
在此基礎上,戰列艦其他部位事實上並沒有厚重的裝甲防護,不需要主炮同樣可以擊穿。但諸如艦橋、司令塔、光學觀測裝置、通訊裝置以及後期出現的雷達,都暴露在外,這些裝置損失雖然不會對艦體產生致命的影響,但依然可以使對手戰鬥力大減。因此,副炮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在戰列線決戰中,副炮需要不斷打擊對手,以求儘可能削弱對方的指揮、通訊、炮火精度,為主炮擊沉對手或使對手喪失戰鬥力創造條件。
除了對手的戰列艦外,戰列線內也有巡洋艦,巡洋艦的噸位較小但航速快,戰列艦主炮江面臨威力過剩而射速過低的問題。進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後,攜帶魚雷的魚雷艇和驅逐艦成為了海戰的新興力量。儘管噸位很小,但魚雷艇和驅逐艦航速很快,可以依靠機動性躲避炮火。而他們攜帶的魚雷從水下實施攻擊,完全可以撕開當時戰列艦薄弱的水下防護,重創乃至擊沉對手大型戰列艦。在戰列艦決戰中,尾隨戰列艦之後的巡洋艦隊和不時可以發動突擊的魚雷艇或驅逐艦,同樣是戰列艦需要面對的威脅。為此,副炮是必須的。
副炮是戰列艦火力的重要補充,其在戰列線作戰時輔助主炮對對手上層建築實施打擊,並打擊對方戰線內的巡洋艦,防範魚雷艇和驅逐艦的突襲。作為火力體系的一部分,副炮毫無疑問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