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禪語禪修
-
2 # 娜媽娜媽
.《感悟人生》
人生本是無塵沾,可嘆心欲冀天高。
經歷苦樂悲歡愁,借點時間銘茶苦。
澀後回味香絲絲,方懂釋懷一切空。
-
3 # 西河沿142號
茶禪一味,
悟道,
靜心,
品茶聽雨,
惜緣,
茶品如心…
其實喝茶很多時候喝的是心境,更應該喝的是健康的心態和融合涵養的態度。
-
4 # 富樂君
茶在中國的地位,有其特殊性,所謂的文化符號關聯性,十分豐富。但個人覺得,茶在中國,與詩的聯絡十分緊密,僅古代詩人對茶的情有獨鍾和豐富想象就可見一斑。因此,古詩詞是品茶時關聯性最強的文化符號。
關於茶的古詩有很多,如大詩人李白號稱詩仙,寫的這首茶詩便粘了仙氣兒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嬋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這是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
杜甫的茶詩更是詩茶入畫,情景通幽。
杜甫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靖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陸羽在《稽東小山會》中有: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
陸羽曾到過紹興監製過茶葉,他當然會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縣去做一番調查考查工作。從詩中得知,他是在一個夜裡到嵊縣去的。月光如水,青猿哀鳴,加上懷念古人,這樣便自然地引起陸羽一些傷感緒,從而有“空見年年江草齊”之嘆。
盧仝的《走筆謝孟諫漢寄新茶》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安得 知百萬?
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
由於茶味好,所以在一連吃了七碗,每飲一碗,便有一種新的感受。
到飲七碗時,更覺得兩腋清風,飄飄欲仙了。
最後想到辛勤採製茶葉人:“安知百萬億蒼生,墮在顛崖受辛苦”。
以上幾例,說明在中國古代茶在詩詞中的重要地位,反之,詩詞作為品茶的重要文化符號,也是不可或缺的。
-
5 # 芸品茶舍
品茶時我們會想起哪些文化符號呢?
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品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東西方的茶文化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正所謂:琴棋書畫詩酒茶。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這比"茶風俗"、"茶道"的範疇深廣的多,也是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的原因。
五千年前,茶發乎於神農,隨著陸羽《茶經》的問世,中國茶有了身份象徵的同時,也有了更深遠的文化內涵。
中國茶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這塊沃土上孕育和成長起來的,並以海納百川之勢將藝術、道德、哲學、宗教等文化內容融於其中,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符號之一。早在唐代,陸羽就提出“精行儉德”的人文精神,將飲茶與人的品行修養聯絡起來;禪茶一味,自古茶人就將品茶與修禪結合起來,講求品飲悟道的文化情韻;中國的文學、詩歌、戲曲文化、民俗民風,無不滲透著茶文化的影子。同時,中國茶也滋養著中華文化的血液,更豐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品茶時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體驗,都從自己所熟知的領域對茶有著品悟。不論是禪茶一味的宗教,還是琴棋書畫的文化,不論是茶已解毒的藥性,還是以茶為主文化交流。茶作為橋樑讓我們與人文,與人,與世界,且與萬物產生了更多的聯絡與紐帶。
-
6 # 布衣遇上茶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品茶自我的關係
以茶會友 以茶結緣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係
茶禪一味 茶與禪的關係
人走茶涼 等等…
-
7 # 森嶼嶼
品茶時你會用到哪些文化符號?
茶的文化符號有很多,比如: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知識、茶故事、茶藝等,這些構成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茶文化。
作為一個單純喜歡喝茶的人,能用到最多的也就茶知識、茶具、茶故事。
茶知識喜歡飲茶的人肯定會對茶知識有所瞭解。喜歡一個事物肯定會嘗試著瞭解它真實的面貌,對於喜歡飲茶的人來說也是一樣,對茶的種類,產地,製茶工藝以及泡製手法先了解之後才能確定自己喜歡什麼種類的茶,或者是綠茶還是紅茶等。
茶具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類在進化的初始都是不斷追求美好的事物。人類進化到今天基因裡攜帶的追求美的基因更甚之,正是因為愛美才使文化不斷髮展,我們的衣食住行才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斷向前。對於我來說茶具的選擇不僅僅是飲茶行為也更是一直藝術欣賞,美好的事物總是使人心情愉悅的。
茶故事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它背後傳遞的情感,我喜歡茶文化喜歡每一個和茶葉有關的傳說故事,它能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長河,實現跨時空的對話。
-
8 # 頌說天下
寫下拙見,共勉。茶道應該有三個境界:一是杯中有茶,心中亦有茶,這一層茶道更多的是體現一種茶藝、泡茶的技法、品茶人平和的心境和雅緻的生活;二是杯中無茶,心中有茶,這一層便是入門級的茶道了,所謂茶之道,在於修身養性、一日三省、知行合一等,即使杯中無茶,生活中也踐行那種茶之道,智、和、謙、柔、品、美等;三是杯中無茶,心中亦無茶,這一層是每個人都向往並一直都努力的,也更難,類似道家的道,悟道、參禪等,事業巔峰者方有之,為政者,民為貴,為商者,誠為本,正如李總理所說: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
-
9 # 小詹茶肆
茶是健康飲品,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茶的點綴,茶讓生活變得更加精彩。那麼說到品茶,你會用到什麼文化符號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文化符號?文化符號指的是具有某種特殊內涵或者特殊意義的標示,通俗的講就是某些抽象性的代表,它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棟建築,一本書,還可以是一碗美食。
比如說起美國文化那麼你就會想起蘋果手機,可口可樂,好萊塢,迪士尼,邁克傑克遜,華爾街等等,以上便是美國的文化符號,可以是某個人,可以是某條街,也可以是某種飲品。當你看到可口可樂就能想到美國文化,那麼可口可樂就能成為美國的文化符號。
此外說到英國可能回想到白金漢宮,牛頓,達爾文等,說到法國可能會想到埃菲爾鐵塔,雨果,拿破崙等。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燦爛有如星河,不可計數,比如漢語、書法、北京故宮,孔子、道教、孫子兵法、兵馬俑等等。而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大家庭的一員,說起茶你會想到什麼文化符號。
說起茶,小詹會想起古代的那些文人雅士。古代喜歡喝茶的名人可不少,比如茶聖陸羽一生嗜茶,寫下傳世鉅作《茶經》。此外大詩人白居易也是愛茶之人,達到了一日不可無茶的境界,從早到晚,片刻不離茶。並且白居易還將茶寫到自己的詩句中,比如: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文人雅士好像對茶都有一番深情,大文豪蘇軾這樣寫道: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在《望江南·超然臺作》這首詩中寫道: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而陸游卻是這樣寫的: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文人騷客對茶的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寫下了眾多關於茶的優美詩句。說起茶,就能聯想到文人飲茶之情景,而這文人雅士便是茶的一種文化符號。
-
10 # 天下奇石淅川老王
人類文明發展史柴米油鹽醬醋茶伴著人們從歷史走來品嚐茶文化三三二二坐下來品嚐美茶談天說地談古論今讓人們思前想後知足常樂茶道壽百年
-
11 # 一葉能知春
品茶時你會用到哪些文化符號?
茶文化源於中國,用到的首先是中國的文化符號。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就尋找文化的本源,也就是中國文化的根。因為只要是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都離不開根文化符號的運用。
那麼,中國文化的根在哪裡呢?
在陰陽、在三才,在五行。這些符號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基石。
在網上扒了半天找的圖,陰陽同五行的排列關係,沒有對上號的。不過咱們主要探討的是茶文化的符號,不影響,只需要普及一下,這些符號對茶文化的影響。
那麼,我們先來說一下陰陽,這組符號在茶文化中的對應。
舉一個例子,懂茶的人都知道茶性分寒性、熱性,或者是偏寒性、偏熱性,對吧。這就是陰陽的符號,寒性屬陰,熱性屬陽。
那三才呢?
品茶,品的是什麼?品天,品地,品人。
品天,天就是天時,哪種茶是在哪個季節產的,有天氣運化而成。
品地,就是這個茶生長的地理環境,現在都想找純天然的茶來喝,特別是那種特殊地域環境的茶,更是受到熱捧,在這一點上,商戶們打廣告,也都打到極致了,好地出好茶嘛。
品人,什麼品茶要入心,人要與茶合,說的不錯嘛,什麼禪茶一味啊,茶道啊等名相都出現了,線上、線下的禪茶文化班,茶道文化課也是開的熱火朝天,拉動著現代茶文化的發展,這是好事,大多數人也都是喜歡,熱愛茶文化的。但我不得不說,咱們真的是往根文化上走了嗎?真的做到返璞歸真了嗎?
不囉嗦,看下一個文化符號:五行。
五行,大家都知道木、火、土、金、水。
配上三才就是,在天有五運,在地有五方,在人有五臟。
按照天人合一說,它們三者的關係是協同運作,相互統一的。
好,這三種符號簡要介紹完之後,我們看看它們是如何運用在品茶上的,這也是真正學傳統茶道的基礎。
我們知道了茶性的寒熱之後,再去對應人體的寒熱。這樣才能達到陰陽的互補,物盡所用。
人體的寒熱如何知曉?
我不是專業醫生,但略懂醫術(因為古時候學道統五術是不分家的)。
如果你長期感到四肢寒涼,小腹寒涼,還容易動不動就上火,脾氣還愛急躁,睡覺也不香,這幾種都符合了,就可以初步判斷為寒性體制,也就是陽氣不足,不能充盈身體。
寒性屬陰,我們平時喝茶,就要多喝熟茶,因為熟茶偏陽性,能再放上幾片姜,物理效應就更好了。
相反,如果是屬陽的熱性體質,就返其道而為了。
至於三才、五行的運用,你就結合茶的五色,五味,對應四季晝夜的變化而適時飲用。這個很多茶人也都懂的。
符號雖簡,運用靈活。這需要基礎的牢固,傳承的真實,
總之,品茶有方,方中有術,要因人而異,天地制宜。
見過太多的人,因長期喝錯茶,導致了自身的疾和病癒發嚴重。
今天按照話題,也表達明白了。以後,我會再做這方面的專門分享,同大家共同探討。
文化淺薄,說的不到,紕漏之處難免,還請海涵。
-
12 # 原侑壹的年代記
提起品茶的時候,就不得不提到插花、焚香和掛畫。畢竟,說起來,這四件可是古代文人的四大雅事。所以,對於我而言,品茶時想到的第一個符號,就是除品茶外的三大雅事。
三大雅事的文化符號1.掛畫:掛畫算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雖然說“四大雅事”經常是被“捆綁式”地放在一起,但在室內還好,室外無法掛畫時候,就會沒有這個符號。不過我倒是覺得,泡茶人身後的自然風光或許是最好的最自然的“掛畫”了。
2.插花:插花作為品茶時候的一個文化符號,因為站在了“配角”的位置,所以,不管是花瓶還是花枝,相對而言,就會是點綴式的存在,比正常的插花會簡化很多。如果沒有花,放點裝飾的水果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焚香:焚香和插花一樣,作為品茶的點綴的“配角”時候,更多的是點燃一支簡單的線香,或是一個不那麼耀眼的香爐。香氣將品茶的氛圍營造好了,就可以了。不會“香道”中的那麼複雜。
品茶中的主要文化符號在國內知名茶人、茶道空間設計是靜清和的《茶席窺美》一書中,就有一張茶席的佈置圖。我自己覺得,這張茶席中,包含的所有元素,都是品茶時我們需要用到的文化符號。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中有哪些文化元素:煮水器、泡茶器(茶壺)、壺承、勻杯(公道杯)、蓋質、潔方(茶巾)、茶荷、茶則、茶杯、茶倉(茶葉罐)、滓方、席布、插花器等。
我就簡單介紹其中的三個吧。
1.席布,也稱呼為“桌旗”。它基本上決定了整個茶席的一個風格,不同主題、不同場所的茶席,會用不同顏色或不同材質的桌旗,比如棉的、麻的、竹子的、樹枝的等等。
2.煮水器,算是茶席符號裡比較低調的存在,因為它並非在茶席檯面上,基本只有茶人才需要。現在,很多茶人多使用的是電熱的注水器,不過有些地方也依然會用酒精的或炭火燒的。
3.茶杯,茶杯在茶席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會根據茶席的主題、不同的場所、泡的茶葉的種類等等會有更優的搭配,不管是瓷器的、陶器的;或是流水線生產的、手中製造的等等。
茶人和泡茶儀式茶人和泡茶儀式是品茶時非常重要的文化的組成部分。他們會身著茶服,他們泡茶時候的身姿和各種型別的茶的泡茶流程、程式,甚至是喝茶的方式等等。這其實也都是品茶裡面的文化符號。
茶席之中有很多的文化和相關的元素符號,在《茶席窺美》這本書中,茶席的歷史、茶席的構成、茶席的美學以及茶席上的插花等品茶時候相關的文化和歷史。
-
13 # 青青子衿
品味一縷茶香,感悟一種生活。茶文化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唐朝陸羽曾著《茶經》,推動了中國茶業的發展。清代的陸廷燦在《茶經》的基礎上,編創了《續茶經》。
曹雪芹對茶也有很深的研究。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中,賈母帶她在大觀園各處逛。到櫳翠庵妙玉住處時,妙玉奉上的是一個海棠花式的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著成窯五彩小蓋鍾,光看著道具,就知道是個喝茶講究品味的人,煮的水是舊年攢的雨水,給賈母喝的茶葉是老君眉。這一段描述,把茶的品味和品茶人的品味都表現出來了。
現在生活節奏快了,人們已經沒有心思品賞著慢生活,喝到嘴裡往往味道也來不及品,只是解渴的飲品而已,更有甚者,把咖啡代替了茶水,成為時尚。
我沒有趕這個時髦,還是鍾情於喝茶,上班的時候泡一杯綠茶,用的是紫砂小蓋杯,裡面套著一個過濾杯,茶葉放到過濾杯裡,倒上開水,把過濾杯拿出來,看著茶水滋滋流到紫砂杯裡,一股清香飄然而出,熱熱的喝上一口,品的就是生活的滋味。週末休息在家,茶喝的比較講究些,一套陶瓷杯,泡上茶,或聽音樂或看書,享受著週末愜意的時光。
口渴了要喝水,鬱悶了要喝酒,但要頭腦清醒則要喝茶,充分說明了茶是智者的選擇。人生莫若詩酒茶,茶與酒一般分不開,酒後必飲茶以解膩,倘若再遇上詩就更雅了,若有三五茶友,邊飲茶邊談梅蘭竹菊,這種日子也過成了詩,這種友情也合了禮儀之邦的情趣。
毓秀蒙頂,蜚英玉川,搜攪胸中,書傳五千。儒素家風,清淡滋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
14 # 湯米論股
四川蓋碗茶文化 ,假如你來四川一些老茶館喝茶,一些蓋碗茶文化,你應該知道,結合蓋碗圖擺放,表達茶客想要留下的資訊。
-
15 # 客家洪幫主v5
禪茶一味,飲的是茶,品的是人生!
喝茶,是一種心靈與生命的修行。清淨、具足、圓滿,都能在喝茶的片刻獲得
茶道,通往內觀世界的方便之門
洗碗之道,在於shutdown
在於關閉,在於收官大吉
在於百廢待興,抹布之道,
蘊含洗淨鉛華安然入夢
空持百千偈,不如喝茶靜坐去
禪茶一味,泡的是生活,沏的是淡定
禪茶一味,喝的是儀式。品的是人生
茶之道,在於reset
在於開啟,在於休養生息
在於繼往開來,茶之道
蘊含萬物起始生機
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禪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與慾望、無常與情緒苦樂……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正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不過是在逃避問題……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都把心地掃,世上無處不淨地。
茶有濃有淡。心有喜有悲。茶如心,在許多的時候有不同的味道,每次唇齒間的縈繞,最終注入心田,都是你喜歡或不喜歡,但一定是割捨不掉的。濃了濃喝,淡了淡喝,縱有萬千滋味,都不免是滄桑的輪迴,世事的彎轉。而此刻的人心,有的苦了一生,有的卻風輕雲淡。
其實從容才是享受,享受雲天之外的遼遠,享受草木之間的餘香。沒有比從容地享受生活,更愜意,更舒心。若都能在行雲流水間,溫潤其心,修煉質樸,不帶走一片雲彩。在松風林濤中,不沾染一抹色澤。這又何嘗不是一幾一凳一壺一盞的閒雲之情呢。
行到山窮水盡處,正是坐看雲起時。其實不是逃避,是欣賞那份淡然與恬靜,簡潔和清雅。
喝茶,往往又是品心,無論是陶杯玉盞,還是竹盅瓷碗。都不妨礙你對茶的執著,即使一絲苦澀的餘味,也會溫熱心酸的齒寒,淚眼的冷清。就這樣,如水的日子涓涓細流,滋潤了一顆心的清淡,一顆心的悲憫,修行參透生活的禪理。得失在計較中丟棄了價值。貧富在人情上迷失了尊卑。
回覆列表
符號如下:
1:禪茶一體。
2:感悟人生。
3:中國文學。
4:詩歌。
5:戲曲文化。
6:民俗民風。
7:商業。
自古就有先人將品茶與修禪融為一體。講究品茶悟道的情懷,茶在沖泡時,一起一落代表沉與浮人生兩種不同的姿態,讓人感悟人這一生要拿得起放得下。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品茶已然成為一種綠色、優雅的生活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青睞。茶的根在中國。五千年前,茶發乎於神農,隨著唐代陸羽《茶經》的問世,中國茶有了身份也有了文化內涵。現如今,中國茶遍及世界五大洲,凡提及茶事者,無不與中國聯絡在一起。中國茶,乃中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