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諾影視剪輯

    1.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期楚華人,他在商業上的成就不只是能掙錢這麼簡單,人們對他的尊崇更直觀的表現是,我們現在供奉的財神,就是范蠡本人了。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鉅萬”.

    2、子貢

    是非常有名的雄辯家。子貢深通說話之道,能把話說進任何人心理,並且善於讓別人服從自己。記載中說子貢還非常善經商之道,在魯國和曹國倆國之間經商,賺了好了錢,是孔子徒弟們中,最富有的一個,至少經商能力不比陶朱公范蠡差。做生意講誠信,也成了民間的財神。是“君子取之有道”的出處所在。孔子高徒,經商致富的能人。

    子貢最有名的故事,就憑藉自己的一張嘴,改變當時的春秋末年格局,存魯,亂齊,滅亡,強晉和讓勾踐稱霸,這一個故事,有很多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3、白圭

    戰國初期的中原人,最早時期的經營理論大師。“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即是他首創的經商名言。《史記》推其為“天下言治生祖”,

    有“商祖”之譽。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他主張減少田稅,主張根據豐收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白圭治水的本領也很強,在治水的時候,派人沿著大堤檢查,堵塞了所有的螞蟻窩,於是,大堤固若金湯,水患也消除了。

    4、呂不韋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陽翟的大商人,曾經輔助過秦始皇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並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

    他去過很多的地方,以價格便宜買入,高的價格賣出去,所以累積到這麼多的錢財,但這一輩子最讓他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呂不韋到邯鄲經商,認識了贏異人,並且幫助他回國繼承王位。

    5、沈萬三

    元末明初商人、鉅富。沈萬三透過下海經商才累積豐厚的財富,進一步使他快速的成為江南的第一有錢人。在南京,他為朱元璋修築城牆以及有關設施。個人承擔了一部分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

    6.胡雪巖

    在當時的年代很有名頭。他出生在貧寒的家庭,藉助官場勢力才發的家,可是他最終也是因為官場才失敗的。

    因與左宗棠結交,借協辦福建船政局、蘭州製造局之機,靠包辦湘軍軍需物資業務致鉅富。資金最高曾達兩千萬以上,後受洋商排擠破產。胡慶餘堂即為其創辦知名企業。

    胡雪巖利用官場的便利逐漸有錢,可是他沒有掌握好尺度,在官場傾軋陷的太深,這也就種下了他失敗的種子。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後人:“萬勿從商,萬勿從政”,從而胡雪巖後代有傑出科學家、有醫生、有老師,卻沒有一個是經商的,這都是因為先祖的教訓讓他們心生畏懼啊!

    7、王熾

    字興齋,雲南彌勒人,也是‘紅頂商人”的代表之一,晚清時期大名鼎鼎的的鉅商之一,信奉的原則:“道行、道德、信義”為本,創設“同慶豐”,並改組“天順祥”,富可敵國。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8、盛宣懷

    清末官商代表人物,總辦全國電報業務,承辦漢陽鐵廠、江南製造局等實業,箇中中飽私囊,累為鉅富。洋務運動的時候,盛宣懷創辦了很多的大型企業,還修建了鐵路。盛宣懷熱衷於慈善事業,,他死後,留下了遺囑死後家產的一半都捐贈給了慈善事業。

    9、張謇

    近代著名的“狀元商人”,張騫當上狀元后不久,清朝又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最後簽訂恥辱的《馬關條約》,殘酷的現實改變了張謇的觀念,他決定棄文從商,以實業救國。

    創辦了大生紗廠,打破了洋紗洋布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又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農業股份制企業——通海墾牧公司、第一座現代化的碼頭、第一座水利工程學校、第一座師範學校等等,可以說張謇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做出非常了重要貢獻。

  • 2 # ov戀上桃子的傻阿狸

    沈萬三 : 富有傳奇色彩的江南第一富豪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江南鉅富。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 沈萬三透過開展海外貿易而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把蘇州作為自己重要的經商地,周莊就是因為有了沈萬三才成為江南著名古鎮的。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修建都城時,沈萬三資助朝廷三分之一的費用,可見當時的他富可敵國。朱元璋封了沈萬三的兩子為官。但不久,沈萬三因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朱元璋發配充軍雲南,財產沒收。沈萬三的財富來源很大一部分是海上貿易所得,所以,他也算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際貿易商人。 至今,蘇南、浙北、安徽一帶仍廣泛流傳著關於沈萬三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面的故事和傳說。

  • 3 #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古代商聖:眾所周知的道商范蠡,跟隨越王勾踐二十多年,幫助勾踐打敗吳國夫差,隨後遠離權力之地,做起了買賣,有外號稱為陶朱公。據說范蠡是計然的徒弟,計然是否真實存在不得而知,但是有《範子計然》流傳於世,范蠡應用其內在思想,三次成為大富翁,而後又散盡家財,幫助黎民百姓,算是一個得道的賢人!

    儒家富商代表是孔子的徒弟子貢,也非常會做生意!

    還有明代沈萬三,清朝的胡雪巖,都是經商非常厲害的人物!

  • 4 # 耀強不是小強

    今天我就來帶大家說說古代都有哪些有名的商人。

    范蠡

    范蠡是春秋末期人,既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的典範。 《史記》中記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鉅萬。棄政從商就可見得不愧為大智者,這裡就不多解釋了。

    子貢

    子貢是孔子的高徒, 經商致富的人,《史記。貨值列傳》有傳,曾自費乘高車大馬奔走於列國。說齊,存魯,霸越,亡吳,儒家學後來發揚光大,流傳百世,子貢其功甚偉。

    白圭

    白圭是最早的經商理論大師, 也是春秋末期人,據說范蠡曾向他求教過經商之道。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就是他首創的經商名言。 曾經有經商哲學理論著作問世, 可惜失傳了。

    呂不韋

    呂不韋是戰國時期的大商人, 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生意就是,結識秦流亡公子嬴異人並幫助其回國既位。 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轉政的歷史性轉折,所謂有權就有錢,本就是一個大商人,可見得之後其財富不可估量。

    石崇

    沈萬三

    說起古代商人我想大家最瞭解的就是沈萬三了,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財富來源主要為海上貿易所得,其實沈萬三涉及很多領域。財富不可估量,不然不會有傳言說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 可以隨意變出金銀財寶。 至今沈萬三的財富也是個謎。

  • 5 # 寒梅花末

    在中國古代有著“士農工商”之說,商人被認為是最下等的職業,但是相比之下商人卻是最富有的,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了就意味著有有權有勢。在商言商,中國古代經商有十大人物在商業發展史中較為出名。

    王亥,一作振,商丘人氏,商朝君主、閼伯的六世孫,冥的長子。王亥在商丘服牛馴馬發展生產,發明了牛車,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開始促使農牧業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得以強大。王亥開創了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成為了現今商業用詞的來源。

    有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商朝建立後,追尊王亥廟號為商高祖,殷墟甲骨文中稱“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人們尊稱王亥為“華商始祖”、“中斌財神”。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地三戶(今南陽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范蠡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為財神。范蠡是範姓始祖範武子的玄孫,並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迴圈說,認為農業的一個週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相傳白圭得鬼谷子門下經商之計--“金書”一本,奉行(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世無可抵則深隱待之)。白圭在商場巧用計謀隨機應變,常立於不敗之地。商業才能無人出其右。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起千金的家產。後因結識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繼位,從而實現了又商從政的轉變,呂不韋既獲得財富,又得到權勢。

    沈萬三(有說生於1286年,另有兩說1330年和1328年;卒於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鉅富的別號。吳興南潯(今屬浙江湖州)人。元至順間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今蘇州市崑山周莊東垞)。元末明初商人、鉅富。沈萬三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他依周莊,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透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伍秉鑑(1769年—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生於廣州,祖籍福建。清代廣州十三行商人,廣州的世界首富。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華人入選,伍秉鑑就是其中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鑑的私人資產已達2600萬銀元。伍秉鑑財產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銀子,還有自己的企業,這個企業叫“怡和行”,做中西貿易,主要經營絲織品、茶葉和瓷器。他立足廣州,主要是跟英華人做貿易,同時又把產業放大到國外,甚至債務也放到國外,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他也像中國普通的地主一樣,在國內買了大量的田產、宅院、茶園、店鋪,甚至讓銀子變成資本,到美國投資鐵路、證券和保險業務。伍秉鑑的怡和行一度成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

    喬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喬家第四位當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出身商賈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撫育。本欲走入仕途,剛考中秀才,兄長故去,只得棄文從商。他是喬家門中最長壽的人,活了89歲。當國家到了國將不國的境地,大批銀子流向海外時,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習慣,於同治初年耗費重金擴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被專家學者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後期受到左宗棠賞識,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王熾(1836—1903),字興齋,雲南彌勒縣虹溪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一品的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年輕時鬥毆殺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慶,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後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王熾的銀行票據兌換行業,覆用之不竭蓋包括香港、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更是被李鴻章、李宗堂稱之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意思的王熾的財富差不多和清朝的國庫一樣,取之不盡。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華人。

  • 6 # 輕蘿拂行衣

    個人認為是呂不韋。

    首先,眼光。

    任何一位商人想取得成功,必定會有過人的眼光。但是販賣貨物累積的財產都不如看人的眼光,呂不韋的奇貨可居一度讓他在秦國能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度,試問哪個商人能在政治上達到如此的高度。而且還是在那個士農工商,商人地位如此低賤的年代。

    第二,著書

    我們可能不知道漢代第二代皇帝,可是我們不可不知道《呂氏春秋》,人終歸會死,精神卻會流傳下去。精神流傳下去靠什麼,靠的是書本。古人云文以載道,歌以詠志。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在那個百花爭鳴的年代,一位商人也能著書不能不說開了歷史先河,後續者寥寥無幾。

    而歷史也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

  • 7 # GetRich

    就說明清兩朝兩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商人

    胡雪巖:清末紅頂商人,因與左宗棠私交,包辦軍需物資業務致鉅富。(胡雪巖也有影視作品,有興趣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 8 # 文史有意思

    導語

    在唐朝,也有一些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富商,這裡只介紹兩個:羅會和王元寶。為什麼是他們?

    因為這兩個在傳說中非常厲害的商人都有一些值得現代人學習的地方。比如羅會在發家之前是個很會吃苦耐勞的人,而王元寶在發家之後還能堅持做慈善。

    不怕髒、不怕累,掏糞起家的羅會

    大唐長安城裡主要的民居住宅是四合院的形式,院子裡一般會修建有廁所,而在城市街道上也有一些公共廁所。

    長安人羅會,就是靠著從這些廁所裡掏糞,再販賣到郊區鄉下灌溉農田起家的。掏糞這個活,在當時也是被看做是一件“惡事”,又髒又臭,大家都是不願意做的。

    羅會因為從事掏糞的工作,街坊鄉親還給他取了外號,叫做“雞肆”,意思是像雞一樣從糞便裡找吃的。這可不是一個友善的外號。

    但是這個羅會呢,卻堅持做下來了。依靠著掏糞販賣的生意,積累了大量的家財,成為了京城的富商。

    他家裡富裕到什麼程度呢?張鷟的《朝野僉載》有一段記載:

    長安富民羅會以剔糞為業,裡中謂之「雞肆」,言若雞之因剔糞而有所得也。會世副其業,家財鉅萬。有士人陸景暘,會邀過,所止館舍甚麗。入內梳洗,衫衣極鮮,屏風、氈褥、烹宰無所不有。景暘問曰:「主人即如此快活,何為不罷惡事?」會曰:「吾中間停廢一二年,奴婢死亡,牛馬散失;復業已來,家途稍遂。非情願也,分合如此。

    意思大概是說,羅會住的房子非常奢華,“館舍甚麗”;家裡的人穿得很靚麗,“衫衣極鮮”;再看房子的裝修,屏風、氈褥應有盡有,還有大廚房。

    雖然他也曾經放棄過,但最終還是不怕苦、不怕累將這個生意做到底了。

    堅持做慈善,連皇帝都認可他的王元寶

    這個王元寶,可以說是極度富裕了,當時的人稱呼他為“巨豪”。所以,王元寶究竟富裕到什麼程度呢?

    這個問題唐玄宗也想知道,他還親自問過王元寶。王元寶是這麼回答他的:“假如一捆縑是陛下南山上的一棵樹,那麼南山上的樹木都數完了,我所擁有的縑還沒數完。”

    縑,是一種高檔絹布,唐代人用它做貨幣,可以交換商品。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我的錢多得數不清,比山上的樹木還要多”。

    當時的錢幣是開元通寶,由於錢幣上印製了“元寶”兩個字,人們就直接講錢幣稱呼為“王老”,表示對王元寶的敬重。很有意思,跟我們今天把一百元鈔票叫做“毛爺爺”有點像。

    李冗的《獨異志》記載了此事:

    唐富人王元寶,玄宗問其家財多少,對曰:“臣請以一縑系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時人謂錢為王老,以有元寶字也。

    王元寶非常富裕,生活也非常地奢侈。他的家更是被人稱為“王家富窟”。裝修極為奢華,用金銀修飾牆壁,用上等的沉香檀木做欄杆,用優質的石頭鋪地,用高等的錦文石做柱子。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用銅錢鋪地。

    當時王元寶家裡有個後花園,一到下雨天就很泥濘。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用銅錢穿線,做成地毯,鋪在後花園的泥地上,這樣雨天走路就不會打滑了。看得人目瞪口呆:

    常以金銀疊為屋壁,上以紅泥泥之。於宅中置一禮賢室,以沉檀為軒檻,以碔砆甃地面,以錦文石為柱礎,又以銅線穿錢甃於後園花徑中,貴其泥雨不滑也。四方賓客,所至如歸。故時人呼為“王家富窟”。

    王元寶發家致富之後,仍堅持做慈善,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他每年冬天,都要在裡坊巷子裡掃雪,請受寒的人到他家中取暖的事情:

    巨豪王元寶,每至冬月大雪之際,令僕人自本家坊巷口,掃雪為徑路,躬親 立於坊巷前,迎揖賓客。就本傢俱酒炙宴樂之,為暖寒之會。

    富裕了還不忘做善事,可見此人啊,不僅愛財取之有道,還用之有道。

    在唐代社會,商人的地位很低,屬於賤民階層,但是這個王元寶卻深受唐玄宗的喜愛。

    傳說唐玄宗有一次在含元殿眺望南山,看見一條白龍臥在山上,問身邊的人,大家都說看不見。唐玄宗就趕緊召喚王元寶進宮來看看,是不是有白龍。果然王元寶也看見了。

    當時王元寶是天下首富,但唐玄宗如果不喜歡他,也不會這麼急著找他進宮,問他是否也看見了白龍。

    網路上盛傳他是販賣琉璃起家的,還言之鑿鑿地說材料出自《獨異志》,但筆者找遍了這本古籍都沒有發現相關的記載,應該是後來人自己杜撰的,不可信。

    王元寶如何發家的,找不到相應的記載,但是在一個打壓商人的時代,帝王唐玄宗能夠認可王元寶的財富,那他致富的手段應該不會太陰暗。

    不管此人如何炫富,只看他富裕之後堅持做慈善這一點,也可以將他寫到本條回答中。

    參考文獻: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李冗《獨異志》

    張鷟《朝野僉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孩子有時候莫名其妙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