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神不凡

    “香奩體詩”,又名豔體,是唐 代韓惺《香奩集》所代表的一種詩風。 這類作品多寫男女之情和婦女的服飾容 態,風格綺麗纖巧。宋代嚴羽《滄浪詩

    話•詩體》說:“香奩體,韓惺之詩, 皆裾裙脂粉之語,有《香奩集》。”韓 惺《香奩集序》中稱:“遐思宮體,未 降稱庾信攻文;卻誚《玉臺》,何必倩徐陵作序?初得捧心之態,幸無折齒之 慚。柳巷青樓,未嘗糠粃;金閨繡戶, 始預風流。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 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可見,香 奩體詩的寫作淵源於六朝宮體,而描寫範圍則從宮廷貴族擴大到一般士大夫的 戀情、狎邪生活,筆致也更為酣暢。香 奩體對後世詩歌有一定影響。宋人葉茵 《順適堂吟稿》中有幾首寫閨情的七 絕,就題名《香奩體》。

    宋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中說:“又有所謂選體、柏梁體、玉臺體、西昆體、香奩體、宮體。”他解釋“香奩體”說:“韓偓之詩,皆裾裙脂粉之語,有《香奩集》。”可見,“香奩體”是一種在內容上專寫女性生活與情感的詩體。香奩,是指古代婦女盛放脂粉、鏡子、梳篦、簪釵等的妝具。南朝陳代徐陵《玉臺新詠序》雲:“猗歟彤管,麗矣香奩。”而韓偓《香奩集》的詩內容多涉及男女豔情,又多描繪女性體態、服飾等,加上風格綺麗纖巧,筆墨輕豔濃香,所以嚴羽評為“皆裾裙脂粉之語”,詩集也名之為“香奩集”,於是就把類似韓偓這種詩風的豔體詩,統稱為“香奩體”。

    韓偓(約842-約923),年少有才,十歲曾即席賦詩,李商隱寫詩讚他“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年長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等,由於受朱溫排擠而貶官外地,後朝廷詔復原官,不赴,南依王審知而卒。韓氏有《翰林集》一卷、《香奩集》三卷傳世。史載其為唐王朝的忠臣,為人剛直不阿。韓氏《翰林集》,詩風清麗,但《香奩集》卻顯得輕倩豔麗,如《五更》: 往年曾約鬱金床,半夜潛身入洞房。懷裡不知金鈿落,暗中惟覺繡鞋香。此時欲別魂俱斷,自後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悵在,一生贏得是淒涼。再如《懶卸頭》:

    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

    懶卸鳳皇釵,羞入鴛鴦被。

    時復見殘燈,合煙墜金穗。

    有的也確實輕豔,像《詠浴》:

    再整魚犀攏翠簪,解衣先覺冷森森。

    教移蘭燭頻羞影,自試香湯更怕深。

    初似洗花難抑按,終憂沃雪不勝任。

    豈知侍女簾帷外,剩取君王幾餅金。

  • 2 # 小璆球

    西昆體

    西昆體,是宋初詩壇上聲勢最盛的一個詩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楊億為首的17位宋初館閣文臣互相唱和、點綴昇平的詩歌總集,其詩人中成就較高的有楊億、劉筠、錢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詩風的沿續,藝術上大多師法晚唐詩人李商隱,片面發展了李商隱追求形式美的傾向,其詩雕潤密麗、音調鏗鏘、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對仗工整,呈現出整飭、典麗的藝術特徵。但是從總體上看,西昆體詩的思想內容是比較貧乏的,詩歌思想內容貧乏空虛,脫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

     香奩體

    “香奩體”指一種專以婦女身邊瑣事為題材,多綺羅脂粉之語的詩歌體裁,又稱豔體。宋朝的嚴羽著有《滄浪詩話·詩體》:“香奩體。韓偓之詩,皆裾裙脂粉之語。有《香奩集》。”

    這類作品多寫男女之情和婦女的服飾容態,風格綺麗纖巧,都是豔豔之詞。它淵源於六朝宮體,而描寫範圍則從宮廷貴族擴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戀情、狹邪生活,對後世詩歌有一定影響。

    總結

    無論是西昆體,還是香奩體,他們都注重詩詞的形式,工於形而疏於情。從而這類詩詞只在上層士大夫中流行,很難盛行於大眾,因為與老百姓沒有共鳴。

  • 3 # 無韻詩翁

    我們知道中國文學史,是一部漫長而輝煌的歷史,五千年古國盛衰興亡的風雲在其中舒捲;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其詩歌散文隨著朝代更替,自然而然的形成許多不同的文體和風格流派。而“西昆體”和“香奩體”是中國古詩詞中兩個不同的流派簡而言之:

    長慶體:指唐詩人元稹、白居易的詩風。兩人是好友,詩歌風格亦相近。其作品皆於穆宗長慶年間編集,元稹有《元氏長慶集》,白居易有《白氏長慶集》,故有此稱

    香奩體:以唐韓偓《香奩集》為代表的一種詩風。該集中詩多綺羅脂粉之語。後遂稱此型別的作品為“香奩體”,又名“豔體”。 西昆體:北宋初期出現的一種文風。主要表現是在詩歌方面。其特點主要是專從形式上摹擬李商隱,追求詞藻,堆砌典故。代表者為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因他們曾互相唱和,編成《西昆酬唱集》,故名。歐陽修《六一詩話》:“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為之昆體。希望對你有用!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仙李白

    詩仙李白

  • 4 # 亦有所思

    西昆體半掩半遮,風流詞藻。

    香奩風百依百順,浪蕩幽情。

    我們可以將兩個人的詩詞互換一下,看看差在哪裡

    韓偓有一首《惜花》

    皺白離情高處切,膩香愁態靜中深。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

    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汙更傷心。臨軒一醆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

    全詩看著就是一個怨婦在想情郎,那麼如果換成李商隱會如何寫呢,不妨搞笑一下,切換成李商隱的西昆體,續貂如下

    霜白楓紅高處切,蕙香粉態靜中深。秋眸高閣應帆遠,南浦青江雜雨淋。

    嘗滑莓苔猶楚意,未尋巢燕落秦心。臨軒一盞新豐酒,明日池塘滿綠陰。

    反正就是把詞句換得讓人有點看不懂,偏偏帶些美感,再吊一些書袋,拼一些典故基本就可以,當然,我水平太低,時間又急,偷得很臭,這是我水平問題,不是西昆不好。

    反過來也成立,比如

    李商隱有一首《無題》,今錄如下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這是典型的西昆體,改動幾個字,變成香奩風,也能看出差別來,試著玩一下

    何處相思莫愁堂,冷月清宵細細長。紅豆春愁應入夢,桃花心事卻羞郎。

    韶光不寫香箋字,秋水誰拋雲鬢香。長恨春風無去處,一滴惆悵是清狂。

    這算是香奩體了吧?生生把一個和情人剛剛分離的女人的幽怨寫了百分之一,加入了眼淚,寫得並不好,但幸好只是舉例說明。

    西昆體就是一個心氣高傲的少女,面對心愛的情郎,不斷地各種暗示,秋波送個不停,潛臺詞就是你快來追我呀!

    香奩體就是一個風情萬種的熟婦,面對心愛的情郎,頻繁地搔首弄姿,抿了一下嘴唇,潛臺詞就是你晚上有空麼?

    香奩體並不難撩,只要在詩中多寫衣服,妝容,閨房的物件,相思,幽恨,情懷反正能形容女人戀愛的詞使勁往裡塞就可以了。

    西昆體貌似很好搞,實際很難,因為找到一個合適的典故並且與愛情若即若離,實在是費時間,還要求作者博覽群書,信手拈來,並且每一首詩都可以有三個以上的解讀方式。

    香奩詩,很美,因為看得懂。

    西昆詩,更美,因為看不懂!

  • 5 # 長之安兮

    “西昆體”是如何產生的?

    “西昆體”在北宋風行是社會環境與詩歌自身發展規律的雙重誘因導致的。宋朝選官首重詩賦,又偏重格律精嚴的律詩,而格律又以李商隱詩為最佳,此為“西昆體"產生的社會土壤。

    北宋景德二年至大中祥符六年間,在皇帝藏書秘閣,楊億、劉筠、錢惟演等曾編纂《歷代君臣事蹟》,後把編書之餘寫的酬唱詩結集為《西昆酬唱集》,集序中主張“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自此“西昆體”出現,學子紛紛效法。

    “西昆體”詩人不滿白體詩的淺切,也不滿晚唐體的枯寂,提倡學習李商隱,主張詩歌語義要深,詞章豔麗,用典精巧,對偶工整。“西昆體”詩人,大多社會地位較高,生活優越,詩詞中少有現實內容。

    “西昆體”詩作往往給人產生只注重形式、缺乏內容的印象。楊億等館閣文臣的詩往往詞采精麗、組織工緻、堆砌典故。他們用清詞麗句,用歷史故事來表達情思,反映現實生活,這就必然會造成其情思不易被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是由於“西昆體”創作的主要特徵:“不說破”所導致的。

    “西昆體"的主要特徵。

    所謂“不說破”原是禪僧接引的主要方式,其實質就是要在闡釋教義時,避免說破。“西昆體”的“不說破”思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特徵:一是避免正說,輾轉說明,主要方式是用典;二是追求文字技巧,使用“轉語”、“代語”等方式實現。

    1、“不說破”:善用典故

    以楊億的詩《館中新蟬》為例說明:

    碧城青閣好追涼,高柳新聲逐吹長。

    貴伴金貂尊漢相,清含珠露怨齊王。

    蘭臺密侍初成賦,河朔歡遊正舉觴。

    雲莫翠縷徒自許,先秋楚客已迴腸。

    “貴伴金貂尊漢相,清含珠露怨齊王。"這兩句使用了古代官服以蟬為裝飾和齊王在死後化為蟬兩個典故,自古蟬有悲聲,楊億其實是透過典故表述蟬的功用與產生背景,委婉曲折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跡,以蟬喻己。

    這首詩是詠蟬,但全詩都沒有提到“蟬”字,卻處處在寫蟬,且作為歌詠物件的蟬的身上,寓託了歌詠的主題。由此可看出昆體詠物詩的特點是善用典故,善用華詞麗句,不直說某物,透過輾轉地表達出此物的徵貌。

    2、“不說破”:轉語、代語的運用。

    轉語、代語是西昆體“不說破”特徵在修辭上的表現。詩文中使用轉語、代語的現象,在宋初較為普遍,在宋初文壇上流行達四十年的昆體,其詩歌創作中也有大量的轉語、代語的運用。

    昆體詩在詠物題材上使用“轉語”、“代語”。比如劉筠詠荷花詩《再賦》雲:“黃姑別諸通。”黃姑,牽牛也,這就是轉語的運用。錢惟演詠柳絮詩:“章臺街裡翩輕吹,濡水橋邊送落暉。”詠柳用“章臺"來代替。又錢惟演詠淚詩,用“玉筋橫”來代淚。

    在詠懷、詠史等題材上,也使用“轉語"、“代語”。比如李維的和詩云:“瓊枝不見蕭齋晚。”詩中的瓊枝喻朋友。劉綺《鶴》詩云:“可隨三匝繞空枝。"它是魏武帝《短歌行》詩句“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轉語。楊億《無題》雲:“一水盈盈語未通。”就是《古詩十九首》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代語。

    “香奩體”的淵源和特徵。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香奩體。韓偓之詩,皆裾裙脂粉之語。有《香奩集》。”“香奩體”由此得名,它是晚唐韓偓《香奩集》所代表的一種詩風,這類作品多寫男女之情和婦女的服飾容態,風格綺麗纖巧。它淵源於六朝宮體,而描寫範圍則從宮廷貴族擴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戀情、狎邪生活,筆致也更為酣暢。

    香奩體對後世詩歌有一定影響。宋人葉茵《順適堂吟稿》中有幾首寫閨情的七絕,就題名《香奩體》,清代袁樹《紅豆村人詩稿》,亦刻意模仿《香奩集》之作。

    “香奩體"詩有著抒情的細膩和深意。比如《懶卸頭》:“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這首詩意味曲折,開始說是“驚人睡”,接著便解釋說本來就未眠,傷心垂淚卻又怕別人知道。震鈞箋雲:“一腔熱血,寂寞無聊,惟以眼淚洗面而已。”

    “香奩體”表現女性閨情愁思,士人風流之態。韓偓《香奩集》中有一首《自負》:“人許風流自負才,偷桃三度下瑤臺。至今衣領胭脂在,曾被謫仙痛咬來。”可以看出他的自我表白,以風流自負,縱情放蕩。

    結語:

    “西昆體”詩歌承襲了李商隱雕潤密麗,幽微的精髓,追求含蓄、“不說破”的境界,後來逐漸向繁複難解發展,但正所謂曲高和寡,華而不實,被後人廣為批評。而“香奩體”詩多綺羅脂粉之語,終究格調不高,難登大雅之堂。

  • 6 # 國粹繁榮絢麗日

    “西昆體”系北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諸人以所作倡和之詩,編為一卷,名《西崑酬唱集》。

    其詩大抵宗奉唐代李商隱、溫庭筠,追求詞藻,好用典故,文字奇麗,而語意輕淺,一時慕之,號西昆體。亦簡稱“昆體”。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述:“蓋自劉、楊唱和,《西崑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昆體。”

    金代元好問《遺山集》十一.〈論詩絕句〉十二.有:“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詩句。

    “香奩體”奩,也作“匳”。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十六.〈藝文〉有:“和魯公凝有豔詞一編,名《香奩集》,凝後貴,仍嫁其名為韓偓。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

    韓偓,公元844~923?年。唐京兆萬年人,字致堯,小字東郎,自號玉山樵人。龍紀元年進士。昭宗時其進兵部侍郎,翰林呈旨,為帝倚重。韓偓所作之詩以律絕為主,又多為豔情,辭藻綺麗,有香奩體之稱。見:金《鑾密記》五卷。及後人所輯《韓內翰別集》,又稱《玉山樵人集》傳世。

    據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記述:“後因稱以婦女身邊瑣事為題材的詩為“香奩體”。”

    以上所述,不難看出它們二系的特點是什麼了吧。

  • 7 # 待曉兒

    “西昆體”和“香奩體”都是詩壇中比較出名,但評價又不高的詩歌流派。

    其特徵明顯,但價值不高,鮮有優質作品。

    “西昆體”:宋初詩人畫虎不成反類犬

    “西昆體”得名於《西昆酬唱集》,這是宋初錢惟演、楊億等人以詩唱和的集子。

    “西昆”兩個字的得名有講究,從它的序言中可以知道:

    取玉山策府之名,命之曰《西昆酬唱集》。

    這個“策府”指的是帝王藏書之所,出自《穆天子傳》,是藏書於名山的含義,也就是西方的崑崙,穆天子往往和崑崙有關係。

    這些唱和作品其實是楊億、錢惟演等人在編纂《冊府元龜》的時候進行的娛樂消遣之作。《冊府元龜》是一部類書,編纂的時候肯定是在藏書極豐的地方。

    這就是“西昆”的由來。

    而他們的作品因為風格比較統一,又都彙集在《西昆酬唱集》中,所以就被稱作“西昆體”詩歌。

    但是,“西昆體”的源頭卻要追溯到晚唐的李商隱,是宋初詩人對其詩風的一次失敗的模仿。

    所以,要明白“西昆體”,那就得知道他們學習的是李商隱哪一方面的風格。

    李商隱的詩風在有唐一代都是非常奇特的,在後世的爭議也非常大,他似乎尤為注重詩歌的美感,甚至達到了不惜犧牲內容的程度。

    比如我們熟悉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就非常能反映李商隱的詩風,這四聯詩歌有著無數種解釋,但很難有一種能將其聯絡起來。尤其是這首詩的題目除了和首句前兩個字一樣之外,也和內容沒有關聯。

    但這首詩卻又讓後來的詩家大為推崇,就是因為其透過文字營造了一種非常具有朦朧美的意境。

    李商隱很多《無題》詩同樣如此,這是他的風格。

    即對於形式美的追求和對於意境感的營造,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使得其詩歌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又隱晦迷離,難於索解。

    所以,元好問曾經如此評價李商隱: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就是說李商隱的詩歌雖然讀起來非常優美,但沒有人知道其內涵到底是什麼。後世所有對李商隱詩歌的註解,其實都是一家之見,難以形成定論,在今天同樣如此。

    而宋初的這些“西昆詩人”模仿的就是李商隱這一風格,但可惜的是,他們只學到了李商隱對於形式追求的皮毛,在意境上並沒有成績。

    這就是所謂的“畫虎不成反類犬”。

    雖然這些詩歌音韻鏗鏘、辭藻華麗,形式整飭,但雕琢過深,反倒顯得刻意,這是在形式的模仿上同樣沒有得到精髓的表現。

    更別說這種詩歌嚴重脫離了社會現實,導致其“言志”的內涵過低,思想性極差。

    比如,楊億的這首《館中新蟬》:

    碧城青閣好追涼,高柳新聲逐吹長。貴伴金貂尊漢相,清含珠露怨齊王。蘭臺密侍初成賦,河朔歡遊正舉觴。雲莫翠縷徒自許,先秋楚客已迴腸。

    大量典故的堆砌,刻意追求的對仗,文字遊戲的使用,強行拼湊的情感,和李商隱的名作《蟬》差得很遠。

    這種詩歌風格的出現也是有時代原因的。

    當時除了“西昆”之外,“宋初三體”還有“晚唐體”和“白體”兩種詩風,前者學習賈島、姚合的枯澀,後者學習白居易的淺近,都是“西昆作家”所不滿意的。

    所以在形式上就走到了極端的地步,促成了“西昆體”的成型。

    “西昆體”橫行文壇四十餘年,可以說是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但最終被歐陽修等人掀起的詩文革新運動趕下了文壇,成為了新思潮的標靶。

    “香奩體”:一直存在於詩歌體裁中的流派

    如果是“西昆體”的存在有時代的緣由,那麼“香奩體”對社會的影響就更大了,不僅對後世作者產生了很大的“引導”,對於其他體類的文學也有著不小影響。

    “香奩體”得名於唐代韓偓的《香奩集》,是一種專門描寫婦女瑣事、綺羅脂粉的詩歌,所以也叫作“豔體”。

    韓偓在《香奩集序》中說:

    遐思宮體,未降稱庾信攻文;卻誚《玉臺》,何必倩徐陵作序?

    他自稱其詩歌風格傳承自六朝宮體詩,有一定的道理,但雖然描寫範圍有所擴大,但其路線明顯變得極為狹窄。

    宮體詩歌只不過是一群宮廷文人將所見所思寫入詩歌之中,其實也是對自身生活的一種描摹。雖然多有華麗辭藻,但內容極為雅緻,辭句也較為精煉。

    而豔體詩歌,也就是“香奩體”詩歌將寫作的範圍擴大到了男女私情,內容也變得狎邪,這種風格其實是不能容於正統詩壇的。

    我們來看一首詩歌《席上有贈》,更能體會香奩體的風格:

    矜嚴標格絕嫌猜,嗔怒雖逢笑靨開。小雁斜侵眉柳去,媚霞橫接眼波來。鬢垂香頸雲遮藕,粉著 蘭胸雪壓梅。莫到風流無宋玉,好將心力事妝臺。

    有些辭句可以說是非常露骨,尤其是對於女子姿容的描寫,極有挑逗意味。

    但不得不承認,詩歌的寫作技巧確實還是不錯的。

    再比如其描寫女子扭捏的姿態:

    羞澀佯牽伴,嬌饒欲泥人。

    將那種女子羞澀、難為情的風姿描寫得活靈活現。

    “香奩體”的存在對於後世文人表達“豔情”提供了極大的啟發,很多詩人開始走縱情路線,但這樣的作品也是會遭到批判的。

    除了對詩人的影響之外,香奩體還對元散曲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但有趣的是,因為元曲屬於邊緣文體,對於其內容是否具有娛樂性並沒有要求,所以這種風格在詞、曲中所形成的豔詞、豔曲在效果上還是不錯的。

    “西昆體”、“香奩體”這兩種詩風,一個過於重視形式,脫離現實;另一個違背了“言志”傳統,流於俗豔,都是詩壇上地位不高、口碑不好的流派。

    所以,在閱讀和鑑賞詩歌的時候,需要注意區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什麼輸出裝能讓半肉半輸出的亞瑟傷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