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6
回覆列表
  • 1 # 教育狐

    最好的教育是順應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能,從生活實踐出發、從健康的遊戲著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啟發孩子,讓他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知識帶給他的樂趣!這,才是最好的教育。當記憶可以移植到另一個人的大腦,當知識可以製成晶片植入人體,當機器人學會深度學習,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深刻內涵呢?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吧!你會看到生命出現一個個奇蹟!

  • 2 # 泛娛記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美國教育家 Rita Pierson在TED演講中說到:真正的教育,需要將小孩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引導,而不是直接想當然的給予。教導他們自信而不自滿,獨立而不孤立。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質疑能力、自理能力、謙遜能力... 所有好的教育,都帶著智慧的光芒,和發自內心的關愛。

    看看上帝都怎麼愛我們,和怎麼教育我們的?我們向上帝祈求智慧,祂卻給我們問題;我們解決了問題就擁有了智慧。我們向上帝祈求希望,祂卻允許黑暗臨到;我們走出了黑暗就擁有了希望。我們向上帝祈求成功,祂卻給我們挫折;我們走過了挫折就擁有了成功。

    在看似悲觀的世界裡,積極的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擁有了獨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的Sunny才會灑滿心田。只有擁有了克服困難,和承擔責任的能力,艱難險阻才會顯得微不足道。

      不論你是老師還是家長,抑或即將成為家長,要知道不管追求的事業有多成功,都不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他們是你一生最寶貴的產業,勝過手裡的金銀財寶。真正的教育,需要回歸到人格的本質上。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 3 # 萌萌媽的育兒經

    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孩子呢?

    3個月以前,寶寶和父母的親子互動還太少,6個月以後,寶貝們才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喜惡。感覺太早的教育或者擰性子都是對牛彈琴,沒有意義。然而,1歲半以後,當孩子們運動和語言能力越來越強,開始表現出“頑皮”或“固執”的一面時,我們又覺得,是不是干涉的太晚,對寶寶太放縱,讓孩子們養成了“壞習慣”。

    其實,萌媽覺得我們和孩子每分每秒的相處、我們之間的親密互動,我們一起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而且,對於小寶寶而言,與其說教育,更不如說影響。如果希望我們的孩子作出改變,那麼就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對孩子潛移默化進行影響。所以,在成為爸爸媽媽後就做一個更優秀的人吧,父母潤物無聲的家庭教育勝過一切好老師

    2如果不可以,一開始就拒絕

    說說我如何養成了萌寶的兩個壞習慣。

    一個是掐人。如果萌寶特別喜歡一個人,她的反應是:用手指間使勁兒的掐一下對方,表達好感。當萌寶很小的時候,她喜歡人就會拍拍對方的臉。大人們都覺得很有趣,寶貝這麼小就找到了自己表示友好的方式。後來,輕拍變成重拍,重拍變成掐肉,每當爸爸媽媽受到“襲擊”時總是大呼小叫的告饒,反應強烈。一來二去,萌萌就覺得這是一種被認可過的和他人相處的行為遊戲。現在要慢慢扳回她的壞習慣就特別困難。

    另外一個惡習是:睡覺之前,萌萌總想要摸摸媽媽的奶。有段時間,萌萌因為出牙,總是很難入睡。一次哄睡,我意外的發現她摸到奶時就很快平靜並且入睡。於是每天上班疲憊不堪的我就將錯就錯的依了她,讓她早點睡,我能早解放。然而,時間一長,這竟成了我哄她睡的必要條件,若是不同意,她就不依不饒吵鬧一番。其實細想,我是如何養成他的壞習慣的呢?沒有在第一時間拒絕,用眼神和語言告訴萌萌:這樣不可以。試想,那些當時我們默許過哪怕一次的事情,當孩子繼續做時,突然又被禁止,孩子的心裡會不會很困惑?只有第一時間明確標準,之後才能建立對待某一事物正確的態度。再說句掏心窩的話:那些看起來的“捷徑”到最後都會變成最遠最難走的路

    3那些不可以,是不是真的不可以

    萌媽雖說是個非典型的處女座(啊,暴露星座會不會掉粉啊?),但很多事情在萌媽的世界觀、衛生觀裡都是“不可以”。於是,就像繪本《大衛不可以》裡面說的一樣,“不可以”成為了萌媽說話的高頻詞。可是,最近當我發現我對萌萌說不可以碰開水、不可以碰插座,萌萌依然試探性的想試試之後,我開始意識到濫用“不可以”的嚴重性。其實,細想下,“不可以”應該有很多級別:堅決不可以(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事情:比如摸電源插座)、不可以(傷害自己或他人健康的事情:比如玩手機和電腦、吃掉在地上的東西)、最好不要(比如要求過多的吃某種零食)。我們只有將對孩子“設限”的部分設定不同等級,不用不同的語言語調、眼神態度準確的表達事情的嚴重程度,這樣才能讓“不可以”的指令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4有理想的父母,才有理想中的孩子

    我希望萌寶能做一個愛看書,發覺閱讀樂趣的小寶;也希望萌寶能養成良好的個人物品的使用習慣;還希望萌寶玩過的玩具都能放回原位……總之,對她的希望是一說一大把的。但在我開始做公號以後,我卻明顯發現萌萌對筆記本的興趣大大增加、閱讀的興趣反而減少了。這不難理解,她每天看著媽媽在電腦面前幾個小時的相處,自然會覺得電腦裡面有珍寶。同樣的,和很多爸爸媽媽一樣,萌萌有自己的餐具、水杯,我們希望萌寶從小使用自己的餐飲用具。但除了她之外,我經常和萌爸喝同一杯水,其他人卻並沒有對餐具做區分。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萌萌總會提出使用大人的碗、喝大人喝過的杯子等等。其實我們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們的每個行為都會對映到孩子的身上。如果想要孩子多讀書,那父母就應該遠離電視電腦手機,在家也能像圖書館一樣讓孩子安心閱讀;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分餐,那麼成人之間也應該有所區分;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物歸原處,那我們首先就要做好表率。總之,理想的父母才能培育理想的孩子。所謂教育,可能就是默默守護在孩子身邊,不干涉不打擾,我們以身作則樹立起優秀的榜樣,然後,堅定不移的信任孩子,相信她們會成為我們的所期待的樣子

    5避免誘惑,減少衝突

    很多時候,為了自己使用時方便,我們會把孩子想要卻不能被允許拿的東西,擺在孩子的面前。然後每當孩子好奇的想要把玩,我們再無數次的對孩子說:“不可以。”好比我把護膚品都擺在床頭,於是萌寶總是對我的各種瓶瓶罐罐很感興趣。有一次萌萌非要我的眼霜,我一下沒注意,她居然自己擰開了瓶蓋,用那粗短的小指頭把我平時都小心翼翼不捨得多抹的雅詩蘭黛小棕瓶的眼霜一下子挖出了大半瓶!(各位寶媽肯定明白此刻我內心的陰影面積)那一刻我真是醍醐灌頂,立刻意識到及時收起那些我們不能、不願給孩子玩的東西是多麼重要!!很多時候,那些無意義的衝突,是因為我們的鬆懈和懶惰而自找的。收起我們不願讓孩子觸碰的東西:手機、電視遙控器、藥品、各種電子產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做我們不希望他們模仿的事情:攀梯登高、喝碳酸飲料、長時間看電視、吃垃圾食品(當然哈,生活習慣特健康的父母可以略掉這條);培養孩子的習慣:吃飯時,只有每個人都吃完飯才能一起離桌;外出時,必須一起同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不要一面興致勃勃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面鐵面無私的和孩子說:爸爸媽媽可以,你不可以。只有當我們儘量減少讓孩子犯錯的機會,減少衝突,我們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才會更親密又充滿信任,我們的建議和指令才更容易讓孩子聽取。

    一番反省過後,萌媽的總結陳詞是:養娃是件嚴肅的事。孩子不是玩具、不是附庸、也不是滿足你母愛抒發的情感寄託。我們陪伴孩子的路還很長很長,理性、智慧、剋制、傾聽,那些我們原本在學業、職場中用到的思維方式都應該認認真真的用在孩子身上。父母的隨性和散漫,並不會讓孩子的成長更自由蓬勃。只有認認真真的養娃,才會收穫快快樂樂的親子關係,收穫更理想的寶貝。文末與大家分享紀伯倫的《論孩子》,這是我在有萌萌之前就特別喜歡的一首詩,願和相遇的各位共勉:歲月靜好,不忘初心。

    《論孩子》卡里爾•紀伯倫 冰心譯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廕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

    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的射了出來。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紀伯倫:《先知》第四章

  • 4 # 不酷很愛笑的妞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對於任何人,任何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瑣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舉動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話上,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連你怎樣工作,怎樣休息,怎樣和朋友談話,怎樣和不睦的人談話,你在健康的時候是怎樣的,在生病的時候是怎樣的,在悲傷的時候是怎樣的,在快樂的時候是怎樣的……這一切孩子是都會注意到的,他們是要在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們時刻在你的舉動上尋找主意和榜樣的敏銳的細心觀察的眼睛。如果孩子雖然挨著你,吃得飽,穿得暖,但是卻孤單地生活著,那就什麼也不能幫助你正確地教育他。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心肝、寶貝,疙瘩蛋”,頂在頭上怕摔,含在口裡怕化,孩子受不得一點委屈。如果父母不分是非,一味地縱容包庇孩子的缺點,甚至助紂為虐,久而久之,孩子長大成人,就會變得極端自私、冷漠、狠毒、沒有責任心,甚至和父母反目……因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的是仇恨的種子,而不是友愛的種子。做父母的難道不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嗎?這樣的教育給孩子、家庭、社會帶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古語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做父母的不僅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用自己的作風,用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整個風度氣質去教育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播下善良、友愛、責任的種子,讓孩子遠離自私、仇恨、罪惡,使他們純潔的心靈得以昇華。這難道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嗎?

  • 5 # 九鬥學生心理

    沒有最好和最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參與孩子的成長,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尊重孩子的存在和他們的夢想,鼓勵孩子去追求夢想,實現夢想,這才是最好的爸爸媽媽。如果要說有最好的教育,那麼相信很多聰明的家長一定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堅持多年做這樣的幾件事。

    第一:控制自己的脾氣,和孩子一起學習解決問題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在不斷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的,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不是責怪、謾罵、指責、侮辱、否定,而是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家長。這是孩子最喜歡、信任、願意相信的家長。

    第二:堅持多年和孩子一起讀書

    這裡要注意的,不是天天督促和鼓勵孩子讀書,而是和孩子一起讀書,在讀書這件事上,家長先行,然後孩子有行動,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佳的狀態是孩子和家長一起共讀,讀到什麼時候呢?讀到你們眼睛花了,不能再讀書的那一天吧!

    第三:堅持陪伴孩子運動

    身體健康是孩子在成長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你是否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運動習慣,游泳、舞蹈,還是廣場舞,隨便哪種,讓孩子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堅持了嗎?

    控制情緒、陪孩子多讀書、多運動,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都做完了,在孩子心目中,你就是最好的爸媽,這樣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因為最好的教育永遠來自家庭,而不是名校。

  • 6 # 書劍老師

    讓人感受不到教育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從來都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從幼兒園的小屁孩到廣場上的老大爺、老太太,當你以教育者的姿態與他們交流時,他們都會本能地反抗。

    孩子如此,長輩如此,你我亦是如此。

    這就是人性!@皮亞傑

    或許你會疑惑:嘿,臭小子,你現在寫答案的感覺不也是好為人師嗎?

    是的,幾乎所有答題者都是這種姿態。

    好為人師也是人的本能。

    這也是人性!@弗洛伊德

    那麼,如何讓被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呢?

    讓被教育者處於教育者的位置,給他一種教育別人的感覺(實際上是有意營造的錯覺),那麼他就會感受不到被教育。

    能夠對抗人性的只能是另一種人性。

    正所謂,堵不如疏,好的教育是進入被教育者的語境,引導其進行合理的思考,最終讓被教育者主動呈現教育者想要的結果。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試舉例:

    問題:小明媽媽每天都催小明早起上學,小明每次都是死磨硬泡,每天都會持續30分鐘以上,小明媽媽非常煩惱,請大家支招。

    問題分析:小明媽媽是吃力不討好!!!

    吃力:上課是小明自己的事,遲到也應該是小明自己擔心的問題,但是,當媽媽直接承擔了這個問題,小明就沒有了上課遲到的擔心,在小明看來,問題就由“上課會不會遲到”變成了“如何從媽媽這裡多爭取一些睡覺的時間”。

    不討好:媽媽處於教育者的姿態,一遍又一遍的說:趕緊起來,要不然就遲到了。

    千萬不要奢望能夠用一成不變的方法獲得不一樣的結果。

    轉換思維,調整方法才會有效。

    角色互換,讓小明處於教育者的位置,讓他來決定幾點起床,讓媽媽成為一個配合者。

    於是,小明一本正經地說:我幾點上課,從家到學校需要多長時間,然後,我需要幾點起床就可以不遲到。

    其實,這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就能做的事情。

    媽媽在旁邊引導,時不時再豎起大拇指誇一個:孩子你真棒,數學計算這麼準確。

    於是,第二天,孩子按時起床。

    從此,小明媽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

    、、、、、、、、、、、、、、、、、、、

    做夢去吧! 從來都不會有一蹴而就的教育。就算是蘇格拉底在世、孔子復生,也不可能。

    第二天,小明遲到了,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更高。

    小明不敢看老師生氣的表情,在班裡學生眾目睽睽之下不好意思地走進教室,心裡想,明天一定不能再遲到了。

    這一步才是關鍵的一步,因為它實現了責任轉移,從此之後,小明自己開始擔心遲到的問題,他意識到,原來早起不早起是自己應該考慮的問題。

    有媽媽舉手提問。

    程程媽媽,你有什麼要說嗎?

    老師,我孩子自尊心強,特別受不了挫折,我怕,老師一批評他,他就徹底厭學了。

    這個媽媽的擔心很有代表性,這是現在教育的常見問題。

    首先,孩子在學校的獨立生活能力並沒有媽媽們想象得那麼差,這叫關心則亂。

    其次,假設你孩子這方面的問題真的很嚴重,那也有辦法,跟老師提前溝通好,演個戲。讓老師提前知道劇情,有效配合,通常情況下,老師的配合會比家長預設的效果好。

    程程媽媽,你覺得如何?

    咳!人生如戲,重在演技,我看也只能這樣。

    但,這只是一個過渡的方法。

    一旦孩子自己意識到了責任問題,那麼,媽媽的角色就變了,由“命令者”變成了“幫助者”。而且,隨著孩子主導性的提高,教育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 7 # 薪火之路傳薪火

    教育 不是象牙塔下的溫情詞彙

    也不是掛在牆上的激情口號

    更不是摩天大樓的外在粉飾

    教育 是人生成長的基石

    是喚醒自性的大愛

    是堅守的一顆良心

    安書楷《講壇瑣記》

  • 8 # 嘟嚕嚕233

    潛移默化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也是壞的教育

    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教育,受到了感染,領悟了做人的道理。在這要的教育下,影響是最深刻的,最能夠融入到生活當中。

    作為父母老師,平時的說話行為舉止是被孩子學生們看在眼裡的,當他們還不能夠判斷世界上好與不好的時候,身邊的人事物就是最好的教材。試問一個父親在家裡習慣性地蹺二郎腿,亂丟垃圾,抽菸酗酒,結果還一個勁地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素質高,這可能嘛。你告訴孩子的一套說法,自己又是另外一套做法,那麼孩子又怎麼去相信你呢。這時候他們的內心是很矛盾的:爸爸叫我這麼做,他卻沒有這麼做,我該怎麼辦?換個角度來看,老師是非常和藹可親,認真負責的,說到做到,那麼相信他的學生也差不到哪裡去。言傳身教,不是僅僅告訴孩子對與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完了,父母自己也要付出實際行動。

    中國孟母三遷的故事是很經典的,孟母不僅侷限於口頭上教育孟子,直接拿出實際行動來,孟子也在這過程中最終感悟,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為什麼三遷,不是一遷,二遷,這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很多事情不是教了做了就能達到效果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身為孩子的教育者需要耐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被教育的人身邊的教育者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和周圍的人互動,被他們影響,改變心智並慢慢成熟的過程。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嬰兒在一個無人島上最終會成長為什麼樣子,想想人猿泰山就知道了,他學習的是猩猩的那套交流模式,行為習慣……

    希望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教育者。

  • 9 # 層林盡染

    個人覺得亦師亦友的教育有益於孩子成長。其實大家都是頭一次當父母,都沒有很多經驗。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大家都是相互摸索,和孩子共同成長,彌補不足。孩子出現問題,經常自我反思,不要總是高高在上,彎下腰傾聽孩子的心聲,把孩子當朋友一樣對待,尊重他,理解他,細心觀察他所感興趣的話題,家長也要不斷學習,跟上孩子的腳步,在孩子有困難的時候能夠幫他一把,孩子就會很信任你。現在大多數家長單純關心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內心的成長,導致出現一種社會現象,有的孩子初中高中學習成績優異,從來不讓父母操心,這類孩子自學能力很強,凡事自己做主,很少和父母溝通,表面造成的假象就是很省心的孩子,但是上了大學之後,完全脫離父母,心離父母也更遠了,出現了北大留學生12年不回家的失敗案例。個人認為,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提上議程,應該建立一所家長學校,讓家長也應該不斷學習,成長。跟上孩子素質教育的腳步。不要再培養出高分低情商的孩子,希望孩子們將來有群作為,做個幸福的人,才是做家長的最大的願望吧!

  • 10 # 掉掉小碩

    教育,顧名思義先教再育。

    縱觀中華古文化,強調的一直都是為人處世的教育,其中《論語》很具有代表性,強調的就是如何做人,而其次才是在學習上、工作上的提高。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家校結合,在家中由於孩子受父母影響很大,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不僅僅為孩子做榜樣,也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 11 # sally5970

    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中國古代最早提到教育的句子。教育包含很多方面,智商,情商,逆商這三點在教育裡面佔據很大的比重。

    而真正優質的教育,培養孩子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美好人生的追求,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 世界觀。教會孩子獲悉知識的方法,洞察時刻的方式。

  • 12 # 王劍249

    教育是一個人成才的根本,教育伴隨著孩子從出生就開始,培養孩子父母需要具備耐心,要有愛心,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作為父母,我們不光要給他們良好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給與他們精神上的關愛,父母的言傳身教確實非常重要。 首先做孩子的好朋友,時刻了解他在想什麼。做錯了要和孩子承認錯誤,知錯就改,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做錯事情要寬容,不要打罵,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比較。要時刻估計孩子,發展多方面學習,藝術文學知識,鼓勵孩子自信和快樂。 不嬌慣孩子,讓孩子學會與別人友善相處。孩子上學以後,對於書本知識,父母要培養孩子各門功課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不是知識而是方法,因此方法最重要。到了高中之後就不要再多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對孩子多關心,保持良好心態就行。

  • 13 # 婭紅

    我想題主問的教育應該是對孩子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直搗教育的初衷,也就是為了讓孩子生活的更幸福的教育,那麼我覺得應該分為兩方面,第一是知識教育,第二是技能教育。

    知識教育: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學校,學習班學習文化知識,知識是一切的基礎,在你的工作,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第二:生存技能教育,這一點我們應該向猶太人學習,這不是崇洋媚外,猶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很立體的,在正常的學習文化知識之外,父母會把家務活以有償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讓孩子知道勞動致富的道理。

    而且在業餘時間,父母鼓勵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不是業餘興趣班什麼的,而是去批發一些東西或者家裡做的一些東西拿到市場或者聚會上售賣,從而獲取利潤,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讓孩子把在書本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去,我想這也是對知識的最好尊重。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知識加社會實踐。

  • 14 # 21題最難

    教育,顧名思義,是讓孩子學到技能和方法,學會學習和為人處事,讓孩子適應社會,學會生活。

    我們現在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那麼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家長和老師看的都只是成績,雖然素質教育推進了這麼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老師依然只看重成績,不是麼?有的初中的校長直接告訴老師:班級只要前15名同學聽懂了,就可以講新課。那麼,老師會怎麼做呢?

    現在注重素質教育,好多家長就給孩子報了各種班,比如舞蹈,長笛,美術等等,學校裡喊著減負,老師為了自己的飯碗,不敢留作業,所以學生的文化課又落下了,沒辦法,要督促學生學習,老師又建了微信群。督促家長看著孩子學習,饒了一圈。感覺學習更麻煩了,更沒有方向了,這是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有的教育麼?

    教育,是讓孩子學好文化課,教育,是讓孩子有個好的身體,教育,是讓孩子擁有高尚的品德。

    不記得那是北大還是清華里的故事了,在一堂法律課上,老師告訴學生們,碰見需要幫助的老人勇敢去扶,需要資金我們組織捐款,需要打官司我們大學法律系是你最強大的後盾。原話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我很感動。教育就該是這樣,總說德智體美勞,我們抓的還是智啊,要改。我說的不好,請批評指正。

  • 15 # 失落隕石

    我認為: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多少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孩子變得自卑,膽小,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變得目中無人,變得不學無術!如果父母在身邊,儘管也會有小任性,但父母的直屬教育,多少不敢忤逆,三字經說道,父母命,行勿懶,所以,父母的陪伴教育是多麼的不可或缺!

  • 16 # 智慧與慈悲78

    在談“什麼是好的教育”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教育”。所謂“教育”,基本含義有兩個:1.培養人才、傳播知識的工作,主要指學校教育;2.教導啟發,使明白道理。

    “教”者,傳播知識以解惑也;“育”者,啟迪智慧以塑造聖賢人格也。“好的教育”重在“育”,即“好的教育”以“育”為體,以“教”為用。

    中國古代經典《學記》對“教育”劃分了嚴格的次第,即“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學章句>中,把<大學>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者稱為“大學之綱領”,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大學之條目"。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也闡述了教育的次第。

    個人認為,《學記》和《大學》中對於教育的次第劃分都可以歸結為三個層次,也即“好的教育”應該包含三個層次:

    1.個人層面:“好的教育”應當引導學生迴歸“自性”,找到內心的真善美,樹立正確的“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國家層面:每個人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和地域而生存,因此,“好的教育”應當引導學生培養“感恩”、“報國”的情懷。一朝為華夏人,當一生“為中國強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奮鬥”。

    3.全人類層面:這是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引北宋教育家張載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17 # 唥唥BoBo

    個人覺得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因為中國的國情,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放完產假之後,不得不將孩子交於婆婆或者姥姥,自己去上班。

    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平常更是由婆婆照顧,一般有文化的婆婆相對來說還比較不錯。可有些婆婆思想守舊,文化層次比較低,又比較溺愛孩子,在教養孩子這方面完全就是胡亂教養。

    以前就認識一個媽媽,她家婆婆,在孩子三歲都還在追著餵飯,摔跤不但要扶,還要責罵摔倒他家孩子的東西,0到10一個數字都不認識,成天還特別喜歡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不給他玩就大哭。

    為了這,她跟婆婆吵過,鬧過,婆婆卻說,你沒帶孩子就別說那麼多廢話。

    有一次她把兒子帶出來與我們一起吃飯,她兒子不但不乖乖坐好吃飯,還大吵大鬧,不停的亂跑,就算坐下來,也老是去轉桌子上的轉盤,讓我們一頓飯吃的太鬧心了。

    幼兒園老師也無數次的為了她家孩子,給她打了很多電話,也提出了很多問題,上課總是大聲喧譁,搶小朋友東西,打小朋友,那段時間,她完全就是公司與幼兒園兩頭跑。

    她也越來越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慢慢的教導孩子,帶孩子經常出去走走,減少與婆婆的接觸,帶孩子去見識更有意義的事物。

    現在孩子上大班了,越來越有禮貌,對學習很有熱情,也學會到不少的東西了,還得了很多小紅花,也做了小班長了。

    她說如果當初她沒有好好的陪伴孩子,孩子不會是今天這樣子,可能早就變成一個無用的人了。

    孩子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需要多花時間,多點耐心,陪伴他們成長,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學習進步。

  • 18 # 老周聊教育

    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有兩面性,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如此。城裡的教育資源比農村豐富,東部的教育資源比西部的教育資源豐富。但我們能因此說未來城裡的教育會比農村好嗎?東部的教育就一定比西部的教育好嗎?凡事不能一概而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實城裡的教育比農村好,東部的教育比西部好,那是因為國家之前大力發展城裡教育和東部教育,然而隨著西部大開發和教育資源均衡戰略的提出,未來的農村和西部必是充滿希望的伊甸園。因此教育沒有什麼最好和不好之分,抓住地域差異化,抓住學生差異化,因材施教!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齊頭並進,則未來的中國必將百花齊放,成為教育強國!

  • 19 # 北宋吐蕃國師_鳩摩智

    教育一直都是每個國家每個家庭需要重視的問題,國民有好的教育才能強國,家庭有好的教育才能旺!

    家長對孩子應該從小就給他好的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人“經過教育繼續改善人性,提高品格,使人性具有價值,是非常可喜的”

  • 20 # 呼倫小牛排

    從心出發,教育必要解惑為根本,放眼周遭,看的懂今生,也能從周遭吸取和感悟,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能為天下所思所想,是為上乘.

    從自己出發,習得一份安身立命的本事,對得起天地,敬得了父母,顧得了妻兒,堂堂正正立於天地之間,是為中乘.

    從社會出發,知榮辱,不作奸犯科,是為下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需要,長期低頭,頸椎難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