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事急則緩

    本句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意思就是你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更多幫助。我個人感覺更多的是你站在道義方面,就能取的成就!人如果做到公平公正,心底無私,大家豈會不助!從佛教因果來講,你做善事多了,積的功德就多,功德過了好事自來!所以我個人理解這句話從個人來講,更多的是讓大家心底坦蕩,多行好事!從企業來講,更多是告訴大家仁義至上,做事講規矩!公司自然順利!

  • 2 # 楊靜姝

    這是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強調了“人和”

    就印證了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還有就是你做的事確實符合了大眾的利益,他們就會幫助你。所以說從古至今的潮流都是這樣這樣。

  • 3 # 將門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解釋: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必陷於孤立。孟子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繼承孔子的學說,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君主要“與民同樂”,他希望人們能安居樂業,生活有保障。

     我們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來表示: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道”理解為“正義”。那麼,什麼叫“正義”?《現代漢語詞典》中說:“正義”是指“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這是富於現代氣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義一脈相承的。

  • 4 # 虛悟578

    “得道者多助”這句話含義主要含義,可以概括為做事做人取得道義的高點時,會迎來更多的人的支援和幫助,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 5 # 劉永picc1

    得道者多助意思是 站在正義仁義方面,就能獲得更多人的幫助支援支援。相反失道寡助,違背了道義正義仁義,就會失更多人的幫助,甚至背離親情,背叛國家。走向孤立無援難堪的境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 公孫丑下》文章中。

    ”得道者多助”對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做人做事,必須合乎情理,合乎法規,正義之舉,為大數人的利益,也可以說是對人正確的事情。才有更多人的幫肋,圓滿完成任務。

    第二做為一個國家同樣如此。做事為國家為人民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就會獲得多個國家的馳援幫助。武漢新冠病毒爆發,多少國家捐資捐馳援中國,由黨的英明決策,醫護人員無私奉獻,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敢頑強,打贏了這場沒硝煙的戰鬥。階段性取得了勝利。

    第三美國疫情瘋狂爆發,總統政要甩鍋抺黑汙衊別國。正是失道寡助造成今天如此局面。出現歷史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失去多國幫助,截止今日2020年4月10日10:31確診425947例,死亡16691例 。

  • 6 # 夢中有澤

    出自《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得道者多助”這句話要了解道這個字的含義才能理解這句話的整體意思。道:天道;道義;道理;正確的;等等有很多種理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含義,那就是理。華人有句老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何嘗不是有道走遍天下,無道寸步難行呢?

    所以,“得道者多助”的意思就是凡事站在正義的立場上,佔著道理,就會有很多人支援。

    反之,那就會“失道者寡助”了。孟子說得很明白,不站在正義的立場上,不佔著道理,胡來的人,只有少數的親戚,或者是跟自己相關的利益集團的站隊,外人是不會站隊的。

  • 7 # 魔尊姜少

    團隊很重要,一個人很難做成事情,如果有很多人願意在背後支援你,做起事情來就會容易的多,眾人拾柴火焰高,朋友多的人一般都不會太差。反之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雖然有時候能夠成功,但是道路會比較坎坷。

  • 8 # 五十子

    對在“規律,向背,天地人”七個字及功用。

    得道者多助,是孟老夫子對中國哲學道思想的理解和釋用。但這只是道的部份解讀。這句話,放在中國文化中,內容非常豐富。核心意思是講,規律,向背和天地人道。

    1、道是規律,得道就是掌握了萬事萬物生死和發展規律,掌握了規律,並按規律辦事,就無往不勝,無往不利。反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法。

    2、道宏觀看,可分為天道,地道,人道。得道就是得天時,地利,人和。得天地人,成就事業,自然不在話下。

    3、道是向背。得道就是得人心和民心向背。得人心民心者,得天下,失人心民心

    者失天下。

  • 9 # 真如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通宇宙,道法自然,道不遠人。道生萬物,生而不宰。得道者就是有仁德的郡主,對國家實施仁政,讓老百姓過上太平安樂的好日子。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擁護,所以大家都願意幫助他。

  • 10 # 奇聞軼事雜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就會陷於孤立。

    人與人之間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做事大氣、講究道義,那麼他就會得到多數的幫助。如果一個人總想著佔別人便宜、為了自己利益損害別人利益,他就會把自己搞得很孤立。

    現實生活中"失道寡助"的例子很多:有的人為了賺錢殺人放火、有的人坑蒙拐騙、有的人短斤缺兩、有的人做飯用地溝油、有的人騙保險殺人、有的人盜竊入獄、有的人……最後結局很慘。

    人與人這樣,國家與國家也是這樣。像中國就是"得到多住"中國爆發新冠肺炎,得到了日本、南韓、蒙古國、俄羅斯等國的幫助,很快戰勝了疫情。相反,美國現在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越來越多,缺很少有國家幫助。美國就是"失道寡助"的最好例子。

    美國總想稱霸世界,推行自己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為了自己利益,發動了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給世界很多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也許這就是美國"失道寡助"的下場吧?

  • 11 # 厚朴智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是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大多數的支援和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

    得道者多助,我覺得對哪方面都是正面積極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得到的人就像太陽、大地、流水一樣,利益萬物而不爭。

    這樣的精神,個人借鑑應用,他會利益天下蒼生,廣結善緣,如此這般,就沒有做不成功的事了。

    這樣的精神,如果國家領導人能善用之,國與國之間就不會有戰爭了,因為得道的人會像太陽一樣平等善待一切眾生,不會因為種族、膚色、貧富不一樣而分別對待,更不會因為一己私利而發起戰爭,而傷害廣大眾生、破壞地球。

    願得道之人越來越多!!!

  • 12 # 飛天小半仙

    他人評定你所做是否正確後才選擇幫助當你選擇了一個觀點或者一件事情打算實施那麼別人也有他自己的判斷當他人認可是你就會得到認可別人才會來幫助你—-僅個人理解

  • 13 # 紫苑一起成長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釋義: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採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城牆並不是不高啊,護城河並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援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麼不戰鬥,(如果)戰鬥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 14 # 禪語妙義

    得道者多助,順應道的規律的人,在做任何事都是符合與道便會與道相應,遇道相應即天時地利人和俱全。人具足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便是多助的證明,即是因緣成熟的體現。

  • 15 # 山東梁雲平

    “得道者多助”這句話,你覺得對在哪些方面?

    人們經常提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回答這個問題,得首先弄明白“道”是什麼。什麼是“道”。

    道,我們共同的認知,是正道,正確的事情。

    行事仁義,做事正義。

    道,是道家的文化精髓。一個道字,衍生出一個流派。道教文化,與儒家文化,影響中華民族上千年。

    得道者多助。

    大家基本有共識。正義的化身,普慧大眾的事業,人民是擁護的。有群眾的基礎,有民眾的支援。有共同的尚善理念支撐。行道者,自會有人支援。

    得道者多助也。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向善,善莫大焉。

  • 16 # 黃正香cheng

    顧名思義,得道多助就是說,人作為個體,在道德忠孝理義上有自己固有標準、行為準則;象這種品德高尚的人,定會得到眾人的追棒、追隨;大多數人會靠近他,盡己之力幫助他。

    他若受到委屈時,就會有人主動開導,幫他排解憂愁。遇到與人發生糾分時,人們就會站在他的立場幫助他,絕不會激化矛盾。人們信任他,瞭解他的為人。正所為得道多助!

  • 17 # 曾商之巖

    得道者多助的字面意思是,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我認為“道”有多方面含義。“道”不一定指正義,也可以指利益,你可以理解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就會得到大家的幫助,大多數情況下,堅持正義符合大家的利益。

    比如歷史上劉邦和項羽之爭,項羽坑殺20萬秦軍,讓天下人為之膽寒。劉邦當年進入秦朝首都咸陽後,沒有大肆掠奪王宮裡的財寶,並且約法三章安撫民心。你可以說劉邦這樣做很道德,所以才會得到大家的幫助,但我覺得劉邦這麼做是符合大家的利益,大家才會支援劉邦。

    劉邦並不是一位有道德的人,當年劉邦攻下彭城,將項羽擊敗,結果項羽殺個回馬槍,把劉邦搞得措手不及,劉邦坐馬車逃命時為了減輕重量還把自己的孩子推下馬車。

    還有一個例子,堅持善良的結局並不美好。法國大革命中被砍頭的皇帝路易十六是一位優柔寡斷的人,在和平年代還好,在動亂年代,路易十六所謂的“善良,仁慈”可是要了他的老命。在他被殺之前,憤怒的暴民已經衝到他的宮殿門口了,暴民只有一些簡陋的武器。

    路易十六手下還有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效忠於他,士兵們有槍有炮,只要路易十六一聲令下,士兵們向這些暴民開炮,就可以讓暴民四處潰散。但路易十六對這些暴民抱有幻想,他說:“這些人呼喊著自由平等博愛,這都是多麼美好的詞語啊,這些人怎麼會傷害我呢。”路易十六不忍心傷害這些暴民,想敞開大門和這些民眾和解,結果自己被送上斷頭臺。

    這兩個例子表明,堅持正義有時不一定會得到多方面的幫助,很多時候正義是合乎利益訴求的,但有時不是。在一個好的環境下,可以讓一位壞人做出好的行為,因為壞人做出好的行為符合它的利益。比如在公司裡,張三和李四是同事,兩人是競爭關係,都巴不得對方會捲鋪蓋走人,自己飛黃騰達,但假如有一項業務需要兩人共同完成,兩人都會獲得豐厚的獎金,那麼兩人就會放下矛盾,彼此合作。

    在一個壞的環境下,會讓好人受委屈,壞人得利。比如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有三個狗,大家都沒有糧食,只有傷害一條狗,把他給吃了,自己才能存活,誰是第一個被吃掉的狗呢?當然是那個最善良的狗。

    所以“得道者多助”是有條件的,在堅持正義符合大家的利益時才能得到大家的幫助。你如果在公司裡當領導,要想著如何滿足他人的利益,這樣他才會為你所用。當你爭取某個職位時,也要想著大多數人的利益在哪,如果你能為大多數人爭取利益,這個位置不給你還能給誰呢。

    祝願每個人都能成為“得道者”。

  • 18 # 聊城王崗愛講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想要知道對在哪些方面?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我們來看一下這句話所在文章的原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出自於我們偉大思想家孟子的作品中,孟子在中國家喻戶曉,和孔子一樣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孟子從小就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確的思想指引。其中,孟母三遷的故事相比絕大部分華人都知道。孟子從40歲開始,除了收徒講學之外,開始接觸各國政界人物,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倡“以民為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反對兼併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說“側隱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說,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人為本“,也符合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我認為最基本核心的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幫助,才能獲得別人的支援,正義首當其衝。就拿現在新冠狀病毒在全球氾濫,對每個國家造成了很大傷害。由於中國奉行的仁愛精神,對別的國家進行支援。所以,當中國武漢發生了疫情,世界很多國家來支援我們。相反,美國在這方面的特立獨行,對人權的冷漠,當別的國家放生災難時,幸災樂禍。然而新冠狀病毒發生在自己國家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幫助它。這就體現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堅 持正義,就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和幫助;違背正義,就必然陷於孤立。

    當今社會上這種“得道”的人實在不在少數,他們為了自己的信念行走在各行各業,雖然他們不是君主。相信,孟子的思想在今天異彩紛呈,以後更會發揚光大。 我認為,人活在世間,就應多行善事,廣行仁政。事不能做盡,凡事皆要以大眾利益為主,這樣的人就是得道者,助人者人助之。如果壞事做盡,不休會他人的感受,把一些有害他人的事強加於別人,這樣的人不但害別人也害了自己,最終會導致眾叛親離,人人得爾誅之。

    那麼,結合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認為關愛別人是唯一的管理之道。如果你能夠懂得關愛,你就能夠深諳管理學的奧秘。所以,孟子又 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作為一個企業家,你的強大,不是因為你的企業規模有多大,也不是因為你的產業有多麼朝陽,甚至也不是因為你的市場營銷有多麼強勢,而是因為員工們和顧客們對你認同、愛護與支援。當一個懂得愛的君子和一個不懂得愛的勢利小人對弈的時候,就會因為這樣的認同、愛護與支援,出現仁者無敵的文化現象。

  • 19 # 祥心泰境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是奉勸上至國家,下至百姓處世應該行正道的一句格言。

    道是我們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提出的一個哲學概念,其基本含義之一為合乎天理的正確方向。

    從國家層面看,得道是指信守國際公約,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開展國際合作,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開展國際援助等等。

    從個人層面來看,得道是指誠實守信,承擔社會責任,有愛心等等。

    而得道的底線是不損害他人利益。

    通常說得道多助的判斷是成立的,因為得道者通常朋友多,獲得正能量支援也多。

    需要指出的是,罔顧普世正義的籠絡人心雖然也能獲得一時的某方面的支援,但並非得道,長遠看無法獲得多助。

  • 20 # 火車頭筆談

    最早聽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是在1970年5月20日。那一天,首都各界群眾五十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集會,支援世界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擁護毛澤東主席發表的“5·20”宣告——《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毛主席說:“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越南人民、寮國人民、高棉人民、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怕美帝國主義,而是美帝國主義怕世界各華人民,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世界上許多事實都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華人民只要敢於起來鬥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

    為什麼毛主席要發表宣告?這要追溯到1970年3月18日:高棉朗諾-施裡瑪達集團乘西哈努克出訪蘇聯之機,在美國策動和支援下發動了推翻西哈努克親王的政變。美國策動這場政變,意在入侵和控制高棉,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透過在高棉建立親美政權,摧毀柬越邊境地區的“越共庇護所”,實現其從西部包抄越南南方人民武裝,以改變他們在越南南方的敗局。

    毛澤東和中國政府伸張正義、援助弱小、蔑視強權的舉動,贏得了全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欽佩和讚譽,也為其後恢復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爭取了最廣泛的民意支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關鍵是理解和準確把握一個“道”字。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老子所寫的《道德經》是道家關於“道”的經典著作。

    在儒家,道則是仁政,施仁政。故,《孟子·公孫丑下》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站在道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

    戰爭亦有侵略與反侵略之分,正義與非正義之別。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人民怨聲載道,必然反戰,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反侵略戰爭,是正義的,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能夠一呼百應,擁有最廣泛的支援和幫助。戰爭的結果自然不言自明。

    從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透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就會得出“人和”對戰爭勝利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結論。再加引申,更有施行“仁政”的理由和必要。因此,要仁政,不要暴政;要和平,不要侵略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月25號想去北戴河玩,求推薦美食美景,消費不能太高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