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由石匠
-
2 # 秋雨魯北說歷史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
二戰最強戰列艦是日本的大和級但只有2艘大和級戰列艦隻有大和號和武藏號建成,本來計劃建造4艘但最終只完成了這兩艘。大和號是1941年12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武藏號是1942年8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為什麼說它們是世界最大戰列艦,因為兩艘艦的滿載排水量都達到了7.2萬噸,中國產航母遼寧艦排水量也只有6.5萬噸,也只有美國現役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才能超越它們,這足以說明兩艘艦的龐大。
大和號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強大,首先是三座三聯裝450mm口徑的艦載火炮,其每顆炮彈有1.5噸重,威力巨大。副炮為四座三聯155毫米口徑艦炮,還有12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45座三聯裝、21座單裝25毫米高炮,兩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艦橋旁邊圍滿了密密麻麻的各型火炮,整個戰列艦幾乎是全副武裝。
戰列艦終將退出歷史的舞臺大和級也全部沉入大海大和級戰列艦雖然擁有巨大的噸位、強大的火力、厚重的鐵甲,但作為被歷史淘汰邊緣的軍艦其結局也是非常悲慘的。武藏號在1944年10月攻擊萊特灣的戰役中被美國航母起飛的艦載機群攻擊,在遭受了19枚魚雷和17枚400公斤級TNT當量的航空炸彈打擊後,最終傾斜覆沒。
大和號成為大和級最後一個戰列艦,但它也沒有逃過沉沒的命運。1945年4月7日在美軍58特混編隊386架飛機多波的轟擊下,最終沉沒在大洋之中。大和號身中10枚魚雷和24枚重型航空炸彈,這艘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結束了自己短暫的旅途。
總結在航母興起的時代,這種裝甲笨重機動性差沒有充足防空火力和雷達探測支援的戰列艦最終還是退出了海軍的大舞臺。自此之後巡洋艦和驅逐艦成為航母之後最強大的軍艦,而航母的作用被充分開發出來,成為海軍最主力的軍艦。
到了戰爭後期日本的工業體系已經很難支撐它把如此龐大的大和級戰列艦製作完善,因此大和級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浪費了日本的諸多資源,相比較而言還不如去開發航母補充艦載機來的更實惠。
-
3 # 軍器戰位
戰列艦“大艦巨炮”時代的餘暉!
▲(戰列艦主炮開火瞬間)
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各國大規模戰爭的驅逐,當時世界上各種先進的科技都被用於發展軍事武器,也造成了當時全世界的軍事武器裝備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無論是飛機還是大炮,甚至是更加先進的航母、導彈,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期不管是所建造的數量還是質量,都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
而在二戰當中的戰列艦發展情況,也達到了一個最巔峰的規模,比如日本當時所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無論是其裝甲的厚度、整艘艦的噸位、主炮口徑,無疑是目前世界上建造過的最為龐大的戰列艦。而在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期,有著“大艦巨炮”之稱的戰列艦,在當時還是世界各國海軍的絕對主軍艦類別。而到了二戰的中後期,也就是1940年後的時期,由於世界各國發現了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其攻擊能力無論是距離、還是艦載機對敵方艦艇編隊的密集火力打擊,都已經遠遠超過了戰列艦所發揮的戰鬥力。
而戰列艦慢慢的只能成為航母艦載機的“海上靶艦”,面對艦載機群的狂轟濫炸,戰列艦在當時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還手之力。所以從那個時期開始,航空母艦就到了“翻家農奴”把歌唱的時候,一步步地取代了戰列艦作為海上霸主的寶座。
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最著名的就是它的1號艦“俾斯麥”號了,在1939年下水的時候,“俾斯麥號”戰列艦以滿載排水量達到5萬噸的噸位,已經超過了英國當時所裝備的“胡德號”,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為龐大的作戰艦艇。
而說到“俾斯麥號”戰列艦最後的結局,也可以說是雖敗猶榮,最可悲的是“俾斯麥”號戰列艦的第1次作戰任務,也成為了它最後一次出海作戰任務。在這一次海戰當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利用5次主炮齊射,擊沉了英國海軍當時噸位最大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造成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1000多人的死亡,全艦隻有三人成功獲救。而後,“俾斯麥”號戰列艦遭到了英國當時,各個海域調集的大量艦艇圍攻,包括了當時英國的本土與地中海艦隊。最後,“俾斯麥”戰列艦戰列艦在承受了近30枚重炮彈,以及多枚魚雷的擊中,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隻能選擇沉沒。這艘戰列艦是當時納粹德國,最為先進的海上作戰力量,雖然第1戰就被盟國軍隊所擊沉。
但是“俾斯麥號”在內見再承受了幾倍於自身的敵軍軍艦攻擊,依然能夠堅持了不少時間,並且還擊沉重創了英國不少的重要軍艦,以此可見,“俾斯麥號”戰列艦真的可以稱得上是雖敗猶榮。
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
說到美國在二戰時期所裝備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可以說這是全世界各方面軍事技術最為先進的一款戰列艦。雖然它的噸位與火炮口徑並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但無奈它在二戰時期建造的時候,就已經搭載了較為先進的雷達搜尋系統,這是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無法比擬的。
更不要說,在二戰結束之後,經過現代化升級改裝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在冷戰時期,經過改裝後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甚至可以搭載當時最為先進的戰斧巡航導彈32枚、以及16枚魚叉反艦導彈,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衣阿華及戰列艦,已經算得上是世界史上的巔峰之作了。 ▲(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主炮)
“衣阿華級”戰列艦完全建造完成的有4艘艦,這4艘衣阿華及戰列艦經歷的多次的退役、以及重新服役。比如在1949年退出現役的紐澤西號、衣阿華號、威斯康星號,在1951年由於戰爭的需要,被美國海軍重新啟封編入現役。而到了1958年,全部的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又全部退出現役,到了1968年“越南戰爭”爆發的時候,其中的紐澤西號又被重新啟用編入現役。 ▲(成為海上浮動博物館的衣阿華級戰列艦)
這樣斷斷續續的多次退役、服役,一直持續到了90年代的“海灣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正處於退役狀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又被重新啟用併入現役。一直到了2006年,美國海軍將衣阿華號退出現役後,這標誌著4艘衣阿華及戰列艦已全部退出美國海軍現役行例,成為了海上浮動博物館。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滿載排水量高達7.2萬噸的“大和級”戰列艦,在建造成功之時,無疑是當時就日本帝國海軍的驕傲,它擁有著全世界戰列艦中最大的噸位、最厚的裝甲、以及最大口徑的主炮。在某種程度上,日本所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也可以稱得上是戰列艦史上的巔峰之作。
在1941年,“大和級”戰列艦的首艦“大和號”服役,它的2號艦“武藏號”於次年服役,舊日本帝國海軍一直將這級戰列艦當做“精神寄託”、“鎮國之寶”,在服役後的兩三年時間內,根本就沒有隨意將“大和級”戰列艦派出執行作戰任務。 ▲(正在試航中的大和級戰列艦)
1944年,與“大和號”戰列艦共同執行作戰任務的“武藏號”,在“萊特灣海域”準備攻擊盟軍登陸作戰艦隊的時候,遭到了在菲律賓附近遊蕩的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大量艦載機圍攻。“武藏號”戰列艦受到了美國海軍艦載機的,多個波次攻擊的17顆重型航空炸彈、以及19枚魚雷的準確命中。“武藏號”戰列艦在承受美國海軍艦載機半天的攻擊當中,於本年的10月24號傍晚在菲律賓附近海域沉沒。 ▲(正在吊裝艦載水上飛機的“大河級”戰列艦)
而到了1945年,這一級別僅剩的一艘“大和號”戰列艦,接到了日本海軍下達對盟軍執行自殺式攻擊的任務。“大和號”戰列艦在向沖繩島方向出擊的時候,遭到了美國海軍近400架艦載戰鬥機的狂轟亂炸。在兩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內,“大和號”戰列艦就被多枚魚雷、以及重型航空炸彈擊中,根本無力迴天的“大和號”戰列艦就此沉沒。
而在1940年開工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3號艦“信濃號”,在中途又被重新改建為“信濃號”航空母艦。
-
4 # 香茗史館
憑藉威力巨大的艦炮、堅固厚重的鋼甲和強勁的動力,戰列艦一度橫行世界海洋,是海洋強國維持海上霸權的武力象徵。然而,當戰列艦在二戰時期達到巔峰的同時,也迅速被航母所取代,因此二戰也可以說是戰列艦最後的輝煌。那麼,二戰歷史上誕生了哪些著名戰列艦呢?簡單介紹其中的五艘。
日本“大和號”:最終被美海軍擊沉“大和號”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中最大的一艘,同時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艘戰列艦。該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歷時近三年,最終於1940年8月8日下水,然而這艘曾被寄予厚望的戰艦,卻並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作為一艘戰列艦,“大和號”的滿載排水量高達7.28萬噸,且全身覆蓋了大量裝甲,艦身的重要部位更是能夠經受住460毫米大炮的轟擊。火力方面,該艦裝備了三座三聯裝460毫米口徑艦炮,以及四座三聯裝155毫米艦炮(後拆除兩座),6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後增加6座),以及45座三聯裝、21座單裝25毫米艦炮和兩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 被配備艦載機7架。
“大和號”從1941年10月開始試航,並於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當日試航結束,後於1941年12月16日正式竣工服役,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並於次年2月12日取代長門號成為旗艦。此後雖然在1944年先後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和萊特灣海戰,但始終沒有亮眼的表現,而薄弱的防控能力又迫使其進行了改裝。
1945年4月5日,“大和號”奉命參加“天一號作戰”命令,即以大和號吸引美軍戰機攻擊,從而掩護日軍戰鬥機向美國軍艦發動自殺攻擊。4月7日12時30分,“大和號”在九州島西南海面遭到美軍艦載機攻擊,在持續十餘分鐘的戰鬥中,先後被命中10枚魚雷,24枚炸彈,最終於14時23分沉沒於九州島西南。
大和號的姐妹艦,同屬大和級戰列艦的“武藏號”,命運與大和號相差無幾,於1942年8月5日竣工的武藏號,同樣始終未能展現出應有的戰鬥力,並最終於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被擊沉。
德國“俾斯麥號”:第一次出任務就被圍攻擊沉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上臺後研製的第二型戰列艦的首艦,同時也是德國海軍歷史上建造的最大戰艦。該艦於1936年7月開工,最終於1940年8月24日建成服役,滿載排水量高達5.09萬噸,是當時除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噸位最大的戰列艦,而其造價甚至還要高於大和級。
服役後的“俾斯麥號”,遭遇其實比日本的“大和號”也好不到哪裡去。1941年5月18日,“俾斯麥號”奉命參加萊茵演習行動,這是“俾斯麥號”第一次參加任務,誰也沒想到的是,竟然也成為了最後一次。5月24日,“俾斯麥號”遭遇到了英國攔截艦隊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雖然僅用時不到十分鐘便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也被威爾士親王號擊傷,而這為其此後被圍殲埋下了伏筆。
遭遇戰後,英國海軍調集了42艘戰艦圍殲“俾斯麥”號,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巡洋艦和5艘戰列艦。5月25日,“俾斯麥號”為掩護“歐根親王號”,主動迎向了追擊的英軍艦隊,雖然與英國艦隊糾纏到了5月27日,但自己也被炸燬了右舷的方向舵,直接導致艦船失去了控制,無法繼續擺脫英國艦隊的追擊。
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麥號”被英國海軍主力艦隊追上,然而交戰開始,“俾斯麥號”便因舵機失靈、航向不定而根本無法有效還擊,在長達兩個小時的圍攻之中,“俾斯麥號”最終沉入大西洋,包括海軍上將呂特晏斯在內的2200名官兵全部隨艦沉沒溺斃而亡,僅有111人獲救。
美國“依阿華號”:多次參戰,最終成為浮動博物館依阿華號戰列艦(舷號:BB-61),是美國二戰期間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依阿華級”的首艦。該艦於1940年6月27日開始建造,並於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相較於前兩艘戰艦來說,“依阿華號”的命運無疑好了很多,不僅先後服役三次、多次參戰,且最終得以儲存了下來。
“依阿華號”第一次服役後,先後被編入航母特混艦隊和太平洋第五艦隊、第七艦隊,參加了阿留申群島戰役、馬紹爾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戰役、萊特灣海戰等戰役,先後擊落日軍飛機66架,擊沉2艘驅逐艦、1艘巡洋艦、21艘運輸船,重創一艘戰列艦,撞沉一艘遭到重創的日軍潛艇。並在1945年9月,在東京灣見證了日本簽字投降儀式。
二戰結束後,“依阿華號”曾於1949年被封存備用,直到1951年北韓戰爭爆發後,得以再度服役,主要負責炮擊北北韓運輸路線及工業重鎮。1953年北韓戰爭結束後,“依阿華號”被調回大西洋,並參與包括反擊行動在內的北約海軍演習。後於1958年被編入預備役,再次封存,並在1982年10月至1984年4月接受現代化改裝。
1984年,“依阿華號”第三次服役,集中在大西洋、地中海與海灣巡航。“兩伊戰爭”期間,依阿華號參與摯誠意志行動,協助保護科威特的油船免遭兩伊攻擊。此後又於1990年10月26日再度退役,並2006年被徹底除籍,後在2012年正式成為浮動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美國“北卡羅來納號”:先後十五次參戰,現為展艦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舷號:BB-55),是美國自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之後第一艘建造的戰列艦,也是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首艦。該艦於1937年10月27日開始建造,並於1941年4月9日建成服役,後因“珍珠港事件”而增加了防空效能。
與“依阿華號”不同,“北卡羅來納號”參加的主要戰役都在二戰期間,其參加的第一場戰鬥便是1942年8月24日至25日的東索羅門群島之戰,此戰它充分發揮了高射炮火的威力,擊落日機7架,而自己僅有一人陣亡。此後一段時間內,該艦主要擔任巡航任務,很少直接參與戰鬥。
1943年11月末,“北卡羅來納號”被編入第50特混編隊,參加了11月20日對吉爾貝特群島的攻擊,並於12月1-8日與其它5艘戰列艦一起炮擊了瑙努島上的日軍機場。1944年1月又被編入第58特混編隊,參加了馬紹爾群島登陸戰役,後於6月6日又參加了馬里亞納群島登陸戰役,6月25日支援了航空母艦對關島的攻擊。
1945年,“北卡羅來納號”又參加了對硫磺島的炮擊,後於同年3至4月對參加沖繩登陸作戰的航母提供空中掩護,並擊退了數百架自殺飛機的攻擊,之後還曾加入第3艦隊對日本本土諸島進行攻擊,並於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見證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北卡羅來納”號在太平洋戰場長達3年的戰爭歲月裡,共航行30餘萬海里,參加過15次戰役和重大戰鬥活動,榮獲多枚戰役銅星紀念章。戰爭期間,它進行過9次對岸炮擊,擊沉1艘運兵船,擊落擊毀24架敵機,營救過墜落的海上的美國飛行員,而它自己僅有10艦員陣亡,67人負傷,可謂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戰績。
戰爭結束後,“北卡羅來納”號於1947年6月27日退役,並於1961年6月1日正式被除名,後被北卡羅來納州和維爾明頓的一些知名人士花33萬美元買下了這艘艦。1961年10月2日,“北卡羅來納”號被拖至北卡羅來納州費爾角河的一個永性泊地,並被正式作為一艘戰爭紀念艦供人參觀,它也是世界上修復裝飾最好的展艦之一。
美國“密蘇里號”:二戰受降戰艦,現為博物館艦“密蘇里號”戰列艦(舷號:BB-63),是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四艘,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該艦於1941年1月6日開工建造,並最終於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該艦先後兩次服役,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韓戰爭和海灣戰爭。
1944年,“密蘇里號”服役後被編入太平洋艦隊,先後參加了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並在沖繩島戰役中先後遭遇兩次日本自殺式攻擊,激戰中擊落日軍戰機一架,擊傷兩架,並引導擊沉日軍伊56號潛艇。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靠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簽訂投降檔案。後曾參加北韓戰爭,掩護聯合國軍在興南的撤退。
北韓戰爭後,“密蘇里號”曾於1955年2月26日退役,直到1981年美國提出擴軍計劃,“密蘇里號”再度被修復並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後於1987年5月10日重新加入現役。1987年,“兩伊戰爭”期間,“密蘇里號”參與摯誠意志行動,協助保護科威特的油船免遭兩伊攻擊。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密蘇里號”開赴波斯灣對伊拉克實行海上封鎖,並參與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和科威特沿海伊軍目標的攻擊。
1992年3月31日,“密蘇里號”正式退役,並於1998年被轉交給了位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協會。1998年6月22日,戰艦從華盛頓州的Bremerton轉移到珍珠港,停泊在福特島旁,並於1999年1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
除了以上戰艦之外,二戰的著名戰艦其實相當多,例如日本的“陸奧號”、“伊勢號”、“日向號”,英國的“胡德號”、“反擊號”、“約克公爵號”、“伊麗莎白女王號”,德國的“施佩伯爵號”、“提爾皮茨號”、“沙恩霍斯特號”,美國的“亞利桑那號”、“華盛頓號”、“阿肯色號”,義大利的“羅馬號”,法國的“巴黎號”等。
-
5 # 路易波德爾攝政王
首推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七萬噸的排水量,三座三聯裝460毫米主炮令其成為所有服役戰列艦中的翹楚,不過1944年,1945年武藏,大和先後葬身在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的打擊之下。
其次是美國海軍的北卡羅來納,南達科他,衣阿華三級共計10艘戰列艦 ,在多個戰場同軸心國交戰為美國海軍立下汗馬功勞,戰後僅有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被保留。
第三為義大利海軍的維內託級戰列艦,不過由於義大利人糟糕的海軍戰略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勢這款戰列艦在歷史上的表現乏善可陳,其中羅馬號被德華人的弗朗茨X型炸彈擊沉。
第四則當屬法國海軍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其中黎塞留號被編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參加對日作戰戰後很快退役,二號艦讓巴爾號則在戰後才完工,成為了最後一艘竣工的戰列艦。
回覆列表
法國的黎塞留沉自己人手裡了
日本的大和號戰沉了
德國導彈俾斯麥戰沉了
美國的衣阿華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進入預備役
德國的俾斯麥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