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妮品歷史
-
2 # 龍嘯九天令
我要輕輕地告訴你:這其突不是顏值的問題,而是態度和心情的問題!!!
龐統見曹操時正是曹操用人之機,當時曹兵不識水性,人雖多而無用武之地。正在發愁的阿瞞遇到名聲在外的當世奇才投奔,他怎能不心花怒放?
而龐統的任務是使用連環計,所以龐統只會為了阿瞞上當而努力,對曹操自然態度恭順,順耳的話也會多說。
可張松龐統的動機太不相同。
張松是要為蜀地尋一良主,他用無理的言辭激怒曹操,想看看此公是否是仁義之主。結果被一頓揍!
何況張松直到離開許昌也沒說出賣蜀地的事,後來被劉備佔了個便宜。
一個為騙人而言,一個為試人忍耐而言,況曹操心情大不同,這與美醜有什麼關係呢?
-
3 # 行者要行萬里路
龐統和張松都出了名的相貌醜陋,而相貌是給人第一印象好壞的重要因素,比如“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言語有若銅鐘”的張松肯定是比不上“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慨”的孔明更加讓人有好感。至於龐統和張松兩人所得的待遇為何不一樣,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二人的目的不一樣,所以表現出的態度也不一樣。龐統的目的就是為了獻連環計,所以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能接近並取信於曹操,表現出的是高談雄辯,學識淵博的一面。而張松則是想要在曹操處某得職位,想要自抬身價,所以表現出來的是傲慢無禮賣弄學問的一面。這就給曹操留下的印象大相徑庭。
再者是曹操所處環境不同,龐統見曹操的時候曹操正在準備赤壁之戰,並且軍士水土不服患病的很多。龐統見曹操以後應答如流直接獻計解決了曹操正在焦慮的事情,曹操很是敬服,所以殷勤相待。張松見曹操的時候曹操剛破了馬超,正是傲睨得志,張松偏偏這時候來觸曹操的風頭,曹操說太平盛世張松偏提孫權、劉備和張魯,曹操誇自己戰無不而張松偏偏又提宛城張繡和赤壁周郎,以曹操的性格不殺了他就很是留情了還想要優待?
最後就是,龐統是蔣幹帶來並引薦的,龐統當時又有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的名頭,而張松是不請自到到了還這麼無禮。得到不同待遇也是理所應當。
所以除了自己抱大才,遇到合適的機遇,有人脈以外,名頭和自己的處事方式都至關重要。以上幾點足以決定了他們待遇的不同!
-
4 # 使用者zc榮
據查獲悉”張松,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曹操與張松:“璋聞曹公徵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曹操已經禮遇了劉璋兩任使者,但到了張松這,為什麼不禮遇了呢?我猜測原因有三,一是剛剛拿下荊州,天下震動,曹操自己也很驕傲,二是張松自己作,恃才傲物。三是曹操是經常打擊門閥士族的,他必須要維護平衡,西川門閥既不能一味打壓也不能一味扶持,剛好他又不怎麼喜歡張松,張松就悲劇了”。
這樣一來,曹操為何拒張松於千里之外?不就知道了麼!
-
5 # 韶華傾夢
面對龐統和張松二人,曹操對他們的態度為何不同?很簡單,前者是為曹操解決難題來的,後者是為曹操添堵來的。
曹操是一個“身長七尺,細眼長髯”的梟雄。而與曹操相比,龐統卻是生得“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與和其齊名的諸葛亮那般宛如神仙飄然的姿態完全是兩個極端。而張松更是生得“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足五尺,言語有若銅鐘”。換句話來說,就是張松不僅矮小怪異,說話還很大聲。
都說“相由心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真正到龐統和張松身上的時候,卻又是不一樣的結果。
建安十三年,已經消化完袁紹勢力的曹操,成為了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為了加快一統中原的步伐,曹操率兵南下。而後,本著唇亡齒寒的原則,孫劉兩家進行聯盟,共同抵抗曹操。因為曹軍多為北方士卒,對水性並不是很熟悉。而且,曹操是一個習慣馬上作戰的諸侯,對水戰也不是很瞭解。
所以,在當時的大軍組成中,新投靠過來的荊州水軍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可是,儘管有荊州水軍在前,但曹操還是得依靠自己帶過來的北方士卒。比較,這些士卒的戰鬥力遠遠不是荊州水軍能夠媲美的。
因此,解決北方士卒在船上暈瀉就成了首要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龐統被蔣幹推薦給了曹操。雖然龐統長得不是很好看,但是他有著很大的名聲。“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宣傳語,經過了諸葛亮在火燒博望坡的一戰後,徹底打響了名聲。而曹操,也知道了諸葛亮的過人本事。
所以,在曹操看來,既然臥龍諸葛亮都有這般本事,那與臥龍齊名的龐統應該也不算太差。所以,曹操對龐統還是保持期待性的。雖然,儀表非俗的龐統真到曹操面前時,曹操也許會驚奇一下。但是,龐統這個名聲大的人卻不以傲氣對曹操,儘管當時是為了獻連環計,但總的來說還是和曹操相處的很不錯的。
之後,在和曹操一起參觀士卒的操練,以及水寨的佈防情況時,龐統都在奉承曹操。就算是在宴會上,龐統也是針對曹操愛好兵法這一點來談開話題,讓曹操不禁生出好感。最後,龐統還為曹操解決了江浪顛簸,士卒不慣乘舟的問題。
因此,這些基礎上,龐統才得到曹操的友誼,被曹操請為上賓。
反觀張松,他在和龐統對待曹操的態度完全不同。張松對曹操,總是以一副傲慢,以及咄咄逼人的姿態來面對曹操。
曹操是梟雄,而且還是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除了在官渡之戰時被許攸埋汰過一次,其他人對曹操都是敬畏的。所以,張松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曹操,曹操當然是不喜的。
而且,曹操和張松都是文人,而文人自古相輕。當時,楊修把曹操的書籍《孟德新書》新書拿給張松看時,張松一臉的不屑,並且還說益州的小童都能夠背誦,指出曹操是抄襲戰國時期的無名氏所作,最後更是在曹操面前表演一番背誦。這樣的情況,曹操怎麼可能受得了。
況且,當時的張松雖然是以劉璋的使者名義來和曹操合作,但以張松的做派來看,張松似乎想在曹操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讓曹操重用自己。但沒想到,張松和後來的楊修一樣,都弄巧成拙了。更為關鍵的,張松給曹操帶來的只是口頭上的利益,並沒有實際地把他自己繪製的蜀川地圖交給曹操,反而是想以此為籌碼來增加自己的官途。
所以,到了最後,張松只是給曹操呈現出一番噁心人的姿態,完全不似龐統那般為曹操排憂解難,自然到了最後也不可能成為曹操的上賓。
-
6 # 芝城小趙
這個問題只能從《三國演義》小說中找答案,《三國志》沒有這段記載。下面分析具體原因。
曹操所處的環境地位的變化曹操見龐統,是演義中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此時的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下一步的目標是追殺劉備,收服江南的孫權。以便完成統一大業。而在赤壁之戰前,曹操這邊軍士不服水土,疾疫發作,正頭疼呢,又在和孫劉對峙,正是關鍵時候,對於這些名士不得不殷勤相待。
曹操與張松的會面,出自演義第六十回。此時的曹操,早已是"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蕭和故事。"權傾朝野,又新敗了馬超、韓遂,空前膨脹。
張松現在來見曹操,是來搬救兵的,劉璋作為一個繼承其父劉焉的地方諸侯,在朝廷是沒什麼地位的。曹丞相喜歡了,準你向朝廷示好,那你就還是諸侯。丞相不喜歡了,那你就是盜賊。曹操對劉璋本沒多少好感,這一點,在他與張松對話第一句便問到:
"汝主劉璋連年不進貢,何也?"
龐統、張松二人名氣和情商不同名氣: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統乃是鳳雛,名氣大。演義中禰衡擊鼓罵曹,因為禰衡的才氣名望,也沒殺他。而張松只是川蜀的別駕,在中原地區沒什麼名氣。
情商方面:蔣幹帶著龐統見曹操,龐統對於曹操是拍了一番馬屁的。龐統說道:"傍山依林,前後顧盼,出入有門,進退曲折,雖孫、吳再生,穰苴復出,亦不過此矣。""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虛傳!""周郎周郎,剋期必亡!" 拍的曹老闆那叫一個高興,於是"請入帳中,置酒共飲,同說兵機。
而張松對曹操的態度非常自大,張松回答說:之所以不進貢,是因為"賊寇竊發,不能通進。"至於賊寇麼,"南有孫權,北有張魯,西有劉備。"曹丞相剛說自己已經掃清中原,張松列的都是打臉曹操的例子。
總結綜上所述,龐、張二人在曹操受到的待遇不同,跟當時的環境是很有關係的,跟他們自身的表現也有關係。受到冷遇都是因為自己太高冷,或者硬懟人。受到好的待遇是因為時機得當且表現良好。
-
7 # 有道伐無道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又說:長的好看能當飯吃?
從哲學角度分析,這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或者本質與表象的關係。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早有定論:內容是主要的,形式是次要的;前者對後者起主導作用,後者對前者有反作用力,有時還很大。
曹操可不懂這些理論;龐統、張松更不懂。可惜三人風雲際會、好戲連連。
先說曹操曹丞相當時是“志在千里”、求賢若渴,恨不能將天下的文臣武將均收入囊中,達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曹操的文韜武略,不會太重外表,但身為丞相,也要樹立自己的威嚴,這才有利於統領大軍。先有彌衡狂傲瘋癲,操有意殺之,恐留話柄,所以借刀殺之。今又來個張松,哪壺不開提哪壺,讓操臉面掃地,又動殺機,左右苦勸才罷。張松雖醜,操不計較;但你小覷於我,再大才,留你何用。所謂話不投機,只能忍痛割愛。
而龐統不同,自知貌醜,先恭維曹操,再自然表露才華。曹當時就釆納了他的“連環計”。可見曹操沒有做錯什麼。他的人才政策總體是對的:不以貌取人,但德為才先。德就是忠心。
再說張松所謂不以貌取人,那是對方的睿智涵養;你自己得承認是缺點。今人說漂亮不當飯,依我看,不但能當飯,還能當房,還能當車。何況古人有多高覺悟?都講相面術。相貌堂堂,當官做梁。張松也是恃才傲物,夲不想投劉備想投曹操,卻說了那番話,自毀前程。好在有個劉備,禮賢下士,感動了他,獻了地圖。劉備會哄,曹操不會。張松智商高,情商低,和彌衡一路貨色。
再說龐統龐統也自知貌醜,但以平常心待之,說話比張松隨和,也只是和張松比。因初見劉備不受待見,連孔明信也未拿出,上任當個縣令也沒太鬧,也有點傲視群儒。為啥曹操就敬若上賓?
-
8 # 石湖魚
龐統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他壓根沒見過老曹,那是羅貫中瞎掰的,如果去見老曹說不定跟張松一個下場,還是皇叔好,皇叔口味比較重,長啥樣他都要。
-
9 # 謀戰z
我來說一下個人看法,在這個看顏值的時代,難得題主能想起這兩個三國醜男!咱們就分開分析兩人不同目的,和受到到的不同待遇!
首先說龐統,龐士元名氣很大!號“鳳雛”與諸葛孔明齊名!在當時的那個舉薦制的社會,你想入士必須有人推薦,還得出生名門旺族,要不你根本沒有機會進入那個圈子!不過三國也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龐統顏值不高!(滿分十分,估計算三分吧,是真的醜)連張飛都嫌棄他!咱們可以展開想象!這個顏值真的影響了龐統的發展,三十多歲還沒能找到名主施展自己的才華!
曹操特別愛惜人才(看對關羽態度),龐統去找曹操的時候恰逢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曹操正在苦惱怎麼辦的時候,龐統獻上連環之計!完美解決了問題,曹操當然待若上賓!也就不在乎他的顏值問題了!他最在乎還是實際的
利益。
下面在看一看張松,益州人士。沒什麼名氣,人不光醜,關鍵是還矮!在看去找曹操的背景,曹操剛剛平定荊州,躊躇滿志,大有一統天下的氣勢,這時候來了個又醜又矮的人,說話還不好聽,來獻圖就低調點,還趾高氣昂的!曹操都沒正眼看他!曹操本來也看不起這種賣主求榮的人!這時候荊州剛定,劉備還沒有消滅,漢中還有張魯。曹操想剿滅諸侯益州自然會歸屬,根本不需要打!曹操根本沒把劉漳看在眼裡,當時也沒有收服益州的計劃。
所以曹操對張松的賣主求榮的獻圖行為,根本不感興趣,他自然得不到貴賓待遇,在客棧住幾天,就灰溜溜的跑回去了!
所以說選擇適合人去做適合的事情,這將決定事情的成功與否,也將改變歷史的走向!
-
10 # 聊文史
龐統和張松的長相都不咋地,但曹操他們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待龐統如上賓,對張松卻一臉瞧不起。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龐統和張松的本事不一樣。龐統是大才,有治國安邦的本領,鳳雛的名號早在江湖傳開,曹操一定有所耳聞。而張松只是小才,有點小聰明,侍奉劉璋還可以,扔到曹操的謀士堆里根本不值一提。
二,曹操心態發生了變化。曹操見到龐統的時候,是在創業時期,還比較謙虛。在赤壁大戰的關鍵時期,遇到難題了,這時候龐統來給他出主意,他求之不得。而曹操見到張松的時候,他已然功成名就,有些飄飄然了。
三,龐統和張松對曹操的態度不同。龐統見到曹操的時候,對曹操是比較有禮的,大大誇讚了一番,才說正事。而張松見到曹操的時候,先不說曹操的態度怎麼樣,他對曹操的態度就不友好。這怎麼能好好聊天呢?順著好吃,橫著難嚥,這個道理還不懂嗎?
龐統和張松都是丑角,這不假,這不是曹操對他們差別對待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具體情況變了,此一時彼一時也。
-
11 # 公明淏
事實上,張松是見到了曹操。沒有被拒於千里之外!
如果按照原文去解釋,比被拒於千里之外更遙遠……”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
存錄:登入以備忘;撫卹並且錄用。這樣就看明白了吧,曹操不讓人記載、知道張松來過許都並且可能見到過曹操這件事!更不要說撫卹並且錄用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別說你認識我!我丟不起那個人。
問題是他派了張松?張松從來就不把益州的事當做他自己的事情!而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在曹操那裡充分表現他自己,以便將來獲得曹操的青睞而飛黃騰達,或者說是把個人的利益凌駕於國家的利益之上,一切都從自身利益去考量。
張松這麼做,是有前車之鑑的:曹操的使者來到徐州,傳漢獻帝的旨意,任命呂布為左將軍。呂布大喜,於是讓陳登啟程,還命他帶著書信,向漢獻帝謝恩。
陳登拜謁曹操,述說了呂布有勇無謀、反覆無常的缺點,希望曹操早日除掉他。曹操說:“呂布是個具有狼子野心的人,實在不能讓他久留世上,你當然是最熟悉內情的。”當即把陳珪的年俸祿提到二千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臨別時,曹操拉著陳登的手說:“東邊的事,便全託付給你了。”命令陳登私下分化呂布的隊伍,為自己做內應。
說明一下,這是真正有所存錄的,為其所存錄!不但登入以備忘,還撫卹並且錄用了。為什麼?
究其原因,還不是呂布是曹操非常厭惡的人,呂布乘火打劫攻打兗州騷擾曹操,數為曹操所不齒,在荀攸、荀彧、郭嘉的鼓勵幫助下一鼓作氣把他滅掉!陳登能夠投曹操所好,在對待呂布的問題上與曹操志同道合,當然就能贏得曹操的信任和善待了。
輪到劉璋就完全相反!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說劉焉、劉璋一句壞話的!頂多就是說他闇弱,闇弱惹著誰了嗎???觸犯什麼王法了嗎!闇弱雖然是劉璋性格的缺點,卻是益州人民的福祉!也是以曹操為代表的國家的所需要的“闇弱”。不是嗎?為什麼曹操都沒見到劉璋本人,就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封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甚至就連法正這個王八蛋都說劉璋是愛民的州牧!可見,劉璋的口碑非常好!成都的軍民都願意為他而戰,而劉璋為了不讓成都的軍民遭受到戰火的摧殘,開城投降於劉備,成都軍民沒有不哭泣的。法正除外!
因為曹操不讓有所存錄,我們無法知道張松在曹操面前都說了什麼混賬話!如果是像陳登說呂布一樣,那麼曹操是偉大的!你背主求榮本身就不道德,主要是罵劉璋豈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嗎?況且我曹操加封的官員豈能是你想鞭撻就鞭撻的嗎!這不是明擺著說我曹操不識人嗎?曹操能看錯人還是曹操嗎!你張松算個什麼玩意兒?說劉璋這個、那個的?快滾!滾的越遠越好……千里之外都嫌近,最好是十萬八千里,別讓我再看見你!誰得意你,你去找誰。“都聽好了!誰都不許說我認識張松!”
得意張松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備。不過,至此問題也已經回答完了。順帶說的是我未經出題人同意,就把龐統改成了陳登。
回覆列表
曹操愛才更愛忠臣,《三國演義》中曹操看到他言語又傲慢長得也不好看,因此十分怠慢張松,他還大言曹操之前的敗績,叫曹操好生不滿,張松這樣的人,曹操不可能喜歡。張松賣主求榮的第一次就失敗了。
有人把曹操忽視張松歸結為曹操此時無暇他顧,發展國力,這依然歸因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劉璋派張松北使是為了牽制張魯,這是赤壁之戰後的事情,而這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
因為張松是在 赤壁之戰之前就去拜見的曹操。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三國志》
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荊州,此時躊躇滿志,把劉備這個老對手打的丟盔棄甲更讓他內心有點膨脹,膨脹確實也是有資格,或許他根本沒想到之後會大敗,認為南下後,天下將大定。他對張松沒那麼重視,張松內心就有了怨恨之心。
說到底還是曹操認為其才平庸,自己多這麼一位,少這麼一位根本不影響爭奪天下。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他,進一步阻礙了曹操統一的步伐,因為他迎接了劉備入川了。
從當時的情況看,曹操一統天下,那已經似乎沒有懸念了。在這種情況下,劉璋自然希望儘快與曹操取得合作;因為此時與曹操合作,討價還價的空間還比較大。等曹操把江東拿下,大軍再逼近益州時,討價還價的餘地恐怕就幾乎為零,於是劉璋就派出張松去和曹操談判。
基於劉璋的意思,既然想投降曹操,肯定也想賣個好價錢。換句話說,大約就是益州願意接受曹操的管轄,允許曹操向益州安插一些代理人進來,但劉璋仍然是益州的最高執政官,益州半獨立的政治格局不變。 而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前,“益州牧劉璋開始接受徵兵和納稅,遣送士兵補充軍隊。”
從這相關內容去看,劉璋的誠意是足夠的。而基於張松的角度,他大約是希望曹操,讓他來當曹操的代理人。總而言之,你曹操以中央政府的名義,給我封一個益州的大官,從此我就是你的人。 平心而論,無論劉璋、還是張松的要求,都不算太離譜。
但問題是,曹操前面這一路走得實在太順,難免開始驕傲自滿,或者說他被眼前一片形勢大好所迷惑,所以拒絕了劉璋。因為,從當時的形勢看,曹操擊敗江東,那似乎已經沒有懸念,到時益州自然是手到擒來。在這種背景下,面對張松一副牛逼哄哄的樣子,曹操自然懶得和他們談條件,總而言之,要麼戰,要麼降。
如果當時的曹操,能夠把前途看得困難一些。面對劉璋、張松的友好表示,自然也會拿出足夠的誠意。但問題是,眼前形勢一片大好,曹操自然認為益州敢提類似的條件,張松敢這樣牛逼哄哄的談條件,實在是太把自己當頭蒜了,所以當即讓人把張松給攆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