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可結緣徒增傷悲

    如圖所見,第一個是並列雙旋翼佈局,支魯幹也是這樣,第二個是共軸雙旋翼,黑沙也是這樣。這兩個都是直升機的旋翼的佈局方式。至於為什麼要這樣,應該很容易理解。大多數直升機都是一個主旋翼提供升力,後面一個小旋翼用於平衡扭矩。因為如果不平衡扭矩的話,主旋翼的反作用力,會使機體向旋翼旋轉的反方向轉,那就沒法操縱了,所以黑鷹墜落和戰狼2裡飛機尾旋翼被打中後,飛機是轉著掉下來的,那麼除了尾旋翼以外,還有什麼方法平衡扭矩呢。支魯乾的前後兩個主旋翼扭矩正好相反,就平衡了。黑鯊上下兩個旋翼旋轉方向相反,扭矩抵消。除了這兩個方法外,還有魚鷹並排雙旋翼,大疆無人機和明日邊緣裡的四旋翼甚至八旋翼,十旋翼都ok,只要平衡扭矩就行。

  • 2 # 軍事天地

    其實這兩架飛機有很大的說道,但是被掩蓋在歷史的塵埃中,很少有人關注。

    要說這倆架直升機,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朱家仁。這位在1926年從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畢業後,進入美國多家飛機制造企業實習。1927年回國,在上海虹橋航空工廠擔任工程技術人員。後來任空軍第一飛機制造廠的廠長。上面兩架機型就是受啟發於美軍的XR-4直升機基礎上自主研發的。

    (美軍的XR-4直升機)朱先生,可以說是中國研製同軸共槳式直升機的第一人,因為美國的XR-4是典型的單螺旋槳單尾翼的傳統佈局,所以說在沒有任何外界資料的參考下,居然能夠想到同軸共槳方案,確實令人稱奇。

    這架小飛機被稱為“蜂鳥甲”原型機,共軸雙旋翼,半封閉式座艙結構,1948年3月研製成功,如果按照自主建造來論,該型機算得上是華人自主建造的第一架直升機。只不過很可惜,該型機僅僅是做原理實驗,地面上進行了數次繫留實驗,一度因為不掌握旋翼和地面流場的互動性而發生了傾覆(一說可能是共振),導致旋翼受損。因此在1948年7月,又造“蜂鳥乙“型號,座艙設計更為合理,外形也更趨於流線型,但是由於當時的情況受限,只進行了地面繫留試驗和動力零件測試,沒有試飛,確實很可惜。

    這架頗為相似美軍“支奴幹”的機型,為朱家仁先生研發的CJC-3型縱列旋翼方案直升機。該型機由於吸納了當時全球的先進設計理念,因此得以最終試飛成功。一臺190馬力的發動機,兩個乘員位,總重0.9噸,最大時速180公里/時,航程216公里。可以說在當時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只可惜由於當時其身處對岸,並不受重用,沒有了後續經費支援只能最終放棄。

    朱先生確實一直抱著航空救國的思想,曾經在抗戰期間組織人員參考美軍的寇蒂斯霍克75戰鬥機,研發了“研驅-0”(XP-0)戰鬥機,而後還有“研驅-1”“研驅-2”等型號戰機。只不過由於沒有實際參戰,因此被人瞭解的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迪A6與福特探險者,選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