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盼盼媽媽談教育
-
2 # 新起點王老師
父母要結合清明節的活動安排給孩子講解清明節的風俗,比如帶孩子去郊遊,可以講解關於清明節踏青的知識;參觀烈士陵園,講解清明節緬懷先烈等
-
3 # 豫東木子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三口在十點的時候,隨著警報聲一起默哀了三分鐘。隨後,我主要跟孩子介紹了一下最近疫情期間我們要感謝的人。由於孩子小,講的太多她也不理解。所以,我就著重跟孩子介紹了兩個人,希望她能記住,一個是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我跟孩子說這是鍾爺爺),另一個是李蘭娟院士(我跟孩子說這是李奶奶),希望孩子能永遠的記住鍾爺爺和李奶奶,也希望孩子能永遠懂得感恩!
-
4 # wjsw園
清明,祭祖,這是中國傳統。告訴孩子,從小培養,培養就是言傳身教,孩子就會知道,這個我應該去。如果強迫性的去,他一定不願意。
-
5 # 楊麗麗姐
2020年清明節註定是一個特殊的不平凡的節日。4月4日是清明節,也是21世紀中國的第四個全國哀悼日。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些事情:
(1)什麼是全國哀悼日?就是指當國家遇到重大災難事件或重要人物逝世時,舉行的全國性活動。4月4日舉行的全國哀悼日,就是為深切悼念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
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期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華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2).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既然來了,就好好珍惜一切,做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助人為樂的人。
(3).珍惜青春年華,奮發圖強,積極向上。遇到困難不退縮,辦法總比困難多,盡力克服,不自暴自棄。不能在拼搏的年齡選擇安逸。繼承烈士遺志,弘揚烈士精神。
我們給孩子們這些閃耀的東西,相信他們會銘記於心。代代相傳。
-
6 # 兜個圈子
這個清明,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戰疫英雄們的故事,讓他們學會感恩、致敬、緬懷,然後帶著希望前行。
2020年初是一個不尋常的開年。從寒冬,到暖春,所有小朋友都在家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寒假。當我們在家共享親子時光的時候,有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還在醫院裡辛勤地工作。當他們凝望窗外,想著爸爸媽媽怎麼還不回家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已經犧牲,回不來了。
這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也和我們一樣,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的盔甲只是一層薄薄的白大褂或防護服,他們的武器只有一把小小的手術刀,但他們什麼都不害怕。他們在這次抗疫戰爭裡,守護著我們,卻犧牲了自己。他們身上有許多珍貴品質值得孩子們學習。
他們勇敢、無私、無畏,他們善良、專業、心懷天下。告訴我們的孩子,這些人的名字吧!告訴我們的孩子,這些人的故事吧!
帶著感恩,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努力活出美好,不辜負烈士們的犧牲!
-
7 # 教育順風車
其實清明是一個特別好的教育孩子的一個節日。
首先:人生第五關生死關『對稍微大點的孩子』
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觀,其實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死意味著什麼的。
在課堂裡我聽過最震撼的一件事情就是當一個小孩兒敘述他打死一個人的過程,他說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打著打著,然後就沒有啦……
為什麼有些青少年會沒有時間觀?為什麼甚至我們現在都沒有時間觀?
雖然我們都知道我們終將死去,但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過生與死。
如果你知道這也許是與爺爺奶奶的倒數幾次見面,我想你一定不願意與爭吵的方式結束每次的話題……
如果你知道,也許這是你與男女朋友的最後一次見面,你一定會希望這一次是一個美好的結束……
如果你知道,也許這是你倒數的幾次,可以看著你的孩子犯錯,我想你一定不會沒有耐心……
其實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是時間觀的錯誤,都是生死關的沒看透。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當你把它看作問題時他才是問題』
其次:家庭教育
我想很多家長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爸就是這個脾氣,所以我也是這個脾氣。
然後會發現你的孩子和你一樣是這樣的脾氣。
性格也好,價值觀也好,世界觀也好……歸根到底是家族的一種遺傳。
你可以在清明這一天~頌祖德
講述那個不在人世的人,帶給自己的家庭怎樣的變化。
我特別喜歡活著裡面對於財富積累的一句話:一隻雞變成一隻鵝,一隻鵝變成一隻羊,一隻羊變成一頭牛,一頭牛變成一畝地,一畝地變成十畝地,十畝地變成百畝地,百畝地變成現在的家業。
是祖先們一步一步的量變,積累到的現在的質變。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能夠了解到,是多少輩子人的努力才換來的如今的生活,那麼他便永遠不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那結果便是現在的家業一夜變成一頭牛甚至一隻雞……
最後:孝順
其實清明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花點兒錢買點兒紙上點兒香……哄哄鬼。
清明存在的意義便是孝順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的祖先去世了,但是他永遠的活在我們的心裡。
同時時刻提醒自己,及時的孝順自己的父母。留給我們孝順的時間不多,不要總說工作忙,學習業務重,不知不覺間父母已兩鬢斑白,你還要什麼時候去孝順?
所以幾句話講給孩子聽
1、我們要及時的孝順爺爺奶奶。
2、我們有現在的生活是幾代人的努力,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
3、我們的家族世代都是讀書人,熱愛讀書『你想要他有的特質』,會有認同感
4、緬懷那些偉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5、歲月安好,是有人負重前行
-
8 # 語文楓林
2020的清明有孩子的家庭父母會對孩子說什麼呢?
2020年的清明節,正是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清明節。作為父母,有些話是必須對孩子說的。
一、告訴孩子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
疫情期間,人人自危,危險來自病毒。因此,孩子,認識病毒,瞭解病毒的傳播途徑,這樣才能知道怎麼去防範病毒,只有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在清明節注意掃墓的安全,這才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護。
二、告訴孩子一定要正確看待死亡。
死亡作為疾病的一種轉歸,也是生命的必然規律,生老病死,任何生命都無法抗拒。孩子,先人在我們之前離去,我們終有一天也會離開人世,告別親人。我們的親人在清明節這一天也會到我們的墓前祭掃。正因為知道會死亡,所以活著,就要好好地活,這就是向死而生的含義。
三、告訴孩子一定要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這次疫情,奪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孩子,假如人人都懷有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沒有謊言,沒有壓制,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生命流逝,就不會讓悲傷逆流成河。我們既要祭祀自己的親人,也要哀悼在這次疫情中犧牲的烈士和同胞,還要哀悼全世界所有在這次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們。因此,生而為人,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是每一個生命的使命所在。
四、告訴孩子一定要有環保意識。
清明掃墓,文明祭祀。孩子,去掉破壞環境的祭掃方式,保護我們的環境,用一顆最真摯的心,用一腔最純真的情,用一種最文明的禮,寄託我們的相思之情,這種意識應該深深地植入我們的內心,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五、告訴孩子一定要有安全意識。
年年的清明祭掃,都會有火災發生。孩子,很多墳墓都在山野,注意用火,排除安全隱患,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做出安全示範。
六、告訴孩子一定要珍惜親情、善待家人。
亡者已去,死者已矣。你看到疫情之中逝去的親人連告別的機會都沒有,怎麼會不落淚?當再多的問候已經無法傳遞,再多的關心已經無法送達,再好的孝敬已經無法享受,孩子,在寄託相思之時,珍惜當下,善待家人,讓親情溫暖著你的一生,讓親人沒有遺憾地走完一生,你也才會無愧於心。
七、告訴孩子一定要閱讀世間百態。
疫情來臨,災難驟然而至,人性在災難中也得到了放大。美醜善惡,暴露無遺;真假虛實,無處藏身;世間百態,展示空前;靈魂碰撞,縱橫激盪。孩子,你一定要好好閱讀疫情這些生活大書。你讀懂惡,才會棄惡;你讀懂善,才會從善;你讀懂真,才會求真;你讀懂美,才會尚美。希望你一生都在棄惡從善,成為真善美的使者。
八、告訴孩子一定要多誦多記詩詞。
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把我們帶入清明的紛紛細雨中,讓我們觸控到了悽迷哀傷的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讓我們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由落花引發感傷,由感傷透露出溫和的責備。孩子,傳承我們的文化,多誦多記,博古通今,一定會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孩子,言盡於此,意猶未盡,望你在2020這個特殊的清明節長大許多。
-
9 # 娟子樂學堂
綜合大家的觀點,我想契機教育真的很重要,細雨潤無聲。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對先輩、對英雄,和已故親朋好友的思念、緬懷。除此之外,教孩子感恩所有,珍惜時光,傳承文化,更好前行。
如何具體對孩子進行死亡/生命教育。
1、可以帶著孩子看看家裡去世老人的照片,幫助孩子以一種不那麼可怕的方式看待生命和死亡。
“寶貝,這是你的太奶奶,她已經去世了,但是她活著的時候,她生了一個男孩,名字叫....,也就是你的爺爺。”
2、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育兒的最好素材。
走在森林裡,散步在公園中,帶著孩子看看那些枯萎的樹木、被砍伐後的樹樁,家裡掉落的花瓣,一起做的落葉書籤....這些花草樹木的輪迴,為孩子提供了一種探討死亡的安全方式。
和孩子們強調說明,所有的生命都處在生死輪迴的交替之中。
這裡,娟子推薦經典繪本《有生之年》建議收藏,帶著孩子們一起閱讀,很棒的關於生和死的輪迴故事。
3、從小蟲子或者小螞蟻開始吧。
面對死亡是一件大事。在孩子痛失至親或者心愛的小狗之前,最好從跟孩子沒有太多情感聯絡的小動物開始進行死亡的探討。
一隻老鼠、一群螞蟻、一隻小蟲子。
只要有機會孩子看到某個死去的東西,就給孩子時間,允許他們來問問題,並且引導孩子理解死亡的含義。因為這之前他們已經接觸過了死亡,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過死亡了。
他已經瞭解過死亡的一些基本問題,現在,孩子反而就可以更好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悲傷和不捨....
找到一隻死去的蟲子,並不難。一場大雨過後,路邊,樹下就經常會出現小蟲子的屍體。蟲子不太會激發孩子太多的情感,我們也會覺得更安全。與此同時,正是和孩子談論生死的好機會(契機教育)
4、什麼是活著,什麼是已經死掉了?給到孩子簡單、具體的資訊。
死掉的小蟲子不會再動了,它不會再吃東西了,不會尿尿了。這個小蟲子不能再咬人了,不會傷害我們的。看,我們可以拿這個小木棍戳戳它,它不會逃跑,不會覺得痛了。
當然,對死去的動物要溫和,要表現出我們應有的敬意!
但是帶著孩子觀察或者做研究時沒有太大問題,不過考慮到死去動物是有細菌,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接觸,可以藉助工具認真觀察,把它翻過來,用棍子輕輕地觸控它都是可以的。
如果我們發現的是一隻死亡的小鳥,我們還可以看看它的翅膀、鳥冠、嘴巴,其實大多時候孩子們不是那麼害怕,因為不能動了,反而會感到很有趣。
小時候,我記得自己對死去的小鳥就可以看很久,然後我媽還特緊張,以為我不正常現在長大了,學知識漲本領後,才能為自己開解,我才沒問題了,我那會在研究,在思考死亡....很可惜,父母那會可不懂什麼死亡教育,甚至【死】這個字是不允許小孩子在家說的了。
5、有些善良的孩子,甚至會提出埋葬死掉的小動物。這樣安葬的儀式會給孩子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儀式不僅展現出我們情感的一面,還給孩子樹立了我們對死去生命表達的尊重。
這是很好的榜樣。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行動。
6、面對孩子的提問
【你會死嗎?你死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人死後都會去哪裡?為什麼我們都會死....】
如果家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那就跟孩子自由分享你的信仰,但是一定記得遵循簡單和尊重事實地回答孩子這些問題。
如果孩子還在學齡前,我們用詞含糊或者模凌兩可,會讓孩子產生疑問和困惑,為此他們會產生擔心、害怕不安的情緒。
當孩子聽到我們說,爺爺去天堂了。
也許孩子會想天堂在哪了,可能是另外一個地方,那爺爺還是回家的....
推薦書目《水蟲子和蜻蜓》這類繪本可以幫助我們跟孩子解釋、轉換模糊觀點。
如果我們的觀點很現世,也可以和孩子分享的。
如果自己對這個問題不是特別確定,都可以直接告訴孩子。
【“誰也不能確定哦。”
“我不太清楚,但我是這樣想的/理解的。”
“是的,所有人最終都會死的,所有的生命,人、動物、自然都是這樣。”
“是的,寶貝,你有一天也會死的,但是現在你只需要好好活著。”
“是的,親愛滴,媽媽也會死的,但是可能不會是今天,我還計劃要活很長時間了,媽媽會盡可能地陪伴你更多的時間.....”
“媽媽不知道會是哪一天,但媽媽有堅持鍛鍊身體,好好保護自己,我希望自己能活很久很久....”】
娟子能理解,我們常常會對孩子說:“ 寶貝,媽媽會一直/永遠陪在你身邊。”
而且父母要對孩子說 “ 不知道 ” 是比較難開口的。
但這些並不是事實,所以,我們可以試著換一種說法:
【“媽媽會永遠愛你,我會盡最大的努力長久地陪伴你,寶貝。”
“無論發生任何事,媽媽都會永遠愛你,祝福你。”】
真理是仁慈的,哪怕孩子年齡很小,他們也能感受到,並接受的。
所以,無論我們如何和孩子談,都應該讓孩子知道對於死後的事情,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孩子也肯定會遇到其他人其他家庭談論天堂的事情或者對死亡的不同的闡釋。
7、給孩子具體解釋【活著】與【死去】的區別。
人一旦死了,就不會再哭再笑,不會跑跳,不能活動遊戲,不會思考,不能呼吸,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去上廁所.....
8、用 “ 死了” 這些詞語直接描述死亡,避免委婉表達。
請不要對孩子說【死亡就是睡著了....】
有的父母會跟孩子說到某位去世的親密家人,用「睡著了」來表達。
我們能理解這個 “睡著了” 的含義,但孩子不一定。
當我們這麼和孩子解釋,更多的會引來孩子的擔心和害怕。
孩子會想我們每天都會去睡覺,那會不會我就死掉了,爸爸媽媽睡覺是不是也會死掉,那睡覺在孩子理解中就是非常不安全很危險的事,可能會引發孩子害怕睡覺,為此哭鬧。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比較溫和地接觸死亡,但請不要使用太多委婉的詞彙,避免造成誤解。
9、寶貝,會有人照顧你 ❤️
即便孩子在吃早餐的時候突然問我們:“ 媽媽,你會死嗎?”
我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這個提問事實,並且要了解到孩子這麼問,不全是出於關心你,通常情況下,孩子是在為自己考慮.....
孩子內心深處的問題是:“ 如果媽媽你死掉了,那麼誰來照顧我,我怎麼辦?”
讓孩子知道,總是會有人照顧他們。如果媽媽不在,還有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知道一個切實的計劃會讓孩子感到放心。
請不要被孩子這樣的問題嚇到或者生氣,甚至指責孩子沒良心.......
他們只是孩子,我們平靜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制定了一個照顧你的計劃,如果爸爸媽媽發生意外,還有.....會來照顧你。
這樣的問題,對父母而言,也許真的很變態
但小孩子通常會從簡單的確定的答案中得到安慰。
10、面對傷心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已經面臨了家人或親戚朋友的去世,他的需求就會很不一樣。
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很難過,或者很生氣、害怕、內疚。
他誤以為在某種程度上,自己是不是要對這個死亡負責。
如果家長看到一個孩子這樣面對親人的離世,要記住,孩子表達悲痛的方式和成年人是有很大的區別。面對如此強烈的的情感,孩子可能深陷其中,又有可能遊離其外,一會哭鬧不安,一會又能開心地玩耍.....
這樣,娟子會建議爸媽尋求專業人士幫忙,藝術療法對很多傷心的孩子是很有效果的,還有很多別的方式也能幫助家人緩解親人離世所帶來的悲痛。
11、不要強迫孩子。
有的父母會覺得這個話題很重要,是每個人生命的必修課,就總想和孩子聊聊。
但請不要強迫或尬聊....如果孩子不想談論死亡或者不願意參加葬禮,不要勉強孩子,不要覺得應該如何如何。請相信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學習,都會讓孩子有很多機會去了解和探索這個生命的主題。
12、閱讀資源。
很多優秀的兒童圖書、繪本都會關注悲傷、死亡這類主題。包括如何面對失去親人或者心愛的寵物引起的悲痛....
有的圖書措辭溫和,用圖片和語言結合的方式,以提供資訊的模式,或藉助大自然來呈現出生死之間的輪迴。像之前娟子推薦的《有生之年》就是從動植物的死亡入手,然後慢慢講到人的死亡問題。
更多經典繪本推薦:
《一隻死去的小鳥》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一生》拜倫·梅倫尼
《我想你:初識死亡》派特·托馬斯
《不老泉》娜塔莉·巴位元
《大人也會哭》南希·哈森
《第一次見到你》傑夫·阿爾茨
《外公》伯寧罕
《獾的禮物》蘇珊·華萊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佐野洋子
《永遠有多遠》凱·呂夫特內爾
《爺爺變成了幽靈》金·弗珀茲
《一片葉子落下來》巴斯卡利亞
《小傷疤》夏洛特·蒙德利克
當然好的繪本還有很多,大家可以到網上找找,以上繪本是娟子全部自己閱讀或者帶著孩子們共讀過的一些書籍分享
最後,關於死亡教育和兒童性健康教育一樣,這類話題大多還是在私底下和孩子溝通,因為一些文化上的避諱和衝突是存在的,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長不喜歡這些敏感(但真的很重要)的話題。許多父母覺得這些東西和孩子聊不合適,等孩子大點就自然明白.....沒有關係,都是ok的,應該被接納,給予尊重。
關鍵是在於我們自己,我們的家庭對待這些話題的態度,其實也是在向孩子傳遞父母的價值觀。保持中立,教會孩子尊重,我們家是這樣,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這樣,提醒孩子,不同的家庭對這些事情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回覆列表
如果是我的話,除了為他灌輸對親人的思念以外,我會給自己的孩子講一些革命先烈們的故事。並且可以嘗試帶他去網上掃墓。再聯絡到這次疫情,犧牲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公安幹警們,所有的抗疫烈士們。讓他學會感恩,體驗什麼是大愛無疆,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