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五胡亂華,靖康之難,或者是晚清恥辱? 五胡亂華幾乎可以在華夏文明中抹去,這個時代,經濟政治文化幾乎不進反退,而且它是連綿不斷的戰爭,破亂了中原的生產力,多少家庭流離失所。 靖康之難,北宋王朝國都淪陷,徽欽二帝,皇子帝姬,宗親臣屬,數不盡珍寶,財富付諸流水,“浩浩蕩蕩”幾百人從汴梁“走”到阿城。行途餓殍遍野,慘不忍睹,中原文明又一次遭受了重大踐踏。 晚清恥辱無需多言,不管是兩次鴉片戰爭,還是馬關條約,不管是瓜分狂潮,還是庚子國變,更不用說“戰勝國”參加的巴黎和會。 大家感覺華夏大地最痛心的事情是什麼呢?
6
回覆列表
  • 1 # Chrisgump

    歷史是一條長河 我們生活在其中一段 在其中或者離的近的就感受深點,譬如晚清的各種賣國行為 割地賠款 讓人痛心疾首

    但是這樣一段歷史在整個歷史中是很短一段時間

    對於漢人來說 如果去感同身受 覺得最痛心莫過於國破家亡,其一 五胡亂華 晉人衣冠南渡,北宋 整個皇族被俘虜到金國 ,咱們現代人根本無法體會,那真的是恥辱到極致

  • 2 # 蓋世神算

    最痛莫過於,守成敗家子改變開國聖人遠見戰略,一朝一朝更替,一代一代重演。人類政治的真諦,由公平顛覆腐朽建國或強國完美展現。歷史證明,開國元首(皇帝)代表民心而勝統治時期,是那民族最強凝聚力政治旺盛期,治國理政金科玉律一旦改,國必動搖。國以人聚則成國,民心動搖國已弱,不在經濟與國防。常常只以表象論國防落後而被凌辱,發生慘件;不知道政治為聚心之術,建國以人聚而成國。

    縱觀每個朝代,建國必有聖手,敗國必用庸才!中國上下五千年,惟有這裡最令民族心痛!

  • 3 # 史殼郎

    我認為是南宋滅亡。今天我主要從氣節方面說說我的看法!

    文人作為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最能反映出問題所在。

    在南宋滅亡之前,漢人政權從未整體地被邊彊民族徹底征服過,古典意義的華夏文明從未斷絕過!在有宋一朝,政治極其開明,很少有因言獲罪的,即便有,一般也是被貶謫或剝奪官職,只要不是謀逆,一般也不會動不動就會從肉體消滅,更遑論誅九族這種惡性事件發生!但宋亡後從元朝開始,特別是清朝,因言獲罪,類似“文字獄”而誅連九族等事件頻頻發生,當官文人不敢堅定立場,只顧明哲保身,“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為金科玉律,文人毫無氣節可言!

    正是從元朝開始,華夏文人的氣節從此就被異化、奴化了!所以我們才可看到明朝滅亡時,南宋末年涯山海戰那一幕再也沒有重現,有的只有一出出鬧劇,醜劇!祟禎氣未斷絕,這幫文人官員就急不可耐的向李自成恭迎獻媚。而等李自成敗逃,清軍入關時.“文人精英”們又迫不急待的向新主子邀功請賞。。

    經過清朝的200多年異族統治,這種奴化“精神”愈發的得到了昇華,日本侵華戰爭就是明證。以汪精衛等為代表的文人精蠅引領下,“帶路黨”們“歡呼雀躍”地參加偽政府和偽軍,據統計,最高嶧時由戰場倒戈等各種途徑參加日偽軍人數達百萬以上,也算是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正是因為南宋滅亡,中國的各方面才幾乎都全面倒退,民族氣節異化,弱化。所有後面歷史發生的悲劇,或多或少都能從這個華夏命運轉折點找到依據,所以我會為之婉惜!

  • 4 # 職場前沿思維

    這些都中國華夏大地上的痛苦,沒有什麼最不最的,只能從分類上來理解。從人文上來看,最痛心的是靖康之恥,兩傻皇帝被帶到北方寒冷之地,鬱鬱而終。還受到金人的侮辱,像披著羊皮跳舞繞圈什麼的,宮內的妃子和宮女就更慘了,瓜分的瓜分,自殺的自殺。金人隨便給點好吃的還要千恩萬謝。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火燒圓明園,都是歷代的珍寶啊!兩強盜國家殺了看門的太監,拉了整整幾公里長的卡車珍寶走!強完了不算,還把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一把火燒了,看看圓明園的遺蹟就知道了,痛心的教育啊!

  • 5 # 回憶還是要忘記

    排名第五 五胡亂華 這可謂是中國第一次經受異族的大規模入侵,皇室南遷,中原人民慘遭荼炭,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對峙,其結果,導致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直到魏晉的中華上古文明終結。連民族成分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是文明程序的轉折點。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殺,宮廷政變,層出不窮,混亂不堪,其中的歷史暴虐而又殘忍。起初那些遊牧民族對漢族,極盡壓迫侮辱之能事,現代我們罵人的話,比如“懶漢,無賴漢”等等就是那個時代傳下來的,原先在那些異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漢”早已被“懶漢,無賴漢”所取代。可謂恥辱。從而也導致了冉閔的起義。幸虧天不亡我中華,由於那時的華族的血氣,英勇的抵抗,使異民族重新正視了我華族,從而才產生了,所謂的“漢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的改革。才開始了以華族文明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鮮卑貴族相較之後的蒙古滿清,畢竟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他們繼承了中華的精髓,同時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優點,同時又輸入了佛教文明,創造了一種變革過的文明——中華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後的中古文明繼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許多的獨特的東西,還是消失了。比如許多絢麗燦爛的上古神話,從而使我們現在看楚辭中的很多典故名詞,不知所云。還有寶劍的製作方法和其所承載的“劍道”也在隋唐慢慢失傳了。因為遊牧民族打仗不用劍。而日本經過東漢直到六朝的學習和吸收,漸漸發展,到現在便成了他們的“國粹”了。而我們在現在只能透過隋唐之前的史實和虛構的武俠故事,來想像這種如夢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鴉片戰爭 我一直有個疑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於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麼事,那麼為什麼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華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中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並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採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餘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後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兇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刮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中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製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築和工藝品,尤其傢俱,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複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華人眼裡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後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後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中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裡開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戰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后賣首飾。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拼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臥薪嚐膽,他也能做到。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此一戰,蕞爾小幫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國,加速沒落。而對清廷的改良慘遭失敗,一部分的華人覺醒,發現要救中國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後來,經過百日維新,庚子國變,和對清廷所謂的“新政”絕望之時。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說句實話,本人是覺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漸進總比突如其來要來得穩定,和易於接受。但滿清貴族的食古不化,狹隘短視,死抱著利益不放,實在是無出其右。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最符合湯武革命的標準。 再講句題外話,我總覺得向中國周邊的那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在中國衰弱之時,會變本加厲的侮辱侵略中國,而這些國家古代長期仰視中國,深入研究學習中國。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響,中國對付起這些國家來相當棘手。比如,日本南韓越南印尼等等。還有個臺灣地區。 排名第二 甲申國難 1644年,中華文明從此絕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韃靼文明,而當今再華人和外人眼裡,中華文明就是韃靼文明。這固然拜張藝謀的電影,眾多的清宮戲,和唐裝所賜。但我們與真正的中華文明斷絕關係,卻是從這裡開始。誠然中華文明發展到明朝末期,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嚴重,明朝的滅亡就是例證。雖然有天意,比如連續十五年的乾旱。導致中原旱災蝗災遍地,顆粒無收。從而導致李自成剿而不滅。但人禍也很致命。朱明歷來的寡恩刻薄,崇禎的剛愎自用,南明的內鬥。集權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變革的邊緣,內部的改良改革,雖然還不成熟,還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經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樣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歷史選擇了最不好的結局。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只相當於黃巢,其結果肯定,必敗無疑。但中國最多再分裂割據一次,還沒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隻是又一個南北朝,又一個宋金對峙。好歹也保住了中華文明。可滿清入關完全憑的是運氣。入關後,他們一方面極端自大,一方面又極端自卑。而自大與自卑是相輔相成的,從而經過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華文明就斷送在他們之手了。直到現在,產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國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國到南韓,這種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難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當金兵攻入東京時,整個趙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個僥倖逃脫的皇子就是趙構,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屬更是不計其數,而他們大多都被變賣作了家奴,有些低階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兒。而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時代是非常野蠻的,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宋朝積累文化財富被焚燬洗劫一空,這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浩劫。而這也是中國被西方趕超,乃至落後,擺下了伏筆。 也是後來種種歷史悲劇的起因。更為可悲的是,後來的明朝,並沒有繼承宋的輝煌文治成果,從而導致了甲申國難,中華絕嗣。而日本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由崇拜轉向了反思,順便提一句,象相撲,茶道,插花,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藝術也是那時消失的。

  • 6 # 苟或

    崖山海戰,無中華,自此原本全面領先世界的科技文化,徹底被破壞,由於元朝對漢人的壓迫政策,幾十戶共用一把菜刀,不允許漢人讀書,不允許漢人有名字,連娶老婆第一晚都的給蒙古人。宋人口1.26億,根據明實錄記載,明朝巔峰時期也才宋朝的一半,明朝也一直落後於世界。送完還被屠殺了6000多萬的漢人,無數的金銀財寶珍貴書籍被破壞!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華夏民族悠悠五千載,其間有太多榮耀,也有太多苦痛,以致於在下一時無法從中選出最令人心痛的那個答案,現謹將我所知的苦痛歷史陳列如下任君選擇:

    秦末漢初經過多年廝殺中華大地上的人口由2000萬銳減至600萬,死亡率高達70%。在殘酷的戰爭中項羽一把火燒掉了咸陽城,導致記載著夏、商、週三代及先秦諸子百家的典籍毀於一旦,夏、商、週三代的歷史出現了巨大的斷層,外華人甚至懷疑夏朝是否存在,而我們華人不得不透過各種手段進行夏、商、周斷代史的研究。匈奴也趁火打劫,強佔了河套平原。

    漢武帝伐匈奴雖橫掃匈奴,開闢了絲綢之路,但全國總人口由5000萬減少為2500萬,滅亡率50%。武帝全身心投入到北伐匈奴的戰爭中,國內的農田水利建設等工作完全荒廢,黃河決堤五十年無人問津。

    西漢末年混戰華人口由5959萬減少為2100萬,滅亡率65%。

    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前東漢人口5007萬,公元221年三國加起來還有90萬人,滅亡率98.3%。

    西晉八王之亂及其之後的五胡亂華華人口由1626萬減少為1008萬,滅亡率38%。大量流民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兩腳羊事件。

    南北朝混戰華人口由3000萬減少為1200萬,滅亡率60%。

    隋末混戰華人口由4612萬減少為1251萬,滅亡率73%。

    安史之亂華人口由5823萬減少為2230萬,滅亡率68%。大唐王朝從此由盛轉衰,古都長安、洛陽就此破敗。

    黃巢起義華人口由4947萬減少為1187萬,滅亡率76%。

    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擄,皇城開封淪陷。

    蒙古滅宋華人口由9347萬減少為887萬,滅亡率91%。中原漢人首次完全處於一個異族政權統治之下,而這個異族政權還實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視和民族隔離政策。

    元末農民戰爭死亡700萬人。

    明末清初華人口由1.075億減少為2150萬,滅亡率80%。明代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和東方的文藝復興被攔腰斬斷,從此我華夏開始落後於西方。

    兩次鴉片戰爭被迫割讓香港,承認治外法權和協定關稅,俄國趁火打劫割讓中國北部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太平天國運動導致華人口減少2億,滅亡率佔戰前總人口的43.5%。

    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允許日本在內地開礦設廠。

    庚子國變中京城淪喪,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土地上招搖過市,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支付天價賠款並允許列強在中國境內築路駐兵。

    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的我們被列強出賣:將德國戰前在山東享有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九一八事變因執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淪於日寇之手。

    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

  • 8 # 地奧威爾斯

    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歷史的作用之一即使讓後人以史為誡,吸取教訓。若”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之“。按理說歷史的發展應該是階梯式的,不斷髮展進步,但中國歷史上卻有三次歷史文明的大倒退,如果不是這幾次重大的打擊,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完全可以透過自己加速,先於歐洲突破到近代文明。

    NO.1五胡亂華與十六國

    東晉十六國地圖

    三國歸晉,出現短暫的和平,經過”八王之亂“ ”永嘉至亂“,最終被匈奴滅國,”五胡“入主中原。大肆屠虐漢人,視漢人不如豬狗。到冉閔滅羯趙時,漢族人口僅剩400餘萬(西晉2000萬),五胡亂華與十六國是華夏文明距離滅亡最近的一次。

    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與十六國時期是中國第一次被蠻族侵略的時期,北方成為主戰場,中國經過短暫的和平又回到了分列時期。這些來自蠻荒之域的野蠻胡族還保留著原始的食人獸性,處於奴隸社會少數民族重複著政權的興建,內鬥,消亡的輪迴。統治階層取得政權後荒淫無度,暴虐不堪。史書記載:北地蒼涼,衣冠南渡,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NO.2宋朝滅亡與蒙元時期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宋朝是中國特色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峰。人民的生活水平相當高,有西方學者說當時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趕不上東京汴梁看守城門計程車兵。宋朝的科學文化也達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水準,甚至已經出現了工廠生產等資本主義萌芽。民間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甚至遠超盛唐。就這樣一個發展的最好時機,卻被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而錯過。導致中國再也沒有在封建社會時期遇到這樣好的發展時機。

    反抗暴元

    北方遊牧民族的連續入侵,打死虐殺,導致人口大幅銳減,生產水平完全倒退。他們馬上的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實行原始的奴隸制度,民族歧視政策,退耕還牧,這些都導致了文明的倒退。蒙古人統治一百年,卻使中華文明停滯甚至倒退一百年。宋朝極為繁榮的經濟,科技,文化受到極大的限制。自此以後,中國封建文明也開始慢慢的走下坡路。

    NO.3甲申國難與滿清統治

    剃髮易服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明朝滅亡。一片石戰役,李自成敗北,滿清入主中原。一個”剃髮易服“就殺死上千萬人,稱甲申國難。

    滿清統治後政治上狹隘的名族政策,經濟上重農抑商,制約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科技上雖有成就,但逐漸落伍,大多坐而論道,沒有讓科技知識對中國發展其什麼作用。文化上大肆銷燬古籍,篡改歷史,知識分子不敢發表獨立見解,明末可以和百家爭鳴的晚明思想潮流在清朝得到終結。

    文字獄

    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思想禁錮,閉關鎖國,科技停滯等等,終於落後世界,慘遭列強入侵。

  • 9 # 亭殿閣

    我們總是很難相信命運的輪迴,然而歷史卻驚人的相似,兜兜轉轉似乎一切又回到原點,歷史從不會因為某個人停下腳步,然而多年之後,後人習慣站在時光長河的對岸,聽那河對岸依稀傳來的一曲長歌,抑或一聲嘆息。

    提到南唐後主可能有人會不知曉,然而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一直流傳下來,這句詞出自南唐後主李煜之手,然而一個君主讓人銘記的不是他的豐功偉績,而是亡國之後的哀婉嘆詞,總歸是一種戲劇性的人生,但這場戲劇裡,更多的卻是悲劇。誠然李煜不是一個好君王,他卻是一個痴情種子,若是生在安定的年代,他與小周後的故事定是一段佳話,然而世事無常不是一個如果就能概括的,隨著公元九百七十四年宋滅南唐,亡國的道路也正式拉開序幕。俗話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宋太宗雖並沒有直接殺掉李煜,但是將他封為“違命侯”這更是一種無聲的嘲諷,活著,或許比死去更難受。

    當君王平定了戰亂,似乎總要上演美人配英雄的戲碼。只是宋太宗將目光瞄準了小周後,這齣戲碼便顯得不那麼生動了。小周後出身名門且富有才情,曾經創作《擊蒙小葉子格》,是最早的葉子戲規則記錄。她與李煜留下了“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的佳話。只是一切浪漫在勝利者面前都是那麼徒勞。時至今日,我們無法想象當時的場景,只能從歷史的記錄中讀得隻言片語:宋太宗強迫小周後重演當時與李煜偷情的畫面,並且命令宮女架住小周後,在朝堂之上公然臨幸。迫於眾臣壓力,宋太宗無法時時刻刻召見小周後,於是令畫師在帷幕後偷偷臨摹臨幸的場景,以便平時把玩。

    這種生不如死的屈辱,卻讓一個亡國的女人來默默承擔,豈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一個她所深愛的男人的性命,一個她所傾注了無數心血最終破滅的亡國命運,都掌握在她的手裡,她不是不敢反抗,而是選擇用自己纖弱的身軀,去扛起這本不該她揹負的重擔。隨著太平興國三年七夕到來,李煜在這個浪漫的日子與世長辭,小周後悲哀不自勝,也離開了這個她曾深愛著,但又傷害她那麼深的世界。只是不知道兩人泉下相見,她是否會怪罪他的無能,兩個人的感情,在歷史的洪流裡,猶如滄海一粟,只能被沖刷,卻不能自主。

    當宋太宗在朝堂上肆意宣洩自己的慾望時,他覺得他就是這個世界的主人,他不會想到,一百五十二年以後,他的後代也會被人這樣屈辱的玩弄。一個皇帝富有才氣,下場總是不太好的,大概上天也覺得才子們應該浪跡天涯,快意瀟灑,若是不小心生在王權之家,一生也會命途多舛。比如李煜,比如宋徽宗與宋欽宗。

    宋徽宗與宋欽宗父子二人在藝術上可謂成就斐然,尤其是宋徽宗更是留下了傳世的“瘦金體”書法。但是筆墨抵擋不了金兵的鐵騎,當自欺欺人的“復燕雲”的盛宴拉開,恐怕誰都想不到這竟是他們最後的晚餐。

    金兵擄掠徽宗,欽宗的時間是靖康年間,因此這場變故也被稱為“靖康之難”。二人被押解到會寧府後,金人給兩個人屈辱的封為“昏德公”與“重昏侯”。這與當年宋太宗御賜李煜為“違命侯”是何等的相似。而欽宗最愛的朱皇后也因不堪屈辱而自殺。徽宗,欽宗二人甚至被投入枯井中,讓他們“坐井觀天”,飽受飢寒交迫之苦,國破家亡之恨。二帝的下場最終都十分悲慘,宋徽宗死後屍體被焚燒用作燈油,而宋欽宗則在金人玩樂的馬球比賽中死於馬蹄踐踏。

    時至今日當人們重讀這段往事,總不免唏噓不已,徽宗的那首“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無南雁飛。”彷彿就在耳邊縈繞,他模糊的背影在史書泛黃的書頁中若隱若現,時光的風一吹,與另一個消瘦的背影——南唐後主漸漸重合。讓人不禁感嘆:國破無山河,草木亦凋零。

    參考文獻:

    《宋史》

  • 10 # 史物所

    就近代史而言,很多人認為鴉片戰爭這一事件,英國船堅炮利、開啟中國大門,兵臨城下、逼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民族的屈辱,令人痛心。

    但我認為,鴉片戰爭作為近代史的開端,最令人痛心之處,是這場戰爭的重要性,是後人的認識,而不是時人的驚醒。

    近代百年曆史,印證了一條帶有叢林社會意味的法則——落後就要捱打。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正是閉關自守的清政府統治下,我們民族的落後。

    然而,很多民族都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落後,才開始奮發崛起的。說實話,這是中國的機會。那為什麼鴉片戰爭成為了中國百年屈辱的開端?

    1842年,鴉片戰爭以清政府被迫妥協求和、簽訂《南京條約》而宣告結束。

    在國門被開啟的道光、咸豐年間,除了林則徐、魏源少數人“開眼看世界”,社會的大多數,下至百姓、上至官員,完全沒有領受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依然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明明已被必然的洪流裹挾,但仍把其視作偶然的運氣。戰後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軍事失敗是一時的,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失敗之後,還不明白失敗的理由。

    直到1861年,洋務派代表曾國藩創立安慶內軍械所,試造槍炮彈藥,認為只要學會了西方的武器製造技術,就會挽救對外戰爭中的慘敗,強大起來。

    腐朽落後的清政府,開始探索失敗的原因、尋求改變,是在鴉片戰爭爆發整整20年後。

    每一個心繫民族命運的人,都很難不去想——假如鴉片戰爭後中國立即改革,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那中國甚至東亞地區的近代史,也許就要變個面目。

    但歷史沒有假如。

    回到題主的問題,“痛心”不僅是傷心,更是悲憤、甚至憤恨。

    就我們個人而言,“痛心”往往不是因為“我不能”,而是因為“我本可以”。

    鴉片戰爭作為近代史的開端,最令人痛心之處,是這場戰爭的重要性,是後人的認識,而不是時人的驚醒。

    因為如此,中華民族喪失了二十年的寶貴光陰。

    二十年,對一個人都如此重要,何況一個民族呢?

  • 11 # 哈哈哈哈哈哈哈225965

    是整清不是晚清>靖康之恥>五胡亂華,五胡亂華有壞處也有好處,個人愚見好處大於壞處,好了不敢多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女不知亡國恨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把問題推向一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