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隼

    重要不是「軟體」本身,而是方法

    題主所提及的應該是「時間記錄」這個習慣,也就說每做完一件事情就及時記錄下來。所以分解題主的問題,應該有兩個:

    1. 如何避免進入時間黑洞?譬如玩手機一玩就很久。

    2. 如何養成及時記錄時間的習慣?

    分解完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嘗試逐個擊破。

    .如何避免進入時間黑洞?

    我想很多人平時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本來是在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這時候需要上網查詢一下資料,接著就開始「百度」,進入百度的頁面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 N 個視窗。在這些窗口裡面有時候有很多廣告,左右兩側是你近期在淘寶搜尋要購買的物品;窗口裡面還有很多吸人眼球的標題連結;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誘人的照片、吸引的點子、娛樂八卦……

    一旦你點了一個超連結,很有可能就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才開始沒多久。

    這個過程就被成為「時間黑洞」,指一旦進入了時間就會飛快地流逝,被浪費掉。

    為了減少這種現象,你可以養成記錄注意力的習慣,也就是每次發現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在筆記本上記錄一次,長時間地記錄注意力可以提高自己的覺察能力。而這個習慣完全可以結合「番茄工作法」來做。

    簡單而言,就是 25 分鐘專注工作和 5 分鐘休息的模式。一旦開始倒計時 25 分鐘,這時候你就不能再去碰手機直到它提醒你時間到了。在計時的時候你只能做你計劃做的事情,可以是工作或者讀書、寫作等,如果你中間聽一個電話或者跟別人交談而打斷就不算,這個番茄鍾需要重新開始。

    在專注工作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兩種干擾:一種是外在干擾,也就是別人突然叫你做些什麼,這時候你需要記錄下來;一種是內在干擾,往往就是走神或者想做其他事情,這時候也需要記錄下來。

    到了 25 分鐘結束之後倒計時就會響起來(你可以使用 APP 也可以直接用手機的倒計時),無論如何都要停止手頭上的工作。有可能你這時候不知覺地在漫無目的地在上網,也可能在玩手機,這個提醒就可以有效把進入時間黑洞的你拉出來。

    如何養成及時記錄時間的習慣?

    每次要做一件事情都要啟動,每次結束一件事情都要按停止並且備註做了什麼事情。或許這就是很多人難以持續的原因。

    對於初期開始時間記錄的人而言,並不需要完美,包括現在好些時候我也會忘記記錄。不過沒有關係,當你回過頭把你記得的大概時間點記錄上去即可。關鍵的是長時間的記錄,而不要被眼前一兩件事忘記初衷。

    其次有些工具,如「時間塊」APP 就是事後統計,以半個小時維度,甚至你在一天結束後憑藉自己的記憶去記錄也沒問題。

    又或者你初期不記錄都沒問題,現在無論是手機或者電腦端都有一些軟體在後臺記錄你用了什麼工具和用了多長的時間幫你統計,這樣子你也知道自己的時間去了哪裡。如 iPhone 的「moment」和電腦端的「RescueTime」。

    「moment」會自動在後臺記錄,你每天使用手機多長時間,解鎖螢幕多少次。哪些APP用的時間最長。

    電腦端的「RescueTime」:安裝之後,會自動在後臺統計不同程式的使用時間,還能生成各種統計報表。

  • 2 # 大頭說時間管理

    養成好的時間管理習慣,最重要的是培養一套流程,並從這套流程中受益,清除大腦壓力、將自己想所的事情能夠隨時記錄下來,並且做好後續的合理安排,當事情做完後就會產生成就感,這樣自己對這套流程就會越來越滿意!

    時間上不是很精確、沒有特定時間的事情可加進待辦清單體系。比如在未來的一個時間裡,要學習一項技能,這個流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大事小事丟籮筐

    把很多的事情放到一個外界“容器”當中。這樣的話,我們的大腦就不會遺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隨時想到的一些創意等,都可以放進待辦清單當中。

    推薦工具:Trello / Todoist / Doit.im

    可分成六個“籮筐”:

    健康:鍛鍊身體,飲食平衡等事情

    工作:有關工作的事情

    素質:關於學習個人成長的事情

    家庭:處理家庭事務,一起計劃旅遊等

    社交:與朋友聚會

    愛好:消遣放鬆,看電影等

    在處理這些不同事情的時候,要注重人生平衡輪,儘量把各項事情都處理好,協調發展。

    一週安排心中明

    比如在週日的時候就把下一週的事情安排好。把一些事情從籮筐當中拉過來,根據事情的截止時間、重要程度,把事情安排到七天當中。

    用Trello分成九欄,第一欄是周目標,最後一欄是已完成,中間七欄分別是一週七天,把任務有效地分到七天當中,保證不會堆在一起,也要保證當天做的事情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聚焦當下日計劃

    有一本書叫《吃掉那隻青蛙》,裡面的青蛙指的是處理一天中重要的、並且是由多個步驟組成的事情。

    所以在安排日計劃的時候,就是按照青蛙蝌蚪法的原則:蝌蚪是相對於青蛙而言的一些瑣碎的事情、不那麼重要的事情。安排青蛙的事情一天不超過三件,每天一到三隻青蛙就可以了。只吃掉一直青蛙,即只完成一件要事,會很有成就感,比完成10件瑣碎事(蝌蚪)的成就感得多。這是對於日計劃的設計,目的是把握當下。

  • 3 # 一葉紅楓原創

    這隻個個人習慣而己,人就像一部訂時的機器一樣到時間就會停下來。個人訂日程作息,開始要強迫自已,慢慢養成慣就好了。就像一樣,晚八點至九點,必須休息,後夜二點起床,從不讓人提醒。這就是長時間養成的習慣。只要成了習慣,一切如準時鐘錶一樣,什麼時間休息,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幹什麼,都會一樣的精準,這就是習慣!謝謝!

  • 4 # 潘東昇

    1: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每天起床,或者坐車,或者吃飯以及午休的時間往往容易被我們很多人所忽略掉,但是如果把每天零散的時間積累起來,因此我們要考慮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我們可以做什麼。比如翻閱郵件進行回覆,比如看下工作群的微信訊息,比如構思下工作文案怎麼寫,比如看一篇行業乾貨進行學習都是可以的,而不是安靜的等待著時間過去,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重視時間的觀念。同時在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可以把大塊任務進行拆解,然後將要做的事情進行合理的安排佈局。

    2: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完成固定事情

    雖然我們很多時間都無法保證自己能去做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地點做一件事情,這樣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因此這個固定的事情就比較好完成,而且快速,同時也容易進入狀態,一般的話會選擇工作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而且容易處理的一些事情。

    3:用待辦清單管理時間

    首先在睡覺前寫下明天要做什麼事情,然後把這些事情分輕重緩急,同時可以列出哪些事情什麼時候做,大概需要多久來完成,在每天快要結束的事情的時候再重新檢核和提交下一天的任務。

    同時也可以用月度行事曆,將自己每月每天每個時間段要做什麼事情填寫進去,這樣也可以很方便的知道。

    4:學會利用好時間管理工具和方法

    比如我們可以透過筆記本或者微信的檔案傳輸助手來記錄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我們也可以透過日程管理工具,在指定時間告訴自己要完成什麼事情;還有我們可以透過日程管理表來推算和記錄自己每週每月完成了哪些事情,以及完成程度是怎麼樣的。

    5:要有目標,拒絕拖延

    很多時候我們時間管理做的不好,是因為我們喜歡拖延著到後面去做,那麼為什麼會拖延呢?是因為做了也沒有太多的好處,或者做這個事情沒有足夠的動力,那麼我們就需要去找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動力,這樣做事情才會去拼,想著盡力去做好。

  • 5 # 彭小六

    7個技巧,讓時間的使用更高效

    001:養成制定目標的習慣,並且對目標進行梳理。按照緊急/重要的程度進行劃分。避免無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3:根據功過模組設定固定時間,讓別人配合你的工作,而不是你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比如每週五的下午固定周例會,每週一的上午進行一週目標制定和上週覆盤。把事務性的工作模組化更高效。

    004: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任務。在地鐵上、公交上或者機場候機的一些碎片化時間,可以用來處理一些文書的工作。比如郵件回覆,稿件修改、彙報內容校對等。不要把碎片時間都浪費在刷網頁和看娛樂八卦。

    005:學會使用工作,不斷迭代最佳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比如用印象筆記記錄工作當中的內容並進行分類管理,可以實現線上檔案共享。

    比如做自媒體排版,可以用第三方外掛實現一鍵排版功能。

    比如做會議記錄,可以使用百度腦圖記錄會議的整體框架和重要資訊點。

    網際網路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輔助工具,幫助我們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006:早睡早起,這是關注時間管理的人最應當養成的習慣。

    拒絕做手機一組,晚上無效熬夜。同時養成早起的好習慣。

    習慣早起的人都會有一個感受,好像有一種“一天的時間變長”的感覺。

    另外一方面,早睡早起的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讓人工作起來的狀態更佳。

    007:定期覆盤,查漏補缺。對自己沒有完成的任務尋找原因,找到時間管理上的漏洞或目標制定上不合理的地方。不斷的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讓目標設定更合理。

  • 6 # 艾莎書館

    學好時間管理簡單一共為4步驟:

    一、收集

    每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不管是家庭、工作、生活還是個人,總是有一堆的事情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將所有的事情,不論大小,哪怕是查快遞這種小事,都要將其記錄下來,放入收集箱中,清空大腦。

    大腦是用來思考事情的,不是用來記錄事情的。當所有事情都放入大腦,會導致我們做事情不專注,效率低下,人也會特別的焦躁。當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寫在紙上後,頓時感覺前所未有的輕鬆。

    二、選擇

    從你的收集箱中選擇一件緊急且重要的事情。也許在你的收集箱中有很多件緊急且重要的事情,但是不要著急,放平心態,將這幾件事情一一擺在面前,問自己,哪一件事做完後,得到的效益是其他事情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選擇那件效益最高的事情。記住一次只選擇一件事,一次也只做一件事。

    三、執行,just do it!

    找到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後,開啟一個25min的番茄鍾,開始做事情;25分鐘的時間,只想與這件事相關的事情,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想。當你開始著手做這件事情後,你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四、覆盤

    當我們做完某件事情後,要學會覆盤,看看自己在這件事情花費的時間是否超過自己的預期?檢視自己在做這件事情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有哪些好的解決方案?如何避免類似的事情重複發生,等等?蘇格拉底曾說過,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

    要不斷的嘗試各種時間管理小技巧,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

  • 7 # 益菲讀書

    想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們就必須先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其次是透過一些方法,讓管理時間的行為成為習慣。

    一、瞭解時間的特性

    1、不能儲蓄、不可遷移

    今天我們沒有用的時間,不能留給明天或者是以後。你不利用時間也會流逝。

    2、不隨著人的意志為轉移

    當人們衰老的時候,或者失去青春的時候,我們希望時間的腳步能夠停下,或者慢點,可是它仍舊會毫不留情的繼續走下去。

    所以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時間,那麼時間會無情的將我們拋棄。如果我們想要養成良好的時間觀,那麼就必須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只有我們重視它,才能夠懂得如何利用好它。

    二、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番茄工作法是非常有用的一種工具。番茄工作法就是將時間劃分為25分鐘的工作時間,和5分鐘的休息時間。

    番茄工作法的本質就是幫助人們形成緊迫感和高效的專注力。而且因為番茄鍾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在工作時專注,在休息時發散。幫助我們的思維來回切換。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大腦得到休息,還容易迸發出很多創意思維。

    但是想要使用番茄工作法,也必須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

    1、有整塊的時間

    2、有明確的目的或者要思考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有整塊的時間,並且有明確的工作目標。那麼就可以透過使用番茄工作法來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 8 # MindMaster思維導圖

    談到時間管理,多數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時間是省出來的。“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一擠總是有的”,我們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拿它當成激勵自己的人生格言。

    但這種想法,其實在一開始就錯了!時間管理專家勞拉·範德卡姆,在研究了成功人士們如何使用時間,並以小時為單位審視了他們的日程表後,發現這種說法和理論完全本末倒置。

    TED演講: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

    對於時間管理,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騰出吃飯、睡覺或休閒的零碎時間,並用這些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一味地壓縮時間,會讓我們感覺到辛苦,並難以長期堅持,這並不是時間管理的目的。

    時間管理的本質,不在於節省,而是你的選擇。

    >> 什麼是時間管理?——給很忙和很閒的你

    在管理學上,時間管理是指有效地運用時間,降低變動性。它的目的只有一個:決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它最大的作用是藉助事先規劃,作為一種提醒與指引,充分地利用有效時間。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種抱怨:“我這麼忙,哪有時間去看書”,“不行,我太忙了,根本沒時間去跑步”,“我都快忙瘋了,壓根沒空去弄那個策劃案”……

    是真的沒有時間嗎?不!或許只是你在潛意識裡認為它不重要。如果給你1000萬,讓你看本書、跑個步或者只是完成那個策劃案,相信很多人會和M一樣,立刻馬上就會有時間的 (#/。\#)

    不難發現,時間的彈性很大,它可以根據我們的選擇來靈活伸縮。我們沒辦法創造出24小時之外的更多時間,但卻可以決定用這24小時來做什麼。

    時間管理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重要的事情。

    >> 先做個測試,看看哪些事情影響了你的時間管理?

    在開始籌劃時間管理之前,先花一週的時間來做個必要的測試,記錄下每天的時間安排,然後分析你的發現。

    用時間日誌的形式,以30分鐘為單位,誠實地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的時間,並堅持記錄一整週。一週後分析你從這些時間日誌上發現了什麼?

    記錄時間安排是一項負責任的檢查,我們能看到時間花在哪裡?是不是用在了不關心和不重要的事情上?透過這個方法,也可以知道什麼時間對你來說是空餘的,瞭解到自己最真實的具體情況。

    幫助我們合理安排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不是自以為的假象進行選擇,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從而重新投入到更關心和重要的事情中。

    排除和發現不利的影響因素後,我們可以開始計劃時間管理這件事情本身。

    >> 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時間管理的術法和技巧

    1、來年預估:先做下一年的總結,而不是計劃

    在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之前,預先設想下一年的年終總結而不是急著開始做新年計劃。假設現在已經到了明年年末,在工作、家庭、社交、生活等方面分別要做到哪3-5件事才會讓你感覺到這一年是有成就的。

    來年預估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明晰,接下來一年中哪些才是對你來說最最重要的事情。有了這一份未來目標,再將其拆分為階段性可行的任務,並優先列入每天的規劃行程表裡去,寫在日程表的第一欄。

    2、要事第一:給時間做減法,區分重要事情

    我們常常習慣對時間做加法,希望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儘可能多的事情。但其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追求量的同時勢必會犧牲掉對過程的享受。

    同樣閱讀一本書,二十分鐘看完和兩個小時看完,難以判斷究竟哪個好哪個壞,別忘了學到東西才是我們去閱讀這本書的初衷。

    學會給時間做減法,首先要分析出哪些是重要的事情,並把不重要的事情授權出去(學會拒絕,say no)

    在巴萊多定律(二八定律)中,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20%,而剩下的80%都是次要的。但也只有這20%,才是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時間安排上應當享有優先權。做到善於區分這20%的有價值的事情,時間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儘可能剔除不重要的事情,根據價值大小合理分配時間,將80%的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

    3、提前計劃:每週五提前做好下一週的計劃

    在一週開始前就想好這一週的計劃,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瞭解本週內需要優先完成的重要事情是什麼,這樣面對突然增加的事情也不會變得慌亂無措。

    關於制定計劃的時間,勞拉·範德卡姆建議是在每週五下午,這被經濟學家稱為低機會成本時間,最適合拿來做各種計劃安排。

    4、時間分類:整段時間和零碎時間

    整段時間用來完成優先處理的重要事情或者難度較大的事情(需要思考和推敲),零碎的時間用來完成小目標或者休閒娛樂。

    時間管理,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生活,是我們自己。

    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時間該怎麼被填充,而是哪些事情對我們來說才是重要的。時間總是有的,就算再忙,也會有時間做重要的事,而當我們關注重要事情的時候,才能用擁有的時間去打造想要的生活。

  • 9 # 末末地讀書

    看過很多關於時間管理方面的書。把自己的一點感想和做法分享給大家。

    首先確認自己什麼時候工作效率會比較高。那麼把這一段時間定為自己的專屬時間,避免其他人打擾。在自己的專屬時間裡,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或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次,把時間劃分成大塊兒的時間和碎片化的時間。在大塊的時間裡,完成重要事項和緊急事項的處理。而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完成突如其來的事項的處理和細小的不重要的事件的處理。

    第三就是克服拖延症,要迎難而上,不怕困難,先撿硬骨頭啃。把最重要的和最緊急的事情放在最前面。

    這樣你的時間就會利用率很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效率提高一倍。

  • 10 # 認知框架

    談一些個人的視角,時間管理這個話題太多人在談了,我想談點不一樣的。

    時間管理是最表層的。

    任務管理是中間層次的。

    想要結果管理是裡層的。

    一個視角:時間是資源,還是有限的資源。用系統的視角來表述會是什麼樣的呢

    一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任務層次的視角,往往會導致惡性競爭、惡性迴圈,所有事情的共同悲劇。

    大家常看到的視角是【重要 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個維底的組合來給任務定性。然後再來分配時間。這是很有用的。

    但我的視角會有一點點不同,我會從各種任務未來的理想結果來看,從結果上來看,很感性也很性感。從任務帶給你的結果【視角來看】,自己很容易就可以區分時間應該優先分配在哪些任務上,不會有任何遲疑。

    難的一點是,你需要更多的假設性思考,機會性思考,這種思考是值得。一旦思考清楚,各種任務的未來結果都會比較清晰,優先順序自然就出來了,也有了最終想要的結果為依據。

    管理時間是個偽裝的命題,

    管理任務也是個偽裝的命題,

    管理未來想要的結果是一個真問題。根據這個真問題來分配時間。

    在一些重要結果的任務上分配更多的時間資源。

  • 11 # 上海大知企業管理諮詢

    浪費時間的十大原因:

    1、缺乏明確的目標;

    2、辦事拖延;

    3、缺乏優先順序抓不住重點;

    4、注重過程不重結果;

    5、做事有頭無尾;

    6、缺乏條理與整潔;

    7、不懂得授權;

    8、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

    9、盲目行動;

    10、簡單事情複雜化

    結合以上浪費時間的原因,提出了十八種時間管理的方法:

    1、策略第一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時間管理策略總是第一位的。

    2、分清輕重緩急,抓住重點

    若干項工作,總有重點工作和非重點工作,我們就要在重點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反之我們就會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而工作卻沒有成效。如資訊管理中心目前的工作重心

  • 12 # 貓咪咖啡豆

    好的習慣等於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所以,要想管理好時間,首先需要養成一些好習慣。那麼怎樣養成好習慣呢?1、列出期望養成的好習慣在決定養成好習慣之前,先將期望養成的好習慣都列出來,然後放到在日程表裡,每天嚴格堅持遵守,就會幫助你達成目標。2、一次改變一個習慣,不要貪多改變習慣要量力而行,一次不要貪多,貪多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很難持續。記住,養成好習慣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一次改變一個相較於一次改變多個,更容易成功,而成功會促使你自信滿滿地做出其他改變。3、改變習慣要切合實際、易於操作改變習慣應該切合自身實際,設定的目標應該易於執行、易於達到。比如:我們每天很難抽出1個小時的讀書時間,但制定目標時還是期望每天讀書1個小時,顯然這個目標很難執行,即使能夠執行,也很難持續;如果將目標改成每天堅持讀書5~15分鐘,就容易得多。一個習慣的養成最初是很困難的,我們可能在某個時刻因各種原因無法堅持,沒人能保證自己萬無一失,所以知道了方法還不夠,還需掌握能夠持之以恆的技巧,那麼怎樣能夠持之以恆呢?1、妙用日程表管理期望養成的好習慣養成好習慣需要長期堅持,如果我們利用日程表,將期望養成的好習慣作為每天要達成的目標寫入日程表裡,每天睡前檢查當天的日程,然後勾掉已經達成的目標,你的自信心會大大的增加,會激勵你第二天更上一層樓繼續堅持執行目標。日程表建議利用APP來管理,利用APP管理日程表不但能夠提醒你什麼時間該做什麼,而且能夠讓你明確自己的進度與成效,會讓你在時間管理上更有效率。2、為每個習慣規劃和預估一個時間塊在養成每個習慣前,為了避免自己因時間利用不合理而放棄,我們可以給每個習慣分配一個時間塊,同時預估這個時間塊的時長。具體方法可以用計時器記錄每天在沒有太大的壓力下,很容易完成目標需要的時間,堅持記錄一週或兩週,統計多數情況下完成目標花費的時間或求平均值,這個時間就是分配給這個習慣相對比較合理的時間塊。以讀書為例,開始讀書時計時開始,結束讀書時計時停止,記錄下讀書花費的時長,堅持測試一週,統計多數情況下自己讀書花費的時間或求平均值,這個時間就是你每天能夠堅持讀書的有效時間塊。計時可以利用計時器APP來實現。3、循序漸進,逐步推進養成好習慣,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比如:鍛鍊、拖延症、懶癌,要養成或剔除這些習慣,即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鬆懈怠慢,剛開始,我們可以先嚐試一點點,一點點適應後,再增加一點點,依次逐步替換,就能達到預期目標;比如:計劃每日散步20分鐘, 但剛開始很難做到,這時候可以嘗試在第一個星期,只繞著自家小區走1~ 2分鐘。在第一個星期之後,你便可以試著延長散步的時間,繼續堅持下去。到第二個星期時,可能你已經能夠每日散步4分鐘了,到第四個星期結束時,你就可以每日輕鬆散步20分鐘了。所以,只需要四個星期,你就能從剛開始的完全不散步,到養成每天散步20分鐘的習慣。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方法不但能幫助我們克服最初對達成目標的恐懼,而且還加強了我們對達成目標的信心。計時,同樣可以利用計時器APP來實現。憨憨時間管理APP:憨憨時間管理APP為你提供易於建立的日程表,可以按時間排序,已完成的日程會置灰,每天的日程清晰、一目瞭然;每個日程到達時間點後會彈出提醒頁面,不會錯過每一個日程;每天檢查自己的日程,還可以勾掉已完成的日程,滿滿的成就感。憨憨時間管理還集成了計時器/秒錶功能,可以讓幫你在形成好習慣的過程中計時、測試完成一個任務需要的最小時間;憨憨時間管理的日程表和計時器功能完美的結合,是形成好習慣,高效管理時間的得力助手。

  • 13 # 螞蟻小咖

    要養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而且需要強大的自律能力!

    以下三點是我自己長期給自己定的事情:

    1、需要明確知道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並進行詳細的劃分

    2、時間觀念需要很強,每一個時間點做什麼都要規劃好

    3、需要有專注的時間,完整時間模組能提升專注力,專注力提高事情完成效率越高

    我為了給自己訓練時間管理,我會藉助一些有用的軟體來協助的,因為app可以有提醒功能,讓我知道事情完成情況,而且不會遺忘事情。

    一、日事情

    我會將事情劃分為四象限:重要緊急、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不重要;按每天劃分好每件事情,完成後就打完成剛勾。這樣能說的第一點

    二、我的倒計時app

    我的倒計時app可以記錄很多事項,最主要的是可以將事件新增到手機桌面,像考研的同學,一般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個考研倒計時,把時間新增在手機桌面,這樣每天解鎖手機就能看見,也提醒到自己當前什麼才最重要,目標日一天一天逼近,自我驅動力也會越來越強烈。

    三、桌面時鐘

    桌面時鐘的的話則適合事件的專注性,比如自學時,你可以設定一個番茄鍾,要求自己在這個時間段內不能做無學習無關的事情,這樣效率會大大提高,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高度專注學習的時候往往事半功倍。

    以上app只是輔助養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想要培養自律,首先自我約束能力不能太差,否則光靠幾個APP還是很難養成的!

    最後,希望對大家有用~~

  • 14 # 智辦事

    時間管理是指透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時間管理是有效地運用時間,降低變動性。

    時間管理的目的:決定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過事先的規劃,作為一種提醒與指引。高效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事務,千頭萬緒,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在繁多的事務中抓住重點,以點帶面,從而促進相關工作的開展和完成,時間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高效管理者的時間管理並非是對時間這一資源進行管理,而是對管理者自身進行管理,透過提高管理者的時間使用效率,減少浪費,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對管理者自身進行管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及社會學家帕累託提出帕累託原則,又稱做重要的少數、微不足道的多數,或80對20定律、猶太法則等。通俗的說,在任何一組東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對於重要但只佔少數的部分必須分配更多的資源,更注重對它的管理。

    第一,掌握工作的關鍵

    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儘管工作任務和工作責任不盡相同,但管理活動卻是一致的,可簡單歸結為三個掌握,即掌握關鍵工作,掌握關鍵人物,掌握關鍵活動。

    第二,簡化工作程式

    工作流程越簡化,越不容易出問題,執行部門及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會越加細緻,執行效果越好。就開會而言,會前必須明確會議的目的。

    確定好每天、每週、每月以及每年的工作計劃,列出每一時間單位內應該完成的工作,排出優先次序,突出重點並確認完成時間。

    第三,合理授權

    任何一位高效管理者都不可能獨自完成本部門乃至整個高效的所有工作,也不可能獨自對所有的事情做出科學決策,因此將一些事情指派或授權給別人,讓其他人對工作進行分擔,是提高時間使用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另外,高效管理者的授權必須充分,同時必須重視監督和檢驗。

    時間管理本質上並不是時間的分配,而是對於一個目標處理的決心,是對任務和目標的科學分配,追求目標、落到實處的高標準、高效率。

    進入大學前,你的第一目標就是高考,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學校以及外在因素你會潛移默化朝著一個目標前進。到了大學後,沒有人管你了,往常想的自由生活終於實現了。大學,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同一條起跑線,畢業之後,差距就拉得更大了。規劃不一樣,有的人一開始就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 認知,利用充實自己。

    工作後,同一批人進公司,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同樣是幹三年,有的人已經晉升為主管,有的人仍然還在原地踏步走。

    時間管理得好,並且能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升技能,獲得成長。可能一開始效果不是很明顯,日積月累,所以懂得做好時間管理的人,都非常厲害。

    職場上更應如此,轉變過往只要寫個時間表就能高效工作的誤區,你不可能一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完全無懈怠。

    目前最流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就是“敏捷工作法”,應該把精力用在最見成效的地方,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另外,還要“學會並行處理任務的能力”。

    工作的時間在於優先

    烏鴉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烏鴉快速喝到水就必然是挑一些比較的大的石塊。然後就是一些小的石塊或者雜物。

    工作也是如此,大石塊就相當於那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那些小石子就是那些瑣碎的事情。

    在同一時間,面對多件事情時,要先做緊迫重要的事情。緊迫性取決於時間要求,重要性取決於對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我們學會做分析工作中的輕重緩急。

    量化目標是風向標

    目標就是一個風向標,激勵你沿著既定目標前進,發揮最大的潛能。

    那些成功人士都是擁有遠大理想並且付諸行動的人,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企業都是有階段性目標,透過量化處理,聚焦各種資源進行處理。

    目標任務的建立應該稍微超出承受能力,因為這是快速成長的便捷道路。

    工作---減壓---工作=高效

    最好的狀態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一步步執行。

    並不是工作時間越長,處理的事項就越多,你很可能因為狀態差或者是分神,或者是任務太多給自己太大壓力。

    任務處理程序,和負責人做好溝通。難解決的問題及時提出來,切忌不能鑽牛角尖。減輕壓力的同時,和負責人做好溝通,轉化為高效的執行力。

    質量第二,數量第二

    軟體研發公司最怕的就是BUG過多,前期過於注重專案的進度,並沒有完全把質量當做一回事。後期BUG太多,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

    每個時段都必須確定有明確的實施活動,使它們具有邏輯性和精密性。嚴把質量關。

    所謂的“拖延症”,說白了就是不自律。“任務總覽”呈現透明,無形之中對各級人員有一種約束力。

    做自己的時間管理大師

    時間管理就是有效率的做事,避免時間被浪費。

    成長的有多快,就看你如何管理好你的時間,同樣的時間,有的人做了十件事情,而且都有成效了。而自己只做了三件事,那麼剩下的7件事情,你就要比別人多花時間。

    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一週都擁有168小時。我們如何對待這24小時和168小時,即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就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寬度和廣度,也就決定了我們所能產生的財富。

    時間管理是指透過事先規劃並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時間管理是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工具,我們的目的是利用好這項能力,發揮正面效果。

  • 15 # 速讀G先生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你去“刻意”的培養,下面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一點小心得:

    想要做好時間管理,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時間效率。

    也就是感受時間的長度和你自己在時間段內能做多少事(單位時間效率)。例如:設定十分鐘,看在這段時間內能完成多少事;先“預估”完成某項任務(讀書、作業、工作等)的所需時間,然後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如此經常練習,就能幫助我們瞭解不同任務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任務。

    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牛的人是柳比歇夫,他的方法叫做“時間統計法”,他堅持使用了56年。

    柳比歇夫透過記錄自己做各種事情所花費的時間,然後統計分析找出自己的時間使用規律,透過時間使用規律來制定計劃,並追蹤反饋計劃的完成情況。如此迴圈往復,逐步提高自己的時間使用效率。

    然後再用“時間四象限法”排出要做的事情的一個先後順序。

    把任務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處理任務的時候,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然後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接著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再然後處理(或者不處理)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區分“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比如,朋友約你打牌、唱k、遊戲等就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練習“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提高閱讀學習效率、讀書提升自我、學習新技能等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現實中我們往往犧牲後者成全前者,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一些很嚴重的後果,比如自我提升的時間、機會越來越少,重要不緊急的事轉變成了重要且緊急的事,使得自己越來越忙,越忙越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纏論的核心竅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