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立夏過了氣溫快速升高,小麥條鏽病該如何防治啊?
6
回覆列表
  • 1 # 老酒匯0168

    防治上應嚴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應急防治”這三道防線,做到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具體防治上必須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1)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品種佈局。

    (2)農業防治。一是適當晚插,避免過早播種,減少秋苗侵染機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補鉀,補充微量元素,增強小麥抗病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溼度大或雨後注意開溝排水,後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以減少產量損失。

    (3)藥劑防治。一是秋播前實行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  15克 拌麥種15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  80克 拌麥種50千克),拌種力求均勻,拌過藥的種子必須當天播完。二是小麥出苗後開展系統監測(出苗後一個月左右即12月中、下旬),對初見病葉或發病中心田塊及時進行挑治或全田防治。三是春季在小麥拔節或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嚴重度達1%時,畝用15%三唑酮(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100克 ,對水45公斤均勻噴霧。重病田塊應間隔7—10天再用藥一次。也可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 丙環唑乳油進行噴霧防治。

  • 2 # 農地圈

    小麥鏽病俗稱“黃疸病”,分為條鏽病、稈鏽病、葉鏽病3種類型。近年來條鏽病、葉鏽病均在瀘水縣普遍發生,其中條鏽病對小麥危害損失最大,被列為農作物重大病蟲害之一,已經成為瀘水縣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   

    一、症狀識別   

    三種鏽病的主要症狀可概括為“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條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及穗部。苗期染病,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被色粉狀物,用手觸控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鏽粉。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田間苗期發病嚴重的條鏽病與葉鏽病症狀易混淆,不好鑑別。小麥葉鏽夏孢子堆近圓形,較大,不規則散生,主要發生在葉面,成熟時表皮開裂一圈,有別於條鏽病。必要時可把條鏽菌和葉鏽菌的夏孢子分別放在兩個載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濃鹽酸後鏡檢,條鏽菌原生質收縮成數個小團,而葉鏽菌原生質在孢子中央收縮成一個大團。   

    二、為害特點   

    一是條鏽病是隨風傳播的流行性病害,可以遠距離高空隨氣流傳播,吹到幾百至上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進行再侵染。二是傳播速度快,危害損失大。小麥條鏽病的孢子堆可持續產孢8-10天,每個孢子堆每天可產孢1800個,世代重疊,相互交叉流行,中後期田間氣溫升高,世代加快,在風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易爆發成災,防不勝防。   

    小麥感染條鏽病後,影響其發育和灌漿,因而使麥粒秕廋,影響產量和品質。小麥條鏽病一旦發生危害,輕者減產10-3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三、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小麥條鏽病是一種典型的遠距離氣流傳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迴圈。其侵染迴圈可分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個環節。越夏區產生的夏孢子經風吹到麥區,成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隨發病麥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麥苗上產生夏孢子,可擴散造成再侵染。   

    種植感病品種面積大,是條鏽病流行的基本條件。但病害是否流行還決定於菌源和氣象因素,特別是雨量和溼度。條鏽病菌在溫度14 -15℃ (葉鏽15  -20℃  、稈鏽3  -18℃  )和有水滴和水膜的條件下侵染小麥。病菌在麥葉組織內生長,當有效積溫在150 -160℃ 時,便在葉面上產生夏孢子堆。在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為流行的兩大重要條件。早春低溫持續時間較長,又有春雨的條件發病重。秋苗發病重,冬季溫暖越冬菌源量大,第二年春雨早而多,利於條鏽病流行。當氣溫上升至 5℃ 時開始產生條鏽病孢子,如遇春雨或結露,病害擴充套件蔓延迅速,極易引起春季流行,4-5月份如果雨水較勤,溫度適宜,將有利於條鏽病的發生與蔓延。如果早春有雨而後期乾旱或早春乾旱後期有雨,則條鏽病發生輕,或區域性不流行。春季持續乾旱,即使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由於越冬菌源不能順利侵染,條鏽病也不易流行。品種抗病性差異較大,但大面積種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種,由於病菌小種的改變,往往造成抗病性喪失。小偃系列近年來在我縣連年種植,對新的條鏽病菌生理小種的抗病性較差,抗病性已基本喪失,而我縣連片方田基本為小偃22,是我縣小麥條鏽病近年發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防治方法   

    防治上應嚴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應急防治”這三道防線,做到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具體防治上必須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1)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品種佈局。  

    (2)農業防治。一是適當晚插,避免過早播種,減少秋苗侵染機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補鉀,補充微量元素,增強小麥抗病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溼度大或雨後注意開溝排水,後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以減少產量損失。   

    (3)藥劑防治。一是秋播前實行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  15克  拌麥種15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  80克  拌麥種50千克),拌種力求均勻,拌過藥的種子必須當天播完。二是小麥出苗後開展系統監測(出苗後一個月左右即12月中、下旬),對初見病葉或發病中心田塊及時進行挑治或全田防治。三是春季在小麥拔節或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嚴重度達1%時,畝用15%三唑酮(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100克  ,對水45公斤均勻噴霧。重病田塊應間隔7—10天再用藥一次。也可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 丙環唑乳油進行噴霧防治。   

  • 3 # 甘福泉

    小麥鏽病俗稱〈黃疸病),其中條鏽,葉鏽,稈鏽三種,此病發生輕者,麥粒不飽滿,重者麥株枯死,一般減產三成,嚴重地減產一半以上。防治的辦法一一百分之二十的三唑酮乳油一畝地60一80毫升兌水噴霧,百分之十二點五的烯唑醇(利果利)可溼性粉劑20一30克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進行防治。

  • 4 # 農人強

    其實提前預防很簡單,首先這些年的觀察,播種時使用種衣劑相對而言同條件下鏽病發病率明顯降低,二是在苗期以及後期使用三唑類殺菌劑例如戊唑醇等正規廠家的藥品對鏽病可有效防治

  • 5 # 閒言雜論

    看圖片,你家地裡的小麥已經感染了條鏽病,並且已經進入到生成夏孢子堆的階段。

    隨著夏孢子堆的成熟,很快就該進入隨風蔓延階段了。

    我不瞭解你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果在夏季氣溫普遍高於20攝氏度的地域,因為夏孢子在氣溫高的地域不能越夏,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00g/hm2對水450至750L/hm2,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000至2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普遍噴霧2至3次,基本可以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但如果在其他氣溫低於20攝氏度的地域,就有可能造成條鏽病的擴散和蔓延,需要加緊用藥。

    用藥最好諮詢當地農業有關部門,視情用藥,控制好劑量。

    今年再種小麥,要晚一些播種,並對種子做一下藥劑處理,防止越夏病菌再次爆發。

    具體內容可以參考我以前發的文章,《小麥鏽病之“條鏽病”的危害與防治!》

  • 6 # 付老師農技交流團隊

    小麥鏽病近年來有條鏽病、葉鏽病普遍發生,其中條鏽病對小麥危害損失最大,被列為農作物重大病蟲害之一    

    二、為害特點   

    一條鏽病是隨風傳播的流行性病害,可以遠距離高空隨氣流傳播

    二傳播速度快,危害損失大。 

    小麥感染條鏽病後,影響其發育和灌漿,因而使麥粒秕廋,影響產量和品質。小麥條鏽病一旦發生危害,輕者減產10-3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三、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小麥條鏽病

    小麥條鏽病是一種典型的遠距離氣流傳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迴圈。其侵染迴圈可分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個環節。越夏區產生的夏孢子經風吹到麥區,成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隨發病麥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麥苗上產生夏孢子,可擴散造成再侵染。   

    防治方法   

    具體防治上必須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1) 選用抗病品種 

    (2)農業防治;

    一是避免過早播種,

    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補鉀,補充微量元素,增強小麥抗病力。

    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溼度大或雨後注意開溝排水,後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以減少產量損失。   

    (3)藥劑防治。

    一是播前實行藥劑拌種,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80克 拌麥種50千克,拌種力求均勻,拌過藥的種子必須當天播完。

    二是對初見病葉或發病中心田塊及時進行挑治或全田防治。

    三是在小麥拔節或孕穗期病葉普遍,嚴重度達1%時,畝用15%三唑酮(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100克對水45公斤均勻噴霧。重病田塊應間隔幾天再用藥一次。

  • 7 # 南繁北育2017

    前面幾位專家講的非常全面,從品種選擇、藥劑拌種、綜合防治等方面提出的技術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在此以北京地區為例,推薦一種既能防病又能抗逆還能增產的一種實用技術:“一噴三防”。

    返青起身期一噴三防:4月上旬小麥進入起身期,日平均溫度10℃以上、雜草2~4葉時進行噴藥,是化學除草的最佳時期。過早或過晚都不利,過早溫度不夠,藥效差,過晚雜草過大,防除效果也明顯降低。特別要掌握在小麥拔節以前施藥,拔節後施藥對小麥容易產生藥害,造成穗部畸形。噴藥的同時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尿素等),有倒伏危險的麥田噴施矮壯素。

    拔節抽穗期一噴三防:這個時期是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

    (1)吸漿蟲防治。吸漿蟲發生較嚴重、損失較大的地塊要採取拔節期和抽穗期兩次防治的方法。(2)蚜蟲防治。小麥抽穗後,百穗蚜量500頭進行防治。每畝用40%樂果乳油50~75毫升、或80%敵敵畏乳油50~10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或0.36%苦參鹼500倍等農藥,對水進行噴霧。(3)白粉病和鏽病防治。小麥白粉病和鏽病病株率達15%以上時,用20%粉鏽寧乳劑50ml,對水10~30kg噴霧防治。同時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尿素等),可起到一噴綜防的作用。

    開花灌漿期一噴三防:小麥進入開花灌漿期,是提高粒重的關鍵時期,也是防治蚜蟲和各種病害的重要時期。推薦使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3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50ml+多菌靈+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尿素等),做到防病、防蟲、防早衰,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抵禦乾熱風的能力,增加粒重。

  • 8 # 糧農之友

    該病是氣傳病害,必須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1)選用抗病品種,做到抗源佈局合理及品種定期輪換。

      在應用抗病品種時,注意抗鏽品種合理佈局。利用抗病品種群體抗性多樣化或異質性來控制鏽菌群體組成的變化和優勢小種形成。避免品種單一化,但也不能過多,並注意定期輪換,防止抗性喪失。

      (2)農業防治

      ①適期播種,適當晚播,不要過早,可減輕秋苗期條鏽病發生。

      ②清除自生麥。

      ④合理灌溉,土壤溼度大或雨後注意開溝排水,後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減少產量損失。

      (3)藥劑防治

      在缺少抗病品種或原有抗病品種抗鏽性喪失,又無接班品種的麥區,需要進行藥劑防治。中國先後使用對鏽病有效的殺菌劑有敵鈉酸、敵鏽鈉、氟鋇製劑、氨基磺酸鈣、氟矽脲、萎鏽靈、滅菌丹、代森鋅等。近年主要推廣三唑酮(粉鏽寧)、特譜唑(速保利)等。

      ①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g拌麥種150kg或12.5%特譜唑可溼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kg。

      ②春季葉面噴霧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嚴重度達1%時開始噴灑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譜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25%敵力脫(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與挑治相結合。

    小麥鏽病、葉枯病、紋枯病混發時,於發病初期,667m^2用12.5%特譜唑可溼性粉劑20~35g,對水50~80L噴施效果優異,既防治鏽病,又可兼治葉枯病和紋枯病。

  • 9 # 種植小農人

    小麥條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

    摺疊階段特徵

    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褐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別於小麥稈鏽病。

    該病是氣傳病害,必須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為害。小麥條鏽病是長期影響中國小麥安全生產的嚴重生物災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麥減產10%-20%,特大流行年份減產可達60%以上,甚至使小麥幾乎沒有收成。根據菌源數量、天氣條件及品種佈局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2011年中國小麥條鏽病發生約3000萬畝。其中,川西北、隴南、陝南、豫南、新疆大部、寧夏晚熟麥區等地將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綿陽、湖北十堰、陝西漢中等地調查發現,小麥條鏽病已出現較大的中心病團。由於條鏽病流行性和傳染性極強,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病害繁殖擴散速度非常快。隨著氣溫的回升,小麥條鏽病將陸續進入發生危害盛期。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將病害防控列入奪取夏糧豐收的關鍵措施,加強病情監測,採取進行分割槽防治策略,選用高效藥劑品種,及時防治病害流行,確保小麥豐收。

  • 10 # 似水流年20190528

    下面,我結合本縣實際,給群眾推薦防治小麥條鏽病用藥的一些方法:

    目前,我縣小麥已出現條鏽病象,面積較大,最近正處於防治的關鍵時刻。近日執法檢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一些防治條鏽病的套餐農藥與農藥登記證登記的防治物件和防治範圍不符,超出了農藥的登記範圍。農藥管理條例規定,任何農藥不得超出登記的範圍使用。全縣所有農資經營門店,給群眾推薦防治條鏽病的農藥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農藥登記證的登記範圍推薦。嚴禁把登記範圍不是防治條鏽病的農藥推薦給消費者使用。

    昨天執法檢查發現,有一種套餐,防治物件和防治範圍分別是蘋果落葉病、水稻稻飛蝨、小白菜菜青蟲的農藥,農資經營門店居然把這種超出農藥登記範圍的農藥推薦給群眾用於防治條鏽病。對於這種不負責任的坑農的行為,一經發現或者投訴,將嚴肅查處。

    近日,我們將開展小麥條鏽病用藥專項執法整治行動,對發現超出登記範圍的農藥將全部立案查處。

    附 小麥條鏽病相關知識

    1、小麥條鏽病發生規律

    小麥條鏽病是小麥三種鏽病中發生面積最廣,對小麥生產最具毀滅性的氣傳葉部病害之一,引起植株葉片早衰,灌漿不良,籽粒秕瘦,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這種病害在世界範圍內分佈廣泛,發生普遍,為害嚴重。一般流行年份可減產20%-30%,嚴重時可造成小麥絕收,嚴重威脅著中國的糧食安全。

    2、為害症狀

    小麥條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鞘、莖杆、穗部、穎殼及芒上也可發生。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著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期染病,葉片初期形成褪綠條斑,後逐漸形成隆起的皰疹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較小,近橢圓形,鮮黃色,在葉片上沿葉脈縱向排列成整齊的虛線條狀。後期表皮輕微破裂,散出鮮黃色粉末(夏孢子)。發病嚴重時,葉片表面佈滿夏孢子堆,病葉向葉背縱向捲曲,病葉的背面也能產生條狀鮮黃色的夏孢子堆。小麥接近成熟時,在葉鞘和葉片背面形成短線條狀較扁平的黑褐色冬孢子堆,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表皮不破裂。葉背受害症狀比葉面顯著。

    3、侵染迴圈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迴圈,是典型的遠端氣傳病害。其侵染迴圈可分為冬麥和春麥上夏孢子越夏,冬麥秋播出土後侵染秋苗,以菌絲體在葉中或以夏孢子在孢子堆中越冬及春季侵染新葉流行4個環節。通常平原冬麥上的夏孢子在夏季麥收前,透過氣流遠端傳播到高寒地區的自生麥苗和晚熟春麥等寄主上越夏,作為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秋季,高寒地區越夏的夏孢子隨氣流遠距離傳播至平原冬麥區後,遇有適宜的溫度(菌絲體和夏孢子的發育適溫分別為13-16℃、9-11℃)條件,導致冬麥秋苗感染,秋苗的發病開始多在冬小麥播後1個月左右。當旬均溫度下降到2℃以下之後,病菌以菌絲體在麥葉組織內休眠越冬。翌年小麥返青後,越冬病葉中的菌絲體復甦擴充套件,當旬均溫度上升到5℃以上時,開始顯症產生夏孢子,持續20多天,夏孢子經氣流傳播到周圍返青後的麥苗新葉上,若遇雨或結露,病害逐漸擴大侵染,造成春季病害的流行,成為該病主要危害時期。

    4、發生條件

    小麥條鏽病發生、流行及危害,除與菌源、侵染力和致病力有關係外,還與品種抗性、氣象因素、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

    5、綜合防治策略

    抓好早期預防,控制和延緩條鏽病發病時間和強度,減少小麥條鏽病田間防治壓力。抓好菌源區早期預防工作,透過重點發病田塊採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發現一片防治全田”的原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減少病菌的擴散蔓延。

    6、藥劑防治措施:

    建議:在今年小麥條鏽病大流行年份,群眾用藥上,應首選條鏽病單劑農藥,如15%三唑酮80一100克/畝,或43%戊唑醇20一25克/畝,再加上殺蚜蟲的吡蟲啉丶氯氟氰菊酯藥劑,與葉面肥混合噴霧,杜絕使用小麥病蟲防治袋裝套餐藥劑。

  • 11 # 史丹利研究院

    1、在小麥三葉期零星發病時,每畝用11%環氟菌胺·戊唑醇懸浮劑20-40ml均勻噴霧;2、在返青拔節期或條鏽病發病初期,每畝用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36-45ml兌水後均勻噴霧;

    3、在拔節至抽穗期、病葉率達20%時,每畝用70%氟環唑水分散粒劑8-12g,兌水45-60L,均勻噴霧於小麥莖葉部;

    4、在小麥揚花期前後、條鏽病發病初期,每畝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120g,兌水均勻噴霧。

  • 12 # 農學谷

    1.病田定點系統調查:在發病後,選擇發病較早的感病品種麥田2~3塊,每塊田固定3個點,每點1m行長(或0.5m2),每隔5天調查一次,直到葉片全部乾枯,調查普遍率和嚴重度。

    2.病情普查:在秋苗期、返青拔節期及生長後期分別調查一次。

    (1)秋苗期:皖北麥區監測點可在秋苗越冬前選擇感病品種早播和適期播種麥田調查小麥條鏽病,調查總數為10~30塊田,每塊田取3~5個點,每點調查0.2~0.5畝。調查採用低頭慢步踏查(觀察幅寬1米)和蹲下細查(每點面積不少於2m2)相結合的方法,調查病田率、普遍率。

    (2)調查田塊總數為10~30塊,每塊田取3~5個點,每點查1m2,調查病田率、普遍率及嚴重度。返青拔節期調查在小麥返青後20天左右進行,小麥孕穗期再調查一次。

    (3)生長後期調查於小麥灌漿期或病情停止發展前進行,選擇有代表性麥田30塊,每塊田隨機取樣3點,每點查200張葉片,調查病田率、普遍率、嚴重度和病情指數。

  • 13 # 倚風摟月軒轅

    別的不多說,相信大家購種的時候已經是選購的抗病的種子,農民種地最清楚。

    看圖片已比較嚴重,建議你三唑酮三袋三桶水每畝地,很見效。(這是我前年田裡發生鏽病防治方法。

    另外以後麥田除草的時候儘量帶上防病的一起打。藥名不說了,避嫌,農資經銷商都懂。

  • 14 #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條鏽病,一種真菌性病害,屬於鏽病中的一種(鏽病主要包含三種,分別是條鏽病、稈鏽病、葉鏽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發生面積大,危害嚴重,不及時預防,給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帶來很大的影響。

    小麥條鏽病的發生很普遍,主要靠氣流進行傳播,在中國小麥種植區域基本上都有出現,有些區域發生嚴重,有些區域相對較輕,該病害傳播速度快,一旦發病後,輕則造成10%左右的減產,重則可能會達到一半以上,而特別嚴重的地塊,有可能直接絕收,所以,正確認識小麥條鏽病,做好預防措施,很有必要。

    小麥條鏽病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後,多多少少對於產量都會造成一些影響,如果防治及時,可能損失不太大,如果防治不及時,結果可想而知。目前來說,常用的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4點:

    1、購買抗病性品種

    對於品種方面,建議大家在購買時,以抗病性較強的為主,特別是上年發生條鏽病比較嚴重的地塊,建議下一年不要在種植該品種,另外市面上的一些抗源比較單一的品種也不建議在使用,從品種上開始預防,同時也要注意下,小麥品種具有一定的區域性,適合其它區域種植的品種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區域。

    2、水肥管理要適宜

    小麥生長需要適宜的水肥,田間過於乾旱或者有很多積水,都不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過於乾旱導致缺水而萎蔫,水分過多,又會發生澇災;在肥料方面,正常情況下,底肥+追肥+葉面噴施肥,滿足整季小麥的生長需求,用量方面底肥以複合肥來說,正常地塊100-120斤,追肥用尿素,每畝20-30斤,葉面肥在小麥“一噴三防”時使用,如果肥料過少,小麥營養不足,如果過多,有可能出現藥害,以上所有情況,都會造成小麥自身的抗性減弱,易感染條鏽病。

    3、注意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從播種密度、播種深度、播種時間上進行分析,首先播種密度方面,並不是越多越好,一是成本增加,二還有可能造成減產,正常情況下,一畝地播種30斤左右即可;其次播種深度上,過深或過淺都不利於出苗,進而影響後續的生長,正常情況下,播種深度3-5cm即可,如果播種時地塊比較乾旱,可適當增加深度到5-7cm;最後播種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過早容易導致小麥旺長,過晚在越冬期來臨之際,小麥還未扎穩,正常的冬小麥種植區域,在10月上中旬播種即可。以上田間管理措施,目的就是保證小麥正常健壯,自身抵抗力增強,減小病害的侵襲。

    4、減少菌源

    雖然條鏽病是透過氣流進行傳播的,但是減少田間存在的菌源數量,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對於已發生條鏽病的地塊,等到小麥收穫後,及時清除條件掉落的麥秸,同時小麥的根部以及雜草,還有地頭處的雜草,也要一起清理,現在不讓焚燒,要拉出田外。

    除了以上預防措施外,有農戶會問,田間一旦發病後,能不能透過打藥來防治,或者是提前打藥進行預防,這種做法是可以的,透過噴施殺菌劑,控制條鏽病的危害,可用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環唑、戊唑醇等,或者是一些復配藥劑,比如戊唑·咪鮮胺、烯肟·戊唑醇等。

    透過噴施殺菌劑進行預防和控制時,建議大家注意以下3點:

    1、打透打勻,一畝地的用水量不要過少,正常情況下,每畝保證30斤的用水量。

    2、不漏噴,特別是地頭轉彎處,很容易出現漏噴的現象。

    3、針對發生條鏽病嚴重的地塊,根據防治情況,可多噴幾次。

  • 15 # 三農達人999

    使用唑類殺菌劑防治,效果很好。

    唑類殺菌劑包括丙環唑、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酮等很多,效果都很好。

  • 16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小麥條鏽病只是小麥鏽病中的其中一種。以為害葉片為主,嚴重時葉鞘莖杆等也會遭受為害。典型症狀是先形成褪綠條斑,然後形成突起黃色病皰斑,一般多沿葉脈排列成行,後期表皮破裂散發出鐵鏽狀黃色粉末,並能形成再次傳播侵染為害,就有了鏽病的稱呼。同時條鏽成行也成為區別其它小麥鏽病的典型特徵。

    小麥條鏽病是典型,可由氣流攜帶遠距離傳播病害,為害小麥後造成光合作用減弱,並爭奪小麥生長養分和水分,造成葉片枯死,或籽粒空癟,千粒重降低而影響產量。嚴重時造成小麥絕收。條鏽病主要寄生於小麥上,同時也可以侵染大麥,黑麥及節節麥等雜草。條鏽病病菌耐寒性強,零度就可萌發侵染,10-15 ℃為萌發生長侵染的適宜溫度。但冬季溫度過低時也會不利於越冬。通常在黃河以南麥區能常年安全越冬,而對西南,四川等冬季比較溫暖,小麥基本不停止生長,加之溼度大,可以冬季持續侵染為害,併成為中國小麥鏽病傳播的源頭。一般病菌在小麥返青後產生大量夏孢子,並經氣流傳播到周圍乃至更遠小麥返青生長的新葉片上,遇到溫溼度適宜時就開始侵染為害,並再次形成夏孢子病菌成為傳播蔓延源頭。據監測,當前中國雲南,四川湖北等地小麥條鏽病已經發生,澆常年發生同期偏早,應注意及時對田間進行查治。

    小麥條鏽病發生為害主要取決於小麥抗病性,菌源數量及其氣候條件。一般種植小麥不抗鏽病,病菌越冬地溫度較高,田間菌源量大,春季氣溫回升快,雨日天氣多時基本可以大面積傳播為害。因此小麥條鏽病防治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首先選用抗病品種種植。也是最為經濟有效方法。對常年鏽病為害重地區,一定要選購對條鏽病高抗品種種植,不過當前宜忽略。其次拌種預防,加強管理。對於不抗鏽病小麥品種,種植前宜每公斤小麥種用1.5克15%三唑酮拌種,或戊唑醇拌種等預防,也是經濟有效防治方法。結合多施有機肥,氮磷鉀搭配使用,避免氮多旺長,並適當推遲播種,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或乾旱影響,以形成壯苗,可減少發病為害。最後田間發現條鏽病為害時,要及時採取發現一點打一片,發現多片全田打藥的策略。藥劑可以畝用20%三唑酮50毫升,或20%腈菌唑20-30毫升,也可以選用丙環唑或醚菌酯等對路藥劑防治。田間其它病害發生時要選用能兼治藥劑。如果田間發生較重,還要連噴2-3次,7-10天一次。噴藥前可先清除病葉或病株深埋後在噴藥,通常防治效果最好。

  • 17 # 一品花鄉

    小麥鏽病,農村人俗稱"黃疸",它主要有條鏽、稈鏽、葉鏽這幾種,在小麥種植區幾乎都會感染、遇到陰涼降水溼度大的天氣傳播速度很快,其中小麥條鏽病發生比較普遍,對小麥生產的危害比較大。如果你去田間,用手摸發黃的小麥葉片,發現手上沾了黃色的物質,說明小麥已經感染了鏽病。

    小麥條鏽病主要危害葉片,是透過氣流傳播的病害,從苗期就會侵染,後期氣候適宜的話對葉鞘、莖稈,穗部、穎殼等都會侵染危害,主要症狀就是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凸起,破裂後散出黃色粉末。如果治療不及時,將導致小麥嚴重減產。

    怎麼去防治小麥條鏽病呢?其它的物理措施咱就不說了,對於病害發生後,我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使用藥劑進行治療,不要耽誤了防治時間。可以選擇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 比如在小麥返青拔節期、抽穗揚花期可以噴施20%三唑酮乳油或者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

  • 18 # 寶雞老實人

    預防小麥條繡病(1)首先要選好抗條繡病的優良品種,(2)小麥播種時要施足農家有機肥和小麥專用肥。(3)小麥播前要曬種和包衣處理,包衣可預防小麥條繡病發生。(4)適時播種,要按照當地氣候.土質情況和所選的小麥高產播種日期來播種小麥,不可過早或過遲。(5)小麥播種時用條播機來種,提倡三密一稀播種法,這種方法能有利於小麥的優良健康生長,還能防病(防條繡病等)和乾熱風,還能防倒伏,更能促進小麥光合作用。小麥播種量要按照所選小麥種子的說明書上推薦播種量來播種,不可盲目加大播量而造成小麥苗數過大,中期麥田廕庇,會使小麥條繡病大面積發生。(6)要勤觀察小麥田塊,如果發現有條繡病的發生,要及時用25%三唑酮可溼粉劑(1000~2000)倍或戊唑醇43%懸浮劑(3000~5000)倍的水溶液進行防治,發病較重時,每隔7~10天再噴防一次。以上是我的觀點,請大家關注和點評。

  • 19 # 基層農人

    怎樣防止小麥條鏽病? 小麥條鏽病是小麥種植當中普遍並且最易發生的病害,而且危害範圍廣面積大,如果小麥播種過密,麥田溼度過高,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小麥鏽病及易發生流行擴散,危害小麥莖葉部,嚴重時滿身都會成黃色覆蓋莖葉綠部,遮擋了Sunny的照射,阻止了光合作用的進行,使光能合成減少,能量轉換失衡,造成麥穗瘦短、籽粒秕小或空殼,從而影響千粒重,使小麥產量降低。 因此在麥田管理過種中應引起注意,不可輕視,經常觀察,加以預防,及時防治,以免擴散流行,危害大面積小麥。下面就小麥條鏽病症狀及發病規律介紹一下,對於識別和預防是有幫助作用的。一,小麥條鏽病症狀: 小麥條鏽病主要侵染葉片或莖稈,在葉片或莖稈上會有鮮黃色的病斑(俗稱黃筋病),而且病斑相對小,呈長橢圓形排列成整齊的虛線狀,小麥條鏽病和葉鏽 病、稈鏽病最大的區別是,“條鏽病”呈鮮黃色,“葉鏽病” 呈桔紅色,“稈鏽病”顯深褐色,從病斑形狀上區別,條鏽是行狀(俗稱黃筋),葉鏽病斑散亂,稈鏽為大紅斑狀,在小麥生長後期會變成黑色斑點,但不管條鏽還是葉鏽、稈鏽,如果症狀初發,就要及時噴灑農藥防治,讓損失降到最低。二,條鏽病發病規律: 小麥鏽病的病原為鏽菌目的真菌侵染引起,主要在小麥苗上越冬,或隨氣流從周邊外地傳播而來,在適宜的發病溫度(9~13℃)和高溼度的條件下,與葉面上的水珠接觸萌發侵入小麥葉片,從而擴散流行危害小麥莖葉,使小麥生長髮育受到抑制,影響小麥正常生長,降低產量。三,防治措施: ①農業防治:就是要選抗病品種,對種子播前可用15%三唑酮,按種子量的0.3%拌種消毒,也可兼治小麥白粉病,生產上要避免品種單一,不要讓某一鏽菌適應其生理條件而增強抗逆性,引起大面積危害,在種植時要適時播種,播種過晚,氣溫降低,出土時間拉長,更會使鏽菌適宜萌發侵染並越冬,待來年危害小麥。 ②農藥防治:發病初期用15%的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0%的粉鏽寧乳油800倍液噴霧,可有效控制小麥鏽病。

  • 20 # 植保小貼士

    小麥條鏽病是小麥種植時常見的一種病害。防治小麥條鏽病,應當從預防開始!

    小麥條鏽病的發生規律

    小麥條鏽病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兒,在一些地區,初春就可以發生,它的傳播途徑包括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個環節!春季氣溫在5℃以上,且多雨天氣,有利於條鏽病的發生。

    如何防治小麥條鏽病

    防治小麥條鏽病應該從播種開始,具體的防治思路如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CBA現在的狀況,如果完全模仿NBA的體制能否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