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平洋的風9
-
2 # 灣區盒子BAYBOX
十三邀從一開始就故意設定了兩種語境之間的硬性碰撞.這種所謂的“對話”本質上是一種表演,而不是真正的對話.。真正的對話,雙方會一起努力換位思考,統一語境,破除名相對峙,共同體味問題本質。對話的本質是要尋求一致認知.而十三么的“表演”沒有這個訴求.他要的是舞臺效果,戲劇衝突。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沒有對話的能力,有的人是沒有對話的態度.在對話的態度上,十三么還不如奇葩說更真誠。結局就是,許知遠的老迷妹們覺得尷尬,90後們覺得老男人簡直無聊至極近乎猥瑣。
-
3 # 木易電影
前段時間被消費了很久的“熱點”許知遠老師,幾乎將“偏見”發揚成了熱詞。
在他主持的人文類節目《十三邀》裡,“偏見”不再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詞彙,而成了一種庸俗時代裡特別稀缺的態度,一種浮躁社會里富有獨立思考味道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帶著偏見看世界”,是《十三邀》這檔節目傳遞的一個核心理念。它乍一看有些刺眼,本身就很有“偏見”色彩,但當你稍微一琢磨,就會發覺,這個理念很有價值:倘若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圓滑、通融的態度看待這個世界,毫無不同的想法,毫無創新的意見,那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的無趣、多麼的平庸、多麼的死氣沉沉啊!
我在老早以前就很喜歡許知遠老師,讀了他寫的好幾本書,也去單向街書店聽過幾次他的講座分享。當他主持的《十三邀》第一季播出時,就一直有看。今年第二季剛上線的時候,如你所見,它掀起了一陣持續時間很長的網路討論熱潮,也激發了更多人關注“偏見”這個詞。這檔節目強調帶著“有思考、有態度”的偏見去看待世界,在精良的製作和豐富的內容背後,是喚醒更多人重視思考的價值,重申偏見的積極意義。
我很喜歡它的一點在於,在這樣一個資訊碎片化、精神娛樂化以及一切都講究市場效益的時代,它竟然可以近乎特立獨行地做一些有深度、有厚度的內容,給觀眾以啟發,傳遞更多人文價值。這太難得了,在一片娛樂綜藝節目裡,它是一股令人敬服的清流。
藝術家或者創作者有偏見才會對某個垂直領域的事物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才能透過對某個領域的專注研究而創作出了不起的作品。沒有偏見的人,大概各方面都很圓潤,在社交場合能八面玲瓏,但卻極可能最終流於平庸。有偏見的人則可能更有態度、更有觀點、更有作品風格。
所以,偏見本身不珍貴,珍貴的是產生偏見的思考過程。而對不同思想底蘊的人而言,偏見有時是褒義詞,有時是貶義詞,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回覆列表
1,為什麼是「十三」邀,以為會是有什麼寓指,也許只是一季十三集十三個嘉賓。也說明重質不重量。
2,但質量也沒有所期望的那麼好,有幾集不錯,主持人和嘉賓熟悉程度和共識點多的,談的會更深點,也自然些。所以節目有待提高。其實節目形式和出發點我挺喜歡的,慢採訪、深開聊,交朋友一樣,君子和而不同。彼此交流,相互確認自己和對方。
3,所謂偏見,就是和而不同。首先不同優秀的人可以願意花長時間一起坐下來聊點探討的話題,就是和,但是各有各的認識,經驗和思考,一人一面窗,面向不同天,而你整體看的話,不同天其實是同一立體的天。其實很考驗許知遠的能力見識和胸懷,他有多少,對談的嘉賓就會激發和挖掘多少。
4,為什麼要帶著偏見看世界?其實如同武功切磋,告訴你我是帶著真功夫來的的,你也可得亮出點真功夫。
5,你矛盾過,還有好奇,這個還是可以一看,其實都相當於和自己在聊天。我喜歡賈樟柯那一期,有時候人真的是在遇到不同的人才願說出不同的話,展示不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