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驛客
-
2 # 姜太婆愛三農
我家裡也種地,也會出現土壤病,我歸結是長期種一種農作物,長期使用化肥,時間久了過量了,土壤板結了,莊家不旺了。要換一種農作物試試,也要深耕一次,還要使用農家土肥,有機肥,增加有機質,土壤也變得健康有營養
-
3 # 西北大雁
土壤生病是世界之難題,更是中國面臨、亟待解決之難題。改革開放40年,中國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從城市到農村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變化靠的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靠的是稅收,稅收增長靠的是企業。煤炭企業,鋼鐵企業,化肥企業,製藥企業……等等這些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汙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空氣、食品。給人類健康帶來舉大的安全隱患。工業區整天冒著滾滾濃煙,河流被企業排放著汙水,城市馬路擁擠不堪的汽車,堆積如山的化肥農藥,這些活生生現實都是以發展經濟,犧牲土壤、人類健康為代價而發展。足以給人類敲響警鐘!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大問題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加大對企業汙水,煙塵排放、治理監管力度,不能總是以罰代管,要對人民負責,對我們的下一代負責。
二,國家拿出一定的財政補貼,扶植農民走養殖加種植良性迴圈發展模式,鼓勵補貼農民使用有機肥肥料,使長期使用化肥造成板結的土壤得以休養生息,控制高毒農藥在農村市場生產、銷售。加大對生物農藥,礦物農藥,植物農藥開發、生產,銷售力度。
如果我們的生活質量在日益下降,如果我們的幸福指數在日益下降,快速的經濟增長還有何意義,有何價值!
修復土壤,敬畏土壤
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由於過度的使用化肥農藥,使土壤板結、酸化、鹼化、貧瘠,由於工業化帶來的水汙染,形成面源汙染,使土壤重金屬超標,激素、抗生素超標。這就為糧食、果蔬生產產生了危害,帶來了安全隱患。 土壤的修復勢在必行。 土壤的修復採取什麼措施?國家頒佈了“土十條”,“水十條”,“大氣十條”的條令。土壤修復治理,是全民應承擔的大事。 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中主要扮演五個角色:
一是土壤的“造就師” 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能產生糖類物質,與植物粘液、礦物胚體和有機膠體結合在一起,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有效打破土壤板結,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並能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促進有機質、腐殖酸和腐殖質的生成。
二是“養分轉換師” 微生物在土壤中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質迴圈鏈上的重要環節。它能夠活化土壤有機與無機養分,分解有機物,釋放養分,增加養分的有效性。
三是土壤的“清潔師” 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謝過程中,可以降解土壤中殘留的化肥、有機農藥、重金屬和其他汙染物等,在其理化反應中對上述汙染物質進行分解、轉化、固定、轉移以及新的無害化合成,把他們分解成低害甚至無害的物質,從而降低土壤汙染的程度。
四是土壤的“治療師” 土壤中的微生物,例如抗生性微生物,它們能夠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這樣就可以防治和減少土壤中土傳病害微生物對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對土壤進行“解毒”和“保健”,調控和維護土壤的健康質量。
五是土壤的“營養師” 微生物肥料具有解磷、解鉀、固氮的作用,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釋放及螯合,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在一定的條件下,還能參與腐殖質形成,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
“土地是物質,物質由土地產生又迴歸土地”。日本哲學家福岡正信
——題記
土壤
地球上生命賴以生存的根本
生生息息的萬物迴圈
人類要遵循自然,
敬畏土壤
從農耕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
人類在掠奪土壤
人類在踐踏土壤
在靜夜你能聽到土壤的呻吟
你看黃土地、黑土地、紅土地都在貧血
泛白、板結、溝壑、沙化
呼吸困難,瘡痍遍體
土壤需要呵護、需要休養生息
一味的汲取是要枯竭的
土壤是有生命的、
凡是生命都要獲得營養
而是均衡的營養
無論你是高貴低賤
無論你是何種職業
都是離不開土壤的
用化肥透支、用農藥毒害
用廢水汙染、用超載逼迫
違背了規律,
破壞了法則
形成了互害模式
人和自然的和諧
人和萬物的融合
迫在眉睫 人類醒醒吧
正視土壤的生存質量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一起撫慰受傷的土壤
一起治癒孱弱的土壤
方可獲得繁衍生息的空間
2019年12月5日 世界土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