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鄉村關中人

    目前非洲蝗蟲肆虐,據專家分析,傳入中國的機率很小。

    而中國小麥適播期為:

    黃淮北部,半冬性品種10月1日-15日,弱春性品種10月10日-20日,強筋品種10月15日-22日;

    黃淮中部,半冬性品種為10月5日-20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15日-25日;

    黃淮南部,半冬性品種為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20日-10月底,弱筋品種10月24日-31日。

    建議您日平均氣溫十五度左右播種即可,以上僅供參考。

  • 2 # 至愛是清歡

    專家說了,傳入中國的可能性很小,其實這段時間國外蝗災猖獗,國內肯定會重視,而且會提前預防蝗災過境的。

    要對國家有信心,放心吧。

  • 3 # Mr燦哥

    你好 中國以冬小麥為主。中國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大概在10月上旬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3~4月份播種春小麥 , 就非洲蝗蟲來說 對於咱們國這次蝗蟲對我們的農作物沒有什麼影響 完全可以種植 現在是可以種植春小麥的,當下對於小麥得需求還是很大的 小麥作為中國主要的麵食原料市場需求還是很大,

    推廣抗病良種。因地制宜推廣具有較強抗(耐)病的優良品種。推行品種適區種植,淮南麥區優先種植寧麥13、寧麥19、寧麥26、揚麥23、揚輻麥4號、生選6號、華麥5號、華麥6號、鎮麥168、鎮麥10、鎮麥12號、蘇麥188等抗性較好的品種,沿淮及淮北麥區種植淮麥30、徐農029、淮麥920、瑞華麥523等具有較好耐病性的品種,壓縮和控制高感品種種植比例,杜絕跨區引種、盲目引種北方感病品種,降低病害流行風險。

    科學肥水運籌,培育壯苗勻苗,增強抗病能力;大力推廣“封殺結合、以封為主”的雜草綠色防控技術,營造良好的“苗欺草”的麥田生態;及時清溝理墒,降低田間溼度,創造不利於病害流行的田間氣候小環境。積極推動標準化生產、定單式銷售,提高種植效益。

  • 4 # 杜小壞

    非洲蝗蟲雖然已經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但據專家提供的訊息,並不會對中國農業造成多大影響。首先,中國的氣候條件並不適合非洲蝗蟲生存。其次,中國對滅蝗頗有心得。因此不用擔心非洲蝗蟲對種植的小麥造成災害。

  • 5 # 老吳趣談

    你這個問題太幼稚了,自然災害年年有,你知道能波及到那一方面,不能因為非洲的“蝗蟲”,中國就麼也別種了。不能因為一口飯噎住了,就不吃飯了嗎?無道理。

    老百姓有句俗話說:“莊稼不收年年種”,種在人收在天。不能因為非洲“蝗蟲"什麼就不種了嗎?別說是生在外國,就是生在中國也沒辦法。中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幾次“蝗蟲",一百年前,在我們泗水縣泉林就發生過,天災避免不了。但是,莊稼該種的還是得種的,不種你吃麼嗎?也未必“蝗蟲”會進入中國。即是進入中國也不要緊,有吃螞蚱的習慣。它是不敢來。

  • 6 # 紫雲山農家

    我的看法是大膽種植,和平常一樣,完全不用考慮種莊稼會受到蝗災影響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蝗災在中國蔓延的可能極小,或者說基本不可能在中國境內發生蝗災。自從1953年以來,華人已經很久沒聽說過蝗災了,不是蝗蟲突然悔改了,而是中國自從1953年開始,建立了一套全國的蝗蟲預警和防治體系,從全面預防到緊急滅殺,每個環節都相當完善。近幾十年來,蝗蟲群在中國頻頻出現,但沒有一次演變成蝗災,都在萌芽階段就被扼殺了。中國的蝗災防治體系既完善又科學,主要以生物預防為主,農藥滅殺為輔,這樣還能防止蝗蟲變異產生農藥耐藥性。2017年9月,山東淮坊市曾爆發小規模蝗災,附近的中國吃貨們聞風而動,要開車前去捕捉蝗蟲吃大餐,結果還沒到地方,蝗蟲群就已經被全部消滅了。因為地方的農業部門,第一時間就立刻動用了飛機進行農藥噴灑。中國是農業大國,再加上人口眾多,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國家這麼多年一直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從未逾越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像蝗災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在中國境內肆虐的,蝗蟲要是真的來了,一定是有來無回。

    第二:假如萬一蝗災真的來了,我是說假如萬一,那不論種什麼結果都一樣,和是否種植小麥沒有關係。我們平時見到的蝗蟲都是很小的,而且數量很少,但演變成蝗災的蝗蟲個頭差不多有拳頭大小,數量之多大概能夠形成長寬各50公里的蝗蟲群,以每天上百公里的速度移動,所過之處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凡是綠色的植被能全被吃光,連樹葉都不剩,那假如蝗災真的蔓延開來,選擇種什麼莊稼有啥區別呢?但我們不可能為了這個萬一發生的災害而什麼都不種,所以就乾脆不要考慮蝗災的影響了,該種啥種啥,平常心對待。

    總之來說,如果考慮好想種植小麥就大膽種吧,不用考慮蝗災問題,目前來看種植小麥是很好的選擇,只要不發生大旱災,一定會大有收益的。

  • 7 # 遠方58

    一年之際在於春,萬物之害在於蟲。

    前段時間,非洲和亞洲許多國家都遭到了蝗蟲侵害,給當地帶來了一定損失,目前,國外個別國家形式依然嚴峻,防蟲工作正在火熱的進行著,當地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儘量降低農民的損失,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也派出了權威專家組,積極幫助其他國家,顯示出了良好的大國形象。至於種麥會怎麼樣?我覺得我們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中國是防蟲技術是比較先進的國家

    一九四幾年的時候,中國正處於戰亂時期,長期乾旱,給蝗蟲提供了較好的生存空間,成千上億的蝗蟲吞噬著人們希望的禾苗。

    針對這次情況,各地頒佈一系列獎勵政策,比如一斤蝗蟲換一斤小麥,二斤蝗蟲換一斤小米,表現好的有獎金,還被授予“捕蝗英雄”

    新中國成立後,大量興修水利,消滅蝗蟲繁殖區,透過飛機噴灑“六六六”粉等化學農藥,高效的控制住蝗蟲。

    新時代後,為了減少農藥對環境影響,中國又發明了生物滅蟲,手段更高明。

    第二,經驗豐富,為民服務

    經過幾次不同時代的滅蟲經驗,中國技術也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高度肯定,國家也即將派出了專家組到別的國家幫忙、指導,屆時,又會積累一定的經驗,創新一些新戰法,確保成效顯著。

    結合以上幾點,個人認為小麥是麵食的必需品,有國家先進的技術,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做後盾,小麥絕對不會受到影響。

    厲害了,我的國!

  • 8 # 老農民說事

    蝗蟲相信大家不會感到陌生,俗稱螞蚱。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蝗蟲毫無戰鬥力,只能是人們餐盤中的美食,實際上蝗蟲帶來的災害遠比水旱災害更厲害。中國歷史上蝗災的發生頻率幾乎和水旱災害差不多,明清時期每隔2至3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蝗災發生的時候糧食減產會非常嚴重,蝗蟲群的大概規模至少在上千萬只,蝗群飛過如烏雲蔽日,莊稼被啃食的會所剩無幾。歷史上蝗災往往和戰爭、水旱災害、瘟疫有一定的伴生性,蝗災發生後死傷的人數成千上萬。

    進入到現代社會以後,基本上很少發生蝗災了。一方面中國農業技術的進步促使蝗蟲的數量大幅度減少,蝗蟲很少能以叢集的形式出現,更不用提達到幾千萬只的規模了;另一方面中國的防蝗控蝗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出現蝗蟲後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並且控制住蝗蟲發展的速度。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等地出現的蝗災屬於沙漠蝗蟲,對溫度和空氣溼度的要求非常嚴格,中國的氣候條件滿足不了其生存的基本條件。

    蝗災出現會導致糧食減產是毋庸置疑的,絕收的可能性都會出現。雖然研究表明,蝗蟲不會進入中國,但全球糧食減產對中國糧食價格的影響還是存在的。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不同國家的聯絡日益緊密,商品的流通性大幅度增強。糧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糧食減產以後必然會促使全球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相對貧困的國家受蝗災影響以後經濟發達國家會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儘量保證這些地區居民生活糧食的需求。除此以外,全球糧食交易會更加頻繁,供給吃緊的情況下,價格就會上漲。

    種植小麥在今年來說應該是不錯的選擇,經濟利潤空間會大一些。不管蝗蟲是否進入中國,農民都應該做好糧食儲備工作,避免蝗蟲進入導致糧食減產,從而出現吃不飽飯的情況。今年種植小麥是有雙保險的,一是全球糧食的短缺會帶動糧食價格上漲,農民的整體利潤空間會高於往年;二是糧食全球供應緊張,相關部門或者企業會加大糧食的收儲量,需求端會旺盛一些。在疫情期間,中國小麥、玉米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價格上漲是在流通不暢和蝗災的雙重影響下導致的。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生產工作,從品種選擇、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方面做好系統的管理工作。對農業部門來說,5-8月期間要做好蝗蟲入境的監測工作,出現蝗蟲要及時採取措施,避免蝗蟲規模進一步擴大。種植小麥的經濟效益會明顯高於往年,但需要做的工作也非常多,各個環節的把控工作都需要做到位。非洲蝗災看似和我們關係不大,實際卻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任何國家災害的爆發都會影響到全球命運共同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人生,你更害怕錯過還是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