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在外地工作,每年很少回老家,所以很多親戚都不常走動。感覺大家都覺著我很傲慢不懂禮貌,長輩們越來越疏遠了,怎麼辦
1
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小姐姐66

    我舉個例項,過年給各位親戚打電話

    給大舅打電話:“喂,大舅,過年好,最近身體怎麼樣……最後我問我大舅媽呢,大舅回答我在外面呢,哦代我像大舅媽問好”掛了。

    給二舅打電話:“喂,二舅,過年好,最近身體怎麼樣……最後我問我二舅媽呢,二舅回答我,你二舅媽吃飯橘子呢,騰不開嘴,哦代我像二舅媽問好”掛了。

    給三舅打電話:“喂,三舅,過年好,哦三舅媽啊(其實是三舅手機,三舅媽接的)最近身體怎麼樣……最後我問我三舅呢,三舅媽回答我,玩手機呢哦代我像三舅問好”掛了。

    哎~其實我覺得作為晚輩還是長輩都不應該互相調理,因為我覺得能處的來就處,處不來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行。

  • 2 # 安貧樂道Q

    是你想的太多了,距離遠了,走動少了很正常。親戚之間如果沒有共同語言,即使去了也只能是敷衍了事。太虛偽了不好,做真實的自己。喜歡就去不喜歡就不去,不要去猜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我們較遠的親戚也是很少來往,好幾年不走動了。平時上班照顧孩子和老人就忙的暈頭轉向,過年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如果再去走親訪友確實很累。我感覺簡化親戚之間的來往,改為影片或簡訊拜年問候挺好的。可以減少出行風險,讓大家都過一個輕鬆平安年!

  • 3 # 岀家在拉薩

    我有個三舅,說人話不做人事,他四個兒子如他一樣,在鄉親們的口碑差的很,不與他們來往就行了,沒必要跟他們斤斤計較!

  • 4 # 職場頑石

    我和你也有類似的情況,在外地工作多年,老家又離得遠,每年回去一到兩次,和親戚們走動也少。但即使這樣,我同親戚們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把我的做法同你分享一下,供參考。

    首先,區別對待,對待長輩親戚,我每次回老家都會給老家的長輩親戚們準備禮物,按親戚的關係遠近及愛好年齡等,儘量能投其所好,例如,我的姑姑和姑父,都70多歲了,對穿著已要求不高,但對健康比較在意,我就給他們買些營養保健品,例如今年春節給二老帶的是三七粉,我父母也在喝,說效果不錯。知道我父母也再喝,他們也比較放心。

    第二,平輩親戚,堂哥堂妹表哥表姐等,因為年齡大多相仿,為了聯絡方便,我建了親戚微信群,主要在群裡互動。對他們的工作生活家庭也都瞭解一些,對他們來說禮物並不重要,帶些我所居住的城市特產,例如餚滷肉,白酒,蝦皮等,他們也都覺得不錯,也會拿他們當地的特產作為回禮。和平輩們相處關鍵是多交往,能在回去時見到的儘量聚一下,加深下感情,當然今年除外。

    有時在微信裡的一個問候,年節時發個紅包,偶爾的找個話題討論討論等,都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據我瞭解周圍的朋友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親戚微信群,但經常互動的並不多,說平常來往少,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話題可以很多啊,例如當地的天氣,孩子們的學習等等。在這次的疫情時期,更應該互相關心,如果有需要,能幫忙的儘量幫忙。

    第三,晚輩們人數較多,晚輩中小的幾個月,大的讀大學了,也要及時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例如上大學的在哪裡上學,學什麼專業;出生不久的寶寶叫什麼名字等,別在親戚見面時,張冠李戴,叫錯名字,就尷尬了。再就是對晚輩們該發的紅包一定也不能少,金額多少隨心意,但作為長輩還是要考慮到的。

    如此,以誠相待,以心交心,雖然有時也不免流於世俗一些,但親戚們之間卻不會疏遠,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就是我同老家親戚們之間的相處之道,希望你能理解。

  • 5 # 天高雲淡W

    隨遇而安吧,有機會多與他們打打招呼,很多時候問題都是出在溝通上。我們常常都是“我以為怎麼怎麼樣---”,這樣是不對的,你與人溝通後才會知道別人是怎麼怎麼認為的。你覺得大家認為你傲慢不懂禮貌,你主動與他們聊聊就好了。沒什麼越來越僵硬的,說開了就好了。親人總比陌生人好打交道的,你覺得呢?

  • 6 # 以德行天下

    衣錦還鄉就好了,其實親戚也好朋友也罷,不走動久了也就變得沒有關係了,謂的親戚更是如此,久了不回家,這不是問題,現在都有群聊,家人都在一個群裡,過年過節打個招呼的時間總是會有的吧,發個紅包問候一下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了。找藉口是沒有用的,關鍵要看行動。

  • 7 # 冰清玉蘭1

    關節你自私,在外時間長了,和故鄉親戚變淡了正常。你在外面長期混,還要求家鄉親戚對你好,不可能。沒有期望值,自然處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尹正蔣夢婕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