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伏茶業陸崇紹
-
2 # 皖北小朋
1、茶場規劃 有機茶園是採用自然和生態法則相協調種植的基地,因此茶場的規劃宜應用生態學原理,建立以茶為主,多種經營,立體種植,生態管理,產出綠色食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型茶場。宜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肥統一安排。茶場內宜根據地形地貌、生產規模、經營模式,科學而合理地安排好總場和分場、辦公區與住宿區、廠房區與養殖區、商業區與文化區、綠化區與休閒區、茶園與綠肥區、林區與水果區、道路網路與水利系統等規劃安排好。總場以交通方便的茶區中心區為宜,場區周邊應與茶園設定50~100米的隔離帶;茶廠宜安排在幾個作業區中心、交通方便的地方,茶廠周邊與茶園應設30~50米的隔離帶;養殖場宜安排在茶園周邊較隱蔽的地方,規模按一畝茶一條豬或一條牛來安排,同時應安排好糞便的無公害化處理場所。其它安排則因地制宜來安排。
2、種植規劃 有機茶生產技術的應用強調使茶園的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考慮茶樹生長髮育對溫度、光照、水分、熱量、土壤等生態條件的要求,又要考慮構成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結構要求進行規劃。要求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規劃植樹造林,坡度25度以下集中連片的緩坡地規劃為茶園,零星地塊、瘠瘦地等規劃種植綠肥、牧草、飼料、花卉、藥材、豆科作物,低窪積水地宜規劃修建水庫或魚塘,茶園梯壁、道路兩旁、水溝邊、地邊角和房前屋後、池塘邊等規劃種植水果、觀賞樹、風景樹或經濟樹種,風口處或茶園北面規劃為防風林帶,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之間必須規劃隔離帶,包括地理的或人工林帶。樹種要多樣化,喬木與灌木,闊葉與針葉相結合,高一排低一排。林帶與隔離帶一般寬8~12米,株距2~5米。同時茶園內規劃種植遮陰樹,茶行空隙較大時規劃種植綠肥或豆科作物,使茶場內外成為一個人工生態群落區。
3、茶園規劃 宜以保水、保土、保肥和適應茶樹生長髮育的生態條件來規劃,坡度25度以下、10度以上的地塊規劃建立反傾斜的梯級茶園,梯面寬不能小於150釐米;坡度10度以下地塊規劃建立棋盤式長方型茶園。規劃時宜按地形地貌和原植被狀況,有選擇地規劃保留一部分面積不等的植被種類不同的林區;南方茶園宜按8~10行茶規劃種植一行遮陰樹,株距宜根據所選擇樹種枝葉疏密、樹冠寬窄而定,宜以成年後遮陰度在30%~50%之間為原則,一般畝植8~12株為宜,樹種以深根、樹冠寬大、不與茶樹爭奪水肥、病蟲害少、枝葉疏密適中、冬天落葉的果樹、觀賞樹、風景樹、經濟樹種、豆科喬木樹為宜,以便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生態環境。規劃茶行時應儘量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線走向,茶行間儘量保持平行,避免出現斷行和閉合行。整個茶園宜按10~20畝劃分為一個作業區,茶行長以50~60米較為合適。
4、道路規劃 為提高工作效率、便於管理作業和方便運輸以及水土保持等要求來規劃道路網路。一般要求有機茶生產茶園500畝以上宜規劃主道,寬7~9米;500畝以下只規劃支道,寬6~7米;步道按作業區界來規劃,10~20畝設立一條步道,寬1~2米。梯級茶園一般以8~10行茶(梯級)規劃一條橫向步道,宜水平規劃;縱向步道宜根據山形來規劃,可以規劃成直道也可規劃成S道。主道、支道、步道宜縱橫排列,路路相通。
5、水利規劃 水利系統的規劃宜以有利於供水、灌水、排水、蓄水、防洪和水土保持等為原則進行。供水溝、供水管與山塘、水庫或抽水、蓄水站連線;灌水系統宜以滴灌、噴灌、流灌等規劃;排水溝設在茶園低窪處和道路兩側,防洪溝規劃在茶園上方與山林交界處;蓄水池用於蓄水和漚制水肥用,一般每5畝茶園建一個,規劃在路邊或近供水處,深寬度以每畝蓄水1~2立方米為宜;排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離規劃設定一個低於溝面5~10釐米的梯級小土壩為標誌,一般規劃在茶行上方。水溝的深寬度和水管的條數宜視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規劃要縱橫有序,大小相通。
6、茶園開墾 有機茶園的開墾要求分步進行:第一步先將園內地面的雜樹、竹子、荊棘、亂石、土堆等清理,但是在清園中應改變常規茶園清園時將全樹木一掃光的做法。宜保留一些大樹、名貴樹和有觀賞價值、經濟收益大的樹種,有利於茶園生態建設。第二步開墾種植溝,開墾前首先將表土層表土、雜草、腐葉等肥力較高的表土層約5~10釐米開挖作基肥堆放在不影響開墾種植溝又利於填回溝底的一側堆放,在清挖表土肥泥時注意將暗石、樹頭、竹兜、茅根、惡草等清挖乾淨並堆放出園外。因茶樹一經種植,中途不易改變,為使茶行整齊美觀和方便採摘管理作業,開挖種植溝前宜先用石灰粉劃線,然後按規格、順序開挖,以便提高勞動效率。開墾時一人一個作業區,從第一行至第二行,每開挖好一條茶溝則回溝一行,可以較好地解決泥土堆放難的問題。種植溝之間距離為120~200釐米,目前大多采用150釐米的規格,種植溝深度60~70釐米,種植寬度單行植為50~60釐米,雙行植為70~80釐米,多行植寬度相應增大,目前大多數採用雙行植。第三步填土回溝,開墾種植溝時最底層約5~10釐米的鬆土留溝底作為第一層,第二層填入表土層肥泥5~10釐米,第三層填入經無公害化處理的無汙染基肥,包括廄肥、餅肥、綠肥、草渣、堆肥、漚肥、泥肥、魚肥、沼氣液肥、人畜禽糞尿、作物秸稈等有機肥和礦物鉀肥、礦物磷肥、鈣鎂磷肥、焦泥炭土、生物菌肥等無機礦物肥料、複合微生物肥料等基肥20~25釐米;第四層填入普通泥土5~10釐米,餘下10~15釐米暫不填土,待種植苗木時再填滿,整理平整。
7、茶樹種植 茶樹為多年生作物,一經種植幾十年內一般不會改變。因此,一是要選擇好良種;二是要種植符合出圃標準的苗木;三是要高標準、科學種植。良種是實現高質高產高效低耗的基礎,必須按市場的需求、創新、創名牌的需要和遠景規劃、發展的眼光、地域的優勢等科學選擇和搭配好茶樹良種。同時還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加工的茶類品種選擇適應性廣、抗病抗蟲抗寒能力強、農藝性佳、適制2~3個茶類品種或一個特優茶類品種的高香、多毫、味佳、適應機械化採摘、管理、加工的無性系、非轉基因的茶樹良種為有機茶種植品種。種植的苗木要符合國家GB11767~1989《茶樹種子和苗木》標準的一、二類標準苗木要求,並經過嚴格檢疫。
種植規格:株距,單行植大葉種40~50釐米,中小葉種30~40釐米;小葉種22~33釐米;小行距,雙行植33~43釐米,多行植23~28釐米。每穴(叢)定值株數:大葉種1~2株,中小葉種2~3株。種植適期以秋植(霜降前後)和春植(雨水前後)為宜。種植前起苗要儘量帶土移栽,減少損傷根系。種植時先按行株距劃線或拉繩確定種植穴位,穴位深寬20~25釐米,施足豆餅、菜子餅類粒狀肥拌火煉燒土為基肥,每畝150~200公斤,然後種植。種植時注意根系伸展,不接觸基肥,茶苗要垂直,株行距要準確,整齊美觀,填土至原育苗泥土處,填土後要壓實,壓實後於茶株四周覆蓋一層草,淋足定根水。
在茶苗種植的同時種植茶園遮陰樹、防風林帶、隔離林帶、路溝兩旁植樹和山上的造林、房前屋後的美化等。
8、植後管理 茶苗種植後宜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在茶苗成活前每2~7天淋水一次,確保茶苗成活。
茶行間全園鋪草或種植綠肥、豆科作物等,減少雜草滋生和防止水土流失。茶園梯坎宜適時種植護坡綠肥。
適時淺耕除草,勤除雜草,減少雜草與茶樹爭奪肥。
適時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
-
3 # 大好河山78352743
關於經營300畝茶葉基地的實施方案(草稿)
根據提問者的要求,暫且把我要實施的一個農業專案來推介一下吧:(茶葉已經豐產的基地作為案例吧)
應當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1.自有或自籌資金:這個渠道不過多敘述。
2.股權或者眾籌:
實行公司化(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方便創品牌以利於銷售)經營,用公司股權引入合夥人參與,這有幾方面的好處:一是,增加資金量,保證基地健康發展;二是,增強技術、銷售、人脈資源等;三是,為公司擴大規模奠定基礎;四是,利於公司上市、走資本化的道路;五是,利於用眾籌模式,發展會員、聚集民間資本力量,同時擴大了消費、銷售渠道。
3.銀行貸款:最好不用或少用這方面的資金。
第二,技術和管理:
由於有了公司化運作模式,如果基地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再有雄厚的資金做支援,一定能夠吸引技術和管理的高階人才。
1.產好茶:生產方面,走有機生態茶的路子,不用化肥、農藥、薄膜、激素、除草劑等,使用土雜肥(有機肥)、日光燈誘蛾、植物驅蟲、機械除草等,保證生產環節茶葉的原生態。
加工和包裝,不新增任何佐料,人工炒制、人工包裝等。
2.銷好茶:
根據現有規模,把茶葉按級別分類加工、包裝、銷售,申請商標,創造品牌。
第三,銷售渠道:
1)利用公司眾籌會員進行銷售。
2)公司自有商城(聯合相關的公司商城)。
3)與電商合作銷售。
4)設立直銷店。
5)依託超市、專賣店、茶葉市場等。
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口。
以上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
4 # 渝悠然
第一、我覺得要想經營好茶葉基地,你首先得保證你茶葉的優質,除草,保持茶地土壤的肥沃,這是最基本的,缺少這些茶葉也會長得不好的。
第二、關於銷售茶葉方面,如果量大,可以聯絡一些茶銷商,或透過網路的方式幫助銷售。
第三,採茶到成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人工製作茶葉還是機器製作茶葉,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
5 # 農人飛翔哥
首先,要選一塊好山或田地,什麼是好山土壤要好,方向最好背陽。田地要肥沃,不要水田。種下茶苗,茶苗要市場上好銷售的茶葉苗,茶園管理還重要,三分種,七分管,如果早茶要茶樹長的高,不能剪平,這樣不容易凍傷早茶,特產是高山。平原的茶最好高低剪,也不要平剪,防早春茶凍傷。最後蟲管理好,最後茶樹種的越肥越好。加油!
-
6 # 小王生活記錄
1、茶場規劃 有機茶園是採用自然和生態法則相協調種植的基地,因此茶場的規劃宜應用生態學原理,建立以茶為主,多種經營,立體種植,生態管理,產出綠色食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型茶場。宜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肥統一安排。茶場內宜根據地形地貌、生產規模、經營模式,科學而合理地安排好總場和分場、辦公區與住宿區、廠房區與養殖區、商業區與文化區、綠化區與休閒區、茶園與綠肥區、林區與水果區、道路網路與水利系統等規劃安排好。總場以交通方便的茶區中心區為宜,場區周邊應與茶園設定50~100米的隔離帶;茶廠宜安排在幾個作業區中心、交通方便的地方,茶廠周邊與茶園應設30~50米的隔離帶;養殖場宜安排在茶園周邊較隱蔽的地方,規模按一畝茶一條豬或一條牛來安排,同時應安排好糞便的無公害化處理場所。其它安排則因地制宜來安排。
2、種植規劃 有機茶生產技術的應用強調使茶園的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考慮茶樹生長髮育對溫度、光照、水分、熱量、土壤等生態條件的要求,又要考慮構成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結構要求進行規劃。要求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規劃植樹造林,坡度25度以下集中連片的緩坡地規劃為茶園,零星地塊、瘠瘦地等規劃種植綠肥、牧草、飼料、花卉、藥材、豆科作物,低窪積水地宜規劃修建水庫或魚塘,茶園梯壁、道路兩旁、水溝邊、地邊角和房前屋後、池塘邊等規劃種植水果、觀賞樹、風景樹或經濟樹種,風口處或茶園北面規劃為防風林帶,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之間必須規劃隔離帶,包括地理的或人工林帶。樹種要多樣化,喬木與灌木,闊葉與針葉相結合,高一排低一排。林帶與隔離帶一般寬8~12米,株距2~5米。同時茶園內規劃種植遮陰樹,茶行空隙較大時規劃種植綠肥或豆科作物,使茶場內外成為一個人工生態群落區。
3、茶園規劃 宜以保水、保土、保肥和適應茶樹生長髮育的生態條件來規劃,坡度25度以下、10度以上的地塊規劃建立反傾斜的梯級茶園,梯面寬不能小於150釐米;坡度10度以下地塊規劃建立棋盤式長方型茶園。規劃時宜按地形地貌和原植被狀況,有選擇地規劃保留一部分面積不等的植被種類不同的林區;南方茶園宜按8~10行茶規劃種植一行遮陰樹,株距宜根據所選擇樹種枝葉疏密、樹冠寬窄而定,宜以成年後遮陰度在30%~50%之間為原則,一般畝植8~12株為宜,樹種以深根、樹冠寬大、不與茶樹爭奪水肥、病蟲害少、枝葉疏密適中、冬天落葉的果樹、觀賞樹、風景樹、經濟樹種、豆科喬木樹為宜,以便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生態環境。規劃茶行時應儘量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線走向,茶行間儘量保持平行,避免出現斷行和閉合行。整個茶園宜按10~20畝劃分為一個作業區,茶行長以50~60米較為合適。
4、道路規劃 為提高工作效率、便於管理作業和方便運輸以及水土保持等要求來規劃道路網路。一般要求有機茶生產茶園500畝以上宜規劃主道,寬7~9米;500畝以下只規劃支道,寬6~7米;步道按作業區界來規劃,10~20畝設立一條步道,寬1~2米。梯級茶園一般以8~10行茶(梯級)規劃一條橫向步道,宜水平規劃;縱向步道宜根據山形來規劃,可以規劃成直道也可規劃成S道。主道、支道、步道宜縱橫排列,路路相通。
5、水利規劃 水利系統的規劃宜以有利於供水、灌水、排水、蓄水、防洪和水土保持等為原則進行。供水溝、供水管與山塘、水庫或抽水、蓄水站連線;灌水系統宜以滴灌、噴灌、流灌等規劃;排水溝設在茶園低窪處和道路兩側,防洪溝規劃在茶園上方與山林交界處;蓄水池用於蓄水和漚制水肥用,一般每5畝茶園建一個,規劃在路邊或近供水處,深寬度以每畝蓄水1~2立方米為宜;排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離規劃設定一個低於溝面5~10釐米的梯級小土壩為標誌,一般規劃在茶行上方。水溝的深寬度和水管的條數宜視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規劃要縱橫有序,大小相通。
6、茶園開墾 有機茶園的開墾要求分步進行:第一步先將園內地面的雜樹、竹子、荊棘、亂石、土堆等清理,但是在清園中應改變常規茶園清園時將全樹木一掃光的做法。宜保留一些大樹、名貴樹和有觀賞價值、經濟收益大的樹種,有利於茶園生態建設。第二步開墾種植溝,開墾前首先將表土層表土、雜草、腐葉等肥力較高的表土層約5~10釐米開挖作基肥堆放在不影響開墾種植溝又利於填回溝底的一側堆放,在清挖表土肥泥時注意將暗石、樹頭、竹兜、茅根、惡草等清挖乾淨並堆放出園外。因茶樹一經種植,中途不易改變,為使茶行整齊美觀和方便採摘管理作業,開挖種植溝前宜先用石灰粉劃線,然後按規格、順序開挖,以便提高勞動效率。開墾時一人一個作業區,從第一行至第二行,每開挖好一條茶溝則回溝一行,可以較好地解決泥土堆放難的問題。種植溝之間距離為120~200釐米,目前大多采用150釐米的規格,種植溝深度60~70釐米,種植寬度單行植為50~60釐米,雙行植為70~80釐米,多行植寬度相應增大,目前大多數採用雙行植。第三步填土回溝,開墾種植溝時最底層約5~10釐米的鬆土留溝底作為第一層,第二層填入表土層肥泥5~10釐米,第三層填入經無公害化處理的無汙染基肥,包括廄肥、餅肥、綠肥、草渣、堆肥、漚肥、泥肥、魚肥、沼氣液肥、人畜禽糞尿、作物秸稈等有機肥和礦物鉀肥、礦物磷肥、鈣鎂磷肥、焦泥炭土、生物菌肥等無機礦物肥料、複合微生物肥料等基肥20~25釐米;第四層填入普通泥土5~10釐米,餘下10~15釐米暫不填土,待種植苗木時再填滿,整理平整。
7、茶樹種植 茶樹為多年生作物,一經種植幾十年內一般不會改變。因此,一是要選擇好良種;二是要種植符合出圃標準的苗木;三是要高標準、科學種植。良種是實現高質高產高效低耗的基礎,必須按市場的需求、創新、創名牌的需要和遠景規劃、發展的眼光、地域的優勢等科學選擇和搭配好茶樹良種。同時還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加工的茶類品種選擇適應性廣、抗病抗蟲抗寒能力強、農藝性佳、適制2~3個茶類品種或一個特優茶類品種的高香、多毫、味佳、適應機械化採摘、管理、加工的無性系、非轉基因的茶樹良種為有機茶種植品種。種植的苗木要符合國家GB11767~1989《茶樹種子和苗木》標準的一、二類標準苗木要求,並經過嚴格檢疫。
種植規格:株距,單行植大葉種40~50釐米,中小葉種30~40釐米;小葉種22~33釐米;小行距,雙行植33~43釐米,多行植23~28釐米。每穴(叢)定值株數:大葉種1~2株,中小葉種2~3株。種植適期以秋植(霜降前後)和春植(雨水前後)為宜。種植前起苗要儘量帶土移栽,減少損傷根系。種植時先按行株距劃線或拉繩確定種植穴位,穴位深寬20~25釐米,施足豆餅、菜子餅類粒狀肥拌火煉燒土為基肥,每畝150~200公斤,然後種植。種植時注意根系伸展,不接觸基肥,茶苗要垂直,株行距要準確,整齊美觀,填土至原育苗泥土處,填土後要壓實,壓實後於茶株四周覆蓋一層草,淋足定根水。
在茶苗種植的同時種植茶園遮陰樹、防風林帶、隔離林帶、路溝兩旁植樹和山上的造林、房前屋後的美化等。
8、植後管理 茶苗種植後宜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在茶苗成活前每2~7天淋水一次,確保茶苗成活。
茶行間全園鋪草或種植綠肥、豆科作物等,減少雜草滋生和防止水土流失。茶園梯坎宜適時種植護坡綠肥。
適時淺耕除草,勤除雜草,減少雜草與茶樹爭奪肥。
適時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肥料為漚制熟化的無公害有機肥,如豆餅、人畜禽糞尿、沼氣液肥等。
-
7 # 貴州果農山咔哥
第一:選擇適宜的環境,主要包括茶園地選擇與茶產區選擇。一般情況下,茶園地主要選擇在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1.5%,並且PH在4.5到6.5之間,土壤有很強的生物活性的地區。茶產區的選擇主要是:產區周圍無工業產區,土壤裡面鉛汞等重金屬的含量低於相關的茶葉種植標準,並且茶產區周圍無廁所、糞便等。
第二:土壤管理。茶葉樹主要生長於酸性土壤地區、高山丘陵地區,因此種植茶葉樹時要選擇在酸性土壤的高山丘陵地區為宜。此外,對於種植茶葉樹的土壤,需要定期疏鬆,並且無雜草、覆蓋度高。當茶葉園地內生長有雜草的時候,需要除去雜草。若遇到土壤板結,還要翻土,將土壤疏鬆。同時,對於土壤的管理,還需要撈溝排水,尤其是遇到雨水天氣較多的情況,要保證茶園土壤不被水淹沒。
第三:正確施肥。對於茶葉樹的施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和方法。茶葉使用的肥料是經過處理過後的,不含鉛汞等重金屬,並且沒有受到汙染的肥料,比如菌肥、茶葉專用肥料有機肥等,也可將修剪的枝葉堆積於茶樹下,作為肥料使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對茶葉的施肥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稀土元素肥料等。
第四:修剪茶葉。為保證下一週期或者來年茶葉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以及10月中旬左右,對茶葉進行修剪。修剪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修建方法,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定型修剪主要是對幼茶的修剪,經過五次修剪,茶葉便可投入生產。輕修剪主要是為了調整樹冠,利於茶葉採摘;而深修剪可以延長茶樹高產的年限;至於臺刈就是把十分衰老的茶葉修剪,重新培養它的骨幹結構。

回覆列表
1.茶葉基地選擇高山雲霧繚繞之中,海拔1000米以上,周邊無工業汙染,遠離居民區。
2.做有機茶園,人工除草,不噴施農藥化肥。
3.聘請當地的茶農承包茶園,按價格收購鮮葉,價格包含(採摘、護理、施肥等)。
4.加工茶葉投入比較高,但經營茶葉只有深加工才有更高的收益。
5.茶園林下養雞,減少茶園雜草叢生,減少茶樹病蟲害的發生,雞的品質也很好。
6.經營品牌化,有利於推廣營銷。